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四川巫山县大溪遗址命名的大溪文化广泛分布于西起瞿塘峡两岸,东达洪湖之滨,北自荆山南麓,南抵洞庭湖畔的区域。其房屋建筑大多为地面上的建筑,也有圆形半地穴式房屋。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往往以稻壳碎末作为陶器的犀和料。据此可知(A.该遗址所处时代已经进入国家阶段C.当时居民过着群居生活并不断迁徙)B.该遗址居民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2.东晋南朝高门士族的追求是“立言藉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砥砺之风,弥以陵迟(衰落)”,为官者“恪勤匪懈,终滞鄙俗。这表明,东晋南朝()A.士风衰靡的时代景象C.儒学失去其正统地位B.高雅脱俗的艺术追求D.士族与皇权相互依存3.隋唐法律中的律、令代表了国家法制的基本框架和原则。隋炀帝后期、武则天时期,都曾用法苛刻,用刑残酷,但并没有对大业律令、永徽律令的有关条文作出加重处罚的改动,而是通过颁布格敕来实施的。这说明()A.法律制定体现权力制衡的原则C.“罪刑法定”的原则遭到了破坏B.封建法律的权威性不可动摇D.政治权术与法律传统的折衷4.北宋前期科举考试常科的科目设置除进士和明经外,将有书法、算术等专长的考生归入“诸科”一科。北宋中期以后科举只设进士一科,但据神宗熙宁六年诏书规定,“进士及第,自第一人以下注官(即拟授官职),并先试律令、大义、断案,与注官。这一变化表明()A.选官更加注重官员综合素质C.官员易养成因循保守的习气B.治国理念发生重大转变D.思想领域专制程度提高5.光学仪器著作《镜史》等;其中《镜史》记载了各种“镜,如眼镜、望远镜等的制作技术与相关知识,“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这一现象(A.得益于西方科技的影响)B.推动了科技的近代转型D.有利于工艺技术的传承C.表明中国科技领先世界6.1872年,英国驻汉口领事馆设立邮政代办所,使用英国为香港专门印制的殖民地邮票,为在汉口的各国侨民提供邮政服务。1893年,汉口英租界工部局成立汉口书信馆,并独立发行邮票,其第一枚邮票上是汉口“担茶人”的形象(如图)。由此可知()A.中国积极输出民族文化符号C.中国邮政系统近代转型加速B.中国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D.英国垄断了汉口进出口贸易7.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政府战败和财政危机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利权争夺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利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一方面鼓励民间集资修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列强出让筑路权。这种状况()A.加深了国家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为社会阶层力量整合埋下种子B.有利于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便利了官僚资本主义的急剧膨胀8.1906年出洋考察英、美的大臣认为中国政体相差甚远,无法学习。但对德国的考察结果却大异其趣:“揆其立国之意,专注重于练兵,故国民皆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至于用人行政,则多以兵法部勒其间,气象森严,规矩正肃。正当以德为借镜。”据此可知,晚清政府()A.力图迅速实现国家工业近代化C.改革的出发点是巩固清廷统治B.找到了实现变法图强的途径D.通过考察凝聚朝野改革共识9.《青年杂志》创办初期,陆续发表了几篇抨击孔教的文章,但并未直接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直到1916年初,排孔运动才在全国逐渐推广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袁世凯利用儒家思想复辟帝制D.儒家思想阻碍了国民革命兴起10.国民大革命时期,湖南省各县政治状况是,凡事取决于县长和革命民众团体的联合会议,名之日“公法团联席会议”或“县务会议”等。出席的人包括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商民协会、女界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和国民党县党部的代表。这说明()A.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C.国共合作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B.大革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D.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有益探索11.1931年夏收期间,闽西根据地才溪乡人民创办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劳动合作社,上杭、龙岩等地,也先后组织了耕田队、代耕队、包耕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对劳动互助社的作用、组织、劳力、调剂办法、工资换算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这()A.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B.是土地所有制方面的深刻变革D.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2.下表为抗战期间内地(川、湘、贵、陕、甘、滇、黔)工厂数统计表(单位:家)。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1938年1936年1937年已有工新增工厂总数厂数1939年1940年1942年新增工厂数1941年新新增工新增工厂数新增工厂数增工厂数厂数工厂数300270636020918241934651740686673811381077民营工厂数A.正面战场军事形势的逐渐好转C.战争环境下国家工业布局调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的优化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13.1948年新华社一则电讯称:9月13日起,我军“开始反击行动之后,即先后攻占昌黎城及北宁线(即北京至沈阳铁路线)上之后丰台、张庄等车站……至廿一日,歼敌三千余,收复昌黎县城等据点多处,控制唐山至留守营间铁路线一百三十余里。该军事行动()A.加速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C.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使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D.挫败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14.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在原子能、火箭、航空等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议,“两弹一星”的研制遭遇严重困难。1961年7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支持。我国“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历史经验是()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②全国大协作,集中力量攻坚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④雄厚的经济实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下表为我国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指标与完成情况简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情况工农业总产值年7.5%~8.1%8%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增8.8%~9.2%9.2%长农业总产值年增4.1%~5.2%4.8%长钢产量(万吨)煤产量(亿吨)380037126.25.8~6.06500~7000粮食产量(亿斤)棉产量(万担)641154135700~6200A.经济指标具有冒进色彩C.城乡差距呈现缩小趋势B.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D.