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_第1页
辽宁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_第2页
辽宁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_第3页
辽宁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_第4页
辽宁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阅卷人

-------------------、现代文阅读(35分)

得分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几乎家喻户晓了,问其何书耶?非演“宝、黛爱情”之书乎?人皆谓然。我则曰否。原因安

在?盖大家对书中“情”字之含义范围不曾了了,又为程、高伪续所歪曲、所惑乱,故而误认,雪芹之“大旨

谈情”,男女之情耳。其实这是一个错觉。

原来在雪芹书中,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他借了他对一大群女子的命运

的感叹伤怀,写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巨大问题。他首先提出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

(悲)”,这已然明示读者:此书用意,初不在于某男某女一二人之间,而是心目所注,无比广大。他借

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因为在历史

上,女子一向受到的对待方法与态度是很不美妙的,比如像《金瓶梅》作者对妇女的态度,即是著例。假

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不管是男对男、女对女、男女互对)的关系,定然能够达

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境界。倘能如此,人生、社会、国家、世界,也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

《红楼梦》正是雪芹借了宝玉而现身说法,写他如何为一大群女子的命运而忧伤思索。他能独具只

眼,认识到这些女子的才貌品德,她们的才干(如熙凤),她们的志气(如探春)……都胜过掌权的须眉

浊物不知多少。他为她们的喜而喜,为她们的悲而悲。他设身处地,一意体贴;不惜自己,而全心为之怜

悯、同情、赞叹、悲愤。这是一种最崇高的情,没有半点“邪思”杂于其间。《红楼梦》是不容俗人以“淫书”

的眼光来亵渎的!

宝玉的最大特点是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试看他凡在女儿面前,哪怕是一位村姑农女,

他也是“自惭形秽”,绝无丝毫的“公子哥儿”的骄贵意识。他烫了手,不觉疼痛,亟问别人可曾烫着?他的

无私之高度,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他宁愿自己化灰化烟,只求别人能够幸福,也是同一意境。

他之用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所谓“情不情”,正是此义。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

最伟大的著作,以小说的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他并无“救世主”

的气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他没有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所以

我认为雪芹的精神境界更为崇高伟大。

很多人都说宝玉是礼教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言谈行动中,确有“叛逆”的一面,自不必否认。但是还要

看到,真正的意义即在于他把中华文化的重人、爱人、为人的精神发挥到了一个“唯人”的新高度,这与历

代诸子的精神仍然是一致的,或者是殊途同归的。我所以才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

1

强的作品。

以上就是我称《红楼梦》为“文化小说”的主要道理。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曹雪芹所写的贾宝玉,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看法。你记得到了后半部,涉及到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

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先期枯萎了。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花袭人的一段议论完全是世俗

的,普通的,一般的道理。贾宝玉说,植物有生命,有灵性,有情有理,有交流感应。他知道晴雯快不好

T,它预先枯萎。这是贾宝玉对于我、物、人复杂关系的一种观点。这个我认为就代表了作家曹雪芹对于

物的认识。

既然是如此,那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一切里边都包含着这一点,都有它的个性,不

是一般的。这一点我们首先掌握,才能够理解《红楼梦》艺术的所谓特点、特色。实际上就是个性。中华

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个作品看成一个活物,它如同人一个样子。比如说他看

一幅画,一张字,他说这里边不是一个裱起来一张纸,挂在那里,这是一个活物,它有生命。在人家的眼

里一看,有骨、有肉、有血、有脉,这生命生理上所具备的一切它都具备了,而且它有性情。我们欣赏

《红楼梦》的艺术,首先掌握这一点。然后,就比较好办。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一些形象鲜明,性

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也得到了一些欣赏、体会、享受,可是你仍然没有把握住曹雪芹《红楼

梦》那个艺术的真正的生命的精彩、精华。因为你那是两个层次。你讲的那个,就是今天流行的那个,那

都是从西方来的,西方艺术作品,它看的就是那几点,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

妇人,先写她领子别着一个最值钱的一个宝石,然后哪一个头发的卷是怎么卷的,这叫刻画细致,这个真

好,这个艺术真高,一般人是这样看法。我回过来马上就要问诸位,你看《红楼梦》看到这样描写吗?

