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一)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绝大部分流向了发达城市,因此流动人口犯罪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多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例如,北京外来流动人口的总来那个已经超过330万,上海外来流动人口达290万,广东省外来流动人口总量超过1000万人。流动人口犯罪数基本上占犯罪人员总数的50%~70%。[5][5]蔡叶利.论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J].法制与社会.法制园地,2008:26.调查数据表明,流动人口犯罪对社会治安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犯罪数量比例上,也体现在犯罪的严重性上。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和天津六大城市中,平均每天发生3起行凶抢劫案件,就有1起是流动人口所为;平均每8名杀人犯中,就有3人是流动人口;在破获的重大走私案件中,案犯有80%是流动人口;被抓获的重大诈骗犯中,2/3是流动人口;进行贩卖毒品、拐卖人口活动的案犯基本上是流动人口所为。[6][6]荆轲.峰谷探迷:中国犯罪问题的数量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65.下面以苏州市为例来说明目前的流动人口犯罪现状:自2000年以来,苏州市外来人口平均每年递增60万,目前外来人口已达到378万人,苏州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的急剧增长,也使苏州的治安形势面临严峻考验,近几年来,外来人口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城市犯罪的主要成分。2003年,苏州市犯罪总人数为9016人,其中外来人口犯罪人数为4379人,占犯罪总人数的49%;2004年,犯罪总人数为10828人,其中外来人口犯罪为5835人,占总人数的54%:2005年,犯罪总人数上升至12215入,其中外来人口为6860人,占总人数的56%。三年来,犯罪总人数逐年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0%和13%,而外来人口犯罪人数也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2%和18%。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苏州近三年来犯罪数额逐年上升,而其中外来人口犯罪人数也随之里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这些外来入口犯罪中,大部分是抢劫、盗窃、伤害等侵害公民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的犯罪,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给苏州市的治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苏州市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增加,简单劳动岗位越来越少,流动人口就业需要和城市经济对就业人口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也必然使外来人口心理更加失衡,再加上不良文化的侵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外来人口犯罪还将进一步成呈现上升趋势。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的。充分认识这种规律和特点,对于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发挥流动人口给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遏制其对社会治安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二)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1.犯罪形式以结伙作案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日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多,流动人口中的犯罪的绝对数也逐年增多,在城市犯罪总数中比重加大,使犯罪率居高不下,整个刑事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过去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多以单个犯罪的形式出现,随着人口的激增,一些人以亲友、同乡等为纽带结成团伙,进行有组织的犯罪,有的甚至发展成为称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和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2.犯罪手段凶狠且不计后果流动人口中的这些犯罪分子强悍、进攻性强,且大多数单身在某个地方,无后顾之忧,因此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杀人、绑架、抢劫等较多。除少量智能型作案和专业化作案外,大多数犯罪分子作案动机简单,手段原始。在盗窃案件中,对门窗橱柜保险柜等,或乱撬乱砸,或猛踢猛撞,从房间客厅到厨房、卫生间都要翻动,能拿则拿,多多益善。[7]李若建、闫志刚.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7]李若建、闫志刚.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7.3.犯罪手段有明显的地域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流动人口中的这些犯罪分子作案也有其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和特点。同时,以地缘和亲缘为纽带的结成的团伙犯罪,具有浓厚法人地域性,且师傅带徒弟相互传授“经验”,所以在作案手段上呈现出地域性。[8]蔡叶利.论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J].法制与社会.法制园地,2008:77.有的主要从事扒窃割包,特别是以男女老少交叉掩护结伙扒窃为主;有的则以假金条、假金佛、假文物为诱饵结伙行骗;有的专门撬盗保险柜,他们甚至仔细研究过保险柜的结构装置,针对性地研制出了专业化的撬盗工具;有的地方的案犯擅长盗坟扒墓,专发“死人财”等等。[8]蔡叶利.论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J].法制与社会.法制园地,2008:77.[9]李若建、闫志刚.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7.4.犯罪时间上具有季节性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作案的时间特点即“两进两出的周期律”。大多数流动人口一是收割季节回家,准备好一年的口粮、安顿好家里的一切,随后又大批的外出进城;二是春节回家过年,家人团聚在一起,等春节一过有大批的外出进城。在这两进两出的周期中,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回去前会狠狠捞一把,尽可能的满载而归就连自行车也要偷去拆开带回老家。待出来时又是两手空空,到了一地首先就先偷盗些财物,为落脚打下基础。因此,外来流动人口两进两出的前后,往往是盗窃案件的高发期。[10][10]李若建、闫志刚.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7.5.一般为流窜作案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以及交通路线的扩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这些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条件。