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就能猜到肯定有一堆家长也不看我发的是啥,也不看我留言,直接保存,然后过段时间问我:五哥这个跟阅读课资料库里的有啥区别。我得谢谢你,天天这么支持我,我发啥都当好东西,然后我再说下区别:付一下;可以忽略,因为精编版在你们阅读课资料库里,自己下载就行。用五哥风格来描述:你把它当破烂处理就行。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作为散文家的朱自清先生,他是中国现代散文领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匆匆》等。先生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作为教育家的朱自清先生,他还是现代中国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朱自清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六师、温州第四中学、宁波四中等校任教,后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让朱自清在语文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除了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和《语文拾零》等教育论著,他还把语文教育的远大目标确定在了解本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加强民族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水平。这种观念就促使他完成了《经典常谈》的创作。《经典常谈》一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包括《说文解字》可看作是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进行的系统梳理。《经典常谈》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此外,书中还特别收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飨读者。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书中的语言极其地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在写作《经典常谈》的1938至1942年间,朱自清不仅同时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与其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而且还自1934年开始即参与到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中,并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10月,负责统筹这一工作的杨振声建议朱自清“可自己写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文”,这成为了他在日后写作《经典常谈》的直接缘起。而朱自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遵循的标准也是完成一部“一般的读物”而非“考据的著作”。可见在他的自我期待中,相比于追求学术与文学层面上的价值,此书的主要功能乃是实现对于传统经典的教育普及。《说文解字》第一先生从仓颉造字说起,相传仓颉有四只眼睛,间地上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动造成了文字。可是这一说法也经历了很多的更迭,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爱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有了这些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才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一统局面。东汉和帝时,许慎作的这一部《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他讲历史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这部书里,所以足足有九千字。这部书的作用是要帮助人们通读古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书法角度讲,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有了隶书;到了汉初有了草书,晋朝有了行书,宋代形成楷书。现在通用的是楷书,同时为了便利的缘故,行书、草书也同时流行。《周易》第二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八卦及阴阳五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让这些道理支配着。讲五行的经典,是《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也有说是上天所赐的。与八卦相伴而生的是占卜,古时候的人们看见数字整齐而有变化,认为是神奇而有魔力的东西,比如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在太极八卦中,一横来表示阳,两横表示阴,分别配出八个卦,名称分别是乾、兑、离、震、艮、坎、巽、坤,八卦之间两两组合就成了六十四卦,简而言之,八卦的基本原理是靠了数目来判断吉凶的。而《周易》这部书,就是把那时候人们占卜的卦辞按着一定的顺序编辑起来的。后来,儒家为《周易》卦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加入了君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为了儒家第一经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在西汉时期流传着《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古今之争”这一经学大史迹。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便失传了,但三国时期出了一位孔安国又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诗经》第四《诗经》是在五经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文字,人们便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到了儒家这里,孔子用“思无邪”一句话概括“诗三百”,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主要作教化之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义”上,所谓的风、雅、颂、赋、比、兴。三《礼》第五《周礼》《仪礼》《礼记》三礼的根本是“礼治”,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那什么叫做礼治呢?儒家说每个人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定出森严的等级制度、长幼次序,是所谓“天地君亲师”等,这便是礼治主义。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规矩。甚至王道不外乎人情,礼也是王道的一部分。此外,从来礼乐并称,但其实乐附属于礼,是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的,因为乐的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春秋》三传第六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四书》第七旧时科举私塾里,学生入学,便是从四书读起的。《大学》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奋斗理念;《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语的,《战国策》第八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纷争的盛况。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硝烟弥漫的局面。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说之士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士。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合纵”“连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史记》共130篇,有12本纪,记帝王政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汉代班固著。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虽然两部书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志之士们对于局势提出了种种的主张,并且开始开门授徒,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第一个开门授徒的便是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他学说是“正名主义”,定下了君臣父子的社会秩序。孔子之后,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施“仁政”“王政”,即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圣王的威权,圣王建立社会国家,是为明分、息争的。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产生于下层社会的便是武士,是打仗、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墨家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助弱小国家做防卫工作,这就是他们的“非攻”主义;天下的祸端都起源于相互争斗,人们应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这就是他们的“兼爱”主义。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老子的《道德经》流传千年,主张无为而治。