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既是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就会产生一些误区,使学校化巨资、自己耗精力的多媒体教学效果远远不如传统教学媒体。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关系,让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策略一、问题的提出(一)时代背景及意义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真正的体现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为小学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就是这样一座桥梁。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强调了教学的直观性。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传递教学信息,使之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而数学教学内容正是取代单纯的数学概念的描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精神集中,长久地注意与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我们选择了此课题来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各因素的重新组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基本概念的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视讯、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纳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化、情境化、具体化,形成声、像、图、文过程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主体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弱点,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1.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避免“装饰”的误区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披着运用“多媒体”的外衣,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仍旧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装饰效果,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明确“用多媒体技术干什么”,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部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观察、演示、操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交流,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时,学生对直线的特征,很难有理性的理解。多媒体采用动画闪亮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出示一点闪烁,然后向两边慢慢延长、停顿;再慢慢延长、再停顿;然后在学生思考能否再延长时,计算机的亮点继续往两边延长,这时结合学生的想象,延伸到教室外,大气层,宇宙……把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不可度量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在头脑中展开发散性思维,既建立了空间想象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2.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避免“满堂灌”的误区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高效率,把整堂课教学内容和板书都储存在电脑中,教学时只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教师成了“机器操作者”,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效的“机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何在?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效果会“高效”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展示”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快节奏的教学频率,使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却是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视频、图画、声音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及不规则的图形,分别用红线显示出它们的周长,然后在课件上出示并讲解“围成每个图形边长的总和叫周长”,使学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4.根据学科特点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形象”的误区在部分公开课、观摩课中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环节都是由多媒体技术来展现,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手段,使数学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降低教学难度,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这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5.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现在的“多媒体风”,使教师在教学中过重的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小黑板完全能够实现的。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如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所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即著名的施兰姆公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提高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代表多媒体技术有着较多优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且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当能用“一支粉笔”、“一幅挂图”、“一次简单实验”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为追求时髦而使用多媒体。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开题报告本课题在2009年3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开题报告论证会并作了开题报告。参会专家对本课的研究作了点评,让我们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确定了本课题研究方向,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但多媒体技术始终为课堂教学服务。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法,以课例为载体,进而分析、总结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设计的结合点、运用时机、运用方式和运用的误区等。(二)培训情况本课题的研究以多媒体作为技术平台,在课题实施前对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两个晚上的多媒体操作培训,主要学习了课件制作过程中动画的设计和交互的创建,课题组成员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上会用能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三)实践研究1.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1)点:典型课例中情境的处理方式、重难点的突破方式、插件、练习的呈现方式(数学资料)、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结合方式、渗透思想(数形结合)。(2)线:以研究一个典型课例的设计——上课——交流——总结(以寻找课例研究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得到课题的研究点)。(3)面:从横向上看,可以以某一册的内容为载体(视研究成员教学年级而定)。从纵向上看,可以是某一知识体系的梳理。2.以典型课例研究为载体情境情境重难点插件、练习用渗透思想典型课例处理方式突破方式呈现方式结合方式数形结合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的方式(一)直接呈现1.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4个苹果和2瓶水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多少?”生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又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同时演示夜色,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的过程,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形、声、色、动、静于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上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2.形文配合呈现,建构知识模型通过呈现概念的实际原型(形)和描述性的语句(文),两者互相配合、补充来呈现概念的内容,这就是形、文结合方式。其特点是:形、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补充。“形”以图示、例题的形式出现,一般负责概念的问题情境、基本属性、思想方法的展示;“文”负责以描述性的语句配合“形”作补充或作概括性说明。这种呈现方式,低中高年级都采用。例如,第七册“小数”概念,若用数学语言“根据十进位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改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的数叫做小数”陈述,语境远离小数产生的实际背景,掩盖了改写的思想方法,学生难理解;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清楚。