而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有的是被通缉的刑事案犯,他们逃脱在外,行踪不定,到处作案,常常身系赎罪,罪恶累累;有的是刑满释放人员,因受打击而心怀不满,变本加厉的报复社会,制造种种恶性案件;还有的是以犯罪为职业的惯犯或犯罪团伙份子。由于流动作案与固守一地作案相比,流动作案被发现和查出的几率要小得多,于是,为逃避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追逐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断的变换地区作案。6.犯罪目标相当随机、盲目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城镇乡村,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流动人口中的犯罪份子为了既易于寻觅、择取犯罪对象,又易于逃避法律惩处,往往采取东游西荡的形式,往来于铁路、公路、江河交通沿线的市、镇,他们伏一处、害一片,窜一路、害一线,作案之后就立即跑路,异地分赃,而且作案的目标相当随意。既可能是见财起意,也可能是见色起心,可能起初只是想入室盗窃,发现家中有人,变发展为抢劫。这种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是流动人口犯罪带有实施多种犯罪的突发性和盲目性。7.犯罪手段和技能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犯罪更具隐蔽性,他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被打击后,也积累了较丰富的作案和反审讯经验,犯罪手段和技能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并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入室盗窃、抢劫、盗抢机动车犯罪的专业化特别明显。与其团伙犯罪或有组织的犯罪的形式相适应,系列性案件明显增多,往往是摧毁一个团伙,即可破获一批案件。8.犯罪分子向低龄化发展近年来,流动人口中犯罪分子呈现低龄化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年增多。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中16岁至30岁的占61%,31岁至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其中,男性占66.3%。据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来青少年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已有相当数量,他们除了随其在该市打工的成年亲友流入的,有些因为厌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而被迫流入的。这些人不可能具有合法的的打工资格,所得的劳动报酬很低,有的甚至只要求雇主“管吃饭”就满足了。如在不少城市出现的卖花女、小乞丐,这些受教育程度极其有限而涉世未深的外地少年,在强烈的经济收入落差刺激下,常常成为犯罪分子的教唆对象,这种状况令人忧虑。近年来街头出现的许多小扒手,就是一群从外地流入又被不法分子操纵的失学少年。二、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一)某些“三无”人员为生活所迫导致违法犯罪城市流动人口中相当一部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择业面窄,只能从事劳动力型工作,并且找不到固定的工作,生活没有保障,处于无工作、无生活来源、无固定住所的“三无”境地,一些人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从而用非法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成分复杂,交叉感染,其中违法犯罪率高在城市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的两劳释放人员和负案在逃人员混迹其中,有的在暂住地藏身落脚逃避打击,有的伺机继续作案,潜在违法犯罪意识强,亦有合适机会就作案。而且流动人口中受互相关照等心理驱使,有相当一部分以同乡、同业、亲友等集聚在一起,不良行为相互影响、相互模仿导致违法犯罪的产生。(三)法制观念淡薄诱发违法犯罪产生城市流动人口中多数是劳动力型人员,靠卖力气挣钱生活,文化素质低。半数以上的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一部分人是文盲。这些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制约能力,加之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高消费与他们的生活形成极大反差,一些人由羡慕到嫉妒而心态失去平衡,好逸恶劳和私语极度膨胀导致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四)管理缺乏综合治理效应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有公安、工商、劳动、税务、城建、计生、街道等,这些部门联合起来才能发挥综合效益。但是由于各职能部门受利益驱动,有的部门制办证收费,不按公安部规定的暂住人口务工经商的程序办理,形成你看你的治安,我收我的管理费,环节和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和衔接,流动人口管理成了公安部门唱独角戏。加之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大,某些违法犯罪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侦查破案增强难度,是这些人得不到及时打击处理,造成恶性循环。(五)合法权益被侵犯程度加剧导致违法犯罪现象增加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一些个体、民营和外资企业不执行《劳动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有的为谋求私利以各种理由单方面变更或停止执行合同,有的故意克扣、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有的不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有的甚至强迫外来务工人员超时限、超强度劳动或限制人身自由。[11][11]康树华.当代中国犯罪主体[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209.(六)政府的一些歧视性政策诱发的违法犯罪在现有的城乡结构下,城市流动人口虽然可以较自由的进城务工、经商,但在身份和待遇上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的差别。他们不能取得城市户口,在就业、子女上学、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和市民相等的待遇。与此同时,限制、歧视和排挤城市流动人口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省份在就业问题上采取“先城市、后农村、先本地、后外地、先本省、后外省”的“三先”政策,这些歧视性的政策和规定使城市流动人口明显感觉到被城里人看不起,再加上城里打工干的不顺心,就会那城里人的东西出气,这种心理就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在违法犯罪时的手段残忍且带有泄愤性质。三、国外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成功经验(一)法国:分类发放流动证需“绑定”城镇法国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流动证的发放、审核对流动人口进行区分,按照不同流动人群的性质,分类进行管理;二是将流动证持有人与特定市镇相关联,一方面使流动人口的权责得到保证和明确,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二)芬兰:政府帮移民融入当地社会芬兰地处北欧,是一个只有540万人口的小国。