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三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三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三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三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三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怀化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书的书名,确定为《经纬华夏》。我也是从许多考古遗址的分布,以及系列古代文化的延伸与转折

中觉悟:在长程演化之中,中国文化有许多个体的遗址可以排布为序列。诚如苏乘琦先生所说:以''区、

系、类型”作为线索,将似乎有个别特色的许多遗址,组织为古史的代表;从这种序列,也可以看到时间

维度上某一个文化系统本身的演变。我在本书中,将中国历史归纳为时间之序列、空间之扩散,从而理解

人类的移动轨迹,以及族群之间、国别之间互动的形态。这就是将遍地开花的遗址,组织成有演变、有调

节的整体叙事:将大面积、长时段、以其特征为代表的大文化群——即这些个别的、有特色的群体——放

在一区一区,也就等于以大型结构体的组合,叙述历史上长时段推演的故事。

在撰述本书以前,我对于中国考古时代发展模式的考察,相当程度上是依照傅斯年先生所提出的“夷

夏东西”的分野,在中国传统的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大平原、关陇以至于渤海湾),陈述其延伸和扩展

过程。最近,孙岩的新著《普天之下的多元世界:西周北疆的物质文化、认同和权力》,从最西的西汉水

一带(后来秦国的发源地)开始考查,接着是西周的周原、泾水流域,再接下去是晋国在山西汾水流域的

发展,以至于最后讨论到燕山和草原交界处的燕国一带。秦、周、晋、燕这四个区域的北向或西向,外面

都有相当发达的草原文化遗址。孙岩从这些遗址遗留的文物入手,检查其文化特色,发现每一区和草原文

化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痕迹从出土器物上历历可见。这一说法,也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考

古学所认定的“中原地区”,从西到东,其实都与草原文化有脱不开的关系。

在本书中,我顺着考古遗址展开再思考,发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这两个平行的地区,实际上各自发

展、互相纠缠。中国古代的发展基地,绝对不仅中原一处而已。尤其我想指明的是:关陇以西,青海与贺

兰山脉、祁连山脉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超越了“西部边缘”的意义,其实乃是东方与西方进退盘

旋的空间。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

材料二:

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

史,留下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当时的农业部开始启动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至今共列入5批118项。这些遗产是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

表,有的形成了循环生态利用的模式,依然造福于当地。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遗产时,发现了一些非同寻

常的意义。

在中国的农业遗产中,水稻元素最为显眼。这与水稻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中国是重

要的农业文明起源地,在万年前开始驯化水稻,唐宋以来,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水稻承接了经济中

心转移的重要任务,使中华农耕文明始终得以延续。水稻起源于南方地区,将沼泽地变成良田。稻田所处

的低湿地含有的营养物质成分高于北方旱地,水稻的产量优势得到发挥。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人口迁移

至江南一带,推动了当地水稻种植。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便于将南方的粮食向北方输送。唐宋之际,经济

中心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宋代已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

水稻与鱼、鸭、蟹、虾、纵等在稻田中共生,形成小的种养系统。自公元9世纪保持至今的稻鱼共生

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

肥、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

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系统自身不需使用化肥农药,就维持了正常

循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突出代表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和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6月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水稻还成就了高山梯田与丘陵梯田。只要有灌溉条件,人们就会选择种水稻而不是旱地作物。其中,

云南元阳稻作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是其突出代表。在云南元阳的高山上,山顶为森林,接着是村庄、

梯田,底下是河流,这个梯田系统被解读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

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里的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

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1300多年来,哈尼族人生生

不息“雕刻”出了一幅幅山水田园风光画。2013年,该遗产在第三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

水稻还与小麦形成了稻麦轮作的水旱轮作系统。这个系统中,因为土壤环境在干湿中轮换,相应的作

物病虫害因为转换失去了固有的生存环境,危害大大减轻,“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就是其代表。自新

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生活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境内的人每年5月6月栽种水稻,10月11月水

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大麦或者小麦,麦茬翻耕后再栽水稻。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倬云认为在中国文化的长程演化中,形成了有演变、有调节的整体叙事,从而使众多遗址的时间之

序列、空间之扩散更有逻辑性。

B.孙岩在新作中指出,秦、周、晋、燕四个区域的北向或西向都与草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草原