到了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便做了第一个尝试同统一的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吕氏春秋》,以道家为基调,将诸子书统一了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接着社会大统的东风,董仲舒成功地实现了全社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全新局面。辞赋第十一辞赋其实专指辞,后称为赋,浑言称辞赋,统统起源于《楚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的《离骚》。朱自清先生称屈原为缠绵悱恻的忠臣、清白不染的节士,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他高唱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头万绪,无人可诉,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就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他用了许多神话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了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到了汉代,出现了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一大批模仿《离骚》的文人,汉人称这些作品为“辞”,一并纳入了《楚辞》一书。荀子的《赋篇》是最早称“赋”,荀赋和屈辞原来似乎各是各的,这两体的合一,朱自清先生推断也许是在贾谊手里。因为汉武帝好辞赋,所以繁荣一时,发展到唐初,称为“俳体”的赋;后来宋代不再注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赋便称为“文体”的赋。总体来看,赋虽然有韵,但更像是文而不算是诗。诗第十二诗的顶峰在唐朝,其实在唐以前,诗也经历了很长的演化过程。汉文帝设计了乐府这个机构,专门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后来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这些诗以叙事为主,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的源头。到了建安年间,出了曹植这个大诗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基础的,则是魏代的阮籍,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另个大诗人。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到了李、杜这两座高峰自是不必细说,大家都耳熟能详。李白因触犯杨贵妃而不能得志,纵情山水间,人称“天上谪仙人”;朱自清认为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苏轼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文第十三孔子说辞的要义在“达”,也就说说明白。到了战国,又说之风大盛,辩士们的说辞可谓天花乱坠,可以成为议论文。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春秋左氏传》是写事的丰碑,《史记》是写人的丰碑。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排偶更甚。梁昭明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真正开了文体宗派的,是唐代韩愈。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句逗总弄得参参差差的。他的标准是“气”,就是然的语气,并且有意将白话的自然音节引到语言中去。成为了新体的“古文”、宋代所成的“散文”的创立者。之后经过欧阳修与苏轼的发扬,古文成了正宗。唐代的发展出的新文体“传奇”,到了宋代有了“话本”,也就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演化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直到《红楼梦》成为了白话小说集大成者。明代八股文盛行。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胡适之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搭上中国现代化的马车,一直驶近了新中国。读经典的意义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经典常谈》的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我国古代学者很重视选择性阅读。苏轼就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他建议读书求学之人“每次作一意求之”(《又答王库书》),也就是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值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选择性阅读也变得更加重要。循着兴趣对古代文学感兴趣,我们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对历史感〈汉书〉第九》。兴趣,可先《战国策》第八》《史记〉还可以寻找新的兴趣点,进而扩展到其他部分。比如读《文第十三》时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兴趣,就去读对这个群体介绍更详细《战国策》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白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赏谈》中《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带着目的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白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赏谈》中《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需要首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解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比如从《经典常读》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分别介绍了一种或一类经典,非常便于我们选择性阅读。有些书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就需要先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除了选择性阅读,本书还可以选择下列阅读方法圈点法:阅读时勾画摘抄,做读书笔记等。摘录经典语句。批注法。通过批注精彩片段、提出关注问题、品味独特的语言。复述法。读完一部书籍的介绍,合上书,在脑海中将主要内容回顾一遍。分类法。在阅读后进行主题分类。援疑质理。学生或老师就整本书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循着问题探究,使阅读走向深入。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朱自清讨论儒家经书时,从古代社会生物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挨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注意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朱自清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葛不枝。精彩的学术散文。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弓人入胜之处,让读者能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个群体或一类作品的风貌。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如“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文第十三》这本书所说经典,不专指经籍,是用的“经典”二字的广义,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四书”第七;《史记》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前头十一篇都就书讲;末了“诗”“文”两篇却只叙述源流,不就书讲,“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此书为古籍之导言,浅明精要,宜于中学生阅读。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在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这本书正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跟所需分量。——叶圣陶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副冲淡爽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典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常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这本《经典常谈》就是我这话一个确切的明证。——吴小如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汪曾祺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书中随处可见是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钱伯城朱自清的经典观从《经典常谈》可以看出朱自清的经典观是什么?从《经典常谈》可以看出,朱自清的经典观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精神,以通俗易懂为方法,以雅俗共赏为目标的。朱自清认为,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智慧结晶。他不仅介绍了经典的内容和价值,还分析了经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朱自清还强调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他认为经典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性的提升。