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1页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2页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3页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4页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电子教案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突发事件第二章应急管理第三章国外应急管理经验总论第一章突发事件1.理解突发事件的内涵、外延及特征。2.理解突发事件与风险、危机、紧急状态、灾害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掌握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理论。第一章突发事件 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基本定义第二节突发事件的分类突发事件 第三节突发事件的分级 第四节突发事件的分期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基本定义“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和紧急性。(2)严重性。(3)不确定性。(4)社会性。(5)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

2、程序化决策。第一节突发事件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一)“突发事件”VS“紧急状态”(二) 突发事件与VS“风险”、“危险”(三)“突发事件”VS“危机”(四)“突发事件”VS“公共安全”(五)“突发事件”VS“灾害”、“灾难”第二节突发事件的分类基于事件发生的诱因进行分类:第二节突发事件的分类 目前学术界和实务部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将经济安全事件单独列为一种特定类型, 还是将它纳入社会安全事件中加以管理。第三节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要素:第三节突发事件的分级中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节突发事件的分级处置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遵循“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

3、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的原则。第三节突发事件的分级处置第四节突发事件的分期第四节突发事件的分期延 伸 阅 读第二章应急管理1. 了解国际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2. 了解民防在应急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 了解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理解应急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辨析其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应急管理 第一节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应急管理 第三节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第一节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第一节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阶段时间特点主要国家示例前应急管理时期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一事一管、一事一议美国、新西

4、兰、日本应急管理规范期20 世纪5090 年代综合应急管(CEM) 体系的建设,其基础是“ 命令与控制” 理论, 即通过整合式应急管理系统( IEMS) 的发展实现运转。新西兰、美国第一节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阶段时间特点主要变化应急管理拓展期21 世纪以来(1)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 由单一事件处置向多种事件综合管理转变, 从单纯的自然灾害处置向各类突发事件管理延伸;(2)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加强风险管理转变, 从重在处置向“ 预防为主” 转变;(3)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4)从单纯应对一个方面、一个区域的突发事件向更多领域、更大区域扩展, 由一个国家减灾向全球或区

5、域联合减灾转变。(一) 突发事件应对主体的变化;(二)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的变化;(三) 应急管理法律依据的变化。第二节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应急管理的 内 涵管理主体: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管理客体:应急管理强调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第二节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单是手段应急管理的外延预防为主,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第二节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应急管理研究视角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视角公共关系与传播学视角

6、心理学视角社会学视角政治学视角信息管理学视角法律视角自然科学视角第三节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第三节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口再前移”危机管理“做最坏的打算”, 强调决策的非常规性和“艺术性”延 伸 阅 读第三章国外应急管理经验1.掌握国外政府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方法。2.了解国外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了解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国外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与方法。第三章国外应急管理经验 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 第二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应急管理 第三节应急管理的国际

7、组织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应急管理政府组织包括参与应急管理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 是应急管理的权力部门, 也是主要的管理实施部门。各国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构时, 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能, 综合其经验, 推动应急管理机构“使能性” (enabling) 角色的发展(如表3.1)。应急管理“使能性” 机构的建设情况政府组织的基本情况国外应急管理政府组织的建设情况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美国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县(市) 级地方政府承担应

8、急管理的直接责任; 州政府和联邦政府, 只是在发生地方(县、市)所不能应对的重大灾难, 并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定程序, 向州和联邦政府请求援助时才承担责任。美国联邦一级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是以总统为领导、以国土安全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全按照法律规范运作的体系。总统(最高、最终权力)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 国土安全部非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司法部;国防部; 国务院;其他联邦部门权力的来源和法律基础:宪法、 1988年斯塔福减灾与紧急援助法、 2002年国土安全法。行使包括对联邦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与重组、应急管理部门主要官员的任命、应急管理政策的制定、宣布紧急状态以及实施与此相关的配套措施。第一

9、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州政府的组织(一) 州长紧急事务管理办公室(OES)(二) 其他紧急事务管理组织(三) 非专职应急管理部门(1) 加利福尼亚紧急事务委员会( California Emergency Council);(2) 州长紧急事务行动执行委员会(GEOEC);(3) 加利福尼亚地震预报评估委员会( CEPEC);(4) 化学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委员(CEPRC);(5) 公民顾问委员会( Citizens Advisory Committee);(6) 加利福尼亚公用事业紧急事务协会( CUEA);(7) OES消防与救援顾问委员会(OES Fire and Rescue A

