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河南省洛阳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汉字最初的行款应当是自由的,字序、行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则。如江苏吴县澄湖良渚古井出土的黑陶贯耳壶,腹部的4个字呈横斜状排列;而江苏高邮龙虬发觉的刻文陶片,可以分为两组,4个字的那组应是竖排。不过,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特别明显,新型的行款必定出现。对新行款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新需求。依据早期汉字的应用状况,我们不难揣测,它就是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所以,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甲骨和竹简本身,二是活动性质的影响。第一个方面的甲骨常被略去,因为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确定性作用。然而,对于自上而下的字序,尤其是单简书写时,无论是“便利说”,或是“持简习惯说”,都略显牵强。“便利说”认为,汉字字形便于竖写,所用的竹简宜于竖写,这是汉字书写的确定性条件。但事实上,尚没有真正讲究书写依次的初期汉字,是无所谓竖写横写的,这时候的书写是为字形服务,而非字形为书写服务。而就竹简而言,客观上也没有明确的相宜横写或竖写,同样构不成竖写字序的确定性因素。“持简习惯说”认为.古人应是席地而坐,左手持简,置于胸前,右手执笔而书。正是持简的习惯性动作确定了字序的下行。这个说法的前提条件是古人必需有竖向持简的习惯,而这其实是很难确定的。正如北京高校教授李零所说:“我们最简单犯的错误,不是别的,就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比如,甲骨是种不易写也不易刻的“不便利”材料,却被选为早期一个重要的书写载体,可见古人有时候对书写的目的更为重视,便利性反而是其次的。这样,就剩下其次点,即活动本身。它具有两个先天优势。首先,地位优势。“生民之初,必方士为政”,当时以卜问吉凶、占福祸、决迟疑、定嫌疑,占卜可以用来指导一切活动。其次,亲缘优势。很多学者认为,汉字的诞生与巫及其活动有亲密关联。那么,汉字应用相关规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会遵循巫相关活动的需求而甲骨占卜是先民最重要的巫术活动之一。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来看,它绝大部分是占卜的结果,即神意由甲骨兆相表达出来的文字呈现,是一种来自神灵的从天而降的“天垂象”式的昭示。行款自上而下的字序,从形式上正好吻合这个特点。对于这种“天垂象”式的自上而下,我们还可以找到几个辅证:其一,骨板上多个段落阅读次序的设定。一个完整骨板上,如有若干段卜辞,那么这些段落的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就是从下一段起先,依据次序逐段上读。这正好切合处于下方的占卜者先问问题,然后逐步往上,高居在上的神灵赐予昭示的过程,也与占卜活动的性质相契合。其二,对应“上达”“下传”方式。古代常用火烟作为祭祀“上达”的媒介,它是自下而上;那么表示“下传”内容的神昭示文字。自然就是自上而下了。(选自《中国青年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汉字最初的行款是自由的,字序没有明确的规则,是因为早期须要书写的汉字不多。B.汉字早期应用于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这对新行款的出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C.甲骨和竹简材料本身及活动性质的影响两个方面确定了汉字行款采纳什么样式。D.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对汉字新行款的形成,不像竹简那样有确定性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明确反对竹简在汉字行款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观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B.文章采纳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式,从而使论证更详细、更有劝服力。C.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要运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明确了甲骨在汉字行款形式形成中的作用。D.文章引用李零教授的话,是为了说明“持简习惯说”难以令人信服,其预设的前提往往主观,未必精确。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便利说”和“持简习惯说”均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它们作为一种假说的存在意义。B.远古先民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占卜来指导,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肯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说法。C.用甲骨来占卜是先民重要的巫术活动,与之相关的需求对汉字应用规则的制定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D.甲骨骨板上的汉字,书写时要自上而下,阅读时要自下而上,这是符合神意从天而降的“天垂象”的形式的。(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依据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4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最近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削减了9000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建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宏大奇迹。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摘编自《惟愿苍生俱饱暖》,《光明日报》2020年8月13日)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奢侈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奢侈现象,骇人动目、令人痛心!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平安和养分状况》报告预料,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4年饥饿贫困人数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据统计,我国每年奢侈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尽管我国粮食平安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实力面对全球粮食平安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冲突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需在粮食平安问题上有备无患。向“舌尖上的奢侈”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实行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奢侈行为。同时,还应在教化和宣扬上,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宣扬教化,在全社会营造奢侈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摘编自常莹《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光明日报》2020年8月14日)材料三:在央视指责所谓大胃王吃播秀奢侈严峻,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后,各平台快速响应。