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T 120-2019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_第1页
DB3305-T 120-2019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_第2页
DB3305-T 120-2019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_第3页
DB3305-T 120-2019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_第4页
DB3305-T 120-2019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1.040.43

P66

DB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120—2019

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SIHAORuralRoad

2019-11-20发布2019-12-01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5/T120—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总则...............................................................................2

5建设好要求.........................................................................2

5.1一般规定.......................................................................2

5.2规划...........................................................................3

5.3设计...........................................................................3

5.4实施...........................................................................4

6管理好要求.........................................................................4

6.1一般规定.......................................................................4

6.2路长制度.......................................................................4

6.3路产路权.......................................................................5

6.4超限运输.......................................................................5

6.5路域环境.......................................................................5

6.6信息化管理.....................................................................5

7养护好要求.........................................................................5

7.1一般规定.......................................................................5

7.2技术指标.......................................................................6

7.3养护管理.......................................................................6

8运营好要求.........................................................................6

8.1一般规定.......................................................................6

8.2技术指标.......................................................................7

8.3客运服务.......................................................................7

8.4物流服务.......................................................................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规范...............................8

参考文献............................................................................11

I

DB3305/T12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州市公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并由湖州市交通运输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公路管理局、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云琴、陆新民、邓德毅、王锡通、王凤丽、李海锋、李冬生、赵芳、周立新、

钱琪、童嘉阳、邓海斌、谭乐、张凤艳、张默涵、洪旭、刘祥、葛军、王雪梅。

II

DB3305/T120—2019

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等的目标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T616乡村公路运营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

DB33/T573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DB33/T2062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DB33/T2209-2019四好农村路

DB3305/T46-2017美丽公路建设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村公路ruralroad

经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纳入统计年报的县道、乡道、村

道及其所属设施。

3.2

路长制roadleadershipsystem

农村公路责任制管理的一种模式,主要由县、乡、村三级路长体系组成。各级路长负责农村公路及

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3.3

1

DB3305/T120—2019

非现场执法off-siteenforcement

利用动态自动称重检测设备、车辆抓拍识别设备、违法行为告知设施、视频监控设备、车辆信息数

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技术设备,自动检测、拍摄和记录行驶中货运车辆的车货总重、轴数、车辆图像及视

频等信息,对违法超限运输车辆的当事人依法给予处罚,是公路治超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总则

4.1一般要求

坚持以“质量为本、安全至上、自然和谐、绿色发展”为原则,建设高质量“四好农村路”,推

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提升农村综合交通水平,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4.2建设好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提档升级,全面建设通达通畅的农村公路,提

高工程质量、完善安全设施、提升路域景观,打造品质工程,全面建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

乡村建设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交通运输样板路。

4.3管理好目标

坚持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县为主、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

村公路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路长制”,完善资金保障政策,加强路域环境治理,打造“畅安舒美”

的通行环境。

4.4养护好目标

坚持动态监测、专业绿色的原则,构建科学高效养护体系,实现周期性养护良性循环,提高农村

公路路况水平,提高桥隧监测与处置管理成效,提高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质量。

4.5运营好目标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原则,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

升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能力,实现出门有车坐、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服务有平台。

4.6考核激励

坚持多措并举、稳定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抓落实机制,加大绩效管理和监

督考核力度,实现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综合评价挂钩。

5建设好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农村公路建设符合国家、行业以及浙江省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同时贯彻实施“修一条路、造

一片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建设理念。

5.1.2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资金来源、招标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坚持“七

公开”制度,打造农村公路“阳光工程”。

5.1.3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的指路体系、安全设施、排水系统、公共设施等附属设施及绿化工程应与

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

DB3305/T120—2019

5.1.4农村公路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到100%,绿化完好率达到95%以上。

5.2规划

5.2.1市、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农

村公路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全域旅游、绿色智造等规划紧密衔接,与国道、省道以

及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5.2.2统筹农村客运和物流发展、统筹各类场站规划建设,推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电商、邮政等

服务功能的“多站合一”,资源共享。

5.2.3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坚持集约用地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公路的线形和资源。鼓励利用农村公路路

