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1/31/wKhkGWbUd3GARm8MAAJqt5m3aOw038.jpg)
![四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1/31/wKhkGWbUd3GARm8MAAJqt5m3aOw0382.jpg)
![四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1/31/wKhkGWbUd3GARm8MAAJqt5m3aOw0383.jpg)
![四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1/31/wKhkGWbUd3GARm8MAAJqt5m3aOw0384.jpg)
![四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1/31/wKhkGWbUd3GARm8MAAJqt5m3aOw03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十八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政治家认为,在国际危机最黑暗的时刻,杜鲁门表现出“黑夜里哈里的一点英雄形象”(莎士比亚《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话),他使盟友放心,让敌人胆寒。在该政治家看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着眼于 ()A.稳定西欧,遏制苏联B.复兴欧洲,缓和冲突C.重建欧洲,维护和平D.武装盟友,拯救世界【解析】选A。根据材料“使盟友放心,让敌人胆寒”可知,该政治家认为,在国际危机最黑暗的时刻,即美苏冷战开始时期,使盟友放心是指支援西欧,稳定西欧,而让敌人胆寒指的是联合西欧共同遏制和对抗苏联,因此该学者认为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着眼于稳定西欧,遏制苏联,A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遏制苏联,而非缓和冲突,排除B;马歇尔计划是稳定西欧,遏制苏联,而非维护和平以及拯救世界,排除C、D。【加固训练】有学者指出,核危机造成的核均势给苏美关系带来的是双方竭力以实力为基础,寻求与对方的共处之道,探索两大国共管世界之道。这说明古巴导弹危机 ()A.带来了国际关系的和平稳定B.使美苏两国放弃了战争C.增强了美苏关系中的合作因素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苏关系【解析】选C。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美苏。根据材料中的“共处之道”“共管世界之道”可知,古巴导弹危机使得美苏两国探寻共处之道,意味着这一事件增强了美苏关系中的合作因素,C正确;危机后,世界依然是动荡不安,排除A;B表述绝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美苏关系依然处于冷战状态,排除D。2.(2023·广州模拟)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 ()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解析】选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的加剧,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贸易额锐减,B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排除A;修建柏林墙是在1961年,排除C;此时两德正在美苏两个大国的主导下经济交流减少,统一的可能极小,排除D。【拓展延伸】文化冷战
通过文学艺术作品、资助艺术家等形式塑造与宣传本国的文化,颂扬本国制度优越性,丑化对方。3.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解析】选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可知其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B正确。目前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但尚未定型,A错误,排除;C、D中的“遏制”“改变”言过其实,排除。4.(2023·佛山模拟)1956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将西柏林建设成“繁荣的橱窗”,向居民输送大量的牛排、猪肉和大米。这反映了 ()A.美国极力推动欧洲联合B.杜鲁门主义的影响C.冷战思维渗透经济领域D.柏林出现经济危机【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加剧,美苏形成冷战局面,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形式对抗。在美苏冷战影响下,1949年德国分裂,美英法占领的西德及西柏林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苏占区的东德及东柏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动荡,民众因经济生活困难等因素对政府不满,举行游行示威。此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将西柏林建设成“繁荣的橱窗”,向居民输送大量的牛排、猪肉和大米。这反映了冷战思维渗透经济领域,C正确;当时美国没有推动欧洲联合,排除A;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排除B;当时柏林没有出现经济危机,排除D。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获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选D。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这正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年代,美苏正在进行冷战,双方冷战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争夺中间地带,争夺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民族国家。材料中美国政府支持黑人演唱家赴非洲巡演的主要目的是争取非洲地区并扩大影响,从而更好地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D正确;A说法不符合题干,美国支持的是海外巡演而不是在国内巡演;B与题干无关;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错误。6.(2023·梅州模拟)1948年,美国在巴黎专门成立展览部,先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巡展,以解释美国的“和平目的”和生活方式,宣扬“美国市民生活中享受的无阶级性、繁荣和权益”,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积极拓展海外商品销售市场B.同苏联争夺不结盟国家C.利用文化冷战实现战略目的D.缓和美苏间的紧张局势【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美国在巴黎先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巡展,其意在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影响西欧并与苏联开展文化冷战,故C正确;A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法国不属于不结盟国家,且与不结盟运动时间不符,排除B;美国的做法加剧了美苏冷战,加剧了美苏间的紧张局势,排除D。7.(2023·惠州模拟)以下是不同国家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据此可知 ()A.漫画客观反映历史事实B.历史真相不可能探求C.艺术创作受到立场影响D.作品主题因时代而异【解析】选C。