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

C.在许倬云看来,青海与贺兰山脉、祁连山脉等地区不仅仅是中国的“西部边缘”,更是东方与西方文

化交流、碰撞的重要空间。

D.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从2012年开始启动,至今已列入5批共118项,这些遗产代表了

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最高水平。

2.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意味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演变和适应过程中保持生

命力。

B.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形成的“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

的农业生产系统。

C.云南元阳稻作梯田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生态系统,其特点之一是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大小形状不

一,展现了哈尼族人的智慧。

D.稻麦轮作的水旱轮作系统通过土壤环境的干湿轮换,使得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大大减轻,云南剑川是这

一系统应用的代表。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经纬华夏》的撰写为线索,论及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的分布与演变,以及不同文化区域间具

有互动关系。

B.材料一引用的苏秉琦和傅斯年的观点,都强调了文化遗址的序列性和空间扩散性,为理解人类移动轨

迹提供了依据。

C.材料二开篇先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随后进一步介绍了我国为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所采取的措

施。

D.材料二通过列举具体的农业文化遗产实例,如稻鱼共生系统、高山梯田等,生动地介绍了农业文化遗

产的特点。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麦类传播推测路线与稻作遗存分布图

——摘自许倬云《经纬华夏》

A.小麦传入中国至少有两个途径,即草原通道和绿洲通道,绿洲通道是中亚一河西走廊一黄土高原地区

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B.这张图恰能证明许倬云所说的“中国古代的发展基地,绝对不仅中原一处而已”,也是对“夷夏东

西”这一观点有力的证明。

C.在古代,中国有小麦和水稻两大农作物区,其中之一的长江流域稻米的种植区域能延伸到海边的平

原、冲积地。

D.长江流域靠近沼泽地带,合适的土壤未必沿河展开,稻作遗存就不仅是沿河排列,也常常是若干个考

古遗址呈平面集合为群。

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答案】LC2.B

3.B4,B

5.①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②农业文化遗产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传承农耕

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农业文化遗产对于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而使众多遗址的时间之序列、空间之扩散更有逻辑性”错,是“从而理解人类的移动轨迹,以及族

群之间、国别之间互动的形态”。

B.“但草原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错,根据“从西到东,其实都与草原文化有脱不开的关

系”,可知草原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不是“微乎其微”。

D.“这些遗产代表了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最高水平”错,根据“这些遗产是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

表”,可知是“优秀代表”,而不是“最高水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形成的'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农业生产系统”错,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

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而“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只是“其突出代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都强调了文化遗址的序列性和空间扩散性”错,根据“将似乎有个别特色的许多遗址,组织为古史的

代表;从这种序列”,可知苏秉琦强调的是“序列性";根据“‘夷夏东西’”的分野”“在中国传统的

中原地区,陈述其延伸和扩展过程”,可知傅斯年强调的是“空间扩散性”。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B.“恰能证明许倬云所说的‘中国古代的发展基地,绝对不仅中原一处而已’”错,根据“长江流域与黄

河流域这两个平行的地区,实际上各自发展、互相纠缠”,图中没有突出“长江流域”,不能很好地证

明。

故选B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根据“依然造福于当地”,以及“稻鱼共生系统”“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

统”“水旱轮作系统”等具体事例,可知: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推动地区产业发展,

增加人们的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②根据“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在万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来……”等内

容,可知:农业文化遗产对研究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传承农耕文化。

③根据“这些遗产是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表,有的形成了循环生态利用的模式”“保证了农田的生

态平衡,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内容,可知:农业文化遗产对于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这年的秋天,我开始在岩石上画画了。

如果不是因为伊万打铁,如果不是因为打铁场地的泥土跟铁一样经过了冶炼,变得艳丽细腻起来,我

就不会动了要把它当颜料的念头。

你们现在都知道贝尔茨河支流的阿娘尼河畔的岩石画,在河畔已经风化了的岩石上,呈现的是一片血

色的岩画。我们的祖先利用那里深红的泥土,在岩石上描画了驯鹿,堪达罕、狩猎的人、猎犬和神鼓的形

我画岩画的时候,阿娘尼岩画还没被发现,虽然它早在我之前就存在了。

我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留下了许多处岩画,如今,知道岩画的人,也就只有我了。也许它们已经被岁月

