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历史5月阶段性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D/20/wKhkGWbWRY6ADIU1AAJyRdsSP3g638.jpg)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历史5月阶段性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D/20/wKhkGWbWRY6ADIU1AAJyRdsSP3g6382.jpg)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历史5月阶段性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D/20/wKhkGWbWRY6ADIU1AAJyRdsSP3g6383.jpg)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历史5月阶段性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D/20/wKhkGWbWRY6ADIU1AAJyRdsSP3g6384.jpg)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历史5月阶段性训练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D/20/wKhkGWbWRY6ADIU1AAJyRdsSP3g63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历史5月阶段性训练试题(含解析)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高校》领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须要 D.留意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先秦儒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将个人和天下结合在一起,体现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故选D;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时期,“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的说法无从体现,解除A;题意着重论述的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没有体现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解除B;先秦儒学没有适应当时社会转型的须要,解除C。故选D。2.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 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 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汉文帝时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可看出,汉代为解决地方封国问题历经了三代皇帝,说明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工程,故选C;AB项与题意主旨不符,且没有全面涵盖题意,解除;汉代初期分封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但后来渐渐演化为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心集权,解除D。故选C。3.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凹凸。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从今可见,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 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据“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斗茶风靡,社会生活的平民化趋势加强,故选B;经济重心的完成是在南宋,题意无从体现,解除A;小农经济在鸦片斗争后才起先瓦解,解除C;文人雅士也是斗茶阶层的成员之一,看不出其引领作用,解除D。故选B。4.清代除接着沿袭明代《脱漏户口》《人户以籍为定》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补充条款,如“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冒籍者、跨籍者、越边侨籍者,皆禁止”等。这可以用来佐证清代A.租佃制度的瓦解 B.阶层流淌的弱化 C.宗法观念的扩展 D.专制集权的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清代继承并强化了明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人口的管理,从而强化了专制集权,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户籍管理制度,没有涉及租佃制度、阶层流淌和宗法观念的扩展,解除ABC。故选D。5.1878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兼可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A.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C.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现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都属于洋务企业,依据“兼可顾民用”、“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等信息可知洋务企业助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故选D;重工业始终没有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解除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斗争以后,解除B;“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解除C。故选D。6.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A.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 B.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见C.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 D.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反旧学”、“反专制、倡民权”、“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哲学启蒙”的解读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谭嗣同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故选C;谭嗣同的思想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但尚未打破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解除A;谭嗣同没有主见“托古改制”,解除B;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不是从谭嗣同起先开启的,解除D。故选C。7.《全民抗战》是在武汉创办的政治刊物,共出版157号,下图是其创刊号刊头。《全民抗战》的创刊A.推动了国共其次次党内合作的实现 B.标记着报业起先参与民族救亡运动C.促进了国民政府抗战路途的转变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全民抗战》寓意着一样对外,全民族抗战,因此改杂志的创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巩固作用,故选D;国共其次次合作实行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解除A;报刊业在《全民抗战》创刊前就已经参与了民族救亡活动,解除B;该杂志创刊没有变更国民政府的抗战路途,解除C。故选D。8.“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特殊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支配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 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须要的结合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动身点【答案】B【解析】【详解】苏联援建的项目多布局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布局一方面迎合了资源的分布,有利于发展,另一方面布局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利于维护国防平安,故选B;东北只是布局地区之一,没有体现中心地位,解除A;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该布局兼顾资源分布与国防平安,并不仅仅是协调经济发展,解除D。故选B。9.古代希腊人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最先写出了有别于纯粹编年表历史书,自由地思索着世界的性质和生活的目的,而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这表明古代希腊A.民主制推动文化旺盛 B.科学发展领先世界 C.神学传统观念被抛弃 D.人文精神内涵丰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自由地思索”、“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等信息可知体现了古希腊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和独立的思索,没有涉及民主制和神学观念,解除AC;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从体现科学发展领先世界,解除B。故选D。10.