10、dvisory Committee);(8) 城区搜寻救援顾问委员会(Urban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Committee)。(1) 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持部;(2) 加利福尼亚公园与休闲部;(3) 加利福尼亚资源局;(4) 加利福尼亚能源委员(5) 加利福尼亚运输部;(6) 加利福尼亚森林与火灾保护部;(7) 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巡警;(8) 加利福尼亚水资源部;(9) 加利福尼亚紧急事务医疗服务局;(10) 加利福尼亚资源保卫队。第一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四、县政府组织(棕榈滩县)(一) 紧急事务管理处的职责(二) 紧急事务管理处的组织机构及功能(1) 紧急事

11、务医疗服务科:负责管理该县的紧急救援系统, 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为危重病人和伤者在抵达医院前就提供紧急医疗服务。(2) 规划科:负责协调全县90 多个参与单位, 确保做好应对大规模灾难的准备工作。(3) 灾难减除科:负责全县的灾难减除政策、战略和计划。(4) 行动科:负责协调和支持众多参与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和各种灾难的减除工作。 (5) 恢复科:负责协调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帮助, 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支持, 评估损失, 分发救援物资,恢复公用设施, 清除废墟, 修复道路和公共基础设施, 满足公民合理的需求, 以及制定灾后发展计划。(三) 县紧急事务行动中心(EOC)(1) 监测状态(2)

12、 部分激活状态(3) 完全激活状态第二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一、社会组织网络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总体来看, 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 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二) 志愿者团队(三) 社区 (四) 媒体、保险公司和私人机构(五) 学术团队和行业协会二、德国的应急管理志愿者组织: 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网络(一) 德国应急志愿者的组成应急志愿者是德国应急救援力量的生力军,这些应急志愿者主要分布在联邦圣马丁救援协会、德国红十字会、德国消防队等七个志愿服务组织。第二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第二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第二节国外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组织网络(二) 德国应急

13、志愿者队伍的管理1.完备的法律基础 2.成熟的社会救援组织3.应急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三) 德国应急志愿者的教育培训体系1.系统有序的专业培训2.细致的志愿者培训3.广泛的公民培训第三节应急管理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一) 自然灾害领域(二) 事故灾难领域(三) 公共卫生事件领域(四) 社会安全领域(五) 经济安全事件领域二、联合国三、红十字会1.红十字会的工作内容(1) 探视战俘和被拘留的平民。(2) 寻找失踪人员。(3) 为被冲突分隔的家庭成员传递信息。(4) 协助离散的家庭团聚。(5) 为没有食物、饮用水和医疗援助的平民, 提供这类基本生活所需。(6) 传播国际人道法的知

14、识。(7) 监督国际人道法的遵守情况。(8) 提请对违反国际人道法情况的注意、并推动人道法的发展。人道(humanity)公正(impartiality)中立(neutrality )独立(independence )志愿服务(voluntary service)统一(unity)普遍(universality)第三节应急管理的国际组织2.红十字会运动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应急管理的国际组织3.红十字会的决策及代表机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国际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分为: 大会:大会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它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所有活动进行监督。大会理事会:大会理事会是大会的辅助机构, 大会

15、授权大会理事会行使某些大会的权力。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行政机构, 负责实施和保证实施由大会或大会理事会制定的整体目标和组织战略。4.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紧急事态救援工作在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 一方面协助所在国政府机构, 另一方面自己也提供一系列服务, 包括赈灾、救援、医疗卫生、灾民安置等工作。延 伸 阅 读第二篇应急管理体制第四章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第五章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管理体制第四章政府应急管理体制1.畅了解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性。2.畅了解中国主要政府层级间关系。3.畅了解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主要组织体系。4.畅了解政府应急管理指挥部主要组织体系。5.畅了解政府议事协调机

16、构和部分部际联席会议的应急指挥职能。学习目标第四章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学习重点1.了解主要政府组成部门中的应急管理职能, 重点掌握四大类突发事件相关的政府职能。2.掌握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部门、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3.掌握国务院主要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工作规则。第四章政府应急管理体制 第一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政府应急管理体制 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第四节 属地管理为主 第五节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第一节在辞海中的定义是: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诗文的体裁, 格局。一、

