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31T 069-202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_第1页
DB1331T 069-202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_第2页
DB1331T 069-202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_第3页
DB1331T 069-202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_第4页
DB1331T 069-202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0.040.01CCS:P33DB1331EvaluationstandardforzerocarbonzoneinXiong’an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评价指标体系 45.1一般规定 5.2建筑单体 5.3能源资源 5.4用地交通 5.5运行管理 5.6碳排放总量控制 6评价方法与等级 76.1一般规定 6.2评价方法 6.3评价等级 6.4应用推广 附录A(资料性)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指标表 附录B(资料性)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条文编制说明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打造布局合理、建筑降碳、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低碳运行管理的现代化零碳园区,构建可量化评估的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体系,规范雄安新区内园区零碳建设,引导雄安新区内园区逐步实现零碳排放,制定本标准。本文件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归口管理,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为日常管理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主编单位(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本文件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本文件参编单位: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交雄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安徽建筑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雄安能源有限公司、华能置业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中铁置业集团河北雄安有限公司、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国检测试控股集团雄安有限公司、国投中标质量基础设施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先进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斌、任祖华、薛晓宁、李津、李唐、张保瑞、史洋、罗晓东、李睿、李东哲、于洪利、马涛、侯磊、曲锋、张玥、涂嘉欢、李青俊、刘琨、王猛、韦波、马莉、桂汪洋、宋波、张泽群、殷小琳、杨猛、刘冰、钟鹏、燕翔宇、宁向博、张吉烁、马骁、王威、田志军、王春雷、王小璐、赵颖、谢婉莹、赵松峰、张进杰、曹高尚、尹宝泉、尤娟娟、贺风春、洪劲飞、付文杰、张永庭、许子敬、王伊晓、郑然、崔伟峻、孙晓新。本文件主要审查人:郝军、刘鹏、田永英、黄献明、王灿、张蕊。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工程,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模式的创新与示范,其城市结构与布局要能更加系统地体现绿色低碳城市的整体发展理念和要求。本标准对雄安新区中零碳园区的评价方法制定了相关规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有利于统一雄安新区内零碳园区的评价方法,快速清晰地对园区是否达到零碳标准进行得分评判,从而进一步加快雄安新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考虑到园区类型不同对碳排放核算结果的影响,本标准拟由多部分组成,本文件为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本标准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从园区内可能产生碳排放的要素为出发点,将评价指标分为一般规定、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碳排放总量控制六部分,通过每项分别得分,并以总分相加的方式,给出园区总分值,并结合《雄安新区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得出园区相应的等级。为贯彻国家关于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雄安新区低碳建设现状,统一零碳园区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促进雄安新区零碳园区建设质量水平的提高,引导园区逐步实现零碳排放,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雄安新区内以办公、医疗、商业、教学、会展(酒店)等为主要功能的公共建筑园区的评价,评价范围为园区运行阶段。同时园区设计阶段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预评价。雄安新区零碳园区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相关标准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1152《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导则》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114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255《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350《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66《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DB1331/T037《雄安新区绿色低碳社区评价标准》DB13(J)/T8359《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8360《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01/T0283《节水型单位评价标准》SZJG30《绿色建筑评价规范》T/CASE00《零碳建筑认定和评价指南》T/GDDTJS06《零碳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2T/QDSF012《低碳园区评价指南》T/SEESA010《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T/CABEE030《民用建筑直流配电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园区Zone园区是指是一个集中规划、组织或管理的有明确物理边界的区域,旨在促进某种类型的活动、产业或发展,并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支持。