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山东省泰安市语文高二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文章标题:故乡的桥在我记忆的深处,故乡的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那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横跨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桥身由青石砌成,岁月的痕迹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印记。桥的两旁长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小时候,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桥上玩耍。夏天,我们会光着脚丫在桥上跑来跑去,感受石板传来的清凉。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我们有时会停下脚步,俯身看着水中的倒影,仿佛另一个世界在眼前展开。桥不仅是我们的游乐场,更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纽带。每当清晨,村民们挑着担子,走过桥去集市上卖菜;傍晚,他们又满载而归,桥上回荡着欢声笑语。桥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的桥渐渐显得有些破旧,但它依然坚固地屹立在那里。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特意走到桥上,静静地站一会儿,仿佛能听到它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如今,故乡的桥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成了我心中的一段记忆,一种情感的寄托。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那座古老的石拱桥,记得它带给我的美好时光。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的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由青石砌成。B.小时候,作者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桥上玩耍,感受夏日的清凉。C.桥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村民们每天都要经过它。D.故乡的桥在作者心中具有重要的情感价值。2.文章中提到“桥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A.“桥身由青石砌成,岁月的痕迹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印记。”B.“每当清晨,村民们挑着担子,走过桥去集市上卖菜。”C.“桥不仅是我们的游乐场,更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纽带。”D.“如今,故乡的桥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成了我心中的一段记忆。”3.文章中“桥的两旁长满了青苔”这句话的作用是:A.描写桥的环境,突出其古老。B.说明桥的年代久远,需要维修。C.表现作者对桥的喜爱之情。D.强调桥的坚固耐用。4.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描述故乡的桥的美丽景色。B.回忆在故乡桥上的童年时光。C.赞美故乡的桥及其承载的情感。D.记叙故乡桥的历史变迁。5.文章结尾提到“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那座古老的石拱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对故乡的怀念。B.对桥的赞美。C.对童年的留恋。D.对未来的憧憬。答案:1.C2.A3.A4.C5.A解析:1.C项“桥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文中并未明确提到,属于过度解读。2.A项描述的是桥本身的特征,并未直接体现村庄的变迁。3.A项正确,青苔的存在突出了桥的古老。4.C项最能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赞美了桥,又表达了情感。5.A项正确,作者通过记得桥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文章标题:故乡的月夜在我记忆深处,故乡的月夜总是那么宁静而美好。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便悄然升起,洒下银色的光辉,照亮了整个村庄。田野里,微风轻拂,稻香四溢;小河旁,水波荡漾,倒映着天上的星辰。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月夜里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我们会沿着村间的小路奔跑,追逐着彼此的影子,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仰望着那轮明月,听老人们讲述关于月亮的传说。那些故事总是那么神奇,仿佛月亮真的有灵性,能听见我们的心声。长大后,我离开了故乡,来到城市求学。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却少了那份宁静与纯真。每当月圆之夜,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的月夜,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月光似乎成了我与故乡之间的一条无形的纽带,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与牵挂。去年夏天,我回到了久违的故乡。那晚,月亮依旧那么圆,那么亮。我独自漫步在村间的小路上,感受着熟悉的气息。月光洒在身上,仿佛母亲温柔的手,抚慰着我疲惫的心灵。那一刻,我明白了,无论走得多远,故乡的月夜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小题1: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夜的哪种情感?A.怀念B.厌恶C.恐惧D.无所谓小题2:文章中提到的“月光似乎成了我与故乡之间的一条无形的纽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偶小题3:文章第三段中,“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却少了那份宁静与纯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A.描写城市夜景B.对比城市与故乡C.表达对城市的喜爱D.说明城市的发展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中,“月光洒在身上,仿佛母亲温柔的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A.冷漠B.温暖C.孤独D.焦虑答案:小题1:A解析:文章通过回忆故乡月夜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夜的怀念之情。小题2:A解析:“月光似乎成了我与故乡之间的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月光比作纽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题3:B解析:这句话通过对比城市与故乡的夜晚,突出了故乡月夜的宁静与纯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小题4:B解析:“月光洒在身上,仿佛母亲温柔的手”表达了作者在故乡月夜中感受到的温暖与慰藉。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文段: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叟:对老年人的尊称B.仁义:仁爱和正义C.征利:追求利益D.弑:杀害,特指臣子杀害君主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相同的一项是(3分)A.温故而知新B.学而不思则罔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4.文中孟子反对“后义而先利”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5.结合全文,你认为孟子主张的“仁义”对国家治理有何重要意义?(5分)答案:1.D(弑:杀害,特指臣子杀害君主。这里的解释是正确的,但选项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D)2.B(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例句中的“而”也是表转折)3.“万乘之国,取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取百乘之家,不算不多了。”(评分标准:关键词“万乘”、“千乘”、“百乘”、“不为不多”各1分)4.孟子认为,如果人们都把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仁义,那么会导致上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仁义之人不会遗弃自己的亲人,也不会背叛自己的君主,因此仁义比利益更为重要。(评分标准:答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1分,答出“仁义之人不遗亲不后君”1分,概括合理1分)5.孟子主张的“仁义”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仁义可以避免上下级之间因争夺利益而导致的混乱和危险;其次,仁义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使人们各安其分,不背叛君主和亲人;最后,仁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只有重视仁义,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发展。(评分标准:答出避免混乱1分,促进和谐1分,长治久安1分,论述合理2分)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小题。江上王安石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江水漾西风”描绘了江水在西风的作用下波涛起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B.“江花脱晚红”中的“脱”字形象地写出了晚秋时节花瓣凋零的情景,增添了诗人的感伤情绪。C.“离情被横笛”中的“离情”是诗人直接抒发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D.“吹过乱山东”中的“乱山东”不仅描绘了山势的错乱,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无奈。小题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何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C解析:C项中的“离情是诗人直接抒发的情感”理解有误。实际上,“离情被横笛”是诗人通过横笛声来间接表达自己的离情,而非直接抒发。诗中的“离情”是被横笛声带动的,显得更加含蓄和深沉。