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生物 (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26/wKhkGWbY_PGAFgcyAAJpddwAUwY340.jpg)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生物 (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26/wKhkGWbY_PGAFgcyAAJpddwAUwY3402.jpg)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生物 (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26/wKhkGWbY_PGAFgcyAAJpddwAUwY3403.jpg)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生物 (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26/wKhkGWbY_PGAFgcyAAJpddwAUwY3404.jpg)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生物 (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26/wKhkGWbY_PGAFgcyAAJpddwAUwY3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米酵菌酸(C28H38。7)是由椰毒假单胞杆菌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
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米酵菌酸的合成和分泌需要依赖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米酵菌酸是生物大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椰毒假单胞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元素组成不同
D.椰毒假单胞杆菌呼吸作用不需要线粒体的直接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内质网“出芽”形成囊
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
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杆菌合成的,椰毒假单胞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具有内质网和高尔基
体,A错误;
B、米酵菌酸只含C、H、O三种元素,不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氨基酸,B错误;
C、椰毒假单胞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C错误;
D、椰毒假单胞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椰毒假单胞杆菌呼吸作用不需要线粒体的直接参与,D正
确。
故选D。
2.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能进行光能自养的原始蓝细菌后,不仅没有将其消化分解,
反而与其共存,最终将其演变为叶绿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细菌与绿色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无叶绿体
B.该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细菌的方式为胞吞,依赖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叶绿体与蓝细菌都是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D.据题推测,线粒体可能是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好氧细菌演变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叶绿体的内共生假说:叶绿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
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
【详解】A、蓝细菌与绿色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而
后者为真核生物,A错误;
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细菌的方式为胞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叶绿体与蓝细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因而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C错误;
D、据题推测,线粒体可能是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好氧细菌演变而成的,实现了线粒体与原始真核生物的互
利共生,D正确。
故选D。
3.科学家在苦杏仁汁中发现了0-葡萄糖甘酶,该酶能催化纤维素水解,某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
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温度/℃
A.高温条件下酶的相对活性很低,因此该酶适合在高温条件下保存
B.37°。时,纤维素反应60min的消耗量与反应120min的消耗量不同
C.42C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推测该酶的相对活性逐渐下降
D.与45℃相比,42℃时该酶降低纤维素水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A
【解析】
【分析】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2、酶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3、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IO,〜HP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
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详解】A、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所以该酶不适合在高温条件下保存,A错误;
B、37℃时,纤维素反应60min的消耗量与反应120min的不同,因为两温度下酶活性差不多,反应时
间越长底物消耗量越多,B正确;
C、由图可知,42℃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推测该酶的相对活性逐渐下降,C正确;
D、与45℃相比,42℃时酶活性相对较高,所以降低纤维素水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正确。
故选A„
4.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态学的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可以循环的
B.“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诗句中只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C.“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中白鹭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包含了生态系统所有成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产者主要指
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或动物,主要将动
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有机物。
【详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落花等被分解者分解后形成的无机物可被植物
重新吸收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可以循环的,A正确;
B、“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既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
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错误;
C、“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的是生物的垂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
误;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没有包含分解者等成分,不能说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
成分,D错误。
故选Ao
5.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与微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醋酸菌都能无氧条件下正常生长和繁殖