本标准中的园区特指以办公、医疗、商业、教学、会展(酒店)等功能为主的园区,如办公(含行政办公与商务办公)园区、医院园区、科技园区、教育园区、商业园区等。3.2零碳园区Zerocarbonzone通过规划设计及建设,在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控制碳排放,充分利用园区内可再生能源、碳汇,辅以绿电消费认证:绿色电力证书(国家能源局颁发)、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各地电力交易中心出具)及碳排放权交易(CCER)等碳抵消手段,实现年运行碳排放量不大于零的园区。3.3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Nearzerocarbonzone,low-carbonzone通过规划设计及建设,在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控制碳排放,充分利用园区内可再生能源、碳汇,符合本规范6.3条评价标准的园区。其中,符合相应条件的低碳园区可通过辅以绿电消费认证:绿色电力证书(国家能源局颁发)、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各地电力交易中心出具)及碳排放权交易(CCER)等碳抵消手段,提高园区降碳率,达到近零碳园区的要求。3.4园区运行碳排放量Carbonemissionsfromzoneoperation3园区在与其有关的运行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3.5光储直柔Lightstorage,directandflexible配置建筑光伏和建筑储能,采用直流配电系统,且用电设备具备功率主动响应功能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3.6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光伏发电设备作为建筑材料或构件应用于建筑上的形式。3.7建筑电气化率Electrificationrate是指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安装和利用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它反映了建筑物中电气系统的完备程度和使用效率。3.8园区降碳率Carbonreductionrateofthezone基准园区碳排放量和园区运行碳排放量的差值,与基准园区碳排放量的比值。3.9基准园区Referencezone用于计算园区碳排放量的标准比对园区。4基本规定4.1零碳园区的评价,应以单个园区整体作为评价对象,物理边界以园区开发红线范围为准。4.2园区应通过优化规划布局、降低建筑单体碳排放、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完善低碳运行管理机制,减少碳排放。条件受限时可近期实现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并逐步向零碳园区过渡。4.3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应具备以下条件:1参与评价的园区应符合低碳、零碳建设的规划设计要求。零碳园区评价应对园区碳排放量进行监测,以不少于1年的连续监测数据为基础。2园区有明确的碳减排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和统计机制,宜设立园区内部“零碳园区组织4机构”等相关专项管理机构。3为保证零碳园区整体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数据相对合理性,要求园区入驻率达到80%后方可参评。4.4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应根据指标评价综合值确定评价等级。雄安新区园区评价结果应分为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3个等级。4.5开展评价的项目应按本文件有关条文的要求对园区零碳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应提交相关文件。5评价指标体系5.1一般规定5.1.1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碳排放总量控制,共5项,二级指标是指一级指标下设的指标,共21项。5.1.2零碳园区评价应综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确定评价等级。过程评价包括建筑单体(25分)、能源资源(25分)、用地交通(10分)、运行管理(20分)、碳排放总量控制(20分),总计100分。5.2建筑单体5.2.1园区内建筑按照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标准设计,总分值为8分,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总分不超过8分:1超低能耗建筑占比超过20%,得2分,每增加10%,加0.5分,最高得4分;2近零能耗建筑占比超过20%,得3分,每增加10%,加0.75分,最高得6分;3零能耗建筑占比超过20%,得4分,每增加10%,加1分,最高得8分。5.2.2园区内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30%,得1分,超过60%,得3分,达到100%,得5分。5.2.3园区建筑应增设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光互补或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建筑屋面面积光伏(光热)覆盖比例,达到30%,得2分;达到50%,得4分;达到60%,得6分。5.2.4园区建筑宜采用光储直柔建筑节能技术。采用光储直柔建筑的个数比例,达到10%,得2分;达到20%,得3分;达到30%,得4分。5.2.5园区冷、热源机组能效系数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的推荐值,全部满足得2分。5.3能源资源5.3.1园区应制定和优化综合能源规划,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园区化石能源消耗。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0%,得2分;达到30%,得4分;达到40%,得6分;达到50%,得8分。5.3.2园区内电气化率≥60%,得4分;电气化率≥80%,得6分,电气化率≥95%,得8分。