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1页
政务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2页
政务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3页
政务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4页
政务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务行业政务数据共享方案TOC\o"1-2"\h\u10785第1章政务数据共享背景与意义 3141311.1政务数据共享的发展现状 3116801.2政务数据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18400第2章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4156732.1政策法规概述 468662.1.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4274702.1.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560022.2标准体系构建 5281382.2.1标准体系框架 5324522.2.2标准制定与实施 5247352.3政务数据共享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应用 5190142.3.1数据共享范围与条件 5149402.3.2数据共享流程与机制 648392.3.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161392.3.4数据共享效果评估与优化 6186242.3.5数据共享管理与监督 613039第3章政务数据资源梳理与分类 624093.1政务数据资源概述 615603.2数据分类与编码 646423.3数据目录体系构建 78305第4章政务数据共享技术架构 7297424.1技术架构设计原则 7315314.2总体技术架构 894824.3关键技术选型与实现 823188第5章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 944655.1数据共享模式与策略 9214065.1.1共享模式 9207975.1.2共享策略 9252475.2数据交换流程设计 9193735.2.1数据交换架构 9176825.2.2数据交换流程 9221785.3数据质量管理与保障 1057315.3.1数据质量管理 10288625.3.2数据保障 1028679第6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0300986.1数据安全策略与措施 1039536.1.1数据加密 10256676.1.2访问控制 10226986.1.3安全审计 10215836.1.4数据备份与恢复 106506.1.5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1208086.2数据隐私保护机制 11250696.2.1数据脱敏 11240176.2.2差别化权限管理 11131436.2.3隐私保护合规性评估 1179706.3安全合规性评估与监控 11324776.3.1定期开展安全合规性评估 11322016.3.2实时监控与预警 11205706.3.3应急响应与处理 11116736.3.4持续改进与优化 113633第7章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11240327.1平台架构设计 11192377.1.1数据源层 1272457.1.2数据处理层 1251507.1.3数据服务层 1221117.1.4应用层 122027.1.5用户层 1285307.2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12180357.2.1数据采集模块 1249497.2.2数据清洗模块 12180667.2.3数据加工模块 12130867.2.4数据存储模块 1379057.2.5数据安全模块 13150607.2.6数据服务模块 13120187.2.7应用接口模块 1324697.3平台实施与部署 13265227.3.1项目立项与规划 1325577.3.2技术选型与开发 1368427.3.3系统集成与测试 13150427.3.4部署与运维 13302397.3.5培训与推广 1331518第8章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制 13272808.1管理组织架构 13301698.1.1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设立政务数据共享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政务数据共享相关工作。 1421308.1.2设立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标准、规划和实施计划,指导、监督和评估政务数据共享工作。 14123778.1.3各政务部门设立数据共享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政务数据共享的日常工作,包括数据资源梳理、共享需求对接、数据共享实施等。 14257578.2数据共享管理流程 1488918.2.1数据资源梳理:政务部门对本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明确数据类别、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更新频率等,编制数据资源目录。 14306758.2.2共享需求对接:政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向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提出数据共享需求,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对接。 14106628.2.3数据共享审批: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对数据共享需求进行审核,保证共享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必要性。 1488388.2.4数据共享实施:政务部门根据审批结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保证数据质量和时效性。 14265698.2.5数据共享监管: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对数据共享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数据共享的顺利进行。 14142178.3数据共享激励机制 1471958.3.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政务部门积极参与数据共享,明确数据共享的权益和责任。 1470708.3.2考核评价:建立政务数据共享考核评价机制,对政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工作进行定期评估,评价结果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 14233898.3.3资金支持:设立政务数据共享专项基金,支持政务部门开展数据共享工作,鼓励创新和技术研发。 14203518.3.4人才培养:加强政务数据共享人才培养,提高政务部门数据共享能力,促进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 14200768.3.5成果推广:总结政务数据共享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政务数据共享的整体水平。 148026第9章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与案例分析 15257019.1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场景 15191869.1.1行政审批与监管 1578549.1.2社会治理与应急管理 15215099.1.3公共服务优化 1536659.1.4数据驱动决策 15196249.2典型案例分析 1554729.2.1案例一:某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 1535089.2.2案例二:某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15215529.2.3案例三:某市大数据疫情防控 15157479.3政务数据共享成果评价 16106679.3.1数据共享范围 1644779.3.2数据共享质量 16100059.3.3应用成效 16187739.3.4政策制度与保障措施 166889第10章政务数据共享未来发展展望 16637210.1政务数据共享发展趋势 161324810.2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767010.3创新与突破方向 17第1章政务数据共享背景与意义1.1政务数据共享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政务数据共享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在政务数据共享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各级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但是政务数据共享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共享意识不强、技术标准不统一、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加以解决。1.2政务数据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政务数据共享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决策科学性、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务数据共享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通过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政务数据共享有助于优化公共服务。