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建设中违反科技道德的现象综述5000字】_第1页
【科技强国建设中违反科技道德的现象综述5000字】_第2页
【科技强国建设中违反科技道德的现象综述5000字】_第3页
【科技强国建设中违反科技道德的现象综述5000字】_第4页
【科技强国建设中违反科技道德的现象综述5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强国建设中违反科技道德的现象综述目录TOC\o"1-2"\h\u25932科技强国建设中违反科技道德的现象综述 130833(一)科研造假违背科研诚信现象 172031.抄袭剽窃、夺取他人研究成果 1179472.弄虚作假、违背客观事实 3173343.买卖代写论文、虚构评议专家意见 426700(二)科技滥用违背科技伦理现象 412935(三)学术霸权破坏科研环境现象 6科研造假违背科研诚信现象科研造假违反科研诚信的现象已在科技界和学术界滋生蔓延很久,科研造假的丑闻频频曝光,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公愤。这种腐败风气已蔓延到多个科研领域,严重玷污了科研和学术殿堂的纯洁性,亟待整治。科研造假违反科研诚信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1.抄袭剽窃、夺取他人研究成果抄袭剽窃、夺取他人研究成果是科研造假违反科研诚信现象最为常见的表现之一。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国内高校、各个科研机构之中,不仅有高校学生抄袭剽窃已发表的期刊论文、学术专著、博士论文等,甚至还有老师也存在抄袭剽窃行为。有些高校老师、科研机构领导直接在其学生、下属的科研成果或论文发表时署上自己的名字,把自己命为主要作者,实际上自己并未参与该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过程;有些高校老师、科研机构领导更加过分,甚至把原作者的名字直接改为自己的,独占科研成果,还自圆其说的解释到是为自己学生或下属考虑;还有些科研工作者私自将他人辛辛苦苦得到的实验数据或调查结果应用在自己的科研论文中,事前没经过当事人同意、事后也没有告知当事人等等,这一系列夺取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科研诚信,深受他人鄙视。

提到学术界抄袭剽窃行为,使人不得不想起当年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合肥工业大学杨敬安抄袭事件周立民,周剑虹.学术造假不止一人合肥名博导也是“抄公”.[EB/OL].南方网.2002-01-16.。杨敬安本是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有诸多成就,提起他的名字无人不知。2000年,某一著名学术网站收到一封以色列博士的投诉信,信里指出杨敬安在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几乎逐字逐句抄袭这位博士的科研成果。随后,经合肥工业大学相关部门调查,不止这一篇论文还有其他文章也严重抄袭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坐实了他的抄袭剽窃行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有诸多光环的教授,居然做出这么令人不齿的科研不端行为。杨敬安的抄袭剽窃行为严重违背了科研诚信和科技道德规范,对学术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本人被合工大开除党籍,教授职称被撤销,受到应有的惩罚。

周立民,周剑虹.学术造假不止一人合肥名博导也是“抄公”.[EB/OL].南方网.2002-01-16.吴淋姝.青海美协主席王筱丽承认抄袭:我万分痛悔难辞其咎.[EB/OL].新京报.2021-03-26.田畔:“哀哉!中国之学界——王铭铭事件反思”.[EB/OL].学术批评网.2002-02-16.张建松,刘丹.[EB/OL].新华网2009-04-21.王莹.辽宁大学副校长涉嫌论文抄袭被确认基本属实[EB/OL].新华网.2009-06-16.2.弄虚作假、违背客观事实屡禁不止的弄虚作假、违背客观事实的违反科研诚信现象已在科技界和学术界滋生蔓延很久。这些现象多数发生在国内高校和各个科研机构,小到实验数据、关系曲线、性能指标、研究报告,大到整个科研成果都是凭空虚构的或者违背客观事实的,甚至包括学历文凭、技术职称、获奖证书、技术经历等都有可能是假的。针对高校学术造假事件,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各大高校也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处理学术造假和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但仍没有根治这一现象。