17、应急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第一节二、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与构成政府应急管理体制1.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2.行政管理体制基础:行政领导体制的决策形式属首长制,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权力配置属集权制, 各级政府间的节制关系属层级制, 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设置属功能制, 行政机关内的权力统属是完整制。第一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中国

18、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构成及特点1领导机构: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2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 发挥运转枢纽作用。3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4地方机构:依据属地管理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 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5专家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 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 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决策建议, 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第一节三、

19、社会管理体制与应急管理体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社会管理的概念1.从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角度本书倾向于基于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职能, 强调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来界定社会管理的概念。中国的社会管理是基于民生、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的宏观性的安排,在其微观水平上, 注重公共服务的递送。2.从以维护社会秩序为核心内涵的角度3.从社会政策实施的角度4.从组织分类的角度第一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1)核心在于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2)强调统筹协调、源头治理(3)社会管理是应急管理主体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基础性延伸(4)应急管理体制与整个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密切关系, 应急管理体制

20、的大部分内容与社会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管理体制及其与应急管理体制的关系第一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1.有利于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联动3.有利于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2.有利于体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应急管理体制中党与政府的关系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既包涵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对部委的领导, 也包含了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地方部门的领导, 体现了应急指挥决策核心对所属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统一领导的内涵一是各级政府对所属各有关部门, 上级政府对下级各有关政府的综合协调, 也包括共同的上级机关对互相没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二是对政府之外

21、的各类主体进行的综合协调, 包括对武装力量、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国内外公众之间的综合协调。三是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 根据职责所进行的日常协调工作。综合协调的内涵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 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是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 统筹负责全国及其各级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在国务院及各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下, 通过国务院及其各级政府常务会议和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具体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功能的办事机构政府应急办主要 职责(1)承担国务院或地方各级政

22、府总值班工作, 及时掌握和报告全国及所辖区域相关重大情况和动态, 办理向上级政府报送的重要事项, 保证与下级人民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络畅通, 指导政府系统值班工作。(2)办理国务院或各级政府有关决定事项, 督促落实国务院或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指示, 承办国务院、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3)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下级人民政府、本级政府各部门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协调、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提出国家或各地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和规划建议。(4)负责组织编制国家或本地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 指导下级人民政府、本级政府

23、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5)协助国务院或各级政府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协调指导本级政府处置范围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6)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的相关信息调研和宣传培训工作, 协调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7)承办国务院或各级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1.国务院应急管理机构的情况:负责国务院值班工作, 及时报告重要情况, 传达和督促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 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好有关应急处置工作; 办理安全生产、信访以及国务院应急管理方面的专题文电

24、、会务和督查调研工作。中国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的情况2.省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情况:(1) 依托于政府日常工作协调机构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2)应急办的职责与政府日常业务分开设立。3.地市县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情况:地市级、县(区) 级应急办大部分与政府值班室设在一起。在职能方面承担(1)日常值班、信息接报、综合协调等职能;(2)政府热线、公务接待等工作, 与公众直接联系较多。4.政府有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情况:国务院各部委、各单位值班室与应急办的设置主要分两类, 应急办与部(委、局)长办、秘书处、综合处等办公厅处室分设的约占54%; 部门值班室与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设在一起的约占46%。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

25、协调北京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图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机构1.参与处置与专业咨询3.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2.科技支撑与理论研究应急管理专家组的功能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应急管理专家组工作制度日常工作方式每年择时召开一次应急管理专家会议, 研究安排专家组年度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 不定期组织专家座谈或会商, 研究有关应急管理专项工作; 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 启动专家咨询和技术指导程序, 组织专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 根据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每年度研究确定若干重点课题, 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调研。专家组建立信息通报机制以应急管理专家组名义开展工作形成的研讨意见、评

26、审结果和论证结论等, 由应急办报送应急委正、副主任或送有关单位。专家组管理制度专家组内部按照专家组工作规则和年度计划开展工作, 对重大问题组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健全遴选、换届和内部监督的自律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和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等等。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一)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各级政府领导、处置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 需要集中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 并迅速决策。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二) 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原则与模式1.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原则() 实权化(

