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七彩阳光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上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历经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技术水平的高低 B.科学家有无创新能力C.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D.是否有政府支持2.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反映出A.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 B.德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C.冷战在欧洲开始走向缓和 D.东西欧间的矛盾得到化解3.1942年至抗战结束,中共提出的诸多诉求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尤其是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政治建议,不仅得到中间党派的响应,甚至连美国也表示支持。这反映出抗战后期A.中共与美国外交密切 B.中共政治形象的变化C.美国企图放弃国民党 D.国民政府合法性减弱4.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中央政府软弱无力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人民起义不断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5.洋务派官僚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更有淮军将领张树声批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是“遗其体面求其用”。材料反映了A.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天朝上国”心理仍十分强大C.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口号 D.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6.如图为《国际先驱导报》上刊登的一幅关于好创东亚共同体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B.区城集团化已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C.历史因素阻断了东亚地区的合作D.历史问题影响东亚国家的合作关系7.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A.利于实现土地私有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8.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A.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9.下表可以用来说明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农奴制存在阻碍俄国经济发展C.英国丧失了贸易的优势地位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10.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四监司A.明确各级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B.实行地方分权,完善决策机制C.加强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 D.健全完善地方权力组织架构11.下表是张洪云根据《实业部月刊》中的工业统计资料制作的一个数据表近代中国化学工业设立情况表(截止到1935年)表格中,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A.体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特点B.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关系不大C.与中国近代经济的波动状况基本一致D.受欧美列强资本输出的影响较大12.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由此可见,戴高乐A.想摆脱美国控制西欧 B.对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不满C.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满 D.反对欧洲共同体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新式学堂材料一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仅仅存在于少数口岸城市。189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原有的语言、工艺、军事学堂的基础上,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渐趋一致,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中国乡村也出现另一现象,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堂,乡民不悦而起”;而一些“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浙江景宁县沙溪学堂的创办“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凡此种种……。不少人鄙视新学堂,“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且新式学堂“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人们喋喋不休:“自学堂设立以来,不但老师宿儒坐困家乡,仰屋而叹,即聪慧弟子,亦多弃儒就商。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当时,中国乡村毁坏新式学堂屡见不鲜。——两则材料均摘自《<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我国自汉代就奠定了古代教育的传统,直至清朝末期才逐渐改变。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说“逐渐改变”的表现是什么?(2)读材料二,分类提取有关乡村毁学原因的信息(3)基于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新式学堂的看法。14.(20分)材料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救济中,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和贫困户救济;城市主要是救济孤老、社会困难户,每年固定救济对象在40—80万人,临时救济200多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上海率先试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8年底全国有584个城市和1035个县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覆盖面分别达到87%和63%。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又陆续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还出台了增加财政投入、规范低保对象的认定条件和档案管理等相关政策规定。2008年,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的四个主体制度——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救济制度变革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中外时钟的发展情况,可以得出出现两者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是否出自社会需要,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①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地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②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和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2、A【解析】
根据材料“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可知,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并且希望与它改善关系,谋求统一,这是建立在联邦德国经济实力壮大的基础上,在政治上提出统一要求,表明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A项正确;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德国的分裂早于材料,B项错误;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之间的冷战形势并没有真正缓和,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谋求提高国际地位的表现,东西欧的矛盾化解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3、B【解析】
