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卷·统编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卷·统编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卷·统编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卷·统编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全国卷·统编版)(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卷,统编版)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24.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辽宁、河南、新疆及北京等地数十处商周时期的考古发掘遗址中,均发

现了带有鄂尔多斯青铜器特征或样式的青铜器,虽然数量及种类相对较少,但与鄂尔多斯地区青铜器

的出现在时间上有重叠或稍晚些。这可以说明商周时期()

A.鄂尔多斯青铜铸造成熟B.区域文明的交流已存在

C.中华文明起源星罗棋布D.北方经济水平普遍较高

25.1976年,考古学家在今江西省遂川县藻林乡发现了一批秦朝军队在南征百越时留下的青铜矛镶、戈等

兵器其中一青铜戈内刻有“廿二年临汾守潭库保(?)工造”,说明是秦王嬴政二士。年(前225年)暝

任临汾郡守期间,由武库官员彳系监督、工匠铸造的。这批兵器在江西的被发现,表明秦时江西()

(图为秦背铜戈,1976年遂川县出土)

A.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B.与中原经济交流频繁

C.官营手工业相对比较发达D.郡县制得到全面推行

26.唐代两税法规定“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无定所的商人也要交税;还规定交纳两税后“其租庸杂徭

悉省”,纳税项目减少,省去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些规定()

A.兼顾了公平与效率B.得到土地所有者的认同

C.增加赋税征收成本D.加重了基层治理的负担

27.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瑞德根据东南亚诸国所存档案文献,对东南亚诸国向明廷朝贡的情况作了详细研

究(如下表)。该表折射出明朝()

1400-1489年东南亚国家向明朝贡情况统计一览表(单位:次)

年份瓜哇暹罗占婆柬埔寨马六甲文莱菲律宾

1400-142930272371699

1430-1459159228

1460-148938103

A.对外交往趋于保守B.限制私人海外贸易

C.宗藩关系逐渐瓦解D.丧失东方大国地位

28.19世纪70年代,驻英公使郭嵩素对比中西双方国力的强弱,认为西洋“政教风俗,气象日新……百余

年来,其官民相与讲求国政,白其君行之,蒸蒸日臻于上理,至今君主以贤明称,人心风俗进而益善”。

其意在强调()

A,进行自下而上民主革命B.推动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C.全面学习西方政治文明D.洋务运动必然走向失败

2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李大钊认为“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这说明他们()

A.极力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混淆了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

C.纠正了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认识到了文学革命的政治价值

30.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价格双轨制,即同一种商品价格有的由国家统一核定,有的由市场供求

决定。在实际中,出现了货物积压等问题。为此,石家庄政府提前把物资部门和企业推向市场,进行

统一销价,差价返还的体制改革。后来国务院号召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石家庄的改革经验。这一措施

()

A.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C.完善了公私合营的经营模式D.标志着统购统销的结束

31.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

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

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32.《查士丁尼法典》只是在前代法典基础上的整理和简化,而不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创制。在编辑过程中,

法律编纂委员会遵循的原则是删繁就简,避免过时和矛盾的地方。《查士丁尼法典》这一编撰情况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A.古罗马法丰富的法律遗产B.东罗马帝国国力的强盛

C.拜占庭社会发展日趋停滞D.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

3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对总统在“行政命令”“编制预算”等方面的权力,都不失时机地介入。

如国会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使自身有权对总统的行政命令进行审查,对一些国会认为不适宜的行政命

令和行政管理条例行使否决权。美国国会的这些举措()

A.反映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矛盾难以调和B.促使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C.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维护了民主制度D.表明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

34.19、20世纪,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了“教化工程”。这些国家声称,要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

中心区的人那样思考、生活和接受管理。这些国家重视“教化工程”旨在()

A.为其殖民统治制造合法性B.传播资本主义先进文明

C.服务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势力

35.2024年1月1日,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式成为金砖国家新成

员。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的占比约为27%,人口约为45%,领土面积约为35%。金

砖国家的扩员()

A.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影响力

C.主导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II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国很早就有生态保护思想,如“禹之禁”和商汤“网开三面”“德及禽兽”等但自春秋以

来,王公贵族不断在林麓、沛泽之中广设各种名目的禁地,成为弋猎、游乐的场所秦律规定于“禁中”

偷猎要罚做苦役;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山泽禁令更趋严峻然而秦汉实行山泽专控并非为了保护生物