27、) 综合化 () 常态化。2.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主要设置模式 () 在最高行政机关的基础上组建应急指挥机构() 以某一政府部门作为应急指挥机构并直接实施应急处置。() 以某一政府部门作为应急指挥机构起综合协调作用。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三)中国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三)中国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对于不同种类的突发事件, 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指挥机构及应急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具体包括: 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特性, 确定相应的管理规则, 明确分类分级标准, 开展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分类管理的内涵

28、分级负责中较高层级的政府负责较大规模或较大范围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主要是职责所在, 而且较高层级的政府具有更多的权限、更广泛的资源协调能力, 能够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应对工作。分级负责的内涵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同层级政府分类管理的应急体制(一) 中国各层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和所属机构1.中央政府组成部门和所属机构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2.地方政府组成部门和所属机构 地方政府的组成机构、权力运行方式、决策形式, 与中央政府类似, 由于承担公共事务范围的差异, 中央和上级政府在历次机构改革中, 都并不要求地方政府、下级政府在机构组成上与中央、上级政府一一对应。3.政府其他类型单位(1)事业单位:教

29、育、科研、规划和勘探、卫生、农业、市政公用、社会中介、机关后勤等机构。(2)派出机构: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派出的机构。(3)议事协调机构承担跨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一览表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二) 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第三节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不同层级政府分级负责的应急体制(一)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别1.政府间关系的分类:单一制和联邦制。2.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如图)第二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二) 中国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 我国枟突发事件应对法枠中, 对应急管理体制中所

30、规定的分级负责原则, 主要是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突发事件的级别不同, 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第四节属地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主” 是应急处置的重要工作原则。其核心是建立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 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 属地管理的主要含义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地方政府负责, 即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但是,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 就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主的内涵(一)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二) 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的有效机制;(三) 属地政

31、府具有应急信息充分的优势;(四) 属地管理为主可以有效地明确责任。属地管理为主的意义第四节属地管理为主应急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实现路径(一) 理顺应急管理关系, 明确应急管理职责(三) 强化对应急管理的监督, 规范应急管理行为(二) 创新应急管理制度, 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第五节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一、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内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从实践上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 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都要有意识地参与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 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 形成应急管理中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二、应急管理中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实现路径1.管理主体的转变2.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变革3.管理资源延 伸

32、 阅 读第五章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了解应急管理工作中, 武装力量参与的重要性、国内外军队参与灾害救助的情况、武装力量中专业救援队伍状况。2.了解应急管理工作中, 专业救援力量的重要性、专业救援队的有关规定。3.畅了解应急管理工作中,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慈善基金的作用及运作规则。学习目标第五章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学习重点1.掌握提高军地配合救灾效率的方法。2.掌握专业队伍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3.掌握志愿者参与救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4.掌握公众灾害教育的重要性。第五章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第一节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第三节非专业应急救

33、援队伍第一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应急管理职责(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构成:陆军、 海军、 空军三大军种及独立兵种的第二炮兵部队组成。陆军包括步兵( 摩托化、机械化步兵)、 炮兵( 地面、高射炮兵)、 装甲兵、 工程兵、 通信兵、 防化兵和侦察、 电子对抗、 汽车、 测绘、 气象等专业部队组成。 陆军的编制序列为军种总部, 集团军、 师、 旅、 团、 营、 连、 排、 班。海军内为一个独立军种, 级别为大军区级, 其指挥机构为海军司令部、 政治部、 后勤部和装备部组成。 海军以舰艇部队和航空兵为主体, 担负海上作战任务的现代化合成军种。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空军由航空兵、 地空导弹兵、 高

34、射炮兵、 雷达兵、 空降兵、 电子对抗、 气象等多兵种合成, 由歼击机、 强击机、 轰炸机、 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简称第二炮兵)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二) 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及主要任务1.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2.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三) 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与保障1.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2.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保障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

35、一节(四) 军队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维护稳定突击救援技术支撑威慑后盾第一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应急管理职责(一) 武警部队管理体制武警部队由国务院、 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设总部、 指挥部(军)、 总队(师)、 支队( 团)四级领导机关。武警总部现设司令部(副大军区级)、 政治部(副大军区级) 、 后勤部( 正军级)和各专业警种指挥部(正军级)。武警总部是武警部队的领导指挥机关, 领导管理武警内卫部队和黄金、 森林、水电、 交通部队。 在中国各级行政区划内, 省级设武警总队, 地区级设武警支队,县级设武警中队。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

