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选择题

1.《孟子》一书中,共引用历史事例132个,其中用以争论““仁政”及重民、爱民等主见

的有43个,争论“义”“礼”、修养等思想的有63个,两项合并共引用事例106个,占总

引用事例的80.3%。这反映出

A.先秦诸子具有民本思想B.孟子留意历史传承

C.儒家更加强调道德修养D.春秋战国社会变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孟子》一书引用的历史事例达132个之多,这反映出孟子留意历史传承,故B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故A错误;“仁政”及重民、爱民等主见体现不出道德修养,

故C错误;材料主旨体现不出社会变革,故D错误。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汉朝皇帝汉高祖……先略微复原一点分封制,然

后再将其减弱到微乎其微的地步。起初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

积比起从前周朝的分封国的面积要小;而且,它们还被散置在由国家官员干脆治理的州县之

间。这说明

A.汉初在地方上普遍推行分封制

B.制度变革有利于稳定汉初的政治秩序

C.制度变革加强了中心集权

D.西汉对秦朝早亡的教训做了有益的总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汉高祖分封子弟的封地的面积比起周朝的分封国要小,而且还被散置

在州县之间。由此可说明,郡国并行制有利于稳定汉初的政治秩序,故B正确;A项错在“普

遍推行",故错误;郡国并行制总体上不利于中心集权,故C错误;这也不是有益的总结,

故D错误。

3.在封建传统社会中,安土重迁、户籍严密、士农工商各安其位的“官”“民”二元制组织

系统中,县以下的各种家族社会进行自我管理,而对于流淌的农工商,封建政府在费尽心机

寻求管理方法时,地域商人建立的会馆在依靠官方支持构建自身合法性的过程中,实际弥补

了官方管理机构在这一界域的薄弱限制。这主要说明商人会馆的建立

A.担当封建政府基层管理职能B.有效保障商人群体的合法权益

C.保障商人政治地位的合法性D.利于构建商人群体的国家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域商人建立的会馆弥补了官方管理机构对流淌商人的管理,从而强化了商人的家

乡认同和国家认同。因此,这说明商人会馆的建立利于构建商人群体的国家认同,故D正确;

会馆没有基层管理职能,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保障商人群体的合法权益,故B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商人政治地位,故C错误。

4.黄宗羲认为,将来只有再立宰相,正名定义,把宰相来做政府领袖,不要由皇帝亲揽大权;

顾炎武认为,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定是大官多而小官少……总而

言之,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地方政治干不好,天下就大乱。两者都

A.主见通过宰相制度正君心B.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

C.相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D.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宗羲的主见针对的是明朝皇权专制,顾炎武的主见针对的是中心过度集权。因此

两者都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故B正确;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主见再立宰

相制度,故AD不符合材料主旨;顾炎武相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故C不符合材料主旨。

5.鸦片斗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

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恳求与国内舆论督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

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爱护海外华侨供应了法律依据。这一变更反映出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加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主见独立自主的外交D.清末“新政”重塑了政府权威

【答案】A

【解析】

【详解】鸦片斗争前,清政府不爱护华侨,到1909年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

了血统主义原则,为爱护海外华侨供应了法律依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一变更反映出清

政府对海外华侨越来越重视,这是外交主权观念增加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侨民

安土重迁,故B错误;晚清外交是屈辱外交,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权威,故D错

误。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学问精英到一般学问分子,中国的文化论

述里充满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见。《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

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这种现象说明

A.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B.主要在学问阶层传播

C.“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D.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充满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见”“今亟译此类之

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体现出近代卫

生观念和救亡图存的结合,因此这种现象说明“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故C正

确;材料体现不出是否是清政府的行为,故A错误;材料未强调卫生观念主要在学问阶层传

播,故B错误;强调卫生不能说生活习俗日益西方化,故D错误。

7.1945年6月七届一中全会上,中共提出:“我们的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则是稳当的,有

利无弊的,它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联合政府发展,选举一个解放区联合会,另一个

也是向联合政府发展,但要经过一个曲折。成立一个解放区联合会,这是一个重大的步骤,

前途就是成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府。”这表明中共

A.以解放区联合政府统一中国

B.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谋求中国统一

C.建立联合政府谋求国家统一

D.以新民主主义的政府谋求国家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一是向联合政府发展,选举一个解放区联合会……这是一个重大的步骤,

前途就是成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府”表明中共意图通过建立联合政府来成立新民主主义政