的风尘和雨水洗刷得消失了踪影,那些线条就像花瓣一样,凋零在山谷中。

我把伊万打铁后遗留下的泥土搓成条,一条条地摆在希楞柱里,待它们阴干了,用它们做画棒。我第

一次画岩画,是在伊马其河畔的岩石边。那是一片青色的岩石,所以赭红的线条一落到上面,就像暗淡的

天空中出现了霞光。我没有想到,我画的第一个图形,就是一个男人的身姿。他的头像林克,胳膊和腿像

尼都萨满,而他那宽厚的胸脯,无疑就是拉吉达的了。这三个离开我的亲人,在那个瞬间组合在一起,向

我呈现了一个完美的男人的风貌。接着,我又在这个男人周围画了八只驯鹿,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各

一只,其次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一只,它们就像八颗星星一样,环绕着中间的那个男人。自从拉

吉达离开我后,我的心底不再洋溢着那股令人滋润的柔情,很奇怪,当我在岩石上画完画后,心底又泛滥

起温暖的春水了,好像那颜料已经渗入了我贫血的心脏,使它又获得了生机和力量。这样的心脏无疑就是

一朵花苞,会再开出花朵来的。

那年秋天,妮浩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她给她取名为交库托坎,也就是百合花的意思。

冬猎开始的时候,男人们又被召集到东大营受训去了。

回来时,伊万没有回来。

原来,有一天列队走步的时候,坤德老是出错,让他向东转,他却朝西转,而且老是出列。铃木秀男

气坏了,他让坤德站在训练场的中央,放出狼狗撕咬他。那条狼狗三下两下就扑倒了坤德,将坤德的脸和

胳膊抓出一道道伤痕。先前伊万跟大家一样,只是目瞪口呆地看着这突发的情景,后来是在一旁观看这幕

情景的铃木秀男所发出的笑声激起了他的愤怒,伊万飞奔过去,用右手揪住狼狗的尾巴,把它当成绳索,

紧紧攥在手中,然后一圈接着一圈地把狼狗悠了起来。只听狼狗嗷嗷惨叫着,它的尾巴很快就与身体脱离

To这条失去了尾巴的狼狗疯了似的朝伊万猛扑过来,伊万眼疾手快地把它按在自己的裤裆下,伸出脚狠

狠地踏它,只三五脚的样子,它就不能动弹了。伊万的脚与手一样,力大无穷。铃木秀男惊呆了,他怔怔

地看着伊万把一条活生生的狼狗在瞬息之间变成一只死老鼠,他的额头沁出了汗珠。当伊万提着那条狗尾

巴,一步步地走向铃木秀男,把它撇到他怀里时;铃木秀男这才反应过来,他咆哮着,唤来两个士兵,把

伊万架走,关进营房西侧的牢房。那个晚上,牢房里传来阵阵皮鞭声,可人们却听不到伊万的呼叫,他一

定是忍受着,不发出一丝呻吟。就在那个夜晚,伊万逃跑了。牢房铁门紧锁,窗户竖着铁条,可伊万用他

那双打铁的手掰断了铁条,像一只出笼的鸟一样,轻松地逃离了东大营。两个日本士兵带着狼狗去山中追

捕伊万,然而连个影子都没寻到。

达西讲述伊万的遭遇时,坤德蹲在火塘旁,一直埋着头,很愧疚的样子。依芙琳先是瞟着眼睛看着坤

德,然后呸了他一口,说,你连日本人的狼狗都对付不了,算什么男人!

坤德依旧低着头,什么也没有辩驳,只听火塘发出扑簌扑簌的声响,看来是他的泪水滑坠到火上了。

伊万走了,我们就推举鲁尼为族长。那个冬天,我们猎到了三头熊。妮浩在为熊做风葬仪式的时候,

总爱唱一首祭熊的歌。这首歌从那以后就流传在我们的氏族。

熊祖母啊,

你倒下了,

就美美地睡吧!