资源,是出于保障赋敛及强化社会控制等统治需要《唐六典》《通典》等书中有关禁渔猎的法令不算很

少,但这些禁令常缘于皇帝的宗教信仰,不惜影响百姓正常生活宋代江南围湖造田渐渐失序,导致无

法逆转的环境危害.而由北方民族主导的王朝,因其牧畜、射猎传统,相对重视林草和野生动物保护,

例如《元史•刑法志》《元典章•围猎》即有不少相关规定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生态环境

的压力越来越大,设立护林、禁伐、育林之类碑刻是当时各地实施山林保护的常见举措

——摘编自王利华《思想与行动的距离——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观》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1952—1957

年共造林22710万亩同期,我国还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

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

国家强调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标志着我国生态安全观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1989年,

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还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2000年,

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人民

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观、

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

——摘编自李冠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安全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生态保护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今生态保护理念的主要区别。(10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

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

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

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

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

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

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

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江南地区从宋朝大规模开发之后,苏州的市镇从明中期的102个到清末已经发展到264个,

松江在同时期从59个增加到369个。清末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

地区通过上海与国际市场联系,棉花、生丝成为江南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的

加深,使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更高。棉花、桑蚕也成为乡村中的主要产业。这一时期近代工商业也在

市镇和乡村中兴起,无锡的缭丝厂从“1919—1931年的短短12年间新建了41个丝厂,比1904—1918

年建10个厂猛增了4倍多”。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乡村对市镇、城市的依附地位。然而,20世

纪30年代之后,“无锡全县桑田面积也急剧减少,由1930年的251037亩,骤降至1931年的150000

亩,减少了40.25%”。

——摘编自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有效的政权推动下,开始对江南乡村的改造。中国传统的

家庭、家族生活结构被人民公社的合作社所取代,高度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农民思想的高度

统一。1978年之后的乡村改革,土地重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家庭开始重新作为生产、生活的单位,

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江南乡村发达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禁止的私营工商业开始复苏,

乡村工业的繁荣,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

——摘编自郭伟平《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民间文化信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经济结构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南乡村经济的变迁。(6分)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卷,统编版)

历史,全解全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24.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辽宁、河南、新疆及北京等地数十处商周时期的考古发掘遗址中,均发

现了带有鄂尔多斯青铜器特征或样式的青铜器,虽然数量及种类相对较少,但与鄂尔多斯地区青铜器

的出现在时间上有重叠或稍晚些。这可以说明商周时期()

A.鄂尔多斯青铜铸造成熟B.区域文明的交流已存在

C.中华文明起源星罗棋布D.北方经济水平普遍较高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山西、陕西等地数十处商周时期的考古发掘遗址中,均发现

了带有鄂尔多斯青铜器特征或样式的青铜器,这表明这些地区与鄂尔多斯存在文明交流,B项正确;这些地

区出现带有鄂尔多斯特征的青铜器不能说明青铜铸造技术如何,排除A项;商周时期并非文明起源阶段,

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南北经济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25.1976年,考古学家在今江西省遂川县藻林乡发现了一批秦朝军队在南征百越时留下的青铜矛镂、戈等

兵器其中一青铜戈内刻有“廿二年临汾守潭库彳系(?)工造”,说明是秦王嬴政二士。年(前225年)暝

任临汾郡守期间,由武库官员彳系监督、工匠铸造的。这批兵器在江西的被发现,表明秦时江西()

A.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B.与中原经济交流频繁

C.官营手工业相对比较发达D.郡县制得到全面推行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江西省发现了秦朝军队南征百越时留下的青铜兵器,这反映了江

西地区对于秦朝控制东南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表明江西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

一批兵器,主要是因为军事需要,不能反映与中原经济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一批兵器的发现,

没有涉及这些兵器的制造技术,不能反映官营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一个郡的名称,不

能得知郡县制全面推行,排除D项。故选A项。

26.唐代两税法规定“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无定所的商人也要交税;还规定交纳两税后“其租庸杂徭

悉省”,纳税项目减少,省去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些规定()

A,兼顾了公平与效率B.得到土地所有者的认同

C.增加赋税征收成本D.加重了基层治理的负担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唐(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两税法规定包括商人在内所有人都要交税体现了公平,纳税

项目、运输和征收成本减少体现了效率,A正确;两税法以资产征税大地主不可能完全支持,排除B项;

材料说明赋税征收成本减少,排除C项;材料认为该赋税制度减轻了基层治理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A

项。

27.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瑞德根据东南亚诸国所存档案文献,对东南亚诸国向明廷朝贡的情况作了详细研

究(如下表)。该表折射出明朝()

