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十三】(2020•湖北荆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鲸落-------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
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
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②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鱼预感
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
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
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
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
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
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
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
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
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
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
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
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年。这样,在鲸
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逐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
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
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
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
都是依靠鲸落而生。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
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I,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
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
年”。
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
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
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有删改)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其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o
【答案】鲸落逻辑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的能力。根据本文的题目“鲸
落-------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和内容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
是“鲸落”。根据文中内容可知,本文主要介绍了“鲸落”的过程和“鲸
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因此属于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
月的时间。
【答案】不能删。“大概”是“大致”的意思,因鲸鱼的巨大的身体被分
食干净所需时间不能完全确定,使用“大概”符合实际,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加点词“大概”表示推测
估计,意思是大约、大致。这里是说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
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约需要4-24个月的时间,但不能确定。如果删去,
就不符合实际。加点词“大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选文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至少答出两种
说明方法)
【答案】①下定义,如“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
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
底槽生态系统”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②列数字,如“至少有43个种类
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③
打比方,如“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I”,使语言形象生动。④引用,如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对“鲸落不仅指死
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
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槽生态系统”这一句分析可知,本句
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鲸落”的含义;对“至少有43个种
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这一句分析可知,本句运用了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了“鲸落”给海洋生物带来的巨大养分;
对“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一句分析可知,本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
方法,把鲸尸比喻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I”,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鲸尸给
海洋生物带来的好处;对”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
哺暗界众生十五年’”一句分析可知,本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
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4.请结合文本,说说“鲸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
【答案】反哺海洋,给海底带来了长时间的繁荣,从而有助于维护海洋生
态系统的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根据第④段的“它
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
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即可概括提炼出答案:反哺海
洋,给海底带来了长时间的繁荣,从而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十四】(2020•湖北咸宁)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①美国科学家近期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
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
②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
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
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观测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以海冰
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
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
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
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
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
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
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
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此外,海冰的融化虽然对海水体积的影响要
小于陆上冰盖的融化,但却直接影响着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这种盐度的
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
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
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
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
