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区域发展》_第1页
【复习课件】《区域发展》_第2页
【复习课件】《区域发展》_第3页
【复习课件】《区域发展》_第4页
【复习课件】《区域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发展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单元复习过过过目录01

课程标准02考点梳理03核心突破04当堂达标01课程标准重要考点课程标准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思维导图思维导图02考点梳理1考点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概念: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2.集聚:多种部门和资源的集聚导致地区经济核心的形成和发展。(1)集聚前期: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2)集聚后期:当集聚超过一定规模后,会导致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利益下降,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阻碍集聚的不利因素会日渐凸显,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3.辐射带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商务以及高科技为主,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1.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2.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3.辐射功能(1)产业带动功能: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原有的低端产业退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医药等产业显著加强,金融、证券、国际商贸等领域全面提升,形成市场竞争力强劲的庞大产业集群。(2)都市核心功能:上海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不仅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3)交通运输枢纽功能: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4)金融服务功能: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是我国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5)科技研发创新功能: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一核五圈四带”: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拉动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的发展壮大;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2.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长江下游产业带。3.世界级超大城市群: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考点2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世界逐步进入创新发展时代,城市的发展提升,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管理。国际竞争的影响不断强化,传统产业的原有优势逐渐淡化。石油工业促使美国休斯敦迅速崛起,后随着市场的波动变化,该市单一经济结构的缺陷凸显出来。经过结构调整、产业延伸和多元化发展,休斯敦由单纯的能源工业城市,转型为高新技术发达、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型大都市。一、产业转型的含义1.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与不足(1)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等。(2)不足: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2.产业转型的路径(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2)产业更新: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建立替代产业群。(3)综合发展: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3.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其中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四大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比例/%生产总值/亿元比例/%生产总值/亿元比例/%东部地区22008.734.62189838.0039.85246531.5455.53中部地区16199.558.0684766.6042.18100006.9249.76西部地区20356.7210.7672499.8038.3396298.7250.91东北地区6182.4412.9916636.4534.9424791.9452.07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1.休斯敦发展状况(1)区位条件: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部,距墨西哥湾80千米;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2)经济发展:①发展之初,经济支柱是农牧业,棉花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直到19世纪末,还是木材与棉花集散地。②1901年后发展石油工业和石油加工业,后发展与石油工业有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和制造业。③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其石油、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获得“世界能源之都”的称号。2.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1980年前后产业繁荣达到巅峰,但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经济遭受沉重打击。3.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模式,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①制造业调整:立足石油工业,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高科技研发、新能源利用和人力资源培训。(2)成就:休斯敦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被称为“全球城市”。休斯敦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变为综合性大都市。考点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1.鲁尔区的概况: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土地面积4435平方千米,人口约530万。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厂林立。2.鲁尔区的繁荣(1)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2)强大的传统工业: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另外发展了化肥、建材、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3.鲁尔区的衰落(1)采煤业的衰落: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开采量和就业人数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该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2)钢铁危机: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再加上钢铁市场需求萎缩,又导致了“钢铁危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新材料的出现,给鲁尔区的钢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钢铁行业的危机又反过来令采煤业处境进一步恶化。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煤钢危机,鲁尔区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第二阶段: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第三阶段:利用区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今日的鲁尔区已成长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环境优美;将濒临倒闭的工业企业景观改造成博物馆和秀美的娱乐休闲地。吸收外来的资金和技术,一方面加快老企业的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迅速发展起来。考点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1.荒漠化的概念(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2.荒漠化的类型(1)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2)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如黄土高原在历史时期属于森林草原地带,但由于人类剧烈的活动,如今到处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归纳】西北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三字归纳法(2)主要人为原因“三过度”记忆法我国西北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可归纳为“三过度”。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地形起伏过大;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2)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1.危害范围大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2.危害程度深(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生产方面: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4.防治措施(1)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03核心突破1.城市集聚的优缺点(1)优点: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工业或人口高度集中可以产生较好的生产协作条件,有利于城镇间多种职能相互补充,减轻大城市的负担,促进周边较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2)缺点: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发展混乱和生态恶化现象;集聚区域内一些居民居住和工作不在同一城市,交通时间长,各城市之间往往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城市联系密切,交通量大,需增加城镇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2.中心城市吸纳人口集聚的原因(1)基础设施雄厚人口的集中需求形成了规模,自然而然的就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因为集聚很多的东西都变得更加方便,而且越大的城市,其基础设施条件越好,服务水平越高。(2)生活多元且精彩小城市的生活较简单,而中心城市有大量的休闲娱乐项目。(3)工作机会多中心城市由于人口集聚,且经济繁荣,可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4)文化更加开明,思想锐意进取。(5)开放程度高。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开发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区域资源开发的早晚、规模及区域发展的周期。评价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需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资源状况,包括分布范围、种类、储量、质量、开采条件等;②市场条件;③位置与交通。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影响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特征、工业结构特征及企业规模特征。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2)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构成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对区域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它决定着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及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②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③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④对地下水的影响等。(2)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区域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枯竭,区域空间不断加大,资源供给与需求出现矛盾,导致区域经济衰落;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来环境污染问题;③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应对市场变化困难,逐渐失去竞争优势;④能源、资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性重工业产能过剩导致传统产业衰落;⑤内部经营与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更新缓慢,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等。6.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4)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使用水资源灌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生态恶化和土壤盐渍化。7.不同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区域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地区黑土流失、湿地萎缩、森林破坏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被破坏,导致土壤冲刷;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林木超采、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治理坡面、沟壑,植树造林,土壤培肥;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华北地区风沙、旱涝、盐碱地气候具有冬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地形平坦,有大面积的低洼地;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及不合理开垦等采用鱼塘—台田模式发展立体农业;兴建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农业;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区域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治理措施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坡地开荒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气、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气候干旱;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用能问题;构筑防护林体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坏保塬、护坡、固沟;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云贵高原石漠化地形崎岖,坡度大;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04当堂达标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城市与外部联系的程度,是城市体系网络系统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必要前提。下图为新疆2007年客货运输节点城市分布及城市主要引力连接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据图判断()A.石河子的服务范围包括昌吉B.客、货运量的节点等级相同C.客、货流受工业布局影响明显D.昌吉与乌鲁木齐等级相同2.以上两幅示意图叠加可以()A.确定城市人口规模 B.确定城市的服务范围C.规划城市之间的道路D.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打造中国鲁尔区,建设太行明珠城”是山西省阳泉市内随处可见的标语。如今,在阳泉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打造中国式“鲁尔区”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据此完成3~4题。3.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工业明显匮乏的资源是(

)A.劳动力资源 B.铁矿石C.水资源 D.煤炭资源4.山西省煤炭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D.煤炭质量不高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区内48%的面积是沙漠,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市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指对能源进行开发、加工和利用的生产部门),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的迅速崛起。为避免“矿竭城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该市从众所周知的“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之城转变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下图示意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分布。(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鄂尔多斯市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2)简述该市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产生的不利影响。(3)推断鄂尔多斯市实现“华丽转身”采取的措施。【答案】

(1)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有多条公路、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资源较充沛;离能源需求较大的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2)能源开采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地下采空区,会造成地面塌陷;能源加工和利用,会加重环境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3)发展科技,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6.攀枝花市是我国首个资源开发特区,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区,被称为“百里钢城”。近年来,钢铁工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攀枝花正在转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