好了,他为什么不写这儿,林黛玉一上场,略微交代了一下。林黛玉到底穿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为

什么你对林黛玉那个形象那么鲜明呢?这个奥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不写外貌、细节,专门抓它的精气

神。它就让你感觉到这个就在那儿,就是活的。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以《红楼梦》一书中主要人物的具体事件作为典型例证,运用细致具体的分析,

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B.材料一以贾宝玉对待女子的态度为例,论述曹雪芹意在借助男人如何对待女子的根本态度问题抒发

改善人际关系的愿望。

C.材料二开篇借助《红楼梦》中贾宝玉、花袭人谈论海棠论述贾宝玉对物、我、人复杂关系的认识阐

释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材料一《红楼梦》与《金瓶梅》对比,材料二东西

2

方艺术作品评价对比。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比如说他看一幅画”三句中的“他”所指

均不相同。

B.中国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是要把作品看作有生命的事物,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理解《红楼梦》

艺术特色就是个性。

C.用流行的西方的一些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言语要生动等理论去品读《红楼梦》

不会得到艺术享受。

D.“不写外貌、细节,专门抓它的精气神”这句话从文本整体看,意思并不是完全不写外貌、细节,而

是着重描写精气神。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贾宝玉“独具只眼”观点的一项是()

A.史湘云背地里和贾宝玉称赞薛宝钗“宽宏大量有涵养”,宝玉也曾去探望薛宝钗,探讨彼此身上佩戴

的物件。

B.贾宝玉认为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她的目……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

外之人”。

C.探春理家,树立威信后,在大观园兴利除弊,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得到凤姐的大力支持,宝玉也赞

不绝口。

D.贾宝玉主动给晴雯赔不是,前嫌尽释后,晴雯说喜欢撕扇子,宝玉便递扇子给她撕,说是“千金难

买一笑”。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周汝昌解读《红楼梦》,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下面文字是《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部分心理描写,中华文化精神在其中也有所体现,请根据材料一

简要分析。

(宝玉)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

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

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现代文阅读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海雪原(节选)

曲波

3

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不

知它是揭地而起,还是倾天而降,整个世界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大地和太空被雪混成了一体。

一铺关东山式的四合大炕上,坐着小分队的全体队员。栾超家站在四合大炕围着的地中央,右手拿着

一把乌拉草,左手拿一只新靴靴,口讲手比划,教给战士们,怎样絮草,怎样捶草,怎样穿法,防止什么

毛病。

战士们边听边仿,兴致勃勃地学着穿上自己这双关东山式的雪原上的新鞋履,说说笑笑地欣赏着自己

的新“武器

屯西头的一所小茅屋,高波、李鸿义也在试穿靶靴。

东间里,少剑波独自一个人,在一块不很大的地上来回踱着。他的思索愈来愈激烈,好像今天的大风

雪,非逼着他马上做出什么决定不可。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忽而迟疑,忽而急躁,忽而又是兴奋。

这些表情在交替翻腾,反映着他内心的思绪。

他谨慎地从衣兜里再次掏出那封信,看了又看,然后坐在炕沿上,拐肘支着小炕桌,瞅着信上的每一

句每一字,在细细地琢磨。

身旁的火盆,吐着蓝色的火焰,少剑波点着头,瞅着信,默默地念着:

……胜利是可喜的,但它是初步的。因胜勿骄,切忌轻敌,只有你一个人来决定整个的行动。你是青

年,我们所担心的主要是你的急躁和轻率。因此应特别告诫你,侦察要准,判断要稳,打击要狠。当你还

没有确实把握之前,切忌盲动。千万不要忘了,你的小分队任何一点气味也不要被敌人嗅到。雪地在这方

面给了你困难,同样反过来也给了极大的便利,问题是你如何善于利用它。

少剑波觉得眼睛一阵明亮,全身兴奋地跳下炕来,自语地说:“首长英明,远隔千里,一句话解决了我

的难题。”

少剑波再看了一下门外的大风雪,头一点,用特别兴奋的声调命令道:

“好时机,命令各小队,马上准备出发。”

“是,”高波复诵道,“命令各小队,马上准备出发。”说着行了军礼,跑出去。

各小队接到命令,急速整装。

战士们都显出一种疑问的神情,“为什么这样大的风雪要出发呀?”

