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8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第9章 积极的爱_第1页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8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第9章 积极的爱_第2页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8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第9章 积极的爱_第3页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8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第9章 积极的爱_第4页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8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第9章 积极的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积极的自我与动机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2目录01020304积极自我的内涵稳定的自尊很重要自我同一性积极的动机积极自我的内涵011自尊定义:一种带着深刻情感的自我评价。维度:自我价值感和胜任感,即自爱和自信分类:整体自尊:整体的、大概的自尊具体自尊:具体某种环境、领域中的自尊41自尊影响因素:亲子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无关因素:家庭财富、受教育程度、居住的地理环境、社会阶层、父母职业等发展稳定性:自尊形成后就相对稳定,不轻易改变,但在重大转折时期可能会有某种改变。发展轨迹:学前高,青春期下降,成年后又逐渐提升。高自尊的功能幸福感更高目标明确、恰当,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52自我效能感(胜任感)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或判断。维度:水平、强度、延展性水平:指一个人所认为的自己完成特定目标行为的难易程度。强度:指一个人对自己实现特定目标行为的确信程度。延展性:指个体在某个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领域。62自我效能感(胜任感)影响因素:个体行为的结果观察到的替代经验他人的评价、劝说与自我规劝个体的情绪与生理状态高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提升积极自我、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提升学习、工作成绩7稳定的自尊很重要02自尊的不稳定性9不稳定低自尊矛盾的自我对外界评价敏感稳定高自尊积极的自我自信但低调不稳定高自尊好强,自大失败后自卑稳定低自尊逆来顺受自我评价消极1

无条件的自我接纳10定义:个体在情感和态度上对实际自我的接纳。艾利斯(Ellis,

1996)提出“无条件的自我接纳”他认为,个体应该“充分地接受自己,不论他们是否有高自我效能感,也不论他人是否接受或喜爱自己,人们都应该将自己看作一个有价值的愉快的人”1

无条件的自我接纳11无条件的自我接纳的作用:提升幸福,增强抗挫能力,减少焦虑、抑郁无条件的自我接纳与正念:正念、自尊与无条件的自我接纳呈正相关正念干预可以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减少消极情绪体验,提升自我接纳的程度。2无条件的自我价值12刘翔平:人的自我价值是无条件的。自我价值的概念与建构自我价值是自尊的核心部分条件性自我价值并非真正积极的自尊基于学业、权力、事业、外貌的自我价值×条件性自我价值---不稳定条件性自我价值的功能碍于面子的高自尊----过于紧绷的生活无条件的自我价值,促进个体积极面对挑战自我同一性031自我同一性概述:概念: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感觉和体验。研究背景:爱利克·埃里克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他观察到战争创伤患者失去了个人同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感觉,这种情况在精神分析中被称为自我同一性的丧失。他后来发现,这种问题不仅限于战争创伤患者,也可能出现在有严重内心冲突的青年人和社会冲突中的个体身上。141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发展模型:寇特---同一性资本模型同一性资本模型认为,个体对“自己是谁”进行“投资”,之后在“同一性市场”中获益。同一性资本指的就是个体用于应付个体所生活的世界对他提出的要求的资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布斯马和库恩---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模型同一性发展是个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重复过程,可能引发冲突。人们通过调节对情境的解释,将冲突同化进已有的同一性中。如果无法同化,冲突会累积,逐渐消除已有的承诺,直到顺应或同一性发生改变。顺应变化促使同一性的发展。152

积极的自我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与自尊:同一性形成地越顺利,形成的自尊也会越高;相反,自我同一性延缓或早闭,自尊会越低。自我同一性与安全依恋: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以他们与抚养者的分离和个体化的完成为基础的。与父母之间亲密情感的依恋水平不同影响个体的自我同一性促进同一性完成:良好的依恋关系提供支持,帮助个体更容易建立自我同一性。导致同一性早闭:过于紧密的依恋关系可能使个体过早接受父母的价值观,限制独立探索。16积极的动机041成长性动机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生而具有一种趋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动机。内部动机:由个体内在兴趣、爱好等精神需要引发的动机。

外部动机:满足他人要求、或为了得到外部的物质奖励。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内部动机驱动下,兴趣更浓厚,成绩更出色,更能坚持,创造性越高。

