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历史其次次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这段话中强调的治国思想是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无为而治 D.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强调的是以礼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未涉及德政,A解除;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无关,C解除;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无关,D解除。故选B。2.如图为成都市郊汉墓画像砖上的《收获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技术世界领先 B.农业工具运用较为充分C.小农经济形态趋于成熟 D.成都平原成为农业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收获图》体现的是运用的农具较多,说明当时农业工具运用的较为充分,B正确;材料未涉及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农业技术进行比较,A解除;材料是对东汉庄园经济的描述,C解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故选B。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变更: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B.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三省长官的职责地位有所调整,说明君权和相权之间关系的变动,C正确;门下省负责的是审核政令,A解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与政府效率提高无关,D解除。故选C。4.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接着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限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须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5.清初,中心设礼部和理藩院,负责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贡使,处理一切“夷务”;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特地办理对西方各国交涉及各项洋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反映了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学习西方渐渐成为共识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设置特地的涉外机构处理和洋人的事务,说明清政府被纳入近代外交体系之中,天朝上国的观念遭到冲击,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共识的说法过于肯定,C解除;《辛丑条约》属于战败签订的条款,与国家主权意识无关,D解除。故选A。6.1907年底,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女子纷纷设立“女界保路会”等妇女团体,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这表明A.清末新政变更了男尊女卑传统心理B.20世纪初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C.列强侵略激发了女性爱国救亡意识D.维新变法使男女同等思想深化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初,沿海地区的妇女成立团体掀起收回利权运动,说明列强的侵略激发了妇女的爱国救亡意识,C正确;清末新政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未变更男尊女卑的传统,A解除;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9月就已经失败,D解除。故选C。7.影响如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更的共同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B.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C.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更 D.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答案】A【解析】【详解】1927年至1928年中共党员中农夫的比重较多,这主要和共产党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有关;1949年至1956年中共党员农夫比重起先下降,工人比重起先上升,这主要和共产党的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有关,因此A正确;BCD不属于共同的缘由,解除。故选A。8.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致电庆贺:“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这表明A.中国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B.不结盟运动建立起国际政治新秩序C.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D.中国与不结盟运动拥有共同的诉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都主见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因此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故D项正确。9.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一般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记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阔的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被解除在外;材料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而在公民大会“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一般人”,因为这些人是公民,故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公民演说自由,B正确;据公民的范围可知,不是每个雅典人都可以演说,而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故A错误;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是看他是否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C错误;D与材料无关。【点睛】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阔的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被解除在外。10.1715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A.三角贸易的发展 B.商业革命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经济的垄断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增长,这主要和当时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有关,B正确;三角贸易的主要商品是黑奴,A解除;1689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绽开,C解除;经济垄断模式出现是在其次次工业革命完成后,D解除。故选B。11.“为了正确地组织国民经济,为了根除银行投机……确定:国家垄断银行事业;现有的一切私人股份银行和银行办事处同国家银行合并;国家银行接收被取消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充分保障小额存户的利益。”此法令颁布于A.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 B.拿破仑统治时代的法国C.十月革命成功后的苏俄 D.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银行收归国有,企业收归国有,故C项正确。12.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烟却被丈夫出卖。影片意在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冲突心理 B.唤起民众对斗争的深层反思C.揭示经济旺盛背后的道德危机 D.反映民族分裂的苦痛现实【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烟却被丈夫出卖”可知,二战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却不能弥补斗争给人们带来的内心空虚和心灵创伤,因此电影的目的是唤起民众对斗争的深层反思,B正确;据影片内容分析可知,女主角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但其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A说法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D与材料无关。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炀帝起先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干脆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用,再由吏部试以“言、身、书、判”,然后授以官职。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当时还保存着其他一些选官的途径,诸如恩荫、从军、流外铨、荐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依旧占有相当的比重。隋唐五代宋时期虽然确立了科举入仕制度,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机构人员屡屡增加。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调的职薪赏赐权,在政府中安插售卖亲近,力图以此影响限制下院。议会一再抗议,并借通过《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之机作出特地规定,禁止领受职薪者进入议会,参与政治活动。慢慢地,政府官员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高级官员;一类为中低级官吏即文官,专事政策贯彻和行政官吏。至此,文官制略具雏形。1881—1914年间,文官总数增加了5倍多;二战期间增加了30余万人。二战后,文官队伍浩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冲突等问题突出。据此,文官事务调查委员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报告,要求: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报告得到政府重视,取得了明显效果。