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二
模)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中国诗学的主要内容是诗法,即关于诗歌写作的法则和技巧。唐人谓之“格”,并由此形成
中国诗学的主要著作形式之一一诗格。中国诗学对法加以关注并奠定以诗法为主体的理论
结构,应该说是在唐代。晚唐、五代至北宋,层出不穷的诗格、诗话著作使诗歌技法的探讨
在逐步深入、细密的同时,也日益流于琐碎苛细。于是江西诗派起而矫之,发挥苏东坡创作
论中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思想,倡“活法”之说。虽然“活法”之说主要着眼于点化前人语句,
但它显示的意义却是:具体法则是固定的,是谓定法;法则的原理是灵活的,是谓活法。相对具
体法则而言,更重要的是法的原理。这应该说是讨论家对“至法无法’的自觉意识。
②后来清初游艺编《诗法入门》,将前人的意思融合贯通起来,加以完整地表达:“诗不可滞于
法,而亦不能废于法。……法乎法而不废于法,法乎法而不滞于法,透彻玲珑,总无辙迹,
所谓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是耶非耶?得是意者,乃可与之读诗法。”
就是最死板的八股文,也讲究“文无定体,在其人之自得何如耳”。总之,反对机械地拘泥于
法,强调用法、驾服法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即由有法至于无法。
③“至法无法”作为艺术家对待规则和技巧的根本态度,可以说是艺术观念发展到成熟境地的
一个标志。它意味着艺术创作中独创性概念的终极确认。
④作为艺术观念,“至法无法”的凸现当然是在诗学体系基本形成的宋元以后,但其基本思想
早就孕育在最古老的文献中。它涉及两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一是法与道的关系,二是法与言的
关系。
⑤中国古代在大道无形的本体论观念的主宰下,事物的规则或原理被划分为技与道(或曰神)
两个层次:技是形而下的,道是形而上的。在《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说:“臣之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就诗学而言,有法即是技,神而明之的“无法”才是道。《老子》曾
说“有法法无法”,在艺术就是达到通种的化境。王桢《诗法指南》序说:“语云“有法法无法,
又云“道法自然,是编虽谭及有法,而法无所法之旨跃然以呈学诗者,欲破穿凿支离之夙习,
舍此无可从入。惟因法而法无法之法,以游于自然之途,则诗虽技哉,进于道矣。”这也是强
调法进于道的神化境地。由此可以看出,“至法无法的观念与老、庄道学有渊源关系。
⑥第二层合义与第一层含义密切相关。老子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形而上的道是不可名状的,
庄子也说“大道不称”(《庄子•齐物论》)。作为艺术化境的道,既然“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当然也是不可言说的。严羽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沧浪诗话诗辨》),刘大槌说“古人
文章可告人者唯法耳,然不得其神,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己”(《论文偶记》),章学诚说“学文
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文史通义•文理》),无非是要说明,不
能用语言捕捉、表述的东西,自然就是超出知觉限度之外的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不可讨论
的东西。这样难以言说的“至法”,在被悬置起来的同时,又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无名,万物之母”的道家哲学的本体论获得了逻辑上的一致。
