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T 230-2022“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18/10/wKhkGWbY9NaAbAxXAADDD6P6TSA407.jpg)
![DB3305-T 230-2022“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18/10/wKhkGWbY9NaAbAxXAADDD6P6TSA4072.jpg)
![DB3305-T 230-2022“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18/10/wKhkGWbY9NaAbAxXAADDD6P6TSA4073.jpg)
![DB3305-T 230-2022“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18/10/wKhkGWbY9NaAbAxXAADDD6P6TSA4074.jpg)
![DB3305-T 230-2022“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18/10/wKhkGWbY9NaAbAxXAADDD6P6TSA4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060
CCSA11
DB3305DB3305/T230—2022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230—2022
“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carbonneutralitybank
2022-7-15发布2022-7-18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5/T230—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建设要求..........................................................................2
5管理要求..........................................................................3
附录A(资料性)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盘查方法........................................5
附录B(资料性)银行机构信贷碳排放核算方法............................................7
参考文献.............................................................................9
I
DB3305/T23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银保监会湖州监管分局、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银保监会湖州监管分局、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湖州市标准化研
究院、湖州市银行业协会、湖州南太湖绿色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湖州深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狄、黄丁伟、徐华君、缪得志、杨冰、何九仲、邹新强、周忆、许震深、臧
培峰、李乐。
II
DB3305/T230—2022
“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中和”银行机构的建设要求与管理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碳中和”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R/T0227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DB3305/T64绿色银行评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
各种温室气体按照二氧化碳排放率折算后的值。
注: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
3.2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
一定时间内,地区、企业、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
消自身产生的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当量的净零排放。
3.3
“碳中和”银行机构carbonneutralitybank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重要目标,通过公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釆取自身碳减排、投融资结构低碳调整
等措施,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及投融资碳中和的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
3.4
碳盘查carboninventory
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3.5
1
DB3305/T230—2022
碳金融carbonfinance
服务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4建设要求
4.1自身运营
4.1.1碳盘查
4.1.1.1银行机构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规范开
展碳盘查,科学计量机构运营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盘查方法见附录A。
4.1.1.2银行机构自身运营领域碳排放范围如下:
a)范围1: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内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即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燃
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b)范围2: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外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即消耗外购电力和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
化碳当量;
c)范围3:银行机构其他供应链端的间接碳排放,即按照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和自愿减排计划所产生
的二氧化碳当量。
4.1.1.3银行机构自身运营领域碳盘查计量方式如下:
a)设定组织、运营的碳排放核算边界;
b)通过对照范围标准(见4.1.1.2)建立碳盘查手册等方式确定碳排放源;
