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章末检测试卷(二)含答案章末检测试卷(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四分体B.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C.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D.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A、B错误,C正确;一般来说,同一细胞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2.如图为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题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错误;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该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3.果蝇的某个细胞中只存在4种形态的染色体,该细胞不可能是()A.卵原细胞 B.极体C.精原细胞 D.精子答案C解析果蝇的卵原细胞中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X染色体,共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A项不符合题意;果蝇的极体中含有3条形态不同的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B项不符合题意;果蝇的精原细胞中有3对常染色体和X、Y两种异型性染色体,所以存在5种形态的染色体,C项符合题意;果蝇的精子中含有3条形态不同的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共有4种形态的染色体,D项不符合题意。4.下列有关成年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分子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目和神经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目相等B.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初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等D.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总是与着丝粒数目相同答案B解析人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含46个核DNA分子,人体神经细胞核中也含46个DNA分子,A正确;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错误。5.如图为一只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不是一对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v、w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D解析基因cn、cl所在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基因v、w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它们是一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同时位于处于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基因cn、cl、v、w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6.色盲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粒刚分裂时,该细胞可能存在()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C.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D.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答案B解析假设色盲基因用b表示,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bY。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只含性染色体中的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而后期(着丝粒分裂)含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如含有两条X染色体,则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如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没有色盲基因。7.人类表现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在于()A.X与Y染色体有些基因不同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C.性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D.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种性染色体上,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答案D解析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种性染色体上,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通常表现为伴性遗传。8.如图是植物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红花、圆粒为显性性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展示了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B.花色和粒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该个体自交后,F1的圆粒植株中杂合子占2/3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使用了假说—演绎法答案B解析控制花色和粒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9.(2023·广西钦州高一练习)火鸡有时能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这有三个可能的机制: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②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受精;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请预期每一种假设机制所产生的子代的性别比例理论值(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A.①雌∶雄=1∶1;②雌∶雄=1∶1;③雌∶雄=1∶1B.①全雌性;②雌∶雄=4∶1;③雌∶雄=1∶1C.①雌∶雄=1∶1;②雌∶雄=2∶1;③全雄性D.①全雌性;②雌∶雄=4∶1;③全雄性答案D解析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则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仍为ZW,所以子代全为雌性个体;②卵细胞被极体受精,若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Z,则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Z∶W=1∶2,同理,若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W,则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W∶Z=1∶2,则子代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Z∶ZW∶WW=1∶4∶1,由于WW的个体不能存活,所以子代的雌∶雄为4∶1;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由于卵细胞的染色体为Z或W,所以加倍后为ZZ或WW,而WW的个体不能存活,因此子代全为雄性个体。10.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的存在决定了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联会行为C.由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D错误。11.(2023·江苏淮安高一月考)雄羽宽大且弯曲,母羽短钝且顺直,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雄羽为公鸡独有,母羽在公鸡和母鸡中均会出现。为了探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将一只母羽公鸡和一只母羽母鸡杂交,发现子代母鸡全为母羽,公鸡中母羽和雄羽比例接近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控制雄羽、母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控制雄羽、母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C.