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15世纪末,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博物馆的建立(

)A.见证了欧洲深厚的历史底蕴 B.充分发挥育人教化的作用C.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D.反映了科学革命迅猛发展2.范仲淹曾建议“先于都督之郡,复其学校之制……敦之以诗书礼乐,辨之以文行忠信”。王安石也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由此可知,两人均(

)A.主张建立学堂选官制 B.重视学校的教化功能C.致力于儒学复兴运动 D.希望扩大教育覆盖面3.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初以口头传说和史诗的形式出现。其后,学校、书籍、图书馆及博物馆等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如表依次对应的载体为(

)序号功能①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②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领域的知识③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④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A.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教育、印刷书B.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学校教育C.图书馆、学校教育、印刷书、博物馆D.学校教育、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5.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具有“天下雄”的美誉,更见证了封建王朝国家祭祀的礼教制度。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泰山高度评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由此可知,泰山作为世界遗产(

)A.是现存最大古代艺术宝库 B.再现了封建王朝国家历史C.体现了非物质文化的特性 D.具有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6.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竞相开发了自己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以其融汇古今、沟通雅俗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如图是河南博物院开发的文创冰淇淋。这些文创产品(

)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 B.植根于历史文物的教育功能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 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7.《丰湖书藏四约·借书约》明白地说:“今之书藏乃一府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类似这样的书约在晚清书院中屡见不鲜。这种藏书理念A.丰富了国家藏书功能 B.孕育了经世致用思想C.推动书院向近代迈进 D.引领了中国教育方向8.1905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开创了我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是(

)A.自然历史博物馆 B.南通博物苑C.历史博物馆 D.革命博物馆9.中国古代“藏书楼之设,一般人目光仅及于已受科学训练的士子”。1915年,教育部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规定“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1927年后,民众图书馆得到发展,“不论其智、愚、贫、富、老、幼、男、女,均可进馆享受服务”。这一发展(

)A.促进了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满足了普通民众的阅读需求C.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D.打破了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10.明清之际,江浙地区藏书风气盛行,涌现了大批藏书家,如焦竑、钱谦益等。据范凤书统计,历代藏书家4715人中,浙江藏书家1062人,江苏藏书家967人;明代藏书家869人,大多数为江浙地区的藏书家。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经济的差异 B.科举制度的实行 C.书籍出版商业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11.20世纪末,法国大力发展书刊出版的数字化。目前,法国的出版商,特别是学术性的数字出版机构,已经开始加大对非洲的推广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效,如马格里布地区的大学大量购买法国的科学数据库。这说明法国(

)A.企图恢复对非洲地区的政治影响 B.实现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取代C.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对外文化传播 D.积极与原殖民国家进行文化合作12.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塾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A.传统私塾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 B.政府重视传统教育的发展C.近代教育与传统私塾的本质相同 D.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有限13.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晚期。《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礼于老子。“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中很常见的题材。下图所示为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据此可推知(

)A.战国及汉代儒、道两家影响力较强 B.汉代的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C.儒、道两大学派的思想同出而异流 D.春秋晚期道家的地位略高于儒家14.1950年8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课程草案——文法理工各系》,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修课,三门课每周要演讲3小时,讨论及自学6小时。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 B.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C.确立中共对社会主义教育的领导地位 D.维护国家高等教育的权威性15.“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其中的版画与素描室,藏有三万多件欧洲版画与素描,包括大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古典大师的作品。”“它”最有可能是(

)A.亚历山大博物馆 B.阿什莫林博物馆 C.大英博物馆 D.卢浮宫16.下图为建国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

)A.旨在加强文献的保护 B.提供各领域知识C.有助于推动社会教育 D.传播了现代文化17.如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年份事件1840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1849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1862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189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1899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A.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B.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C.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D.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18.下表列举了多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领奖服的设计思路。这主要说明了(