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初现16.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同时办事公道,入情入理,谨慎处理与有关国家的海界争端,中国就能够既保障应有的海洋权益,又能对潜在的麻烦起到有效的威慑和抑制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A.提高综合国力以谋求海洋霸权C.以实力求和平建设海洋强国B.中国努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D.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和平崛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汉末年以后,私人依附农民对地主的依附程度逐渐加强。地主与农民为保持封建社会生产的继续和自身的生存,往往以宗族领袖为首,把宗族、宾客、家兵、部曲等各种名目的成员组织起来,结成集团,进行自卫和生产活动。樊宏“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西晋占田令中又有“荫亲属”的规定:“各以官之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亦如之。”——摘编自李光霁《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私人依附关系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人依附关系发展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5年,早期维新派薛福成指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如有阻挠公事,违例干请者,地方官不妨据约驳斥。”针对地方官员因不谙外交、不明条约,与洋人交涉则“茫然不知所措,刚柔两失其宜,他建议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刊布各地方州县,“将来流传渐广,庶有志之士与办事之官募书吏,咸得随时拔览,一临事变,可以触类旁通,援引不穷矣。1902年,梁启超撰述《新民说》指出:“民族主义者何?各地同种族同语言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除梁启超外,晚清知识分子受到欧洲各国民族建国先例的鼓舞,也纷纷提出类似主张。1903年,蒋方震在《浙江潮》上刊出《民族主义论》一文,写道:“合同种异种,以建一民族的国家,是曰民族主义。”他指出,唯有民族的国家,才能发挥其本族的特性,才能“合其权以为权,合其志以为志,合其力以为力,从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力战群族而胜之,其本族日滋长发达而未有已。——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在整个抗战期间,全国各族人民,不分阶级阶层,不分党派团体,不论男女老幼,都被迅速动员和组织起来,以各种不同方式投身抗战。此外,分布世界各国的华侨,始终与祖国的抗战同呼吸共命运,或捐款捐物,或返回祖国直接参战,为祖国的抗战尽心尽力。其间,国内政局比较稳定,民族团结抗战气氛始终高涨。——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早期维新派、20世纪初晚清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萌发的表现及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民族团结抗战气氛始终高涨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着重指出,从国民革命失败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党团结领导群众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上同敌人进行了伟大斗争,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也特别指出了党在某些时期犯过的一些错误,其中以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所犯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给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正是因为有了对三次“左”倾错误的正确认识,党才能在线的深刻批判,始终坚守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崇高价值,实现了党内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摘编自赵阿飘《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探析——基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本分析》材料二1981年6《决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对党的十一届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决议的相同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学东渐中学西传汤若望在清初参与了历法改革,引用西洋法数,中国瓷器、丝绸、园林设计等在欧洲的流行播了基督教教义,也介绍了西方的地理、天文知识。《利玛窦中国札记》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哲学思想邓玉函与王微合著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介绍了欧洲的机械技术。籍译至欧洲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了《海国图19世纪时,“儒教”(Confucianism)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词发明,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经》的部分章节被译介到西方。从材料中提取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四川巫山县大溪遗址命名的大溪文化广泛分布于西起瞿塘峡两岸,东达洪湖之滨,北自荆山南麓,南抵洞庭湖畔的区域。其房屋建筑大多为地面上的建筑,也有圆形半地穴式房屋。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往往以稻壳碎末作为陶器的犀和料。据此可知(A.该遗址所处时代已经进入国家阶段C.当时居民过着群居生活并不断迁徙【答案】D)B.该遗址居民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上的和圆形半地穴式房屋;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以稻壳碎末作为犀和料,说明当时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而大溪文化作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反映了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D项正确;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阶段,排除A项;遗址中发现以稻壳碎末作为陶器的犀和料,可推测居民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而非粟,排除B项;材料没有直接提及居民是否过着群居生活并不断迁徙,排除C项。故选D项。2.东晋南朝高门士族的追求是“立言藉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砥砺之风,弥以陵迟(衰落)”,为官者“恪勤匪懈,终滞鄙俗。这表明,东晋南朝()A.士风衰靡的时代景象C儒学失去其正统地位B.高雅脱俗的艺术追求D.士族与皇权相互依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立言藉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与“恪勤匪懈,终滞鄙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高门士族崇尚玄学和清谈,追求超脱世俗、不务实事的生活态度,但是他们对那些勤勉务实的官员持贬低态度。