府,进而谋求国家统一,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解放区联合会,不是解放区联合政府,故A

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故B错误;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建立联合政府,

故D错误。

8.从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共收入粮食547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

赤字达40亿斤,一些私人粮商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依据当时的状况,国家处理的方法

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定量安排。国家处理粮食危机的做法

A.保证了工业化建设的须要B.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C.促成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D.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定量安排”,这是建国初期,国家面对粮食危机实行的

统购统销的政策。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一做法把农业纳入安排经济体制,保证了工业化建

设的须要,故A正确;该措施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故B错误;史实证明,该政策下经

济出现了一些问题,故C错误;一五安排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故D错误。

9.依据自然法理念,人人都应当是自由,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

最终择取的看法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

A.自然法与万民法截然对立B.万民法对私权的调整尚缺乏变通

C.自然法未能反映时代诉求D.万民法没有承认奴隶的同等人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看法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可以得出,

罗马法在实践中没有做到自然法所说的人人同等,对奴隶的同等地位拒绝承认,故D正确;A

说法本身不正确,解除;万民法相对公民法而言更加的敏捷,故B不正确;C说法本身不正确,

解除。

10.1930年12月,胡佛在其次个国情咨文中说:“政府可以做出的最佳贡献在于激励地方上

的相互合作,各级政府一联邦、州、县要加入各社区的救济活动并尽其应尽的本职”。材料

中这一咨文

A.说明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B.说明胡佛扩大了政府职能

C.为罗斯福新政供应了借鉴D.无力阻挡经济危机的恶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政府可以做出的最佳贡献在于激励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级政府一联邦、州、县

要加入各社区的救济活动并尽其应尽的本职”体现了胡佛政府意图通过激励地方的合作、加

强救济来应对危机。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一咨文无力阻挡经济危机的恶化,故D正确;胡

佛政府没有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政府职能扩大的信息,故B错误;罗

斯福没有借鉴胡佛这一措施,故C错误。

11.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作报告说:“同农夫群众,同一般劳动农夫汇合起来,

起先一道前进,虽然比我们所期望的慢得多,慢得不知多少,但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

道前进。到了确定时候,前进的步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幻想不到的速度”。这一相识

A.阐述了《四月提纲》的核心内容

B.是在斗争条件下被迫实行的

C.揭示了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

D.是系统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同农夫群众,同一般劳动农夫汇合起来,起先一道前进……全体群众

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可知,这指的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相识。“到了确定时候,前

进的步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幻想不到的速度”说明这一相识主见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从而

揭示了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故C正确;《四月提纲》指明白革命的方向,故A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斗争条件下被迫实行的,故B错误;D项错在“系统成熟”。

12.1964年,其次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

际惊慌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

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

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意识到美国严峻威逼他们的平安

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依据国际形势变更调整斗争目标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1964年其次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

义是国际惊慌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

新殖民主义;”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

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总体来看,说明不结盟国家依据

国际形势变更调整斗争目标,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体现,解除ABC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9年,乾隆帝派遣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叛乱。他认为“汉时西域塞地极广,乌鲁

木齐及回子诸部落皆曾屯成,有为内属者。唐朝开府,扩地及西北边,今遗址久烟”,遂以

“新附旧疆”之意将该地区命名为“新疆”,并设伊犁将军负责统辖。1878年,左宗棠率军

平定入侵的阿古柏势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下令将沉重的徭役制改为按亩征收赋税;

开拓移民开垦地区,允许回汉人民赴南疆生产生活;实行屯田制,发展种桑产业和边疆贸易;

聘请德国技师用机器勘探矿源,创办阿克苏制造局和库车火药局;兴建义务学堂,科举录用

大量少数民族考生。在他多次建议下,清政府变更只理军政不管民事的体制,于1884年把将

军辖区改为新疆行省。

——据纪大椿《论晚清爽疆以建省为中心的改革》等

材料二1949年解放军进疆前后,当地农牧业生产尚处于粗放阶段,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

勾结国民党残部和土匪不断煽动叛乱,对新政权造成极大威逼。在解放军快速平定叛乱后,

1953年5月,新疆军区将部队分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发扬大生产运动传统,揭开在宽阔

的荒原上屯垦戍边的序幕。部队不仅实现了粮油自给,而且将大量棉花运往内地支援国家建

设,同时还在全疆推广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1954年10月,

依据中心吩咐,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使命。

——据宗永平《试论新疆和平解放后的“屯垦戍边”》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乾降将天山南北称为“旧疆”的历史依据,并概括晚

