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略语 25总体要求 2 37效果评估 7附录A(资料性)运动处方服务机构人员能力 8附录B(资料性)体力活动准备问卷升级版(PAR-Q+) 9附录C(资料性)运动测试禁忌证 附录D(资料性)体适能测评知情同意书 附录E(规范性)主观用力程度量表(RPE6-20)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运动处方技术服务规范1范围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7498(所有部分)固定式健身器材3术语和定义运动风险筛查、运动测试等结果,以规范的运动方式(type,T)和规定的运动频率(frequency,F)、强度(intensity,I)、时长(t体适能physicalfitness体力活动physicalactivity2描述个人进行规律有氧运动水平的概念。体力活动水平分级与个体在给定水平获得的健康受益多少有关,体力活动水平与肌肉发达程度、体重、工作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分为4个级别:(1)非活跃状态,在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之外没有进行任何中等或较大强度身体活动;(2)体力活动不足,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150分钟、较大强度活动<75分钟或者等效组合;该水平身体活动低于满足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3)活跃的体力活动,每周进行相当于中等强度身体活动150~300分钟、较大强度身体活动75-150分钟或者等效组合;该水平身体活动达到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4)非常活跃的体力活动,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300分钟、较大强度身体活动>150分钟或者等效组合身体活动;该水平身体活动达到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下列缩略语适用本文件。AED: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CPR: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RPE:主观用力程度(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5总体要求5.1机构要求5.1.1开展运动处方服务的医疗机构、体医融合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运动处方服务的非医疗机构,应建立运动处方服务规范实施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成立质量管理小组,两级质量管理责任制。5.1.2建立人员、场地、设备、信息、安全与应急等管理制度,明确的人员分工和工作职责。5.1.3根据机构服务的内容匹配相关人员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5.1.4制订突发应急预案,定期培训及演练要求。5.1.5每3个月进行一次急救演练并记录。5.2.1运动处方培训合格人员应具备运动前筛查与评估、体适能测评、运动处方制订、运动指导等能力。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参见附录A。5.2.2所有服务人员均应掌握CPR技术,熟练使用AED,有定期培训记录。5.3场地要求5.3.1场地应满足所提供活动和服务的要求,分为测试场地和运动干预场地,有功能区和方向标识;服务面积宜不小于100m²,测评区域面积宜不小于40m²,运动干预指导区域面积宜不小于60m²。对于残疾人开设的运动健身场所应符合无障碍标准。5.3.2布局应合理,有适当的标识,设有独立更衣间;有做暴露身体检查时用的独立区域。5.3.3服务区域环境应整洁、舒适,通风及灯光良好,温度宜控制在20℃~22℃,相对湿度宜控制在40%~60%,地面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5.3.4应配备饮水设备、休息座椅、储物柜及一次性拖鞋等,有科普宣传展板。5.4设备与设施要求5.4.1应配备安全、功能良好体适能测评设备和器械。运动训练设备和器械应符合GB17498的要求,有数据保存和隐私保护功能。35.4.2应配备体温表、血压计、血糖仪、听诊器、多导联心电图机等基本医学检查设备及AED急救设5.4.3应配备时钟和描述主观5.5.1场地消防安全应符合WS308要求,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3495.1要求。5.5.2区域内有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基础急救设施、呼叫系统使用方法,紧急援助电5.5.3应对处方对象身份进行识别,并有隐私保护安全,为处方对象提供明确的隐私声明。6.1.1提供运动处方技术服务项目咨6.1.2基本信息、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水平、运动习惯等问卷调查与评估。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应6.1.3签署知情同意书。体力活动前准备问卷升级版(PAR-Q+),内容参见附录B。该问卷的有效性是从完成问卷开始后的6.2.3处方前评估e)根据症状、体征、疾病史、当前体力活动水平、运动禁忌证筛查和预期的运动强度基础上,g)签署运动测试知情同意书,并说明运动测试过程。4无规律运动习惯无规律运动习惯状医学筛查可根据ACSM指南在可以耐受时逐渐进阶到较大强度运动有任何心血管、代谢或医学筛查医学筛查后,推荐低到中等强度运动可根据ACSM指南在可以耐受时逐渐进阶到较大状或体征动可根据ACSM指南逐状或体征↵医学筛查继续中等或较大强度可根据ACSM指南逐渐有规律运动习惯状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前医学筛查不必要开始进行较大强度运动前医学筛查(最近12个月内无症状/体征改变)推荐业可根据医学筛查结果耐受时逐渐进阶有任何心血管、代谢或肾脏疾病相关症状或体停止运动并进行医学筛查根据医学筛查结果运动可根据ACSM指南在可以耐受时逐渐进阶图1运动前评估流程56.2.4运动风险评估应包括心血管事件风险、运动损伤风险和运动性病症风险评估:a)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主要关注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严重事件,需要通过体力活动水平评估、医学检查及症状与体征识别等方法进行评估;b)运动损伤风险评估是对处方对象损伤史、体适能水平等风险的全面评估;c)运动性病症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影响运动能力和健康状态的风险进行评估。