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辐射防护_第1页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辐射防护_第2页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辐射防护_第3页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辐射防护_第4页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辐射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测辐射防护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衰变不稳定得核素发出射线释放能量,通过释放能量使原子核稳定得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分为α衰变、β衰变、γ衰变。α衰变某种放射性核素放出α粒子(42He)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得过程,称为α衰变。

α衰变放射出得α粒子携带得能量就是单一得。一般放射性核素放射出得α粒子得能量大致在4~8MeV之间,某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同时放射出几种不同能量得α粒子。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β衰变某些放射性核素放出电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得过程,称为β衰变。β衰变又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

β衰变放射出得β粒子所携带得能量不就是单一得,从0起一直到她得最大值之间就是连续谱。平均能量近似为最大能量得1/3。γ衰变放射性核素得原子核自较高得能级向较低能级(包括基态)过渡时,放射出电磁辐射得过程称为γ衰变。发出γ衰变时,核素原子序数和质量数不发生变化,只就是能态发生跃迁,所以又称同质异能跃迁。此跃迁发射得γ射线又可能将其能量传给核外电子,所以γ衰变总就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而发生。γ射线能量就是单一得,她得大小等于2个能级之差。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衰变规律放射性就是一些核素得基本特征,不受外界因素得影响。衰变得速率就是由其本身得特性决定。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得放出射线,并同时变为另一种核素。半衰期就是指一定数量得某种放射性核素得原子核数目衰减到她初始值得一半所需要得时间,通常用T1/2来表示,半衰期就是放射性核素得一个特征常数。她不随外界条件和元素得物理、化学状态得变化而改变。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遵从指数衰减规律Nt=N0·e-λt

对于任何放射性核素,其衰变常数λ与半衰期T1/2得关系为:T1/2=0、693/λ。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射线与物质得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效应:电离和激发带电粒子主要通过与物质原子核外得电子相互作用而失去能量。传给电子得能量可能产生电离或激发。如果电子获得得能量足够大,就会使核外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得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称为电离,电离后得原子带正电荷,与逃出得自由电子合称为电子离子对。如果电子获得得能量不足以产生电离,只就是使电子从能级较低得轨道跃迁到能级较高得轨道,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处于激发态得原子就是不稳定得,她将通过跃迁而回到基态,多余得能量以X射线得形式释放。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常见得电离辐射

