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
第20讲九下课标文言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目录
一、考点精选..................................................2
【课标要求】..............................................2
【考查重点】...............................................2
【主要题型】...............................................2
【命题趋势】...............................................2
二、知识建构..................................................2
篇目1:《鱼我所欲也》.....................................3
篇目2:《送东阳马生序》..................................4
篇目3:《曹刿论战》........................................7
篇目4:《邹忌讽齐王纳谏》.................................9
篇目5:《出师表》.........................................11
三、方法总结.................................................15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猜读八法”攻克文言虚词“堡垒”16
四、考场练兵.................................................18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
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
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
【命题趋势】
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
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
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
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
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
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L子以
r后的儒家大圣,和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成他为“亚圣”.著有《孟子》七
--------------------篇.
《鱼我所欲也》)——2.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3.主旨:本文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
心;最后列举两个事例强调了“义"高于生命,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
1.文学常识:宋济(1310-1381),元末明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字景濂,号潜
P演,浙江浦江人.明洪武初主修《元史》,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p2.主旨:本篇赠序是宋濠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重,目的是勉励他
L勤奋学习,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
亲切,字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今人感动
1.文学常识: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
九下文言文编,为编年体史书,是TP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主旨:本文通过记叙曾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
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远见.
1.文学常识: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大概是战国末
年秦汉间人格各国史料收集起来编算而成的.这部史书后经汉代的刘向重新编校,得
33篇,定名为《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主旨: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真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
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
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_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
r治家、军事家.此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卜一2.主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言.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
1-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
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篇目1:《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语句翻译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
呢?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
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子生者,所恶有甚取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课文理解
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
个这样的例子.
答: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
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2.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答: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
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
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篇目2:《送东阳马生序》
一、主题概述
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
勤奋和专心,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应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二、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
1.余幼时即嗜学
古义:我;今义:剩下。
2.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今义:跟“真”相对。
4.尝趋百里外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尝试。
5.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6.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7.右备容臭
古义:香气;今义:(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三)一词多义
L无从致书以观(书籍)
撰长书以为贽(信)
2.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求而不得者也(得到)
3.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谈论)
4.援疑质理(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
5.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众多)
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
(四)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
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3.寓逆旅(名词作动词,住)
4.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形容词,装饰着朱缨的)
5.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三、思考探究
1.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在于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3.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做对比,更加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
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以及谦虚有礼
的美好品质。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等等。
易混易错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
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
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
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篇目3:《曹刿论战》
一、作者作品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
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左传》所记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书中记述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
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的民
本思想。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译: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是根据实情判断。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
士气就消失了。
三、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述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
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
理。
四、重点难点
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
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
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
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
运筹帷幄。
2.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
哪里。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
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
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
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
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
的认识。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
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
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
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鲁庄公出谋
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4.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有爱国热情、对国家有责任感;有政治远见;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
才能。
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不懂战术;平庸;但是他能做到取信于民,礼贤下士,从谏如
流,虚怀若谷,也不失是一位明君。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不知何以战,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知何时进攻、何时追击,不作调查,急躁
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不知取胜原因;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
战的军事才能.
方法技巧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⑶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⑷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⑹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⑺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⑻"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用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篇目4:《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
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
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内容理解
1、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
蓄,益于接受。
2、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
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
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3、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
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4、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答: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一一建筑君主售受蒙蔽;
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
朝廷。
6、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
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7、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文字:
答:本段文字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
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心。
8、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
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
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目5:《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此
文是写给后主刘禅的。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
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二、文中的成语
1.开张圣听:意思是指要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2.优劣得所:意思是指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4.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6.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7.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8.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9.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10.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11.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12.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多用于讽刺。
13.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14.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15.陟罚臧否:泛指对下级的奖罚或提拔,赏罚褒贬。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7.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9.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他们)大都是追念先帝在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来拜访我)«
四、问题研讨
1.请结合本文中的相关情节评价一下刘备的为人。
答: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有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礼
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美德。
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答: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
3.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
活谈谈你的体会?
答:①广开言路;②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内外一致;③亲贤远佞。
选择从能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侧加冕角度;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
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选择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
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
具备哪些条件?