清左宗棠治疆措施的主要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心垦戍边”得以有效实施的主

要因素,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答案】(1)历史依据:汉唐中心政府在此设置管理机构;驻军戍边;屯田开发。

主要特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关注民生:措施全面;引进西方技术,推动近代化;

稳定与改革、发展相协调。

(2)主要因素:新疆优越的自然环境;借鉴历代治疆阅历;党的正确决策;各族人民的团结

与拥护;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的应用推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意义:为打击“三股势力”、巩固边防供应有力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实施供应坚实基础;促进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解析】

【详解】(1)乾隆帝将天山南北成为“旧疆”历史依据应当依据所学从汉唐中心政府在该

地区设置管理结构的角度阐述。综合材料内容可从驱除阿古柏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

会,关注民生;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教化,推动新疆近代化的角度概括左宗棠治疆措施的特

点。

(2)据“发扬大生产运动传统,揭开在宽阔荒原上屯垦戍边的序幕。……在全疆推广各种

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新疆自然环境、历代治理新疆的阅历、党

的正确决策、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拥护、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的推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

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概括有效实施的主观因素。现实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打击国内外反动势

力、巩固边防、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基础和促进新疆发展的角度进行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美军都刚好救济欧洲民主国家,使得欧洲不至于

被独裁专制的一方霸占。这些时候,美国得到的是欧洲各国的诚心拥护。“二战”之后,美

国在多处发动斗争,又在欧洲长期驻军,虽然美国的马歇尔安排帮助欧洲重建了遭斗争破坏

的经济,但是美国并没有得到赞扬,反而到处都有“丑陋的美国人”的评价。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志向的领袖国家,是王道和霸道的融合。王道是以仁政为本,近悦

远来,也就是说,情愿不情愿接受这个大国的领导,完全由各国自己确定,大国只要做好自

己的事情,就能赢得别人的支持一一这是王道。行霸道的国家依仗自己的武力获得领导权,

不能许久赢得人心。

——摘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据材料信息,围绕“大国崛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学问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示例:大国崛起后,应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大国崛起后,应远离霸权

主义;大国崛起,不能以追求霸权为目标;“二战”后美国为什么渐渐走向衰落;苏联,大

国崛起与解体的样本……

阐述示例:大国崛起后,应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英国成为

18、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由于对广阔殖民地的压迫和掠夺,殖民地的人民不断绽开

抗拒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英国走向衰落、

英帝国最终瓦解。经过工业化建设和二战,苏联成为世界性大国强国,但二战后苏联走上追

求世界霸权的道路,导致与很多国家关系恶化;由于长期忽视国内政治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导致冲突重重,最终社会剧变、国家解体。

因此,一个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强国后,不能谋求对别国的限制、不能追求世界霸权,这样

将导致国家衰落甚至解体;应当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这样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

和敬重,才能保持国家的旺盛昌盛。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信息,围绕“大国崛

起”自拟论题,该论题必需明确;然后,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学问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

合、逻辑清楚。“论题”,依据材料信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美军都刚好救济

欧洲民主国家,使得欧洲不至于被独裁专制的一方霸占。这些时候,美国得到的是欧洲各国

的诚心拥护"、"‘二战’之后,美国在多处发动斗争,又在欧洲长期驻军,虽然美国的马

歇尔安排帮助欧洲重建了遭斗争破坏的经济,但是美国并没有得到赞扬,反而到处都有‘丑

陋的美国人'的评价”得出:大国崛起后,应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大国崛起后,应

远离霸权主义;大国崛起,不能以追求霸权为目标;“二战”后美国为什么渐渐走向衰落等。

“阐述”,依据所学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斗争之前,早期改良派已对洋务运动做过不同程度的指责。其中虽然不无

深刻见解,但那终究不过是见诸言论,在洋务运动气运未衰的时候,单靠言论是不会造成很

大社会影响的。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用武器打破了洋务运动补苴罅漏的惨淡

经营,比之笔墨争论,它更严酷得多,于是,前后凡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因此成为民族反思

的矢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奕诉曾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在这里,值得留意

的是“不西化”,“化”之为义,在意思上,同“彻底”是相近的。)(黄遵宪《马关纪事》)