这些描述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士风的颓废和衰败,体现出士风衰靡的时代景象,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重点在于士族的不务实和颓废,而非艺术追求,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士族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而非儒学的地位,无法得出“儒学失去其正统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主要描述的是士族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与皇权的关系并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3.隋唐法律中的律、令代表了国家法制的基本框架和原则。隋炀帝后期、武则天时期,都曾用法苛刻,用刑残酷,但并没有对大业律令、永徽律令的有关条文作出加重处罚的改动,而是通过颁布格敕来实施的。这说明()A.法律制定体现权力制衡的原则C.“罪刑法定”的原则遭到了破坏【答案】CB.封建法律的权威性不可动摇D.政治权术与法律传统的折衷【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用法,残酷用刑,并结合所学可知,“罪刑法定”是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因此,“罪刑法定”的原则遭到了破坏,C项正确;材料反映隋炀帝和武则天时期通过颁布格敕,用刑残酷,没有体现权力制衡,排除A项;隋唐时期实行君主专制,封建法律的权威性不可动摇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权术,排除D项。故选C项。4.北宋前期科举考试常科的科目设置除进士和明经外,将有书法、算术等专长的考生归入“诸科”一科。北宋中期以后科举只设进士一科,但据神宗熙宁六年诏书规定,“进士及第,自第一人以下注官(即拟授官职),并先试律令、大义、断案,与注官。这一变化表明()A.选官更加注重官员综合素质C.官员易养成因循保守的习气【答案】AB.治国理念发生重大转变D.思想领域专制程度提高【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先试律令、大义、断案。这意味着对官员的选拔不再仅仅看重诗词文章等方面的才能,还增加了法律、政务处理等实际能力的考察,A项正确;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在材料中体现得并不明显,仅从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难以直接推断出治国理念的根本改变,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意在提高官员素质,而非强调官员易养成因循保守的习气,排除C项;思想领域专制程度提高在材料中未得到充分体现,此变化更多是为了选拔综合素质更高的官员,排除D项。故选A项。5.光学仪器著作《镜史》等;其中《镜史》记载了各种“镜,如眼镜、望远镜等的制作技术与相关知识,“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这一现象(A.得益于西方科技的影响C.表明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答案】D)B.推动了科技的近代转型D.有利于工艺技术的传承【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说明这些技术能够被更多的工匠所掌握和应用,促进了工艺技术的推广和传承,D项正确;虽然明代可能受到一些西方科技的影响,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这些工艺教本著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西方科技,排除A项;仅仅这些工艺教本著作的出现,还不足以推动中国科技的近代转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等因素限制了科技的大规模变革和转型,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工艺教本著作对工艺技术传承的作用,而非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6.1872年,英国驻汉口领事馆设立邮政代办所,使用英国为香港专门印制的殖民地邮票,为在汉口的各国侨民提供邮政服务。1893年,汉口英租界工部局成立汉口书信馆,并独立发行邮票,其第一枚邮票上是汉口“担茶人”的形象(如图)。由此可知()A.中国积极输出民族文化符号B.中国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C.中国邮政系统近代转型加速【答案】BD.英国垄断了汉口进出口贸易【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1872年英国驻汉口领事馆设立邮政代办所,使用殖民地邮票为各国侨民服务;1893年汉口英租界工部局成立汉口书信馆并独立发行邮票,英国在汉口擅自设立邮政机构并发行邮票,这是对中国邮政主权的侵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列强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在华特权,邮政主权的丧失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邮政管理秩序,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在汉口的行为,并非中国积极输出民族文化符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中国邮政主权的侵犯,而非中国邮政系统的近代转型加速,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的是英国在汉口的邮政方面的侵权行为,不能得出英国垄断了汉口进出口贸易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7.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政府战败和财政危机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利权争夺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利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一方面鼓励民间集资修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列强出让筑路权。这种状况()A.加深了国家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为社会阶层力量整合埋下种子【答案】CB.有利于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便利了官僚资本主义的急剧膨胀【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由于政治和财政危机,清政府通过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但又向列强出让筑路权,这导致路权丧失严重,民众利益受损,这也是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这些运动涉及几乎所有社会阶层,得出为社会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排除A出,排除B项;官僚资本的急剧扩张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1906年出洋考察英、美的大臣认为中国政体相差甚远,无法学习。但对德国的考察结果却大异其趣:“揆其立国之意,专注重于练兵,故国民皆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至于用人行政,则多以兵法部勒其间,气象森严,规矩正肃。正当以德为借镜。”据此可知,晚清政府()A.力图迅速实现国家工业近代化C.改革的出发点是巩固清廷统治【答案】CB.找到了实现变法图强的途径D.通过考察凝聚朝野改革共识【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兴趣,认为其注重练兵,国民尚武且服从,用人行政有严格规矩。这反映出清政府希望借鉴德国的经验来加强自身的统治力量,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清政府力图迅速实现国家工业近代化的意图,重点在于对政体和统治方式的考察借鉴,排除A项;仅从对德国的考察不能得出清政府找到了实现变法图强的正确途径,事实上,清政府的改革存在诸多局限性,最终也未能实现真正的富强,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表明通过此次考察凝聚了朝野的改革共识,且当时朝野对于改革的看法和态度存在很大分歧,排除D项。故选C项。9.《青年杂志》创办初期,陆续发表了几篇抨击孔教的文章,但并未直接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直到1916年初,排孔运动才在全国逐渐推广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答案】BB.