吃你的肉的,

是那些黑色的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睛,

虔诚地放在

树间,

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有删改)

【注】“我”,年届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林克,“我”的父亲,雨季外出时遭雷击

而死。尼都萨满,“我”父亲的哥哥,乌力勒的族长。拉吉达,“我”的丈夫。妮浩,“我”的弟弟鲁尼

的媳妇。依芙琳,“我”的姑姑。坤德,“我”的姑夫。伊万:铁匠,个矮。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

形的帐篷。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了“我”的岩画创作缘起,表明了“我”的创作和生活的关系,“我”以感伤的情绪回忆了

这段生活。

B.作者画岩画时,将逝去的亲人形象融入画中,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也透露出内心的孤独和寻找精

神寄托的愿望。

C.坤德的泪水滑坠到火上这一细节描写,主要体现了他对伊万的感激,也是他内心痛苦的外化,可看出

他内心的煎熬和自责。

D.妮浩所唱的祭熊的歌中,“熊祖母”“虔诚”有着对熊的感恩、虔敬,这体现了鄂温克人的民族信

仰。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90岁老人“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又营造出怀旧氛围,透露

出沧桑感。

B.小说中喻体多是自然现象或景物,语言富有意蕴,如“暗淡的天空中出现了霞光”,预示了鄂温克族

人的美好前景。

C.伊万怒杀狼狗一段,通过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把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勇敢无畏、强大

有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D.小说语言简洁传神、细腻逼真,具有散文化的特征,且富有民族特色,和沈从文的描绘了湘西地区特

有的风土人情的小说《边城》有相似之处。

8.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9.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准备拍摄视频,需要根据文中伊万被关进牢房后的内容拟写脚本。请你展开合理想

象,填写下面表格。

内容(每个画面

视频解说(每个画面不超

画面不超过15个音乐特点

过50个字)

字)

画面一

画面二

【答案】6.C7.B

8.①丰富文章内容。画线句子追述阿娘尼河畔的岩石画,拉长了文本的时间线,赞美了鄂温克族文明的生命

力长久,丰富了内容。

②引出下文。画线句子交代了阿娘尼河畔的环境特点,转入介绍生活在那里的人,由此引出下文“我”创作

岩画和对亲人的回忆。

9.画面一①内容:伊万遭受毒打。②音乐特点:低沉,悲缓。③视频解说:“啪!……”清脆的皮鞭声接

连响起,伊万咬紧牙关,一声呻吟也没有,他用沉默维持着一个鄂温克汉子的自尊。

画面二①内容:伊万掰断铁窗成功逃跑。②音乐特点:紧迫,快节奏。③视频解说:伊万站在牢房窗口,

机警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动静,双手用力生生掰断了铁窗,接着他轻盈一跳,消失在了夜里……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主要体现了他对伊万的感激”错,结合“达西讲述伊万的遭遇时,坤德蹲在火塘旁,一直埋着头,很

愧疚的样子。依芙琳先是瞟着眼睛看着坤德,然后呸了他一口,说,你连日本人的狼狗都对付不了,算什么

男人!”理解,坤德的泪水滑坠到火上这一细节,是他内心的痛苦的外化,主要体现了坤德对伊万为救自己

反被抓的自责,以及亲人鄙视他时内心的煎熬。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预示了鄂温克族人的美好前景”错,“暗淡的天空中出现了霞光”,暗示着“我”在亲人被害失去

的心在绘画时又获得了生机和力量。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1)分析内容上的作用

画线句子说“阿娘尼河畔的岩石画,……我们的祖先利用那里深红的泥土,在岩石上描画了驯鹿,堪达

罕、狩猎的人、猎犬和神鼓的形象”,追述阿娘尼河畔历史悠久的岩石画,拉长了文本的时间线,赞美了

鄂温克族文明的生命力长久,画线句子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

(2)分析结构上的作用

“贝尔茨河支流的阿娘尼河畔的岩石画,在河畔已经风化了的岩石上”句,交代了阿娘尼河畔的环境特

点;“我们的祖先利用那里深红的泥土,在岩石上描画了驯鹿,堪达罕、狩猎的人、猎犬和神鼓的形象”

句,转入介绍生活在那里的人;联系下文“我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留下了许多处岩画”“我第一次画岩画,

是在伊马其河畔的岩石边……我画的第一个图形……这三个离开我的亲人……接着,我又在这个男人周围

画了八只驯鹿……”可知,画线句引出下文“我”创作岩画和对亲人的回忆。

考生若答“通过描述岩画的色彩和内容,吸引读者对岩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读者兴趣”“增强作

品人文色彩”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考生在拟写脚本时,画面内容和视频解说可根据文中相关内容概括,音乐要和人物、情节吻合。