自我评价与自尊水平越容易提升。181成长性动机德西和瑞恩----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我动机过程中的能动性,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自我决定构成内在动机。动机类型: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自主动机:个体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不受他人的影响与控制。受控动机:个体由于内部或外部的要求而进行活动的动机。191成长性动机德西和瑞恩----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对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即自主程度。它将动机视为自主程度高低有序的连续体,而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两端。20自主动机受控动机内部调节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外部调节内射调节2积极动机与自我提升自我提升:指个体追求积极自我意象的驱力自我提升是肯定自我的驱力、维持自尊的途径以及寻求自我评价的动机。表现优于平均效应: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有更多积极品质,少有消极品质。自我服务偏向归因:积极结果归因于内部因素,消极结果归因于外部因素。选择性接受和忽略:接受积极结果,严格审查或忽略消极结果。自我妨碍:设置外部障碍来归因于失败,成功归因于自己。选择性社会比较:进行下行比较,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较来提升自我。212积极动机与自我提升自我评价维护费斯汀格:人们往往选择与自己类似的人进行比较现实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很多时候倾向于上行社会比较或者下行社会比较。威尔斯的下行比较理论: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有助于维持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自我评价维护模型(泰瑟,1988)人们喜欢与关系亲密的人进行比较。不重要的领域不会带来负面情绪,重要的领域则可能带来妒忌和威胁感。在看重的领域,人们倾向选择比自己差的人做朋友;在不看重的领域,倾向选择比自己强的人。222积极动机与自我提升自我评价维护高自尊的人倾向于外部归因,一般不会过度接受自身的错误和自责。好处:较高的自我评价、面对困难时较少的抑郁倾向、对抑郁的不敏感、更加健康的心态,并且有助于增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坏处:不利于维持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当涉及个人自身能力评价时,将错误与失败进行外部归因是正确的,积极的人将成就归于自己、错误归于外部,这是错觉灵活性的表现。然而,当涉及责任问题时,或当人们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提高效率、总结教训时,外部归因是有害的。232积极动机与自我提升自我评价维护适应性选择和酸葡萄效应高自尊者通过贬低消极结果的重要性来维护好心情。失败时,积极的人会将焦点放在其他积极资源上(如“国内机会更多”)。这种心理调节使高自尊者情绪稳定,更专注于外部问题的解决,成绩更好。242积极动机与自我提升积极错觉与心理健康传统观点:抑郁的人都会表现出较低的自我评价阿洛伊和艾布拉姆森:抑郁被试并未低估自己的控制能力,他们能够客观地、正确地做出判断;反倒是那些正常被试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某种过分积极的认知偏差。积极错觉:人们常常倾向于过分积极地评价自己,夸大自己对事件的掌控能力,而且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乐观倾向。积极错觉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2526概念术语自尊自我效能感无条件的自我接纳正念条件性自我价值无条件的自我价值积极人格自我评价自我同一性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提升社会比较积极错觉27自尊通常指一种整体的自我评价,偏向情感维度。自尊与个体早期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且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在成长过程中较为稳定。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在一定情境下能否完成某一任务的主观感受。无条件的自我接纳与自我价值有助于积极自我的形成,也是积极自我的重要特征。建构积极自我的心理过程涉及有无条件的自我接纳、无条件的自我价值、积极人格的形成、自我评价。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是积极自我的形成过程。本章要点286.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兴趣、爱好等精神需要引发的动机,不受外界因素影响。7.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性,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8.自我提升是指个体追求积极自我意象的驱力,它与个体适应和社会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积极错觉指人们常常倾向于过分积极地评价自己,夸大自己对事件的掌控能力,而且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乐观倾向。本章要点29复习思考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哪些?自我效能感是什么?你认为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有什么异同与联系?有哪些心理过程可以构建积极自我?积极自我的建立和自我同一性有什么关系?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自我决定理论有哪些分支理论?自我提升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2024.7Noonecanmakeyoufeelinferiorwithoutyourconsent.

-ELEANORROOSEVELT.未经你同意,无人能让你自感卑微。-埃莉诺·罗斯福积极的爱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32目录010203亲社会行为亲密关系积极的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亲社会行为01亲社会行为的内涵34亲社会行为是指助人、慈善捐赠及自我牺牲、获得回报的可能性非常微小的行为,通常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可以把亲社会行为划分为分享、合作、助人和抚慰等类型。亲社会行为的理论35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亲缘选择理论互惠理论群体选择理论损失-奖赏激励模型进化理论认知理论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进化理论亲缘选择理论(kinselectiontheory)

为了更好地使自己的基因得到延续,个体会首先帮助那些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亲缘关系越近,亲社会性越强。群体选择理论(groupselectiontheory)

研究发现当资源被群体内成员共享时,人们更愿意合作,更愿意帮助群体内成员。此外,研究发现合作抚养后代的群体,其成员的成活率更高、数量更大。互惠理论特里弗斯将“互惠利他”定义为帮助他人的行为。互惠理论指出,亲社会行为在给个体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会带来利益。36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认知理论损失-奖赏激励模型(the“arousal:cost-reward”model)该模型认为助人行为的目的是使奖赏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人们在提供帮助之前会先进行认知决策加工,对行为实施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和奖赏与不提供帮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如果亲社会行为造成的损失过大,那么助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社会信息加工模型(socialinformationprocessingmodel,SIP)