5.3.3园区内道路照明采用可再生能源路灯,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不低于50%,得2分;不低于80%,得5.3.4园区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评价分值为2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60%,得1分;达5.3.5园区对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合理利用,评价分值为2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30%,得1分;达到50%,得2分。5.3.6园区卫生间、餐厅等用水地点使用节水器具,评价总分值为2分。150%以上节水器具和设备的用水效率等级达到1级且其他达到2级,得1分。2全部节水器具和设备的用水效率等级达到1级,得2分。5.4用地交通5.4.1园区应采用用地功能兼容与建筑复合利用的方式,促进配套服务功能混合利用、统筹核算,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亲民性、便利性和实用性。宜开展多种对外开放的除园区主要功能外的其他功能,达到2种功能及以上时,得1分。5.4.2应根据园区基地的实际情况,依托场地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水文条件、植物景观等基底条件,构建低碳绿化系统,提升绿化系统环境品质。通过提高蓝绿空间与开放空间的占比、优化绿化空间布局、提供多层次绿化空间,提高绿地覆盖率,增加碳汇面积。绿容率计算值不低于3.0,得1分。5.4.3园区应建设充足的新能源汽车停车位,总分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置率达到30%,得0.5分;达到50%,得1分。2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站,占比达到10%,得1分;占比达到30%,得2分。3充电桩实现10%双向充电,得0.5分;达到30%,得1分。5.4.4推动园区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应用,园区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80%,得1分;达到100%,6得2分。5.4.5推动园区低碳出行,增加步行、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低碳出行比例达到70%,得1分;达5.5运行管理5.5.1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设置与本园区相关的碳排放活动,识别、计算、监测、可视化园区内碳排放和流动情况,对园区碳排放量进行计算,总分为8分,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1实现对园区所有用能的实时监控、统计、计算、分析和展示,得2分;2园区能碳管控平台,具有负荷调节、碳资产管理等相关功能,得2分;3具有园区碳排放数据报表的生成,得2分;4具有碳排放数据查询、报警、记录和下载的功能,得2分。5.5.2应建立零碳园区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且应落实责任部门,总分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制定园区零碳建设的目标体系,建立园区零碳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细化任务分工,推动各项建设任务有效实施,得2分;2建立园区项目准入与退出机制,促进园区的优化、调整、升级,得1分;3定期公布园区零碳建设进展情况,加强对建设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4对园区及企业零碳建设水平利用统一标准和测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建设策5组织开展企业零碳建设目标年度考核,监督企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得1分。5.5.3园区应完善和落实零碳发展专项资金配套,保障园区零碳创建发展,对示范项目给予补助,重点用于零碳建筑发展研究、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奖励补助等。专项资金投入占园区投入比重,达1%,得2分;达2%,得4分。5.5.4加大近零碳示范项目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集中展示各项低碳技术与方法,全方位宣传近零碳示范项目创建的重要意义和阶段性成效。依托近零碳示范项目打造低碳发展公众教育宣传平台,向公众开放参观,展示园区近零碳发展情况和成果,营造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园区每年宣传满足4-6次,得1分;满足8-10次,得2分。5.6碳排放总量控制5.6.1园区碳排放量核算应以运行阶段进行计算,以自然年一年为周期,碳排放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5.6.2应降低园区总碳排放量,落实园区责任部门,总分2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1园区管理方应对园区每年实际碳排放量的情况进行核算,参照《雄安新区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中附录A的格式提供《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到相关部门,可按时提供《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并符合2023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得10分;2在提供《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的同时,园区降碳率≥30%,得15分;3在提供《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的同时,园区降碳率≥60%,得20分。6评价方法与等级6.1一般规定6.1.1应按照本标准第5章的指标要求进行评价,当未达到零碳园区要求时,应进行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评价。6.1.2零碳园区的评价方式分为文件审核、现场审核和现场抽查三种方式。文件审核是指评价机构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各项评价指标证明文件进行审查。现场审核是指评价机构对园区建设成果、数据统计信息、设施设备进行现场走访和考察。现场抽查是指统计数据缺失时,可根据现场抽样进行评估。6.2评价方法6.2.1每个评价内容按照评分规则进行打分,评价结果不在评分区间的该项不得分,累计叠加分值为园区指标评价综合值,根据指标评价综合值判定园区降碳建设水平。6.2.2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园区应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项指标,根据园区的情况分别进行打分。园区指标评价综合值应按下式进行计算:1)式中:S为园区指标评价综合值;8Fi为各评价指标得分值。