画面一,根据“牢房里传来阵阵皮鞭声,可人们却听不到伊万的呼叫,他一定是忍受着,不发出一丝呻

吟”概括内容为:伊万遭受毒打。此时播放的音乐应是低沉,悲缓的,抒发对伊万受刑的同情和心疼和对

日本兵毒打伊万的愤懑。此时的视频解说应结合“阵阵皮鞭声”“听不到伊万的呼叫”“不发出一丝呻

吟”写成:“啪!……”清脆的皮鞭声接连响起,伊万咬紧牙关,一声呻吟也没有,他用沉默维持着一个

鄂温克汉子的自尊。

画面二,根据“伊万用他那双打铁的手掰断了铁条,像一只出笼的鸟一样,轻松地逃离了东大营。两个日

本士兵带着狼狗去山中追捕伊万,然而连个影子都没寻到”概括内容为:伊万掰断铁窗成功逃跑。此时播

放的音乐应是紧迫的,快节奏的,这样与伊万掰断铁窗时的紧张相吻合。此时视频解说应抓住“用他那双

打铁的手掰断了铁条”来写,可以先写他站在牢房窗口,机警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动静,然后再写伊万双

手用力生生掰断了铁窗,最后根据“像一只出笼的鸟一样,轻松地逃离了东大营”写伊万轻盈一跳,消失

在了夜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中于大夫。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目:“季、孟其长处鲁乎!叔孙、东门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王

目;“何故?”对日:“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宣所以教施

也,惠所以和民也。.若本国画功成施遍而民墓乃可必长保民美其何墓丕彻?.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

也,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则可以上下无隙矣,其何任不堪?今夫二子

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庇。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

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十六年,鲁宣公卒。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简王十一年,鲁叔孙宣子亦奔齐,成公未

殁二年。

(节选自《国语•周语》)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诏日;“联闻死者终也,欲物之反真也;葬者藏也,欲令人之不得见也。上古垂风,未

闻于封树①;后世贻则,乃备于棺椁。

讥僭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其无危。是以唐尧,圣帝也,谷林有通树②之说;仲尼,孝

子也,防墓不坟③。洎乎阖闾违礼,珠玉为凫雁,始皇无度,水银为江海,莫不因多藏以速祸,由有利而

招辱。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而

勋戚之家多通懑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以高坟为行孝。富者越法度以相尚,贫

者破资产而不逮,徒伤教义,宜为惩革。其王公以下,爰及黎庶,自今以后,送葬之具有不依令式者,仰

州府县官明加检察,随状科罪。在京五品以上及勋戚家,仍录奏闻。”

(节选自《贞观政要•俭约》)

【注】①封树:堆土为坟,植树为饰。古代士以上的葬礼。②通树:树丧是古代一种丧葬方法,通树

即从简丧葬之意。③防墓不坟:孔子合葬父母亲于防这个地方,只有墓穴而没有坟丘。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本固而功A成B施C遍而民D阜E乃可以长F保民矣G其何H事不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币,指货币、钱,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币”词义不相同。

B.朕,文中是皇帝的专称,与《离骚》“朕皇考曰伯庸”中的“朕”词义不相同。

C.流遁,本指流荡逃遁,这里同“流循”(本义为顺着水道流动),意思为沿袭。

D.五品,九品官阶中的第五级。九品官阶是古代官吏等级,从一品到九品。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康公出使鲁国,发现了季文子、叔孙宣子等四家的俭奢情况,他对这四家存亡做出判断,后来奢侈

的叔孙宣子、东门子家果然败逃。

B.为君必须要恪守君道,要宽厚、整肃、周遍、仁爱,这事关国家基业、政务、教化和百姓团结。

C.吴王阖闾用珠玉做成的野鸭大雁作陪葬,秦始皇用水银做江海来陪葬,他们都因在墓里埋藏了财物而

招致灾祸,遭受折辱。

D.丧葬仪制已建立,还没明确对违礼的处罚,有的皇亲贵族、民间百姓丧葬奢侈靡费,唐太宗要求各州

府官员对于葬礼不遵照律令格式的,视情节定罪。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则可以上下无隙矣,其何任不堪?

(2)讥僭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其无危。

14.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奢靡对社会治理有哪些消极影响。

【答案】10.BEG

11.A12.D

13.(1)如果接受君命不违抗,守护基业不懈怠,就能使君臣上下没有嫌隙,还有什么事不能胜任呢?