下图是17世纪末有人依据哥白尼等科学家的相识所描绘的宇宙:包括地球在内的当时人们所知的几颗行星在椭圆的轨道上围围着太阳旋转;地球被细致的描绘,重点突出了白天、黑夜和季节随着地球的旋转而变更。这表明当时A.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增加 B.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冲击C.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 D.地心说理论影响依旧巨大【答案】D【解析】【详解】虽然地球围着太阳转,但被细致描绘的还是地球,重点突出地球上日夜季节的变更,说明地心说的理论还是具有巨大影响,故选D;地心说不符合客观实际,地心说影响巨大不能说明科学理性精神增加,解除A;材料未涉及天主教会,解除B;虽然有人依据哥白尼的理论绘制宇宙,但并不代表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解除C。故选D。11.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主动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人再安排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体现了A.美国生产资料全部制性质变更 B.生产方式确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罗斯福政府实行各种干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意图复兴经济和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体现了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选C;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资料全部制没有发生变更,解除A;B项与题意主旨无关,解除;罗斯福新政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动新政,解除D。故选C。12.20世纪40年头末,苏联作家协会支配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由苏联选购 委员会、塔斯社等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呈现美国劳动人民贫困状况的纪实著作。苏联作家协会这一做法A.加速了苏美意识形态对抗局面的形成 B.有利于人民相识美国社会C.增加了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软实力 D.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须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呈现美国劳动人民贫困状况的纪实著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此举是为了迎合当时美苏之间意识斗争的须要,适应了苏联的对外战略,故选D;苏联作家协会的这一做法是为了迎合苏美意识形态的对抗,而不是加速对抗局面形成,解除A;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旺盛的国家之一,由“呈现美国劳动人民贫困状况”可知这一做法不是客观反映美国社会,不能帮助人民正确相识美国社会,解除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没有体现,解除。故応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两汉疫病流行,西汉有11次,东汉有27次。疫病爆发以后,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担当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西汉元帝时,关东水灾疾疫,大量流民涌入关内,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东汉和帝永元问,曹褒官为城门校尉,“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多蒙济活”。安帝元初间,会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疫病”,到乡村为老百姓治病。两汉时期,从农村到城市,每逢疫情严峻,惑病人增多,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摘编自刘滴川《大瘟疫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等材料二晚清时期,以灾荒为代表的灾难性公共危机事务日趋频仍,以瘟疫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务此起彼伏。19世纪六七十年头以后,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新型商人起先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新型商人文化教化程度较高,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的剧烈愿望,同时具有“我本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的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发生重大灾荒时,他们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关注灾区,为灾区人民捐献灾款和物资,义贩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摘编自姜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等材料三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探讨局限在自然灾难和社会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针对危机事务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探讨中各有侧重。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务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务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汶川地震时,国内媒体从中心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状况进行了刚好、充分、生动的报告,将全国人民的留意力凝合到抗震救灾上,激发了整个社会强大的救灾合力。——摘编自刘亚光《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两汉时期应对公共危机措施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所学学问,指出晚清时期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变更,并分析其缘由。(3)依据材料三并结所学学问,说明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简要谈谈你从我国历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设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特点:留意稳定人心;救助范围广,创没特地性救助医院(实施隔离防治);以政府救助为主;神学迷信色调深厚。(2)变更:从以官赈为主到以义赈为主。缘由:清政府晚期政治腐败;传统儒学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慈善思想的引入。(3)表现:探讨机构增加,拓宽了探讨的范围和视野;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走向成熟。启示: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应留意法制建设和预案机制建设;应留意沟通合作,留意社会组织与扩大民众的参与力气;应树立人本思想和效串优先理念;要留意危机公关,维护社公稳定;要留意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解析】【详解】(1)据“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担当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得出留意稳定人心,救助范用广,神学迷信色调深厚;依据“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得出政府救助为主;据“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得出创设特地的救助性医院。(2)依据“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义赈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可知变更在于由官赈到义赈。变更的缘由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政府腐败、传统儒学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慈善思想的引入等方面进行概括。(3)依据“针对危机事务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探讨中各有侧重”得出探讨机构增加,拓宽了探讨的范围和视野;依据“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务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务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出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据“国内媒体从中心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状况进行了刚好、充分、生动的报告”得出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走向成熟。启示可从发挥制度优势、加强法制建设和预案机制建设、留意沟通合作、树立人本思想、留意危机公关、留意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总结概括。言之有理即可。14.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运作状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生活的质量和文化的水平。