如果雄羽为隐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如果雄羽为显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亲代是一只母羽公鸡和一只母羽母鸡,子代公鸡中母羽和雄羽比例接近1∶1,说明这是测交实验,亲代为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因此亲代基因型为ZAZa(母羽公鸡)和ZaW(母羽母鸡)或Aa(母羽公鸡)和aa(母羽母鸡)或aa(母羽公鸡)和Aa(母羽母鸡),如果雄羽为隐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或者常染色体上,如果雄羽为显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确,A、B、C错误。12.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C解析长翅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亲代长翅果蝇为杂合子,F1雄果蝇中残翅出现的概率为1/4。又根据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可知,F1的白眼雄果蝇占总雄果蝇的1/2,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为雌性,基因型为BbXRXr,亲本中白眼长翅果蝇为雄性,基因型为BbXrY,A正确;不论父本还是母本,产生的含Xr的配子均占1/2,B正确;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D正确。13.(2023·广西玉林高一检测)果蝇的生物钟基因A/a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无节律/有节律的遗传,体色基因B/b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灰身/黑身的遗传。灰身有节律雌果蝇和黑身无节律雄果蝇交配,F1雌雄果蝇均为灰身有节律,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灰身有节律雌果蝇∶黑身有节律雌果蝇∶灰身有节律雄果蝇∶灰身无节律雄果蝇∶黑身有节律雄果蝇∶黑身无节律雄果蝇=6∶2∶3∶3∶1∶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雌果蝇产生含A的配子∶含a的配子=1∶1B.F2雌果蝇产生含A的配子∶含a的配子=1∶1C.F1雄果蝇产生含B的配子∶含b的配子=1∶1D.F2雄果蝇产生含b的配子∶含Y的配子=1∶1答案B解析F2雌果蝇中,灰身∶黑身=6∶2=3∶1,有节律∶无节律=1∶0;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3)∶(1+1)=3∶1,有节律∶无节律=(3+1)∶(3+1)=1∶1,果蝇的生物钟基因A/a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故生物钟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体色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P:BBXAXA×bbXaY→F1:BbXAXa×BbXAY→F2:(3/4B_+1/4bb)(1/4XAXA+1/4XAXa+1/4XAY+1/4XaY)。故F1雌果蝇产生含A的配子∶含a的配子=1∶1,F1雄果蝇产生含B的配子∶含b的配子=1∶1,F2雌果蝇产生含A的配子∶含a的配子=3∶1,F2雄果蝇产生含b的配子∶含Y的配子=1∶1,A、C、D正确,B错误。14.(2023·河北承德高一模拟)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并色盲的儿子。产生这种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细胞和时期是()A.卵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B.精子,减数分裂Ⅰ后期C.卵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D.精子,减数分裂Ⅱ后期答案C解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由此可见,该色盲儿子是由XbXb的异常卵细胞与Y的精子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母亲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中b和b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进入了同一个卵细胞中,从而形成了XbXb的异常卵细胞。15.(2022·河南洛阳高一期中)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某家系遗传图谱如图所示。则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是()A.3/40 B.3/48C.3/32 D.3/20答案D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Ⅱ2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关于白化病,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3的基因型为Aa,其后代AA=1/3×1/2+2/3×1/4=1/3,Aa=1/3×1/2+2/3×1/2=1/2,aa=2/3×1/4=1/6,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Aa的概率=Aa÷(AA+Aa)=1/2÷(1/3+1/2)=3/5,关于色盲,Ⅱ2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XBY,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XBXb的概率是1/2×1/2=1/4,因此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为3/5×1/4=3/20,D正确。16.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设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甲→乙→丙B.图甲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相同(不考虑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C.图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D.图丁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有8条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乙→丙→丁→甲,A错误;图甲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在不考虑突变及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情况下,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因为姐妹染色单体是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复制而来的,B正确;图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图丁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D错误。17.(2023·江苏南京高一期末)某二倍体生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如图是其细胞中核DNA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IJ段的细胞可发生着丝粒的分裂B.图中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图中CD段与IJ段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可能相同D.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细胞答案B解析图中IJ段的细胞核DNA含量第一次减半,处于减数分裂Ⅱ,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开,A正确;图中CD段中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而GH段处于减数分裂Ⅰ,染色体数目始终为2n,所以二者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等,B错误;图中CD段中前期和中期有2个染色体组,而IJ段中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开也有2个染色体组,所以二者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可能相同,C正确;图中一个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而经过减数分裂,每个子细胞可以形成4个子细胞,所以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细胞,D正确。18.(2023·广东茂名高一期中)果蝇的生物钟分为有节律和无节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一群有节律的果蝇与另一群有节律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果蝇中有节律与无节律的比例约为3∶1,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有节律为显性性状B.