(2)讥刺奢侈过度,不是吝惜耗费那么多的钱财;赞美节俭,实是看重这样没有危害。

14.①不恤贫困,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②奢侈靡费,伤风败俗,破坏社会风气。③影响了法

治秩序的执行和维护。④耗费财力,国家不堪负担,威胁国家安全与发展。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基业稳固而政务成就,教化周遍而民众富足,才能够长久地保有百姓,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本固而功成”和“施遍而民阜”结构一致,是由“若”统领的对称结构句子,提出假设,所以BE两处

断开;

“乃可以长保民矣”,是前面假设后的结果,有“矣”这个句尾语气词这一标志,所以G处断开。

故选BEG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相同,“币”,礼物。句意:向鲁国的大夫分送礼物。/用丰厚的礼物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B.正确。不同,“朕”,皇帝的专称;/我。句意:我听说死是人生的终结。/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C.正确。“流遁”,沿袭。句意:但是皇亲贵族之中依然有很多人还在沿袭着陈旧的习俗。

D.正确。句意:京城里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如有违反。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还没明确对违礼的处罚”错,根据“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可知对违礼的处罚,也在刑书中写明了,

并不是“还没明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承”,接受;“隙”,嫌隙;“堪”,胜任。

(2)“僭侈”,奢侈过度。“爱”,吝惜;“贵”,看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可知消极影响有:不恤贫困,加剧社会

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根据“而勋戚之家多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可知消极影响有:奢侈靡费,伤风败俗,

破坏社会风气。

③根据“富者越法度以相尚,贫者破资产而不逮”,可知消极影响有:影响了法治秩序的执行和维护。

④根据“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可知消极影响有:耗费财力,国家不堪负担,威胁国家

安全与发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定王八年,派刘康公出使鲁国去聘问,向鲁国的大夫分送礼物。季文子、孟献子都俭朴,而叔孙宣

子、东门子家却很奢侈。

回来后,定王询问鲁国的大夫哪位贤德?刘康公答道:“季、孟可以在鲁国长期保持地位吧。叔孙、

东门会败亡吧。即使家族不亡,本人必不能免祸。”定王说:“那是什么原因呢?"刘康公答道:“宽

厚、整肃、周遍、仁爱,是君道;忠敬、勤恪,谦恭、俭补,是臣道。宽厚来维护基业,整肃来完成政

务,周遍来施行教化,仁爱来亲近百姓。如果基业稳固而改务成就,教化周遍而民众富足,才能够长久地

保有百姓,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忠敬来承受君命,勤恪来守护家业,谦恭来执行公务,俭补来丰足财

用。如果接受君命不违抗,守护基业不懈怠,就能使君臣上下没有嫌隙,还有什么事不能胜任呢?现在

季、孟俭朴,他们将财用丰足,因而家族能得到荫护。叔孙、东门奢侈,奢侈就不会体恤贫困者,贫困者

得不到体恤,优患必然会降临,这样必然会危及自身。况且作为人臣而奢侈,国家不堪负担,这是在走向

败亡。”

周定王十六年,鲁宣公去世。告丧的使者还没有抵达王都。东门家的人已来报告鲁国发生变乱,东门

子家逃往齐国。周简王十一年,鲁国的叔孙宣子电逃奔齐国,这是鲁成公去世的前两年。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令说:“我听说,死是人生的终结,它让人回归到自然;葬就是埋藏起来,要

