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课时7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1页
第二章 课时7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2页
第二章 课时7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3页
第二章 课时7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4页
第二章 课时7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7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①特征: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②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③温室效应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形成温室效应。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2页图3.27“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1880-2020年)”,指出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异同点。答案相同点:都呈上升趋势。不同点:全球气温变化是呈波动上升的,而二氧化碳浓度则持续上升。(2)碳循环①碳循环过程: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②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3页图3.28“全球碳循环示意”,指出人类改变碳循环的主要方式。答案燃烧化石燃料与生产水泥等;土地利用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表现生存空间的丧失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受其他国家波及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通过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趋利避害;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协商解决分歧;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7)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储存在植物体内,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②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③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碳循环一部分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岩石与大气之间的碳循环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交换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4.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点具体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①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②大力开发新能源,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①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①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②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①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②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③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④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⑤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2023·全国文综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关键信息点拨]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再结合图中村镇的分布,可知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低海拔(或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1800米以下的村镇,受信风控制,二氧化碳易扩散。观测站位于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受村镇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影响小。夏威夷观测站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答案(1)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2)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_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_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3)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4)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考向1通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碳排放主要受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4年,中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下图示意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完成1~2题。1.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直接反映了()A.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日趋优化C.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科技水平日益提高2.在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已出现峰值,主要说明了()A.我国已经实现碳达峰目标B.我国已经实现经济转型C.我国碳减排政策初见成效D.我国人口增长出现峰值答案1.A2.C解析第1题,碳排放强度是指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图中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却整体呈下降趋势,直接反映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A正确;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均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不是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直接反映,B、C、D错误。第2题,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因此在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已出现峰值,主要说明了我国碳减排政策初见成效,C正确;中国政府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且图中2013~2015年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下降趋势并不明显,因此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实现碳达峰目标,A错误;仅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不能明确地说明我国已经实现经济转型,B错误;图中体现的是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无法体现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变化,D错误。考向2通过“碳排放”考查“人地协调观”(2023·广东湛江模拟)农田生态系统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既能引起碳排放,同时又能引起碳固定,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是指碳排放量与碳固定量的差值。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大量农资投入也带来了温室效应和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面临着严峻挑战。下图示意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排放总量。据此完成3~4题。3.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作物需水量减小B.玉米植株高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小C.玉米生长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D.玉米种植技术先进,节水效果显著4.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①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②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③改变轮作熟制,提高农田固碳效应④实施农田长年休耕,降低农田利用强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3.C4.A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主要是由于玉米生长季属于夏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C正确。第4题,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减少灌溉碳排放;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肥料碳排放,①②正确。熟制和气温有关,难以人为改变;实施农田长年休耕,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③④错误。故选A。课时精练一科研团队以碳循环为研究目标为某岛屿编制低碳城镇发展规划,分别统计了碳源系统(碳的排放来源)、碳汇系统(碳的吸收消耗)和社会各排放部门碳的流量结构(下图)。该岛植被覆盖率高,年均自然和人为共排放CO29.6万吨,自然生态系统共可吸收CO20.7万吨。据此完成1~2题。1.推测该岛屿最可能位于()A.山东省B.浙江省C.广东省D.海南省2.促进该岛屿碳源与碳汇系统趋向平衡的主要措施是()A.增加岛屿植被覆盖率 B.大量减少岛屿人口数C.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D.扩大贝藻养殖的规模答案1.A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岛屿的排放部门主要为“供暖”,四省份中只有山东位于北方地区,A正确。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岛碳排放数量远大于碳吸收数量,故使碳源与碳汇系统趋向平衡的主要措施应为减少碳排放数量;读图可知,碳源系统中“化石燃料使用”的比重很高,故需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C正确。(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工业碳中和(下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增加碳汇的有()①捕集工业废气中的碳,并进行封存②使用绿电,减少金属冶炼中的碳排放③钢铁回收利用,有效减少资源消耗④通过制造化学品,转化利用二氧化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工业碳中和能够()A.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B.降低工业生产成本C.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D.提升区域资源禀赋答案3.B4.C解析第3题,据图中信息可知,捕集工业废气中的碳,并进行封存;通过制造化学品,转化利用二氧化碳,均属于增加碳汇,①④正确。使用绿电,减少金属冶炼中的碳排放;钢铁回收利用,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均属于工业低碳变革性工艺,可以减少碳排放,②③错误,故选B。第4题,工业碳中和能够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C正确;工业碳中和无法实现废弃物零排放,也无法提升区域资源禀赋,A、D错误;工业碳中和对碳排放要求提高,可能增加工业生产成本,B错误。(2023·浙江宁波联考)旅游碳足迹是指某类旅游活动能耗规模和相应能源碳排放系数的乘积,可用于旅游活动碳排放程度的描述和估算。不同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存在较大差异。下图为“我国旅游业各类碳排放占比图”。据此完成5~6题。5.推测旅游交通碳排放占比中d交通方式为()A.航空B.公路C.水运D.铁路6.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景点吸引力差异大B.游客个体间差异大C.活动季节的变率大D.活动内容的差异大答案5.C6.D解析第5题,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公路、航空、铁路与水运。据图中信息可知,旅游交通碳排放占比中d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最低,只有4%,故d交通方式为水运,选C。第6题,由于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其活动内容差异较大,有的旅游活动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多,有的旅游活动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少,因此会导致碳足迹差异较大,D正确。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差异以及活动季节的变率,对于旅游活动的碳足迹影响相对较小,A、C错误。如果是由于游客个体间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那么也会导致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但与实际相矛盾,B错误。(2024·吉林长春模拟)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会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到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我国已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图1示意2017年全球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情况,图2示意截至2020年全球已实现“碳达峰”的国家数量。据此完成7~9题。7.从分部门来看,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来自()A.燃煤发电 B.建筑部门C.能源活动 D.工农业生产8.该部门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加快零碳燃料替代 B.推动精准农业应用C.实施建筑节能改造 D.优化生产工艺流程9.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中和目前面临的特有挑战是()A.碳中和的技术不成熟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C.碳中和的资金缺口大D.能源需求仍持续增长答案7.C8.A9.D解析第7题,读图1可知,电力/热力用能、交通用能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之和约为46.8%,故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来自能源活动,故选C。第8题,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来自能源活动,故该部门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利用,加快零碳燃料替代,A正确;推动精准农业应用与碳中和关系不大,B错误;实施建筑节能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减少碳排放,但从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图看,其占比相对较低,不是最有效的措施,C、D错误。第9题,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仍然持续增长,D正确;我国碳中和技术比较成熟,A错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逐渐增加,B错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正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资金有保障,C错误。10.(2023·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在人类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通过碳循环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碳循环过程,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下面图1是全球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图,图2示意碳循环过程。(1)说明1900年以来图1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及二者的关系。(6分)(2)阐释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4分)(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答案(1)变化特点:1900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1900~1940年,1950~2000年气温明显上升),五、六十年代后上升速度呈越来越快趋势;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持续上升,20世纪5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二者的关系:全球气温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趋势较吻合,说明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具有正相关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