B.筛选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
C.固氮蓝细菌可以在只含有水和无机盐的培养基中生长
D.乳酸菌不能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生长和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由特殊要求,培养乳酸
菌时培养基中需加入维生素,培养霉菌时培养基pH需调至碱性。
【详解】A、酵母菌(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都能生长和繁殖,醋酸菌(需氧细菌)必
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A错误;
B、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故筛选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有机碳源,B错误;
C、一般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固氮蓝细菌可固氮和固碳,故可以在只含有水和无机盐的
培养基中生长,C正确;
D、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能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Co
6.动物经历压力或创伤时,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f下丘脑一-压力/创伤
CRH
二一垂盆蓝斑核内七
ACTH\去甲肾上腺素1
II
i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
:II
1
……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t
A.由图可知,CRH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和蓝斑核内神经元
B.受到压力或创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体现了分级调节
C.皮质醇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D.机体受到创伤时会迅速产生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催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都有对应的调节轴来调
节,符合该调节轴的激素,即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根据图示,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和蓝斑核内神经
元,A正确;
B、受到压力或创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轴线,体现了分
级调节,B正确;
C、皮质醇含量升高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该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
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
D、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激素,激素含量在体内较少,其作用是调节而非催化,D错误。
故选D。
7.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靶向治疗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研究发现,宿主基因
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miR-146a-5P基因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两基因的转录产物之间有结合位点。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胃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增多
B.由题可推测,宿主基因7表达的产物可能与癌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两基因的转录产物之间有结合位点,说明两基因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D.根据题意推测,只要抑制宿主基因7的表达就能有效抑制人类癌症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
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
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胃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A错
误;
B、分析题意,宿主基因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据此推测宿主基因7表达的产物可能与癌细胞的生命活
动密切相关,B正确;
C、两基因的转录产物之间有结合位点,说明两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相同区域,但不能说明两基因的碱基序
列完全相同,C错误;
D、人类癌症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抑制宿主基因7的表达,还有其他相关基因,
故不能有效抑制人类癌症的发生,D错误。
故选B。
8.辣椒素能激活细胞膜上的TRPV1受体,引起Ca2+、Na+等阳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进而产生
疼痛感,如图甲所示。季胺类衍生物QX-314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但将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
时,能使人产生持久的痛觉阻滞,作用机理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乙
A辣椒素引起Ca2+内流能维持细胞内外Ca2+浓度差
B.辣椒素引起Ca2+、Na+内流,使神经细胞兴奋产生疼痛感属于条件反射
C.QX-314与辣椒素联合使用起到镇痛的机理是QX-314能阻止Na+内流,阻断兴奋传递
D.图乙中,辣椒素和Na+均可与Na+通道蛋白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
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
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
方向一致。
【详解】A、据图可知,细胞外的Ca2+浓度高于细胞内,辣椒素引起Ca2+内流会减小细胞内外的Ca2+浓
度差,A错误;
B、神经细胞兴奋产生疼痛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由图乙可知,辣椒素可以打开QX-314进细胞的蛋白质通道,QX-314进入细胞后阻止Na+内流而抑
制兴奋产生,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使痛觉阻滞,C正确;
D、Na+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时不与物质结合,D错误。
故选C。
9.某种植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两种不同片段,如下图所示,品种PP和QQ的花粉100%可育,两者
杂交产生的新品系PQ产生的花粉50%可育,新品系自交子代表现为PQ:PP=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P
Q
同源染色体
A.新品系中P和Q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等位基因
B.新品系PQ产生花粉时,片段P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
C.新品系产生含片段P和片段Q的花粉都表现为50%可育
D.若新品系PQ中染色体片段P缺失,该植株将无花粉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
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新品系中P和Q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
BC、由于QQ的花粉100%可育,而新品系PQ自交子代表现为PQ:PP=1:1,推测片段P与不育花粉
的形成有关:含有P的花粉不育,则父本只能产生可育配子Q,与雌配子P:Q=1:1结合,子代中
PQ:PP=1:1,B正确,C错误;
D、若新品系PQ中染色体片段P缺失,也可产生含有Q的花粉,D错误。
故选B。
10.DNA序列检测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若对下图家系中个体进行DNA序列比较,不考虑变异,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I01-0(>]-□。女性
1I23I4□男性
n(To-rAo
1234
m□
A.III-1与I-1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B.Ill-1与I-4的21号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C.Ill-1与I-4的Y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D.III-l与I-3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