⑦儒、道两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源头,中国古代文艺观也不例外地受到两家学说的
影响。但两家思想对古代文艺学的影响是不同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在本质论和功能论方
面,至于创作论、结构论及艺术辩证法、美学基本原理,则大体是在老、庄道家思想的基础
上形成的。至法无法的观念,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无疑可以溯源于道家思想;但如果从主体
的立场来讨论古人对法的态度,那么我们还能看出道而不器的传统才能观的影响,由此对至
法无法的含义加深一层理解。在传统观念中,“工以技贵,士以技贱”。孔子说自己少贱多能。
不试故艺(没有做官,所以学到了很多技艺),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自嘲而己。后世士大夫总是
崇尚通才通识,具体的技能相对来说是受到轻视的,这种观念表现在文学理论中就是“心与气本
也,源流法度末也,本至而末自随焉者也工以诗学而言,诗论家本着孔子“有德者必有言”的
训条,首先强调的是作家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如叶燮从诗家的才、胆。识、力来论‘诗之基”,
法则卑之为“末技”;沈德潜倡言“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都是人所热知
的。在这样的观念主导下,中国诗学出现的对法的热衷与对法的轻视的反差就不难理解了。
(摘编自蒋寅《至法无法:中国诗学的技巧观》)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诗论家对诗歌创作提出较为严苛细致的技法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诗人创作的
自主性和灵活度。
B.古人研究诗法,经历了一个由用法到反对用法再到追求独创性的过程,最终形成“至法无法”
的艺术观念。
C.道家追求的道进乎技的化境、儒家倡导的道而不器的传统才能观,都对“至法无法”文艺观
具有启示作用。
D.古代诗人创作时既遵循法又不拘泥于法,这一现象真实体现了“至法无法”所蕴含的辩证统
一的哲学思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活法”之说,法的原理要比具体法则更重要,只有灵活把握法的原理,才能实现对法的
超越。
B.“道进乎技”意为技之于道属于低层次,道是技的极致境界;掌握了道又可以更好地发挥技的
价值。
C.刘大槌、章学诚等的论述表明,作为技的法能言说,而法的理、法的精义、运用法的神却
妙不可言。
D.孔子以“少贱多能,不试故艺”来自嘲,委婉地表达出对“工以技贵,士以技贱”传统观念的否
定。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若夫结构之密,偶对之切,依于理道,合乎法度,首尾相应,虚实相生,种种痒病皆所以
语文,而皆不可以语于天下之至文也。(李贽)
B.诗歌天才必须在人的身上自求活计,不能靠法则和规定促其成熟,而是要凭自身的感觉和
警觉。凡是创造性的东西必须自我创造。(济慈)
C.初学论画,当先求法。笔有笔法,章有章法,理有理法,采有采法;笔法全备,然后能辨
别诸家;章法全备,然后能腹充古今。(董桀)
D.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
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沈德潜)
4.下列对本文论证思路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③段:交代“至法无法”产生的背景及缘起一援引文献解析其内涵一指明其意义
B.④-⑥段:总说“至法无法”的思想渊源一分说“法与道”“法与言”对它的影响
C.⑦段:阐明古代文艺观受儒道学说影响不同一指明诗论家对“法”的轻视失之偏颇
D.全文:提出“至法无法”并予以阐释->追溯其哲学渊源并探究儒道学说对它的影响