6.3评价等级6.3.1根据雄安新区园区降碳发展的阶段特征,根据指标评价综合值,将雄安新区园区的降碳发展水平分为3个阶段,对应三个级别,分别是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6.3.2雄安新区园区零碳建设水平等级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划分:1园区满足指标评价≥80分的要求,同时,应按照《雄安新区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中的核算方法提供相关《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报告中核算出的碳排放总量减去碳抵消量结果小于等于零,且碳抵消比例不超过基准园区碳排放量的20%,即可认定为零碳园区;2园区满足指标评价≥80分的要求,即可认定为近零碳园区;3园区满足指标评价≥60分的要求,即可认定为低碳园区。4符合相应条件的低碳园区可通过辅以绿电消费认证:绿色电力证书(国家能源局颁发)、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各地电力交易中心出具)、及碳排放权交易(CCER)等碳抵消手段,提高园区降碳率,达到近零碳园区的要求。6.4应用推广6.4.1定期组织推广零碳园区建设的活动,构建常设平台,对零碳园区建设进行宣传。6.4.2设立奖励补贴机制,结合碳交易相关政策,促进零碳园区的建设推广。(资料性)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指标表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指标表如表A.1所示。表A.1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指标表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价方式1建筑单体25分超低能耗建筑比例8见5.2.12绿色建筑比例5见5.2.23建筑屋面面积光伏覆盖比例6见5.2.34光储直柔建筑比例4见5.2.45冷、热源机组能效系数2见5.2.56能源资源25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8见5.3.17电气化率8见5.3.27可再生能源路灯3见5.3.39垃圾分类回收2见5.3.4非传统水源利用2见5.3.5节水器具普及率2见5.3.6用地交通园区对外开放功能1见5.4.1园区绿地覆盖率1见5.4.2新能源汽车停车位4见5.4.3园区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占比2见5.4.4低碳出行比例2见5.4.5运行管理20分智慧化管理平台8见5.5.1零碳园区运行管理组织机构6见5.5.2零碳发展专项资金4见5.5.320零碳宣传活动2见5.5.421碳排放量20分按时提供《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并核算降碳率20见5.6.2(资料性)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条文编制说明B.1范围、术语部分的条文编制说明B.1.1关于范围部分的说明本条明确本标准的编制目的。2022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建设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同年7月,住建部与国家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降碳、零碳工作正在全面展开。2022年,雄安新区城乡建设绿色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发布《雄安新区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雄安新区城乡建设绿色建设领导小组发布《雄安新区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的实施方案》,提出了绿色、近零能耗的建设要求。园区是雄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雄安新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平台,零碳园区是园区建设工作的新方向。为贯彻落实国家及雄安新区相关政策,基于雄安新区低碳建设现状,为系统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可量化评估的依据,以评价为导向指导雄安新区园区零碳建设,引导园区逐步实现零碳排放,特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出台,对雄安新区零碳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条明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于雄安新区园区以办公、教学、商业等为主要功能的公共建筑园区,评价范围为园区运行阶段,同时可在园区设计阶段参照本标准进行预评价。用于设计阶段预评价时,本规范所述5.6条中提供相关《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可改为提供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得出的《园区碳排放计算报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参与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的前提条件。本标准重点在于园区的碳排放特征,并未涉及园区应有的全部特征,故参与评价的园区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B.1.2关于术语部分3.8条园区降碳率及3.9条基准园区的说明:基准园区是以待评价园区为基础的假想园区,具有相同的用地面积、建筑总面积,本标准中的基准园区是一个满足我国现行建筑、公用设施、交通、废弃物、外输能源、碳汇等国家标准要求或既有水平的园区,以其全年碳排放水平作为比对基准来判断待评价园区的碳排放水平。基准园区碳排放对确定园区降碳率有着重要影响,统一的计算基准可确保各个园区在基准情境下碳排放水平保持一致。由于园区碳排放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基准园区相应计算值建议由雄安新区有关部门根据雄安地区实际情况,提供平均计算标准值。在无相关地方计算标准值之前,可参照下述方法计算。基准园区碳排放量总体计算方法,如下E基准园区=E建筑+E公用设施+E交通+E废弃物处理-E碳汇(1)1基准园区建筑碳排放量:基准园区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或单位面积能耗取值参考《雄安新区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1中附件6供暖基准碳排放强度、附件7建筑基准碳排放强度(除供暖外)、《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附录A)中能耗要求限值,根据基准园区建筑面积计算基准园区建筑碳排放量。2基准园区公用设施碳排放量:园区路灯照明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中的要求,选取对支路要求的最大值作为区域照明的基准值,取值为0.6W/m2。