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1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2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3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4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4章人与环境第4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应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或行动计划。1.科学思维——尝试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金属冶炼厂方面的观点,训练批判性思维。2.科学探究——通过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探究实践活动,培养设计活动方案并实施的能力。3.社会责任——树立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生态意识,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知识点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2.人口现状(1)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还将继续增长。(2)我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3)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依然是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知识点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主要类型及原因(连线)(2)生态环境问题与生物圈(1)生态足迹的值越小,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2)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位居世界首位。(×)(3)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高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4)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5)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6)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eq\x(教材P83“图4-1”拓展)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我国90年代后,碳足迹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快速增长。(2)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吗?为什么?提示不是。生态足迹还应该包括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3)生态足迹大小与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提示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4)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为什么会增大生态足迹?提示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5)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探究点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阅读教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总人口的人口动态(1750~2100年)甲1961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乙(1)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加,而生态承载力总量有限。当生态足迹总量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会出现生态赤字。(2)20世纪70年代,全球出现生态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若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未来可能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提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生态系统崩溃。(3)面对生态赤字,列举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提示转变生产方式,如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如主动减少碳排放;提倡低碳经济,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例1]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答案C解析生态足迹除包括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外,还包括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A错误;与食用野菜相比,食用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值,B错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如开车出行增加了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同时增加了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由此推测其人均生态足迹值应高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D错误。[例2]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时间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环境容纳量不会无限增大;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时间超越环境容纳量;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探究点二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南极大陆曾被誉为“洁白无瑕”的世界、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然而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南极的环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洁白无瑕,最新研究表明:海鸟粪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南极出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举例说明。提示全球性大气污染随大气环流使南极部分地区污染物增多;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到南极海域。2.思考温室效应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提示①成因:植被减少,化石燃料大量燃烧,超出了环境的自动净化能力。②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试举例说出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提示住房面积适宜,不住过大的房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光盘”行动等。1.以成因与危害为突破口,正确区分水污染的类型污染类型成因危害无机污染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混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水体中富含有机物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农药污染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2.区分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例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错误的是()A.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D.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答案D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例4]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答案B解析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A正确;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淡水富营养化有关,B错误;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D正确。思维导图晨读必背1.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随堂检测1.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B.不同技术和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足迹的数值不同C.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和海洋面积D.人类采取生活方式不同,所需要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碳足迹是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食植物性食物会增大生态足迹,抵消人口增长对环境的污染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答案D解析多食植物性食物会降低生态足迹,A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自然环境破坏,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3.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生态危机是()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答案B解析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酸雨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氟氯烃、哈龙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减少,使臭氧层出现空洞。4.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烃的过量排放均会引起相应的环境问题,下列环境问题与上述过量排放的物质对应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B.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C.臭氧层空洞、酸雨、温室效应D.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答案A解析温室效应是由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酸雨是由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臭氧层空洞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氟氯烃等物质引起的。课时作业(时间:30分钟)知识点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下列对生态足迹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步行大于汽车出行B.食用土豆大于食用猪肉C.世界男篮锦标赛大于亚洲男篮锦标赛D.生产一条毛巾大于生产一床棉被答案C解析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不同,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出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汽车出行会增加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步行比汽车出行时的生态足迹值小,A错误;猪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土豆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食用猪肉会增多能量的散失等,所需的资源会更多,从而增大了生态足迹的值,B错误;世界男篮锦标赛相对于亚洲男篮锦标赛,会大大增加比赛所用的场地、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从而增大了生态足迹的值,C正确;生产一床棉被所用材料多于一条毛巾,生产一床棉被的生态足迹值大于生产一条毛巾的,D错误。2.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人口大小,虚线为每平方千米粮食产量),则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生存得最长久的国家是()答案B解析在四国人口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中,只有B项所示国家每平方千米产量上升情况与人口增长相适应,基本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B项中国家生存得最长久。3.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巨大的城镇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人均2.9全球公顷(具体组分变化如图所示)。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大小都是相同的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增加人均生态足迹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A正确;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使人类对牛、羊肉的需求增加,城镇化发展对木材需求增加会导致林地足迹增加,C错误;植树造林、绿色出行,降低对碳的需求,会降低人均生态足迹,D错误。