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化》从表中提取有关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信息,并结合世界史学问进行解读。(要求:信息明确,解读精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答案】示例一:信息:15-18世纪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中突出人价值。解读:14世纪起先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15世纪以来的新航路开拓、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都使人的作用日益凸显,这对城市的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演化与人文主义思潮亲密相关,深受其影响。示例二信息:18-19世纪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呈现出功用型特点。解读:从I8世纪下半叶开启的英国工业革命引发劳动力和工厂的集中,原来的城市结构布局被打破,铁路的发展更加速了城市人口爆炸性地增加,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市场和资本的追逐使得城市的发展和布局服务于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演化和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更、国家和城市相关管理制度、人们思思观念以及科技都有亲密关系,是多方联动发展的结果。示例三信息:20世纪以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具有开放型特点。解读:20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疫病增多、城市居民精神压力较大等新问题。西方国家国家垄斯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城市管理职能的增加。二战之后,伴随着物质生产实力的复原、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科学观念的普及,西方政府从美观舒适、卫生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展随着生产力和政府职能的大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可依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绽开阐述。如依据“体现这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限制”、“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主动的、人们相互影响的场所”、“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中突出人的价值。结合新航路开拓、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引用事实精确,言之有理即可。15.材料元明两代对西藏都行使了统辖权,并取得了肯定的实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西藏各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困难,中心政府的方针政策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康熙十二年准噶尔部内乱,噶尔丹雄据南疆,威令于西藏。后突袭拉萨,杀死拉藏汗。康熙帝命清军平乱,虽取得大胜,但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威逼并未解除,到雍正初年更为严峻。经过康熙一代数十年的治藏实践,坚决了雍正皇帝改革治藏方略的决心。雍正五年,西藏发生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内讧,清政府平静这一事务后,正式任命内阁侍读学士僧格和副都统玛拉往西藏办事,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地派大臣到西藏行使国家主权,后来又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领导并处理西藏地方政务。乾隆年间,西藏发生内乱,驻藏大臣傅清等帮助达赖喇嘛快速平定叛乱。后在驱除廓尔喀入侵中,驻藏大臣刚好向清政府奏呈斗争进展状况,并协调西藏地方与入藏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斗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帮助清政府制定了《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缘由及其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作用。【答案】(1)缘由:中心政策贯彻不力;西藏地方势力的内部冲突;准喝尔部对西藏的威逼;内地与西藏交通不便。特点:代表中心政府行使国家主权;中心对西藏管理的制度化;因俗而治。(2)加强了中心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捍卫了国家主权:有利于西藏与内地联系的加强。推动了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西藏各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困难,中心政府的方针政策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准噶尔部内乱,噶尔丹雄据南疆,威令于西藏。后突袭拉萨,杀死拉藏汗”、“西藏发生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内讧”等信息可知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立主要和中心政策在西藏贯彻不利、西藏地方内部冲突重重、准噶尔部威逼西藏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有关。依据“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地派大臣到西藏行使国家主权”、“驻藏大臣帮助清政府制定了《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等信息可知驻藏大臣制度的特点是代表中心政府形式国家主权,中心对西藏的管理制度化,因俗而治等。(2)综合材料内容可知,通过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加强西藏和内地的联系,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局面等。16.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斗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印“吩咐美国的空海部队赐予朝鲜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并吩咐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美国认为假如不把日本作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在朝鲜半岛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国军就难以维持,并要求日本政府派遣扫雷舰队到朝鲜的元山等海疆参与扫雷作业,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疆旁边。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交战双方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美国试图接着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杜鲁门回忆说“我从来没有使自己遗忘,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1951年6月,美军建议停战和谈。谈判起先时,美方不可一世,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摘编自高嵩峰、王小雪《抗美援朝斗争始末及历史评价》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美国最终选择和谈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朝鲜斗争对日本的影响。【答案】(1)美军代价沉重;中朝军队依旧有长久作战实力;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战后和平主义潮流深化人心。(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美国扶植日本,有利于战后经济的复原和发展;推动了美日同盟的建立;日本走上了渐进的重整军备道路。【解析】【详解】(1)依据“美国试图接着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最终选择和谈的缘由主要和美军代价沉重、中朝军队依旧具有长久的作战实力、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和和平主义潮流的影响有关。(2)依据“把日本作为美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2 分析思想感情和评价观点态度(含答案)
- 激励高一高二学生的发言稿
- 电力市场下电能质量监测的商业价值分析
- 英语老师实习总结
- 农经站年终工作总结
- 影楼年终工作总结
- 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 社交媒体的心理健康与保护措施研讨
- 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电缆敷设安全协议书范本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电线电缆介绍》课件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 汽车驱动桥桥壳的优化设计
- 《美容心理学》课件-容貌的社会心理价值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大全600题及答案
- 秸秆的综合利用课件
- 特殊感染器械的处理课件
- 《小儿过敏性紫癜》课件
- 侵占公司资金还款协议
- 眼视光中心设立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