他说:“我们读书不只要知道事实、道理、艺术等等;我们读书更要知道人。”他倡导用爱心和同情心去理解和欣赏经典中的人物和情感。朱自清还注意了通俗易懂的方法,他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讲述经典,使之能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他说:“我写这本书时所用到最多最多也只有小学毕业生所学过的字。”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化,并从中受益。朱自清最后还提出了雅俗共赏的目标,他认为经典不应该被少数精英所垄断或歧视,而应该被所有有志于学习和进步的人所共同欣赏和研究。朱自清先生的经典观念有什么特点?他的经典观念是与他的教育理念相联系的,他认为经典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人的品德、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他的经典观念是与他的民族情怀相结合的,他从经典中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民本思想、忧患意识、民族大义、气节操守等,以此来启迪和鼓舞当时的国人。他的经典观念是与他的文学创作相融合的,他在写作《经典常谈》的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的散文风格以真情、真实、细腻著称,体现了他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朱自清先生的经典观念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他让我们明白了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是我们的文化根基,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智慧源泉,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经典,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他让我们了解了经典的内容,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经典作品,让我们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他让我们学习了经典的方法,他不仅讲述了经典的来龙去脉,还提出了诵读、背诵、摘录、注释、比较、赏析等经典训练的具体步骤,让我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消化经典。选择题A.《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B.孔子时代,诗篇本来的意义渐渐含糊,孔子就根据教授学生的需要,用断章取义的方法来解释诗篇。C.《春秋》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春秋》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D.朱子注的“四书”,后来成了那个时代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故选C。·是()A.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诗经》《史记》等经典,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发展脉络。B.东汉许慎作了《说文解字》,书中搜集了小篆、籀文和“古文”,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每字都有说解。C.《易传》中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观念,这里面包含着多量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D.孔安国将从孔子旧宅的中所得的《书》加以整理,发现比当时的通行本篇数要多。此处的《书》后来被称为《今文尚书》。【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D.“《今文尚书》”有误,应为:《古文尚书》。故选D。3.(2023下·四川广安·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方便同学们借阅图书,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下列四个标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项是()A.启蒙读物 B.国学入门 C.白话典范 D.山水名文【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D.有误,《经典常谈》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启蒙读物,而且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要做初中生的古典文化普及,所以作者采用白话文来重述,兼以“导读”的形式,希望可以启发一般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所以,其语言风格并不像常见的学术文章那么枯燥、艰涩,反而采取一种说故事、聊天式的闲话风进行古典文化导读,也可称为是一部白话典范,这本书不是山水名文;故选D。4.(2023下·江西吉安·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在关于《诸子第十》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B.《婴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C.老子以为事物变化的最大公律是物极则反。处世接物,最好先从反面下手。D.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D.孟子说人性是善的,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故选D。5.(2023下·吉林长春·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以下有关《经典常谈》一书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名与字都是成年之后自己改过来的,名字里包含了对人格和个性的勉励。B.朱自清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江苏、浙江的多所中学任教,这让作者对中学生的认知与兴趣有了更深的了解,为《经典常谈》一书的写作打下了基础。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相仿的文章构成,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介绍作者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的古典书籍。D.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里有作者本人的学术主张,也介绍了当时学界对于相关古典书籍的前沿见解,是一本颇有新意的书。【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不一的文章构成,《诗第十二》《文第十三》比前面的文章都要长许多;故选C。·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B.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追求忠于原著、尊重历史的原则,概括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不掺杂当时学界的见解。C.《经典常谈》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D.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辨析。B.“不掺杂当时学界的见解”有误,《经典常谈》有以书为纲、采择新说、“述而兼作”的结构方式。这本通俗的学术读物,不只是做了深入浅出的学术转化工作,其本身就站在学术前缘做引领工作,很多观点在当时看来都是比较先进的。书中随处可见新旧兼容的通达的历史观、文化观;故选B。7.(2023下·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经典常谈》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C.《诗经》中的《离骚》和《九章》都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C.《楚辞》中的《离骚》和《九章》都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故选C。8.(2023下·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经典常谈》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四大名著都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B.《论语》是私家著作,它不仅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还包含了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语录。C.“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D.《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他还作了《九歌》《天问》《招魂》等,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A.“四大名著都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表述不正确。结合原文“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可知,《红楼梦》不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B.“它不仅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表述不正确。结合原文“第一种私家著作是《论语》,却不是孔子自作而是他的弟子们记的他的说话。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自作的极少。《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他向弟子们说话,大概是很质直的,弟子们体念他的意思,也只简单的记”可知,《论语》没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D.