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共9套)(共225题)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甲伪造1张信用卡,并将乙的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伪造信用卡的芯片中。通过该方式,甲从该信用卡中支取现金1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A、伪造金融票证罪B、信用卡诈骗罪C、盗窃罪D、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甲的行为属于伪造信用卡的行为,伪造信用卡主要表现为复制他人信用卡、将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磁条介质、芯片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制造信用卡的行为。甲在机器上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取得财物的,构成伪造金融票证行为和盗窃行为的牵连,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故选C项,不选A项。不选B项:《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包括:(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根据第1项,对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应定信用卡诈骗罪,这毫无疑问,但如果在机器上使用伪造信用卡取得财物的,不能定信用卡诈骗罪,因为机器不可能被骗。不选D项:甲的行为并非“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息资料”的行为,不符合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的客观表现。2、某日傍晚,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外出伺机抢夺他人财物,在某市一大街发现一女士丙脖子上佩戴一条金项链,便从丙身后驾车飞驶过来,坐在摩托车后座的乙趁机抓住项链,由于项链没有扯断,丙被拽倒,头部撞到马路护栏上,造成颈骨折断死亡。甲、乙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抢夺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2)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3)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据此,选C项。3、以下古语中,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思想的是()。A、杀人者死B、刑无等级C、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D、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C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D体现了法的不平等适用,只有A体现的是罪责刑相适应的思想,A正确。4、关于共同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主犯,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C、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应当对教唆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A选项说法错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选项说法错误。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C选项说法正确。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选项说法错误。5、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中“童工”是指()A、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B、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C、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D、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童工”的年龄是未满16周岁,C项正确。6、我国刑法规定的自然人完全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A、已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6周岁D、已满18周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自然人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6周岁,而不是18周岁。18周岁这个时间点与定罪没有关系,只是量刑时考虑的情节。故选C项。7、玩忽职守罪是()A、危险犯B、结果犯C、状态犯D、即成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成立玩忽职守罪要求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有重大损失的,构成玩忽职守罪,没有重大损失的,是一般玩忽职守的行为,不以犯罪论处。所以玩忽职守罪是结果犯,B项正确。8、关于假释,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甲系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也不构成累犯B、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乙不得假释C、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7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8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9年。丙服刑6年时,因有悔罪表现而被裁定假释D、丁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3年,对丁可以假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乙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仍然不妨碍其适用假释。9、在我国,“安乐死”被认为是非法的,因为其侵犯了自然人的()A、生命权B、身体权C、健康权D、名誉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生命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生命安全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自己能否处分自己的生命,在理论界仍有争议,我国不承认“安乐死”的合法性,是因为传统理论认为“安乐死”侵犯了自然人的生命权,A项正确。10、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日寸间为()A、建设用地出让合同签订时B、建设用地划拨完成时C、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时D、建设用地征地完成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物权法》第139条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因此本题选C。11、甲在乘坐飞机的过程中将一装有锯末的黑色包装袋密封后乘机放置在飞机坐席下的隐蔽处,下飞机后对其好友乙说,某航班有炸弹,今天可能有好戏看。乙熟悉甲的胆量和脾气,知道其不可能放置真正的炸弹,但为了制造真实景象,对甲的描述作加工处理后告诉其好友丙、丁,丙、丁二人深信不疑,为引起航空部门的注意,将此信息传至网上,不料引起很大恐慌。则甲、乙、丙、丁分别构成()。A、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乙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丙、丁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B、甲、乙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丙、丁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C、甲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乙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丙、丁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D、甲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乙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丙、丁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甲放置虚假的爆炸物,并不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真正威胁,因此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也不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而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者编造之后又指使他人传播,他人明知的,则编造者应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适用罪名;他人则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传播,但确实不知是虚假的恐怖信息的,则不能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以相应他罪论处。乙明知甲的信息虚假又在此基础上编造并故意传播,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丙、丁确实不知是虚假的恐怖信息,不构成犯罪。综上,D选项正确。12、甲以自己的房屋一套为债权人乙设定抵押并办理抵押登记。之后,甲又以该房屋为债权人丙设定抵押,但一直拒绝办理抵押登记。三个月后,甲擅自将房屋转让给丁并办理了过户登记。