于是设计了形:例1和例2,分别展示小数产生的背景及由分数改写成小数的思想方法,再配以描述性的文“现在学的数,像0.1、0.2、1.3、1.4等都是小数。”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矛盾。再如,第三册乘法、除法、倍;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第八册小数的意义等概念即以该方式呈现。数学教学中,学习结束时,往往要进行一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如果知识靠老师说,或学生说,往往提不起学生的注意,功夫白费,收不到总结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一些动画的性质,或游戏的性质,和学生一起互动,带着学生进行总结一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学结束一定要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往往概念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新颖的形式,如练习性的总结也可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3.阅读插件、数学史,提升文化底蕴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必将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值总是三点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数学家就已经研究出了这一点,演示《周髀算经》,算经中就提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周三径一。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三径一”已经不能适应,进而介绍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直观体验。利用课件演示,先出示圆,再依次出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圆内接正四十八边形、圆内接正九十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正好是圆直径的3倍,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05828倍,正二十四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320628倍……师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发现,而再继续分下去,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的周长越来越接近3.14。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渗透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播放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做出的贡献,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了圆周率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在完成教学目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了解人民币的历史”环节,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知道中国货币历史久远,夏商时代以海贝为币;金属币始于商代晚期的青铜贝,距今已有3000余年。春秋战国时代,货币文化有很大发展,金属铸币后先后有布币、刀币、有文铜币、金版及有孔圆钱等等,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货币文化。以及发展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再现,真实得演绎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让低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4.增强训练密度,实现精讲多练传统练习的方法,一般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直接刺激下作出一定的反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能照顾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具有传统练习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例如:学生在练习时,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显示屏上就会有可爱的小人出现,并伴随着声音:“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即使算错了得数也没有关系,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语句,让学生不灰心,继续努力。这样,既使学生身在“题海”,而依然感觉“海中的世界真精彩!又如在练习中编各种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用学生喜爱的过关游戏的形式,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地指引和帮助,而学生在这种人机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竞争意识和学习毅力的培养,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二)化静为动1.观察动态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尽管有色泽明丽、充满童趣的情境画、示意图,但毕竟都是静态的,有些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物体的运动过程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这些图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例如: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材中的方法是将圆柱垂直纵切分割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长方体,从而得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教材中所描述的过程非常抽象,如利用计算机将教材上的方法制成CAI课件,演示切拼过程,学生就能感受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理解透彻。2.图、文、声、像并茂,减少想象困难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求知欲望高涨。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教与学之间充满了生机,教的形象,学的主动。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的想象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点、线等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过程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些知识。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静止的事物活了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理念。3.增、删、变、调相辅,帮助理解记忆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进行增、删、变、调。例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角的边、顶点,来使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角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再如:教学"平移"一课中,教师电脑出示:奥迪图标、电梯、风车、窗户移动、跳跳青蛙、旋转门等的动态过程,观察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了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4.模拟操作演示,促进思维深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在现在的许多教学中没有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让学生来运用现实中的生活材料,于是很多时候不能够使理论与现实相接合。但是如果我们能运用网络找到各种与应用题、思考题或计算题等相关的现实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模拟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学也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会大大的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使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学生一听到课件中响起“当、当、当……”,马上就知道这是报时的钟声,自然激起了学生认识钟表的兴趣,同时也让那些爱表现的学生急着想表达他所知道的有关钟的知识。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各种形状,多样种类的钟表,让他们说说“你见过哪些?”在现实中不可能拿着那么多钟表来教学,但有了多媒体的钟表的真实展示,就能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在练习时,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学生一天活动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认识整时。一阵闹铃声响起,接着显示屏上出现一个小朋友早上起床的情景,同时,屏幕上方出现一个时间。老师提问:小朋友们早上是几点起床的?这是灵灵起床的时间,是几点?学生觉得这个新朋友与自己很像,引发他们了解画面上的朋友起床的时间与自己也一样吗?于是就会开动脑筋,运用新知识,写出钟上表示的时间。接着,运用多媒体模拟出灵灵一天的活动:吃饭、上学、做操、上课、放学等,然后让他们写出灵灵一天活动中的各个时间。亲切的钟声,可爱的新朋友,相同的一天,这些熟悉的事物,都让学生感到亲切,想把他们掌握,并运用于自己的生活。第二天就会有学生想了解他自己起床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上学的时间……。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抓住切入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材变得生动,知识变得丰富,学生变得主动,学习变得轻松。