少剑波再次细细地校对了一下地图上所标的红线,再次测了测指北针的方向度,当他自信不会有任何

误差时,然后他坚决果断地自语道:“决定了!”一面紧张地整装。

在这林海雪原里,是没有道路的,确切一点说,有的地方是向来没有一个人走过的,也没有一个人的

眼睛看到过。尤其在大风雪中行走,一迷失方向,十天八天走不出来,更见不到人。大雪深处达数丈甚至

数十丈,一掉进去,休想爬出来。大凡这样的地方都是些狭谷深壑,风刮大雪,填得沟满壑平。到这样的

地方去,冻死,饿死,被雪压死,那是毫不稀奇的。

当他把一切装备佩带好,便向屯东走去。

四合大炕的屋子里,战士们在精神紧张地等待着。

“立正!”当少剑波走进来,杨子荣一声口令,战士们向首长行注目礼。

少剑波还了礼轻道一声“稍息”,便立在四合大炕的地中央。战士们在炕上,窗台上,炕沿上,地上,

站着,坐着,或单腿跪着,蹲着,静等着少剑波讲什么。

少剑波首先根据何政委和田副司令员的指示信,向战士们分析全国的情况。他说:

“东北我们是要誓死争夺的,而且一定要取得胜利。因为东北对中国革命的价值十分重大,它地阔土

肥,物产宝藏极富,工业发达,运输近代化,它将成为我们反攻的总基地。因此我们必须毫不留情地彻底

消灭土匪,一个不剩地消灭国民党的先遣挺进军,保护土改,保护群众的胜利果实,以支援即将来临的全

国规模的解放战争。”

少剑波的讲话,激起了战士们对匪徒的愤怒,战士们举起拳头,一起喊起来:

“我们坚决完成党的任务。”

“同志们,”少剑波的神情突然特别焕发,“时机到了!现在我们立即出发,到敌人看不到我们而我们却

能找着敌人的地方去,再给他来个比奶头山更干净的歼灭战。”

战士们一阵兴奋的微笑。“越快越好!”

少剑波微笑着看了看窗外的大风雪,战士们的视线也被拉到窗外。

,,大雪!”少剑波道,“本来是我们行军中的敌人,但今天它却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力量。依靠它

可以发现敌人的踪迹,依靠它又可以隐蔽咱们自己的踪影,这就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便利

于我们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战士们怀疑的神情消散了,顿时精神焕发。

少剑波又幽默逗趣地道:

“当然啦!有一利,必有一弊,交这样一个生疏的朋友,就必得有点花费。咱们也别小气,花费就花费

点吧!咱这位朋友不要别的,就是要咱们的力气和意志。”

战士们的笑声中,少剑波坚毅地抖动了一下肩膀。

“咱这朋友,”少剑波继续道,“又滑又刁,生性好陷人,好绊脚,又有点欺软敬硬。只要你有硬骨头,

给它力气,它就会佩服你是好汉,它就会尊敬你。谁要是装寿种,它就越抽谁的后腿。”

大家被剑波这番有趣的比喻,逗得大笑起来。

“我们今天的行军中,要摸摸我们这位新朋友的脾气,从而想办法驾驭它,利用它多给我们些帮助。这

就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寻找窍门,创造雪地行军战斗的经验。现在我命令,出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们向栾超家学穿靴靴鞋,“兴致勃勃”“说说笑笑”“欣赏”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精神。

B.文中“关东山式的四合大炕”“关东山式的雪原上的新鞋履”两处“关东山式”描写突出了地方特色。

5

C.首长的信里“雪地在这方面给了你困难……问题是你如何善于利用它”等话语帮助少剑波解决了难

题。

D.“雪朋友”“又滑又刁,生性好陷人,好绊脚”,少剑波不得不费尽心力动员战士们去结交,实属无

奈。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以叙事为主的文学样式,通过本文可以推知《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解放军消灭土匪和国民

党先遣挺进军的故事。

B.少剑波关于全国情况的讲话,既让战士们认识到东北反攻总基地的重要性和战争形势,又让读者了

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C.看外面的“大风雪”,少剑波或者“特别兴奋”地下达命令,或者“微笑着”,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出了