根据题干“中共提出的诸多诉求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政治建议,不仅得到中间党派的响应,甚至连美国也表示支持”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积极抗战及贡献使得中共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高,故B项正确;在中国局势中美国支持国民党政权,而非中共,排除AC两项;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仍为中国在国际外交上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4、A【解析】
本题考查了美国建国之初的窘境。根据“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美国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而非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当时人民起义不断的原因就在于中央政府的无力,故排除C项;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不是造成当时美国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邦联的中央通常是名誉性的,或对地方控制有限的,由此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5、D【解析】
材料指出了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实践中的缺陷,D项正确;材料体现郭嵩焘和张树声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体现洋务派内部矛盾,A项错误;材料体现洋务派官僚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是“天朝上国”心理作用,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体西用”口号停用了,C项错误。故选D。6、D【解析】
漫画中东亚各国手拿放大镜查看东亚各国的历史问题,说明东亚各国过度关注历史问题,这不利于东亚各国的合作,故选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A;漫画信息不能体现东亚各国的共识,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7、C【解析】
根据材料“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等信息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都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通过这些律令使土地私有合法化,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已经建立了土地私有制,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通过材料中的律令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问题,没有体现秦朝严刑峻法,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朝通过材料中的律令使土地私有合法化,仅仅通过这些律令了解秦朝的整个经济生活,故D选项错误。8、C【解析】
“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这一背景,故A项排除。“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体现的是抗日战争,应该是地主阶层也会投身抗日,因此,中共的统一战线中地主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故B项排除;“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的确立,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减少”是对的。但是不可能增加中间派,因为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体的“中间派”也“消失”了,故D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层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以及解放区土改的进行,地主是减少了,但同时,在国与共之外的“中间派”增多了,广大的民主党派从起初的对国民党统治抱有幻想,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到与国民党决裂,最终投向中共,经过这样的转变。毛泽东也正是基于“中间派”立场的变化,才描述该时期统一战线的变化,故C项正确。点睛:注意题干的关键语句,从毛泽东的话里,统一战线中“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的具体含义。【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9、D【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而美国、德国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推动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A项错误;俄国于1861年已经进行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项错误;英国在这时期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虽然减少,但依然占主导地位,没有丧失贸易优势地位,C项错误。10、C【解析】
材料中的北宋四监司是路的下属机构,路是北宋的监察区,四监司分化了地方的军权、司法权、财政权等,这就加强了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故C正确;北宋采取的分化事权措施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A排除;四监司不是决策机构,B排除;D错在“完善”,故排除。11、C【解析】
材料显示近代中国的基础化工发轫于甲午战争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发展高潮,这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波动状况(甲午战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快速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迅速)基本一致,故选C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只能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即已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说法错误,排除;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再次卷入重来,但中国的化学工业依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故材料不能简单得出化学工业发展受列强资本输出影响较大的结论,排除D。12、B【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63年”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可知,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法国力量不断增强,在外交上不满美、苏的霸主地位。B正确;材料只涉及法国、希腊,不能表示整个西欧,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战后欧洲的重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C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此时还没有欧共体,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传统: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主要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2)信息:晚晴政治腐败导致乡村毁学: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等等。(3)本小题采用以下四个方面来评分,分别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最后合成总分。①观点:ⅰ是否基于材料;ⅱ提炼材料;ⅲ是否新颖深刻(鼓励多元观点)②史实:ⅰ是否基于材料;ⅱ使用核心史实还是使用边缘史实;ⅲ是否完整使用核心史料③论述:ⅰ逻辑性(清晰、完整);ⅱ是否史论一致④组织:ⅰ连贯性(非列举);ⅱ科学性(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基本思路:晚清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趋势的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又意味“学器”的失败,民族危机使国人对中西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对比,逐步明确西方国家强盛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先进。为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交代背景)。新式学堂在地域分布上日渐广泛,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在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分析材料)。