(三)化明为暗通过化明为暗的手法,可以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一个家庭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回家,带回来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1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3块,每人1块;接着,又让小明把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也是每人1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是多少?(5)如果直接将13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又该怎么做?等等。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的时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很多数学题都是经过提炼加工的、纯数学的、人为编制的,学生不了解它的实用价值,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加上它的呈现形式的单调,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电教媒体的运用,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进行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化教学过程中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枯燥的数学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在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提出了“数学是一种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而运用电教手段,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形象化的问题。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把从1900年到2004年的年历全部放入这个课件中,教学时能根据学生提出的哪一年的年份,直接用文本输入法,调出这一年的年历来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用黄色的背景来显示这一年中有31天的这几个月,用蓝色的背景来显示这一年中有30天的这几个月,并加以闪烁。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不管是哪一年,这一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每月都有31天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而4月、6月、9月和11月,每月都有30天是小月,每年中有4个小月。但2月份比较特殊,有时有28天,有时又有29天,我再把从1989年到2004年的2月份全部放在一个屏幕上,加以比较,启发学生找出2月份是29天的分别是哪几年,说明2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也用红色的背景显示并加以闪烁,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同样在教学“每四百年又一闰”时,又分别把1100年、1200年、1300年、1400年、1500年、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的2月份加以比较,学生才能真正清楚地加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又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化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在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力之母,动力之源。学生如果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怀着强烈的愿望,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它、掌握它,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尽管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好动,而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因其色彩鲜艳,新颖生动,就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情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一节“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课中,通过复习转入新课后,播放了一个孙悟空师徒分西瓜的动画片: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炎热,口渴难耐,唐僧吩咐八戒去找些解渴的水果,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于是,师徒四人准备分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眼睛,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要多吃一点,我要吃1/6,最少也要吃1/5。悟空听了哈哈大笑,沙僧和唐僧也笑了。这时,我故意把故事情节嗄然卡住,提问:“他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呢:1/4、1/6和1/5到底谁大谁小呢?”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惊奇和疑问,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从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整堂课下来效果好极啦。(三)在静态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电教媒体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静为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一种新的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调呆板,改革创新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多媒体以其独有的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生动的动画及声音三维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循循善诱,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只要用课件中的动画展现给学生,就能帮助学生清楚的看到每个细节,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并能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如果用多媒体来演示:平分一个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接着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跑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形象化的认识,直观的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比起传统的应用教具的展示,更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学得更快更好。(四)在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对与数学中的一些复杂问题,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可使问题简单化。“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张华和李诚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总之,电教媒体具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也必将在数学教学中有所收获。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优势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集为一体,让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但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它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最后,猪八戒犯了难,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办?此时,教师暂时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让学生到讲台上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在量的过程中,他们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的长度该怎样表示?此时,学生产生了急于解决问题的动机。我鼓励学生进行摧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然后,组织学生广泛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之后,教师一边小结一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感知得越好,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高,对数学概念的形成就更清晰明白。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充分感知。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先显示红领巾图形,再把红领巾的角逐个闪动,最后把抽象出来的三个角同时闪动来说明这些图形都叫做角。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优化了教学环境,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地知道了“角”这一概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理清算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障碍,运用多媒体把教学中的抽象的难点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算理,突破难点,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书上要求把圆柱的底边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就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个操作过程学生操作起来有难度,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了拆、拼的过程,并且分成了不同的份数进行展示,这样学生通过多媒体清楚的看到了长方体的长就是圆柱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V的计算公式就是V=Sh。