36、节武警部队的组织、 指挥层次一般为: 总队(师,正军级至正师级)、 支队( 团,副师级至正团级)、 大队(营) 、 中队(连) 、 排。各省(市、区)设有武警总队(师级), 各地(市、州、盟) 设有武警支队( 团级) ,各县(市) 、 镇设有武警大队(营级)或中队(连级)。公安部长、 各省、 直辖市、 自治区公安厅(局)长兼任武警部队的第一政委。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二) 武警部队各部分的组成及其职能:武警部队拥有三大类八个警种的部队。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三大类包括: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总部双重领导的黄金、 水电、 森林、 交通部队统称警种部队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

37、管理的边防、 消防、 警卫部队内卫部队第一节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八个警种包括:() 内卫部队一是承担固定目标执勤和城市武装巡逻任务, 保障国家重要目标的安全; 二是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三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执行抢险救灾任务。(2) 黄金部队主要担负黄金地质勘察、 黄金生产任务, 担负着国家黄金勘探的重任, 武警总部设黄金指挥部, 下辖有黄金第一总队等部队。() 森林部队主要担负东北、 内蒙古、云南 100006000多公顷森林草原的执勤和防火灭火, 以及维护林区治安、 保护森林资源的任务。() 水电部队主要承担国家能源重点建设项目, 包括大中型水利、 水电工程以及其

38、他建设任务, 必要时根据中央军委与武警总部的命令执行处置突发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节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 交通部队主要担负公路、 港口及城建等施工任务, 武警总部设交通指挥部, 下辖有交通第一、 第二总队等部队。() 边防部队主要担负边境检查、 边境治安管理和部分地段的边界巡逻、打击偷渡以及海上缉私。 () 消防部队主要担负防火灭火任务、 在非暴力意外事件中救援平民。消防部队由公 安部消 防局管理, 各省、 自 治区和 直辖市设 有公 安消防 总队 ( 公安消防局)() 警卫部队主要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 省市主要领导及重要来访外宾警卫任务。 警卫部队由公安部警卫局管理, 各省、 自治

39、区和直辖市公安厅(局) 设有警卫处。第一节(三) 武警部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职责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1)固定目标执勤, 主要是担负警卫、 守卫、 守护、看押、 看守和巡逻等勤务。(2)参加处置暴乱、 骚乱、 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恐怖袭击事件和其他社会安全事件。 (3)协助公安机关、 国家安全 机关、 司法行政 机关、 检察机 关、 审 判机关依法执 行逮 捕、 追捕、 押 解、 押 运 任务, 协 助其 他有 关机 关 执行 重要 的押 运任务。(4)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主要有黄金地质勘察、 交通运输、 森林防火灭火等,参加国家能源、 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遇有严重灾害时, 参加抢险救灾。第

40、一节(四) 武警部队的主要外部关系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民兵预备役的应急管理职责(一) 民兵预备役的组成(1)士兵预备役成员包括: 所有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符合士兵预备役条件的男性公民。(2)军官预备役成员包括: 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 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 高等院校毕业学生、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 民兵干部及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一节(二) 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灾害救援的优势(1)在灾害救援处置中, 民兵预备役具有情况熟、 地形熟、 人员熟、 语言熟, 就近就地、 亦兵亦民、 组织健全的优势。(2)民兵预备役具有要素齐全、 功能多样、 组合灵

41、活、 专通结合、 军民互补、 全域布局、 条块贯通的特点, 弥补了常备力量的不足, 适应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地域广泛、 力量使用多样、 任务环境复杂、 涉及经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武装力量的应急管理职责第二节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及特点(一) 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多种类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并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重点承担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综合应急救援工作。()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可以对某一类突发事件进行专业处置和救援的队伍, 主要由防汛抗灾、 抗震救灾、 森林消防、 矿山和危化品救援、 核应急、 卫生医疗、 食品安全、 动物疫情处置、 反恐处

42、突等队伍组成。() 应急志愿者队伍由相关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急志愿者组成的队伍, 在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中起到辅助作用, 主要开展科普宣教以及从事疏散群众、 医疗急救、 转运伤员、 指引道路、 维护现场秩序等外围辅助工作。() 其他类别应急队伍包括依托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建的专家应急队伍, 以及依托机关、 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职工组建兼职或专职应急队伍。第二节(二) 应急救援队伍的特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机动性 高度的机动性才能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突发事件现场, 及时消除和控制突发事件, 防止突发事件扩大。专业性面对复杂的突发事件, 只有专业的救援才能保证救援的有效性,