其他公用设施基准园区与待评价园区取相同值。路灯其中:基准园区市政道路面积估算值占园区总用地20%。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中的要求,选取对支路要求的最大值作为区域照明的基准值,取值为0.6W/m2。基准园区道路照明年运行小时按每天10小时,每年365天预估。3基准园区交通碳排放量:分别按乘用车及接驳车考虑。基准园区电动汽车比例按2.6%取值,其他基准园区与待评价园区取相同值。计算方式参考《雄安新区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4基准园区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取值选取1.12kg/人d作为基准值。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研究报告》,中国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1.12kg。基准园区生活污水总量按人均日用水量等量估算,以满足《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限值为基准值。计算方式参考《雄安新区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基准园区人数估算缺省值见下表: 表B.1.2基准园区人数估算缺省值名称单位缺省值m/人m/人m/人8m/人m/人5基准园区碳汇碳排放量:基准园区内绿地面积按总用地面积30%估算。计算方式参考《雄安新区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6园区降碳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基准园区碳区碳排放量(3)B.2基本规定部分的条文编制说明B.2.1关于第4.1条的说明园区的各项指标对应于园区的整体方案,因此相关评价也以整个园区为基础。B.2.2关于第4.2条的说明综合国内外建设经验,园区在实现零碳排放的方向上,需要在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控制碳排放,最大幅度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如园区目标为零碳排放园区,但短期内由于条件受限无法实现时,近期可以低碳、近零碳排放为目标。B.2.3关于第4.3条的说明本标准名称为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公共建筑园区),实际上园区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等内容都隐含着零碳的理念,所以园区应符合生态、低碳建设要求,从而在总体构架上控制零碳理念的实现。本标准的评价是对园区运行阶段进行评价,要求以不少于1年的碳排放连续监测数据为基础。园区碳减排工作体系、碳排放管理和统计体系的构建,便于申报单位运行维护及自查。且为保证零碳园区整体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数据相对合理性,要求园区入驻率达到80%后方可参评。入驻率需提供相关证明,可采用实际投入使用面积与园区总建筑面积的比值。B.3评价指标体系部分的条文编制说明B.3.1关于第5.1.1条的说明结合雄安新区园区本底情况,针对新建类非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碳排放量5类指标。前4类指标对园区在不同系统中的降碳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碳排放量指标则通过对园区在运行阶段整体碳排放量的实际计算,直观反映园区实际减排效果。B.3.2关于第5.1.2条的说明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5项一级指标对“零碳”的贡献是不同的,不同一级指标得分对总分值的大小有一定的敏感性。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四类一级指标针对的是园区的过程评价,反映了园区中不同的降碳技术的应用。碳排放量指标则对应园区的结果评价,对园区运行阶段实际碳排放量进行计算。根据雄安新区园区低碳建设现状,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编制组反复讨论并试评,最后制定了各类指标的得分值。B.3.3关于第5.2.1条的说明超低能耗建筑比例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式中:—超低能耗建筑比例;—园区内达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评价标准》DB13(J)/T8323中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ݕ—园区建筑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比例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近零能耗建筑比例;t—园区内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中近零能耗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ݕ—园区建筑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零能耗建筑比例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零能耗建筑比例;t—园区内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零碳建筑认定和评价指南》T/CASE00中零能耗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ݕ—园区建筑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应满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评价标准》DB13(J)/T8323的要求。近零能耗建筑应满足《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及《雄安新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雄安新区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雄安绿建发〔2022〕2号)中提及的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指标表的相关要求。零能耗建筑应满足《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的要求。零碳建筑应满足《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零碳建筑认定和评价指南》T/CASE00的要求。《河北雄安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雄安政字〔2021〕46号)要求大力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雄安新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在严格执行现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在“一主五辅”区域内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文件审核为主,现场审核为辅。