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丙都对该房屋享有抵押权B、甲、丙之间签订的抵押合同无效C、甲、丁之间签订的房屋转让合同无效D、丙有权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物权法》第187条的规定,以不动产或不动产用益物权设定抵押权的,抵押权自登记时生效。据此,乙享有抵押权,丙不享有抵押权。、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物权法》第15条的规定,物权的变动和合同效力无关,即便抵押权没有发生变动,但抵押合同还是有效的。据此,B项表述错误。根据《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所谓“不得转让抵押财产”并不意味着转让抵押财产的合同无效,而是指不能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由于买卖合同依然有效,而出卖人却无法使买受人取得抵押财产的所有权,因而其错在违约行为,应当向买受人承担违约责任。其次,“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是指抵押物的受让人可以通过代位履行债务人的债务,以消灭债权,进而基于从属性消灭抵押权,以解除买受的标的物上的权利负担。可见,甲擅自将房屋转让给丁,虽然未经抵押权人乙的同意,但这并不影响甲、丁之间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当然,甲、丁还就房屋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丁取得房屋所有权,C项表述错误。甲、丙签订抵押合同,根据《物权法》第15条区分物权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的原理,甲、丙之间签订的抵押合同有效,但因为办理登记,甲的行为构成违约,丙有权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故D项表述正确。13、在债的变更中,不改变债的主体的情况下对债的履行条件予以改变的是()A、债权转让B、债的内容变更C、债务承担D、债的转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债权移转又称债权转让,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移转给第三人。债的内容变更是指在不改变债的主体的情况下对债的内容进行的改变,如改变标的物、改变履行条件、改变所附条件、改变担保等。债务承担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而发生的债务人的变更。据此,本题的答案为B。14、根据民法原理,通过()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方式属于继受取得。A、没收B、拾得遗失物C、生产D、接受赠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所有权的原始取得的方式有生产、收益、先占、添附、没收、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善意取得、国有化等。所有权继受取得的主要方式有买卖合同、赠与、互易、继承遗产、接受遗赠、征收等。15、可以依法转让的人格权是()。A、姓名权B、名誉权C、名称权D、荣誉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九类人格权中,只有名称权可以依法转让。16、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在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著作权属于()。A、委托人B、第三人C、委托人和受托人D、受托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著作权法》第17条的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17、(2015年真题)甲在《雾都》杂志发表了一部小说,未作版权声明。某读者阅读后十分喜欢,遂推荐给《传奇文摘》杂志社。《传奇文摘》杂志社若转载该小说,则()。A、不必经甲同意,但应向甲支付稿酬B、必须经甲同意,但不必向甲支付稿酬C、不必经《雾都》杂志社同意,但应向其支付稿酬D、必须经《雾都》杂志社同意,但不必向其支付稿酬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据此,选A项。18、我国对离婚判定的法定标准是()。A、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B、夫妻一方中是否有“包二奶”的行为C、夫妻一方中是否有犯罪行为D、夫妻是否有长期分居的事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我国对离婚判定的法定标准是感情破裂主义。19、关于刑法中法条竞合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A、法条竞合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些条文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关系B、对法条竞合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依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适用特别法条C、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D、行贿罪与受贿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条竞合,是指由于刑法的条文存在交叉或重复关系,某一行为符合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的现象。A选项正确。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在法有特别规定的情形下,依照法律的规定。B选项正确。诈骗罪属于一般法条,信用卡诈骗罪属于利用信用卡实施的诈骗罪是诈骗罪的特别法条,二者是法条竞合关系。C选项正确。行贿罪与受贿罪在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均不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罪名,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选D。20、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A、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B、10年C、15年D、终身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83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因此本题选B。21、我国刑法中目前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罪名是()A、绑架罪B、劫持航空器罪C、故意杀人罪D、抢劫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九)》已经将绑架罪加重情节的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修改为相对确定的法定刑。A选项错误。《刑法》第121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劫持航空器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我国刑法目前唯一一处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选项正确。《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C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八种严重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选项错误。22、2006—2011年,宁某以购买煤矿、土地,开设银行等为由,以许诺高收益、支付高额利息为诱饵,向76名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8.29亿元。事实上,宁某并未购买煤矿和土地,而是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归还个人借款以及为个人购置房产、车辆、奢侈品等,到期后集资款无法返还,给投资人造成重大损失。宁某的行为构成()A、集资诈骗罪B、贷款诈骗罪C、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D、骗取贷款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本罪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本题中,宁某虚构投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筹集资金,但集资后并没有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肆意挥霍,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宁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构成集资诈骗罪。A选项正确。23、下列属于营利法人权力机构职权的是()A、召集权力机构会议B、决定法人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C、决定法人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D、修改法人章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民法总则》第80条规定:“营利法人应当设权力机构。权力机构行使修改法人章程,选举或者更换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成员,以及法人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因此本题选D。ABC选项是营利法人执行机构的职权,而不是权力机构的职权。24、关于占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照通说,占有是一种事实而不是一种权利B、占有的客体仅限于独立的物,对物的组成部分不成立占有C、无权占有不受法律保护D、占有必须是对物产生了直接的支配和控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是保护的程度不同,C项错误。占有的类型包括:(1)依占有是否有法律上的原因或根据,占有可以分为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2)依占有人是否直接占有物,占有可分为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3)依占有人是否具有所有的意思,占有可分为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综上,本题的答案为A。25、张某与李某共有一台机器,各占50%份额。