43、迅速防止突发事件扩大, 防止出现由于处理不当而造成的突发事件恶化。协调性应急救援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不单单是一个部门的事情, 需要涉及相当多的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信息化信息传递在应急处置中非常重要, 及时接收、 传递第一手信息,是应急救援决策正确的保障。现代化 只有现代化的装备和手段以及思想, 才能应对复杂的突发事件,保证救援及时有效地进行。第二节中国应急队伍建设的目标、 原则与要求(一)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着力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 坚持立足实际、 按需发展, 兼顾各级政府财力和人力, 充分依托现有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

44、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队伍建设, 形成规模适度、 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二)具体要求第一, 强化公安、 消防、 武警和军队等队伍应急能力建设第二, 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处置能力建设第三, 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第四, 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第五, 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第六, 提高专业队伍与非专业队伍的合成应急、 协同应急能力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三) 完善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 障制度(1)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2)完善应急队伍运行机制(3)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4)加大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5)完善应急队伍建设相

45、关政策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国家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第二节(一) 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伍公安消防队伍第二节(二)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包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及各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主要任务: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 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国家地震救援队由三部分组成: 包括中国地震局专家和管理人员, 从事搜索、 营救的人员和医护人员。截至 2008 年 10 月, 中国共有

46、14 个省组建了市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23支.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国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一览表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第二节(三) 矿山救援队伍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总体而言, 矿山、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应急救援骨干队伍。1.国家及区域矿山救援队情况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各地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数量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国家和区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情况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各地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数量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5.部分中央企业危险

47、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数量(四) 海上、 铁路、 民航应急救援队伍1.海上应急救援队伍中国救捞是中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 负责中国沿海及内河的水上生命救助、 财产救助和环境救助, 沉船沉物打捞, 消除溢油污染, 以及代表国家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铁路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中国铁路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按铁路局设置, 各铁路局在规定点设特等、一等救援列车, 在无救援列车的二等以上车站或较大中间站设事故救援队。3.民航应急救援体系 民航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基于以民航空管系统为指挥协调中心的搜寻救援体系和以机场管理机构为主题的地面救援体系。(五) 核事故

48、应急救援队伍我国现已建成国家、 核电厂所在省份、 核电基地的三级应急管理体系, 并已初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核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第二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六) 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防汛抗旱队伍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卫生应急队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第二节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四大类1.处置自然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应急志愿者队伍2.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发挥防控作用的非专业卫生队伍3,处置事故灾难的企业内保人员4.处置社会安全事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区治安队员、 社区保安等第二节非专业应急队伍的特点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常态组织与临时动员相结合平战结合处置

49、灵活第二节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第二节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国外非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情况1.美国非专业应急队伍概况志愿者组织、 新闻媒体、 工商企业、 社区等, 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成为应急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2.日本非专业应急队伍概况民间防灾组织、 志愿者、 社区组织、 企业、 公民等, 都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主体, 通过组织和资源整合成为应急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3.德国非专业应急队伍概况德国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政府、 公共组织和民间组织等共同组成。 民间组织包括 128个志愿者组织, 其中红十字会最大, 约有 30 万人。 所有组织的成员都要经过应急

50、救助的特殊培训。延 伸 阅 读第三篇应急管理机制第六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九章恢复与重建应急管理机制第八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七章监测与预警第三篇应急管理机制第六章预防与应急准备1.理解社会管理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理解风险防范对实现应急管理关口前移的重要意义。3.畅理解应急准备在全过程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4.畅了解应急 教育培训 的重要性, 并掌握 应急教育 培训模式。5.了解社会动员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第六章预防与应急准备学习重点1.掌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2.掌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并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风险评估工作。3.结合工作实际列出本单位的应急准备清单。4.