知识点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问题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层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A.②④ B.⑥⑦C.⑤⑦ D.②⑤⑦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光化学污染等都属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而潮汐属于自然现象,大脖子病由机体缺碘引发,与环境问题无关,综上所述,B正确。5.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B.“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O2的大量减少,CO2的大量增加所致C.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温室效应”是大气中CO2等气体增加造成的,“酸雨”是大气中SO2等酸性气体增加造成的,“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这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A正确;“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氟氯烃等,B错误;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C正确;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无微生物的深海中,而不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6.长时间持续性、高强度雾霾天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佩戴防雾霾口罩即可预防各种疾病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形成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雾霾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产物,与气象因素无关,不可能实现彻底治理D.雾霾是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佩戴防雾霾口罩只能预防呼吸道疾病,A错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形成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雾霾并非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产物,与气象因素有关;通过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工业布局,确保工业生产治污达标,可以实现彻底治理,C错误;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工业生产(主要是燃煤企业)和人类生活(家用燃煤、汽车尾气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正确。7.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A.短距离出行不开汽车而选择共享单车B.双十一购物选择电子发票而不选择纸质发票C.垃圾分类后将可回收垃圾作为生产原料重新使用D.焚烧秸秆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秸秆焚烧,加快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污染了环境,不属于低碳生活。8.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答案A解析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营造森林绿地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3.通过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4.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1.科学思维——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概括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剖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概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社会责任——关注生态伦理道德,形成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观念。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其形成的原因为生物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类型具体体现直接价值①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②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知识点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①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②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2)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3)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4)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措施①就地保护: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②易地保护: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a.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2)关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①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废物的重复利用等。②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3)利用①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②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4)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5)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eq\x(教材P94~95图示拓展)1.图甲、乙、丙代表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部分保护措施,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和图乙代表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提示分别是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2)图丙所代表的措施主要的保护对象是什么?该措施除建立基因库外还有哪些?提示图丙所代表的措施主要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和濒危物种。除建立基因库外,还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3)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图甲代表的措施。eq\x(教材P96“拓展应用2”)2.在有些地方,某些人喜欢通过“放生”来表示自己有爱心,他们从市场上买来动物,放归自然环境。放生的动物中,有些不是本地物种。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做法?提示①有些放生的动物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成为入侵物种。②放生的动物不适合当地环境,或者放生的方式不当,都会导致放生的动物死亡。③将购买的动物放生,只是形式上的彰显爱心,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动物的作用,还可能助长对该动物的猎捕。探究点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野生植物的什么价值?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直接价值。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说明野生植物对人类有直接的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归类下列实例所体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①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②小白鼠可用于科学研究③种植水稻供人类食用④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⑤尚未清楚的野生生物的价值⑥古人创作出很多首以梅花为题材的诗词提示上述实例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是②③⑥;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①④;体现生物多样性潜在价值的是⑤。1.生物多样性的成因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1)从分子水平上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3)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4)辨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不同生物(具有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2.区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1)直接价值(2)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太清楚的价值。(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价值远远大于其在工业原料、食用、药用等方面的直接价值。这也是不能使在直接价值方面表现为“有害”的物种灭绝的原因。[例1]月季花不仅是我国原产品种、北京市市花,还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发展至今已有上万个品种,这体现了()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群落多样性答案B解析题干中“发展至今已有上万个品种”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正确。[例2]地球上几乎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A.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B.每个物种都维持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屠呦呦通过研究植物黄花蒿,从其茎叶中提取出青蒿素D.路边生长的不知名野草以及生活在其周围的不知名昆虫答案B解析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每个物种都维持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屠呦呦通过研究植物黄花蒿,从其茎叶中提取出青蒿素,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路边生长的不知名野草以及生活在其周围的不知名昆虫,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错误。探究点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1.受汶川大地震影响,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部分遭到破坏。山体滑坡致使大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箭竹被埋没,大熊猫巡护道路、野外监测点、保护站、检查站等遭到严重损坏,震后栖息在保护区境内的102只大熊猫生存情况不明。请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大熊猫因近亲繁殖,种群开始退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大熊猫的原栖息地碎片化,不同保护区的不同种群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2)人们欲在震后大面积种植箭竹,咨询后发现不可行,原因是大面积种植箭竹会造成林业品种单一化,会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利于大熊猫生存。(3)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赖以生存的食物箭竹被破坏,我们采用易地保护措施更有效。2.有人说,为了保护野生生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提示不正确;原因:应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禁止开发和利用濒危灭绝的野生生物资源。3.修建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这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对此你能提出哪些建议?提示修建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可能使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威胁到野生物种的生存。在建设前要充分评估对野生物种的影响,采取生态走廊等方式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影响(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1)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2)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种群呈现“J”形曲线增长。