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而,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觉醒,如:康梁的变法图强、严复的物竞天择、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等,并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各方各面逐步现代化(依据材料联系所学)。中国社会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为何出现乡民毁学的现象?(承转)晚清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传统信仰与新学新知的矛盾;传统儒学伦理与新式学堂的趋新言行的冲突;新式学堂也有沦为有权有势人的场所,与旧式科举的普及性相对,民众更加排斥新学堂。(新式学堂学习近代声光化电、近代制造技术、近代法理规则、近代商业法则,这些都属于城市,与当时中国农村相聚甚远,读书人从农村出发大半不再回到农村,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与士人的关系渐渐疏离,如能写到以上这点更好)(分析材料)这其中,乡民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对佛堂的侵占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从侧面推动了反清政革命势力的发展。抽象提升:新式学堂产生新群体以新及群体意识的同时,部分民众传统文化归属感却破灭。这反映清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新学并峙、保守与开拓并存、农耕传统与工业文明较量、乡村与城市差距显著。但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前进。范文:新式学堂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社会发生变革的具体表现。中国自古代以来选官制度不断变革,世袭制到察举制,再诞生了科举制,中国传统教育也相应发展,科举制也着实促进了学习风潮。但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在近代社会看来依然落后不堪,不论制度怎么变革,学习的目的却只有一个,便是做官,从而以前的学生只研读儒家经典著作,参加科举,然后高中;传统学堂也只进行经学教育,培养经学人才。至清朝,这种风气恶化,出现八股文,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束缚学士思想。学校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附庸。尤其在近代中国遭遇危急之际,封建旧的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培养不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致使中国被动挨打。晚清的教育制度衰败不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便已经意识到此。尤其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展开使得清政府需要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采取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便是第一所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使近代教育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开始普遍教育。从材料一来看,学堂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看出中国对兴办近代教育的决心。新式学堂大大有别于传统学堂,不再只教授儒家经典,更看重人才的多方面培养。学堂种类由语言、工艺、军事到师范、法政,再到农、工、商下又分出专科,种类越来越多。新式学堂的科目种类的增多对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极大影响,新式教育“学以致用”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同时学堂形成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并致力于普及大众,推动社会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意识与观念的一致,例如新式学堂的勃兴,为日后革命的进行了人才的储备,从而推动中国变革,社会的进步。但中国封建体制尚存,封建思想未消失,人们对于改寺庙为学堂及学堂里教授的与以往不同的技艺专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鄙夷或不解的情绪。更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浑然不知甚至于不赞同,固守封建旧思想,三纲五常,这便是中国依旧无法彻底变革的原因之一。而新式学堂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乡绅利用其作为谋财的工具,知识新式学堂的信用丧失。并且依照贫富等级来收取学生,使得人才流失,人才培养的不健全。材料二的种种事件,都说明了新式学堂的作用与期望存在明显偏差。也无奈国人反对新式学堂的风气渐长,只是这样并不利于新式学堂其真正存在意义与中国来之不易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中国当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现代人才,新式学堂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体,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帮助中国走出近代危机。但封建体制的限制,人为因素又阻碍,新式学堂不可避免的也有着种种弊病。但中国近现代化道路上却不能不看到新式学堂建立的巨大贡献【解析】
(1)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教育在内容方面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目的上,主要是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根据材料“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可知,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材料“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可知,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根据材料“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可知,关注贫弱者的教育。(2)信息:根据材料“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堂,乡民不悦而起’”可知,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根据材料“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可知,晚晴政治腐败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导致乡村毁学。根据材料“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可知,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根据材料“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可知,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根据材料“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可知,部分民众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3)看法: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两则材料主旨,从新式学堂设立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引发的矛盾及引发矛盾的原因角度分析说明。首先围绕两则材料的主旨可以提炼出观点“新式学堂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社会发生变革的具体表现。”。说明过程中,首先关于新式学堂设立的原因,根据材料“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189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事务部培训内容
- 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2
- 章末真题集训07
- 三年级安全教育计划和教案
- 火电厂危化品供应协议
- 4S店翻新补充协议
-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 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 2024年海口客运从业资格证操作考试流程
- 2024年销售合同经典版
- 《商业医疗保险》课件
- ISO26262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问题课件
- 经侦民警开展金融知识讲座
- 2023年中国电信春季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难、易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详解
- 工程设计资质专业人员专业对照表
- 工业自动化相关项目创业计划书
-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一天的食物3学习任务单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国企“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