“他还作了《九歌》《天问》《招魂》等,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表述不正确。结合“《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人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这里面有些是屈原初次被放时作的,有些是二次被放时作的。差不多都是“上以讽谏,下以自慰”;引史事,用譬喻,也和《离骚》一样。《离骚》里记着屈原的世系和生辰,这几篇里也记着他放逐的时期和地域;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可知,《天问》不算是他的自叙传。故选C。9.(2023下·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朱自清在《说文解字》一篇中从仓颉造字说起,把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文字的构成、各种文体的演变介绍得一清二楚。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史记》《汉书》《论语》《孟子》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识记。C.有误,《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这两本不属史书;故选C。10.(2023下·四川眉山·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作“连横”,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C.有误,根据《“三礼”第五》中的“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可知,选项中“‘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述有误;故选C。名著阅读11.(2023下·广东佛山·八年级期末)班级开展以“《经典常谈》阅读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2)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答案】(1)C(2)①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②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状,比如可以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一历史事实;③可以充实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④可以提升个人修养,比如从儒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提升自身修养;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等。【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有误,《论语》不是史书,而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选C。(2)本题考查开放性回答。题干要求结合《经典常谈》一书的内容,探讨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考生结合个人阅读和理解的内容,以及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认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读经典的意义”,因此,考生在回答时应该围绕这个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示例: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意义深远。首先,通过《经典常谈》这类书籍,学生们可以系统学习语文知识,如汉字的造字法和造字本义,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阅读经典作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如《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策士文化。此外,经典中的故事和哲理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修养,如儒家经典中的学习方法和做人之道。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学生们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12.(2023下·四川广元·八年级统考期中)完成下列小题。 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 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 》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2)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①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作者的两个比喻“一只船”“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注释】①筌,quán,捕鱼的竹器。【答案】(1) 朱自清 中学生 尚书(2)答案:“一只船”指的是通过阅读《经典常谈》带领我们走进经典的海洋,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经典。“以筌为鱼”是对我们的告诚,指的是不能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作者的这部书只是一个了解经典作品的工具,目的就是引导我们去阅读经典作品。如果阅读了这本书就不去阅读原著,就有违作者本意了。【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前两空:《经典常谈》是一本为中学生撰写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由朱自清先生创作。该书于1942年出版,几十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经典佳作。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第三空:根据原著“《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可填:尚书。(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知,这里把《经典常谈》比作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指通过阅读《经典常谈》,读者能够领略到经典的魅力,进而开始对经典感兴趣,主动去阅读。结合“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收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quán,捕鱼的竹器)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可知,这里把《经典常谈》看作是捕鱼的工具,是走进经典的工具,而要真正的了解经典,走进经典,则要去阅读经典本身,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本身,理解经典名著的意义。13.(2023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中)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甲】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jìng胜。【乙】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bèi,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行不bèi( jìng( (2)下列短语的类型与“酬神作乐”不同的是()A.众人修饰 B.一唱众和 C.回肠荡气 D.消愁解闷(3)上面文段出自 (人名)《经典常谈》的第四篇,该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名著是《 (4)歌谣为什么说是“多人的智慧”?结合文段阐明原因。【答案】(1) 悖 竞 朱自清 诗经(4)因为人们在传唱歌谣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动,有的经众人修饰成为定本,所以说歌谣是“多人的智慧”。【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并行不悖(bìngxíngbùbèi):同时实行,互相之间不冲突;竞胜(jìngshèng):较量胜负;劲儿(jìner):力量,人脸上流露出的不满、气愤的神情。(2)本题考查短语的结构类型。“酬神作乐”是并列短语;A.“众人修饰”是主谓短语;B.“一唱众和”是并列短语;C.“回肠荡气”是并列短语;D.“消愁解闷”是并列短语;故选A。(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汉书》等,共十三个专题;本文内容也是其中的第四篇,主要介绍的经典名著是《诗经》。(4)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理解。由乙段“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和“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可知,人们在传唱歌谣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动,有的经众人修饰成为定本,所以说歌谣是“多人的智慧”。14.(2023下·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中)《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根据提示,将ABCD四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经典与观点经典观点《尚书》①《汉书》②《左传》③《离骚》④A.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B.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史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C.