[例3]两栖动物在地球上曾经一度繁盛,从2.25亿年前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减小,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B.人类大量捕捉两栖动物C.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沙漠D.大量的两栖动物发生了变异答案C解析两栖动物的生殖活动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动物才能繁衍。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地环境中,两栖动物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分析可知,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变小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沙漠,C正确。[例4]秦岭植被多样、物种丰富,生活着大熊猫等珍稀生物。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先后在秦岭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分属于不同地区和部门管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分属于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B.为了大熊猫种群的延续,可以采取措施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起来C.人们将购买的动物在秦岭实施“放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在秦岭野生动物园附近违法建造别墅,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人们将购买的动物在秦岭实施“放生”有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思维导图晨读必背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三个方面。2.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随堂检测1.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弱,B错误;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物种多的生态系统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较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所以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C正确;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D错误。2.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没有直接价值大B.食用、药用和旅游观赏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属于间接价值D.某种生物如果在地球上灭绝了,它的潜在价值也就消失了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一般大于它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B正确;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一种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D正确。3.具有“生物黄金”之称的红豆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西藏、湖南等地的集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世界珍稀树种,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随着人们对红豆杉的掠夺性采伐,红豆杉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是造成红豆杉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B.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红豆杉的基因进行保护C.保护红豆杉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红豆杉植物园D.保护红豆杉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A正确;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红豆杉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子库、植物基因库等,B正确;建立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正确。4.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D.两个保护区内物种的组成相同答案A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错误。课时作业(时间:30分钟)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A.生态价值 B.直接价值C.潜在价值 D.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生态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水土保持等,A、D错误;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科学研究等的价值,该题反映了科研的直接价值,B正确;潜在价值是目前人类还不清楚的价值,C错误。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出发;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与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序号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层次①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遗传多样性②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③江苏省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生态系统多样性④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遗传多样性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③④答案B解析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受基因控制的,属于遗传多样性,①正确;美国居民中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都是一个物种,属于遗传多样性,②错误;江苏省内的平原、丘陵、湖泊等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③正确;校园中的菊花和玫瑰是不同的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④错误。知识点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相符合的是()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田B.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C.为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开山采矿D.为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答案B解析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植被和食物链,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为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开山采矿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同时会污染环境,C错误;许多化学农药会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D错误。5.随着近年来的退渔还湖和不断治理,太湖的水质逐年提高,在今年夏天的汛期中,太湖在防洪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退渔还湖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东太湖的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C.去除人工养殖的网箱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太湖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的自然环境,应当禁止一切的开发和利用答案C解析退渔还湖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东太湖的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B错误;去除人工养殖的网箱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进而太湖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正确;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的自然环境,并非禁止一切的开发和利用,而是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6.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2013年,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命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B.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D.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答案C解析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从而有利于分辨珍稀物种,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A正确;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B正确;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错误;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D正确。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假期同学们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陶冶情操,身心愉悦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假期同学们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陶冶情操,是生态系统的旅游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对生态系统本身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是生物作为工业原料的实用意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指生物对人类有食用和科学研究的意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8.红树林有“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等美誉,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是极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海洋气候和保护海岸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树林湿地不同区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红树林面积的减少会影响附近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对红树林的保护答案C解析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9.如表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所占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C.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D.引入外来物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根据题表信息不能判断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A错误;表中数据显示,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其次是偷猎;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B错误,C正确;引入的外来物种可能因为缺乏天敌、环境适宜而疯狂生长,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可能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10.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碎片化造成了多个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遗传多样性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遗传多样性D.恢复竹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有效措施答案A解析栖息地碎片化导致野生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未必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章末检测卷(四)(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一般情况下,排放的CO2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不锈钢金属筷子B.大量燃烧石油等化石燃料C.生活垃圾一律焚烧处理,不分类回收D.