c)收集碳排放源数据,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计算并汇总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d)记录完整的资料数据形成最终的排放清单;
e)碳盘查相关信息披露,可参照JR/T0227的要求。
4.1.2碳减排
4.1.2.1依据碳盘查内容,应每年匡算碳减排成效和碳抵消成本,制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或路线图,
明确各时间节点应实现的阶段碳减排目标。
4.1.2.2根据动态变化的碳排放量制定合理的碳减排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
倡绿色办公等。
4.1.2.3通过个人碳账户统计员工日常工作中的碳排放量,并将员工碳排放情况纳入相应考核体系,
可给予适当奖励。
4.1.3碳抵消
4.1.3.1通过扩展经营活动外的措施,如开展公益植树造林等方式抵消机构的碳排放量。
4.1.3.2采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购买绿色电力凭证
等方式抵消机构的碳排放量。
4.1.4核实验证
通过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银行机构自身运营领域碳中和情况进行核实与验证。
4.2投融资
4.2.1碳盘查
4.2.1.1银行机构应收集投融资对象(包括企业、项目)的能耗强度,计算信贷领域碳排放量。
4.2.1.2当投融资对象为项目时,项目碳排放量可直接采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供的碳排放量。
4.2.1.3当投融资对象为企业时,银行机构投融资领域碳排放范围如下:
a)范围1:投融资对象自身运营边界内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即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
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2
DB3305/T230—2022
b)范围2:投融资对象自身运营边界外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即消耗外购电力和外购热力产生的二
氧化碳当量。
4.2.1.4当投融资对象为企业时,银行机构投融资领域碳盘查计量方式如下:
a)设定投融资对象的碳排放核算边界;
b)收集投融资对象的碳排放源数据信息,
c)选择合适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投融资对象信贷碳排放量;
注:银行机构信贷碳排放核算方法见附录B。
4.2.2碳减排
4.2.2.1通过数字化平台等方式开发相应的碳金融产品,对接投融资对象低碳项目融资需求,将投融
资对象碳排放情况与银行信贷政策挂钩。
4.2.2.2配套专项支持政策,重点加强对投融资对象节能减排项目与活动的支持,引导信贷资产所涉
项目降低碳排放量。
4.2.2.3为投融资对象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等绿色低碳理念
的宣传。
4.2.3碳抵消
银行机构可引导投融资对象通过相关方式抵消碳排放量(见4.1.3)。
4.2.4核实验证
可通过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投融资对象碳中和情况进行核实与验证。
5管理要求
5.1组织管理
5.1.1将碳中和银行建设机制纳入战略规划,建立职能部门或管理部门,组建银行机构碳中和建设工
作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及联络人。
5.1.2制定碳中和发展规划,碳中和发展规划中应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基准年、碳达峰实现年、碳
中和实现年。
5.1.3“碳中和”银行机构应配备至少1名碳排放管理师,并至少每半年开展1次专题培训。
5.2制度管理
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如内部分工、数据统计管理、运营能耗管理、监督检查、信息披露、档案管理
等制度。
5.3信息化管理
5.3.1结合自身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开发使用相适应的信贷客户碳管理信息系统,或在原有信贷管
理系统内嵌相关信息管理模块。
5.3.2依托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为银行机构核算自身运营碳排放、信贷碳排放提供数据支持和数字
化工具。
5.4风控管理
5.4.1对投融资对象的碳排放情况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将其纳入信贷评审流程,对评估表现
好的投融资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信贷资源给予优先支持。
5.4.2对投融资对象的碳排放情况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在风险实际损失发
生或扩散前实施风险控制。
3
DB3305/T230—2022
5.4.3根据风险评估与监测结果,对高风险投融资对象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
进行社会风险控制。
5.4.4开展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相关的制度、风险识别与管理机制。
5.5流程管理
5.5.1机构总部(或非法人银行市分行)应基于碳盘查结果及整体碳中和行动方案,指定和落实机构
本部及分支机构层面的碳减排计划与措施,持续开展跟踪监测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5.5.2组建跨部门的银行机构碳中和建设工作实施小组,制定碳盘查、碳减排、碳抵消各环节的实施
流程,明确相关部门与分支机构职责。
5.5.3开展自身运营与投融资碳排放管理工作,建立碳排放核算、监测与碳减排潜力分析机制,统筹减
排措施的实施成本、技术的潜在效力等因素,综合运用节能、替代、抵消等途径实现净零排放。
5.5.4开展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建设工作,银行机构应设置高效的内外部信息交互渠道,修正并优化
机构碳中和实施进程。
5.5.5建立以下碳中和银行信贷管理的“七单”机制:
a)单列信贷规模。每年单列绿色信贷规模,信贷资源优先向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
民生活六大低碳领域倾斜。
b)单设信贷审批通道。开辟独立的碳金融绿色审批通道,设置专门的信贷审批岗位,为碳金融的
审批提供快捷通道。
c)单列资金价格。针对绿色低碳领域的企业或项目融资,适当提供相对普通贷款更为优惠的资金
成本价格,包括贷款利率等。
d)单设风险管理指标。建立科学的碳金融管理机制,对绿色低碳类信贷业务设置单独的不良容忍
度,允许碳金融的不良容忍度适当高于总体不良率。
e)单列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金融绩效考核机制,考核奖励力度大于一般性贷款。考核指
标应侧重于其所创造的低碳经济增加值,环境、社会效益和管理水平等。
f)单列产品服务。以碳减排为核心,围绕清洁能源改造、工业低碳转型、建筑绿色发展、交通零
碳升级等方面,加快专属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g)单列信息披露。制定碳中和相关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明确自身的责任要求,明确披露框架的
范围内容。
5.6评价管理
5.6.1建立内部评价机制,对“碳中和”银行机构相关工作至少每年开展1次自评,并向监管部门提