他决策的笃定。

D.刻画人物形象手法多样,本文塑造少剑波就使用了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正面手法,并没

有使用侧面描写手法。

8.本文两处画线句都是关于战士疑虑的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9.文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描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卷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得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陶潜少怀高尚,博学善用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

人谓之实录。人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且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

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

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

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

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

无所辞焉。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6

(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材料二: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

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①,孰能如此乎?余

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

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限速,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②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

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

必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③,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①污隆:升与降。②点定:修改使成定稿。③柱史:“柱下史”的省称,代指老子。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以亲老A家贫B起C为D州祭酒E不堪F吏职G少日H自解I归。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指缀缉、撰著,“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表示委托,两者用法不相同。

B.白,指禀告、报告,与《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中的“白”词义不相同。

C.解印,指解下印绶,谓辞免官职,而“释褐”则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D.讽谏,指用委婉的言辞进谏,一般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善于创作诗文,诗文篇篇有酒,但诗人的本意却不在酒上,而是借助饮酒寄托自己的

情志。

B.陶渊明因为家贫出任官职,又因为个人原因解印去职,他虽然多次被征召,但是没有去就任,可谓

贞志不休。

C.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断绝州郡往来,交游往来之人也多是张野、羊松龄、宠遵等乡邻之人,体

现隐逸品性。

D.萧统对陶渊明诗文评价很高,但并不盲目,他引用杨雄的观点佐证自己的评价,又编订《陶渊明

集》以助风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②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7

14.萧统用“白璧微瑕”评价陶潜诗文,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盆梅

刘敏中①

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②旋透温温水。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却怕盛

开时,香魂来索诗。

【注】①刘敏中,元代文学家,一生为官清正,尽管境况清贫仍以时事为忧。②词人《鹊桥仙》中

有“孤根如寄,高标自整”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首二句一写景,一叙事,表达了词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曲尽其妙。

B.词中以“一枝春”与“老瓦盆”对举,显示出词人所爱是梅花而非瓦盆。

C.“寒愁芳意懒”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巧妙地刻画出梅蕾因天寒生愁的情态。

D.本词明白晓畅,无艰深之语,“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清新可喜。

16.有人认为此词咏梅只表喜爱,绝去寄托;有人则认为此词既是咏物,又是自咏。对此,你怎么看?请

结合全词简析。

1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认为,六国本来可以有合力向西攻打秦国之势,却被秦人积久的威势胁迫而至

于“,”的境地。

(2)《归园田居》“,”两句诗歌表达了陶渊明本性与官场行事作风之

间的矛盾,也为下文张本。

(3)月夜江边,小刚临风赏景,一句句类似“,”的月夜江

景诗句涌上心头。

阅卷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得分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把屋檐下已经干枯了的艾蒿吹下来了。它从窗前划过,就像一条灵巧的腿,轻快地跳过一格一格的

窗根。这艾蒿是端午节时妈妈插上去的,说是辟邪。想必这屋子已无邪气了,它就像一个兴完风雨的巫婆

8

一样走了。

风不是一股,而是很多。在我眼里,它们有粗有细,有强有弱。菜园的风,就是细弱的风,它们吹拂

着肥瘦不均的菜叶时,阔大的叶片只是微微动着,摇摆得并不厉害。所以白菜叶上的黑瓢虫不至于被晃得

落下来,在豆角花上嬉戏的蝴蝶更是①。而瘦的菜叶,也不过耸着身子晃悠几下。可是你看半空的那些

风,它们可就强大得多了。乌云被吹得一抖一抖的,脸色越来越青。狂风还使乌云的脸出现许多裂纹,它

分明就要哭泣的样子。那些义无反顾撞向墙角的风,由于被碰了头,觉得没了面子,便不再回头,干脆一

②地自消自散了。至于那些奔跑着的花花绿绿的鸡,你看它们羽毛上的风吧,它是那么的柔软、轻盈,

那羽毛被风掀得一瓣一瓣地张开,仿佛花儿伸着舌头在说话。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不是一股、而是很多股的风在我眼里是有粗有细、有强有弱的”,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养好蜜蜂,首先是要保证蜜蜂繁殖快、存活率高,那么,蜜蜂就要有强健的“体魄”。不仅这样可以获