侧闲置土地、沿线已有设施建设小型服务区、停车区、休息区等服务设施。

5.2.4通乡镇、景区等地区的农村公路通过改建,打通跨区域“断头路”,拓宽瓶颈路。

5.3设计

5.3.1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及服务水平符合以下要求:

a)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因地制宜,设计技术标准达到安全可靠、生态和谐。路线技

术指标的选用与组合设计注意协调、一致,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b)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满足DB33/T2209-2019中4.3.1条规定要求,同时完善相关设施,确保

通行安全。

c)新建、改建通平原地区乡镇、景区、农业和林业园区、特色小镇、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以

及4A级(及)以上景区的公路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标准;通山区乡镇和3A级景区公路达

到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标准;通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农家乐示范

村的公路达到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标准。

5.3.2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符合JTGB01-2014和JTG2111-2019、DB33/T2209-2019、DB3305/T

46-2017等相关标准规范,并符合以下要求:

a)在地形和用地许可的地段,路侧净区范围内尽可能的宽阔、平坦、圆顺。净区宜采用绿化植

被,与农田自然过渡;路基边沟应宽、浅或设盖板,利于车辆跨越;路基边坡应尽量平缓、

圆滑过渡。

b)路基防护、支挡结构物应稳定,排水顺畅,圬工体表面平整、无脱空。外立面可适当粉饰宣

传地方文化。

c)桥梁、涵洞、隧道应结合功能、安全和使用综合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构造、型式与材

料选择应体现地方特色、就地取材。桥梁、涵洞、隧道外立面应整洁美观。

d)长度大于100m的隧道,特大桥梁及其他需要设置照明的路段,应合理设置照明,无照明路段

宜采用自发光标志和轮廓标,提高夜间行车的视认性。

5.3.3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应按GB5768、JTGD81、JTG/TD81和DB33/T2209-2019等相关标准规范

要求设置完好,并符合以下要求:

a)农村公路指路体系在沿途经过道路、相关城镇、景点、重要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等路段合理

设置,并与各类设施协调一体化设计,统一管理。

b)平面交叉口有渠化导流岛设置时,结合地方特色打造街头小品,与文化走廊建设协调设计。

c)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根据道理和交通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布局,避免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

现象,标志版面清晰美观,易于识别。并不得有任何物体遮挡现象,防碍行车视线影响行车

安全。

5.3.4农村公路绿化美化与环境保护应符合DB33/T2062和JTGB04等相关标准规范,并符合以下要

求:

3

DB3305/T120—2019

a)农村公路景观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地域环境和人文特点,体现“一路一景”,实现路景

融合。

b)农村公路沿线绿化合理覆盖路堤、路堑、分隔带等可绿化的公路用地,应保护原有植被,路

基边坡、排水、防护工程等与原地面相接处应植物绿化,以修饰人工痕迹并过渡自然,绿化不

应影响排水功能。

c)农村公路两侧的绿化景观应体现公路景观空间的开放性、视野的多样性。公路沿线的构造物

及建筑物的景观设计风格应与空间线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沿线建筑物应体现地方建筑风格。

5.4实施

5.4.1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应符合DB33/T2209-2019等相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a)农村公路建设宜优先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或建设与一定时期养护任务整体发包的建设管理模

式。

b)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项目业主应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配备具有相应的

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人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也可选择专业单位履行项目业主和

监理职责。

5.4.2农村公路建设应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宜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建筑

技术,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4.3农村公路建设期间空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分别符合GB3095、GB3096、GB15618的要求。

并做好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围挡、施工便道硬化、工地出入口冲洗、物料堆放及裸土覆盖和湿法作业等扬

尘治理工作。

6管理好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农村公路全面纳入管理。

6.1.2农村公路全面落实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级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市级

人民政府支持、帮助县级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

6.1.3县道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乡、村道由乡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

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行业指导和监督工作,开展定期检查通报,定期组织农村公路管理技术培训。

6.1.4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设必设,并按落实一个专门机构、组建一支养护队伍、安排一处办公

