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隧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起先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实力。材料叙述的是在清代,定居在台湾的福建籍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的历史事实。其实,这反映出的就是中国人浓郁的宗法情结,宗法情结是中国人们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稳定的时候台湾人才会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说法过于肯定,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内地宗族全都整体起先迁移台湾;D选项说法与材料表达含义相反,既然能回乡请祖先牌位,说明沟通没有受阻。【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聚焦的就是海峡两岸之间的现实关系,透过历史的视角以文化的角度来明确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宗法情结来架设两岸之间关系的桥梁。针对福建和台湾的地理关系,利用中国人的宗法情结,表现出历史上两岸之间的亲密关系。题目的难度不大,考点也是比较明显。2.“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起先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南辕北辙,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A.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B.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须要C.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 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三省体制”的本意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而“政事堂”的设置相当于使三省权力重新汇合,存在相权集中扩大的趋势,违反了“三省体制”的本意,D正确;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为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为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政事堂的设置并不会破坏原有的决策程序。A解除;“政事堂”将三省长官集中办公,不利于皇权的加强。B解除;“政事堂”的设置使得三省长官在一起办公,肯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解除。故选D,3.据学者探讨,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状况如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状况表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独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限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持续了唐朝的统治C.注意维护中心的权威D.彼此之间攻伐不已【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独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心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逼到中心权威,故C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D项错误。4.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峻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旺盛,A与史实不符。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无关。D说法与史实不符。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样的土地政策产生了题中所阐释的现象。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土地兼并始终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存在着。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得农夫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冲突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肯定主动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各参加者之间地位的不同等,正常的市场调整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冲突。先进的土地政策最终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引发的一场悲剧。5.如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法律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推断内容出处“准五服以制罪。”《晋律》“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北魏律》“重罪十条”即“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十曰内乱。”《北齐律》A.法律体系逐步规范完善 B.援礼入法成为趋势C.佛道思想影响法律制定 D.儒学正统地位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内容可知,由《晋律》到《北齐律》,法律中多有宗法礼制的内容,说明援礼入法成为趋势,故选B项;表格内容都仅反映了法律的零星内容,无法说明法律体系逐步规范,解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佛道思想的影响,解除C项;援礼入法只能说明儒家思想的影响加强,无法体现儒学的正统地位,解除D项。故选B。6.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微环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入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特点主要是A.社会动荡下困难心情的反映B.商品经济发展重物质的反映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D.笔墨纸砚技术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代文人的理学观念日趋成熟与完善,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一分殊”对当时的绘画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理学影响下,宋代绘画倾向于,真实而精致的艺术表现,注意塑造写实、生动的艺术形象,与材料所述相符,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动荡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视物质利益,B不正确;D属于无关项。点睛: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答题时须要驾驭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肯定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是亲密相关的,因此在探讨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的特点时应当结合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加以考虑。7.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A.抵制英商赔款勒索B.表明清朝懦弱的立场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琦善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故A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出琦善在中英谈判中顾及天朝上国之尊严,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故而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可知,材料反映出琦善顾及天朝上国之尊严,故C正确;琦善是在中国皇帝授权的状况下处理英国问题,材料并不能反映出琦善越权处理两国外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而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结合鸦片斗争时期中国天朝上国心态分析解答。【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8.梁启超指出:“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故皇上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A.措施未全面实施 B.存在急功近利倾向C.只变法而不变人 D.没有涉及政治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所以改革的措施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C项符合题意;措施没有全面实施是表现,而非缘由,解除A项;梁启超认为是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而非急功近利,解除B项;戊戌变法涉及到了政治变革,D项错误。故选C。9.“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B.完全消退了民族间的隔阂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增加了国人的民族凝合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同等的观念,增加了国人的民族凝合力,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A错误;B项“完全消退”说法错误,解除。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点睛】解除错误选项时常用的方法有:第一,肯定化错误,如本题的B项。其次,选项是否与材料有关,如本题的AC两项。10.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确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得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的实力。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面临个人婚事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以及《新潮》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闻名刊物。分析、推断选项,可知:其主要撰稿人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故,A项具有片面性;C项的“国人”看法,具有片面性,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看法;D项,题干只是说明部分人的婚姻受到八字、命书,但不能代表当时全部人都接受。而B项表述比较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社会习俗·传统婚俗;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11.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绽开的军事行动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B.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部分权益C.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D.