)时间和举办地设计思路2000年悉尼以龙为核心图案,这一年恰好是中国的龙年,上衣胸前动感十足的巨龙,寓意“巨龙腾飞”。2008年北京以祥云为核心图形,古时祥云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延续到现在又增添了和谐、共生的内涵,这与此次奥运主题恰好一致。2012年伦敦融入中国书法形式,上衣上蜿蜒的“龙”字造型将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形象融入其中,生动地将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举办地连接起来。2016年里约热内卢将剪纸艺术与现代霓虹灯光效果相结合,营造出“光影龙”的样式,将跑步过程里的“跑步”动作与龙的整体相结合。A.运动服装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 B.中国的体育事业与文化交融共进C.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传播 D.体育活动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19.贝多芬在创作《田园交响曲》的札记中曾这样写道:“即使没有说明,也能理解这感受多于音画的整首作品。”这说明贝多芬不仅想用音乐去描绘自然的风光,更欲表现的是一种心境,一份精神世界。该乐曲(

)A.崇尚感性并揭示精神世界 B.强调了声音的响度和音色C.注重现实并揭露社会问题 D.开创了古典主义音乐先河20.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叶圣陶先生曾回忆道:商务的编译所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早期留美、留日回来的很多先生都在商务的编译所工作过。后来创办的几家出版业中的骨干大多是从商务出来的,还有许多印刷厂装订厂,情形也大多相同。上述材料表明商务印书馆(

)A.培养了大批出版业技术力量 B.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众化C.推动了近代翻译活动的开展 D.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材料分析题21.[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传承]材料一

文化传承的传统方式方式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传承方式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两大类。其中,物质文化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口头传承、书面传承将古老的智慧、人生的经验都记载、保留下来,以书籍、物件、工艺品等形式一代传一代,最终得以保留下来。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是借助于人的口口相传,现称其为文化传承人。根据传承人的数量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以集体为传承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如大型民间民俗活动等;以家庭传承或家族传承进行的文化传承,如手工工艺等;师傅传授给徒弟的某种非物质文化的社会传承,如戏曲艺术等。——摘编自金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材料二

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普及,它对于文化传承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为文化思想的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渠道,大量的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也给文化传承插上一双神奇的翅膀,使“地球村”真正变成了现实。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打造集成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多媒体产品;打破传统的纸质记载方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光盘、移动硬盘、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使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摘编自金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文化传承的传统方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国王乔治二世的私人医生斯隆尼爵士在临死的时候,决定把自己毕生收藏的7.9575万件物品低价卖给王室。随后,英国议会就做出决定:筹资兴建一座国家博物馆,来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物。在通过公众彩票筹集到资金建造大英博物馆后,这些藏品最终转交给了国会。为了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英国博物馆法》。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对公众开放,藏品也日渐丰富。——摘编自覃东《大博物馆》材料二

1903年,张謇赴日考察博览会,看到我国展品中有“汉瓦当、唐经幢”,不禁感慨:“劝业以开来,而此以彰往,若移置中国博物院差不倍耳。”张謇在参观博览会之余,观摩了当时日本的各种博物馆,回国后即为通州师范学校规划“学校公共植物园”。1905年,鉴于“授博物课仅恃动植矿之图画,不足以引起兴味;国文、历史课仅恃书籍讲解,不足以征事物: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观之处所”,张謇将该园改为博物馆加动物园加植物园的“规划博物苑”。由此,一座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在南通诞生了。如今建成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体现了南通城市人文面貌的根本改变。——摘编自张廷栖《张謇所创中国第一》(1)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创建与发展的特点,说明其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创建博物馆的共同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书院本是一种收藏、点校图书的机构,其后演变为教育机构,但藏书和修书的职能依然保留。尤其是书院注重研习学问,又多建于偏远山乡,没有一定量的藏书,教学活动是难以维持的。而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也为宋代书院的兴盛提供了必要前提。所以书院藏书是书院的一大特色。——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材料二

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作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宋代文化的繁荣。——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1)根据材料一,指出书院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发展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宋代书院发展的特点和意义。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ADDACB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AABCCCAA1.C2.B3.A4.D5.D6.A7.C8.B9.B10.A11.C12.A13.A14.A15.B16.C17.C18.C19.A20.A21.(1)传承方式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