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上)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上)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上)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上)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上)

一.对点练:

(一)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晅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⑺剑阁峥蝶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二)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旧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回操(《鸿门宴》)()

(5)青泥四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三)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手(《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四)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⑹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⑺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㈤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秦王恐募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佩缤纷募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基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失基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天之苍苍,基正色邪?基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基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基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⑻吾基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9)基一能鸣,,一不能鸣(《庄子》)()

(10)基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H)基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12)故以为基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六)且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耳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4)不者,若属皆耳为所虏(《鸿门宴》)()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⑹北山愚公者,年旦九十(《愚公移山》)()

⑺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二.文段练: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

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

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

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

人”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魁伟之文……”之语

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甫而不为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参考答案:

一.对点练

(一)而

(1)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2)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

(3)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4)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

(5)表示目的关系来

(6)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7)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

(8)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

(9)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二)何

(1)作定语什么,哪

(2)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

(3)表示提问(动词前)为什么

(4)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

(5)表示程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吗,呢

(2)形容词、副词词尾的,地,或不译

(3)表示感叹语气啊

(4)表示反问语气呢

(5)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6)相当于“于”在,或不译

(7)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四)乃

(1)示结果才

(2)表示承接就,于是

(3)指示代词这,这样

(4)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却

(5)表示递进甚至

(6)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

(7)表示判断是,就是

(五)其

(1)表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

(2)用在句中,无义不译

(3)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

(5)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

(6)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应当,千万

⑺远指代词那,那些

(8)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9)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

(10)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

(11)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

(12)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

(六)且

(1)表示假设如果,即使是

(2)表示暂时暂且,姑且

(3)表示并列又,并且,一边……一边

(4)表示将要将,将要

(5)表示递进况且,而且

(6)表示将近将近,将要

⑺表示让步尚且,都,还

文段练

l.D

【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他的,指黄庭坚的;C项,代词,代苏轼;D

项,指示代词,那。

2.D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

/介词,因为;D项,都是表句中语气停顿的语气词。

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中)

一、对点练

(七)若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八)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⑵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⑹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九)为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

⑸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十)焉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盘盘再,困困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冷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3)且厚置土石(《愚公移山》)()

(4)绳立远视,而望幸帚(《阿房宫赋》)()

⑸积土成山,风雨兴净(《劝学》)()

(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厚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7)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H—)也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十二)以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⑹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⑺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9)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H)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文段练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

师也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

正确”。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于此

解析D项与例句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比”。

答案D

参考答案:

一、对点练

(七)若

(1)表示比拟,比较像,如,好像

(2)表示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

(3)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八)所

(1)表示处所处所,地方

(2)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3)所+介词+动词,表示处所……的地方,……的办法(原因)

(4)为十所,表示被动被

(5)所十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的,……

的凭借

(6)所十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的事,……的情况

(九)为

(1)表动作行为认为,做,是,治理等

(2)表示被动(常和“所”搭配)被

(3)表示疑问语气呢

(4)表示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因此

(5)表示对象替,给

(十)焉

(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

(2)表示各种语气了,呢,啊,或不译

(3)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

(4)相当于“于十之”对它,对他(她)

(5)相当于“于十是”在这里,对这件事

(6)表示疑问语气什么,何,怎么

(7)表示第三人称他(她),它

(4■•一)也

(1)表示肯定语气不译

(2)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3)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4)表示疑问语气不译

(5)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吧

(十二)以

(1)表示原因因,因为,由于

(2)表示时间、处所在,于,从

(3)表示并列、递进而,而且,并且

(4)表示对象把

(5)表示工具、手段拿,用,凭

(6)表示方式按,或不译

(7)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8)表示原因因为

(9)表示修饰而,或不译

(10)表动作行为认为,做,用

(11)表示承接而,来,或不译

(12)表示目的、结果用来,以便

二'文段练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

为“对,正确”。

2.D

【解析】D项与例句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比”。

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下)

一、对点练:

(十三)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若民,则无恒产,团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国遗策(《过秦论》)()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4)不如用善遇之(《鸿门宴》)()

⑸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6)国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十四)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4)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1

⑸不拘于时(《师说》)()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十五)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2)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5)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

(十六)则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

(十七)者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2

⑴楚左尹项伯看,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2)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3)且勇有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

(4)今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5)村中少年好事看驯养一虫(《促织》)()

(十八)之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

(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⑸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⑺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⑻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二、对点练:

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

我,我则杀之。”谒者入日:“有客以鬼道闻。”日:“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

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堤(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

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3

遇天大雨,水潦开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其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

木梗之患。”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②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③于是孟尝

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④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

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

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泛泛乎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4

D.王好战,请以战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

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C.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D.苟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