近年来随着外国移民,特别是邻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移民涌入,外来人口已接近20万,占其总人口的3%。面对外来人口带来的诸多问题,芬兰制定了《移民融入法》和相关政策规划,帮助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根据《移民融入法》规定,每名外国移民在到芬兰的最初三年中,可以到当地的职业介绍所,在就业顾问的帮助下,或到社会保障机构,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制定一份“融入社会计划书”。此外,根据《移民融入法》及芬兰宪法,在芬兰居住超过两年的移民,就能拥有参与地方选举的权利。2011年9月,新版《移民融入法》开始生效,进一步规定,要让每个人都能与职业介绍所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见面,获得初步服务。还规定,每个地方政府均需制定融入政策规划及措施,确保各城镇的职业介绍所及所有居民欢迎移民,并帮助他们找到融入芬兰社会的方式。(三)美国:为外来移民提供“有限”医疗保障2010年,奥巴马政府与民主党在国会推动通过了医疗保险改革法案,通过对高收入群体加征个人所得税并对高额保单加征消费税,扩大了医保的覆盖范围,将大多数低收入者都纳入保障范围。3200万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获保,美国的医保覆盖率从85%提升至95%左右,以上举措解决了拥有合法身份的低收入移民的不少问题。四、城市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管理的对策解决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应该处理好的三个关系[12]潘晶晶.轮流动人口犯罪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J].管理学刊,2009,22(2):62.:“堵”与“疏”的关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城市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农村,这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形式,目前流动人口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对大中城市的城市管理、就业、住房等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但是,在面对这些治安问题时,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必须借助经济、法律手段加以引导,采取“疏堵”结合,双管齐下的政策,要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处理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时,应当兼顾全国整体利益和城市局部利益,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能因为城市[12]潘晶晶.轮流动人口犯罪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J].管理学刊,2009,22(2):62.(一)以“动”制“动”[13]匡爱民、徐秀林.外来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及管理对策[N].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治安研究,2002,16(4):30.,以“[13]匡爱民、徐秀林.外来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及管理对策[N].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治安研究,2002,16(4):30.对于“三无”人员,公安机关在管理上要根据这些认得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一部分来表现好的城市流动人口在当地获得了暂住证,所以在城市流动人口集中地建立以暂住人口为主的群众性治安防范组织,利用城市流动人口中的暂住人口管理那些无固定住所的城市流动人口。城市流动人口中的暂住人口,有工作可做,对社会治安比较关心,有些人愿意为维护社会治安做些事。而且,外来人口管理外来人口,方法简单且方便,切实可行,易于利用老乡、亲属等关系摸清,有利于掌握真实情况,对城市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二)加强治安管理机关的管理力度要加强立法规范和管理配套制度,完善目前的管理法规,健全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1)要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对城市流动人口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领导,落实领导岗位责任制。加大政府的投入,保障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费,适时调整充实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队伍。(2)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模式。可以根据城市流动人口的工作情况、收入情况、居住情况和有无前科、劣迹等进行分层次管理,确定放心层、关注层、隐患层,并分别进行管理。(3)要强化责任,严格执法,充分履行公安机关治安管理职能。要充分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适时组织集中整治,依法做好城市流动人口的登记、发证、查验等工作,严格各项制度,加大执法检查、监督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管理死角。对不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等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对社会闲散人员要进行重点监控。(三)加强普法教育和其他教育任何犯罪都是有特定主体在一定思想意识支配下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要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就要提高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可以通过举办流动人口法律培训班和文化培训班,来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使他们能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要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如果只注意现行犯罪的控制而忽视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忽视了其作为将来流动人口后备军的可能,就会导致许多被动局面的产生,同时也要对本地人口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当地人的法律意思,使他们敢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四)实行党政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各职能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统一制定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公安、劳动等职能部门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其智能。