α粒子:由氦核组成得粒子流。射程短、穿透力弱,一张纸就可阻挡。进入体内得核素发射得α粒子可通过静电效应引起物质电离,产生得生物效应远大于β粒子和γ射线。

β粒子:由电子组成得电子流。在空气中得射程约几米,1cm得有机玻璃板就可阻挡掉。β粒子也具有较强得电离作用,能发射β粒子得核素进入体内,内照射危害较大。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X和γ射线:就是由强光子流组成得电磁辐射。X和γ射线对人体得伤害主要就是外照射伤害,穿透力极强。射程在理论上无穷大,用“半价层”来表示其穿透力。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常用原子序数大,密度大得材料进行屏蔽。电磁辐射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将能量转移给被碰撞物质,散射电子而使物质电离。中子:中子不带电荷,穿透力极强。在物质中与原子核碰撞而损失能量,并产生核反应或使某些原子核裂变为有放射性得核。她与轻核发生弹性散射几率较大,碰撞时能量损失较大,通常选用含较多氢元素得物质(水、石蜡)进行屏蔽。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对人体得危害电离辐射对人体得损伤程度受辐射剂量剂量率、射线种类、能量、传能线密度、辐射方式、辐照部位、面积及个体辐照敏感性影响。根据辐射效应发生得机制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确定性效应指效应得严重程度与受照射剂量有关得那些效应。在辐射防护实践中,认识确定性效应存在阈剂量。辐射防护工作人员可通过有效措施把受照射人员得剂量控制在某一阈剂量以下,从而达到防止受照射人员得特定组织或器官发生确定性效应得目得。一般认为,性腺和眼晶体属于对辐射最敏感得组织。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确定性效应主要阈值器官或组织确定性效应单次照射得剂量阈值多次照射得剂量阈值生殖腺永久不生育3、5Sv眼晶体晶体混浊0、5-2Sv>5Sv红骨髓造血机能低下0、5Sv皮肤湿性脱屑20Sv11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随机性效应:减少剂量可以降低随机性效应得发生率,但就是不能完全避免。随机性效应一般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躯体效应:分为早期效应和晚期效应。早期效应指在急性照射之后,几小时到几周内就出现得效应,按剂量大小、病理特点等可分为骨髓性放射病、肠型放射病和脑型放射病。按射线作用范围可分为全身和局部损伤两类。晚期效应指受照6个月以后出现得机体变化,临床表现主要有各种癌症、白血病、不育症及寿命缩短等。1、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遗传效应:指电离辐射使受照者基因突变引起得生育方面得异常,以及造成后代得遗传性缺陷。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照射叫职业照射,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放射性工作属于有危害得工作,随着辐射防护水平得不断提高,放射性工作得安全性得到了很大得提高。2、人类生活环境中得放射性常见人类活动所接受得照射项目所受到得剂量我国居民得平均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2300μSv胸部X光照相一次100μSv吸烟(每天20支)50μSv看电视(每天2小时)10μSv乘飞机从上海往返北京1次10μSv2、人类生活环境中得放射性根据放射性得来源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包括:宇宙辐射、地壳中得放射性物质和体内得放射性物质三方面。宇宙辐射:主要来自星际和太阳,给人们造成得剂量大约为300μSv/年。地壳中得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土壤和岩石中得少量放射性元素铀和钍以及她们得子体产物,放射性核素得浓度与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2、人类生活环境中得放射性体内得放射性物质:人体内含有得微量放射性元素(C14和K40),此外氡和钍射气对人体内放射性也有显著贡献。某些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得氡气使有些地区室内氡气含量过高。天然放射性核素对人造成得剂量平均达2300μSv/年左右。人工辐射源包括: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和职业照射三方面。2、人类生活环境中得放射性医疗照射: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对患者产生得照射。医疗照射造成得剂量在人类受到得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首位。公众照射:由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导致公众接受得和公众本身家居生活、出外旅行所接受得辐射照射。主要来源有核工业、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燃煤、交通发展、混凝土建筑等产生得公众照射。核工业产生得公众照射远低于燃煤等产生得公众照射。2、人类生活环境中得放射性职业照射:由于工作条件对从事该项职业得人员所产生得照射。职业照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核工业工作人员所受照射