答: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形势,
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任人唯贤;?能集思广益,善于采
纳群言,改进工作。
6.“亲贤远佞”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示例一: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
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示例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
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亲贤
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有关诸葛亮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
答: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
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
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⑦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
原宪:孔子的弟子。⑦丘:指孔子。⑧勉:勤勉,努力。
L(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旗慕圣贤之道益:(2)门人弟子第其室填:
(3)俟其欣悦俟:(4)不日进则目退日:
(5)若既不出户户:
2.(4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3.(2分)请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用/标出)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3分)【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所谈的道理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1.更加挤满等待每天门2.(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
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2)即使(你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对国家没有帮助。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1)
要勤勉好学(2)广泛学习,多求教。
【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益:更加;
(2)句意为: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填:挤满;
(3)句意为: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
(4)句意为: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日:每天。
(5)句意为:如果又不出门去。户:门。
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援,提出;质,询问;俯身,弯下身子;倾耳以请,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
敬而专心)。
(2)句重点词语:虽,即使;贤,贤能;终,最终,终究。
3.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
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
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该句中省略了主语"我",所以"又患"是谓语,因此
第一处应在"患"后断开,"无硕师名人与游”是宾语,而“与游"又是"无硕师名人”的谓语,所以第二处应在"人"
后断开,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考查对比阅读能力。
由甲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作者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
的前辈请教。体现出求学的勤勉与好学;
乙文中的“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意思是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同样强
调了求学的勤勉,应每天都有所进步;
由甲文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可知,作者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说明求学要与那些有学
问的人研讨交流;
乙文中的"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意思是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由此可知,乙
文同样强调了做学问要与他人研讨交流,取长补短;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乂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
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
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
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
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
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
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
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猜读八法”攻克文言虚词“堡垒”
文言文的猜读,不仅实词管用,虚词也相当给力。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灵活多变,因此理解
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的文
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以下八法,谨供参考。
1、代入筛选法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
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
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螭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
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
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
的”解释的⑥了。
2、语境推断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
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
“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3、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
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IJ(刀)、弓、矛、戈、斤(斧)、殳(shti)”者与兵器有关;从“马、
牛、羊、豕、才、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L(走)、I](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
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名-丝麻、房舍、求-毛皮、隹(zhul)-鸟雀、1-
笼罩、歹一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一眼、尸一身体……
4、句位分析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
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5、课内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
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6、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如能牢记课文中出现过的这些有代表性的词,便有助于快速解
题。文言句式有两大类: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较易识别的判断句、被动句外,重点是倒装
句。如主谓倒装”……矣,……”(”甚矣,汝之不惠。”)、定语后置“……之……者”("马之千里
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以……”(“覆之以掌”)等。固定句式较多,须熟记的如:
“不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无以……”(“军中无以为乐”)、“何……为?”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如……何?”"若……何?”"奈……何?”(“如太行、王屋何?”)、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语法分析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
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8、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用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
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
办法。
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惟
利是图”来推断,应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又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成语来推断,这里的“因”是
介词“依照、根据”之意。
若能灵活地综合运用以上八种推断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增加答题的正确率。当然,
要想彻底攻克文言虚词这一“堡垒”,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英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
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旅游度假村经营管理合同规范范本2篇
- 2024年农机具研发合作与技术转移合同3篇
- 2024年度网络大电影资金筹集与分成协议2篇
- 2024年个人经营性房产抵押贷款3篇
- 2024年智能穿戴设备核心配件全球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全职妈妈离婚前子女监护权争夺策略合同3篇
- 2024年度石油挖掘机分包作业合同3篇
- 2024年废弃设备拆解协议3篇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生物医药2篇
- 2024年度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合同
- 入行论第33课 ppt 讲解
- 边坡挂网喷锚施工方案(完整常用版)
- 钢塑复合管的壁厚标准
- 初二数学压轴大题集(100道)
- 介入科工作总结
-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复习过程
- QC课题提高检查井周边压实度
- 交接班流程图
- 工程项目节能减排策划案(共61页)
- 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工艺及方法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及审核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