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D.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答案】 B C 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积累。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故选B;第二空,《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故选C;第三空,左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故选D。第四空,《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对贤人君子的向往,以及对群小的深恶痛疾。故选A。15.(2023下·陕西宝鸡·八年级统考期中)《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面貌。请填空或回答问题。(1)阅读了《经典常谈》,知道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为 。(2)判断正误。“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蒹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十五国风”。( 【答案】(1)尚书(2)√【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综上可知,选择正确。16.(2023下·辽宁鞍山·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_______》,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______》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1)这段文字节选自 的《 (2)将文中空缺处的内容(两处均为同一部作品)补写出来。【答案】(1) 朱自清 经典常谈(2)水浒传【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识记。结合“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可知,此处名著为《经典常谈》。《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明施耐庵的”“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可知,此处名著为《水浒传》。《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编著的虚构小说(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或罗贯中或两人皆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17.(2023下·陕西安康·八年级统考期中)请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并完成下列问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从选段可知,原始歌谣的主要用途有抒发情感、 、 。《诗经》中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其中民歌属于 。【答案】 酬神作乐(或“庆祝节日”) 唱和竞胜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前两空可依据“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提炼出“酬神作乐或庆祝节日”和“唱和竞胜”来填写作答。(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第三空可据此填写作答。18.(2023下·湖南岳阳·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1)以上文段出自 所著《经典常谈》。本文段选自其第四章——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答案】(1) 朱自清《诗经》第四(2)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结合“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可知,本段选自《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2)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根据“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可知,抒发情感(消愁解闷);根据“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可知,酬神作乐(庆祝节日);根据“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知,唱和竞胜。19.(2023下·江西九江·八年级统考期中)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请谈一谈你在阅读了《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答案】示例一: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的一篇。示例二: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我重点阅读了《<史记><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纪传体”的体制,断代为书。示例三:我了解了汉宇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谈》,我们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了文化自信。【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围绕“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展开表达,言之有理即可。明确:《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13个专题,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文化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示例: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比如读了《经典常谈》中《文》第十三,既能知晓中国文章从上古“卜辞”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脉络,还能懂得各类文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同时,能够在阅读中掌握“解”“传”“注”“传奇”等大量的文学常识。我们阅读经典,不仅能学习到很多文化知识,而且和经典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对古诗文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必然得到提升。20.(2023下·吉林白山·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左传》这部书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但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晋范宁作《谷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这是句公平话。注《左传》的,汉代就不少,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1)以上选段出自 (人名)所著的《经典常谈》。(2)根据范宁《谷梁传序》的评论,概括左丘明的写作特点。【答案】(1)朱自清(2)围绕“文章优美,文笔好,材料丰富众多,但是叙述了很多的鬼神及预言祸福之事违背了征实精神”来回答。【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2)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根据“但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可知,文章优美,文笔好,材料丰富众多,但是叙述了很多的鬼神及预言祸福之事违背了征实精神21.(2023下·天津东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名著阅读(1)《经典常谈》的作者是 ,全书共 篇。梳理了包括 、 、 、诗经、三礼、春秋三转、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2)《经典常谈》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篇做简要分享。【答案】(1) 朱自清 13 说文解字 周易 尚书(2)示例:《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说起,说到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晋的玄言诗,谢灵运的山水诗,一直到唐代的律诗绝句,重点介绍了诗的本质、诗的简述、诗学与美学的关系。【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的经典作品,几十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经典佳作。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见解上鞭辟入里,可以使读者对古文更亲近、更有熟悉感,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阅读的入门佳作。(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开放类试题,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战国策>第八》,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22.(2023下·广东汕头·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1)相传中国文字的创造者是 ;许慎编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2)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天雨粟”的原因。