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
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
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
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
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
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
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⑨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
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
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
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
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
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
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
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选
自《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
B.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
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C.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其根源在于北极海
冰减少。
D.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
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9月面积最小”“3
月面积最大”表述有误,依据原文第(2)段”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
“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这一句内容就可以判断;C项,“其根源在于
北极海冰减少”表述有误,依据原文第(6)段“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
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这一句内容就可以
判断出;D项,表述错误,依据原文第(8)段“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
其缓慢的……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这一句内容
就可以判断;故选Bo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北极海冰的变化讲到北极海冰减少的影响和原因,是按逻辑顺序
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北极海冰在持续
减少。
C.本文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第⑨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说明内容的能力。C项有误,概括不全面。根据
第(4)段“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第
(5)段“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和第(7)段“北极
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可知,本文④一⑥段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而第⑦段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故选C。
3.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
之夏'”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加引号既表
特指,又表强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题目及其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根据计算机
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
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一句内容可知,“无冰之夏”是北极
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作用:在内容上,标题中加引号既表特指,
又表强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
时在结构上,“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与文章开头“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
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和结尾“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
始”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例【十五】(2020•湖北宜昌)
花开缀晕①
邓云乡
①《红楼梦》怡红院中,有一棵海棠树,叫“女儿棠”,又配一株芭蕉,
蕉、棠映照,显现了“怡红快绿”的境界。书中又写因了两盆白海棠,故
兴诗社名“海棠社”。其实,前者是_____________,后者是
②海棠的种类很多,木本中有四大类,即贴梗海震、垂丝海棠、西府海
棠、木瓜海棠。花色有大红、粉红、粉白。秋海棠草本,也有许多种,如
四季海棠、竹节海棠等。一般红色、嫩红色,变种也有黄、白二色。
③木本海棠中,贴梗开花最早。而最美丽娇艳的,还要属垂丝和西府二
种。《花镜》中述西府海棠云:”初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缴晕明
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述垂丝海棠云:“其瓣丛密而色娇楣,重英向
下,有若小莲,微逊西府一筹耳。”
④二者都说海棠之美,一在于花色娇嫩,红中有白,白中有红,不胜娇
羞:二是花开得很繁,密缀枝头,如云蒸霞蔚。儿时住在北京苏园,厅前
有两株西府海震,年年春天,花开繁茂,一树嫩红,桃李莫比。秋天还要
好看,一簇簇的海棠果,满满一树,把枝条都压弯了。
⑤海棠各地都有,但北京人特别喜欢种。龚自珍《西郊落花歌》云:“出
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这或有夸大处,但海棠确可长成
大树,我在北京虎坊桥看到过二三百年的老海棠,近三层楼高,相当可观。
⑥海棠产地最著名的是四川。有一年十月中旬,我在成都草堂公园,见
小河两旁,全是海棠,正在开花,招展枝头,使我大饱眼福。
⑦海棠有无香味,是文人学士争议不休的。《闲情偶寄》说:“然吾又
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②之间。……吾欲证前人有色无香之说,执海棠
之初放者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使尽无香,则
蜂蝶过门不入矣。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
蝶宿深枝'?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
⑧这段话说得既通达、又科学,而且还经过自己调查研究。看来
⑨秋海棠草本,额色也是嫩红,花开娇艳异常,人说有如“美人倦妆”。
一般也无香,而定州、重庆品种有香。李渔评秋海棠云:
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处子之可怜,少
妇之可爱,必将娶怜而割爱矣,相传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秋
花,故名为“断肠花”。
⑩如以《红楼梦》中人比拟,或_____________可比西府海棠,.
可比秋海棠乎?
【注释】①缴(xie)晕:红晕。②隐跃:同“隐余勺”。
1.请根据后文的相关知识介绍,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①段横线上。
A.春天开花的木本海棠B.春天开花的草
本海棠
C.秋天开花的木本海棠D.秋天开花的草
本海棠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根据第①段中的“有一棵海棠树”可知
前者为木本,根据第④段中的“厅前有两株西府海震,年年春天,花开繁
茂,一树嫩红,桃李莫比”可知木本海棠为春天开花,所以第一空应填“春
天开花的木本海棠”。故选A。根据第①段中的“书中又写因了两盆白海棠”
和第②段中的“秋海棠草本,也有许多种,如四季海棠、竹节海棠等。一
般红色、嫩红色,变种也有黄、白二色”可知后者为草本海棠,秋天开花。
所以第二空应填“秋天开花的草本海棠”。故选D。
2.秋季学期,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共赏海棠花”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请
你根据文章介绍,推荐两个合适的研学地点供选择。
【答案】成都、定州、重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中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学一方面是学习
知识,一方面是欣赏美丽的景色。根据第⑥段中的“有一年十月中旬,我
在成都草堂公园,见小河两旁,全是海棠,正在开花,招展枝头,使我大
饱眼福”可选成都。根据第⑨段中的“一般也无香,而定州、重庆品种有
香”可选:定州、重庆。
3.研学活动中有一个“海棠知识竞答”环节,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最娇艳的木本海棠是哪一种?
②若要观赏高大的海棠树,可以去哪里?