6.3体适能测试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体适能测试,包括测试前准备、测试过程、测试结果评估。运动测试禁忌证见附录C,体适能测试知情同意书见附录D。6.4运动处方制定6.4.1制定流程明确医学诊断。依据处方对象的病史和运动史、体格检查、运动能力测试、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及检查、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综合诊断、病因分析、确定目标、制定处方、说明注意事项。流程见图2图2运动处方制定流程6.4.2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a)运动处方对象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运动史等;b)医学检查及健康体适能测试结果;c)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运动处方对象的诉求;d)运动目的与处方对象沟通设定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e)具体内容制定包括运动方式、规定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长、周运动总量和运动进f)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及注意事项;6.4.3注意事项一般注意事项应包括:6a)运动前应充分热身或准备活动,运动后做整理活动和运动后拉伸练习;b)抗阻训练时特别注意避免屏气,以免缺氧或血压波动幅度较大;c)身体不适,急性疾病期间暂停运动;d)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悸、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关节肌肉疼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采取必要措施,必要时就医;e)初学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抗阻力量训练中注意控制动作速率和关节活动范围,有氧运动时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刚开始运动时,建议从小强度、小运动量、短时间开始,有足够的适应期;f)运动过程配合实现运动目标的膳食原则;g)监测和随访要求应包括:运动中心率、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记录运动日记、每周完成运动情况的反馈及随访时间等;h)注意不同运动环境中的运动装备、运动时间等。特殊注意事项应包括:a)老年人(≥65岁)久坐少动者的体力活动量应达到WHO的推荐量。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b)孕后和产后女性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儿童和少年(6岁~17岁)每天至少6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练习和健骨活动,减少静坐少动及屏幕时间;d)对于服用药物患者。运动和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体,均可对运动能力和疾病疗效产生多方面影响,医生和运动指导人员应了解常用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加强运动前、中、后心率、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并询问处方对象运动中的RPE量表,RPE量表应参照附录E。6.5运动处方实施6.5.1运动处方实施由制定者、执行者与处方对象三方共同参与并以运动训练课形式完成,包括:a)热身:至少5分钟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进行热身活动;b)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神经肌肉等练习;c)整理:运动结束后,至少5分钟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进行整理活动;d)拉伸:在整理活动后进行主要部位的拉伸活动。6.5.2运动处方实施进程通常分以下阶段:a)适应阶段:通常1~4周。通过调整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达到第一阶段的目标运动量;b)提高阶段:通常持续5~6个月,循序渐进推进,促进身体机能持续升高。建议每4~6周对运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运动处方进行适当调整;c)稳定阶段:此阶段应维持提高末期的运动量,运动能力及功能水平保持稳定状态,不宜随意停止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代谢状态,维持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6.6运动处方回访、效果评估及调整6.6.1在运动处方实施前3个月,建议每个月至少回访一次。6.6.2运动处方效果评估应包括:a)是否达到了运动处方规定的运动目标及达标的证据;b)是否完成相应的运动量;c)运动处方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异常的心血管反应、运动损伤,以及运动性病症。6.6.3测评人员从运动处方对象的依从性、运动负荷适应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对疾病控制效果、7心理效应等方面对处方对象的运动处方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处方对象执行的情况及评估的效果进行调6.7健康科普教育6.7.1运动处方制定者和执行者共同对处方对象做好运动促进健康的习惯养成教育。6.7.2健康教育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科学健身、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戒烟限酒、控盐、控制药物依赖等。7效果评估7.1安全性评估7.1.1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猝死、高血压急症或者亚急症、心力衰竭等进行评估。7.1.2运动损伤风险评估是否发生了皮肤擦伤,肌肉、韧带拉伤,骨折,关节脱位等;或是在原有的损伤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损伤等进行评估。7.1.3运动性病症风险评估是否发生了运动相关的中暑、脱水、低血糖、横纹肌溶解症等进行评估。