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时事热点:文化主题
选择题(共16小题)
1.“一山闽赣雨同风,前出武夷造化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存在不同的森林群落,是我国东南地区最
杰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也是大量古老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植物的避难所,为江西第一个文化与自
然双遗产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武夷山中某区域乔木的物种数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2.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也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设有广州分馆(文沁阁)等三个地
方分馆。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
B.基因中碱基A与G的数量相同
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
D.基因的甲基化不会遗传给后代
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新摘茶叶和晾干茶叶的叶肉细胞化合物
合量,改变最大的是()
A.水B.脂质C.糖类D.蛋白质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的直接价值
B.“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中的种植结构及水乡传统农业,体现了对群落
的垂直结构及生态工程整体原理的应用
D.“去其螟腾,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
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5.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对成语或谚语解释错误的是()
A.水至清则无鱼一一由于水中缺少有机物碎屑,鱼类缺乏食物难以生存
B.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一保持健康、增强免疫力,可以减少疾病发生
C.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一一自然界资源和承载力是有限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描写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的古诗词,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现立体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增收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D.“霜中蚱螭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
7.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去其螟滕,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
争关系
C.”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功能
D.“毋覆巢,毋杀胎天飞鸟,毋庸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
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8.王村醋属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小米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醋酸菌等微生物发酵而成。
明嘉靖二十五年王村就有“春分酿酒拌醋”之说,有经验的酿醋师可通过附耳听瓮判断发酵的程度。王
村醋传统酿造工艺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步骤操作过程
①糊茬将浸泡好的小米放入锅内,温火煮米,米煮
到开花,成黏糊状即可。
②大曲酒酵将煮好的米摊开散热,待温凉至38℃时加曲
抖匀放入缸内发酵。
③汾醋将发酵好的醪液拌谷糠倒入瓮内自然发酵,
进入七天的发酵阶段。
④抄缸用手抄酷,有利于醋酷的空气流通,该发酵
过程需要两个月。
⑤拨缸从一个缸内倒入另一个缸内,使发酵彻底。
⑥存陪为保证小米醋的口感,用油布盖住并用泥密
封,存酷三个月。
A.“春分酿酒拌醋”说明温度影响醋酸发酵
B.“听瓮”是通过醋酸菌产生C02的状况推测发酵程度
C.拌曲时温度过高可导致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D.若不“手抄酷”,则醋酸菌的呼吸强度下降
9.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正确的有()
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②“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③“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④“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A.1项B.2项C.3项D.4项
10.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酱油、腐乳、豆豉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
秀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
错误的是()
A.工业化生产啤酒时,酵母菌的繁殖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B.腐乳和果醋都是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传统食品
C.水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确保坛内乳酸菌发酵处于无氧环境
D.泡菜“咸而不酸”是因为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乳酸菌发酵所致
11.武夷山“大红袍”因其品质优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茶类中。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手
段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是实现武夷山岩茶高品质品种大规模生产的途径。下列哪项不是成功的要素
()
A.对培养基、器械等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确保无菌操作
B.为保持大红袍的优良遗传性状,应选用花粉进行离体培养
C.对植物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时,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
D.根据植物不同的营养需求,适当地调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激素类物质的种类和比例
12.漆器工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制作漆器的原料是从漆树中获得的生漆,生漆中含
有的漆酚可使人的皮肤过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漆酚是否过敏与遗传无明显关系且存在个体差异
B.接触漆酚引起的过敏症状可以口服漆酚抗体来缓解
C.漆酚初次进入机体会被浆细胞识别并产生大量抗体
D.对漆酚过敏的人首次接触漆酚一般不出现过敏症状
1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绝句。其中很多包含着现代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既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同时
也是一种信号,通过光敏色素接受后,影响基因的表达。由于向阳花木接受日照时间长,所以会发育较快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秋天,由于气温降低,光照减少,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
中叶绿素含量下降,但是主要吸收红光的红色花青素含量明显增多从而使叶片呈现红色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
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不
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14.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天飞鸟,毋廛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
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B.《氾胜之书》“又种筵(韭)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筵可拔卖之,与瓜相避”,这种生产
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提升对光能的利用率
C.《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促进了生态系
统中的物质循环
D.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大田》中“去其螟媵,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
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15.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古诗词文化繁荣兴盛。下列对古代
诗句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解读错误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所包含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循环的途径
D.“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锄”可除掉稻田的杂草,同时疏松了土壤
16.秦岭是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遗产、湿地公园为一身的超级宝库。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
型,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生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绘制秦岭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时要将分解者放在最顶层
B.在秦岭中设立朱鹦自然保护区,这属于易地保护
C.森林生态系遭到严重破坏后不易恢复原状
D.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砍伐和捕猎活动
2024年高考生物时事热点:文化主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L“一山闽赣雨同风,前出武夷造化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存在不同的森林群落,是我国东南地区最
杰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也是大量古老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植物的避难所,为江西第一个文化与自
然双遗产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武夷山中某区域乔木的物种数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考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生态环境.