【答案】(1) 仓颉 说文解字(2)有了文字,人们就会争着做商人,辛苦种地的人就少了。天怕人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就降下粟来,让人们存着救急。(大意对即可)【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由“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可知,相传中国文字的创造者是仓颉;根据题干“许慎编的”“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可知是《说文解字》。《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说文解字》放在首篇。(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的第一章《说文解字》“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可知,“天雨粟,鬼夜哭”的原因有两方面: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23.(2023下·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果朱自清先生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边,你想针对《经典常谈》对他进行采访,请将下面的采访提纲填写完整。采访时间2023年4月5日上午10:00采访地点学校多功能会客厅采访对象朱自清采访对象身份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采访目的采访问题答案汇总小贴士:所提问题要具体,要有针对性【答案】示例:采访目的:了解朱自清先生写作作《经典常谈》一书的目的。采访问题:朱自清先生,您好!请问您当时写作《经典常谈》—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汇总:给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不至于茫然无措(或“用此书作头引导中学生畅游经典之海的船”)。(大意相同即可)【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采访目的设定为“了解朱自清先生所作《经典常谈》一书的内容”。采访问题:朱自清先生,您好!请问您创作的《经典常谈》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汇总: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见解上鞭辟入里,可以使读者对古文更亲近、更有熟悉感,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阅读的入门佳作。24.(2023下·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按要求完成题目。(1)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经典“谈”经典①《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②《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③《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④《 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巫术,儒家将它哲学化了。(2)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问题。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同学:①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同学:②【答案】(1) 春秋 说文解字 孟子 周易 示例:小记者,你好!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诗经》,里面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等古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也更激发了我学习诗歌的兴趣。示例:我喜欢汉字文化,选择《说文解字》篇。(我喜欢古典诗歌,选择《诗经》篇、《辞赋》篇、《诗》篇)【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积累。由“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用鲁国纪元”“第一部通史”可知,①空填写“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由“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有九千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②空填写“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由“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可知,③空填写“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由“巫术”“儒家将它哲学化”可知,④空填写“周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的积累识记和兴趣爱好作答即可。《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专题。①示例:小记者,你好!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论语》,书中记录的关于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等的道理等语句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教育,引导我成为一个有坚定志向、努力学习、善于自省的人。《战国策》25.(2023下·湖南长沙·八年级统考期中)班级开展“读经典,悟常谈”专题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谈经典《经典常谈》作者是 ,共 篇,介绍了《 》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2)【任务二】谈经典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说一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答案】(1) 朱自清 13 (2)示例:①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如通过《说文解字》了解造字方法。②可以了解历史状况,如《战国策》策士。③可以充实精神,如读陶渊明的诗陶冶情操。④可以提升个人修养,如讲究礼仪。【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识记。《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作用。从任何一个方面谈都可以。示例:《经典常谈》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26.(2023下·四川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你所在的小组开展“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组内同学做了以下两则摘抄,请你完成下面任务。摘抄1:目录序三礼第五 诸子第十《说文解字》第一《春秋》三传第六(《国语》辞赋第十一《周易》第二四书第七 诗第十二《尚书》第三《战国策》第八 文第十三《诗经》第四《史记》《汉书》第九 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摘抄2: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没有一个诗人不发扬光大他的。古文家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像汉赋似的。他的诗逞才使气,不怕说尽,是“沉着痛快”的诗。后来有元稹、白居易二人在政治上都升沉了一番;他们却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他们开始将这种态度理论化;主张诗要“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嘲风雪,弄花草”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反对雕琢字句,主张诚实自然。他们将自己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电视新闻采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推动人事部门与业务部门体化计划
- 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数学模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商学院《城乡绿地系统规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城市学院《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桌摆设礼仪培训
- 兰州财经大学《北朝碑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行业分析报告计划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动化数据处理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 海南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资料(一册和二册)
- 2023年中国铁路南宁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解、续聘物业服务意见单 选聘物业服务企业选票
- 李孟潮个体心理咨询的操作
- 人工智能课题研究报告PPT模板
- 概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 山东2023泰安银行春季校园招聘25人上岸提分题库3套【500题带答案含详解】
- GB/T 11446.9-2013电子级水中微粒的仪器测试方法
-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