由两幅漫画的标题可知,第一幅漫画的创作是站在苏联立场,讽刺美国的不安好心,而第二幅漫画的创作是站在美国的立场,肯定美国对欧洲的积极援助,两幅漫画的立场不同,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做出了不同的解读,这充分说明艺术创作受到立场影响,故选C;漫画创作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并不能客观反映历史事实,排除A;B说法错误,排除;两幅漫画创作的背景都是冷战时期,时代并不存在太大差异,排除D。8.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解析】选A。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B、C、D都是这些国家和英国的相同点,六国和英国的区别就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陆上,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屡遭战争重创;而作为大西洋岛国的英国则遭战争破坏程度较轻,故选A。【加固训练】二战后,美国政府与娱乐业、传媒界、商界等协同作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机制,借助实景展示媒介、传统纸质媒介和电子视听媒介对国家形象进行了空前鼓吹,如1950年芝加哥博览会、1956年“人民资本主义”主题展览等。美国政府这些做法旨在 ()A.构建遏制中国的安全体系B.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C.赢得遏制共产主义的优势D.推动西欧国家之间的联合【解析】选C。根据材料“二战后,美国政府与娱乐业、传媒界、商界等协同作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机制”“对国家形象进行了空前鼓吹”“1950年”“1956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是美苏冷战时期,材料反映出美国政府旨在赢得遏制共产主义的优势,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信息,材料信息与推动西欧国家之间的联合无关,排除A、D;B在材料中无法体现。9.下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国家时间国家1955.08.01尼泊尔1958.08.25伊拉克1956.05.30埃及1958.11.01摩洛哥1956.08.01叙利亚1958.12.20阿尔及利亚1956.09.24也门1959.02.04苏丹1957.02.07斯里兰卡1959.10.04几内亚1958.07.19柬埔寨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重大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解析】选D。从表中可以看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亚非国家,这主要是因为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D正确;材料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亚非国家,排除A;美国彻底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排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C。10.(2024·荆州模拟)1988年美国在《1974年贸易法》中,对日本“钢铁、汽车、半导体”行业采取不公平措施;同时要求日本改善“结构性障碍”,对本国的经济结构、制度、商业习俗等做出调整,减少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阻力。这反映出()A.美日同盟关系破裂B.美国经济霸权受到冲击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日本国家社会职能强化【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对日本贸易上采取不公平措施,以“减少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阻力”,这本质上反映出日本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经济霸权造成了冲击,B正确;美日同盟一直没有破裂,排除A;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均是维护自身国家的国家利益,材料无法体现日本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排除D。11.(2023·珠海模拟)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C.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D.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从20世纪60年代的会议宣言为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到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可看出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据时代变化调整了战略目标,D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A;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排除B;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12.(2023·肇庆模拟)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一时期电影主题的转变说明 ()A.美苏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瓦解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电影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D.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对立【解析】选C。二战时期美苏是同盟,因此美国选择拍摄歌颂苏联的电影,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美国选择拍摄苏联对美国的威胁题材的电影,说明电影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C正确;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两国已经走向对抗,排除A;1955年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B;D未能反映出电影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排除。【加固训练】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A。据题干及图片信息可知,联合国成员国数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映出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故A正确;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这三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且与题意不符,故均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13.(14分)(2023·东莞模拟)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和北约东扩。材料一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反映美国垄断资本帝国主义趋势,在战后主要表现为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这也正是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其他的统治阶级代表很多话语的真意——美国有权领导世界。