7.2有效性评估7.2.1依从性改善评估:按照运动处方规定的运动量完成训练,执行运动处方规定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总量,并对上述各方面完成情况进行问卷评估。运动量的执行率应大于85%。7.2.2适应性评估包括对睡眠、心率、体重、食欲、RPE的变化、运动能力的评估,以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指数改变等心理指标的评估。7.2.3疾病控制效果评估从患者的症状、临床物理检查、实验室化验检查等方面对疾病状态进行评估。表现为症状减轻、身体形态出现改变、医学指标改善等。8(资料性)运动处方服务机构人员能力A.1临床运动处方人员取得相应的从业资质,具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康复医学等专业背景,有临床运动生理学基础,有运动处方相关的实践经历,能够识别患病人群运动的禁忌证、提出运动处方的概要、明确运动测试方案和运动中医务监督的力度,以及患者与运动相关的特殊注意事项。了解实施运动前健康筛查、运动风险评估和运动、体适能测试,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运动中医务监督,及运动干预效果评价等。A.2运动康复人员取得相应的从业资质,具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运动康复医学等专业背景,有运动康复相关的实践经历,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医生出具的运动处方,正确地将医生出具的运动处方转化为具体的康复和训练方案,为处方对象提供综合康复治疗,功能恢复、改善的适宜运动方案,进行运动技能传授、运动指导和组织管理的工作。熟练掌握运动相关理论及技能,能做出正确动作示范并能识别处方对象的错误动作以及纠错。熟练进行CPR和使用AED,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识别出潜在运动风险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给予正确处理。A.3运动指导人员取得相应的从业资质,具有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专业、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社会体育学等运动相关专业背景,有运动指导相关的实践经历,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医生出具的运动处方,正确地将医生出具的运动处方转化为具体的运动和训练方案,可进行运动技能传授、运动指导和组织管理的工作;熟练掌握运动相关理论及技能,能做出正确动作示范并能识别处方对象的错误动作以及纠错;熟练使用AED。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识别出潜在运动风险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给予正确处理。9(资料性)体力活动准备问卷升级版(2020PAR-Q+问卷)规律的体力活动带来的健康益处已得到公认,应该鼓励更多的人每天进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安全的,此问卷会告诉你是否有必要在开始进一步的运动前向医生或有资质运动专家进行咨询。是否1)是否曾经听医生说过你有心脏病□或高血压□?口口口口3)在过去的12个月中,是否因头晕而失去平衡或失去知觉?口口口口口口5)是否正在服用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6)目前(或在过去的12个月内)是否存在运动时加重的骨、关节或软组织(肌肉、韧带或肌腱)问题?7)是否曾经听医生说过你只能在医务监督(有专业人士监督或仪器监测)下进行体力活动?口口请在“参与者声明”处签名,不需要完成第2和第3页。※应循序渐进地开始进一步的运动。※可以进行健康和体适能评估。※如果你的年龄超过45岁且没有规律的较大强度到最大强度运动的习惯,请在参加这类强度较大的运动前咨询有资质的运动专家。※如果你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有资质的运动专家。参与者声明未达到法定年龄者需要进行咨询或得到医生许可,请父母、监护人和医生同时在下方签字。本人已经阅读、完全理解并认真填写此问卷,认可此声明自签署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当本人健康状况改变时失效。本人知晓社会团体或健身中心可同时得到该问卷的复印件存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遵照适用的法律对这些信息进行保密。签名:证明人:※急性疾病期间,如:严重感冒或发烧,请在病情缓解后再开始运※妊娠期,请在开始进一步的运动前咨询医生、有资质的运动专家,并填写ePARmed-X+问卷()。题2(如果你目前并没有服用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请回答“否”)2.是否患有癌症?是口2a.是否有已确诊的肺部/支气管、多发性骨髓瘤(血癌)、头部和颈部是□的癌症?2b.目前是否正在接受癌症治疗(如:化疗和放疗)否□43a.是否在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后仍然无法很好地控制病情?是口否□否□3b.是否存在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早搏)是□否□3c.是否有慢性心力衰竭?是口否□3d.是否有确诊的冠状动脉(心血管)疾病,且在最近的2个月中没有是□否o参加规律的体力活动?题54a.是否在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后仍然无法很好地控制血压?是口否□4b.无论服药与否,安静血压是否都大于160/90mmHg?是□否□5a.是否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或其他医学否□否□血糖的症状包括颤抖、紧张、异常烦躁、异常出汗、眩晕或轻度头否口5c.是否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或体征?如:部、肾脏并发症,或足部感觉障碍?5d.是否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如:当前存在5e.近期是否打算参加对你来说强度非常高(或较大强度)的运动?是□否□6.是否有精神问题或学习障碍?包括老年痴呆症、痴呆、抑郁症、焦是口6a.是否在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后仍然无法很好地控制病情?是口否口否口6b.你有唐氏综合征或影响神经、肌肉的背部问题吗?是口题87a.是否在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后病情仍然无法控制?