双方共同将机器转卖获得10万元,约定张某和李某分别享有6万元和4万元。同时约定该10万元暂存李某账户,由其在3个月后返还给张某6万元。后该账户全部款项均被李某债权人王某申请法院查封并执行,致李某不能按期返还张某款项。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李某构成违约,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5万元B、李某构成违约,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6万元C、李某构成侵权,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5万元D、李某构成侵权,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6万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案中,张某与李某约定“对机器转卖所得款张某分6万,李某分4万”,该约定未违反意思自治原则,合法有效。因此,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6万元。另外,根据《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本案中,李某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违约,应当向张某承担违约责任,而非侵权。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过失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16条规定了无罪过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意外事件有三个特征:(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当时客观情况和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也不可能预见的原因。因此,意外事件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是没有预见到,而且在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情形下,也不能要求他预见到,也就是说,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能力和预见的义务,危害结果对他来说纯属意外。如果对于这个纯属意外的结果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客观归罪,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要求。可见,选C项。2、《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本条罪状属于()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简单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的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本题中故意杀人罪的罪状,没有具体列明杀人的手段、目的等,只简单描述“故意杀人”,因此是简单罪状,A项正确。3、(2012年真题)下列犯罪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A、重婚罪B、遗弃罪C、绑架罪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不作为犯又分为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作为犯。纯正不作为犯,是指根据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来实施的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本题中,遗弃罪只能由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来实施,因而属于纯正不作为犯;重婚罪,绑架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为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即作为犯。4、甲因与丙有矛盾,故邀乙相助打丙。到丙家后,乙冲过去给丙一拳,致丙口鼻流血;甲随即刺丙一刀,造成丙重伤。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是()。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只要是在犯罪的共同故意范围之内的损害,共同犯罪人都要承担,即所谓部分行为全部责任。所以,乙也要承担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刑事责任。当然,在共同犯罪中乙起次要作用,应当认定为从犯,在量刑上加以从宽考虑。故选A项。5、(2015年真题)甲涉嫌犯聚众斗殴罪,在2010年8月9日被抓捕时逃跑。2014年6月5日,甲抢夺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所犯抢夺罪的追诉期限为5年B、甲所犯聚众斗殴罪因其逃跑而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C、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0年8月9日起计算D、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4年6月5日起计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时效延长。所谓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制度。关于时效延长,《刑法》第88条第1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甲涉嫌犯聚众斗殴罪,在被抓捕时逃跑,故所犯聚众斗殴罪因其逃跑而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6、甲在某企业财务室,将价值5万元保险柜破坏后,盗窃1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B、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C、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D、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从重处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并造成财物损毁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公私财物,造成其他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同时构成盗窃罪和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二)实施盗窃犯罪后,为掩盖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毁坏其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三)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但损毁财物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甲采用破坏保险柜的方式盗窃1万元现金,造成价值5万元的保险柜损坏,同时构成了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应适用上述司法解释(一)的规定,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B选项说法正确,ACD选项说法错误。7、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乘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也随即与乙一同逃跑,当场被群众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匕首。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诈骗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法中关于法律拟制的抢劫罪有两项规定:第一,盗窃、诈骗、抢夺过程中为抗拒抓捕、毁灭罪证、窝藏赃物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第二,携带凶器抢夺的。《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携带凶器抢夺拟制为抢劫罪,不要求行为人使用凶器或者将凶器加以显示,甲和乙携带匕首抢夺,完全符合第267条第2款转化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以抢劫罪论处。C选项说法正确。8、下列权利中,可以转让的权利是()A、夫妻间的扶养请求权B、父子间的赡养请求权C、交付标的物请求权D、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具有人身依附性的权利不可以转让,ABD项权利均具有人身依附性。C项是合同权利,是债权请求权,可以转让,本题选C。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的是()A、王某画了一幅油画B、李某把陈某打成重伤C、洪某替郭某招待朋友D、黄某盗窃了袁某的汽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包括行为和自然事实。C选项的行为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因此不是民事法律事实,更不是“行为”。A选项是事实行为,B、D选项是侵权行为。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10、王某超速驾车,不慎撞死李某,王某支付李某家属50万元赔偿金。李某家属继承了李某的遗产。引起上述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和继承关系的分别是()A、行为、事件B、行为、行为C、事件、行为D、事件、事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行为是指受主体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王某超速驾车的行为是在其意识支配下的行为。事件,指与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客观情况的发生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如人的出生、死亡能改变身份关系,物的灭失可以使所有权关系消灭等。