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四(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四(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四(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四(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四(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精测卷(4)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题。

精卫

夏完淳①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②成古今。

[注]①夏完淳:生卒年为公元1631年〜1647年,明末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十四岁参加抗

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②劳劳:惆怅忧伤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北风烘托精卫鸟的空林之鸣,渲染了衰飒空阔的氛围。

B.末尾两句与苏轼词中“大江东去”三句都怀古写今,笔调雄壮。

C.诗人在广大的天地间勾勒精卫填海的情景,境界奇幻而壮伟。

D.本诗借物咏怀,以精卫鸟填海的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既是悲剧,又有崇高美”。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t注】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

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了创作的缘由,诗人将要前往女王城东禅庄院,友人在歧亭寻得一处荒园送别自

己,有感而发。

B.首联“十日”既写出春寒时间之长,内心的凄苦,又写出春天到来的迅疾,表达内心的喜

悦之情。

C.颔联运用叠词,视听结合,“决决”写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青青”写出春天新生野

草的颜色。

D.颈联写送别情形,诗人用“留我住”“待君温”表达朋友们的盛情,突出了朋友之间的深

厚情谊。

4.这首诗的尾联“含蕴无穷”,请结合整首诗分析尾联的艺术手法与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奉寄严大夫①

杜甫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

不眠持汉节②,何路出巴山。

小驿香醪③嫩,重岩细菊斑。

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④。

【注】①宝应元年(762)六月,严武奉诏回京任京兆尹,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叛,被阻

于剑南一带,九月仍未走出巴岭。当时作者避乱梓州,于九月九日写此诗奉寄。②汉节:汉

天子所授符节,指持节使者。这里指严武。③香醪:美酒。④白云间:源于陶潜“《停

云》,思亲友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愁思”指出了诗人此时的忧虑,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

避乱梓州。

B.颔联以“不眠”的细节描写暗示严武此时的心理状态,以“持汉节”点明严武奉诏令回朝

廷的使命。

C.颔联提出友人从何路走出巴山之问,既对应了上联“经时冒险艰”之实情,又表达出对友

人的担忧。

D.杜甫这首诗和《客至》都借花和酒表达自己的心情,本诗中是秋菊美酒,而《客至》中是

春花旧酷。

6.诗的最后两联表现诗人对严武的友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题潺阳楼①

白居易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②,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③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④青倚天。

深夜渝浦月,平且炉峰⑤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注】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期间登九江;寻阳楼所作。②韦江州:韦应物,曾任江州

刺史。③有以:表示具有某种条件或原因。④匡山:庐山,地处今江西省九江市。⑤平旦:

黎明,清晨。炉峰:庐山的香炉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喜欢陶渊明,觉得他的文思高超玄妙;还称赞韦应物的诗歌具有“清闲”的情调。

B.五、六句承接上文,诗人登楼之后,知道为何陶渊明与韦应物之诗风令他“爱”与

“怪”。

C.七、八句对仗工整,运用通感的手法写景,下及江底,上入云天,表现了江州山水的壮

阔。

D.九、十句写江州晨昏日夜都有美景:夜里月光洒在江水上;清晨香炉峰云烟聚散,似实而

幻。

8.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白居易对自己写此诗做的解释。请结合白居易的解释,简要分析这首

诗表达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劝农和孟大监韵

朱宗强

祥开龙角应三农,小队旌旗猎猎风。

秧马趣行田陌外,才啬乌飞送橹声中。

穰翁预喜瓯篓满,馈妇毋忧杼轴空。

观稼西成今在望,贤侯此乐与民同。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开龙角”是吉祥的征兆,寓意好的开始,“应三农”表示与农业生产相呼应。

B.劝农队伍的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这一场景描写烘托了劝农活动庄严隆重的氛围。

