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1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2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3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4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年古人语,译作今时言——翻译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学习

目标1.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基础上,加强采点得分意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什么是“理解”?就是让词语回到句子,让句子回归段中乃至全篇,总之,就是回归语境。能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翻译句子综合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内容。2023、2022、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翻译题的分值为8分,两个句子。根据近年文言文翻译的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细则,翻译题的句子特点有:(1)句子中含有一词多义或生僻含义的实词。(2)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3)句子中含有通假现象的词语。(4)句子中含有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5)句子必须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采分点得分点1重要实词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翻译着眼点一实词动词为主五类特殊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偏义复词得分点2关键虚词关键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如做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总之,我们在翻译虚词时,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翻译着眼点二虚词必须译出虚词有实际意义的虚词(代词、现代汉语中有与之对应的虚词等)不必译出无实际意义的虚词(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得分点3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和固定句式等。翻译着眼点三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前、定后、状后、主谓倒装)省略句固定句式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除去必要的省略和一些无实在意义的词语,要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应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不该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考点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主要分为四步: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六字诀”“六字诀”之(一)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翻译方法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国名、年号、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量单位、数量词、成语或者习惯用语等,保留原文不译。①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年号人名地名例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人名、年号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义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闻名。称谓翻译方法[典例示范](2016·全国卷Ⅱ)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明史·陈登云传》)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训练1.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翻译方法删发语词、助词(凑足音节、句中停顿、主谓取独)、倒装句的标志词、偏义复词中的称字等,不用翻译。②例:夫战,勇气也。译:作战,是(要凭借)靠勇气的。句首发语词夫、盖、若、若夫“六字诀”之(二)删“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典例示范]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答案谏官是替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中的“夫”字,是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可删去不译。训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1)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2)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夫将,提鼓挥枹[注],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枹端,奈何无重将也。(节选自《尉缭子》)(1)“夫”是发语词,“也”是语气词,皆可不译;“利”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利”,“臣妾”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臣妾”,这两个词均应意译;“盗”解释为“强盗”。译文: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译文: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2)“之”是音节助词,“焉”为语气词,均不译;关键是把“兵”“加”“武”“议”“亲”解释为“战争”“施加”“用兵”“处罚、惩罚”“亲近、拥护”。“六字诀”之(三)换“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翻译方法换③单音节双音节古今异义对应的古代汉语的意思偏义复词对应的古代汉语的意思

通假字本字意思

活用词活用后词

固定结构现代结构

找出下面句子中该替换的词语,并翻译句子。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换:

视事、乞骸骨译文:任职三年,上书请求告老还乡。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换:

倍译文:我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典例示范](2017·天津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放纵),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答案(王充)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沉迷乐于训练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士隆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1)需替换的关键词语:坐、削、籍、谄、善关键句式:“凤鸣者,宝坻人”(判断句),“坐罪削籍”(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译文: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需替换的关键词语:词、连、素、悉、逮、付关键句式:“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省略句),“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均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译文: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时所仇对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能够被释放。“六字诀”之(四)调“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③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调宾语前置,主谓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翻译时一般需要调整语序。

⑤翻译方法主语

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定语例1:大王来何操?译文:大王来时带什么东西?例2:渺渺兮予怀译文:我的心怀悠远啊主谓倒置宾语前置例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和骨头。定语后置例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文:青,从蓝中提取出来,但比蓝的颜色更深。翻译方法[典例示范]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颜太初杂文序》)答案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文中的“身不显于时”“言立于后世”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为“身于时不显”和“于后世立言”,句式如果不调整,翻译出来的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规范。训练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韡顿首言曰:“(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景定元年,援福建安抚大使知福州。明年卒,年八十有三。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因隶军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韡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韡因厚遣之。(2)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节选自《宋史·陈韡传》)(1)关键词语:不佞、徒、苟、逃调整句式:“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译文: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关键词语:击、托、闻调整句式:“福不乐为鉴用”(被动句),“托以葬女擅归”(状语后置句),“亦不闻于制置司”(状语后置句)译文: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回来,也不向制置司报告。“六字诀”之(五)补“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①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必须增补出来。如:“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译成:“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该句“谕”后面省略了代词“之”(部落首领),即“谕之以祸福”,翻译时必须把它补上。②有词类活用现象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内容。如:“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译成:“把对的看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叫作聪明;把对的看作错的,把错的看作对的,叫作愚蠢。”该句中加点的“是”“非”是词类活用,属意动用法,翻译时必须增补上表意动的词语“以……为”(把……看作)。补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④翻译方法例:必以分人之必以之分人译: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一定用、把分给别人一定把分给别人。把它之1.省主语:(1)句首省略主语:(村人)见渔人,乃大惊;(2)连续句子的后一句省略主语: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翻译方法2.省宾语: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3.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4.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5.省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把)抚尺而已。

翻译方法6.补上判断词:是寡人之过也。这是寡人的过错。[典例示范]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答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句中的“入耳文立就”省略了主语“题”,“及”后省略了宾语“题”,“辄塞耳不敢听”省略了主语“他”,这些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应该补出来,有的学生该补不补,翻译出来的语句意思不通,语意不明。训练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1)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即日引军分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郅支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汤因让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失客主之礼也!(2)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日尽,恐无以自还,愿与大臣审计策。”郅支单于怒,引兵攻,战不利,遁入城。汉兵围之。(节选自《汉书·陈汤传》)增补词语:(张勃)坐削户二百,会(张勃)薨关键词语:无循行、选举、坐。“无循行”译为“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选举”是古今异义词,译为“推荐、举荐”;“坐”是“获罪”的意思。译文:司隶上奏皇帝,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译文:(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计也将用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策划。增补词语:(我们的)兵来道远,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关键词语:罢、度、计策“罢”是“疲劳”的意思,“度”译为“估计”,“计策”译为“考虑策划”。“六字诀”之(六)变“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如: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变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变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翻译方法例1:但以刘日薄西山译:但是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原义: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义:衰老的人临近死亡⑥翻译下列句子: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借喻:喻指边疆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借代:代指做官的人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例如:缙绅:代指士大夫三尺:法律纨绔:富家子弟借代的译法:翻译时一般把所代指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

翻译下列句子: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译:(我)现在整治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会(决)战。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委婉:会(决)战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委婉:指帝王的死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更衣:上厕所北狩: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皇帝被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