政务数据共享可以实现部门间业务协同,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政务数据共享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务数据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开放共享政务数据可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创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政务数据共享有助于提升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共享政务数据,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可以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政务数据共享对于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政务数据共享步伐,解决共享过程中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务行业亟待推进的重要任务。第2章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2.1政策法规概述政务数据共享作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其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共享目标的基础与保障。我国在政务数据共享方面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规范数据共享行为,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2.1.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国家层面政策法规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了宏观指导和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2.1.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地方层面政策法规是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例如,《某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某市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办法》等。2.2标准体系构建政务数据共享标准体系是保证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关键。构建政务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动态性原则。2.2.1标准体系框架政务数据共享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四个方面。(1)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定义、数据元、数据分类与编码等标准。(2)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处理、安全等技术方面的标准。(3)管理标准:主要包括政务数据共享的政策、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价等方面的标准。(4)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政务数据共享服务的内容、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标准。2.2.2标准制定与实施政务数据共享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应遵循以下流程:(1)明确标准制定需求,开展标准预研。(2)组织编制标准草案,广泛征求意见。(3)审查、批准、发布标准。(4)开展标准宣传、培训与实施。(5)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与改进。2.3政务数据共享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应用政务数据共享法律法规与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数据共享范围与条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务数据共享的范围与条件,保证数据共享的合法性、合规性。2.3.2数据共享流程与机制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与机制,包括数据共享申请、审批、实施、监督等环节。2.3.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保证数据安全可控。2.3.4数据共享效果评估与优化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政务数据共享效果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提高数据共享的质量与效益。2.3.5数据共享管理与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政务数据共享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共享工作规范、高效进行。第3章政务数据资源梳理与分类3.1政务数据资源概述政务数据资源是指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获取、处理和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服务数据、行政管理数据、监管执法数据、经济运行数据等。政务数据资源的梳理与分类是政务数据共享的基础工作,旨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优化服务,促进职能转变。3.2数据分类与编码为了实现政务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需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与编码。数据分类与编码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按照政务数据资源的业务属性和关联关系,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分类体系。(2)实用性:充分考虑政务部门业务需求,保证分类与编码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扩展性:预留分类与编码体系的扩展空间,以适应未来政务数据资源的发展变化。政务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体系如下:(1)公共服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空间地理等信息。(2)行政管理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监督等信息。(3)监管执法数据: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信息。(4)经济运行数据: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济等信息。(5)社会事务数据:主要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信息。(6)应急管理数据: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信息。3.3数据目录体系构建数据目录体系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利用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政务数据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利用价值。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目录分类:按照政务数据资源的业务领域和主题,设置数据目录分类。(2)数据目录内容:包括数据名称、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数据更新周期、数据共享范围等。(3)数据目录管理:建立数据目录的动态更新机制,保证数据目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数据目录服务:提供数据目录检索、查询、等服务,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所需数据。通过构建政务数据资源梳理与分类体系,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第4章政务数据共享技术架构4.1技术架构设计原则政务数据共享技术架构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保证数据共享的规范性及互操作性。(2)安全性原则: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的安全,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防范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3)开放性原则:技术架构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支持与其他政务系统、数据平台的无缝对接。