8月12日,斗鱼回应:将主动响应中心相关号召,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奢侈行为,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抖音、快手也回应:吃播内容有奢侈粮食,或是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将予以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惩罚。(摘编自澎湃网《遏制“舌尖上的奢侈”,推动“吃播”优胜劣汰》材料四: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饮食和碳排放的关系密不行分。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非营利性组织EAT最近发布的报告称,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疾病负担,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也正在挑战地球的承载极限,比如造成气候改变、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丢失等问题。国际食物政策探讨所前所长樊胜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验了一次养分转型,从养分不足、饥饿到现在的超重、肥胖,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像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它们大多都跟饮食有关系;我们吃的与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吃越多的肉就须要越多土地来生产粮食来喂畜牧业动物,而这里头,就有肯定的比例,是以砍伐热带雨林和森林为代价的,所以说,饮食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健康饮食对减排、对气候改变、对环境爱护、资源爱护也同样重要,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养分,也可以爱护环境、延缓气候改变,这两个方向是一样的。(摘编自良食《疫情之后……》,眺望智库,2020年8月18日)4.下列对饥饿贫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2013年到202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削减了9000多万、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种脱贫规模,创建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脱贫的人口数量超过了欧洲国家的总人口,占同时期全球减贫人口的七成多,为世界脱贫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C.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决策指导下,各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深化扶贫一线,谐写了新时代脱贫事业的动人乐章。D.2024年全球新增饥饿贫困人口数量悲观预料破亿,联合国新近发布的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是重要缘由。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世界相当大数量人的粮食平安,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国在粮食平安问题上朱雨绸缪的呼吁。B.我国虽有实力面对全球粮食平安挑战,但每年奢侈的粮食数量惊人,这成为我国粮食生产而临的诸如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等问题的根源。C.多个网络平台的一些美食直播严峻误导观众,在社会舆论对吃播严峻奢侈行为进行指责后,各平台快速出台了对吃播问题节目的惩罚揩施。D.相关组织的报告和权威专家都认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既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又造成气候改变、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丢失等问题。6.当前我国提出的遏制“舌尖上的奢侈”有着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城里乡下黄大刚豆花没想到,在农贸市场会遇到兰花,豆花第一次去农贸市场,就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在乡下,豆花从来不买菜,豆花的菜就在房前屋后,随意翻块地,撒下种子,待菜苗探出头时,再施些土家肥,人畜的尿粪都是珍宝,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有了肥力,菜苗就像火箭般往上蹿,很快,往高处爬的开了花。结了果。在地上长的,青翠又水灵。自家吃不完,拔菜时,多拔一些,送给左邻右舍;或有路人经过,也顺手塞一把。村人也不客气,给了就拿。下次,地里有了收获,当然也忘不了给豆花捎带一些。这些事情自然而然,没有谁说声感谢,也没有谁计较这个多了那个少了。现在,一下子面对那么多摊位,摊位上堆满各种各样的簇新蔬菜,耳边嗡嗡响着嘈杂的声音,豆花有点晕头蒙向。“豆花,豆花。”豆花感觉有人在叫自己,她怀疑听错了,茫然地四顾,猛然看到兰花站在一个摊位后面,边大声喊着,边向她招手。“豆花,你来市场干嘛呢?”“买菜啊。”“买菜?”兰花脸上惊异的表情一览无余。“哦,亚山媳妇生宝宝了,坐月子,叫我来照看。”“亚山在哪个单位上班?”“教化局。”“调上来了?原先似乎在美亭那边当老师。”“调上来有一年半了。”“豆花,这下你可以解脱了,我不知还要苦到什么时候。”兰花的艳羡让豆花担忧。豆花和兰花姑娘时是好姊妹,或许因为这,两个人同时嫁到了六角塘村,平常常来常往。前年,听说兰花随老公进城打工了,没想到是在菜市场卖菜。“什么解脱,过来带孙子,比在家干活还辛苦。”豆花夸张地苦着脸。“别说了,有孙子带就是福,我家那小子,家里又穷,人又不着调,不知娶不娶得到老婆。唉,不说了,买什么菜呢?”豆花看了看,把几样菜放到了袋子里。豆花也不好意思问价钱,正忐忑着要不要给钱。在乡下,豆花和兰花相互给菜,从来不收钱。“总共15元。”兰花把菜递给豆花时,很自然地报出了价钱。“呃呃。”豆花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掏出了钱。尽管豆花觉得买菜就要付钱,跟谁买都一样,但她还是感到有个东西硌得心里。每次去市场买菜。兰花眼尖,老远就边大声地喊边向她招手,她别无选择。豆花心里很憋屈,豆花买东西习惯讲价还价。不把价格砍低点,总感觉自己吃了亏,可跟兰花买菜,她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待豆花走在街道上不用向人问路的时候,豆花找到了另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只发早市,是旁边的菜农自个挑菜来卖的,簇新又便宜,还可以尽情地砍价,豆花心里畅快极了。一天,豆花接到一个生疏电话。听到的却是一个熟识的声音,是兰花。兰花约她喝老爸茶。茶还没上来,豆花就听出了兰花的言外之意,兰花说的都是自己卖菜的不易。兰花说,半夜三更就得起来去贩菜。有时为一毛钱跟菜农磨破了嘴皮。兰花说,常常卖到天黑市场没人了,菜还没卖完,结果辛苦了一成天。本钱还收不回来。豆花装聋作哑。兰花最终明白说,希望豆花接着每天买她的菜,反正别人给多少她也给多少,决不多收豆花一分钱。话已说到这个份儿上,豆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偏偏兰花还有意炫耀买她的菜的好处:“你在这里买菜肯定放心,告知你,别的地方,一斤菜实际有八两就不错了。”一次,豆花把一张50元当10元给了兰花,其次天买菜时,兰花把钱找给了豆花,不失时机自夸:“哼,要是别人,早收进口袋了。”挤眼春节要到了、豆花坐着儿子的车回老家。路上,儿子说:“妈,你看那是兰姨,要不叫她上车一起走吧。”豆花透过窗玻璃,看到兰花背着个大袋子、躬着腰费劲地往前走。“走吧,走吧,车坐不下了。”豆花连声催道。除夕,豆花正为没有芹菜而发愁。豆花早上托邻居赶集时帮她买芹菜,可邻居要买的东西太多,竟忘给她买了。这地方的习俗,大年初一,肯定要吃芹菜,可能“芹”跟“勤”同音吧,寄予着美妙的寓意。兰花似乎早有预感,拎着两大把芹菜上门。“哦,好好,多少钱?”豆花要掏口袋。“自家种的,什么时候要过钱。”兰花嗔怪道。豆花一愣。感觉脸渐渐地热了起来。(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年第11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其次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验的情形,人们相互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肯定放心,一方面当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小说擅长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8.