【答案】D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
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
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
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解答】解: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
B、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武夷山中某区域乔木的物种数目,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
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也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设有广州分馆(文沁阁)等三个地
方分馆。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
B.基因中碱基A与G的数量相同
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
D.基因的甲基化不会遗传给后代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表观遗传;细胞的分化.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基因.
【答案】C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影响表观遗传
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体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
【解答】解: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基因中碱基A和碱基T的数量相同,碱基A和碱基G的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
C、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基因的甲基化可引起表观遗传,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的关系;识记细胞分
化的原因及表观遗传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新摘茶叶和晾干茶叶的叶肉细胞化合物
合量,改变最大的是()
A.水B.脂质C.糖类D.蛋白质
【考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专题】正推法;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答案】A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
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化合物。
【解答】解: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晾干茶叶的叶肉细胞失去了大量的自由水,因此新摘茶
叶和晾干茶叶的叶肉细胞化合物合量改变最大的是水,A正确。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水的作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的直接价值
B.“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中的种植结构及水乡传统农业,体现了对群落
的垂直结构及生态工程整体原理的应用
D.“去其螟腾,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
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考点】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研究能量流动实践意义;人口增长与
生态足迹.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答案】C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
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
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
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B正确;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水深不同的溪水中种植不同植物,是指群落中不同地段的植
被等分布,故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该生态系统考虑到社会和经济,体现了整体原理,C错误;
D、“去其螟腾,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中的农田去虫害,可以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体现了农
业生产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D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生态工程的原理、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
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对成语或谚语解释错误的是()
A.水至清则无鱼——由于水中缺少有机物碎屑,鱼类缺乏食物难以生存
B.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一保持健康、增强免疫力,可以减少疾病发生
C.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一一自然界资源和承载力是有限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专题】正推法;生态环境.
【答案】A
【分析】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我国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
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解答】解:A、鱼为消费者,水至清无鱼主要是由于水中缺少植物,鱼类缺乏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而
难以生存,A错误;
B、正气存内的意思就是身体里的正气充足,就能抵御外界的病邪入侵,身体强健,不易生病。比如:
有的人一年四季都不容易感冒就是因为身体里的正气充足,能够抵挡住细菌、病毒的入侵。反之,“正
气不足“得人则容易被各种疾病缠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一保持健康、增强免疫力可以减少疾病发
生,B正确;
C、自然界资源和承载力是有限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即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自然界资源和承载力是有限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C正确;
D、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天
人合一,D正确。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6.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描写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的古诗词,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现立体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增收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D.“霜中蚱蠕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
【考点】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立体农业;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专题】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
密度制约因素。
【解答】解: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蝶嬴是一种寄生蜂。螺嬴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
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A正确;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一害虫一青蛙一粪便一水稻,体现立体生态农业促进农业
生产增收,B正确;
C、山上的温度一般比山下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上的桃花开得比山下晚,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的影响,C正确;
D、“霜中蚱螭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气温下降是蚱蠕种群数量减少,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