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11、根据法律规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时,能够取得原物的天然孳息所有权的是()A、抵押权人B、质押权人C、建设用地使用权人D、留置权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物权法》第117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收益权是用益物权的权利之一,包括取得孳息的所有权,C项是用益物权,可以取得自然孳息的所有权。担保物权只是收取孳息,但不取得孳息的所有权。本题选C。12、下列选项中,属于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的是()。A、货栈负责人甲接受委托出卖一批商品,甲将货物售卖情况告知委托人B、乙按照约定向卖方支付货款C、丙去购车,车行交付汽车的同时交给丙购车发票D、丁将电脑借给同学使用,并告知电脑偶尔有死机的事实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合同义务包括主合同义务和从合同义务,此外,还有附随于合同义务的附随义务。本题考查的是附随义务。附随义务包括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通知义务如使用方法的告知义务、重要情势的告知义务,协助业务如指示义务、提供履行条件义务、履行债务的必要准备义务、按时接受交付的义务等。D项表述的情形是重要情势的告知义务,属于附随义务,故选D项。A、C项表述的是从合同义务,B项表述的是主合同义务。从合同义务不同于附随义务,从合同义务属于合同义务的一部分,而附随义务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义务,即便合同没有约定该义务,当事人也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附随义务。13、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要约的是()。A、招标公告B、确定中标人C、悬赏广告D、拍卖活动中的拍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招标公告属于要约邀请,确定中标人和拍卖活动中的拍定属于承诺,只有悬赏广告属于要约。故选C项。14、甲创作的国画《山河壮丽》被乙购买,乙拥有该项作品的()A、修改权B、复制权C、原件展览权D、改编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乙购买了甲创作的国画的原件,但是该幅国画的著作权并没有转移,乙只享有原件的展览权,其他著作权属于作者甲,因此本题选C。15、下列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李某画了一幅油画B、王某毁坏他人的电脑C、刘某和袁某签订合同D、张某请朋友吃饭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选项属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如因创作而发生著作权关系。B选项属于侵权行为。D选项属于好意施惠。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显失公平行为不存在于赠与合同中B、遗嘱是附期限的合同行为C、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是有偿合同D、定金合同是诺成性行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指在双方、有偿的民事行为中,对一方当事人明显有利,而对另一方有重大不利的民事行为;赠与合同是双方、无偿的行为,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仍然是无偿行为,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B选项错误。定金合同是实践性行为,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17、撤销权行使的期间为()。A、不变期间B、时效期间C、不能中断,但能延长D、约定期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撤销权行使的期间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为法定期间、不变期间。18、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因法律行为引发物权变动的是()。A、甲将电视机抛弃B、乙将他人的树根加工成艺术品C、丙基于善意取得某一古画的所有权D、丁的房屋因海啸而毁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抛弃属于单方法律行为,故选A项。B项属于添附,C项属于善意取得,而添附和善意取得属于事实行为。D项属于事件。19、所有权不属于()。A、支配权B、绝对权C、身份权D、财产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所有权属于主物权、完全物权、绝对权、对世权、支配权、财产权。20、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各类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A、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有权要求交付B、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不符合约定的,如果是出租人凭自己技能选择的租赁物,出租人应当承担责任C、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委托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D、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有权要求支付报酬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合同法》第188条的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据此,选A项。根据《合同法》第244条的规定,租赁物不符合约定或者不符合使用目的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但承租人依赖出租人的技能确定租赁物或者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的除外。据此,B项表述错误。根据《合同法》第421条第1款的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据此,C项表述错误。根据《合同法》第427条的规定,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据此,D项表述错误。21、我国《刑法》第102条规定:“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甲勾结外国,危害我国领土完整,人民法院认定其构成背叛国家罪。甲的行为符合背叛国家罪的()A、加重的犯罪构成B、派生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本题中,甲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条文对于背叛国家罪行为的规定,成立背叛国家罪,甲的行为符合背叛国家罪基本犯罪构成,C项正确。背叛国家罪只规定了一档法定刑,没有加重或者减轻的处罚形态,也就是没有派生的犯罪构成,AB项错误。22、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物。二人构成共犯,均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B、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二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C、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二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D、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丁和职工之间存在共犯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物,张某无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A选项错误。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二人存在通谋,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B选项正确。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李某成立盗窃罪,丙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在此,盗窃罪是上游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下游犯罪,显然李某与丙不存在共犯关系(除非盗窃事前或者事中通谋)。C选项错误。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丁和领导层之间存在共犯关系,但和职工之间不存在共犯关系,D选项错误。23、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在掌握充分证据后,公安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甲到保险公司财务室领取20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门口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保险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标的、虚构保险事故、夸大保险事故、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事故,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就进入了犯罪的实行阶段。不可能构成保险诈骗罪预备,C选项错误。保险诈骗罪的既遂要求行为人实际取得了保险赔偿金,这里甲虽然取得了理赔款,但是早已被保险公司识破,保险公司的赔款行为是为了配合公安机关,因此甲取得赔偿金与其实施的保险诈骗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其取得的赔款,在实质上并不属于赔偿金,即甲未取得真正的保险赔偿金,不构成保险诈骗罪的既遂。B选项错误。甲实施了保险诈骗行为,在实行阶段,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状态,属于犯罪未遂。甲成立保险诈骗罪未遂,A选项正确。合同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是一般法条与特别法条的关系,如果符合特别法条的构成要件,则优先适用特别法条,因此甲的行为不再成立合同诈骗罪。D选项错误。