——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更,并简要评价。(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二战后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变更:从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制。评价:订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变更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心,加强了中心集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允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促进了民间的学习风气;但仍旧存在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2)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府事务增加,机构增员须要;国王、权贵拥有职薪赏赐权引起议会立法抗议;经济发展须要专业管理人才。影响: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养;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允、公开与公正。【解析】【详解】(1)变更:依据材料“隋炀帝起先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可知变更是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评价:依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科举制的意义可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心集权、促进阶层流淌、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扩大统治基础、但仍旧存在入仕门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背景:依据材料“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调职薪赏赐权、议会一再抗议”、“文官队伍浩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冲突等问题突出”进行归纳即可。评价:结合文官制度的形成的背景和“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可归纳出评价有: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养;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允、公开与公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化——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化及其他》从如表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学问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答案】论题:民族主义随着时代发展被不断给予新的内涵阐释:前两个阶段注意学习外国先进文明,内涵强调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这主要和封建主义统治下的阶级冲突激化,近代经济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力气的壮大和西方文明的影响有关。第三阶段则更加注意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主要和日本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有关,为此宣扬民族文化来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为此我认为民族主义随着时代发展被不断给予新的内涵。【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前两个阶段注意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第三阶段则更加注意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据此可提炼出论点是民族主义随着时代发展被不断给予新的内涵。关于阐释可从三个阶段民族主义的内涵及产生的缘由(如国际和国内)进行分析即可。15.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我国完成了一系列高等教化改革。1950年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化会议确定高等教化的方针任务:“培育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汲取具备入学条件的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入高等学校,以培育工农出身的新型学问分子,加入国家建设的行列。”1950年8月,教化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草案——文法理工各系》,明确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共必修课。1953年10月,政务院又做出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确定》,强调“综合性高校和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心高等教化部干脆管理;为某一业务部门或主要为某一业务部门培育干部的单科性高等学校,可以托付中心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管理。”1959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支配的规定》,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每学年参与生产劳动的时间至少为2—3个月,参与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在学校举办的农场和工厂中参与劳动;二是参与学校支配的下厂、下乡劳动;三是参与社会公益劳动。——摘编自陈磊、栗洪武《也论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化改革》(1)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化改革的主要内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化改革的影响。【答案】(1)内容:确定高等教化要面对工农大众、服务国家建设的方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意思想政治教化;理顺高等学校领导关系,加强国家领导;加强生产劳动教化。(2)影响:改造旧教化,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化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了新型人才;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推动了我国教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高校办学的主动性。【解析】【详解】(1)内容:依据材料“培育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加入国家建设的行列”可归纳出确定高等教化要面对工农大众、服务国家建设的方针;依据材料“明确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共必修课”可归纳出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意思想政治教化;依据材料“综合性高校和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心高等教化部干脆管理”可归纳出加强国家的领导;依据材料“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每学年参与生产劳动的时间至少为2—3个月”可归纳出加强生产劳动。(2)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学问可知,关于当时教化改革的影响可从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化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了新型人才、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推动教化事业的发展和发挥高校办学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6.材料二战后,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反省特别彻底。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斗争,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担当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致歉”“恳求宽恕”。联邦德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教化青年面对纳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依据1952年联邦德国同美英法三个占据国签订的《波恩条约》,德国要对境内外受纳粹迫害者进行赔偿。敬重战后国际协定,承认战后边界,对邻国放弃一切领土要求。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削减邻国对纳粹德国“卷土重来”的疑惧。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被称之为欧洲一千年来最剧烈的谢罪表现。通过以勃兰特为代表的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动着德国与东方国家的和解进程,使德国顺当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二战后德国为解决历史问题而实行的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上述措施的影响。【答案】(1)政府担当并反省斗争责任;加强立法,防止悲剧重演;主动赔偿受害者;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化;敬重国际条约;主动参与欧洲一体化,增进与邻国的政治互信。(2)为德国重新崛起创建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析】【详解】(1)措施:依据材料“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斗争,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担当责任’”可归纳出政府担当并反省斗争责任;依据材料“联邦德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可归纳出加强立法;依据材料“教化青年面对纳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可归纳出加强对青少年教化;依据材料“敬重战后国际协定,承认战后边界”可归纳出敬重国际条约;依据材料“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可归纳出主动参与欧洲一体化建设。(2)影响:结合德国反思二战的做法和所学可知影响须要从赢得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世界和平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