51、掌握应急宣传教育培训的基本途径。5.掌握社会动员的基本手段。第六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一节社会管理机制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节应急准备机制 第四节宣传教育培训机制 第五节社会动员机制第一节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规范社会行为、 协调社会关系、 促进社会认同、 秉持社会公正、 解决社会问题、 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治安、 应对社会风险, 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 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社会管理的定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大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是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治

52、本之举。社会管理机制第一节社会管理机制2004 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007, 党的十七大强调, 要 “完善社会管理”, 健全社会管理格局, 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010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做出了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战略部署。2011 年 2 ,胡锦涛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明确提出了重点任务和要求2011 年3月,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枟 政府工作报告枠, 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明确部署。2011年 5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加强和创新社

53、会管理问题。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和发展第一节社会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社会管理机制(一) 社会管理的目标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 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 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协调利益关系, 化解社会矛盾, 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 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第一节社会管理机制(二) 社会管理的原则以人为本、 服务优先多方参与、 共同治理依法管理、 综合施策科学管理、 提高效能统筹兼顾、 协商协调关口前移、 源头治理第一节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的工作内容(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五)

5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六)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社会组织管理(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一) 风险的含义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有关风险的学说, 主要包括风险客观说、 风险主观说以及风险因素结合说三种。耶茨和斯通提出了风险结构的三因素模型, 认为风险是由潜在的损失、 损失的大小、 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这三种因素构成的。在决策论中, 风险被看作一个三维概念

55、, 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不利性;() 不确定性; ()复杂性。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二) 风险的分类根据出现的时间先后, 风险可分为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根据风险的发展演化特性,风险可分为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依照承担风险的主体, 风险可分为个人风险、 家庭风险、 企业风险、 国家风险等按照是否有获利机会为标准, 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基于风险源( 致灾因子) 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根据形成损失的原因, 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 社会风险、 经济风险、 技术风险、 健康风险、 政治风险等不同类型。最常见的 风险分类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三) 风险的分级根据风险等级与风险可能性及其不利后果之间的相

56、关矩阵, 结合风险鉴别中对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的认识, 即可得到每一风险的风险等级。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四)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和对法律、 政治、 社会、 经济等综合考虑所采取的过程和活动, 是由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估测、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 期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项管理活动。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管理目标提高对突发事件风险的预见能力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治能力, 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及时有效地防控公共风险。原则系统性专综合性业性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第二节风险防范

57、机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一) 计划准备首先, 了解组织内外环境运用 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组织的优势、 劣势、 机会与威胁, 确定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设定风险标准需要综合考虑相关经费配备、 法律及法令规定、 社会经济及环境因素、 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程度、 影响评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他外在因素。最后, 做好风险管理保障 包括风险识别、 评估和处置 过程中所必需的人、财、 物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保障。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二) 风险识别:五是这些不利情况主要影响哪些对象?四是这些不利情况可能在何时何地发生? 三是这些不利情况是怎样发生的?二是这些不利情况为什

58、么会发生? 一是将可能发生哪些不利情况? 风险识别的对象认识和确定需要管理的风险, 即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分析风险的来源和产生风险的原因, 确定风险可能的影响范围。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三)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的概率与后果, 以此作为确定风险级别(主要的风险、次要的可以接受的风险等) 的基准, 为风险的评价和处置提供支持。风险评价通过对从风险分析中获得的风险等级和预先设定的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比较, 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排序, 确定不同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可接受水平。 风险评估是指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后果进行描述及量化的系统过程, 也就是对一特定期间内安全

59、、 健康、 生态、 财产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损害程度做出评估的系统过程。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四) 风险处置:风险处置是指以风险等级为依据, 根据对威胁来源、 受灾体脆弱性、 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以及可能产生后果的分析, 明确对不同的风险如何进行控制和管理, 确定管理的优先级和风险处置策略, 提出具体的风险处置措施和工作建议的过程。第二节风险防范机制(五) 风险沟通与监测风险沟通是指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如科技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政府官员与社区或社会团体之间)就有关风险因素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风险监测包括对风险发生的监测和对风险管理的监测, 前者是对已识别的风险源进行监视和控制, 后者是在项目

60、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过程、 内容、 技术措施与效果等进行监测。第三节应急准备机制 应急准备的定义定义:应急准备是指为了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应急预案、 城乡规划、 应急队伍、 经费、 物资、 设施、 信息、 科技等各类保障性资源的总和, 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为迅速、 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工作。 一是应急资源准备行动的快捷动态性。二是应急准备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三是应急准备的资源共享协同性。四是应急准备的布局合理性。 。应急准备的特征第三节应急准备机制 应急准备的目标与原则目标立足于 “防患于未然” 的原则, 强化服从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