24、2015年9月,王某持伪造的科特迪瓦护照、马里护照、几内亚护照,分别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长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长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长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宁国支行骗取4张银行卡。王某的行为()A、构成信用卡诈骗罪B、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C、构成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包括:(1)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2)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3)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4)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本题中,王某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成立妨害信用卡管理罪,B选项正确。25、李某因极度崇拜明星杨某,通过多次整容使自己的外貌酷像杨某。后李某以自己名义参加了多个营利性的电视节目,并成了某饮料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李某整容成杨某的样子,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B、李某参加营利性电视节目,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C、李某成为某饮料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D、以上选项均错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肖像权属于支配权,其内容是肖像权人对自己肖像的支配,具体包括肖像制作权、肖像使用权、肖像利益维护权。李某整容成杨某的样子是对自己身体的自由支配,当然不侵犯杨某的权利;李某参加营利活动和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使用的是自己的肖像,并没有侵犯杨某的权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甲与乙投宿同一旅店时,甲得知乙身携巨款,于是甲利用聊天机会在乙的茶杯中偷放安眠药,待乙熟睡时将其巨款拿走。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劫罪D、抢夺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甲用安眠药使他人陷入不能反抗的境地面窃取他人财物,属于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2、甲欠乙10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C、妨害公务罪D、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在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时,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看行为人是否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二是看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还要注意因使用暴力方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造成执行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题中,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本题选D。3、对集资诈骗罪认识错误的是()。A、侵犯客体是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B、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C、犯罪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D、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间接故意是对危害结果的放任,而非追求一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而不可能是间接故意。故选D项。4、关于罪数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冒充警察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的,适用特别法条以招摇撞骗罪论处B、冒充警察实施抢劫,同时构成抢劫罪与招摇撞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C、冒充军人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从一重罪论处D、冒充军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实行数罪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七章第一节中的法条竞合与法条竞合犯,第二节中的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A选项错误。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按照抢劫罪加重处罚。B选项错误。D选项属于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是实际上的一罪,对其采取“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5、甲在荒郊野外的空地上,将自己老旧的小轿车放火烧毁,甲的行为构成()A、放火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放火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必须对公共安全产生现实危险,才成立该罪,而甲的行为没有危害到公共安全,AC选项错误。故意毁坏财物罪,必须是毁坏他人财物,毁坏自己财物不构成本罪。6、甲本欲驾驶汽车在繁华街道见人就撞,不料尚未撞人便直接撞到墙上,未造成人员损伤。甲的行为构成()A、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预备)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止)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遂)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危险犯,只需要达到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就构成该罪的既遂,而不需要造成实际损害结果。7、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刑法典的分则体系是依据犯罪的一般客体为标准而进行分类的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C、任何犯罪都必须有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分则按照同类客体把所有的犯罪分为10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可见,A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混淆了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错误的。任何犯罪都必须有犯罪客体,但未必有犯罪对象,如脱逃罪,没有犯罪对象,但有犯罪客体。可见,C项表示错误。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例如,以暴力抢劫他人财物的,不仅侵害财产权还侵害人身权,就属于复杂客体的犯罪。可见,D项表述正确。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B、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对象遭受损害C、犯罪所用之物是犯罪客体的载体D、人体可以成为犯罪对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但不一定有犯罪对象,例如,组织、参加、领导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脱逃罪,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偷越国(边)境罪,这些犯罪都侵犯了某类犯罪客体,但是这些犯罪却没有犯罪对象。可见,A项表述错误。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社会利益,即侵害一定的客体,但是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侵害。例如,盗窃电脑,电脑未必损坏,但是犯罪客体,即财产所有权受到了侵害。可见,B项表述错误。犯罪所用之物是行为人实施犯罪所利用的物,例如,盗窃罪中,罪犯使用的绳索就是犯罪所用之物。犯罪所用之物并不是犯罪客体的载体,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可见,C项表述错误。从物质表现形式上看,犯罪对象包括物体和人体两种。可见,D项表述正确。9、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关键区别在于()。A、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已经预见到,是否凭借一定条件可以避免B、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希望的、积极追求的,还是放任的、置之不理的C、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无否定、反对的态度并凭借了一定的避免条件和措施D、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有预见,是否有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意外事件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在行为当时对损害结果都没有预见到,区别的关键是看行为人应当不应当认识到,有没有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意外事件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是没有预见到,而且在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情形下,也不能要求他预见到,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结果的出现对他而言是意外。