(4)扩展性原则:技术架构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能够适应政务数据共享需求的变化和发展。(5)高效性原则:优化数据处理和传输功能,提高数据共享效率,降低系统延迟。4.2总体技术架构政务数据共享总体技术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源层:包括政务部门业务系统、公共服务数据等,为数据共享提供原始数据。(2)数据采集与处理层:负责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存储等操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可用性。(3)数据共享层:实现政务数据在部门间的共享,包括数据查询、订阅、推送等功能。(4)数据应用层:为各类政务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撑业务创新和决策支持。(5)安全与运维管理层:负责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监控和运维保障。4.3关键技术选型与实现(1)数据交换技术:采用基于消息队列的数据交换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异步处理。(2)数据清洗与转换技术:采用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数据存储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存储等。(4)数据加密技术:采用国密算法等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5)访问控制技术: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技术,实现对数据访问权限的精确控制。(6)接口技术:采用RESTfulAPI等接口技术,提供标准化、易用的数据共享接口。(7)监控与运维技术:采用日志分析、功能监控等手段,实时掌握数据共享系统的运行状况,保证系统稳定可靠。(8)数据治理技术: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包括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元数据管理等,提高数据共享的质量和效果。第5章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5.1数据共享模式与策略5.1.1共享模式政务数据共享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数据接口服务、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仓库共享以及联邦数据仓库。根据我国政务行业特点,本方案建议采用数据交换平台模式,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高效、安全共享。5.1.2共享策略(1)分级分类共享:按照数据敏感程度、重要性等因素,将政务数据分为不同级别,实行分级分类共享。(2)需求驱动共享:以各部门业务需求为驱动,实现有针对性的数据共享。(3)权限管理: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保证政务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5.2数据交换流程设计5.2.1数据交换架构数据交换架构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接收方三部分。数据源提供数据,数据交换平台负责数据的传输、转换和处理,数据接收方接收并使用数据。5.2.2数据交换流程(1)数据源部门将数据通过数据接口、文件传输等方式发送至数据交换平台。(2)数据交换平台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等处理,保证数据质量。(3)数据交换平台根据需求,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方。(4)数据接收方接收数据,并进行验证、使用。5.3数据质量管理与保障5.3.1数据质量管理(1)数据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环节保证数据质量。(2)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对共享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数据质量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数据共享流程,提升数据质量。5.3.2数据保障(1)数据安全:采用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保证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2)隐私保护: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3)法律法规保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共享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数据共享的合法性。(4)运维保障:建立健全运维管理体系,保证数据交换平台的稳定运行。第6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6.1数据安全策略与措施为保证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章将阐述一系列数据安全策略与措施。这些策略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6.1.1数据加密所有共享的政务数据均需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6.1.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与授权,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到相应的政务数据。6.1.3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进行记录,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追溯。6.1.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在数据受损时进行快速恢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可用性。6.1.5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攻击行为,防止恶意攻击对政务数据共享系统造成损害。6.2数据隐私保护机制6.2.1数据脱敏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务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采用数据遮盖、数据伪造等技术,保证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6.2.2差别化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业务需求,实施差别化的权限管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到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6.2.3隐私保护合规性评估定期对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措施进行合规性评估,保证隐私保护措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6.3安全合规性评估与监控6.3.1定期开展安全合规性评估组织专业团队定期对政务数据共享系统进行安全合规性评估,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6.3.2实时监控与预警建立实时监控与预警机制,对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发觉安全问题时及时报警。6.3.3应急响应与处理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建立处理流程,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6.3.4持续改进与优化根据安全合规性评估结果,持续改进与优化政务数据共享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功能。第7章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7.1平台架构设计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以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整合与共享。平台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7.1.1数据源层数据源层主要包括各政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公共服务数据以及外部数据。通过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等技术手段,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结构的数据整合至共享平台。7.1.2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负责对数据源层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合和存储,为上层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该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等模块。