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由家谱关系图可知,m-1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H-2,H-2的X染色体来自L1,但1-1有2条
X染色体,故m-1与I-1的X染色体DNA序列不一定相同,A错误;
B,III-1的1/2常染色体来自II-3,II-3的1/2常染色体来自I-4,故III-1与I-4的21号染色体DNA序
列相同概率为1/2义1/2=1/4,B错误;
C、III-1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n-3,而II-3的Y染色体来自1-4,故III-1与I-4的Y染色体DNA序列一
定相同,C正确;
D、III-1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n-2,II-2的X染色体来自1-1和1-2,与1-3无关,D错误。
故选C。
11.IgG和IgM是新型冠状病毒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作为抗体检测的对象。下图表示人体初次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相关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检测为阳性的人,核酸检测可能为阴性
B.IgG和IgM分别由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分泌
C.在阻断传染方面,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有优势
D.新型冠状病毒可在暴露的环境中大量增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人体初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最初的两周潜伏期内,无相应的抗体生
成,但存在病毒核酸,若此时段进行检测,则会出现“核酸阳性、抗体阴性”的检测结果。之后的一段时间
内,患者体内同时具有“病毒核酸与相应的抗体”,若该时段进行检测,则会出现“核酸阳性、抗体阳性”的
结果。若在初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晚期进行检测,因患者体内的病毒已经被清楚,则会出现“核酸阴性、
抗体阳性”的检测结果。
【详解】A、由图可知,当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被清除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体内不存在病毒核酸,但存
在相应的抗体,此时会出现“抗体检测为阳性、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检测结果,A正确;
B、IgG和IgM均为新冠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B错误;
C、由图可知,人体初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最初的两周潜伏期内,无抗体生成,但存在病毒核酸,所以
在阻断传染方面,核酸检测比抗体检测更有优势,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需寄生在活细胞增殖,在暴露的环境中不能增殖,D错误。
故选A。
12.近年来,多国大面积砍伐森林用于种植咖啡树,以此换取咖啡产量的持续上升。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
心近期利用“细胞农业”技术(即通过细胞扩大培养形成产物),成功培育出第一杯“人造咖啡”,已知
“人造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单宁酸等植物基本生命活动的非必需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细胞农业”技术培育“人造咖啡”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利用“细胞农业”技术培育“人造咖啡”,可减少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
C.“人造咖啡”中的咖啡因与单宁酸属于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
D.“人造咖啡”的生产过程中可采用液体悬浮培养,以增加其产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培养是在离体条件下,将愈伤组织或其他易分散的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震荡培
养,得到分散成游离的悬浮细胞,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
【详解】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而利用“细胞农业”技术
只是培养出了产物,不是发育成完整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因为多国大面积砍伐森林用于种植咖啡树,而“人造咖啡”的出现可减少对森林的依赖,从而减少对
森林的大面积砍伐,B正确;
C、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由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
子有机化合物,咖啡因与单宁酸属于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c正确;
D、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增加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从而可能增加“人造咖啡”的产
量,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3.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
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
缘效应带。边缘效应在其性质上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表现出效应带比相邻生态系统具有更为优
良的特性,反之称为负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增强使得自然生境片段化加剧,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警觉性更低
C.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D.边缘效应带中的物种比相邻的生态系统更丰富,属于负效应
【答案】BD
【解析】
【分析】边缘效应是由于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导致其组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边缘效应
带上,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
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所以研究利用好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人类活动使自然生境片段化加剧,会导致不同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增多,从而增加边缘效
应带的数量,A正确;
B、边缘效应带的环境更为复杂,鸟类面临的潜在威胁可能更多,通常会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警觉
性更高,而不是更低,B错误;
C、边缘效应带上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
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
义,C正确;
D、边缘效应带中的物种比相邻生态系统更丰富,这应属于正效应,而不是负效应,D错误。
故选BD
14.植物生长在高盐环境下,受到高渗透势的影响称为盐胁迫。大豆可通过H+顺浓度运输为Na+的运输提
供能量,使Na+进入液泡,防止Na+破坏细胞结构和影响细胞代谢,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
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液泡膜
H+
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pH约为7.5)(pH约为4.0)
Na+/H+逆向转运蛋白
A.Na+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Na+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液,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
C.Na+/H+逆向转运蛋白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
D.若大豆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其抗盐胁迫的能力会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
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据图可知,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5,细胞液的pH约为4。说明细胞液的H+较多,Na+
经转运蛋白进入液泡,需要H+顺浓度运输为Na+的运输提供能量,说明为主动运输,A错误;
B、该过程细胞质基质中的Na+进入细胞液,使细胞液渗透压增大,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B正确;