让别人不能再看到自己。上古的风俗,并没有听说堆坟树碑;后世留下典则,才准备了棺材在葬礼仪式上

下工夫。

讥刺奢侈过度,不是吝惜耗费那么多的钱财;赞美节俭,实是看重这样没有危害。所以,唐尧是圣明

的帝王,死后葬在谷林,仅在坟边栽上树木作为标记;孔子是孝子,他把双亲人合葬在防这个地方,只有

墓穴而不堆坟。到了吴王阖闾违背礼制,用珠玉做成野鸭大雁,作为陪葬,秦始皇荒淫无度,坟墓里有水

银做的江河大海,没有不是因为在墓里埋藏了大量的财物而招致了灾祸,由于墓里有利可图而遭受折辱。

我位居四海之尊,承接百王之弊,如果不明白如何教百姓,睡到半夜都会为之恐惧忧虑。虽然现在丧葬的

法规,在仪制中已经有详细的记载,对违礼的处罚,也在刑书中写明了,但是皇亲贵族之中依然有很多人

还在沿袭着陈旧的习俗,民间很多百姓也在葬礼时奢侈靡费,伤风败俗,用厚葬来供奉死者,用高坟来表

示孝道。富贵人家破坏法度,相互炫罐,贫穷之家倾家荡产,彼此攀比,这样做有信风俗,无益教化,对

此应予惩治革除。凡王公以下,直至百姓,从今以后,希望各州府的官员严格检查,葬礼如有不遵照律令

格式的,根据情节定罪。京城里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如有违反,要写下罪状上奏朝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高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霁”字点明重阳登高时的天气,与“雨歇”相应,营造了雨后清新明朗之景。

B.雨后菊花仙姿绰约,御梨经霜后果实饱满,菊花、梨树傲然不群的形象呼之欲出。

C.人们鬓插茱萸,相互祝寿,女子头戴翡翠,翩翩起舞,描述场景真实而浪漫。

D.“舞作愁”与“花宜寿”相对,看似写愁,实则写喜,与整首诗情感基调一致。

16.诗的尾联说“此风流”陶潜也未曾见得,这里的“风流”与陶潜“篱下醉”之风流有何不同?请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B16.诗中的“风流”指的是登高时的愉快心情和美好的景象,而陶潜的“篱下醉”则是一

种隐脱世俗的风流。两者的不同在于此诗中的风流是积极参与生活享受自然之美的体现,而陶潜的风流则

更多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表现。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菊花、梨树傲然不群的形象呼之欲出”错,“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诗人由远及近来

描写,秋雨过后,景色清明,菊花四处开放,金黄一片,滋润娇嫩,分外妖烧,皇宫御苑里面,霜染红

叶,幻若云霞,金梨缀树,硕果累累,一片雍容华贵的气象,抒发了作者对繁华盛世景象的喜爱和赞美。

诗人没有抒写菊花、梨树傲然不群的形象。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九日登高》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盛唐时期重阳节人们盛装出游,登高远眺的繁荣景象,也记录了唐朝重阳

节的风土人情以及习俗。雨后初晴,远处青山清明秀丽,绕城河水如玉带般宛转曲折,菊花盛开,金梨缀

树,霜叶红遍,人们纷纷远眺,思亲祝福,一幅繁华绮丽的盛世景象,给人们逐渐展现开来,进一步说出

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何曾得见此风流”,“何曾”很明显是反问,大意是休说陶渊明隐逸洒脱,归隐田

园,赏菊饮酒,怡然自乐。和现在的时代(盛唐)相比,估计陶渊明也没有如此潇洒风流吧。陶潜的“篱下

醉”只是一种隐脱世俗的风流,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表现。《九日登高》中诗人借“何曾得

见此风流”点明哪怕是陶渊明的田园风光,也比不上盛唐国泰民安的安逸闲适的态度。由此可见,此诗中

的“风流”则指的是登高时的愉快心情和美好的景象,是诗人积极参与生活享受自然之美的体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两句,强调了广泛涉猎,不断反思,以改变秉性,提升自

己。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四字指出了六朝更替的原因,“"四字总

结了南朝历史。

(3)鹿幽居山林,逐食良草,恬淡而安静,因而古人常以含“鹿”的诗文来表情达意,比如

【答案】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繁华竞逐④.悲恨相续

⑤.呦呦鹿鸣⑥.食野之苹(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

名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知、参、竞、呦、苹、樵、麋、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运动是一项对身体有诸多裨益的活动。不过,运动前,不妨认真考虑自己对哪项运动更有兴趣。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一项自己爱好的运动,可以让坚持更容易。选择运动项目要—A—o不同年龄的人

群要选择与自身的健康状况相匹配的运动项目,例如老年人不宜选择爆发力强的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更

适合中等强度、有氧代谢多的运动项目。

很多运动爱好者在运动初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仅运动强度大,而且运动时间长。殊不知,突然增

加的运动负荷会让原本平静的身体面临巨大的考验。在局部,肌肉的糖原储备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突然增

加的运动负荷,大量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堆积影响运动的发挥。①现有的肌纤维数量和长度、肌腱的韧性