得更多的蜂产品,还可以减少相关药物的使用,.从源头上增强蜜蜂的生产力和蜂产品的安全性。那么,

①?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也适用于蜂。对于蜂群来说,早春是蜂群繁衍的黄金季节,直接关系到

它们全年的生产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一旦遭遇长时间的“倒春寒”,传统的养蜂方式下,d:不仅会导致

许多幼小蜜蜂在低温环境中不幸丧命,还会白白消耗成年蜜蜂的体力。吴黎明团队以蜜蜂的生理机制为出

发点,提出了一种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在早春时节,通过控制蜂王的产卵数量,虽然暂时减

缓繁殖速度,但却可以繁育出更为强壮的蜂群。于是他们发明了一种早春低温繁殖新技术,不仅增强了蜂

群体质,还减少了药物用量,可谓一举两得。

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相结合,@,不再因争抢领地而打架,它们可以在同一

产卵区自由活动、正常产卵,从而改变了1个蜂群只有1只蜂王的传统饲养模式。

20.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

D.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样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9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阅卷人

四、写作(60分)

得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写到各种风,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各种不同的风:有暴风,有和风;有摧折百花

的狂风,有金秋送爽的西风;有任其东西南北的歪风,有可以借力扶你上青云的好风……无论什么风,需

要你去辨识,去应对。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10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B

4.①材料一侧重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文化小说。②材料二侧重谈

《红楼梦》是有生命有性情的作品(或:《红楼梦》是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

5.①“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体现宝玉设身处地、一意体贴的“重人”态度。

②“可怜可敬”“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等表现了宝玉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的“爱人”思

想。③“我不过挨了几下打”“我便一时死了”等体现宝玉没有骄贵意识,不思自己,只想他人的“唯人”精

神。(如果考生从“平等”“无私”“悲悯”三个角度回答也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

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

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

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

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

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

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材料一《红楼梦》与《金瓶梅》对比”错误。依据原文“比如像《金瓶梅》作者对妇女的态度,即是著

例”可知,材料一《金瓶梅》只是例证,选项论证方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会得到艺术享受”错误。根据原文“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一些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

言语生动。你也得到了一些欣赏、体会、享受……你讲的那个,就是今天流行的那个,那都是从西方来

的……一般人是这样看法”,可知用流行的西方的一些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言语要生

11

动等理论去品读《红楼梦》是一般人的看法,但也可以得到“这个真好,这个艺术真高”的艺术享受。

故答案为:C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宝玉对妙玉的评价说明他看到了妙玉的高洁品性,而其他几项或是别人的评价,或是宝玉做出的具体事

情,不能够证明宝玉独具慧眼。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材料一:首先指出《红楼梦》“非演“宝、黛爱情”之书乎”的错误观点,然后通过例证论证了《红楼梦》“抒

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进而得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

的书”的结论。

材料二:首先举“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曹雪芹对海棠的描写,引出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有生命,有灵

性,有情有理,有交流感应。然后通过例证和对比论证,指出曹雪芹笔下写的、物、事、境都有个性,有

生命,所以《红楼梦》是有生命有性情的,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

故答案为:①材料一侧重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文化小说。②材料二

侧重谈《红楼梦》是有生命有性情的作品(或:《红楼梦》是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

大的著作,以小说的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他并无‘救世主’的气

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他没有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可知

《红楼梦》中的中华文化精神是指悲天悯人的“重人”心境、感叹众芳芜秽的“爱人”心理,没有孤芳自赏、

唯我独醒“唯人”的自我意识。

根据“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可知宝玉设身处地、一意体贴的“重人”态度。

根据“可怜可敬”“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可知宝玉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的“爱人”思想。

根据“我不过挨了几下打”“我便一时死了”,可知宝玉没有骄贵意识,不思自己,只想他人的“唯人”精神。

故答案为:①“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体现宝玉设身处地、一意体贴的“重人”

态度。②“可怜可敬”“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等表现了宝玉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的“爱

人”思想。③“我不过挨了几下打”“我便一时死了”等体现宝玉没有骄贵意识,不思自己,只想他人的“唯

人”精神。(如果考生从“平等”“无私”“悲悯”三个角度回答也可)