公安机关要加强对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检查和清理工作,推进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推进常住人口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工作,方便流入地公安机关核实流动人口的真实身份以及实行双向管理。要建立集各部门管理服务职能于一体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职能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劳动部门要建立劳务市场,及时提供各种劳务信息,减少流动人口流动的盲目性。(五)及时调处劳资纠纷,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现阶段的劳资纠纷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伴生物,其实质是两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要正确处理好劳资纠纷:首先,企业主一方由于处于主导地位,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上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其次,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着眼于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护,并未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再次,企业应当实行保险社会化,建立工伤保险制度,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参保,减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这样既可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构筑一道安全屏障,也可以减少企业的负担;最后,对那些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和人身权利的事件,公安、劳动、工会、司法行政部门应依法及时介入,调处纠纷[14]莫德升.略论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4]莫德升.略论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J].政法学刊,2001,18(4):45.(六)树立服务意识,重视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要树立管理服务的思想,在服务中把握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在服务中消除各种因不适应而导致的冲突,在服务中做好日常工作的管理。要努力消除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歧视,城市流动人口更易遭受不法侵害,也极易成为犯罪的主体,在依法从严管理城市流动人口的同时,也要树立服务和保护意识,不要使城市流动人口处于“边缘人”的状态,不要对城市流动人口抱有排斥态度,要尽可能的解决城市流动人口在生活上的困难,在平时有组织的开展一些健康的娱乐性活动,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使他们闲有所为、闲有所乐,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城市流动人口的住房、失业和医疗方面的保障,尤其是保障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一权利[15][15]郑翔宇.从治安管理角度探究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J].法制与社会.管理视野,2011:218.结束语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发展的势头,城市流动人口犯罪高发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城市流动人口犯罪产生于社会本身,是社会不良运转的产物,要从根本上减少和遏制这种现象,就必须从社会自身入手,通过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改革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和犯罪预防中的弊端。城市犯罪防控体系是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根据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趋势,充分协调和调动各种力量,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消除产生犯罪的根源和条件,才能达到遏制犯罪的目的。同时,政府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引导流动人口合理分布,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追求权利保障和犯罪控制的和谐统一。参考文献【1】张爱华.未来人口迁移、城市化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006.26(12)【2】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J],城市问题,2001.1【3】《瞭望》编辑部.加强外来人口及其人口聚居地的规范化管理[J],瞭望新闻周刊,1995(48)【4】康树华.当代中国犯罪主体[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1【5】黄立.试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十大特点[N],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报,1999.5【6】荆轲.峰谷探迷:中国犯罪问题的数量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7】李若建、闫志刚.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8】潘晶晶.轮流动人口犯罪与社会治安综合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工程队建房施工承包合同范本参考范文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箱清洁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防静电彩色环氧地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汽缸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功能震压制砖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医疗男科培训
- 人民银行3号令培训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北省宜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专题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水利水电锅炉更换工程合同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指南评估指标考核试题及答案
- 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和预防课件
- 小学语文奥林匹克竞赛考试试卷
- 台签模板(可直接套用)
- 出国留学给寄宿家庭写的自荐信模板
- 印刷工序作业指导书
- 桥梁色彩设计课件
- 7.5.1-J01-05-F3临时工程工工雇用工劳务费用结算表
- 竹笋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甘草种植技术课件
- 《探寻中国茶:一片树叶的传奇之旅》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