【答案】①西府海棠②北京虎坊桥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中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第③段中的“木
本海棠中,贴梗开花最早。而最美丽娇艳的,还要属垂丝和西府二种。《花
镜》中述西府海棠云”这一句可知最娇艳的木本海棠应是西府海棠。②根
据第⑤段中的“这或有夸大处,但海棠确可长成大树,我在北京虎坊桥看
到过二三百年的老海棠,近三层楼高,相当可观”这一句可知若要观赏高
大的海棠树,可以去北京虎坊桥。
4.围统海棠香味的争议,作者得出什么结论?请将其写在第⑧段的横线上。
【答案】海棠是有点香味的,不过比较淡,人闻不大到,只有敏感的蝴蝶
才能闻到。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主要信息的能力。第⑦段引用《闲情偶寄》中
的话,大意为:我又认为海棠并不都是没有香味的,只是香味在似有若无
之间。海棠初放的时候,有一种清香,如果用力嗅,就闻不到了。假如没
有香味,那么蝴蝶就不会停留了。郑谷《咏海棠》一诗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有香无香,应以蝴蝶的去留作为证明。据此可补写第⑧段空白为:海
棠是有点香味的,不过比较淡,人闻不大到,只有敏感的蝴蝶才能闻到。
意近即可。
5.请结合最后两段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人物依次填入第⑩段的横线上。
备选人物:扈三娘林黛玉翠
翠薛宝钗
【答案】薛宝钗林黛玉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迁移的能力。结合上句“如以《红楼梦》中人比拟”
可知,扈三娘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翠翠是《边城》中的人物,首先排
除。林黛玉与薛宝钗均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对于前者,书中的描绘是
“态生两眉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
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见其呈现的是
一种病态娇弱的美,与第九段中对于秋海棠的描述“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
怜者,处子之可怜,少妇之可爱,必将娶怜而割爱矣,相传因女子怀人不
至,涕泣洒地,遂生秋花,故名为‘断肠花’”相契合。后者容貌丰美,
举止娴雅,有一种健康阳光的美。与第二段中对于西府海棠的描述“初如
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缀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相契合。所以
第一空应填薛宝钗。第二空应填“林黛玉”。
6.积累链接:请将秦观《行香子》中相关句子补齐:小园几许,_______________
【答案】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诗词名句的能力。秦观《行香子》原词为“树绕村
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
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巡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
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第一空填“收尽春光”。第二空
填“有桃花红”。第三空填“李花白”。
例【十六】(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
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
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
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
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
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
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
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
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
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
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报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
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
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
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
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
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
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
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
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
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
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
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
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
改变。
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
做,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您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
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选自《奥秘》,
2019年第4期。有改动〉
1.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
【答案】自己听到的声音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
也是真实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代词指代内容的能力。由第④段中“自己说话时听
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
它也是真实的”,可概括出“另一半”指“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
声音也是真实的”。
2.“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
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第②段后B.第③段
后C.第④段后D.第⑤
段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说明文结构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题干中的
“这样的差异”指代第③段中“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
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这一内容。从第⑤至⑪段的内容
是解说造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显然“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
异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因此应该放到第④段之后,故选C。
3.第⑨段中的“最接近真实”与第⑪自然段中的“最真实的”是否矛盾?为
什么?
【答案】不矛盾。“最接近真实”即不是完全的真实,这是就骨传导本身
而言的。骨传导时,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只有很小的损失;“最真实”
则是相对于空气传导而言的,与空气传导相比,骨传导的能量损失几乎可
以忽略不计。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最接近真实”指真
实程度很高,由文章第⑨段中的内容可知,”最接近真实”指自己说话时
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音调、响度、音色真实程度都很高;第⑩
段中说“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那么与空气传导相比,
骨传导的能量损失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所以相对于空气传导而言,自己说
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最真实的”,故“最接近真实”和“最
真实的”表述的内容不同。因此二者不矛盾。
4.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声音”?
【答案】因为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被我们的大脑接收的,而骨传导失
真最小,因此是“真正的声音”;他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经过空气传
导的,都失真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自己的“真正的声音”的唯一接
收者。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读文章第⑥段和第⑩段的
内容可知,我们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音调、响度、
音色真实程度都很高,是自己最本真的声音;他人听到的我们的声音是通
过空气传导的,能量损失较大,真实程度较低,所以说“全世界只有你自
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
例【十七】(2020•湖南株洲)
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
驻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
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但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十分古老。
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
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
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
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
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
以此达到表现尊荣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
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
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效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
周人政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政治权利的象征,
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
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
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
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
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
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
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汉代人宴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
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
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素。也正是在
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
制的规定进行。从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
受礼的制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
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
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
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销售培训大纲
- 幼儿感恩父母教育
- 学前教育幼儿智育
- 企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 如何加入101教育
- 定制家具供应链协议
-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同学相伴》说课课件
- 教师怎样说课课件
- 仪器设备管理护理
- 儿科喉炎护理查房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3月份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 GB/T 44115.3-2025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内容表达第3部分:音频
- 《商务沟通与谈判》全套教学课件
- 储能行业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地理及答案
- 土方平衡方案
- 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题答案典型题汇编
- 2025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