小题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江水、西风、江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以此来衬托自己的离情。2.寓情于声:诗中的“横笛”是情感的载体,通过笛声的悠扬和远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远。3.动静结合:诗的前两句写静态的江水和江花,后两句写动态的笛声和山势,动静结合,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的复杂性。4.虚实相生:诗中的“离情”是虚写,而“横笛”、“乱山东”是实写,虚实相生,使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准确默写出《赤壁赋》(苏轼)中的以下名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答案: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解析:1.出处: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抒发,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2.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其主人,如果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去强取。这反映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3.易错点:“且夫”:容易写成“切夫”或“窃夫”。“苟非”:容易写成“狗非”或“故非”。“吾之所有”:容易写成“吾之所由”或“吾之所欲”。“虽一毫而莫取”:容易写成“虽一丝而莫取”或“虽一毫而不取”。4.记忆技巧:可以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来帮助记忆,也可以分段记忆,如“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和“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分别记忆,然后再连贯起来。通过这道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名句的记忆能力,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苏轼的文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文章内容: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幅精妙的图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每一步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汉字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汉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比如,“山”字,其形状宛如一座山峰,简洁而生动;“水”字,则像流水般曲折,形象地表达了水的流动特性。这些汉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汉字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文学创作,汉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个使用它的人。学习汉字,不仅是掌握一种语言工具,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小题1:下列对汉字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B.汉字如同一幅图画,形象生动。C.汉字只有实用价值,缺乏艺术价值。D.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蕴含丰富信息。答案:C小题2:文章第二段中,“山”字和“水”字的举例是为了说明()A.汉字的演变过程。B.汉字的实用价值。C.汉字的形状特点。D.汉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答案:D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只有在中国使用。B.汉字的演变过程非常简单。C.学习汉字只是为了日常交流。D.汉字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答案:D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文章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汉字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文化符号,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故事。比如,“家”字,上半部分是“宀”,表示房屋,下半部分是“豕”,即猪,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以养猪为家庭经济重要来源的生活场景。汉字的演变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汉字的形态不断变化,但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却始终如一。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汉字本身的灵活性,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在现代社会,汉字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交流,汉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汉字,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问题:1.文章中提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请从文章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汉字,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答案:1.理解: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意味着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和传递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文章中提到,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文明发展。汉字的演变过程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因此,汉字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文化符号,通过汉字可以深入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代表性汉字及文化内涵:汉字选择:“家”文化内涵:“家”字由“宀”和“豕”组成,上半部分的“宀”代表房屋,下半部分的“豕”代表猪。这个字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中,家庭以养猪为重要经济来源的生活场景。同时,“家”字也象征着温暖和团聚,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家庭观念的重视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通过“家”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厚情感。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有人认为,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获取知识更加便捷高效;也有人认为,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更能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1.确定立意,明确观点。2.结构清晰,论据充分。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写作示例:纸质阅读:守护心灵的深度思考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和电子设备无疑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电子信息,我依然坚信,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更能培养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首先,纸质阅读提供了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有助于我们专注思考。电子设备上的信息往往伴随着各种弹窗广告、社交媒体通知,这些干扰因素不断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而纸质书籍则不同,它让我们能够在静谧中与文字对话,沉浸于作者的思想世界。这种专注的阅读体验,正是深度思考的前提。其次,纸质阅读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电子阅读往往追求速度和效率,快速浏览、跳跃式阅读成为常态。而纸质书籍则需要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这种缓慢而有序的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hotoshop平面设计基础 课件 任务5.2 制作饼干宣传海报
- 肉羊饲料定制销售协议
- 房屋租赁合同标准化管理规范文本范本精装修家具家电
- 成都临街商铺租赁及品牌宣传合作合同
- 离婚协议书范本涉及知识产权分割
- 保安员整改方案
- 产业园区场地调研合作协议
- 餐饮企业租赁及品牌授权合同
- 店面承重柱改造方案
- 宁夏农学面试题及答案
- 钢筋工培训课件
- 预防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课件
-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含解析
- (高清版)DB11∕T2274-2024水务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导则
- ISO 37001-2025 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雷泽佳译-2025)
- GB/T 45133-2025气体分析混合气体组成的测定基于单点和两点校准的比较法
- 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行管专科《行政组织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种衣剂知识培训》课件
- 经典名方小陷胸汤的古今文献考证
- 2025届湖北省路桥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19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Section A 教案(同步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