5.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它对我们当前的语文学习有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总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橘灿烂
刘秧霞
春天的时候,花婶看着橘子树的叶片之间冒出一朵朵米白色的小花,她盼呀,一直盼到橘子
金灿灿地挂满枝头。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候,小秋也该回家了。“回家就热闹了!”
花婶凝视着眼前的橘子树,有时她的眼前还会升腾起雾气,①朦胧的雾气让她的世界更加模
糊起来。这个时候,她往往会摸索着起来,跨过门槛,来到房子的内间。树叔带着笑意看着
她。花婶擦了擦眼睛,在床边坐定。早在两年前,树叔走的那年,花婶看这个世界,是一种
云里雾里的意象。一切都是影子。
“我不想去小秋那里。城里有什么好的?走上一大圈,也没有一个熟人……”
“你说你都走两年了,怎么还没有走远?昨天我去看你,坟头也没有一根草……你是不是想等
我呀……”
“今年的橘子会有前年结得多吗?②前年你一个个数过,三百五十六个吧?咱想留给小秋回来
采摘,小秋都两年没回福村了。”
花婶絮絮叨叨坐在床边同树叔聊着天。那些不时冒出来的话,是一座一座的小山丘,这里凸
出来一座,那里又冒出来一座。她有时故意将话说一截留一截,镜框里的树叔就着急了,他
的脸色就不大好了,像布满乌云的天。花婶才不管他,她就喜欢看他急眼,花婶自顾自地关
灯睡觉了。
小秋上小学的那一年,树叔在冬天里种下这一棵橘子树。他说所有的植物在冬天里都是休眠
期,在不痛不痒中让一棵树离别故土,等它春天醒过来时,它的根己深深地扎进土壤里,它
都忘掉了故土的模样。花婶喜欢看树叔一本正经地瞎扯。第二年春上的时候,一朵朵五瓣的
橘花,嫩黄色的花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隔年这棵橘树就挂满了果子。一眨巴眼,三十多年
过去了,橘树的枝丫向四周分散开来,像为小院撑了一把大伞。这小院里的一草一木都长成
了亲人,这种感觉让花婶感到日子没有那么空落。
自从树叔走了以后,花婶还是第一次出门去沙镇。从沙镇回来的花婶,顶着一头像黑漆过的
头发,就像脑袋上扣了一顶帽子。花婶将新买的衣服摊在床上。树叔在镜框后微笑着看她。
这种笑就是一种鼓励,花婶抖了抖这件镶着盘扣的暗红色袄子,将它利索地套在身上。从她
接到小秋电话那一刻起,她不方便的腿脚在慢慢复苏了,像一棵休眠在冬天里的树,突然跨
进了春天,它们开始跃跃欲试地发芽抽条了。
花婶心满意足地在树叔的面前试好新衣服,树叔喜欢花婶穿得齐整,他说一个女人就该打扮
得好好的。树叔走了后,六十多岁的花婶,她的光阴是逆着飓风走的,一天还是二十四个小
时,她的一天漫长得像一年。人这一辈子,又能有多少光阴?她的手和脚都退化了,走出“拖”
的老态,身体是被脚拖着走的,整个身体像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走得乏力。
小秋要回来了,这是一枚强心针。姐站在床边,伸伸手,踢了踢腿c树叔一脸的笑,望着她,
仿佛在对花婶说,这才对嘛!杂七杂八的事猛然间多了起来,炸萝卜圆、包饺子、包芋头圆、
蒸粉蒸肉……这些地道的口味是小秋的最爱。
随着日子向严冬一步步滑进,花婶的神情愈发担忧了。有几个夜里,风像狂暴的野兽,横冲
直撞地到处钻,花婶硬是扛着冻,像一个即将去炸碉堡的大英雄,冲去院子里看盖着的塑料
布是否被风刮走。花婶抖动得像橘树上的一片叶子,她的上下牙磕碰着,一边还要念叨:“老
天保佑,千万别下雪!”
再有几天就要过小年了。花婶很想打电话给小秋。每次她掏出老人机,想找个人帮她打给小
秋,走到半道,又折转了回来。
“小秋忙,忙啊!”花婶告诉小绿小白,告诉站在院子墙头的两只麻雀,还告诉树叔。她时常
坐在阳光下老僧入定一般,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与自己亲密地连接着,她的心里像撑开了
一条缝,③心境似乎开阔了。她又和影子对上话了,毕竟影子把这空落的小院填满了一点,
虽然是她自己的影子。
“咱小秋啥时能回呀?”花婶一边用手摩拳着冰冷的树叔,一边喃喃地问道。
“咱橘子树等不起呀!真难为这一树的橘子了。也难为这树了!”
在花婶的心里,一棵树在秋天就该收得干干净净,在冬天好安心地休养。这一棵树挂那么多
果子,从漫长的秋天硬撑到冬天。这是一棵多么不容易的树呀!“树呀,再咬牙坚持一下!”