可见,选D项。A项表述的情形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关键区别;B项表述的情形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关键区别;C项表述的情形是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关键区别。10、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的合法性条件的是()。A、必须有犯罪行为发生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使本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C、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针对不法分子本人实施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不法侵害,然后才能以防卫合法权利的目的针对不法分子在合理的限度内进行防卫,因此,不需要必须存在犯罪侵害,即使是其他不成立犯罪的违法侵害,严重的情况下被害人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11、关于犯罪停止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犯罪预备阶段既可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也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D表述错误,故为正确选项。12、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通过()达到了一致。A、犯罪行为的可罚性B、犯罪客体的受侵害性C、犯罪构成的法定性D、犯罪构成理论的科学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有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才属于犯罪。13、关于犯罪客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客体、同类客体都是社会利益总体,即一般客体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是个别、局部与整体的关系B、直接客体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基础C、同类客体对于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的意义D、一般客体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本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即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总体。直接客体、同类客体都是社会利益总体,即一般客体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是个别、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了何种社会利益,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侵害。因此,犯罪的一般客体既是一切犯罪侵害社会利益的总体,又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本质,它揭示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就是对社会利益的危害。犯罪的同类客体概括的是一类犯罪的共同属性,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基础。我国的刑法分则主要是按照同类客体把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的。因此,B项的表述错误。基于此,同类客体具有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功能,c项的表述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A、违反法律B、违反刑法的规定C、违反一切行为规范D、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我国《刑法》中,刑事违法性不仅是指违反刑法典的规定,而且包括违反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单行刑事法律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答案B中的刑法是指广义刑法。15、甲,乙打猎,见远处有一移动物。甲举枪准备射击,乙提醒甲:“小心,万一是人。”甲说:“别管他。”甲扣动扳机,远处的目标确实是一个人,被甲枪击身亡。甲的行为构成了()。A、过失致人死亡B、直接故意杀人C、间接故意杀人D、意外事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甲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A,C选项,即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意识因素上,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并且都预见到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意志方面,都不希望结果的发生。但是,两者对于危害结果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容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且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如何判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放任的态度,还是持否定的态度呢?这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外部行为进行判断。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或者根据一定的情况或理由,轻信危害结果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或者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行为人明知这些防范措施远不足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就应当属于间接故意。16、关于犯罪主观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认定坚持主观罪过责任原则B、我国刑法确定了主观(罪过)责任原则,坚持主客观相统一C、只要发生危害结果,就必须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D、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之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追究行为人危害社会的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我国刑法确定了主观(罪过)责任原则,坚持主客观相统一;摒弃了愚昧的结果责任制度,禁止客观归罪。所谓结果责任,是指只要造成损害结果,无论行为人有无罪过(故意和过失),都必须追究刑事责任。结果责任仅仅根据客观损害就能够定罪处罚,不考虑行为罪过的有无,往往会作出不合情理的处罚,不仅苛刻而且缺乏道义的根据。因此,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7、2004年,我国留学生李某在英国留学期间,与一英国人甲发生冲突,后来李某在一酒吧喝酒,恰逢甲与其朋友也在喝酒。甲一伙趁酒兴将李某打成重伤后逃走,2005年甲来到中国旅游,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B、我国司法机关无管辖权,因为应由犯罪地司法机关管辖C、根据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D、根据保护管辖原则,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据此,英国人甲对我国公民李某在我国境外实施了犯罪(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234条,该犯罪在我国应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英国也有对故意伤害罪的惩处规定,所以符合《刑法》第8条规定,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此管辖权不是属地管辖权,因犯罪发生在境外;也不是普遍管辖权,因普遍管辖权主要是针对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国际罪行,如贩毒、恐怖活动等。此为保护管辖权,D正确。18、下列犯罪,不能成立任意共同犯罪的是()A、盗窃罪B、强奸罪C、聚众哄抢罪D、抢劫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以任意形成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任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没有限制主体数量的犯罪。所谓“任意”,是指法律对该种犯罪主体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其犯罪主体是单个还是二人以上,或者说是否采取共同犯罪的形式,是“任意的”。本题中的A项、B项、D项,都属于任意共同犯罪。必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构成法律规定其犯罪主体是二人以上、必须采取共同犯罪形式的犯罪,包括对向犯和众多犯。本题C项的聚众性犯罪,是典型的必要共同犯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9、下列关于量刑情节的表述错误的是()。A、量刑情节与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无关系B、量刑情节对处刑轻重或者是否免除处罚具有直接的影响C、量刑情节是选择法定刑和决定宣告刑的依据D、量刑情节能够表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尽管定罪是适当量刑的前提.但量刑情节本身与定罪即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无关系。可见,A项表述正确。量刑情节对刑罚裁量的结果即处刑轻重或者是否免除处罚具有直接的影响。可见,B项表述正确。