C.颔联从正面描写了田间劳作的美景,农民骑着秧马轻快劳作,乌鸦在橹声中飞动。

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描绘出官民共同努力、共享欢乐的和谐景象。

10.诗歌颈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笔调雄壮”错,应是笔调悲壮。故选B。

2.答案:悲剧:精卫鸟志长羽短、填海复仇无望的悲剧;诗人抗清复明大业徒劳、无人理解

的悲剧。

崇高美:精卫鸟不屈不挠的填海精神亘古至今,令人感到一种悲壮的崇高。诗人为心中的正

义慷慨赴死的英勇豪迈气概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人与精卫鸟都是以自身微薄之力辛苦徒

劳地对抗强大的现实,给人以壮志难酬的哀愤悲壮之感,具有震撼人心的崇高美。)

解析:悲剧:由“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可知,表现精卫鸟志长羽短、填海复仇无望的

悲剧。由注释“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可知,表现诗人抗清

复明大业徒劳、无人理解的悲剧。崇高美: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滔滔东逝波,

劳劳成古今”可知,表现精卫鸟不屈不挠的填海精神亘古至今,令人感到一种悲壮的崇高。

由“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的诗句和“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

而死”的注解可知,表现诗人为心中的正义慷慨赴死的英勇豪迈气概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崇高美或答:由“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夏完淳:生卒年为公元1631年~1647年,

明末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可知,人

与精卫鸟都是以自身微薄之力辛苦徒劳地对抗强大的现实,给人以壮志难酬的哀愤悲壮之

感,具有震撼人心的崇高美。)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诗人将要前往女王城东禅庄院,友人在歧亭寻得一处荒园送别自己”错,由题目“正月

二十日往歧亭……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可知,应是“诗人将要前往歧亭,友人在女王城

东禅庄院送别自己”。

故选Ao

4.答案:①用典: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点明诗人“在路

上”,既指仕途,也指人生。流露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②对比:将“去年今日”

与“今年今日”对比,写出去年的孤独寂寥的迁谪之苦,也表现出今年朋友饯行的深情厚

意,从而消解诗人人生旅途中的诸多凄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与情感的能力。

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意为: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

放正暗自断魂。此处运用典故,化用杜牧《清明》中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两句,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想到“去年今日”的情景,揭示自己“路上行人”的身份,

流露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此两句写此时此刻朋友正送别诗人,朋友之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而去年的今天,诗人只身一

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只有梅花细雨相伴,凄苦无比。将“去年今日”与“今年今日”对比,

写出去年的孤独寂寥的迁谪之苦。今年和去年的情形构成对比,突出朋友之情对诗人孤苦寂

寥的人生旅程的安慰之状,朋友饯行的深情厚意消解诗人人生旅途中的诸多凄楚。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避乱梓州”分析错误,根据诗中“不眠持

汉节,何路出巴山”和注释内容可知,这里体现的应是严武经历了一段艰难危险,不知从何

路赴朝。

故选Ao

6.答案:①想象(联想、虚写)。设想严武赴朝的途中情景,写到了驿馆畅饮美酒,意即好想

同你共饮;在重叠的山峦中可以欣赏到菊花烂漫,意即好想与你共赏;尾联写立于簇拥的马

鞍之间,时不时勒马回首。

②运用典故。借陶渊明《停云》诗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与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由“遥知”可知运用了想象(联想、虚写)。“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小驿”指严

武回朝途中经过的驿站;“香醪”指美酒。此句想象严武到了驿馆畅饮美酒,其实是想要表

达自己想要同严武畅饮。“重岩”指重叠的岩石,这里指重峦叠嶂,与巴蜀地区的地形相

应;“斑”指菊花盛开的样子。此句想象严武在途中欣赏山岩上盛开的菊花,其实是想要表

达自己渴望与他一同欣赏菊花。而“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簇鞍马”写严武尾联写

立于簇拥的马鞍之间;“回首白云间”则写严武的动作,时不时勒马回首。

②“白云间”运用典故。根据注释④可知,此句源于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此句

借陶渊明《停云》诗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与思念之情。

7.答案:C

解析:“运用通感的手法”分析不当,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写景,但没有运用通感。

8.答案:①诗人说这首诗是登高兴至而偶发之作,诗人站在沼阳楼上饱览胜景,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