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01-大气受热过程Atmosphericheatingprocesses思维导图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ⅹⅹ时间ⅹⅹ地点ⅹⅹ原因导致大气厚度变薄(厚);使大气的削弱(保温)作用减弱(增强);产生了ⅹⅹ现象。2、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角(纬度位置、时间):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则少。②大气成分(大气透明度):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臭氧和尘埃颗粒等物质的含量。③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多云的天气④海拔高度:地形变化会影响大气密度和尘埃含量。3、影响大气保温作用的因素:①天气状况:天气晴朗,云量少,空气能见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阴天多,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表面光滑则反射率高,地面辐射量少,吸收少;地面粗糙,则反射率低,吸收量多。(深色、潮湿、粗糙的地表反射率低)③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过大气路径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到达地面辐射量多;反之,纬度高,到达地面辐射量少。④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海拔低,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4、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①云层厚度:当云量较多时,特别是低层云,地面散失的辐射大部分被云层吸收,云层又以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②水汽含量:水汽和液态水对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特别是红外辐射,因此大气湿度大时,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③温室气体:大气中存在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₂O)能够吸收地面的红外辐射并再次辐射回地面,从而增加逆辐射。④大气温度:一般来说,大气温度越高,辐射能力也越强,因此大气逆辐射也会相应增强。5、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变化的一般思路1.影响该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020·北京海淀区期中)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某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减去支出的辐射强度。读图,回答1~3题。(2020·北京海淀区期中)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某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减去支出的辐射强度。读图,回答1~3题。2.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2020·北京海淀区期中)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某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减去支出的辐射强度。读图,回答1~3题。3.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6、农业实践中的应用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色地膜白色地膜主要用于保温,保水,保土,透光,防风沙,增加光合作用;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和蒸发黑色地膜主要用于夜晚保温,白天温度过高降温,保水,保土,防风沙和抑制杂草生长银色地膜可以起到反射太阳光,增加光效,促进果实着色。【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7.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8.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BC02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2023·山东德州二模)光伏电站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太阳辐射强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开始出力的时间,视为光伏电站的开机时刻;太阳辐射强度小于一定数量时停止出力的时间,视为光伏电站的关机时刻。位于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一智能控制、跟踪太阳视运动的光伏电站在一年内的开关机时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1)影响光伏电站开机时长年内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天气状况 B.太阳高度C.白昼时长 D.气温变化(2)该光伏电站可能位于()A.广东 B.陕西C.新疆 D.吉林CC2.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022·辽宁高考)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可知(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D

(2022·辽宁高考)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A.等压线稀疏区

B.

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AA3.地表温度(地温)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8.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CAC4、温差6.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7.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右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左下图,回答6~7题。CC逆温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抑制沙尘暴利于飞机飞行是一种气候资源,提高冬季地面温度概念类型影响有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加重大气污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对交通产生不利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等不利5、逆温天山山脉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天山山脉北坡中段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山山脉北坡中段()A.冬季强逆温层的厚度约2500米 B.夏季气温垂直差异大C.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D.山顶终年有冰雪覆盖2、导致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B.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C.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山麓城市热岛效应明显BA大气热量收入:

19+23+10+114=166大气热量支出:

60+106=166地面热量收入:

47+106=153地面热量支出:

23+10+114+6=153近地面大气热量得失示意图6.热量平衡海水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蒸发)7.海水温度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过去几十年来,北极是全球地表气温增暖最剧烈的地区,其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现象,称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认为海冰消融是北极放大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海冰的反照率最高可达0.9,而开阔海水的反照率则仅为0.1。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冷季,但夏季北极的增温很弱。(1)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解释北极地区夏季增温较弱的原因。(2)北极放大的原因既有北极独特地理环境的作用,又与极地外的热量输送有关。说明极地外热量输送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