B.3.4关于第5.2.2条的说明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式中:—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园区内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三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ݕ—园区建筑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文件要求,绿色生态城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的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筑达到30%。《河北雄安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雄安政字〔2021〕46号)要求全面推广绿色建筑: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内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国家、省及新区绿色建筑标准,实现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规模化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内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文件审核为主,现场审核为辅。B.3.5关于第5.2.3条的说明本规范强调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以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利用为突破,将可再生能源应用指标落实到规划用地条件,根据区块特点因地制宜建设清洁高效的分区供能,充分利用区内资源优势,大力建设与建筑楼宇等相结合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创新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光伏、“光伏+”交通等技术特点,不断提高区域光伏资源开发应用水平。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技术管理文件等资料,并现场审核。B.3.6关于第5.2.4条的说明本规范强调优化新型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鼓励新建项目采用光储直柔技术,提高建筑电气化应用水平。光储直柔建筑应满足一定技术要求,如《建筑光储直柔系统评价标准》中关于基础级技术要求等。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技术管理文件等资料,并现场审核。B.3.7关于第5.3.1条的说明可再能源使用比例,是指园区整体能耗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情况,也可以称为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其涵盖整个园区的全部能耗,涉及供电、供热、供燃气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t式中:Rre--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ai—园区消耗的第i种可再生能源转化的电量/热量,kwh/a、MJ/a;k—电力/热力的折标煤系数,数值可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n—园区消耗的可再生能源种类数;bj—园区消耗的第j种能源;kj—园区消耗的第j种能源的折标煤系数,数值可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m—园区消耗的能源种类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发)2提出,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体系,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园区的相关可再生能源管理文件,并抽样查验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B.3.8关于第5.3.2条的说明电气化程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我国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基于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域加大电气化率是实现双碳工作的重要技术路径,电气化率涵盖全部可进行电力替代的领域,涉及供暖、制冷、供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式中:Rd—电气化率;ai—园区消耗的第i种用电设备的电量,kwh/a;k—电力的折标煤系数,数值可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n—园区消耗的用电设备类数;bj—园区消耗的第j种能源;kj—园区消耗的第j种能源的折标煤系数,数值可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m—园区消耗的能源种类数。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相关能源系统的运行记录、运行评估报告等,并现场核查。B.3.9关于第5.3.4条的说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质量与垃圾排放总量的比值。根据《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22年发)3规定,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园区应建立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质量、去向等信息。本规范要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率指标参考《低碳园区评价指南》SZDB/Z308提出的主要目标制定。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园区内生活垃圾台账,并现场进行抽查。B.3.10关于第5.3.5条的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供水供给园区景观、绿化、冲厕等非饮用水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式中:ݑ—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ݑ—园区非传统水源使用量,m3/a;—园区再生水利用量,m3/a;—园区雨水利用量,m3/a;—园区其他非传统水源利用量,m3/a;—园区用水总量,m3/a;本规范要求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标参考《低碳园区评价指南》T/QDAS088提出的主要目标制定。