花婶粗糙得像老树皮一样的手抚过那一片片青青的叶片。
花婶不再看天,她真怕有一天夜里,这些橘子都冻成冰团。她拿着剪刀犹豫着进进出出,最
后,她还是放下了剪刀。当她看到晾晒在竹竿上的袜子时,④她暗沉的心房突然漏进了一大
片阳光。
当小秋接到英姐电话时,她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提前回来。她一路奔波着,终于出现在福
村道路的一头。
“妈妈,那里有一棵五彩树!”天一远远指着外婆花婶的院子,惊奇地嚷道。
小秋透过镂空的院门,她定定地凝视着——她所熟悉的橘子树,那碧绿的叶片之间,飘飞着
无数颜色不一、长短不一的袜子,那一双双袜子像在寒风中鼓动着的手掌,它们向小秋、向
天一发出执著而热烈的召唤。小秋细细看去,那些袜子有父亲树叔的黑灰色袜子,有母亲花
婶的蓝白色袜子,还有自己小时候五彩的袜子,一家三口的袜子以一种很亲密的姿势,像团
聚一样出现在橘子树上。
小秋突然鼻子一酸,她更紧地握着儿子天一的手,向小院飞奔而去……
(文字有翻改)
6.下列对文中花婶自说自话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婶说不想去找小秋,认为城里不好、没有熟人,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体现了她安土重迁的
多土情结。
B.花婶絮絮叨叨坐在床边同树叔聊着天,既有她对己故丈夫的依恋怀念,也有对在外女儿的
牵挂思念。
C.“小秋忙,忙啊”强调了花婶想让女儿回家而又不想让女儿回家的心理纠结,体现了她的深
明事理。
D.花婶的自说自话,彰显了她独居状态下的情感需求,反映出空巢老人的孤单落寞,颇具艺
术感染力。
7.下列对文中四处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写花婶泪眼朦胧之态,又表现她在回忆、想象与现实交织中的恍惚之状。
B.句②突是了树叔缜密的做事风格,也体现出他想女儿时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
C.句③表面写花婶找到新的排解方式,实则更显人物的无奈和孤独,令人心酸。
D.句④从“暗沉”到“阳光”是花婶想到解决问题之法时内心突然敞亮的体现。
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比喻手法,请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说明如此设喻的合理性。(5分)
9.文章标题为“金橘灿烂”,请结合文本阐释其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经①】九月,宋人执郑祭仲②。突③归于郑。郑忽出奔卫。
【左传】郑昭公之败北戎也,齐人将妻之,昭公辞。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
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弗从。
夏,郑庄公卒。初,祭封人④仲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
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姑,生厉公。雍氏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
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家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
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公羊传】祭仲者何?郑相也。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祭仲?以为知权⑤也。其为知权奈何?
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郊公者,借以取其国,而迁郑焉,而野留。庄公死己葬,祭
仲将往省于留,涂出于宋,宋人执之。谓之曰:“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
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辽缓之则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然后有
郑国。古人之有权者,察仲之权是也。权者何?者反于轻⑥,然后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
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
也。
【谷梁传】宋人者,宋公也。其日人何也?贬之也。曰突,贱之也。曰归,易辞也。祭仲易其
事,权在祭仲也。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郑忽者,世子忽也。其名,
失国也。
【注】①经,这里指《春秋》。②祭仲:名足,字仲。先后扶立郑庄公的四个儿(郑昭公、郑
厉公、郑子亶和郑子婴)为国君。③突:郑厉公的名,庄公次子,昭公(名忽)之弟。④封人:官名,
管理疆界的官。⑤权: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引申为“轻重、权变工⑥经:常道,指常行的
义理、准则、法制。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少辽缓A之B则突可C故出D而忽E可故反F然G后有郑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赂,泛指财物,而苏询《六国论》“弊在赂秦”中的“赂”为动词,赠送财物。
B.名,称名、直呼其名,与《谷梁传》“其名,失国也”一句的“名”意思不同。
C.省,视察、察看,与《劝学》“君子博学面日参省乎己”中的“省”意思不同。
D.易。换、取代,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中的“易”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补充了郑昭公拒绝与齐国联姻这件事,为下文叙述郑昭公君位不保以致被迫离开
郑国逃往卫国做了合理的交代和铺垫。
B,宋人对祭仲威逼利诱,迫使他拥立公子突为国君,察仲只能答应了;而《公羊传》对祭仲
这种妥协是认可的,认为是君子之为。
C.“三传”中只有《谷梁传》对“宋人”这一称谓寄寓的态度进行了解读,认为《春秋》对宋庄公