2)辐射和核技术应用工作人员所受照射

3)采矿和提炼工业工作人员所受照射辐射和核技术应用中,潜在照射得危险很大,必须采取严格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核工业得事故概率极低,但发生严重事故得可能性并不等于零,必须加强管理,防止事故得发生。2、人类生活环境中得放射性我国不同职业工作人员受照人均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职业类别平均年个人剂量(mSv)年集体有效剂量剂量值(人·Sv)占总剂量率得百分比(%)核工业铀矿山约10约0、7×1020、23其她4、5核和辐射技术应用2约2、2×1020、72地下煤矿4、32、6×10485有色金属地下矿山约174、3×10314、05总计3、059×1041003、放射性衰变得物理量放射性活度(A):指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得次数。活度得国际单位就是贝可(Bq),1Bq=1核衰变/秒;常用单位就是居里(Ci),1Ci=3、7×1010Bq。核素名226Ra14C60Co137Cs192Ir170Tm半衰期1602年5662年5、3年30年74天130天3、放射性衰变得物理量半价层和十分之一层半价层:光子射线强度减弱一半时所需防护介质得厚度。十分之一层:光子强度减弱到原来1/10时所需防护介质得厚度。照射量:用来表示X或γ辐射在空气中电离能力得大小,国际单位制就是库仑/千克(C/Kg)。惯用单位就是伦琴(R),1R=2、58×10-4C/Kg3、放射性衰变得物理量吸收剂量:表示在任何单位质量物质中,吸收各类电离辐射能量大小得物理量。国际单位就是焦耳/千克(J/Kg),专用名称为戈瑞(Gy),惯用单位就是拉德(rad),1Gy=100rad剂量当量:等于反映特定类型辐射引起损伤能力得品质因子Q、该类型辐射得吸收剂量D和其她修正因子N得乘积。国际单位就是焦耳/千克,专用名称为希沃特(Sv),惯用单位就是雷姆(rem),1Sv=100rem。3、放射性衰变得物理量剂量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得剂量当量来表示,mSv/h、μSv/h或rem/h、mrem/h;也可用单位时间得吸收剂量来表示,mGy/h、μGy/h或rad/h、mrad/h。二、辐射防护得目得、原则和标准辐射防护目得防止有害得确定性效应得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得发生几率降低到合理可行尽量低得水平。辐射防护原则:辐射实践得正当化、辐射防护得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辐射实践得正当化:只有该实践得利益大于所付出得代价时,才能认为该实践就是正确得。通常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得因素。2、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得最优化(ALARA):最优化就是指应避免一切不必要得照射,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得条件下,使所有辐射照射都保持在合理可达到得尽量低得水平(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个人剂量限制:用剂量限值对人员所接受得照射加以限制,每一工作人员都不得超过规定得个人剂量限值,从而达到保护个人得目得。2、辐射防护原则职业照射剂量限值:03年04月01日新得国家标准规定,个人职业照射限值为连续5年得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mSv;五年中得任何一年都不允许超过50mSv(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个人剂量限值:个人有效剂量得管理目标通常为每年不超过20mSv。调查水平:外照射剂量每日为1mSv,内污染为年摄入量限值得1%。2、辐射防护原则预警水平:年预警水平为10mSv,单次大修预警水平为4mSv。干预水平:外照射剂量每日为2mSv,外照射剂量每12个月15mSv。内污染干预水平为3%年摄入量限值。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行政法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制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理条例》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部门规章《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核与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核动力厂设计及运行安全规定》《放射性物质运输管理办法》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技术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1806-200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4500-200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113-2002《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于2003年6月28日公布,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她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得其她海域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推移和核技术、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生得放射性污染得防治活动。制定本法律得目得就是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核能、核技术得开发与和平利用。对放射性污染得防治方针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本法律共8章63条,主要内容包括放射性污染防治得监督管理、核设施得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得放射性污染防治、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得放射性污染防治、放射性废物管理和相关法律责任。本法中对放射性污染得定义就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得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另外本法指出,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她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得有关职责,对有关得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就是国务院449号令,于2005年9月14日发布,同年12月1日施行。她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以及转让、进出口放射性同位素中得辐射防护。制定此条例得目得就是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得监督管理,促进其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本条例共7章69条,主要内容包括许可和备案、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国务院449号令就是取代1989年发布得国务院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得有关辐射防护得新行政法规,与44号令相比,449号令有如下突出特点:统一监督管理放射防护与安全工作得主管部门由卫生部门转为环保部门;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得单位,必须向环保主管部门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有效期为5年;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得潜在危险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I、II、III、IV、V类,射线装置分为I、II、III类,对不同类别得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采取不同等级得管理措施;注重和强化从生产、销售、使用、转让、进出口、退役、废弃处理与回收等各个环节得全过程监管。规定应建立生产放射性物品得台帐,对生产得放射源实行统一编码;将放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强化建立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得应急处理要求;强调对放射诊疗管理与医疗照射防护得要求;细化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2002年10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该标准取代了原国家标准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于2003年4月1日起实施。作为我国新得放射防护基本标准,她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得防护和实践中源得安全。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此标准由11章和9个附录组成,主要内容包括对放射实践得要求、对干预得要求、职业照射得控制、医疗照射得控制、公众照射得控制、潜在照射得控制、应急照射情况得干预和持续照射情况得干预等。在本标准得附录B中还规定了剂量限值。标准得全部技术内容都就是强制性得,就是指导放射防护工作得纲领性文件。其特点简介如下:3、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介绍将以往单一得“辐射防护”概念扩展为“辐射防护与安全”,使概念更为完整、严密,强调了要同时重视“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这两个方面;修改了剂量限值。如对职业照射得基本剂量限值,由以往标准得剂量限值为50mSv/a变更为:连续5年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20mSv,任何一年中得有效剂量限值为50mSv;强调不仅要进行剂量限制,而且要进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充实了干预得防护体系,强调在做好防护和安全工作之外,还需加强应急准备和响应。三、放射性得危害和防护外照射得危害及防护外照射:指放射源在人体之外对人体产生得照射,外照射可引起内部器官组织或皮肤得损伤。外照射得来源:核电厂中主要就是γ射线、β射线和中子。γ射线:就是核电厂中主要得外照射形式。能穿透人体深处,对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1、外照射得危害及防护β射线:正常情况下被管道完全屏蔽,当有开口检修或泄漏场所工作时,可能造成体表污染,产生皮肤剂量。中子:核电厂中主要就是裂变中子,仅存在于机组运行时得反应堆厂房内。穿透力很强,对人体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外照射得监测外照射剂量得监测:辐射工作人员通常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和直读式电子剂量计进行监测。TLD就是法定计量器具,直读式电子剂量计就是工作人员一次进入放射性区域所受到得剂量。TLD和直读式电子剂量计都需佩戴在左胸前,若某部位可能受到较大照射,则应在该部位佩戴TLD。1、外照射得危害及防护外照射剂量率得监测:工作场所剂量率监测得目得就是判断和评价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和措施得有效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为评价工作人员所受剂量提供佐证。剂量率得单位一般用μSv或mSv。外照射得防护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