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所以该句诗
体现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
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去其螟滕,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
争关系
C.”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功能
D.“毋覆巢,毋杀胎天飞鸟,毋府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
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考点】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研究能量流动实践意义;物质循环;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生物的
种间关系.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
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解答】解:A、“去其螟腌,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
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A正确;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可与农作物竞争阳光等
自然资源,因此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
C、”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功能,C正确;
D、“毋覆巢,毋杀胎天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
维持种群正常的年龄结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种间关系、物质循环、种群特征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
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8.王村醋属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小米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醋酸菌等微生物发酵而成。
明嘉靖二十五年王村就有“春分酿酒拌醋”之说,有经验的酿醋师可通过附耳听瓮判断发酵的程度。王
村醋传统酿造工艺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步骤操作过程
①糊茬将浸泡好的小米放入锅内,温火煮米,米煮
到开花,成黏糊状即可。
②大曲酒酵将煮好的米摊开散热,待温凉至38℃时加曲
抖匀放入缸内发酵。
③汾醋将发酵好的醪液拌谷糠倒入瓮内自然发酵,
进入七天的发酵阶段。
④抄缸用手抄酷,有利于醋酷的空气流通,该发酵
过程需要两个月。
⑤拨缸从一个缸内倒入另一个缸内,使发酵彻底。
⑥存酷为保证小米醋的口感,用油布盖住并用泥密
封,存酷三个月。
A.“春分酿酒拌醋”说明温度影响醋酸发酵
B.“听瓮”是通过醋酸菌产生C02的状况推测发酵程度
C.拌曲时温度过高可导致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D.若不“手抄醋”,则醋酸菌的呼吸强度下降
【考点】果酒、果醋的制作;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专题】数据表格;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
【答案】B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
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
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反应中是否有酒精的产
生,可用酸性重铭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
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
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35℃o
【解答】解:A、“春分酿酒拌醋”说明温度影响醋酸发酵,A正确;
B、“听瓮”是通过缸内细微的气泡声,判断酒曲发酵的程度,B错误;
C、拌曲时将煮好的米摊开散热,待温凉至38℃时加曲抖匀,是因为温度过高可导致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菌,用手抄酷,有利于醋酷的空气流通,若不“手抄酷”,则醋酸菌的呼吸强度下降,
D正确。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正确的有()
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②“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③“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④“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A.1项B.2项C.3项D.4项
【考点】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群落演替的类型.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答案】D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解答】解: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大豆与杂草间的竞争关系,①正确;
②“螟蛉有子,蝶嬴负之”体现了蝶嬴对螟蛉幼子的捕食关系,②正确;
③“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的是群落中的生物不断更替变换的过程,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③
正确;
④“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说的是桃花开放和梧桐叶落在不同的季节,体现了群落的季节
性,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酱油、腐乳、豆豉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
秀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
错误的是()
A.工业化生产啤酒时,酵母菌的繁殖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B.腐乳和果醋都是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传统食品
C.水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确保坛内乳酸菌发酵处于无氧环境
D.泡菜“咸而不酸”是因为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乳酸菌发酵所致
【考点】制作泡菜;果酒、果醋的制作;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农牧业等工业上的应用.
【专题】正推法;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
【答案】B
【分析】与果酒、果醋的生产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杆菌,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乳
酸菌。
【解答】解:A、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A正确;
B、腐乳和果醋都是在有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传统食品,B错误;
C、乳酸菌是厌氧菌,水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确保坛内乳酸菌发酵处于无氧环境,C正确;
D、制作泡菜时,如果盐水浓度过高,乳酸菌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抑制乳酸菌生长,制作的泡菜会“咸
而不酸”,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武夷山“大红袍”因其品质优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茶类中。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手
段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是实现武夷山岩茶高品质品种大规模生产的途径。下列哪项不是成功的要素
()
A.对培养基、器械等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确保无菌操作
B.为保持大红袍的优良遗传性状,应选用花粉进行离体培养
C.对植物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时,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
D.根据植物不同的营养需求,适当地调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激素类物质的种类和比例
【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无菌技术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专题】正推法;植物的组织培养.