称“人”表明了孔子对他的贬抑。
D.同为解经之作,《左传》详以记事,少有议论;《公羊传》和《谷梁传》多用议论借事明
理,二者对祭仲是非褒贬并不一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4分)
(2)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4分)
14.《公羊传》称许祭仲废忽立突的做法为“知权”,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松江
王安石
宛宛虹宽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
五更缥缈千山月,万里凄凉一笛风。
鸥鹭稍回青霭外,汀洲时起绿芜中。
骚人自欲留佳句,忽忆君诗思己穷。
【注】①此诗当为治平三年(1066年)春作者在杭州与两浙漕运使王胜之的酬和之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半空中的虹霓,突出其宛宛形态之美,它与银河直通,气象开阔。
B.颈联写鸥鹭盘旋,青雾迷蒙,绿草摇曳,汀洲时隐时现,眼前景色美不胜收。
C.尾联写作者被松江景色之美感染,从而引发诗情,却感叹自己才思不及友人。
D.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借助不同感官体验,绘声给色,描画出一动态立体图。
16.颔联借用数字突出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算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都分。(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井序)》中:①_,—②"两句与屈原《离骚》中的“回联车以复路分,
及行迷之未远”表达的意思相近。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二③,一④一”两句,提醒唐太宗为政做事要“善始善终”。
(3)古诗词中常通过“衣”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志向,抒发人物情感,如高适《燕歌行》
中以一句“⑤”传达出战士镇守边关的不易,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则以一句“⑥”表达了诗
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保持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用对枕头,发挥其应有功效。睡觉时,要把脑袋和脖
子都放到枕头上,让枕头撑着头颈,使颈部处于正常颈曲位置。如果姿势不对,仅仅是用脑
袋枕着枕头,再贵再好的枕头也(a)。
①,枕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过高的枕头会阻碍头部正常的血液循环,易导
致脑缺氧;而过低的枕头则容易引起眼睑和脸部水肿。科学、舒适的枕头高度是根据人体颈椎
排列的生理曲线确定的,只有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使人得到较好的休息。
在选择枕头的时候,②。有的人习惯仰卧睡觉,有的人习惯侧卧睡觉,有的人喜欢俯卧睡
觉,为此枕头高度应不一样。
枕头的软硬程度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太硬会使头颈部与枕头接触部位压力增大,造成
头颈部不适;太软则难以维护正常高度,因头颈都得不到一定支撑而疲劳。
总之,枕头对于睡眠的重要性(b),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③,还能改善肩颈酸痛等不适
症状。市面上的枕头种类繁多,质地(c),挑选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3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和我一起放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囚为
他穷吧,英话中的“poor蹴是“穷”的意思。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
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一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晓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
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镶把挑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
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得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碰巧了,崖顶上探出
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不过,要想靠打猎为生可
不行,野兽很少。我们那地方突出的特点是穷,穷山穷水,连牛粪都被当成宝贝疙瘩,真个
是“好光景”。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和”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次钟老师一回到上海,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地答应。
B.女顾客又来到柜台前,把一大包枣和梨放在柜台上,让我们品尝,
C.不论春天和夏天,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
D,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
22,请简析“零零碎碎”“稀稀拉拉”“颤微微”三个叠音词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报据要求写作,(60分)
一名刚入职的零零后员工,在领导讲话时,发现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而领导丝毫没有要结束的