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用水现状调研、评估报告,并现场核查相关自来水、中水和雨水等计量台账或相应证明文件。B.3.11关于第5.3.6条的说明节水器具普及率指节水器具数量与总用水器具数量的比值。节水器具包括园区内便器装置、淋浴装置、水嘴、洗衣机等。《水利部关于高起点推进雄安新区节约用水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发)4要求推广普及节水器具,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向居民推广普及节水器具,探索建立家庭安装高效节水器具补贴制度。《河北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雄安新区近零碳区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雄安气候领〔2022〕4号)中对新建社区(单元)近零碳示范创建指标体系中提出对节水器具普及率的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园区节水型器具使用情况自查报告,并现场进行抽查。B.3.12关于第5.4.1条的说明园区混合式开发可避免园区用地单一性造成的资源浪费,为居民生活提供基础保障,减少居民出行距离,为绿色出行提供基础。《河北雄安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雄安政字〔2021〕46号)提出不断推进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可达性强、服务精准、功能复合、开放安全、舒适便捷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详细设计图纸、建筑功能布局,并现场核实。B.3.13关于第5.4.2条的说明本规范提出,要扩大碳汇面积,优化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绿地率设置宜适当,并非越高越好,在保证一定碳汇面积的同时也要考虑城市集约化发展,不建议过高的绿地率。同时园区绿化要综合考虑不同植物的碳汇能力进行植物的选配,确定合理的植物类型配比。因此本条引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加分项中绿容率的概念,绿容率=[∑(乔木叶面积指数×乔木投影面积×乔木株数灌木占地面积×3+草地占地面×l]/场地面积。冠层稀疏类乔木叶面积指数按2取值,冠层密集类乔木叶面积指数按4取值,乔木投影面积按苗木表数据进行计算,场地内的立体绿化均可纳入计算。本条评价方法为:文件审核(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绿容率计算书或植被叶面积测量报告、相关证明材料。)与现场审核相结合。B.3.14关于第5.4.3条的说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置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式中:R—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置率;N0—已建设或预留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接口数量,单位为个;N—规划停车位总数量,单位为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提出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居住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基础设施。办公区和“三中心”等城市专用和公用区域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快慢结合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相关管理措施文件,并现场抽查运行情况。B.3.15关于第5.4.4条的说明园区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占比指在园区内行驶的、为园区人员和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车辆(如垃圾清运车、巡逻车、摆渡车)中以电力、天然气、生物质能作为动力的车辆与车辆总数的比例。《关于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2022年发)5提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支持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公共信息智能化服务平台,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智能化服务水平。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审核。B.3.16关于第5.4.5条的说明低碳出行率是衡量园区绿色交通量的重要指标。绿色交通方式范围较大,为便于计算与评价,本条选取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三项主要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进行计算。低碳出行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低碳出行率;T1—步行交通出行率;T2—自行车交通出行率;T3—公共交通出行率,包括常规公交、轨道交通。ʹ自行车T͵式中:Q—园区交通出行总量,单位:人次/年;Q步行—步行交通出行量,单位:人次/年;Q自行车—自行车交通出行量,单位:人次/年;Q公交—常规公交出行量,单位:人次/年;Q轨道—轨道交通出行量,单位:人次/年。《河北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雄安新区2022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的通知》(雄安气候领〔2022〕1号)提出积极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园区交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促进公交系统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探索利用碳普惠制等方式倡导共享交通,公众绿色出行。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报审单位出具的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绿色交通方式的出行结构及其保障措施的分析报告。B.3.17关于第5.5.1条的说明园区体量较大,涉及建筑、交通及相关基础设施,为统计分析能耗及碳排放,需要建立园区的智慧化管理平台,其中能碳平台是重要内容,基于碳排放计算方法,平台应建立能碳管控、碳排放计算的相关功能。