上述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亲代雌蝇为杂合子D.上述杂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有节律果蝇与有节律果蝇杂交,子代出现无节律果蝇,即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有节律为显性性状,无节律为隐性性状,A、D不符合题意;假设生物节律性状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若基因D和d位于常染色体上,两个种群中的基因型为Dd×Dd→D_∶dd=3∶1;若基因D和d位于X染色体上,两个种群中的基因型分别为XDXd×XDY→XDXD∶XDXd∶XDY∶XdY=1∶1∶1∶1,因此无论控制生物节律性状的基因D和d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果蝇均可出现有节律∶无节律=3∶1,因此不能判断该等位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但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亲代雌蝇均为杂合子,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19.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的交配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从基因型看只能是雌性,不能互交,A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交配,后代中玳瑁猫占25%,B错误;只有雌性有玳瑁猫,若淘汰其他体色的猫,则玳瑁猫无法繁育,C错误;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交配或者用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XBY)交配都可得到最大比例的玳瑁猫,其所占比例均为1/2,D正确。20.(2023·河北衡水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致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基因型为ZBW的芦花鸡,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所有细胞进行的都是细胞质均等分裂D.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Ⅰ后期答案A解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错误;基因型为ZBW的芦花鸡是雌性,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只有极体发生细胞质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以及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C错误;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1.(14分)(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及受精作用相关过程的坐标图和细胞分裂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纵坐标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________(器官)中。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I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3)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4)图2中③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它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卵巢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2)受精作用1∶2∶2(3)①④(4)减数分裂Ⅱ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和极体22.(10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部分。(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①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eq\f(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___遗传病。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④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1)Y的差别(2)①常染色体隐性②伴X染色体显性③eq\f(1,4)④eq\f(1,200)解析(1)由题意知,该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故该种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该致病基因位于Y的差别部分。(2)①由图2可知,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生出的Ⅱ-2患甲病,首先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然后再根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女病父必病”的特点,排除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终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乙病男女患病概率不同,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再结合Ⅰ-1和Ⅰ-2患乙病,而Ⅱ-1正常,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③假设控制甲、乙两种病的基因分别为A与a、B与b,则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因Ⅲ-1表现正常,它的Xb来自Ⅱ-2)、Ⅱ-3的基因型为eq\f(1,3)AAXBY、eq\f(2,3)AaXBY,Ⅱ-2与Ⅱ-3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eq\f(2,3)×eq\f(1,2)=eq\f(1,3),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eq\f(3,4),故生出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eq\f(1,3)×eq\f(3,4)=eq\f(1,4)。④只考虑甲病,Ⅱ-4的基因型为aa,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eq\f(1,50),则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eq\f(1,50)×eq\f(1,2)×eq\f(1,2)=eq\f(1,200)。23.(12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f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中雌、雄蝇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2)根据F1表型的比例,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1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若让F1中所有果蝇自由交配,后代雌果蝇中灰身直毛所占比例是________。(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的雌、雄果蝇亲本,请你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选择________________(写出表型)亲本交配。答案(1)X(2)BbXFXf、BbXFYBY、bXF或BXF、bY(3)1∶521/32(4)分叉毛雌性和直毛雄性解析(1)雌性后代中没有分叉毛,雄性后代直毛与分叉毛之比是1∶1,说明直毛和分叉毛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分析题图可知,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而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由此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其中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产生BY和bXF各两个,另一种可能是产生BXF和bY各两个。(3)由题意知,亲本基因型为BbXFXf、BbXFY,则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BBXFXF的概率=1/3×1/2=1/6,杂合子的概率是1-1/6=5/6,因此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单独分析灰身与黑身:由于F1产生含B的配子∶含b的配子=1∶1,所以F2中黑身(bb)占1/4,灰身(B_)占1-1/4=3/4;单独分析直毛与分叉毛,F1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其比例为XF∶Xf=3∶1,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XF∶Xf=1∶1,因此自由结合产生的雌果蝇中分叉毛(XfXf)占1/4×1/2=1/8,直毛(XFX-)占1-1/8=7/8;综上分析,F2雌果蝇中灰身直毛(B_XFX-)占3/4×7/8=21/32。