“中兴以后讲求洋务”者说:“今日言变法者,其荤荤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

斯故然也,然将率不由学校,能知兵乎?……其稍进者日: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

也,……科举不改,聪慧之士,皆务习贴括以取富贵,……官制不改,学成而无所用,……

故百举而无一效也。”(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我国地广人众,不能不设海军护

卫,既设海军,必全按西法,庶足不(以)御外侮,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

者去之。”

——摘编自甲午海战生还者叙录(盛宣怀档案资料《甲午中日斗争》下册)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甲午斗争之前,对洋务运动反思有限的深层缘由

是什么?甲午斗争之后,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对洋务运动的开展有了那些新的的反思及革新设

想?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当时社会主流层面对斗争失败反思变革的详细举措有哪

些?主要影响又是什么?

【答案】(1)缘由: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和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

设想:①洋务派:加高校习西方的力度,“中体西用”要有适应形势的变更;②维新派:学

习西方关键在于要变革现有政治体制;③甲午海战生还者:加强军事变革,建设真正的现代

化海军;④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见民主共和,加快革命反清步伐。

(2)措施:①维新派在光绪帝支持下,开展维新变法运动②革命派: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开展革命武装反清运动③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坚持顽固守旧立场,发动戊戌政变,扼杀了

维新变法运动。

影响:①加强了资产阶级在清末政治舞台的影响力,制度层面的改革进程在缓慢加速;②加

深了清朝统治的深层危机,加快了自身灭亡的步伐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觉醒④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详解】(1)“缘由”,依据所学学问从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和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

念的角度分析。

“设想”,依据材料二信息“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得出:洋务派加高

校习西方的力度;依据材料二信息”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也”可知:维新派主见

学习西方关键在于要变革现有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二信息“既设海军,必全按西法,庶足不

(以)御外侮,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得出:甲午海战生还者主见

加强军事变革,建设真正的现代化海军;依据所学学问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见民主共和,

加快革命反清步伐。

(2)“措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维新派在光绪帝支持下,开展维新变法运动;革

命派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开展革命武装反清运动;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坚持顽固守旧立

场,发动戊戌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等角度分析。

“影响”,依据所学学问从制度层面的改革进程在缓慢加速、加快了清朝自身灭亡的步伐、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觉醒、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近代化进程等角度分析。

16.部分学者在分析1914年前后的国际格局和力气对比的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当今的

国际格局.状态和百年前的状况有某种类似之处,德国安德烈亚斯赫伯格罗特教授指出,从历

史中吸取教训并非易事,但是今日亚洲的局势无论与1914年的欧洲有多少相像,其中一条是

不行忽视的,那就是今日的大国都意识到斗争不该轻易发动,这应当是历史给现实的启示。

哈佛高校的理查德罗斯克兰斯教授认为夸大今日的国际形势与1914年的相像性是个似是而非

的命题。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简洁地干脆类比。比如,国际社会的斗争

观已经今非昔比,1914年对斗争的狂热美化今日已不复存在,这是现实的国际环境与1914年

的最大差异;核武器的存在是制约大国之间斗争的一个要素。但是斗争的风险并非完全没有,

中美两国只有相互深化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促进沟通和合作才可能避开再次爆发大战

——《一战历史给现实的启示》

(1)部分学者认为当今国际格局与1914年前后国际格局有什么相像之处?这反映了西方政

治家对今日的中国持怎样的看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学者认为中美两国不会爆发大规模斗争的缘由。

【答案】(1)相像之处:新兴大国崛起冲击传统国际格局。

看法:敌视中国崛起;“中国威逼论”

(2)缘由:斗争观不同;双方核武器的制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经济沟通与合作日益深

化;双方对话沟通机制的形成。

【解析】

【详解】(1)“相像之处”,依据所学学问从新兴大国崛起冲击传统国际格局的角度分析。

“看法”,依据所学学问从敌视中国崛起、“中国威逼论”等角度分析。

(2)“缘由”,依据材料信息“国际社会的斗争观已经今非昔比”、“核武器的存在是制

约大国之间斗争的一个要素”、“中美两国只有相互深化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促进沟通和

合作才可能避开再次爆发大战”得出:斗争观不同、双方核武器的制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美经济沟通与合作日益深化;结合所学学问从双方对话沟通机制的形成的角度补充。

17.钟南山是公共卫生事务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钟南山是广州市呼吸疾病探讨所,广州医科高校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

病临床医学探讨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特地

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

人都送到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