交自评报告。
5.6.2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可将“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成效纳入绿色金融绩效考评,评价
过程可参照DB3305/T64的要求。
5.6.3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充分讨论,采纳各方合理建议,持续改进,提升碳中和建设工作质量。
4
DB3305/T230—2022
附录A
(资料性)
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盘查方法
表A.1给出了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盘查方法。
表A.1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盘查方法
核算项内容备注
基于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识别核算边界内的二氧化碳排放源,选
核算方法择与收集碳排放数据,确定排放因子数据,计算与汇总与银行自身
运营相关的碳排放量。
以湖州市各银行机构总部机关及支行网点、离行设备等固定、移动
核算边界
设备设施和与自身运营有关的供应链作为核算边界。
范围1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内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具体包括:
1.备用发电机组消耗的柴油;
2.食堂消耗的天然气;
3.食堂消耗的液化石油气;
4.公务用车消耗的汽油、柴油。
范围2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外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具体包括:
1.照明、空调(新风)、电梯、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消耗的电力;
排放源识
2.离行式ATM配套;
别
3.助农终端等。
范围3银行机构自身运营供应链端所产生的间接排放,具体包括:
1.押解车辆外包运输消耗的汽油、柴油;
2.垃圾分类处理产生的碳排放;
3.日常办公消耗的A3/A4纸张、合同用纸及凭证用纸;
4.员工商务差旅涉及的乘坐高铁、飞机、自驾出行产生的碳排放;
5.员工通勤消耗的汽油、柴油。
范围1核算公式为:
E化石=44/12×∑(EFi×ADi)„„„„„„„„„„(1)
式(1)中:
E化石:为银行机构自身运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单位
为tCO2e
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
E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J;
活动数据量和碳氧化率选取《浙江省
AD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TJ;i:为化石燃料类型。
和排放因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ADi=NCVi×FCi„„„„„„„„„„(2)
子(2020年修订版)》中的
式(2)中:
数据。
NCVi是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
T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TJ/亿Nm3;
FCi是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
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亿Nm3。
EFi=CCi×OFi„„„„„„„„„„(3)
式(3)中:
5
DB3305/T230—2022
表A.1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盘查方法(续)
CCi: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tCO2/TJ;
O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
范围2核算公式为:
E电AD电EF电„„„„„„„„„„(4)
式(4)中:
E电:为银行机构自身运营净购入的电力所对应的碳排放量,单位
为tCO2;
AD电: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MWh;EF电为浙
江省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MWh。
浙江电网排放因子具体为0.5246tCO2/MWh。
纸张消耗产生的碳排放计算
需要统计纸张用品所有消耗
量(kg);
员工通勤、差旅、外包运输
范围3核算公式为:
排放需统计员工通勤方式、
E其他间接=E纸张+E员工通勤+E员工差旅+E外包运输+E垃圾处理„„„„„„„„„
天数、里程等,计算获得燃
(5)
料消耗及电力消耗,并按照
式(5)中:
燃料对应排放因子及电力排
E其他间接:银行机构自身运营供应链端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放因子计算;
E纸张:银行机构自身运营消耗的A3/A4纸张、合同用纸及凭证用
垃圾处理需要统计银行机构
纸所产生碳排放;
全年产生垃圾量,一般区分
E员工通勤/员工差旅/外包运输:为员工通勤、差旅、外包运输使用的交通工具
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
等产生的碳排放;
其他垃圾。
E垃圾处理:为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相关排放因子可参考英国环
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2020
年度《关于企业报告温室气
体排放因子指南》。
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的活动数据应来自银行内部统计台账,
能耗台账、柴油发电机加油记录、公务用车加油记录、电网公司
数据获
提供的结算单及购电发票等,并与财务采购和物资领用记录等凭
取方式
证进行交叉核对。
员工通勤、差旅和垃圾处理数据可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取。
6
DB3305/T230—2022
附录B
(资料性)
银行机构信贷碳排放核算方法
表B.1给出了银行机构信贷碳排放核算公式。
表B.1银行机构信贷碳排放核算方法
碳排放量核算公式
银行信贷碳排放量与企业(项目)银行信贷余额在企业(项目)总资产占比、
企业(项目)碳排放量均呈正相关,核算公式为:
E银行信贷=A银行信贷/A企业(项目)E企业„„„„„„„„„„(1)
式(1)中:
银行信贷碳排放量E银行信贷——银行信贷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A银行信贷——企业(项目)银行信贷余额,单位为元(¥);
A企业(项目)——企业(项目)总资产,单位为元(¥);
E企业(项目)——企业(项目)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注:信贷包括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企业碳排放总量为能源消耗、化石燃料燃烧与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总和,
核算公式为:
E企业=E电+E热+E燃料+E生产过程„„„„„„„„„„(2)
式(2)中:
企业碳排放总量E企业——企业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E电——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E热——外购热能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E燃料——使用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E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量,可由企业经营净外购电量,乘以该区域电网CO2排
放因子得出,折标系数见附录A,核算公式为:
E电AD电EF电„„„„„„„„„„(3)
外购电力产生的
式(3)中:
碳排放量
E电——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AD电——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EF电——区域电网CO2排放因子(千克CO2/千瓦时)。
外购热能产生的CO2排放量,可由企业经营净外购热能,乘以外购热能CO2排放
系数得出,核算公式为:
E热=AD热能×EF热能„„„„„„„„„„(4)
外购热能产生的
式(4)中:
碳排放量
E热——外购热能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AD热能——净外购热能,单位为百万千焦(1GJ);
EF热能——外购热能CO2排放系数(千克CO2/百万千焦)。
7
DB3305/T230—2022
表B.1银行机构信贷碳排放核算方法(续)
化石燃料燃烧的CO2排放量,可由企业使用不同种类燃气的总数,乘以相应燃料
CO2排放系数,求和得出,核算公式为:
E燃料=Ʃ(AD燃料i×EF燃料i)„„„„„„„„„„(5)
化石燃料燃烧的
式(5)中:
碳排放量
E燃料——使用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kg);
AD燃料i——第i种燃料使用量,单位为千克(kg);
EF燃料i——第i种燃料CO2排放因子(千克CO2/千克)。
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包括水泥、石灰、钢铁和脱硫等生产过程。
水泥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可由水泥生产消耗的熟料乘以熟料CO2排放系数得
出,核算公式为:
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E水泥=AD熟料×EF熟料„„„„„„„„„„(6)
的碳排放量式(6)中:
E水泥——水泥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
AD熟料——水泥生产消耗的熟料,单位为吨(t);
EF熟料——熟料CO2排放系数(吨CO2/吨)。
石灰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可由石灰产量乘以石灰CO2排放系数得出,核算公
式为:
E石灰=AD石灰×EF石灰„„„„„„„„„„(7)
石灰生产产生的
式(7)中:
碳排放量
E石灰——石灰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
AD石灰——石灰产量,单位为吨(t);
EF石灰——石灰CO2排放系数(吨CO2/吨)。
钢铁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可由石灰石消耗量乘以石灰石CO2排放系数倍数,
电炉炼钢产量乘以电炉炼钢CO2排放系数,求和得出,核算公式为:
E钢铁=AD石灰石×EF石灰石+AD电炉炼钢×EF电炉炼钢„„„„„„„„„„(8)
式(8)中:
钢铁生产产生的
E钢铁——钢铁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
碳排放量
AD石灰石——石灰石消耗量,单位为吨(t);
EF石灰石——石灰石CO2排放系数(吨CO2/吨);
AD电炉炼钢——电炉炼钢产量,单位为吨(t);
EF电炉炼钢——电炉炼钢CO2排放系数(吨CO2/吨)。
发电厂和热电厂脱硫过程的CO2排放量,可由石灰石消耗量乘以石灰石中碳酸盐
含量与碳酸盐CO2排放系数得出,核算公式为:
E脱硫=AD石灰石×PCT碳酸盐×EF碳酸盐„„„„„„„„„„(9)
发电厂和热电厂脱硫式(9)中:
过程的碳排放量E脱硫——发电厂和热电厂脱硫过程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
AD石灰石——石灰石消耗量,单位为吨(t);
PCT碳酸盐——石灰石中碳酸盐含量,单位为百分比(%);
EF碳酸盐——碳酸盐CO2排放系数(吨CO2/吨)。
8
DB3305/T230—2022
参考文献
[1]《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
[2]《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
[3]《中国银保监会湖州监管分局关于开展“碳中和”银行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湖银保监发
〔2021〕22号)
[4]《关于支持部分金融机构试点深入绿色金融改革的通知》(湖绿金办〔2020〕4号)
[5]《关于印发湖州市银行信贷碳排放计量方法指南的通知》(湖绿金办〔2021〕3号)
9
DB3305/T230—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普拉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全景、发展环境及前景研究报告
- 2.3声音的利用(课件)-【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
- 年薪合同范本(2025年度):教育机构校长年薪及教学质量提升协议
- 2025届高考【应试策略】数学
- 高考语言得体课件(公开课)
- 老舍《猫》课件(全课)
- 2025至2031年中国小瀑布加湿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可焊接导电银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先织后镀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统计回归模型》课件
-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4-2029年扩展坞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SH/T 3003-2024 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正式版)
- 人事聘用合同范本标准版
- 新疆地方教材可爱的中国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三年级奥数专项练习-和差问题
- 模板工程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2024版《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附答案(共130题)
- 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课件
- 了解绿化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 项目投标BIM方案(投标专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