(4)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纯合的分叉毛雌性与直毛雄性果蝇杂交,后代的雌性果蝇都是直毛,雄性果蝇都是分叉毛;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不论是雌性还是雄性果蝇都是直毛,因此可以用分叉毛雌性与直毛雄性果蝇杂交,根据杂交后代的表型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24.(14分)(2019·全国Ⅰ,32改编)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果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表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16紫眼基因(2)01/2(3)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红眼/白眼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解析(1)由图可知,翅外展基因与粗糙眼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二者能自由组合,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一隐一显)个体所占比例是3/16。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果蝇杂交,后代雄果蝇中不会出现焦刚毛个体;若反交,子代雄果蝇全部为白眼,雌果蝇全部为红眼,即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3)欲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双杂合个体交配或测交。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所得F1的表型为红眼灰体,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型及分离比是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需要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以要分析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此时F2的表型及比例是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章末检测试卷(一)(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3·山东济南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B解析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2.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仅考虑一对基因,种群中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易的方法C.孟德尔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D.F1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答案B解析若仅考虑一对基因(A、a),种群中有AA×AA、AA×Aa、AA×aa、Aa×Aa、Aa×aa、aa×aa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3.一对相对性状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紫花×白花↓F1紫花↓⊗F2紫花白花3∶1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杂交B.F1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紫花、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该图中紫花、白花的显隐性只能由P和F1确定,不能由F1和F2确定D.F2的紫花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4答案B解析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应在花未成熟时去雄,A错误;根据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也可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错误;F2的紫花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应为1/3,D错误。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了杂交、自交和测交等实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测交不能B.杂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C.对于隐性优良性状品种,可以通过连续自交方法培育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包括杂合子和纯合子,显性杂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会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因此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通过连续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得到纯合子;对于隐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只要出现即可稳定遗传,不需要连续自交,C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法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自交法可也验证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5.辣椒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基因型为BB的个体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正常花粉。现将基因型为Bb的辣椒植株自由交配两代获得F2,F2中抗病与不抗病植株的比例和花粉正常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分别为()A.5∶12∶1 B.2∶15∶1C.2∶17∶1 D.1∶15∶1答案B解析基因型为Bb的辣椒植株自由交配,F1为BB∶Bb∶bb=1∶2∶1,其中BB花粉败育,F1产生的雌配子为1/2B、1/2b,雄配子为1/3B、2/3b,所以F2中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1/2×2/3=1/3,故抗病∶不抗病=2∶1;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1/2×1/3=1/6,花粉正常占5/6,故花粉正常∶花粉败育=5∶1,B正确。6.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和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B.A+、A和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型D.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答案D解析由于A+A+的个体胚胎致死,因此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5种基因型(A+A、A+a、AA、Aa、aa),A错误;A+、A和a为复等位基因,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一只黄色雌鼠(A+A或A+a)和一只黑色雄鼠(aa)杂交,后代出现2种表型,C错误。7.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自然状态下,既可以自花传粉也可以异花传粉)间行种植。在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个体B.豌豆均为矮茎个体,小麦有高茎和矮茎个体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D.小麦均为矮茎个体,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个体答案B解析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虽然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但它们之间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只能自交产生子代,故从矮茎豌豆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为矮茎。小麦不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既可进行自交,也可进行杂交,因此从矮茎小麦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可能是高茎也可能是矮茎。8.