场所、筹措一笔管养经费、健全一个运行机制、完善一套内业台账的“六个一”标准开展规范化建设,

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创建率达到100%。

6.1.5农村公路建立场站建设、管理、维护“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电

商、邮政等功能“多站合一”,提高场站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6.1.6县级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

算,结合农村公路里程和物价等因素及时调整农村公路资金投入政策,建立预算增长机制。

6.2路长制度

6.2.1农村公路实行“一路一路长”,按照“分级管理、垂直监督”的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路

长制。

4

DB3305/T120—2019

6.2.2各级路长应明确负责人,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

为主”的管理体系。

6.2.3农村公路应实行路长和管养公示制度,县、乡、村道应设置路长公示牌和管养公示牌,接受社

会监督。

6.3路产路权

6.3.1农村公路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专管员、村有护路员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多方联动协

管机制。

6.3.2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做好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制定爱路护路的乡规村约,

乡规村约制定率达到100%。

6.3.3采取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互动形式,预防制止破坏、损害农村公路的行为。

6.3.4做好“田路分家”、“路宅分家”管理工作,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应全部实现田路分离、路宅

分家。

6.4超限运输

6.4.1农村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公安、交通多部门协作。

6.4.2建立农村公路治超机制,开展农村公路流动治超,加强货运源头管理。

6.4.3农村公路应鼓励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超限率控制在4%以内。

6.5路域环境

6.5.1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美化路域环境,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停车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

6.5.2清理公路用地范围内违章建筑、堆积物、非公路标志,保持路面常年整洁美观,做好公路洁化、

绿化、美化、亮化工作。

6.5.3建立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和保洁一体化机制,全面推行路面机械化保洁。

6.5.4农村公路可绿化路段全部绿化,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创建全市域美丽农村公路。

6.6信息化管理

6.6.1农村公路管理积极推广信息化技术手段,并随着技术进步而更新。

6.6.2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建立智能科技监控系统,并接入公安交通管理集成指挥平台,实现公路治超

非现场执法电子检测系统与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交警部门的路面监控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6.6.3农村公路管理技术手段结合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鼓励开发管理APP应用软件,实现移动办公

与管理。

7养护好要求

7.1一般规定

7.1.1农村公路应达到路面整洁、路基稳定、桥隧安全、排水畅通、设备设施完好等要求,保障路况

质量状态良好。

7.1.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原则,根据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合理安排预防养护、修复

养护和应急养护等养护工程,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抗灾能力,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7.1.3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环保经济”的原则,重视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养

护成本。

7.1.4农村公路养护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5

DB3305/T120—2019

7.1.5积极稳妥地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养护水平。

7.2技术指标

7.2.1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比例达93.5%以上。

7.2.2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县道、乡道养护巡查频率宜不少于1次/

天,村道应不少于1次/周,特殊路段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适当加大巡查频率。

7.2.3县道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评定覆盖率100%,乡村道路面自动化检测评定覆盖率不低于30%。

7.2.4对技术状况评定为4类及以上的桥隧当年处置率达到100%。

7.2.5县、乡、村道标志标线设置率分别达到80%、70%和60%以上;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

通标线、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率达95%以上。

7.2.6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应达到100%,县乡村道临水临崖(4米以上)路段安全设施完备可靠。

7.2.7绿化完好率应达到95%以上。

7.2.8一般灾害条件下应急救援应在1.5小时内到达,应急抢通应在24小时内完成。

7.3养护管理

7.3.1养护工程按现行规范、标准和程序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7.3.2日常养护实现全面覆盖,应每年开展技术状况检测评定工作,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评定宜采用自

动化快速检测设备。宜消除路况评定中的次差路,实现周期性养护良性循环。

7.3.3应建立健全桥隧养护工程师十项制度、一桥(隧)一牌一档、定期检查评定等桥梁隧道长效养

护管理制度,对所有桥隧实行动态实时管理。桥梁、隧道应分别按照DB33/T573和JTGH12的要求开

展检测评定。

7.3.4以临水临崖路段、严重灾毁路段、校车客运班车营运路段、急弯陡坡为重点,推进安全生命防

护工程建设。同时,及时治理排查确定的安全隐患事故多发路段。

7.3.5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档案管理信息化,统一养护记录、图表、验收等内

业档案资料格式,达到内、外业协调同步。

7.3.6建立完善的应急抢险体系,组建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

练。

7.3.7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进行专项核算,做到专款专用。

7.3.8养护作业应符合JTGH30和DB33/T2209-2019的要求。

8运营好要求

8.1一般规定

8.1.1应构建集约、高效、安全舒适的农村道路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完善城乡运输持续发展机制。