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改变?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行。”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时李继迁久叛,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行保。帝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未即从沆言,灵州陷。沆为相,王旦参政事。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流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懊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赠太尉。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节选自《宋史·李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B.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C.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D.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定谥号有法:肇敏行成曰真,贵贤亲亲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B.“待罪”在文中是传主谦言,表示自己担忧因失职而获罪,并非真的有罪。C.“赠”某官职;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员或现职官员的已故直系亲属荣誉职衔。D.古代儒教将供祀祖先的地方称“庙”,官宦的和帝王的对应称家庙和太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沆入职不久,即得到赏识提拔。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特别满足;后来,他又被太宗提名,不仅加官晋爵.还获得了特殊跃升。B.李沆料事如神;常常有先见之明。他精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问会渐生奢侈之心;这些都不幸被他言中了。C.李沆备受重视,影响力长久不衰。他不赞成皇帝册立刘贵妃:当场烧掉诏书,并附上自己的看法:此议最终作罢;他对梅询的评价,多年后仍被皇帝看重。D.李沆忠良纯厚,居高位仍尚节俭。他为人光明正大,不喜爱暗中奏报;他总拿一些艰难的国事提示皇帝要居安思危;他对于厅堂的狭小逼仄,表现得很不介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行保。(2)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北戍琅邪城①诗江孝嗣②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注]①琅邪城:东晋在南京北所建。②江孝嗣:南北朝时南朝齐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北赴边城途中的典型情节和内心活动,刻画出一位戍边者形象。B.职责在身,诗人策马急赴戍所,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日落西山也毫无止歇之念。C.离家渐远,更兼路途辛苦,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D.诗歌最终四句以“安得”“谁能”两处反诘,以及按剑的动作,卒章明志,表情剧烈。15.诗中人物的心情经验了怎样的改变?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的用典出自《离骚》里的“,”两句。(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年老气衰而遭遇欺侮后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的两句是“,”。(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和“”写的是辛弃疾由眼前景物怀想到的两位历史人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A)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了或长或短的分别,书简总能刚好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不再有。然而,疫情,“隔离”隧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来得浓烈、来得澎湃。(B)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涵。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都是。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C)你为这身后许很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很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D)一封书信,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17.依据上下文内容及标点符号,选出文段中ABCD四处画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B.人类通过书简传递情感,表达信息。C.书简是人类传递情感、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D.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立锥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如沐春风B.一席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见字如面C.一席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如沐春风D.立锥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见宇如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护师类之儿科护理主管护师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工程承包合同】工程承包协议书与工程承包合同
- 2025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书
- 2025产权合同先进技术许可合同
- 2025年度城市土地开发与住宅销售借款合同(参考格式)
- 2025精简版住宅租赁合同模板
- 男孩青春期健康教育
- 2025年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答题库及答案(共170题)
- 2025光伏发电项目合同模板
- 2025年江西赣州蓉江新区锦源置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羊肉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地理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2025年中国锻压机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前景预测报告
-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特殊挑战试题及答案
- 湖南水泥仓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人寿招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第十四周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
- 2025年初中地理中考押题卷(含解析)
- 老人预防电信诈骗
- 2024年11月-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025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