(2023·甘肃平凉高一检测)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用纯种的高秆抗病和纯种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作亲本,在F2重组类型中纯合子占的比例约为()A.1/16B.1/8C.1/3D.1/4答案C解析已知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设分别由D、d和T、t两对基因控制,则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Tt,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重组类型为D_tt(1/16DDtt、2/16Ddtt)、ddT_(1/16ddTT、2/16ddTt),因此F2重组类型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2/6=1/3,C正确。9.(2023·江苏无锡高一质检)对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进行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①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B.从①②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C.从4个容器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抓取小球前摇晃小桶是为了保证抓取的随机性答案C解析自由组合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因此从②③或②④或①③或①④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DdRr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10.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花粉粒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A.乙×丁和甲×丙 B.甲×丁和甲×丙C.丙×丁和甲×丙 D.乙×丙和甲×丙答案A解析利用花粉鉴定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选择的亲本应涉及花粉粒形状和花粉粒是否为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选用的亲本组合为乙×丁和甲×丙,故A符合题意。11.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A.5/8B.3/5C.1/4D.3/4答案B解析亲本是Aabb和AAbb,只要考虑A与a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bb)。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类型,Aa∶AA=1∶1,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后代AA的概率为3/4×3/4=9/16,aa的概率为1/4×1/4=1/16,Aa的概率2×3/4×1/4=6/16,但因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成活的子代中纯合个体即AA所占比例是9/15,即3/5,B正确。12.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1∶1∶1∶1答案D解析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即①过程,A正确;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M=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型P是3种,C正确;由表型比例为12∶3∶1可知,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说明A_B_和A_bb(或aaB_)表现一种性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AaBb和Aabb(或aaBb)表型相同,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2∶1∶1,D错误。13.(2023·天津南开区高一质检)已知某品种油菜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黄粒油菜自交,F1中黄粒∶黑粒=9∶7。现将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进行测交,则后代中黑粒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A.1/16B.1/9C.1/4D.1/2答案B解析已知某品种油菜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黄粒油菜自交,F1中黄粒∶黑粒=9∶7,这是“9∶3∶3∶1”的变式,所以黄粒的基因型为A_B_,黑粒的基因型为A_bb、aaB_和aabb,因此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2∶2∶4,黑粒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现将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进行测交,即A_B_与aabb的杂交,只有AaBb的测交后代有黑粒纯合子aabb,且占后代的1/4,则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黑粒纯合子所占的比例=F1中全部黄粒中AaBb的比例×aabb的测交后代黑粒纯合子(aabb)的比例=4/9×1/4=1/9。14.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比例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A.24∶8∶3∶1 B.9∶3∶3∶1C.15∶5∶3∶1 D.25∶15∶15∶9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和多颗粒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由测交结果,可知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1∶1,再根据棋盘格法推出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4∶8∶3∶1。15.有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得F2,表型如图所示。若将F2中的红色植株花粉授给蓝色植株,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A.蓝色∶紫色∶红色=4∶4∶1B.蓝色∶紫色∶红色=1∶2∶1C.蓝色∶紫色∶红色=2∶2∶1D.蓝色∶紫色∶红色=9∶6∶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推断相关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设为A、a,B、b)控制,其中双显性个体(9)表现为蓝色(A_B_),而单显性个体(3+3)均表现为紫色(A_bb或aaB_),双隐性个体(1)表现为红色(aabb)。将F2中的红色植株(aabb)花粉授给蓝色植株(1AABB+2AaBB+2AABb+4AaBb),由于蓝色植株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4∶2∶2∶1,而红色植株(aabb)产生的配子只有ab,所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色(AaBb)∶紫色(Aabb、aaBb)∶红色(aabb)=4∶4∶1。16.(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中)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解释,分离定律成立必须满足四个理论条件,其中不正确的是()A.F2中不同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能力相当B.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和完全隐性C.杂种(如F1)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在数目上是相等的D.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雌、雄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均等答案D解析要使基因的分离定律中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则F2不同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能力应相当,A正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和完全隐性,否则性状分离比不为3∶1,B正确;杂种(如F1)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是满足F2性状分离比约为3∶1的条件之一,C正确;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不一定相等,一般雄配子的数目往往多于雌配子的数目,D错误。17.(2023·云南丽江高一月考)如表是豌豆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数量31510810132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的表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D.