一般而言,量刑情节是选择法定刑和决定宣告刑的依据.但如果刑法对犯罪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的情况下.量刑情节就无法成为选择法定刑的依据。可见,C项表述错误。量刑情节能够表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具体而言,罪行的大小主要表现为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深浅,而刑事责任的大小不仅表现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而且还表现为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可见,D项表述正确。20、关于避险过当的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险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避险过当意味着不能排除行为人对造成的不应有损害的非法性,在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触犯的罪名,并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1、甲使用假印章和变造的保险单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收取保费,投保人达200多人,非法收取保费50余万元,甲在保险单上留有真实的联系电话,当投保人发生险损,甲进行了一部分理赔。但后来发生重大的理赔,甲无力赔偿,遂被告发。甲的行为构成()。A、诈骗罪B、合同诈骗罪C、保险诈骗罪D、非法经营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从题干表述的情形看,甲有一定的履约行为,尚未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诈骗罪,故不选A项。《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几种合同诈骗行为方式:(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行为方式之一,骗取合同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即构成合同诈骗罪。本题题于表述的情形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表现,故不选B项。保险诈骗罪的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而本题中甲并非上述主体,不构成保险诈骗罪,故不选C项。根据《刑法修正案(七)》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构成非法经营罪,故选D项。22、甲于某日早晨在垃圾箱里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A、遗弃罪B、拐卖儿童罪C、诈骗罪D、敲诈勒索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以出卖为目的,将捡回的弃婴卖给乙,构成拐卖儿童罪。故选B项。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题中,甲与弃婴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而是具有出卖的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构成遗弃罪。可见,不选A项。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是人身权,故甲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可见,不选C项。甲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故不选D项。23、关于贷款诈骗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罪的成立要求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本罪的对象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C、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D、本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本罪与骗取贷款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罪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后者则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4、间谍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不包括()。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出卖国家情报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10条规定,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参加问谍组织;(2)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故选C项。25、关于故意伤害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罪的行为方式既可以是作为,也可是不作为B、本罪的行为方式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C、本罪与刑讯逼供致人重伤罪存在着法条竞合关系D、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成立本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234条,本题的A项、B项、c项均正确。关于D项,根据《刑法》第234条之一,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故意伤害罪论处。但是,如果组织出卖他人的人体器官的,则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而非故意伤害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被告人张某,出租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6人,撞伤18人。张某的行为构成()。A、交通肇事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故意杀人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张某故意驾车在闹市区撞人,危害的是公共安全,主观上也不是过失,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对于假想防卫,应当()。A、按照过失犯罪处理B、按照意外事件处理C、按照间接故意犯罪处理D、视主观上有无过失作出无罪或者有罪的处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假想防卫是指客观上不存在不法侵害的行为,而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进行所谓的防卫行为。刑法理论认为,如果行为人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则认定为无罪过事件,而不作为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虽然存在认识上的错误,但是认识错误是应当可以避免的,即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罪过,则按照犯罪处理。故选D项。3、甲为杀害贺某,在偏僻处埋伏,见有人过来,以为是贺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处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对事实认识错误问题。根据刑法理论,对于对象认识错误的,只要是属于犯罪构成内部的错误,则不影响刑事责任。本题中,甲虽然错误地将自己的父亲当做林某而开枪射击,但是甲和林某都是自然人,属于犯罪构成内部的错误,不影响刑事责任。另外,根据刑法理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也不影响刑事责任。本题中,甲的父亲是被吓死的,而不是中枪死亡,但是这是对因果关系认识的错误,同样不影响刑事责任。故应选A项。4、甲欲杀害乙。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遂携带匕首前往乙家,不料途中腹部剧痛,不得已而折返。次日,甲腹痛消失,遂再赴乙家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属于()。A、吸收犯B、连续犯C、继续犯D、牵连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吸收犯的形式有:(1)既遂犯吸收预备犯或未遂犯。(2)未遂犯吸收预备犯。(3)实行阶段的中止犯吸收预备犯。(4)符合主犯条件的实行犯构成之罪,吸收教唆犯、帮助犯、次要实行犯构成之罪。(5)主犯构成之罪吸收从犯、胁从犯构成之罪。(6)加重犯罪构成之罪吸收普通犯罪构成之罪,或者普通犯罪构成之罪吸收减轻犯罪构成之罪。本题中,甲实施了两个独立的行为,但是属于犯罪既遂吸收犯罪预备的情形。故选A项。5、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抢夺罪(未遂)B、抢夺罪(中止)C、抢夺罪(既遂)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抢夺罪既遂的判断标准。在本案中,甲在抢走妇女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后逃跑,而且跑了50米,这说明该行为已经构成了抢夺罪既遂,至于后来将项链还给乙的行为,属于排除犯罪所造成状态的行为,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更不成立犯罪中止,而仅仅是酌定的量刑情节。因为犯罪停止形态具有不可逆转性,既遂之后不可能再转化为其他犯罪停止形态,故本题答案为C。6、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是我国刑法在空间适用效力问题上采取的()。A、保护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有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根据我国《刑法》第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外违反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可以不予追究;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违反我国刑法的规定的,都适用我国刑法,没有任何限制。