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天津市七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4/29/wKhkGWbV842AEK9WAAJUNGykzuU461.jpg)
![2025届天津市七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4/29/wKhkGWbV842AEK9WAAJUNGykzuU4612.jpg)
![2025届天津市七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4/29/wKhkGWbV842AEK9WAAJUNGykzuU4613.jpg)
![2025届天津市七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4/29/wKhkGWbV842AEK9WAAJUNGykzuU4614.jpg)
![2025届天津市七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4/29/wKhkGWbV842AEK9WAAJUNGykzuU46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天津市七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不属于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历史事件的是A.中日建交 B.尼克松访华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又执掌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名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家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3.下图为建国初期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定基指数:以1950年为100)。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工业增长主要来自重工业领域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国民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D.工业建设布局逐步趋向均衡4.古代罗马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罗马法的目的不包括A.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B.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的社会基础C.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人士D.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范本5.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B.记录者是普通老百姓C.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D.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6.英国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权力的变化最主要体现在A.权力的种类 B.权力管理的领域 C.权力的来源 D.行政权力的大小7.“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8.上海近代竹枝词“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9.19世纪4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整个50年代白银净流入达1.5亿元左右,扭转了白银的流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 B.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C.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 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0.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虽以“求强求富”为口号,但始终侧于以“求强”为核心的军事工业进行近代化建设和经营;而日本明治维新在“殖产兴业”口号指导下,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也大力兴办民用工业,这一观点认为两国早期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原因是A.是否统筹好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B.是否处理好国企和民企关系C.是否统筹好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D.是否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动员11.如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弱化B.中央机构的精简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12.“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一观点认为五四运动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冷战”时期,中国长期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对外援助被视为一项为革命外交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具体而言,援助通过实现国际统战这一目标服务于整个革命外交,国际统战是革命外交的特性,革命外交的手段和方式都离不开统战思路与模式。因而,援助的目的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国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摘编自蒋华杰《国际冷战、革命外交与对外援助》材料二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在别国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时,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是践行国际主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动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对外援助有其独特的一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使中国对外援助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同时中国对外援助追求公平与正义,有时甚至做出自我牺牲。——摘编自任晓、郭小琴《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说明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地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年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对,政府遇到了许多的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中日建交为1973年,尼克松访华为1972年,中美建交为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1971年,故中美建交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故选C,排除ABD。2、C【解析】
材料说明从三国时期开始,城隍的职能随着经济、城市、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充,信仰空间不断扩大,故C正确;城隍信仰作为民间文化的代表而蓬勃发展,正体现了民间文化的活跃,排除A;城隍信仰并不体现儒家思想,排除B;D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3、D【解析】
根据题干“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示意图”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沿海和内地工业增长速度的比较,未体现工业领域,排除A;我国是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问题,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工业增长速度,并未体现国民经济建设的比例问题,故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的工业增长速度高于沿海地区,有利于工业布局趋向均衡,故D正确。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立法提供范本属于罗马法的影响,不是古代罗马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罗马法的目的,D选项符合题意;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缓和社会矛盾和保护私有财产等,都是罗马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罗马法的目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C【解析】
根据材料,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的37年的普通百姓的“豆腐账”,这反映的是37年来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这是它的历史价值所在,所以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其历史价值,排除;历史价值不在于记录的是不是普通百姓,B项错误;D项不是历史价值的体现,排除。故选C。6、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英国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权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力的来源由神授变为宪法议会制约,故C项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结合备考应注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7、D【解析】
材料“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表明西周时期家国同构局面确立。故答案为D项。AB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谈不上专制王权得到强化、中央集权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贵族等级秩序森严,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8、B【解析】
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组建了新式军队,创建了北洋舰队,故材料“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反映的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指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总归虚牝掷金黄”意思是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故B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到1842年,清末新政从1901年到1911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均不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50年代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入主要得益于丝、茶等出口的激增,这反映了当时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与出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有关,不是进口关税,A选项错误;近代鸦片走私活动并未减少,C选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选项错误。故选B。10、C【解析】
题意中主要反映了中日两国经济建设和军事工业近代化的关系,即是否统筹好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而不是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更没有体现是否处理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故排除A、B项,故选C项;题意主要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没有体现对社会的动员,故排除D项。11、D【解析】
由材料“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可知反映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特点,故D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看不出机构精简,故B项不符合题意;行政效率的提高只是官制改革的作用之一,并非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不能说明历史趋势的发展,故C项不符合题意。12、B【解析】
据材料“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开始发生改变,B正确;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排除A;五四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北洋军阀统治下并未建立起民主秩序,排除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中国当时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美苏争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目的: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2)变化: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进行援助变为出自人道主义进行援助;对外援助由单纯出于政治需要发展到政治经济需要并重,注意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意义: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助于树立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助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助于同受援国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答四点以上)【解析】
(1)第一小问的背景可以从材料一中的“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国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等处可以概括为:中国当时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美苏争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等;第二小问的目的能比较明显的从材料一中提炼出: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2)第一小问的变化可以从材料二中的“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等处看出:变为出自人道主义进行援助;对外援助由单纯出于政治需要发展到政治经济需要并重,注意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等;第二小问的意义可以结合国家和世界发展的诸多方面加以分析概括,例如: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助于树立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助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助于同受援国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等。14、(1)特点:历史悠久;注重实用;长期领先世界;吸收外来成果;政府主导;政治色彩浓厚。(2)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原有社会习俗力量强大;原有历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民国历届政府积极推行新历;西方文化的影响。影响:有利于中国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动平滑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竹纤维家居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电池专用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水管手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显微(细胞)电泳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寻像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商业印刷票据表格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儿童多用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免维护阀控式铅酸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U型收音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安检服务课件教学课件
- 隧道危险源清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 202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解剖台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抑郁症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消防安全评估设备操作说明详解
- 2009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副省)
- 2025年高考作文专练(25道真题+审题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