【答案】6.D

7.D

8.①内容上,第一处是战士产生疑虑,第二处是战士打消疑虑;由战士们心理的变化,侧面烘托出少剑

波的领导能力;同时也表现出战士们的战斗激情和革命自信。②结构上,两处前后照应,使文章情节结构

12

更加严谨、紧凑。

9.①风雪写出了革命战争的自然环境,突出战争环境的恶劣,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②多次强调

大风雪,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或为少剑波利于风雪与敌人战斗提供依据)。③狂风暴雪十分凶

险,侧面体现出革命者的斗争智慧,歌颂了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

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

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

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

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

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实属无奈”错误。根据原文最后八段内容,如“咱这位朋友不要别的,就是要咱们的力气和意志”“又滑又

刁,生性好陷人,好绊脚,又有点欺软敬硬。只要你有硬骨头,给它力气,它就会佩服你是好汉,它就会

尊敬你。谁要是装寿种,它就越抽谁的后腿”,可知断出少剑波对“雪朋友”的态度是积极结交、主动利用,

“实属无奈”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并没有使用侧面描写手法”错误。本文使用了侧面描写手法塑造少建波形象,如“少剑波的讲话,激起了

战士们对匪徒的愤怒,战士们举起拳头,一起喊起来:‘我们坚决完成党的任务。’……战士们一阵兴奋的

微笑。’越快越好!’”战士听讲话的反映突出了少建波的领导智慧。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原文“各小队接到命令,急速整装。战士们都显出一种疑问的神情,’为什么这样大的风雪要

出发呀?’“,可知“疑问的神情”是指当少剑波命令各小队冒着的大风雪出发时,战士们心中充满了疑惑。

第二处,根据原文“‘本来是我们行军中的敌人,但今天它却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力量。依靠它可以

发现敌人的踪迹,依靠它又可以隐蔽咱们自己的踪影,这就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便利于我

们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战士们怀疑的神情消散了,顿时精神焕发”,可知当少剑波分析了雪中行军的优

势时,战士们打消了疑虑,精神焕发,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必胜的信息,也突出了少建波的领导智慧。

先写战士们充满了疑虑,在写疑虑打消,体现了战士们的心里变化,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3

紧凑。

故答案为:①内容上,第一处是战士产生疑虑,第二处是战士打消疑虑;由战士们心理的变化,侧面烘

托出少剑波的领导能力;同时也表现出战士们的战斗激情和革命自信。②结构上,两处前后照应,使文章

情节结构更加严谨、紧凑。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

撞,不知它是揭地而起,还是倾天而降,整个世界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大地和太空被雪混成了一体”“尤其

在大风雪中行走,一迷失方向,十天八天走不出来,更见不到人。大雪深处达数丈甚至数十丈,一掉进

去,休想爬出来。大凡这样的地方都是些狭谷深壑,风刮大雪,填得沟满壑平。到这样的地方去,冻死,

饿死,被雪压死,那是毫不稀奇的”,可知此处为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暴风雪肆虐的恶劣自然环境。“他

的思索愈来愈激烈,好像今天的大风雪,非逼着他马上做出什么决定不可”,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气氛。

根据原文“少剑波再看了一下门外的大风雪,头一点,用特别兴奋的声调命令道”“少剑波微笑着看了看窗外

的大风雪,战士们的视线也被拉到窗外”“本来是我们行军中的敌人,但今天它却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

的力量。依靠它可以发现敌人的踪迹,依靠它又可以隐蔽咱们自己的踪影,这就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军事上

的主动权,便利于我们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可知风雪为少剑波利用风雪和敌人战斗提供得天独厚的条

件,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化恶劣的自然环境为行军作战的优势,多次强调风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战士们怀疑的神情消散了,顿时精神焕发”“当然啦!有一利,必有一弊,交这样一个生疏的朋友,就必得

有点花费。咱们也别小气,花费就花费点吧!咱这位朋友不要别的,就是要咱们的力气和意志'““咱这朋

友,’少剑波继续道,’又滑又刁,生性好陷入,好绊脚,又有点欺软敬硬。只要你有硬骨头,给它力气,

它就会佩服你是好汉,它就会尊敬你。谁要是装套种,它就越抽谁的后腿。’大家被剑波这番有趣的比喻,

逗得大笑起来。‘我们今天的行军中,要摸摸我们这位新朋友的脾气,从而想办法驾驭它,利用它多给我们

些帮助。这就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寻找窍门,创造雪地行军战斗的经验。现在我命令,出发!’”,可知在