8.1.2贯彻“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游运结合”的原则,完善农村

客运站点和沿途停靠点及其服务配套设施,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建制村全覆盖的城乡客

运服务网络。

8.1.3坚持建设“安全、便捷、生态、智慧、美丽、可持续”的农村客运体系,推动实施农村客运公

交纯电动化全覆盖、公交一票制全覆盖和移动支付全覆盖。

8.1.4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内容、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

8.1.5按实际需求,遵循安全、适用、经济、标准化的原则布置运营服务设施。

8.1.6运营车辆的技术要求及安全性应符合GB7258、GB18565和JT/T616规定。

6

DB3305/T120—2019

8.1.7健全落实农村公路运输安全综合监督管理机制,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建立健全车

型标准、通行条件、安保设施、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制度。

8.1.8积极采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提高农村公路客货运营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8.1.9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村客货运安全管理,制定农村公路运营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

案,强化司乘人员安全培训和教育。

8.2技术指标

8.2.1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评价方法参考附录A。

8.2.2乡镇、建制村均应开通客车运营。镇村公交开通率基本达到100%。

8.2.3农村客车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安装率及实施动态监管比例均达到100%。

8.2.4县域内应建成不少于2个集客运、货运、邮政于一体的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点。

8.3客运服务

8.3.1完善优化城乡公交线网布局,适度建设农村公交场站,科学建设改造乡镇运输服务站、港湾式

停靠站。

8.3.2建立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审核机制。新增农村客运班线需通过通行条件审核;已开通农

村客运班线,应利用车辆更新、延续经营等时机,开展运营条件审核,保证安全运营。

8.3.3引导客运企业开拓农村客运市场,推进农村客运班线企业化经营,鼓励经营者采取区域经营、

循环运行、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等经营模式,统筹协调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拓展城乡

客运覆盖深度、广度,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群众“行有所乘”。

8.3.4紧密结合农村客运服务与生态旅游,延伸客运站点至生态旅游景点,带动人流聚集,促进乡村

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村新业态发展。

8.3.5应致力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客运票制票价,落实票价优惠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

8.4物流服务

8.4.1应发展实惠便捷的货运物流服务,以县级物流基地为枢纽,乡镇物流站场为中心、村级物流服

务点为节点,构建覆盖全市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8.4.2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鼓励本地电商平台良性发展。

8.4.3按需培育发展城乡物流配送示范企业,引导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

7

DB3305/T120—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规范

A.1县市评价指标内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A.1.1建制村公路通畅率(P1)

a)评价内容:行政区域内已通畅建制村数量占行政区内建制村总数的比例(单位:%)。该指标

满分为100分,P1数值达100%时得满分,每降低1%(不足1%时四舍五入,下同)扣2分,扣完为

止。行政区内没有建制村的,该项指标默认满分。

注:其中,已通畅建制村,指凡在通达基础上,由路面类型为有铺装路面(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

土路面)、简易铺装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和其他硬化路面(石

质路面[含弹石、条石等]、砼预制块路面、砖铺路面等)的通达路线连通的建制村。

b)P1计算方法:

已通畅建制村数量

建制村公路通畅率100%(A.1.1-1)

建制村总数

c)数据来源:交通运输综合统计报表。

A.1.2建制村通客车率(P2)

a)评价内容:行政区内通客运车辆的建制村数占行政区建制村总数的比例情况(单位:%)。该

指标满分为200分,P2数值达100%时得满分,每降低1%扣4分,扣完为止。行政区内没有建制村的,

该项指标默认满分。

注:其中,通客运车辆的建制村数是指行政区内距离道路客运班车、公交化运营车辆或者城市公交

运行起点、终点、中途停靠站点在2公里以内的建制村数。

b)P2计算方法:

通客运车辆的建制村数

建制村通客车率100%(A.1.2-1)

建制村总数

c)数据来源:道路运输统计报表。

A.1.3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比率(P3)

a)评价内容:行政区内城市公交车辆和公交化运营的农村客运车辆数之和,占行政区内所有城乡

道路客运车辆数的比例(单位:%)。该指标满分为150分,P3数值达100%时得满分,每降低1%扣

2分,扣完为止。行政区内全域都开通了城市公交的,该项指标默认满分。

注:其中,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包括城市公交车辆和农村客运车辆(下同);公交化运营的农村客运

车辆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农村客运车辆:

1)票价标准低于普通农村客运班线的15%以上;

2)有确定的首末班发车时间,线路日均发班次不低于6班;

3)停靠途经建制村,在沿途停靠站点设置站牌并公布班次信息;

4)全部农村客运车辆或在该条农村客运班线内统一服务标准、车型配置、外观标志和车内配

套设施。

8

DB3305/T120—2019

b)指标P3计算方法:

城市公交车辆数公交化运营的农村客运车辆数

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比率(A.1.3-1)

城乡道路客运车辆数

c)数据来源: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计提供。

A.1.4城乡道路客运车辆交通责任事故万车死亡率(P4)

a)评价内容:评价期内,行政区内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发生的交通责任事故(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辖区内城乡道路客运车辆数之比(单位:人/万车)。该指标满分为100分,

P4数值为0时得满分,每增加1人/万车扣1分,扣完为止。

b)指标P4计算方法:

城乡道路客运车辆交通责任事故万车死亡率

城乡道路客运车辆交通责任事故死亡人数(A.1.4-1)

城乡道路客运车辆数/10000

c)数据来源: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计提供。

A.1.5城乡道路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P5)

a)评价内容:P5指标包括三项内容,满分150分,行政区全面满足要求时得满分。对于行政区

内全域都开通了城市公交的,该指标默认为满分。

1)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项目与农村客运站点(包括简易站、招呼站、候车亭等,下同)同

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该项满分为50分,每一个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项目不满足扣5

分,扣完为止。

2)建制村2公里范围内建成了农村客运站点。该项满分为50分,每一个建制村不满足扣2

分,扣完为止。

3)市县城区内三级以上等级道路客运站场与城市公交站点的换乘距离小于300m。该项满分为

50分,每一个三级以上等级道路客运站场不满足扣20分,扣完为止。没有三级以上等级道路客运站场

或没有开通城市公交的均为0分。

b)评价依据: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文件(需附加在评价报告内并提供给上级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A.1.6城乡道路客运信息服务一体化水平(P6)

a)评价内容:P6指标包括四项内容,满分150分,行政区全面满足要求时得满分。

1)城乡道路客运信息通过互联网对外动态发布。该项满分为30分。

2)市县城区内三级以上等级道路客运站公布可换乘的城市公交线路信息。该项满分为30分。

没有三级以上等级道路客运站或没有开通城市公交的均为0分。

3)开通了统一的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并保持良好运转。该项满分为40分。

4)行政区全面实现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或网络售票。该项满分为50分。

b)评价依据:由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文件(需附加在评价报告内并提供给上

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A.1.7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政策一体化水平(P7)

a)评价内容:P7指标包括四项内容,满分150分,行政区全面满足要求时得满分。对于行政区

内全域都开通了城市公交的,该项指标默认满分。

1)市县级行政区域建立了“一城一交”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多部门联

9

DB3305/T120—2019

合推进机制。该项满分为30分。

2)市县级人民政府编制了市县级行政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及场站专项规划,主要

指标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实施。该项满分为30分。

3)市县级人民政府统一了公交化运行的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在税费、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

该项满分为40分。

4)市县级人民政府出台了支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安排,

道路通行管理,以及场站建设、车辆购置、票价优惠、政策性亏损的财政补贴等方面。该项满分为50

分。

b)评价依据:由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文件(需附加在评价报告内并提供给上

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A.1.8加分项(P8)

a)评价内容:P8指标包括四项内容,满分为200分,加满为止。

1)建制村公路通畅率比上一年度每增加1%,加10分。

2)建制村通客车率比上一年度每增加1%,加10分。

3)城乡道路客运公交化比率比上一年度每增加1%,加10分。

4)新建道路客运站场和城市公共交通场站一体化设计、施工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每一个加