是口否□(如果你目前并没有服用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请回答“否”)7b.是否曾经听医生说过你的血氧水平在休息或运动时偏低?和/或你是口7c.如果你有哮喘,现在是否有胸闷、喘救药物?7d.是否曾经听医生说过你的肺动脉血压过高?是口否□98a.是否在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后仍然无法很好地控制病情?是口否□否□8b.是否经常出现安静血压偏低并引起头晕、眩晕或晕厥的情况?是口8c.是否曾经听医生说过你有突发性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口否□9a.是否在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后仍然无法很好地控制病情?是口否□9b.是否有步行或活动障碍?是口否□9c.在过去6个月内是否有过中风或神经/肌肉损害?是口否□阅读第4页的推荐或失去知觉的情况?或最近的12个月内是否曾经确诊过脑震荡?否□否□10b.是否有未列出的疾病(如:癫痫、神经系统疾病、肾脏问题)?●如果所有的疾病补充(第2-3页)问题你的回答都为“否”,说明你可以安全地参加进一步的体力活动,请在下面的“参与者声明”中签字。※咨询注册运动专家,请他帮你制定一个安全、有效的体力活动计划以达到目的。※循序渐进:从每周3-5次20-60分钟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开始。※逐步增加到每周15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果你的年龄超过45岁,且没有规律的较大强度到最大强度运动的习惯,请在参加这类强度较大的运动前咨询注册运动专家。在参加进一步的体力活动或体适能评估之前咨询专家。填写专门设计的筛查问卷并进行运动咨询:如填写上的ePARmed-X+问卷,和/或在注册运动专家的帮助下填写该问卷并获得更多的帮助。★如果有以下任何情形,请暂缓开始进一步的运动:※急性疾病期间,如:严重感冒或发烧,请在病情缓解后再开始运动。※妊娠期:在开始运动前咨询医生、注册运动专家,并填写ePARmed-X+问卷。※如果你的健康状况改变,请在开始任何体力活动前咨询医生或注册运动专家。●使用该问卷时应完全遵照完整的原文,不允许进行任何改变。●问卷作者和合作方、合作组织及其代理机构不承担体力活动者和/或使用PAR-Q+和PARmed-X+问 卷者的责任。如果对问卷填写有疑问,请在开始体力活动前咨询医生。参与者声明●完成PAR-Q+问卷者,请阅读下面的声明并签字确认。●未到法定年龄者需进行咨询或得到医生许可,请监护人和医生同时在下方签字。本人已经阅读、完全理解并认真填写此问卷,认可此声明自签署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当本人健康状况改变时失效。本人知晓社会团体或健身中心可同时得到该问卷的复印件存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遵照适用的法律对这些信息进行保密。签名:证明人:C(资料性)运动测试禁忌证C.1绝对禁忌证2天内的急性心肌梗塞,持续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活动性心内膜炎,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失代偿期,急性肺栓塞、肺梗死或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有安全隐患和不能完成测试的身体残疾。C.2相对禁忌证确诊的阻塞性冠状动脉左干支狭窄,伴非典型症状的中-重度主动脉狭窄,伴未控制的室性心率的心动过速,获得性晚期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近期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精神损害且不能很好地配合,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的安静高血压,未经纠正的医学情况,如重度贫血、重要电解质失衡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资料性)体适能测评知情同意书D.1体适能测评知情同意书见图D.1。体适能测评知情同意书测试目的及说明我们将对您进行体适能测评,以了解您的体适能水平,为制定适合您的运动处方提供数据支撑,该项测试包括心肺耐力测试、身体成分测试、握力测试、坐位体前屈等测试。其中心肺耐力此项测试中,运动强度从低强度开始,逐级递增。我们将根据您的主观用力疲劳感觉、心率、心电图、血压或可能出现的症状等情况及时终止测试。注意:在进行体适能各项测试时,如果您感到疲劳或其他不适,可以要求停止测试。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适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情况,包括血压异常、头晕、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2025年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第二批硕士岗位教师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绿色环保项目出资方居间服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桶装水运输与品牌合作推广合同
- 2025年度担保合同会计处理与风险预警合同
- 校医室工作计划
- 四年级春季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25年止血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合作协议书
- 公司人事年度工作总结
- 班长班级学期工作总结报告
- 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风险防控策略
- 财务合规管理培训课件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史赛克关节镜系统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 专练(含答案)
-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5120-2021)【可编辑】
- 2023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试题库
- 锂离子电池简介课件
- 射线数字成像(DR)技术课件
-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设计和制造专题研讨教学课件
-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和元器件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