袁世凯利用儒家思想复辟帝制D.儒家思想阻碍了国民革命兴起【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1916年初,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大肆宣扬儒家的纲常礼教,试图为其复辟行为寻找合法性和思想支持。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促使了排孔运动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袁世凯称帝前大搞尊孔复古活动,企图从思想上麻痹民众,为其复辟帝制创造舆论环境。这一行为直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礼教的冲击,B项正确;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排孔运动在1916年初迅速推广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背景因素,但不是导致这一时期排孔运动迅速推广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国民大革命时期,湖南省各县政治状况是,凡事取决于县长和革命民众团体的联合会议,名之日“公法团联席会议”或“县务会议”等。出席的人包括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商民协会、女界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和国民党县党部的代表。这说明()A.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C.国共合作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答案】DB.大革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D.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有益探索【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革命民众团体代表共同参与的联合会议,这种形式体现了政府与民众团体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各民众团体如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商民协会等能够参与到县域事务的决策中,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政治决策模式,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D项正确;国民革命并未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湖南省各县的政治状况,不能由此得出大革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全面支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于这种联合会议形式所体现的民主探索,而非突出国共合作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直接推动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1.1931年夏收期间,闽西根据地才溪乡人民创办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劳动合作社,上杭、龙岩等地,也先后组织了耕田队、代耕队、包耕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对劳动互助社的作用、组织、劳力、调剂办法、工资换算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这()A.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答案】CB.是土地所有制方面的深刻变革D.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闽西根据地才溪乡人民创办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劳动合作社,上杭、龙岩等地,也先后组织了耕田队、代耕队、包耕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对劳动互助社的作用、组织、劳力、调剂办法、工资换算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作社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在经济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摆脱高利贷的剥削,以及在农村经济中实现资金的融通和生产的扶持。而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后来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C项正确;1931年中国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其战争性质是民主革命战争,不是民族革命战争,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劳动合作社以及耕田队等生产组织,主要反映劳动形式的变动,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抗战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为抗战期间内地(川、湘、贵、陕、甘、滇、黔)工厂数统计表(单位:家)。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1938年1936年1937年已有工新增工厂总数厂数1939年1940年1942年新增工厂数1941年新新增工厂数新增工厂数新增工增工厂数厂数工厂数300270636020941934651740686673811381077民营工厂数182A.正面战场军事形势的逐渐好转C.战争环境下国家工业布局调整【答案】C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的优化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战,保存工业实力,国家将工业重心向内地迁移,这种工业布局的调整是基于战争形势的需要,以确保在战争期间能够维持一定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战提供物资支持,C项正确;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军事形势总体上较为严峻,并非逐渐好转,排除A项;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面临诸多困难,发展环境并不优化,排除B项;帝国主义在此时并未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13.1948年新华社一则电讯称:9月13日起,我军“开始反击行动之后,即先后攻占昌黎城及北宁线(即北京至沈阳铁路线)上之后丰台、张庄等车站……至廿一日,歼敌三千余,收复昌黎县城等据点多处,控制唐山至留守营间铁路线一百三十余里。该军事行动()A.加速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C.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AB.使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D.挫败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1948年,且地点涉及北宁线(北京至沈阳铁路线)上的多个地点,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辽沈战役的地理背景和时间背景相吻合。此外,攻占这些战略要点和控制铁路线无疑会对辽沈战役产生积极影响,加速其胜利进程,A项正确;到1948年11月,解放军总兵力达到300万,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为290万,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实际上是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行动揭开的,排除C项;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即1947年6月,而材料描述的是1948年的行动,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在原子能、火箭、航空等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议,“两弹一星”的研制遭遇严重困难。