1400-1489年东南亚国家向明朝贡情况统计一览表(单位:次)

国家年份瓜哇暹罗占婆柬埔寨马六甲文莱菲律宾

1400-142930272371699

1430-1459159228

1460-148938103

A.对外交往趋于保守B.限制私人海外贸易

C.宗藩关系逐渐瓦解D.丧失东方大国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400年至1489年,东南亚国家向明朝朝贡的国家数量减少,

反映了明朝朝贡贸易的收缩,体现了明朝外交关系趋于保守,A项正确;朝贡贸易属于官方贸易,不属于

私人海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中东南亚国家仍然向明朝进贡,宗藩关系并没有瓦解,排除C项;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仍旧是东方大国,这种地位并没有丧失,排除D项。故选A项。

28.19世纪70年代,驻英公使郭嵩奏对比中西双方国力的强弱,认为西洋“政教风俗,气象日新……百余

年来,其官民相与讲求国政,白其君行之,蒸蒸日臻于上理,至今君主以贤明称,人心风俗进而益善”。

其意在强调()

A.进行自下而上民主革命B.推动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C.全面学习西方政治文明D.洋务运动必然走向失败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西洋“政教风俗,气象日新”“其官民相与

讲求国政,白其君行之,蒸蒸日臻于上理”,可知郭嵩麦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强调推动制度变革的必要

性,B项正确;根据“君主”一词,可知郭嵩煮并不主张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排除A项;“全面学习西

方政治文明”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C项;郭嵩素虽然主张制度变革,但并未强调洋务运动必然

走向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2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李大钊认为“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这说明他们()

A.极力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混淆了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

C.纠正了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认识到了文学革命的政治价值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中“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陈独秀主张通过文学革命的方式洗刷旧思想以巩固共和;根据材料中“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

之先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认识到了新文艺催生新文明的价值。据此可知,材料反映了陈独秀

和李大钊都认识到了文学革命的政治价值,D项正确;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

涉及陈独秀和李大钊对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的探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陈独秀纠正了文学革命的

形式主义偏向,排除C项。故选D项。

30.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价格双轨制,即同一种商品价格有的由国家统一核定,有的由市场供求

决定。在实际中,出现了货物积压等问题。为此,石家庄政府提前把物资部门和企业推向市场,进行

统一销价,差价返还的体制改革。后来国务院号召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石家庄的改革经验。这一措施

A.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C.完善了公私合营的经营模式D.标志着统购统销的结束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石家庄政府提前把物资部门和企业推向市场,进

行统一销价,差价返还的体制改革。后来国务院号召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石家庄的改革经验。”可得出,这

一措施有利于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1992年,排除A项;公私合营

的经营模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排除C项;统购统销的结束是在1992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1.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

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

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古代(亚非)。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麦吉多出土了埃及的象牙制品,且象牙制品上雕刻了小亚

细亚的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埃及和赫梯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排除A项;

波斯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5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地区属于亚洲,埃

及属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

32.《查士丁尼法典》只是在前代法典基础上的整理和简化,而不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创制。在编辑过程中,

法律编纂委员会遵循的原则是删繁就简,避免过时和矛盾的地方。《查士丁尼法典》这一编撰情况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A.古罗马法丰富的法律遗产B.东罗马帝国国力的强盛

C.拜占庭社会发展日趋停滞D.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时期。根据“只是在前代法典基础上的整理和简化,而不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创制”

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在前代法典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简化,所以《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撰主要是得

益于古罗马法丰富的法律遗产,A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撰主要得益于古罗马法丰富的法律遗产,

而不是因为东罗马帝国国力强盛,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撰并不能说明拜占庭社会发展日趋停滞,

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A项。

3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对总统在“行政命令”“编制预算”等方面的权力,都不失时机地介入。

如国会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使自身有权对总统的行政命令进行审查,对一些国会认为不适宜的行政命

令和行政管理条例行使否决权。美国国会的这些举措()

A.反映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矛盾难以调和B.促使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C.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维护了民主制度D.表明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70年代(美

国)。美国国会作为立法机构,其通过立法对总统的行政权力进行干预,这些举措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下,

美国国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制,C项正确;国会限制总统行政权力并不能反映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矛

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家权力相对均衡,在法律意义上并没有权力中心,排除B

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国会否决的行政管理条例具体内容,因此无法断定美国的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排

除D项。故选C项。

34.19、20世纪,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了“教化工程”。这些国家声称,要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

中心区的人那样思考、生活和接受管理。这些国家重视“教化工程”旨在()