20分。

b)评价依据:由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年度及上一年度有关资料文件(需附加在评价

报告内并提供给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A.2市县评价结果分级

市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总分为1000分(不含加分),评价结果分5个等级,分级标准见表

A.1。

表A.1市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结果分级表(分值含加分)

分值900分以上800-899分600-799分500-599分500分以下

分级AAAAAAAAAAAAAAA

A.3省(区、市)评价内容、计算方法

A.3.1评价内容:省(区、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综合分值(单位:分),省(区、市)城乡道

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各级别市县比例(单位:%)。

A.3.2计算方法:

省(区、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综合分值

市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分值(A.3.2-1)

省(区、市)所辖市县总数

省(区、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级市县比例

(A.3.2-2)

省(区、市)辖区内级市县数量

100%

省(区、市)所辖市县总数

(其他级别市县比例计算方法参照AAAAA级)

10

DB3305/T120—201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4]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号)

[5]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2号)

[6]超限运输车辆行使公路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62号)

[7]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5号)

[8]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4号)

[9]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交安监发[2018]152号)

[10]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交运发[2011]490号)

[11]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交公路发[2014]100号)

[12]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旅客运输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划》的通知(交运发[2014]258

号)

[13]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4]259

号)

[14]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15]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路政管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81

号)

[16]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

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

意见(交运发[2016]184号)

[17]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的通知(交办运

[2016]139号)

[18]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实施意见(交办公路[2017]90号)

[19]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交规

划发[2018]93号)

[20]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邮政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19]96号)

[21]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浙交[2016]221号)

[22]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浙

交[2017]32号)

[2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8]24号)

[24]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全省乡道运输服务站建设任务的通知(浙运办

2018第40号)

[25]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明确村级物流服务点建设和评定要求工作的通知(浙运办

2018第43号)

[26]浙江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浙交

[2018]77号)

[27]湖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湖州市农村公路标志标线及指路体系设置指导意见》的通知(湖

交〔2017〕87号)

11

DB3305/T120—2019

[28]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的通知(湖政发

[2018]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DB3305/T120—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总则...............................................................................2

5建设好要求.........................................................................2

5.1一般规定.......................................................................2

5.2规划...........................................................................3

5.3设计...........................................................................3

5.4实施...........................................................................4

6管理好要求.........................................................................4

6.1一般规定.......................................................................4

6.2路长制度.......................................................................4

6.3路产路权.......................................................................5

6.4超限运输.......................................................................5

6.5路域环境.......................................................................5

6.6信息化管理.....................................................................5

7养护好要求.........................................................................5

7.1一般规定.......................................................................5

7.2技术指标.......................................................................6

7.3养护管理.......................................................................6

8运营好要求.........................................................................6

8.1一般规定.......................................................................6

8.2技术指标.......................................................................7

8.3客运服务.......................................................................7

8.4物流服务.......................................................................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规范...............................8

参考文献............................................................................11

I

DB3305/T12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州市公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并由湖州市交通运输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公路管理局、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云琴、陆新民、邓德毅、王锡通、王凤丽、李海锋、李冬生、赵芳、周立新、

钱琪、童嘉阳、邓海斌、谭乐、张凤艳、张默涵、洪旭、刘祥、葛军、王雪梅。

II

DB3305/T120—2019

四好农村路建设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等的目标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T616乡村公路运营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

DB33/T573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DB33/T2062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DB33/T2209-2019四好农村路

DB3305/T46-2017美丽公路建设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村公路ruralroad

经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纳入统计年报的县道、乡道、村

道及其所属设施。

3.2

路长制roadleadershipsystem

农村公路责任制管理的一种模式,主要由县、乡、村三级路长体系组成。各级路长负责农村公路及

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3.3

1

DB3305/T120—2019

非现场执法off-siteenforcement

利用动态自动称重检测设备、车辆抓拍识别设备、违法行为告知设施、视频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