多使用共享单车或步行,少使用私家汽车答案D解析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树木砍伐增多,树木被砍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减少,所以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不锈钢金属筷子会增加碳足迹,A不符合题意;石油等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会产生大量CO2等,故大量燃烧石油等化石燃料,会增加碳足迹,B不符合题意;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CO2等,故生活垃圾一律焚烧处理会增加碳足迹,C不符合题意;私家车出行会增加尾气的排放,排放的气体中含有CO2等,所以多使用共享单车或步行,少使用私家汽车可以减少碳足迹,D符合题意。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盖融化 D.臭氧层破坏答案D解析臭氧层可以有效阻挡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若臭氧层遭到破坏,则会导致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3.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技术,将植物所含的有机物加工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部分代替化石燃料。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能缓解()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C.酸雨 D.水体富营养化答案C解析生物柴油燃烧时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会缓解温室效应,A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氟氯烃和哈龙,B错误;由于煤炭中含有S元素,而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不含S元素,所以使用生物柴油会缓解酸雨的发生,C正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是N、P等无机盐的增加,D错误。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B.某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该城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答案A解析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动取决于该城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实现的,C错误;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虽然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但人类对环境存在破坏,D错误。5.《巴黎协定》强调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答案B解析解决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A错误;温室效应是CO2大量排放导致的,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所以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正确;岛国受温室效应影响更大的原因是岛国被海洋所环抱,温室效应最终会导致海平面升高,而不是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C错误;由于要考虑到生产和生活的现状,实现CO2的净零排放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D错误。6.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的是()A.以芦苇、秸秆为原料造纸B.“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C.利用蜣螂清除草原上的牛羊粪便D.用毒蛋白基因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答案C解析A为工业方面的直接价值,B为旅游观赏方面的直接价值,C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的间接价值,D为科学研究方面的直接价值,故本题选C。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B.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答案D解析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实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正确;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缓雾霾的发生,B正确;“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不断的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D错误。8.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老子说过的“道法自然”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要人类尊重自然规律B.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不应该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答案B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9.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答案D解析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有利于绿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10.2020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答案B解析每种野生生物都和其他生物有所不同,因此都具有独特的基因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不能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B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C正确;易地保护就是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D正确。11.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答案B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如水葫芦疯长,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正确;淡水湖泊中出现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B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疯狂生长,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J”形增长,会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D正确。12.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200多只。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B.易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C.保护朱鹮就是因为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朱鹮的数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被破坏答案B解析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B错误。13.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故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作物。14.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③加大投资力度,把生产放在首位④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①②正确;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而不是加大投资力度,把生产或经济建设放在首位,③④错误。15.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把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B.我国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C.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D.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答案A解析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并不是将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而是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A错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B正确;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C正确;今天,古老的智慧融合了现代科学成就,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D正确。16.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协调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有些细菌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A错误;由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重点体现的是循环原理,B错误;植物获得的能量来自光能,C错误;分析图示可知,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D正确。17.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C.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20%D.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错误;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CO2,然后再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B正确;蚕沙中的能量并没有被蚕同化,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没有改变,D错误。18.2019年5月底,北京市强制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协调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C.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循环,A错误;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B正确;有机肥料被分解者分解后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但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C错误;“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19.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属于化学防治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B解析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合理的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中,A错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20.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能量多级利用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利用D.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能够减少甚至不使用化学农药答案C解析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符合生态学原理,A正确;以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正确;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化学农药,符合生态学原理,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1.(10分)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2)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者(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解析(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而,种植一种植物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会相对较低。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2)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的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微生物可作为分解者将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可种植能吸收污水中铜、镉等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22.(12分)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