少剑波的领导和指挥下,战士们把“风雪”当做朋友,懂得了雪地行军战斗的优势,精神焕发,充满了战斗

的豪情,侧面体现出革命者的斗争智慧,歌颂了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故答案为:①风雪写出了革命战争的自然环境,突出战争环境的恶劣,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②

多次强调大风雪,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或为少剑波利于风雪与敌人战斗提供依据)。③狂风暴雪

十分凶险,侧面体现出革命者的斗争智慧,歌颂了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答案】10.B;E;G

11.B

12.A

13.①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就职(或:赴任),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于是衰弱生病。

②我特别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推重思慕他的品德,遗憾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14

14.①文章不群,超出众人很多;②文章言辞突出,内容精彩;(3)《闲情》没有讽谏。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

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

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

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

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

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

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册h替、补、调''的五字方

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

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

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陶潜自小情怀高尚,博学多才,善于文章;为人洒脱不群,不拘于世情,真率任性,自得其乐,被乡

邻所称道。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时人评价说如同实录。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穷的缘故,便出仕做

州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不几日便辞官归田。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就职,亲自耕种,自食其

力,于是衰弱生病。又曾做过镇军将军和建威将军的参军,对亲朋说:“我暂且想出任邑令之典,来为隐

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可以吗?”当权的人听说了,便派他去做彭泽县令。县里拨给自己的公田全部种做酒

的秫谷,说:“让我常醉于酒就足够了。”素来简傲自贵,不私人侍奉上官。郡里派遣邮督到县里了,县吏

告诉他应该整齐衣冠去迎接,陶潜叹息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的缘故,向乡里小儿行礼折腰。”义熙二年

(407),解下印绶辞官离任了。临行,作有《归去来兮辞》。不久,晋朝又征召他作著作郎,不就职。从

此便断绝同州郡的来往,他的乡亲张野和四周近邻羊弘龄、宠遵等人有时有酒就邀请他,或者邀请他共赴

酒席,有时虽然不认识主人,也欣然无碍,总是酣醉之后乘兴而归。再也没有造访拜迎的活动,所到的只

是田家和庐山各处游玩而已。亲朋好友中有好热闹的,不时带着酒菜前往相见,陶潜也无所推辞。又不营

务生计,把家务全都丢给仆人和儿子们。很少流露出喜怒之色,只要有酒便饮;有时碰上无酒,也雅咏不

停。

材料二:

15

有人怀疑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他本意却不在酒,而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尔不

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能跟他比大气的。如宽广的白色的波浪顺流

东去,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而又引人深思;论抱负则旷达而率真。加上贞洁的志向从不

放弃,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亲自耕耘为耻,不因穷困而苦恼。如果不是圣贤,拥有坚定的志向,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推重思慕他的品德,遗憾自己没

有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粗略地分类编目(结了一个集子)。白色的璧也存在

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在他的《闲情赋》里却

始终没有讽谏的意思,哪里值得写出来呢?可惜啊!陶渊明不写这篇就更好了。我简陋的给他写了传记,

收录在这个小集子里。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名得逐利的欲念就会消除,粗鄙吝啬的想法

就会去掉,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岂只仁义之道可以遵循,连官爵俸禄也能舍弃,也不

必远游西岳华山,去像老子一样成仙成道。那么,这个小集子也有助于教化世人。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穷,便出仕做州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不几日便辞官归田。

“以亲老家贫”,是做官的原因,单独成句,所以应该在B处断开;

“起为州祭酒”,“州祭酒”是宾语,所以应该在E处断开;

“不堪吏职”是动宾短语,“少”意即“不久”,是时间词,放在下句句首,所以应该在G处断开。

故答案为:BEG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B.错误,都是“禀告、报告”,句意:县吏告诉他应该整齐衣冠去迎接。/(你)现在就可以回去禀告婆婆。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诗文篇篇有酒”错,依据材料一“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材料二“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不能确定

陶渊明是否“诗文篇篇有酒”。

故答案为: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召”,征召;“就”,就职,赴任;“羸疾”,衰弱生病。