7.1.3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查询、数据交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满足政务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需求。同时通过API接口、数据和数据推送等方式,为政务部门提供便捷的数据获取途径。7.1.4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政务部门内部业务系统、政务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通过调用数据服务层提供的接口,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与应用。7.1.5用户层用户层涵盖政务部门工作人员、部门领导、社会公众等,根据权限和需求,访问不同层次的数据和应用。7.2平台功能模块划分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7.2.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政务部门信息系统、公共服务数据源以及外部数据源采集数据,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7.2.2数据清洗模块数据清洗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纠错等处理,保证数据质量。7.2.3数据加工模块数据加工模块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关联、分析等处理,形成具有价值的数据资产。7.2.4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大规模政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7.2.5数据安全模块数据安全模块负责平台数据的安全防护,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审计日志等。7.2.6数据服务模块数据服务模块提供数据查询、数据交换、数据分析等接口,满足政务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需求。7.2.7应用接口模块应用接口模块为政务部门内部业务系统、政务服务系统等提供数据接口,实现政务数据的应用。7.3平台实施与部署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实施与部署分为以下阶段:7.3.1项目立项与规划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和实施计划,进行项目立项和规划。7.3.2技术选型与开发根据平台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和开发工具,进行平台开发。7.3.3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模块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7.3.4部署与运维将平台部署到政务云或现有硬件环境中,进行运维管理和持续优化。7.3.5培训与推广对政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平台操作培训,推广平台应用,提高政务数据共享效率。通过以上阶段的实施与部署,保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的高效运行,为政务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第8章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制8.1管理组织架构8.1.1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设立政务数据共享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政务数据共享相关工作。8.1.2设立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标准、规划和实施计划,指导、监督和评估政务数据共享工作。8.1.3各政务部门设立数据共享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政务数据共享的日常工作,包括数据资源梳理、共享需求对接、数据共享实施等。8.2数据共享管理流程8.2.1数据资源梳理:政务部门对本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明确数据类别、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更新频率等,编制数据资源目录。8.2.2共享需求对接:政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向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提出数据共享需求,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对接。8.2.3数据共享审批: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对数据共享需求进行审核,保证共享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必要性。8.2.4数据共享实施:政务部门根据审批结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保证数据质量和时效性。8.2.5数据共享监管: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对数据共享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数据共享的顺利进行。8.3数据共享激励机制8.3.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政务部门积极参与数据共享,明确数据共享的权益和责任。8.3.2考核评价:建立政务数据共享考核评价机制,对政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工作进行定期评估,评价结果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8.3.3资金支持:设立政务数据共享专项基金,支持政务部门开展数据共享工作,鼓励创新和技术研发。8.3.4人才培养:加强政务数据共享人才培养,提高政务部门数据共享能力,促进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8.3.5成果推广:总结政务数据共享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政务数据共享的整体水平。第9章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与案例分析9.1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场景政务数据共享在提高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为政务数据共享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9.1.1行政审批与监管政务数据共享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审批与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9.1.2社会治理与应急管理政务数据共享有助于整合社会治理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9.1.3公共服务优化政务数据共享推动各部门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公众提供一站式、个性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9.1.4数据驱动决策政务数据共享为决策提供大量、多维、实时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精准性。9.2典型案例分析9.2.1案例一:某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该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各部门共享数据责任,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平台实现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政务数据共享,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9.2.2案例二:某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该省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目标,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实现了省级各部门间政务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共享,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政务服务效能,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9.2.3案例三:某市大数据疫情防控在新冠疫情期间,该市充分利用政务数据共享成果,整合卫生健康、交通、公安等部门数据,实现了疫情信息的实时共享、分析研判和精准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9.3政务数据共享成果评价政务数据共享成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9.3.1数据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