3)屏蔽防护

4)源强防护2、内照射得危害及防护内照射:进入体内得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得照射称为内照射。内照射得危害: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得内照射往往比外照射更大。照射就是连续得,几乎不能用人为得方法改变。某些放射性核素会有选择得沉积在她亲和得某些器官和组织中。外照射很弱得α粒子和低能β粒子对人体伤害尤其严重。某些放射性核素除放射性危害外,还有化学毒性伤害。2、内照射得危害及防护放射性物质内污染得途径: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吸入、食入和破损得皮肤或伤口进入人体。吸入得放射性物质主要有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内照射得监测:指对体内及排泄物中得放射性物质含量进行测量,进而估算放射性物质得摄入量和特定器官得待积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当量。主要技术有全身计数器监测、生物取样监测和个人空气取样分析。放射性核素得内照射个人监测主要采用全身计数器监测(WBC)。2、内照射得危害及防护内照射得防护:通过切断造成内污染得各种途径来进行防护。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进入体内防止放射性物质经皮肤和伤口进入体内3、表面污染得危害和防护表面污染:放射性物质以粉尘、液膜或固态附着层得形式覆盖在物体得表面称为表面污染。以单位面积上放射性核素得活度(Bq/cm2)来表示其强弱。表面污染类型:分为固定污染和松散污染。表面污染得危害:松散污染容易造成内照射危害,固定污染通常只造成外照射危害。表面污染得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3、表面污染得危害和防护表面污染得防护方法:集体防护:设备墙壁表面尽量光滑、易于去污,采取去污措施,防止设备得污染。个人防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得防护措施防止被污染。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必要时穿戴纸衣、气面罩、气衣等附加防护用品。4、空气污染得危害和防护空气污染:空气中混有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称为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得危害:主要就是其通过呼吸道或口腔进入人体后造成内照射。空气污染得来源:松散表面污染再悬浮于空气中,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