美国所有的外交手段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工业还有科学都被征用以服务于外交战略。为达到这一目的,多如牛毛般广泛的扩张计划已经开展起来,并通过外交手段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海空军基地系统、军备竞赛和最新式武器研发实施。——摘编自[苏联]诺维科夫《战后美国对外政策》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时期,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尚未明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紧张对峙已不复存在,但是危及世界和平、造成国际形势紧张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美国为维持其霸主地位和促进世界格局的单极化,竭力推动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大事,必将对当代国际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994年,北约正式提出东扩;1999年,北约完成第一轮的东扩行动;2002年11月,布拉格峰会确定新一轮东扩计划。北约东扩的首要目标是限制俄罗斯的能力,确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格局。——摘编自林少航《北约东扩及其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了实现其外交战略采取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美国所有的外交手段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工业还有科学都被征用以服务于外交战略”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杜鲁门为首的统治阶级运用所有的外交手段服务于这一战略,即陆军、空军、海军、工业还有科学,在政治方面推行杜鲁门主义,公开干涉世界的事务,推行霸权主义。在经济方面即工业方面,推行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让欧洲听命于自己。在军事方面,建立北约,还在海外建立几百个军事基地。在科技方面研发新式武器等。答案:(1)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并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科技上研发原子弹、洲际导弹等新式武器。(任答三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原因。(8分)【解析】第(2)题从材料一可得出美国要维持其霸权地位和促进世界格局的单极化;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力量对比失衡,西欧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趁机扩充势力,而东欧国家在冷战时期被苏联控制,冷战结束后出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愿继续被俄罗斯控制,所以也愿意加入北约。答案:(2)美国欲维持其霸权地位和促进世界格局单极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力量对比失衡;西欧趁机扩充势力;东欧国家欲摆脱俄罗斯控制,谋求自身的发展。(任答三点)(8分)【备选题】1.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形成了两极对峙的格局。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并非单纯的美国一方,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2.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解析】选B。1947-1948年正是美苏冷战时期,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体现了意识形态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影响,故B正确。A、C、D材料均未体现,故A、C、D错误。3.(12分)(2023·惠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时期外交政策第四共和国(1946—1958年)力求恢复大国地位和树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以连绵不断的殖民战争竭力支撑分崩离析的法兰西殖民帝国;总体上奉行经济上、军事上依赖美国,政治外交上追随美国的大西洋政策,并不排除法美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在东西方冷战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对苏联采取僵冷政策;倡导和推动西欧联合,实现法德和解,以法德合作作为西欧联合的核心和动力第五共和国(1958—1969年)打破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维护民族独立,力争大国地位;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坚持独立防务;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以防美国利用英国控制欧洲;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用“缓和、谅解、合作”替代冷战与对抗,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第五共和国(1970—1992年)基本沿袭1958—1969年的外交政策,并适时调整——摘编自张锡昌等《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解析】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述题。时空是二战后法国外交。从外交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角度分析,得出外交政策的演变体现综合国力变化。据材料“在东西方冷战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对苏联采取僵冷政策;倡导和推动西欧联合,实现法德和解,以法德合作作为西欧联合的核心和动力”可知二战后法国受战争影响,在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抵押借款合同范文
- oem委托加工合同协议常用范本年
- 变电站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2024年高考英语 (全国甲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个人商品购销合同
-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货物运输合同、法规与保险
-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造纸机购买合同
- 民政局离婚的协议书范本
- 开工第一课安全培训内容
- 湖北省石首楚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
- 经颅磁刺激增强定神状态的研究
- 2024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食堂餐厅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及答案)100解析
-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及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 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章节练习(含答案)
- 金矿管理制度
- 桥梁桩基础施工概述及施工控制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