这显示了身份对定罪量刑的影响。故选D项。7、关于罪数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冒充警察招摇撞骗,骗取他人财物的,适用特别法条以招摇撞骗罪论处B、冒充警察实施抢劫,同时构成抢劫罪与招摇撞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C、冒充军人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从一重罪论处D、冒充军人劫持航空器的,成立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实行数罪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法条竞合与法条竞合犯,第二节中的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A选项错误。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按照抢劫罪加重处罚。B选项错误。D选项属于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是实际上的一罪,对其采取“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8、甲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不久,又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贩卖毒品被逮捕。甲属于()A、—般累犯B、特别累犯C、再犯D、毒品犯罪的再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是:(1)犯罪发生时,犯罪人已满18周岁,构成累犯者应当是前罪和后罪发生时犯罪人均已满18周岁,如果犯罪人前罪发生时不满18周岁,后罪发生时已满18周岁的,也不宜认定为累犯。(2)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4)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5年之内。甲第一个犯罪是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不符合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A选项错误。特别累犯的成立条件是:(1)前罪与后罪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任一类犯罪。(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3)因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任一类犯罪被判处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任一类犯罪。甲的第一个犯罪是交通肇事罪,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任何一类,不成立特别累犯。B选项错误。一般意义上的再犯,是指再次犯罪的人,即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实施犯罪的人。甲犯过交通肇事罪,又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和贩卖毒品罪,成立一般意义上的再犯。C选项正确。毒品犯罪的再犯,是指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毒品犯罪的,从重处罚。甲的第一个罪是交通肇事罪,不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因此不能构成毒品犯罪的再犯。D选项错误。9、《刑法》第175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种罪状形式属于()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罪状是刑法分则条文对某种具体犯罪特征的描述。简单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这种犯罪的特征易于被人理解和把握,无需在法律上作具体的描述。A选项错误。叙明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为了准确的定罪量刑,绝大多数刑法分则条文采用叙明罪状。题干中对高利转贷罪的行为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属于叙明罪状。B选项正确。空白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C选项错误。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D选项错误。10、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他人的,应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B、非法拘禁他人,致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C、绑架并杀害他人的,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从重处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项A,根据我国《刑法》第238条第4款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他人的,应该按照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选项B,根据我国《刑法》第238条第2款的规定,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该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来处理;选项C,根据我国《刑法》第239条的规定,绑架他人致人死亡或者故意杀害被害人的,按照绑架罪处理,但法定刑升格;选项D,根据我国《刑法》第241条第2款和第4款的规定,强行与所收买的被拐卖的妇女发生性关系的,应该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1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解释》属于()。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单行刑法D、附属刑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这一解释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0年4月29日通过的。司法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法解释的主体是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2、甲于1992年3月5日犯A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1996年11月21日甲又犯B罪,B罪的法定最高刑为7年,那么A罪的追诉期限的结束时间应为()。A、2007年3月4日B、2011年11月20日C、2006年11月20日D、2002年3月4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由于前罪的法定最高刑期为10年,故其追诉时效应为15年,即从1996年11月21日起算,结束时间应为2011年11月20日。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醉酒的人犯罪,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行为人在犯罪时精神错乱但在犯罪后又恢复正常的,依然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8条第4款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醉酒的人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正常承担刑事责任即可。根据《刑法》第19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应以行为人在行为之时的状态为准,因此,D项的表述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4、下列行为能认定为犯罪的有()。A、甲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B、甲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在学校周边使用吓唬手段,强行索要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造成被害人轻微伤C、甲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盗窃他叔叔家一块价值2000元的手表D、甲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盗窃未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2006年1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实习生培训方案
- 大型光伏电站建设质量控制方案
- 水资源节约型城市取水口工程方案
-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新媒体运营团队培训方案
- 唐山2024年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英语第3单元综合卷
- 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 小区物业展架租赁合同范本(2篇)
- 实习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案
- IT设备维护服务合作协议
- 2022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网友回忆版)
- DBJ51T 196-2022 四川省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
- 博格隆(浙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50000升凝胶、3000公斤干粉纯化分离介质建设项目报告书
-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五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 猪肉品质及其营养调控
- 栈道栈桥工程施工方案
-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企业文化测试0915测试题
- 2008三菱欧蓝德outlander维修手册gr-13a
- 仿真分析规范编制指南V1.0版
-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