亲本的表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由分析可知,F1的表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双杂合子,C错误。18.(2023·湖南常德高一调研)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图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5B.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早熟植株所占的比例均为3/4C.若让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植株和晚熟植株的数量比是3∶1D.实验1的亲本组合类型有两种,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都有两种答案B解析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纯合子有三种,为AABB、AAbb、aaBB,早熟植株中纯合子占3/15=1/5,故杂合子占4/5,A正确;实验1的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实验2的F1基因型是AaBb,所以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的早熟和晚熟的比例依次为1∶1和3∶1,后代早熟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3/4,B错误;实验1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F2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或1aaBB∶2aaBb∶1aabb,若让F2随机交配(按配子计算,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不变),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3∶1,C正确,D正确。19.已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双亲性状分别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的豌豆植株杂交,得F1,选取F1中数量相等的两种植株分别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所有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B.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YyDd和yyDdC.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所有后代表型及比例为9∶15∶3∶5D.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有4种答案D解析根据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再结合测交特点可知,该比例可分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1∶1∶1和绿色高秆∶绿色矮秆=2∶2,据此可推测进行测交的F1的基因型为YyDd和yyDd,且二者的比例为1∶1,再结合双亲性状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推测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A、B正确;上述F1(YyDd和yyDd)自交,其中前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3∶3∶1,后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高秆∶绿色矮秆=12∶4,因此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产生的所有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15∶3∶5,C正确;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共9种,其中杂合子有5种,D错误。20.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色(A)对灰色(a1)、黑色(a2)为完全显性,灰色(a1)对黑色(a2)为完全显性,且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下列关于杂交及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B.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一定为1/2D.Aa2鼠与a1a2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8答案C解析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根据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两种表型,且正常情况下分离比为3∶1,由于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A正确;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分别为Aa1和Aa2,B正确;黄色鼠Aa1与黑色鼠a2a2杂交,后代没有黑色鼠,C错误;Aa2鼠与a1a2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4×1/2=1/8,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1.(14分)(2022·全国甲,32)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子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子与非糯玉米纯合子(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2)1/4bbTT、bbTt1/4(3)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非糯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解析(1)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因为甲为雌雄同株异花植株,所以在花粉未成熟时需对甲植株雌花花序套袋隔离,等丁的花粉成熟后再通过人工授粉把丁的花粉传到甲的雌蕊柱头后,再套袋隔离。(2)根据题干信息“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知,乙的基因型为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F1基因型为BbTt,F1自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B_T_(雌雄同株)∶3B_tt(雌株)∶3bbT_(雄株)∶1bbtt(雌株),故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1/4,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1/4。(3)假设糯和非糯这对相对性状受A/a基因控制,因为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时,既有自交又有杂交。若糯性为显性,则其基因型为AA,非糯基因型为aa,则糯性植株无论自交还是杂交,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杂交子代为糯性籽粒,自交子代为非糯籽粒,所以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同理,非糯为显性时,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22.(16分)(2023·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期末)南瓜的果实有扁形、球形和长形3种,为了研究其遗传规律,科学家用两株球形果实的南瓜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若涉及1对等位基因,用A/a来表示;若涉及2对等位基因,用A/a、B/b来表示;若涉及3对等位基因,用A/a、B/b、C/c来表示;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可推测南瓜果型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图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2)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使F1和F2的表型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则亲本的表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3)F2球形果实南瓜中纯合子占________;取其中一株球形果实个体与一株长形果实个体杂交,则其子代会产生________种表型。(4)F2扁形南瓜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对其进行测交,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自由组合AAbb和aaBB(2)扁形果实和长形果实(3)1/31或2(4)AB∶Ab∶aB∶ab=4∶2∶2∶1扁形果实∶球形果实∶长形果实=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