C、转运蛋白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他离子,故其仍具有特异性,C错误;
D、若大豆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受抑制,影响H+泵消耗ATP将H+逆浓度梯度运进液泡,进而影响Na+运
输,因此其抗盐胁迫的能力会降低,D错误。
故选B。
15.科研人员选择成熟、饱满、健康的黄花蒿种子为实验材料,分别用20mL浓度为lOOOmg•L」、
1500mg-L\2000mg•L1的赤霉素溶液,250mg•LL350mg-L1,450mg-L1的生长素溶液和蒸储水
浸种10小时后,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4天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A.通过该实验能确定生长素促进黄花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为450mg-L1
B.由实验可得,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黄花蒿种子发芽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C.由图可知,在实验浓度下,随赤霉素浓度的升高黄花蒿种子的发芽率也升高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不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且均单独起作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止匕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
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详解】A、该实验能确定在实验浓度下,450mg也」的生长素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但不知道生长
素浓度大于450mg-L-i时的情况,所以该实验不能确定450mg-L-1的生长素是促进黄花蒿种子萌发的最适
浓度,A错误;
B、该图示没有赤霉素和生长素混合使用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所以图示不能表明在实验浓度下,赤霉
素和生长素在促进黄花蒿种子发芽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
C、由图可知赤霉素浸种可提高黄花蒿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浓度下其发芽率随赤霉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C正确;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具有顺序性,同时,植物激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
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ABDo
16.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缺乏时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位于其上游的P序列的调控。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
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基
P序列A基因P序列A基因
if-111~J
正常表达不能表达
A.DNA甲基化后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基因型为Aa的子代雄鼠一定是正常鼠
C.两只侏儒鼠杂交,后代一定是侏儒鼠
D.P序列可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答案】A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而基因表达与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
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
【详解】A、DNA甲基化后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是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生改变,A正确;
B、基因型为Aa的雄鼠,若A基因由来自精子则为正常鼠,若A基因由来自卵细胞则为侏儒鼠,B错
误;
C、基因型为Aa的雄性侏儒鼠和基因型为aa的雌性侏儒鼠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正常鼠,
C错误;
D、P序列的调控A基因的表达,可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反应过程中光合电子传递链主要由几大复合体组成,
包括光系统II(PSH)、细胞色素复合体(Cb6/f)、光系统I(PSI)等。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拟南芥和C37
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对光合电子传递进行了有关研究。
(1)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上,生成可供暗反应利用的物质有o
(2)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包括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Cb6/f复合体位于PSII和PSI之间,同时
参与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图1为野生型拟南芥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图2为C37缺失突
变体拟南芥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
野生型C37缺失突变体
注:一表示线性电子传递,一》表示环式电子传递,•表示电子,■表示C37蛋白
①在光照条件下,光系统II(PSII)吸收光能产生高势能电子,PSII中部分叶绿素a失去电子转化为强氧
化剂从中夺取电子并释放
②野生型拟南芥能适应一定的强光胁迫,但C37缺失突变体不能。与图1相比,图2表明在强光胁迫下,
C37缺失突变体的电子传递效率(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判断的理由是o
(3)在强光胁迫下,C37蛋白与Cb6/f结合更加紧密,利于提高电子传递效率,避免产生大量活性氧
(R0S),而R0S超过一定水平后会引发由_____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NADPH和ATP
(2)①.水②.下降③.由图可知,C37缺失突变体中电子积累在Cb6/f复合体之前,说明
C37缺失导致电子从Cb6/f复合体到PSI的电子传递受阻,导致电子传递效率显著下降(3)基因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转变过程,它需要类囊体上多种蛋白复合体和
电子传递体的参与才能将光能转变成电能,进而转变电势能和化学能。PSI和PSII指光合色素与各种蛋
白质结合形成的大型复合物,叶绿素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PSI和PSH。转化时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得失电子,从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叶绿素a被激发而失去电子6),最终传递给
NADP+。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生成氧分子
和氢离子(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稳态。
【小问1详解】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产物为。2、NADPH和ATP,其中NADPH和ATP参与暗反应
中C3的还原。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光系统II在强光下导致部分叶绿素a失去电子后,使水光解产生02、H+以及电子,即PSII
中部分叶绿素a失去电子转化为强氧化剂从水中夺取电子释放02。
②由图可知,C37缺失突变体中电子积累在Cb6/f复合体之前,说明C37缺失导致电子从Cb6/f复合体到
PSI的电子传递受阻,导致电子传递效率显著下降。
【小问3详解】
当ROS超过一定水平后会引发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
18.2023年9月,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的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在男子4X100米接
力决赛中,陈佳鹏最后一棒超然逆转夺得冠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回答下
列问题:
多巴胺
可卡囱可卡因
(1)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跳加快,这主要是肾上腺分泌的增加,通过运输作用于靶器
官或者靶细胞发挥作用。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一
刺激会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了对水分的重吸收。
(3)某些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提高成绩,私自服用一些兴奋剂。可卡因是兴奋剂的一种,也是一种毒