1961年7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支持。我国“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历史经验是(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②全国大协作,集中力量攻坚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④雄厚的经济实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面对苏联的技术封锁和援助中断,中国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推进“两弹一星”的研制,这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①正确;中共中央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支持,这显示了全国范围内的协作和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的决策,②正确,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③不正确;当时的中国在经济上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并不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但依靠全国上下的努力和协作,仍然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④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5.下表为我国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指标与完成情况简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情况工农业总产值年7.5%~8.1%8%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增8.8%~9.2%9.2%长农业总产值年增4.1%~5.2%4.8%长钢产量(万吨)煤产量(亿吨)380037126.25.8~6.06500~7000粮食产量(亿斤)棉产量(万担)641154135700~6200A.经济指标具有冒进色彩C.城乡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答案】DB.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D.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初现【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6—1980大多完成或接近完成计划指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达到了计划的9.2%,农业总产值年增长为4.8%,接近计划的4.1%-5.2%。虽然在钢产量、粮食产量、棉产量等方面没有完成计划指标,但整体上经济仍有一定的增长,D项正确;与此前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指标制定相对较为合理,没有明显的冒进色彩,排除A项;仅从给出的这些指标数据,难以直接得出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供关于城乡差距的直接对比数据,无法判断城乡差距的变化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16.有学者认为,“如果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同时办事公道,入情入理,谨慎处理与有关国家的海界争端,中国就能够既保障应有的海洋权益,又能对潜在的麻烦起到有效的威慑和抑制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A.提高综合国力以谋求海洋霸权C.以实力求和平建设海洋强国【答案】CB.中国努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D.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和平崛起【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学者认为中国若拥有强大武装力量,并能妥善处理海界争端,就能保障海洋权益和抑制潜在麻烦。如果中国具备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处理与他国的海洋边界争端时,能够以和平、公正、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展示自身实力的同时,避免冲突升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并非是追求海洋霸权,而是以实力为后盾,通过和平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C项正确;中国从不谋求海洋霸权,此选项与中国的一贯主张和实际行动不符,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中国在海洋领域通过自身实力保障权益、维护和平,而非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B项;民族复兴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材料主要聚焦于海洋领域,不能直接得出中国的民族复兴是和平崛起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汉末年以后,私人依附农民对地主的依附程度逐渐加强。地主与农民为保持封建社会生产的继续和自身的生存,往往以宗族领袖为首,把宗族、宾客、家兵、部曲等各种名目的成员组织起来,结成集团,进行自卫和生产活动。樊宏“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西晋占田令中又有“荫亲属”的规定:“各以官之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亦如之。”——摘编自李光霁《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私人依附关系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人依附关系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众为寻求生存和保护,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农业生产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协作,地主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自卫和生产,有利于保障生产的进行。西晋占田令中“荫亲属”的规定,从法律上为私人依附关系提供了保障。(2有利于地方的稳定。消极方面:导致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减少,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详解】“东汉末年以后,私人依附农民对地主的依附程度逐渐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是导致民众寻求地主依附以求生存和保护的重要原因。材料中“地主与农民为保持封建社会生产的继续和自身的生存,往往以宗族领袖为首,把宗族、宾客、家兵、部曲等各种名目的成员组织起来,结成集团,进行自卫和生产活动”,这表明农业生产的需要以及地主为保障自身利益而组织农民,也是依附关系发展的原因之一。材料虽未直接提及西晋占田令,但结合所学知识,西晋占田令中“荫亲属”的规定为私人依附关系提供了合法依据和保障。【小问2详解】的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出发,积极方面主要是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地主的势力,有利于地方的稳定。消极方面:导致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减少,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5年,早期维新派薛福成指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如有阻挠公事,违例干请者,地方官不妨据约驳斥。”针对地方官员因不谙外交、不明条约,与洋人交涉则“茫然不知所措,刚柔两失其宜,他建议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刊布各地方州县,“将来流传渐广,庶有志之士与办事之官募书吏,咸得随时拔览,一临事变,可以触类旁通,援引不穷矣。