这样,利用多媒体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四)运用多媒体收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探究精神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而多媒体就恰好可以储存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时,为了引导学生对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我上网查找了大量有关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信息,让学生能随着屏幕的跳动体会到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提高了探究知识的能动性。(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关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认为要通过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者运用多媒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如下情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熊妈妈带着四只小熊高高兴兴地在做游戏。休息时熊妈妈拿出几个同样大的蛋糕对小熊们说:“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都很好,所以我要奖蛋糕给你们吃。”说着,熊妈妈把其中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奖给老大一块。老二说:“我要两块。”老三赶紧说:“我要三块。”老四急着说:“我要四块。”……熊妈妈看着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蛋糕跑了,笑着说:“我既满足了它们的要求,而每个孩子得到的又是同样多。”此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熊妈妈是怎样分的吗?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画面,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要,形成意向。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有效继承现有数学知识,更在于发展和创新,在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直觉和灵活性;在于使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树立自信心,深入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原则教育现代化包括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导致数学课程的形念和内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为改进数学的教与学提供了强大平台。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一)适应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则时,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从动作感知表象,再抽象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此外,小学生具有好奇、爱动的特点,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过程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要为理解数学的本质服务,作为一种数学学习的认知工具,由于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直接有声有色有序地呈现出来。所以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要注意展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数学性质发现的过程与解题思路探索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体验与数学思考。(三)效率性原则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增加,要求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传统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这个要求。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常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的面积公式,需要实现匀与不匀、曲和直、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的转化。从而体现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以及量变导致质变等辩证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变换的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学生初步地了解极限思想和极限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将面积的概念用于圆:“圆所占平面(部分)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进而提出圆面积的计算问题。(2)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用割、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面积和它相等的长方形。现在,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面积和它相等的、计算公式已经知道的某种图形呢?(3)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圆纸片分成16等份,并且用这些小纸片去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当学生确认拼得的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后,出示圆纸片被分成32等分后拼成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发现:圆纸片分得越细,拼成的和圆等积的图形就越近于长方形。当学生依次观察和比较了几种有限分割的情况,并且注意到等分份数加倍时拼成的图形的变化趋势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等分的份数无限加倍时的“终极状态”。通过以上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展示,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觉的极限过程。(4)由于在上述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长和宽)始终是C/2=πr和r,所以,和这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的圆面积是S=πr×r=πr2(5)圆面积公式得出后,应把它同圆周长公式比较,以免混淆。并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S=C/2×r(6)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应用圆面积公式的练习。包括推理和计算等方面。除根据半径求面积外,还可以根据直径或圆周长求面积,并且可以在生产或生活的实际情境中出现这样的算题。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事高层次数学思维——探究数学规律的思维活动。它将影响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使得教师、学生、多媒体技术三者之间在数学课堂上更有效地互动,为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七、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多媒体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而运用”,并初步取得成效(一)构建了多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传递信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媒体去探究、去操作、去发现、去创新,形成认识,实现发展。评评价反馈媒体学生教师情境资源自觉参与诱导启发素材资源自主探究疏导整合操作资源实践创新激导鼓励整合优化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教学难点、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概念形象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让整个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数学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简单化: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演示,将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教学反馈高效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过程,如何加强信息反馈,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明确旅游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 阳光面对挫折主题班会
- 化妆品培训部年度总结
- 医疗团队展示
- 《光的干涉定》课件
- 适老智能家居系统界面
- 孵化场安全培训
- 社区工作地区发展模式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永远的尹雪艳
- 透视-基础规律-1729733985977
- 桩基检测规范
- 关于统计工作的自查报告(30篇)
-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八) 跨学科专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五下音乐《瑶族舞曲(简谱、五线谱)》课件
- 和客户签回款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调度记录表
- 物理-湖南省长沙市(炎嘚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试题和答案
- (高清版)AQ 2013.2-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 2024至2030年中国特种旅游行业运行态势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让成长不烦恼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