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搭建了以白洋淀为主的智能感知网络,以业务应用体系为核心,以信息数据资源体系为主线,以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以标准规范、信息安全、运维管理体系为保障,建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促进了新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可再生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是园区实现零碳的重要技术路径,在园区范围内,应统筹规划相关能源资源利用方式,从资源评估、综合利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全过程进行管理,支撑园区的零碳建设。本规范强调构建绿色高效用能体系,以城市智能能源网络和管理系统平台为基础,积极推广智慧运维、能源托管与智慧交通和停车场融合搭接等模式,全方位多场景提升用户侧能效管理水平。本条的评价方法为:现场考察园区管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后给予评分。B.3.18关于第5.5.2条的说明由于零碳园区的建设,涉及到园区的各个方面,需要相应的管理机构开展统筹及管理工作,因此零碳园区的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能碳指标、相关边界及统计计算等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于园区实际使用对象,进入进出管理,能耗及碳排放的统计口径,日常运维尤为重要。《河北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雄安新区2022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的通知》(雄安气候领〔2022〕1号)中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对气候变化队伍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要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职管理机构,确保专人专职负责应对气候变化事务。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园区运行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情况,查阅相关的管理文件与制度以及正式出台的促成零碳园区的相关文件。B.3.19关于第5.5.3条的说明专项资金投入占园区投入比重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tt式中:Rep—园区零碳发展投入占园区投入比重;Iep—零碳发展投入资金,单位为万元;Ip—园区总投入资金,单位为万元。《河北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雄安新区近零碳区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雄安气候领〔2022〕4号)提出统筹相关资金,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对具有潜力的示范项目予以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各级金融机构为示范项目建设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示范项目设计、改造和运营。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文件审核相关资金的到位情况。B.3.20关于第5.5.4条的说明《河北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雄安新区2022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的通知》(雄安气候领〔2022〕1号)中强调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方式,组织开展全国低碳日、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培训班、应对气候变化论坛等主题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宣讲政策要点,宣传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拓展公众参与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碳普惠行为。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自觉行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其开展有关传播和推广工作的实施总结报告等,并现场抽查落实情况。B.3.21关于第5.6.1条的说明规定了园区碳排放核算的周期。园区不同季节碳排放变化较大,故本标准要求评价周期为一年。B.3.22关于第5.6.2条的说明为深入推广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及节能降碳意识,从园区管理角度鼓励自觉每年对园区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提供真实的《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并将每年报告进行对比,查找碳排放关键问题。基准园区与降碳率的计算方法可参考本标准附录B.1.2条本条评价方法:根据监测数据、购销结算凭证等对园区碳排放量进行整体核算,提供《园区碳排放核算报告》及降碳率计算过程。B.4评价方法与等级部分的条文编制说明B.4.1关于第6.1.1条的说明本标准6.3节分别给出了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园区的指标评价综合值要求,根据评价等级要求进行判定。B.4.2关于第6.1.2条的说明园区降碳水平的判定单独采用文件审核是不准确的,故采用文件审核、现场审核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进行综合评价。B.4.3关于第6.2.2条的说明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及国际先进经验,结合雄安新区本底情况,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由建筑单体、能源资源、用地交通、运行管理、碳排放量五类一级指标组成。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各指标的内涵组成结构,又将五类一级指标进行细分,便于对园区进行具体评分。需综合五类一级指标得分值,以得到园区指标评价综合值。B.4.4关于第6.3.1条的说明基于目前雄安园区低碳建设情况,根据雄安新区园区不同类型,不同的降碳建设情况,结合国内相关标准等级分类,将雄安新区园区降碳评价结果分为三个等级(零碳园区、近零碳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