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分为四个阶段:线索编码、线索解释和表征、反应生成、反应决定。37亲密关系02弗洛伊德:爱是性欲的升华。华生:爱情是一种由性感带刺激引发的天生情感。弗洛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鲁宾:爱情是个体对待特定他人的一种态度,包括思念对方、与对方身体接触的愿望,以及特殊的行为。……爱的定义41爱情三原色理论和六维度模型李(Lee,1973)认为,爱情的三原色是“激情”、“游戏”和“友谊”,代表爱情的三种主要风格。三原色的再次组合产生爱情的三种次要风格:占有型爱情包含激情和游戏,以占有、忌妒、强烈情绪化为特征;利他型爱情包含激情和友谊,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不图回报的;现实型爱情包含游戏和友谊,是一种务实的或功利的风格。爱的理论和维度42爱情三原色理论和六维度模型爱的理论和维度激情友谊游戏占有型爱情利他型爱情现实型爱情43爱情三原色理论和六维度模型李(Lee,1973)认为,爱情的三原色是“激情”、“游戏”和“友谊”,代表爱情的三种主要风格。三原色的再次组合产生爱情的三种次要风格:占有型爱情包含激情和游戏,以占有、忌妒、强烈情绪化为特征;利他型爱情包含激情和友谊,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不图回报的;现实型爱情包含游戏和友谊,是一种务实的或功利的风格。C.亨德里克和S.亨德里克(Hendrick&Hendrick,1986)根据上述模型,编制出等级评定的爱情态度量表。爱的理论和维度44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角形理论由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他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包括三种成分。三个基本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又分出八种爱情关系类型。爱的理论和维度爱的理论和维度45亲密激情承诺只有亲密=喜欢只有承诺=空洞的爱只有激情=迷恋亲密+激情=浪漫的爱亲密+承诺=友谊的爱激情+承诺=愚昧的爱完美的爱46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角形理论由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他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包括三种成分。三个基本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又分出八种爱情关系类型。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涉及不止一个三角形,斯腾伯格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理论,包括现实三角形和理想化的三角形、自我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和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爱的理论和维度47爱情故事理论爱情故事理论由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斯滕伯格以原型为出发点,探究个体的爱情观和体验,得出了26种主要的爱情故事:成瘾型、艺术型、商业型、收藏型、食谱型……爱的理论和维度48爱情四因素理论耶拉(Yela,1996)在爱情三角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爱情四因素理论,这四因素分别为性的激情、浪漫的激情、亲密和承诺。爱情四因素理论可以被视为对斯腾伯格理论的扩充和发展。爱的理论和维度爱的影响因素爱的影响因素个人特质情绪情感行为模式认知风格个人特质——安全型依恋爱的影响因素玛丽·安斯沃斯与陌生情境测验个人特质——安全型依恋依恋被定义为个体与生活中特定对象间强烈的情感联系(JohnBowlby),它既是安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又是积极关系的来源。在婴儿期,个体通过与主要照料者持续不断地互动,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以及相应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workingmodel,IWM),内部工作模式是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征,对个体知觉、理解和行为有长期影响。爱的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安全型依恋依恋类型影响个体的亲密关系。安全型依恋的人更多地拥有浪漫型的爱,而较少持有偏激的、盲目的、完全奉献式的爱。他们在婚恋关系中,拥有更积极的爱情。爱的影响因素个人特质——自尊自尊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关系测量仪”,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全面的自我评价(刘洁,2014)。自尊可以有效地衡量个体与他人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亲密关系。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自尊水平低的个体倾向于表现出:消极应对情绪、消极评价、防御性策略等;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表现出:修复关系、拒绝敏感性低等。爱的影响因素情绪与情感——情绪反应情绪影响行为反应,个体通过情绪调节缓解亲密关系中的消极情绪,保持积极互动,同时向伴侣及时表达情绪,进行有效的沟通。莱文森和戈特曼(Levenson&Gottman,1985)的追踪研究发现,夫妻在冲突情境中的生理指标、被试对伴侣负性情绪的言语反应对三年后的婚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爱的影响因素情绪与情感——情感支持亲密关系中的支持是维持亲密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支持包括:情感支持、语言支持、行动支持等。情感支持对亲密关系的作用尤其突出。爱的影响因素行为模式——自我表露自我表露的概念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SidneyJourard)首次提出,他将自我表露定义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自我表露是影响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关系中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对亲密关系的定义和质量评估。爱的影响因素行为模式——自我表露爱的影响因素对陌生人对熟悉者非亲密区亲密区对亲密朋友最深自我暴露广度自我暴露深度行为模式——冲突解决冲突是亲密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指人与人之间的不相容性。冲突本身不足以影响亲密关系的质量,但冲突解决方式会对关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冲突后有积极行为的伴侣们报告的关系更积极。爱的影响因素爱的影响因素行为模式——自发交流与非言语信息解读夫妻间自发交流模式可以预测夫妻对婚姻生活的满意度。安全型依恋的个体通常对伴侣的非言语信息解读更准确。认知风格——积极归因爱的影响因素TA没有回我的信息,一定是不在意我。TA没有回我的信息,一定是有其他事。认知风格——积极归因归因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方式。亲密关系中双方对伴侣的行为归因包括责任和因果的归因。幸福的伴侣和不幸福的伴侣对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