1902年,梁启超撰述《新民说》指出:“民族主义者何?各地同种族同语言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除梁启超外,晚清知识分子受到欧洲各国民族建国先例的鼓舞,也纷纷提出类似主张。1903年,蒋方震在《浙江潮》上刊出《民族主义论》一文,写道:“合同种异种,以建一民族的国家,是曰民族主义。”他指出,唯有民族的国家,才能发挥其本族的特性,才能“合其权以为权,合其志以为志,合其力以为力,从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力战群族而胜之,其本族日滋长发达而未有已。——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在整个抗战期间,全国各族人民,不分阶级阶层,不分党派团体,不论男女老幼,都被迅速动员和组织起来,以各种不同方式投身抗战。此外,分布世界各国的华侨,始终与祖国的抗战同呼吸共命运,或捐款捐物,或返回祖国直接参战,为祖国的抗战尽心尽力。其间,国内政局比较稳定,民族团结抗战气氛始终高涨。——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早期维新派、20世纪初晚清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萌发的表现及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民族团结抗战气氛始终高涨的原因。【答案】(1)早期维新派的表现:早期维新士人萌发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主张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背景: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国际法知识的传入;洋务运动的逐步推行。晚清知识分子的表现:明确了民族主义的内核,主张建立民族国家,挽救民族危亡。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改革的开启;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2)原因: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抗日战争属于民族自卫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激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始终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早期维新派的表现:根据材料一“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如有阻挠公事,违例干请者,地方官不妨据约驳斥”可知,早期维新士人萌发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主张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早期维新思想的背景,根据材料一“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法知识的传入;根据材料一“1875年,早期维新派薛福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以及洋务运动的逐步推行。晚清知识分子的表现:根据材料一“民族主义者何?各地同种族同语言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可知,明确了民族主义的内核;根据材料一“他指出,唯有民族的国家,才能发挥其本族的特性,才能‘合其权以为权,合其志以为志,合其力以为力’”可知,主张建立民族国家,挽救民族危亡。晚清知识分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力战群族而胜之,其本族日滋长发达而未有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据材料一“除梁启超外,晚清知识分子受到欧洲各国民族建国先例的鼓舞,也纷纷提出类似主张。”可知,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根据材料一“1902年,梁启超撰述《新民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改革的开启。【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在整个抗战期间,全国各族人民,不分阶级阶层,不分党派团体,不论男女老幼,都被迅速动员和组织起来”和所学可知,可从民族危机,战争性质,统一战线,民族凝聚力与中共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从民族危机角度看,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属于民族自卫战争;从统一战线角度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从民族凝聚力角度看,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激励;从中共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始终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着重指出,从国民革命失败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党团结领导群众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上同敌人进行了伟大斗争,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也特别指出了党在某些时期犯过的一些错误,其中以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所犯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给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正是因为有了对三次“左”倾错误的正确认识,党才能在线的深刻批判,始终坚守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崇高价值,实现了党内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摘编自赵阿飘《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探析——基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本分析》材料二1981年6《决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对党的十一届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决议的相同点。【答案】(1)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需要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统一全党思想,为夺“左”这些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避免重蹈覆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需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2)相同点:都旨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正是因为有了对三次‘左’倾错误的正确认识,党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英勇斗争并取得伟大成就”,这暗示了党需要对过往的错误进行总结,以避免重蹈覆辙,对应了答案中“党经历了多次‘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了严重损失,需要对这些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避免重蹈覆辙”。从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这与答案中“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需要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统一全党思想,为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和迎接新的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