揭开了解放斗争解放南京序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先定三湘,规复武汉”、“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等信息可知是1926-1927年北伐斗争,北伐斗争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等部队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势力,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一些权益,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斗争的成功,增加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北伐斗争无关,C项错误。渡江战役揭开了解放斗争解放南京的序幕,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12.刘国良在《中国工业史:近代卷》中指出:1937年,重工业资本在工业中只占9.2%,工厂数占18.5%。到了1942年,重工业资本在国统区工业中则占78.86%,工人占48.69%,动力设备占81.85%。导致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提升的主要缘由是A.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B.国民政府借鉴苏联的模式C.抗战发展军工企业的须要D.国统区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重工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但是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重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A选项无法说明为何抗战期间突然比重上升,故错误;B选项,依据史实国民政府并没有借鉴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更多参考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模式;C选项,依据材料这个改变主要发生在抗战期间,此时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所以此时的工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抗战须要,故C选项正确;依据所学,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遭到巨大的冲击,且依据材料展示只是重工业的比例的改变,而并未涉及工业总量的提升,为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13.伯利克里时期,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加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终批准权。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B.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C.民主政治遭到严峻破坏D.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陪审法庭对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的决议有最终批准权,起到了制衡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而是强调权力制衡,解除A。材料没有涉及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而是强调权力制衡,解除B。材料强调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调,是爱护民主政治的运行,解除C。点睛: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加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终批准权”,结合权力制约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4.《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5~6条规定:“债权人羁押不能偿债的债务人三周后,可以杀死后者或将之卖至外邦为奴。选择杀害债务人的,多数债权人可以依据债权比例分割债务人的尸体。”材料中能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该法是处理债务问题专法 B.债务问题纵容了贵族专横C.资本交易导致人性的沦丧 D.残忍背后蕴含着法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处理债务人的手段特别残忍,但这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以蕴含着法的精神。D正确;A项材料内容只是该法一条规定,不能说明是处理债务的专法,解除;B项债权人与债务人并不能确定就是贵族,解除;C项材料未体现资本交易,解除。故选D。15.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同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探讨,最终通过了设立各州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美国实行”两院制”A.消退了大小州之间的冲突与分歧B.割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相互妥协D.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关于参众两院议员名额的安排,平衡了大小州的利益,有利于消退冲突,促成共识的达成,从而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故选D;南北斗争是州权主义的体现,故“消退了”表述不当,解除A;材料体现“两院制”是妥协的产物,无法体现分割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解除B;参议院的议员每州两名符合小州的意愿,而众议院的议员按人口比例安排,符合大州的意愿,解除C。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探讨。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莫非舜不阻挡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挡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欢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支配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假如他不听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如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随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答案】(1)孟子:治国须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遵守法律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遵守法律。(2)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旺盛;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解析】【详解】(1)孟子的法治理念:依据材料一“抓起来就行了”的信息可知治国须要法制;依据材料一“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知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依据材料一“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的信息可得出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的法治理念:依据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的信息可知遵守法律是正义行为;依据材料二“倘如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随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的信息可知法制关乎城邦存亡;依据材料二“因为假如他不听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可知法律至上,严格遵守法律。(2)背景:孟子思想产生的背景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传统宗法观念以及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等回答。苏格拉底的思想产生背景依据古希腊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回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供应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独创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绽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19世纪40年头,机器制造业起先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斗争的失败和农夫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见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头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缘由。【答案】(1)时代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市场扩大,商品供不应求;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快速发展。中国: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封建制度没落,农夫起义不断;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2)特点: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导作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缘由:内忧外患严峻;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解析】(1)时代背景:英国:结合所学回答英国工业革命的缘由和条件即可。中国:可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封建制度没落、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等角度分析回答。(2)特点: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洋务运动特点有: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导作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缘由:可从内忧外患严峻、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等角度分析解答。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改变的。这种改变,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改变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这些东西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产生过光明的火花。但是,他们在总体上又是微弱的,不能突破封建主义的硬壳。始终到龚自珍,还只能是“药方只贩古时丹”。在中国,新东西的出现只能在鸦片斗争之后。——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依据所学学问,进行评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答案】【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论述,史实精确,论据充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论述,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