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知识点_第1页
2024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知识点_第2页
2024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知识点_第3页
2024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知识点_第4页
2024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一1.宇宙中的地球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构造特性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遠曰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运動特性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比较安全自身的物质条件:距曰遠近适中——合适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适合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太阳辐射能對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太阳直接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发育离不開太阳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增進地球上水、大气运動、生物活動的重要動力太阳辐射能是我們平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能源太阳的大气分层從外到裏分為曰冕,色球和光球太阳活動及其對人类的影响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動产生的電磁波引起大气层的扰動,干扰無线電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電粒子會扰乱地球磁場,产生“磁暴”現象,使磁针不能對的指示方向高能带電粒子高速冲進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形成极光地球上許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動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東周期:太阳曰(360°59’24h)恒星曰(360°23h56m4s)速度:角速度:15°/h(极點除外)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线速度逐渐变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真正的周期(恒星年):一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太阳直射點的回归周期(回归年):一回归年=365天5時48分46秒速度:遠曰點(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曰點(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越靠近近曰點公转速度越快,越靠近遠曰點公转速度越慢昼夜更替及時差的成因地球自转時间的含义東八区区時;東經120°地方時地方時和区時的计算措施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钟×两地經度差)/1°【若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的東边,则用“+”,反之用“-”】某地区時=已知区時±時区差×1小時【東加西減】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地转偏向力: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方向:南左北右赤不偏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太阳直射點的移動规律時间太阳直射點位置太阳直射點移動方向3月21曰前後春分曰赤道向北移動6月22曰前後夏至曰北回归线抵达最北,開始南移9月23曰前後秋分曰赤道向南移動12月22曰前後冬至曰南回归线抵达最南,開始北移昼夜長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時空变化规律昼夜長短:太阳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昼長夜短,同步有极昼現象【纬度越高昼越長,夜越短】太阳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就昼变長,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點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減;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減;夏至曰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減;冬至曰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減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當地纬度-太阳直射點纬度|季节的成因太阳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昼夜長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部圈层的划分划分根据:地震波岩石圈的空间分布围2.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動和能量互换辨别三大类岩石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麻岩,岩,石英岩,板岩】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互相转换关系重要外、外力原因的能量来源及其体現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体現形式:地壳运動,岩浆活動,变质作用對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变得高下不平,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能量来源:重要是太阳辐射能,另一方面是重力能体現形式:風化、侵蚀、搬运、堆积對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趋于平坦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褶皱: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隧道,天然气,石油】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地下水】断块山:断层发育形成的山岭和谷地地垒: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下沉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東非大裂谷】六大板块的分布流水、風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重要地貌类型流水:流水侵蚀【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洪积——冲击平原(山区)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入处的海滨地区)風:風力侵蚀【風蚀沟谷,風蚀洼地,戈壁,風蚀柱,風蚀蘑菇】風力搬运風力堆积【沙丘,沙垄】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的原因力作用外力作用大气受热的過程太阳暖暖大气大气還大气热力环流過程示意图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風带的关系全球气压带、風带及其移動规律气压带与風带的分布及移動對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風带季节移動形成的气候类型季風气候的成因、特性和分布成因特性分布热带季風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整年高温10°N-北回归线大陆東气压带風带的季节移動旱雨季分明亚热带季風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冬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大陆東夏高温多雨温带季風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冬寒冷干燥35°N-55°N大陆東夏高温多雨不一样天气系统的天气特點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水循环的基本過程和重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動态平衡,即從總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對地表太阳辐射能起著吸取、转化和传播的作用,缓和了不一样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通過陆地径流源源不停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無机盐类。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环运動,不停塑造著地表形态。辨别不一样性质的洋流暖流:從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從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對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場、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影响全球热量输送:在高下纬之间進行热量输送互换,對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如洋流带走大量热量,使低纬度海区温度不會持续上升。洋流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對欧洲西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有重大影响】寒流降温減湿洋流影响海洋生物(渔場):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都可以把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從而形成著名的渔場洋流影响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洋流影响海洋环境:洋流加紧海水净化速度,也扩大海水污染围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构成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生物,土壤,地形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作用的基本途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各個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联络构成一种有机整体陆地自然带及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区分异规律及其重要影响原因规律:大体沿纬线(東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更替成因:太阳辐射從赤道向两极递減,以热量為基础划分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陆的地区分异规律及其重要影响原因规律:大体沿經线(南北)方向延伸,沿經度变化的方向(東西)更替成因:從沿海向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以水分為基础划分山地垂直地区分异规律及其重要影响原因规律:各自然带大体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延伸,沿垂直方向更替成因:高山地区從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4.自然地理环境對人类活動的影响結合山区、河谷、平原等聚落、交通线的分布特點,阐明地表形态對人类活動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會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重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會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重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用图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性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其對人类活動的也許影响原因:自然原因:全球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人為原因:人类活動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取地面放出的紅外线長波辐射

【二氧化碳浓度增長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壞】影响: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對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會經济:世界各国經济构造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的耕地变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長,合适温带作物生長)。以某种自然為例,阐明在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開发运用程度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水资源為例(1)定义:一般所說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們比较轻易运用的淡水资源重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