以及骨骼的结构,②也难以快速应对陡然的力量或速度的要求。③运动强度如果超过了肌肉、肌腱和骨骼

的耐受阈值,④可导致肌肉、肌腱拉伤或者应力性骨折等影响,⑤特别是运动前没有事先充分热身,⑥巨

大的运动强度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运动性损伤。

正确启动运动锻炼,遵循人体的生物学及体育锻炼的客观规律,使身体适应运动强度,逐渐提高运动

水平。比如,__B__o热身的目的是使身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逐渐进入运动状

态。充分的热身可以减少运动中由于各器官功能不匹配带来的不适,最终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后、O

【答案】18.A: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

B:每次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

19.②也难以快速应对陡然增加的力量或速度的要求

④可导致肌肉、肌腱拉伤或者应力性骨折等

⑤特别是在运动前没有事先充分热身的情况下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要选择与自身的健康状况相匹配的运动项目”可知,补写的关键要素是“自

身的健康状况”;再结合“老年人不宜选择爆发力强的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更适合中等强度、有氧代谢

多的运动项目”可知,“基础疾病”也影响运动项目。因此可写“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

B处,整体阅读语段内容可知,“运动”和“热身”为两个关键词,补写处要强调的是二者的关系,结合

下文“热身的目的是……”可知,“热身”应在补写句子的句末出现。因此可写“每次运动前要进行充分

的热身”。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也难以快速应对陡然的力量或速度的要求”成分残缺,“陡然”后面应补充谓语动词“增加”;

④“可导致肌肉、肌腱拉伤或者应力性骨折等影响”成分赘余,应改成“可导致肌肉、肌腱拉伤或者应力

性骨折等”;

⑤⑥为一个整体,⑤作状语,“特别是运动前没有事先充分热身”缺少了介词,应改为“特别是在运动前

没有事先充分热身的情况下”。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两段文字出自巴金的《家》,(1)背景是觉新妻子瑞珏难产去世前,(2)是妻子去世一段时间

后。

(1)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

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①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

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

O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他绝望了9_他突然.跪

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哭她,他是在哭自己。房里的哭声和他的哭声互相

但这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声音!

(2)“大哥,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觉新一个人在房里,觉慧走进房来激动地对

他说。天已经暗了,房里闪着灰白的光,电灯还没有亮。觉新坐在写字桌前,两手支着下颌,默默地望着

桌面上的一个小镜框,里面嵌着他和瑞珏新婚时的照片。虽然屋里的光线不能使他看清楚照片上的面容,

但是瑞珏的面貌早已深深地在他的心上,②丰满的面庞,亲切的微笑,灵活的大眼睛,颊上两个浅

浅的酒窝,似乎都在照片上现出来了。他含了眼泪地着。忽然觉慧的声音打扰了他。他掉转头,看

见了觉慧的光芒四射的眼睛。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反抗呼应留凝视

B.挣扎应和印凝视

C.挣扎呼应印注视

D.反抗应和留注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号是怎样增强表

现力的。

22.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了排比手法,请说说它们表意及语调的不同。

【答案】20.B21.句号在这里起到了停顿作用,它不仅标志着句子的结束,也象征着觉新内心的绝望和

无助达到了顶点。通过这个停顿,读者能够感受到觉新情感的沉重和复杂,以及他对自己无力改变现实的深

深悲哀。

22.文中的排比,①处,通过重复的结构强调了觉新失去的不仅仅是青春、幸福、前途,还有他最爱的两个

女人。这种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使得觉新的痛苦和失落感更加深刻和强烈。同时,

排比句的语调逐渐升高反映了觉新情绪的逐步累积和爆发,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绝望。

②处,连用三个名词性词组,特别交代了“面庞”“微笑”“大眼睛”的鲜明特征,突出了觉新心中瑞珏

的贤淑、善良、美好的形象以及印象的深刻性,强化了瑞珏逝去给觉新带来的沉痛感受,读来可感到语调

的沉缓,一句一顿,有回忆的氛围。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反抗”的意思是采取行动反对;抵抗。“挣扎”的意思是用力支撑。根据后文“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

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可知,此处是表达觉新想抵抗“这一切”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在用力支撑的状态,

故应选“挣扎”。

“呼应”的意思是彼此声气相通,互相照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