A.为其殖民统治制造合法性B.传播资本主义先进文明

C.服务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势力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世界)。根据材料“要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中心区的人那样思

考、生活和接受管理”可知,帝国主义国家推行“教化工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思想进行教化,以

达到美化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为其殖民统治制造合法性的目的,A项正确;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先进文明,是其影响而非目的,排除B项;资本原始积累是指主要通过

暴力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C项;这些帝国的“教化工程”主要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施,排除D项。故选A项。

35.2024年1月1日,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式成为金砖国家新成

员。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的占比约为27%,人口约为45%,领土面积约为35%。金

砖国家的扩员()

A.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影响力

C.主导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

“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的占比约为27%,人口约为45%,领土面积约为35%。”及所学可

知,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扩容后,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南方”国

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B

项正确;世界多极化格局至今仍然未形成,排除A项;金砖机制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发挥建设性作用。金砖国家并未主导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表述有误,排除C项;“南北发展不平衡

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选项夸大了金砖国家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第n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国很早就有生态保护思想,如“禹之禁”和商汤“网开三面”“德及禽兽”等但自春秋以

来,王公贵族不断在林麓、沛泽之中广设各种名目的禁地,成为弋猎、游乐的场所秦律规定于“禁中”

偷猎要罚做苦役;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山泽禁令更趋严峻然而秦汉实行山泽专控并非为了保护生物

资源,是出于保障赋致及强化社会控制等统治需要《唐六典》《通典》等书中有关禁渔猎的法令不算很

少,但这些禁令常缘于皇帝的宗教信仰,不惜影响百姓正常生活宋代江南围湖造田渐渐失序,导致无

法逆转的环境危害.而由北方民族主导的王朝,因其牧畜、射猎传统,相对重视林草和野生动物保护,

例如《元史•刑法志》《元典章•围猎》即有不少相关规定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生态环境

的压力越来越大,设立护林、禁伐、育林之类碑刻是当时各地实施山林保护的常见举措

——摘编自王利华《思想与行动的距离——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观》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1952—1957

年共造林22710万亩同期,我国还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

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

国家强调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标志着我国生态安全观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1989年,

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还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2000年,

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人民

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观、

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

——摘编自李冠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安全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生态保护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今生态保护理念的主要区别。(10分)

【答案】(1)历史悠久;带有强化社会控制的目的;通过法律来规范;为皇帝服务;措施多样化(任答3

点,每点2分,共6分)

(2)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确立

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

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任答3点,

每点3分,共9分)

(3)古代生态保护是服务于皇权和国家统治的,呈现被动性;(5分)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态保护更注重生态

保护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保障相协调。(5分)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中国很早

就有生态保护思想”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山泽禁令更趋严峻然而秦汉实行山

泽专控并非为了保护生物资源,是出于保障赋敛及强化社会控制等统治需要《唐六典》《通典》等书中有关

禁渔猎的法令不算很少,但这些禁令常缘于皇帝的宗教信仰”得出带有强化社会控制的目的,通过法律来

规范,为皇帝服务。根据材料”设立护林、禁伐、育林之类碑刻是当时各地实施山林保护的常见举措”得

出措施多样化。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材料“全国开展了

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得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据材料“党和国家强调处理好生态安

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据材料“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

得出,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

并结合所学得出,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

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

安全全球观。

(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今中国。根据材料“这些禁令常缘于皇

帝的宗教信仰”可得出古代生态保护是服务于皇权和国家统治的,呈现被动性.根据材料“强调处理好生

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态保护更注

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保障相协调。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

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

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

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

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

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

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

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答案】主题: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2分)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由于率先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欧洲文化具

有先进性。随着殖民扩张,欧洲文化传播四方,确立了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工业革命的浪湖

中,欧洲国家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传播到

世界各地。欧洲文化在传播中冲击了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并与之融合,推动了当地文化的进步。同时,欧

洲的启蒙思想家也关注和借鉴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丰富欧洲文化,从而共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步。

(8分)

总之,东西方的文化在融合冲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世界文化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分)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类,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

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主题要具体、

明确。如可得出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其次,结合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儒家文化

等相关史实,对主题进行论证。要注意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

条理清晰,紧扣主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江南地区从宋朝大规模开发之后,苏州的市镇从明中期的102个到清末已经发展到264个,

松江在同时期从59个增加到369个。清末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

地区通过上海与国际市场联系,棉花、生丝成为江南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的

加深,使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更高。棉花、桑蚕也成为乡村中的主要产业。这一时期近代工商业也在

市镇和乡村中兴起,无锡的缭丝厂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