(2)“嗜”,特别喜欢,爱好;“想”,思慕,仰慕;“恨”,遗憾。

故答案为:①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就职(或:赴任),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于是衰弱生病。

②我特别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推重思慕他的品德,遗憾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其文章不群”“独超众类”,可知:文章不群,超出众人很多。

16

依据“辞彩精拔,跌宕昭彰”,可知:文章言辞突出,内容精彩。

依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可知:《闲情》没有讽谏。

故答案为:①文章不群,超出众人很多;②文章言辞突出,内容精彩;③《闲情》没有讽谏。

【答案】15.C

16.观点一:①此词咏梅注重词人主体情感的抒发,表达词人对盆梅的喜爱,绝去寄托。②此词上片“渐

见”写明关注时间之长,“旋透”表达爱梅之切,又通过“但得”“谁嫌”表明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③下片描写

用“南窗暖”消去梅蕾的“寒愁”,又担忧“香魂来索诗”的微妙心理,把爱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观点二:①此词咏物虽不刻意比兴,却也寄托词人自咏的情怀。②词人咏梅并未刻意比兴,直接抒写对

梅的关注、照顾、担忧等,表达对盆梅浓浓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也借“孤根”表达“孤根如寄,高标自整”之

意,以梅自比,表明孤傲高洁、清正自守的雅节。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

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

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

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比喻手法”错误。盆梅虽已渐苞花蕾,但毕竟因为天气太冷,所以迟迟不肯绽花。“寒愁芳意懒”中“愁”

赋予“梅”人的情态,使用了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分析“有人认为此词咏梅只表喜爱,绝去寄托;有人则认为此词既是咏物,又是自咏”,可知选择前一观

点,就从整首词中归纳概括支撑“只表喜爱之情”这一观点的信息;选择后一观点,则可借助注释和词中信

息概括归纳出答案。

只表喜爱,绝去寄托:“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旋透温温水”两句,写盆中栽培之梅花,渐已苞出花蕾,而

养花人则对之越加爱惜,殷勤而小心地为它添水浇灌,以养花之人对花的爱惜、殷勤、小心,表达了对梅

花的喜爱。“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只要盆中梅花能够报春,那又何必嫌它是生于老瓦盆之中,赞美

梅花的能够最早传递“春”的消息。“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两句,写盆梅虽已渐苞花蕾,但毕竟因为天

气太冷,所以迟迟不肯绽花,故而词人除了浇以温水之外,又把它移近南窗去接受阳光的暖意。这又是进

一步写他的爱花心情。

既是咏物,又是自咏:首两句“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旋透温温水”,以一对句的形式,写出盆梅清疏柔弱

的风姿。梅的枝条是纤细的,纤细的枝条上“稀稀”地挂着几朵花蕾,再衬之以“孤根”,整个物象透发着一

17

种独立不群、萧疏纤弱之美。“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两句因梅花的含苞带来了春的消息,这就足以令

养花人欣慰了,又有谁还会嫌弃它所置身的瓦盆的老旧难看呢?将“老瓦盆”比喻自己的老屋陋室,以之与

“一枝春”相对,即在咏物中巧妙地昭示了作者自身清淡高洁的品格,在咏物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故答案为:观点一:①此词咏梅注重词人主体情感的抒发,表达词人对盆梅的喜爱,绝去寄托。②此词

上片“渐见”写明关注时间之长,“旋透”表达爱梅之切,又通过“但得”“谁嫌”表明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③下

片描写用“南窗暖”消去梅蕾的“寒愁”,又担忧“香魂来索诗”的微妙心理,把爱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观

点二:①此词咏物虽不刻意比兴,却也寄托词人自咏的情怀。②词人咏梅并未刻意比兴,直接抒写对梅

的关注、照顾、担忧等,表达对盆梅浓浓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也借“孤根”表达“孤根如寄,高标自整”之

意,以梅自比,表明孤傲高洁、清正自守的雅节。

17.【答案】(1)日削月害U;以趋于亡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削、趋、韵、潮、皎。

故答案为:(1)日削月割I以趋于亡(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生/江天一色无纤尘I皎皎空中孤月轮/潮涌随波千万里I何处春江无月明/星垂平野阔I月涌大江流/野旷天低树I

江清月近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答案】18.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