品,它会引起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
作用后会通过突触前膜上的从突触间隙回收,因此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神经元之间兴奋的
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
【答案】(1)①.肾上腺素②.体液
(2)①.升高②.肾小管和集合管
(3)①.多巴胺转运体②.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膜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
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
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肾上腺素是应激激素,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跳加快,这主要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激素通
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者靶细胞发挥作用。
【小问2详解】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下丘脑分
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渗透压恢复
正常。
【小问3详解】
突触前膜上有多巴胺转运体,所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从
突触间隙回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
向的。
19.基因定位是指基因所属的染色体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测定,可以借助果蝇(2n=8)杂交实
验进行基因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P隐性突变体1X三体(HI)纯合野生型1
3
Fi三体(HI)野生型2X隐性突变体1
F2?
(1)摩尔根通过(填科学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从此成为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
者。
(2)现有III号染色体的三体野生型和某隐性突变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过程如图所示;
①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三体野生型果蝇出现是发生了(填变异类型);
②若F2中野生型与隐性突变型的比例为时,则能够确定该隐性突变的基因位于III号染色体上。
(3)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所决定的性别类型: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
XXXYXXYXXX
组成
雌雄超雌性(死
性别类型雌性
性性亡)
研究人员发现,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少量白眼雌果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是有
2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三体果蝇。请推测出现这种实验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母本白眼雌果蝇(XdXD
产生配子时,在_____后期,两条X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产生基因组成为的雌配子,与含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后产生白眼雌果蝇。
【答案】(1)假说一演绎法
(2)①.染色体数目变异②.5:1
(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②.XdXd③.Y
【解析】
【分析】1、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3、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
(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小问1详解】
摩尔根和孟德尔两位科学家都利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摩尔根通过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
位于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①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加一条)。
②若该隐性基因(设为a)在III号染色体上,则亲本隐性突变体1的基因型为aa,三体野生型的基因型为
AAA,子一代三体野生型基因型为AAa,与隐性突变体1(aa)杂交,由于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
AA:a:Aa:A=l:1:2:2,因此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l:1:2:2,表型及比例
为野生型:隐性突变型=5:1。
【小问3详解】
母本白眼雌果蝇(XdXd)产生配子时,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两条X
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都可产生基因组成为XdXd的雌配子,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之后就可以产
生白眼雌果蝇(XdXdY)。
20.2024年春节以来,贵州省多地陆续发生森林大火,森林大火会破坏森林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还会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安全。森林生态系统在
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1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研究
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了某种昆虫种群的九值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______结构。
(2)图1中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判断的依据是
(3)图2中,该种昆虫在10~20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填“保持不变”、“一直下
降”或“先下降后上升”),理由是o
【答案】(1)①.生态位②.水平
(2)①.次生演替②.火灾过后的森林中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①.一直下降②.入值=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10~20年之间,入值先减少后增加,
但都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一直下降
【解析】
【分析】1、分析曲线图1: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
变化示意图,首先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
2、据图2分析,0-5年,入值基本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呈现J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十课保持身心降背记新人教版
- 青岛雕塑水景施工方案
- 湘教版八下数学4.5第3课时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听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 杨辉三角与两数和的乘方》听评课记录3
- 解析宇宙秘密
- 施工工程安全会议(3篇)
- 教育评价新视角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3绝对值与相反数》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1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第2课时)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3 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 FCI测试试题附答案
- 扁平蓝色企业五险一金知识培训讲座宣讲通用教学讲座课件
- 新编《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解读课件
- 违纪行为处罚确认单
- 鸡蛋出厂检验报告
- 高一化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 新员工入职培训考试附答案
-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登记表
-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财务收支月报表excel模板
- 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