意思,便径自起身离开去了食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1.(3分)B(“由用法到反对用法再到追求独创性”错。)
2.(3分)D("委婉地表达出对'工以技贵,士以技贱'传统观念的否定”错。)
3.(3分)C
4.(3分)C(“指明诗论家对怯的轻视失之偏颇”错。)
5.(6分)①遵循学习“有法”,把握学科规律,掌握读写方法,提高学习效益;
②反对墨守“定法”,破除语文学习模式化、套路化陋习,拒绝生搬硬套;
③追求“无法”境界,关注自我习得,将学科规律和言语实践有机融合,心领神会,灵活自如
运用。(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7分)
6.(3分)C(“强调了花婶想让女儿回家而又不想让女儿回家的心理纠结”错。)
7.(3分)B(理解偏颇,强调的是树叔对橘子的珍视,体现的是他对小秋深沉的爱。)
8.(5分)①花婶“冒出”的话跟眼前突然出现的“小山丘”,都给人以突兀感;(2分)②花婶“不时”
说出的话跟“这里凸出来一座,那里又冒出来一座”的小山丘,都给人以不确定性和跳跃性;(2
分)③花婶的话“故意说一截留一截”跟“一座一座”的小山丘,都给人以不连贯、不顺畅感。(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饱含希望:金橘成熟之际正是家人团聚之机,花婶在树叔去世后通过精心照看橘子
树和等待女儿小秋回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切希望。(2分)
②寄寓母爱:花婶为避免橘子受冻而替其套上一家三口的袜子,金橘因此更加灿烂,散发着
母爱的光辉。(2分)
③凝聚亲情:承载着小秋一家三口精神力量的橘子树由树叔栽种、花婶呵护、小秋采果,包
裹着橘子的三人五彩袜在树上亲密团聚,洋溢着亲情的温馨。(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DF
11.(3分)B
12.(3分)B(“利诱”错。)
13.(8分)
(1)(4分)您一定要娶她。国君(郑庄公)有很多宠爱的姬妾,您如果没有有力的援助,将不能登
上君位。(注意“取”“君”“子”“立”的翻译。)
(2)(4分)为君主的危难而死,是臣子的道义。如今拥立坏人(或:不合名分的人)而废掉了正当
(或:合乎天意)的人,(孔子这样记载)是厌恶祭仲。(注意“死”“立”“黜”“恶”的翻译。)
14.(3分)①审时度势,行权利生:避免相互杀戮,保全国君国家。
②权宜之计,以图将来:暂时隐忍退让,伺机扭转局面。
③行权有道,向善而行:担损己之名,无害人之实。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虹霓”并非实写,而是运用了比喻手法。)
16.(6分)①“五更”月色,突出黎明前的朦胧、微寒;
②“千山”“万里”,突出空间的宏阔、旷远;
③“一笛”冷风,衬托环境的寂静、冷清。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①实迷途其未远②觉今是而昨非(2)③有善始者实繁④能克终者盖寡(3)⑤铁衣远戍辛
勤久⑥素衣莫起风尘叹(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18.(3分)a无济于事(1分)b不言而喻(1分)c千差万别(1分)
19.(3分)
示例一:枕头的软硬程度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太硬会使头颈部与枕头接触部位压力增大,
造成头颈部不适;太软则难以维持正常高度,头颈部因得不到一定支撑而疲劳。(每改对一处
给1分。)
示例二:枕头太硬太软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太硬会使头颈部与枕头接触部位压力增大,
造成头颈部不适;太软则难以维持正常高度,致使头颈部得小到一定支撑而疲劳。(每改对一
处给1分。)
20.(6分)①枕头的高度要适中②要考虑睡觉的姿势③不仅能提高睡眠质量(每写出一处给2
分,写出三处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8分)
21.(3分)A(介词,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B、D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跟、与;C连词,表示选
择关系,常用在“无论、不论、不管”后。)
22.(5分)①“零零碎碎”和“稀稀拉拉”分别照应“几颗”“几根”,突出表现了老汉牙齿稀少破损、
胡子稀疏零落的相貌特点,极具画面感;(2分)
②“颤微微”描摹出老汉滞涩发抖的声音特点,形象可感。(2分)③三个叠音词强化了老汉“破”
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谢师宴学生致辞(7篇)
- 公共设施建设现场消防与环保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超速印UV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雾霾的演讲稿三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筒式收音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玄关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特殊教育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 大学生宿舍生活保障方案
- 2024至2030年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法半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泰达时代中心楼顶发光字施工方案
- LED灯具规格书中英文
- 画直线和曲线说课稿
- 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的完善-
- 不等式基本性质
- BSP螺纹执行什么标准与英制G螺纹有何区别RpRc
- 初中体育课——立定跳远教案
- 塔吊基础下换填地基设计
- 人民大学大众汽车案例-4组
- 惠州市金山湖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 食品生产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