2019年“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事情起源于艺人翟天临在直播中回答网友提问说:不知“什么是知网”,被质疑博士学位论文造假。随后,其本人在微博澄清自称是“在开玩笑”,但并未打消公众的疑虑。随后,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大学先后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序,学校表示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结果可想而知,两所高校均公布了翟天临事件调查结果,翟天临学术造假行为被落实,并宣布撤销其博士学位。四川大学学术诚信与科学探索网(川大官网下二级网站),将翟天临纳入“学术不端案例”公示栏。中央政法委网站评翟天临事件:触碰社会公平底线。中央政法委网站评翟天临事件:触碰社会公平底线.[EB/OL].新浪新闻综合.2019-02-19.除“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外,还有“汉芯一号造假”事件杨琳桦.“汉芯一号”造价传闻调查.[J].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中央政法委网站评翟天临事件:触碰社会公平底线.[EB/OL].新浪新闻综合.2019-02-19.杨琳桦.“汉芯一号”造价传闻调查.[J].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1-25.黄小茹.社会情境中的干细胞伦理争议与处理——以“黄禹锡事件”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4(02):70-76.买卖代写论文、虚构评议专家意见违反科研诚信的行为还表现在买卖代写论文、虚构评议专家意见、伪造专家推荐信等。当前,学术界买卖代写论文、虚构评议专家意见的科技不端行为普遍存在。部分高校学生、老师和科研工作者迫于各种科研压力,如为了达到考核、职称评定、项目评审、拿到项目资金等目的,不惜花费高价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中介买卖代写论文;有的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或老师为了赚取所谓的“外快”,自动去找第三方机构或中介合作成为“枪手”,为他人代写论文。正是这种违反科研诚信的行为默默支持了买卖代写代投机构和中介,把发表论文当作“生意”进行买卖,而且做得风生水起,使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有的人为了拿到入职通知、申报课题、攻读学位或发表文章时,私自伪造专家评议意见,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近日,美国PlagiarismWatch发表一份题为《科学论文代笔公司与掠夺欺诈型期刊合谋中国学者》的报告,该报告挖出了一家被称为“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巴西SCI杂志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2015年,该刊发表的文章当中,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比例高达78.1%。李江:学术腐败为何愈演愈烈?[EB/OL].FT中文网.2021-03-03.从这篇报告中不难看出,在中国科研界买卖代写代发论文、抄袭造假、虚构评议专家意见的现象极为严重。这种现象不仅拉低了中国学者整体的科研诚信,而且严重破坏了科研界和学术界的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李江:学术腐败为何愈演愈烈?[EB/OL].FT中文网.2021-03-03.科技滥用违背科技伦理现象科技成果的社会化应用越来越普遍,说明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责任就越重大,科技工作者的任何科技行为和抉择都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科技工作者只有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使每一次的行为抉择都能符合人类发展的伦理道德要求,才能使科技成果真正造福于人民。现实中,在金钱、名利地位等多重诱惑下,有些科技工作者在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时,受各种行为心理因素影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一味追求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进而导致资源、能源过度开发和使用,全球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构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有些科技工作者为了追逐个人私利或名利,研究动机扭曲,丧失科技道德理性,导致科技成果应用异化和科技成果滥用,严重违背了科技伦理规范,最终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些科技工作者为了谋取私利,明知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利用高科技手段走私毒品、制造计算机病毒、私自向他人泄露本单位技术秘密,甚至泄露国家科技机密等等,这一系列行为严重违反了科技伦理底线。近年来,由于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少数科技工作者研究动机扭曲,导致科技成果的滥用和应用异化,做出的有违科技伦理道德的研究和实验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辅助生殖技术、克隆技术和“换脸”技术等等。2017年,在哈尔滨发生的世界首例“头移植”手术实验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11月27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意大利神经学家塞尔焦·卡纳韦罗与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教授任晓平一起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人类遗体头部移植手术,该项手术在中国顺利完成。报道一经发出,科技日报记者立即赶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向任教授求证,证实了该手术的确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做的。任晓平对记者说,“经过长达约18小时的手术,我和团队成功将一具尸体的头与另一具尸体的脊椎、血管及神经接驳。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有关本次头移植相关的数据、过程和结果将在美国学术杂志《SNI(surgicalneurologyinternational)》上发表,届时关于手术的全部详细过程都会刊登在上面。”哈医大学世界首例人类头移植手术引争议.[EB/OL].哈医大学世界首例人类头移植手术引争议.[EB/OL].中国生物技术网.2017-11-20.还有2018年“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事情起源于一篇名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报道一经发出便掀起轩然大波。报道称,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付强,阮晓,张炜.贺建奎现身,亲口承认“基因编辑婴儿”已出生[EB/OL].中国新闻网.2018-11-28.该事件一经传播,引起科学家、艾滋病研究学者和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等等社会各界的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普遍认为贺建奎的行为突破了科技伦理道德底线,严重违反了中国相关法规、规定和指南,而最终贺建奎本人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处罚。

以及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医学博士生导师刘应泉研发毒品案件谢望原,刘涛.

对科技精英犯罪宜避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从“郑道访案”和“刘应泉案”说开去[J].

人民检察,2005(03):48-51.。在金钱的诱惑下,刘应泉违背科技伦理道德,私自研制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美沙酮”,并将美沙酮加入其它医药原料之中,制成自称为“毒瘾消”的毒品,私下出售给宋文江等人,导致不少人因使用“毒瘾消”染上毒瘾付强,阮晓,张炜.贺建奎现身,亲口承认“基因编辑婴儿”已出生[EB/OL].中国新闻网.2018-11-28.谢望原,刘涛.

对科技精英犯罪宜避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从“郑道访案”和“刘应泉案”说开去[J].

人民检察,2005(03):48-51.学术霸权破坏科研环境现象学术公平是实现创新的基石,只有在学术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科研活动,才更容易产生创新。如今,我们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然而学术霸权(所谓“学术霸权”,是指凭借个人势力把持、垄断学术界的人。)破坏科研公平的环境和遏制科技人才创新的现象却不断发生。当前,学术界广泛存在的“学霸”主义、“学阀”现象(所谓“学阀”,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指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李江:学术腐败为何愈演愈烈?[EB/OL].FT中文网.2021-03-03.)和“圈子”文化(所谓“圈子文化”,原是指一种文化概念,现在也是一种反腐新词。文中指的是学术界凭借自身影响力或势力,通过拉帮结派、到处拉关系、套近乎等形式,建立自己的发达人脉圈的现象。)等现象制造了不公正的学术环境,导致学术霸权和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一些所谓“学术带头人”在学术争论中,固执己见,个人第一,对持有不同的科研工作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打压,甚至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在其他学术项目申报、成果评审中对其进行打击报复;对于支持自己的“亲信”或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科技工作者,无论其是否具备较高科研水平,都会把更好的学术资源和条件留给他们,以备为其创造更大的利益。另外,有些手上拥有科研项目审批、评审权力的专家领导,不能严于律己,私下里收参赛科技工作者的好处,为其“开后门”,严重违背了科研评审的客观性;甚至还有一些导师和领导直接将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李江:学术腐败为何愈演愈烈?[EB/OL].FT中文网.2021-03-03.这些普遍存在的学术霸权现象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导致部分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活力会受到阻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中国学术界广泛存在的“学阀”现象。在中国学术界横行的“学阀”是那些具有一定权利和影响力的博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