【答案】B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
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其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答】解:A、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器械等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确保无菌操作,A正
确;
B、为保持大红袍的优良遗传性状,可采用无性繁殖如嫁接,花粉形成经过减数分裂,配子遗传物质发
生重组,优良性状不一定得以维持,B错误;
C、对植物的活体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时,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不
能使细胞死亡,c正确;
D、根据植物不同时期的营养及发育需求,适当地调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激素类物质的种类和比例,
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反之,利于芽的分化,D正确。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
层次的考查。
12.漆器工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制作漆器的原料是从漆树中获得的生漆,生漆中含
有的漆酚可使人的皮肤过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漆酚是否过敏与遗传无明显关系且存在个体差异
B.接触漆酚引起的过敏症状可以口服漆酚抗体来缓解
C.漆酚初次进入机体会被浆细胞识别并产生大量抗体
D.对漆酚过敏的人首次接触漆酚一般不出现过敏症状
【考点】免疫失调.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答案】D
【分析】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具有反应强
烈、反应迅速、消退较快、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特点。
【解答】解:A、对漆酚是否过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且存在个体差异,A错误;
B、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口服会导致其经过消化道时被水解酶水解而失去其功效,无法起到缓解过敏
症状的作用,B错误;
C、浆细胞无法识别抗原,C错误;
D、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对漆酚过敏的人
首次接触漆酚一般不出现过敏症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失调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绝句。其中很多包含着现代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既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同时
也是一种信号,通过光敏色素接受后,影响基因的表达。由于向阳花木接受日照时间长,所以会发育较快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秋天,由于气温降低,光照减少,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
中叶绿素含量下降,但是主要吸收红光的红色花青素含量明显增多从而使叶片呈现红色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
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0、N、P等元素,不
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考点】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碳循环过程与温室效应.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答案】B
【分析】1、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可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
程。光敏色素是一种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其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
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变现出生物学效应。
2、正常生长的枫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枫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在正常光合作用期间,叶绿体中的
光合色素对绿光的吸收量非常少,几乎都反射出来,使叶片呈现绿色;而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
少,叶片衰老,叶绿素不够稳定,逐渐分解,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
呈酸性,叶片便呈红色。
3、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
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解答】解: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既可作为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同时也可作为一种信号,
通过光敏色素接受后,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
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变现出生物学效应。由于向阳花木接受日照时间长,所以会发育较快,
A正确;
B、随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
减少,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液泡中色素(主要是花青素)的颜色显露出来,枫树
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因此叶片便呈现红色,B错误;
C、杂草与豆苗争夺光照、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杂草茂盛,豆苗就长得不好,说明在农田生态系统
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情况下杂草竞争占优势,能获取更多的光照与矿质元素,
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C正确;
D、物质循环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不断进行着在非生物环境
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
吸收利用,D正确。
故选:Bo
【点评】本题涉及了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等相关考点,难度适中,考生需注意多积累,具备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14.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天飞鸟,毋最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
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B.《氾胜之书》“又种雍(韭)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雍可拔卖之,与瓜相避”,这种生产
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提升对光能的利用率
C.《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促进了生态系
统中的物质循环
D.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大田》中“去其螟腾,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
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考点】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研究能量流动实践意义;物质循环.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答案】A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文化与茶艺鉴赏 教案 项目一 寻茶源-中国茶文化
- 2024年饮料服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 分析仪器维护教案
- 组合式炉篦条编制说明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高一英语上册全册教案unit-8-sports
- 微营销培训教材
- 新建加油站(船)符合规划确认申请表
- SY∕T 7338-2016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 套管螺纹连接气密封现场检测作业规程
- 静脉治疗管理规范
- DB42T1319-2021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 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工程监理细则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考点总结(全册)课件
- 小小银行家课件讲解学习共
-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 模拟小法庭 全国通用
- 吊篮安全检查记录表
- 包装标识解读课件
- IATF16949条款与过程的对应关系
- 氟唑菌酰胺的合成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