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_第1页
人教版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_第2页
人教版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_第3页
人教版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_第4页
人教版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年历史总复习学问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祖国境内的的远古居民

1、我国最早的人类一元谋人

(1)时间、地点: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元谋县。(2)生产:会制造工

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

洞里。(2)生产生活状况:会打造器,会运用自然火,会保存火种。(3)身体

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3、山顶洞人:(1)时间:生活年头距今约18000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

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窟里。(3)生产生活状况:会打造石器,己驾驭磨光和钻孔

技术;会人工取火;进入氏族社会。(4)身体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

(1)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2)工具:运用磨制石

器、耒相。(3)生产:原始农耕,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

家)。(4)生活:住干栏式房子,挖掘水井。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地点: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2)工具:普遍运用

磨制石器、木器、骨器。(3)生产:原始农耕,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粟的国家),懂得纺线、织布、制衣,制造彩陶。(4)生活:住半地穴式房

子,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5)文化;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

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三、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的传闻:(1)黄帝和炎帝:我国传闻中黄河流域闻名的联盟首

领。(2)蚩尤:我国传闻中东方部落的首领。(3)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部落

联合战胜蚩尤部落。(4)华夏族:涿鹿之战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渐

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人文始祖”」一黄帝:传闻中黄帝建立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独创

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黄帝妻子嫖祖,教妇女养蚕、缠丝。

3.禅让制:尧、舜、禹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舜、禹

采纳民主推举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其次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记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政治:相传禹将都城建在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今王位世袭制代

替禅让制。

(3)灭亡:夏王桀推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国国君汤战胜桀,夏亡。

2.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商朝建立后,曾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此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灭亡:商王纣推行暴政。公元前1046年,周国国君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3.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牧野野大战,商军倒戈,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

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需听从周天子的吩咐,向天子交纳贡品,平常镇守

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③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

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国。

(3)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711年西周灭亡。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分期

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

“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

(1)闻名霸主,齐桓公、普文公,楚庄王等。

(2)齐桓公称霸;普楚争霸。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候国被歼灭,出现

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3、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闻名

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战国末期,秦国强大起来。公元前260年,秦赵

长平大战,赵军大败,为秦来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之变革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变革

(1)铁农具:春秋时期起先出现,战国时得到推广。

(2)牛耕:至迟春秋末年己运用,战国时得到进一步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

上的一次革命。

(3)水利:秦蜀郡太守李冰兴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2.政治大变革r——各国变法运动

(1)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典型变法——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起先。内容:国家承认土地

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嘉奖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

君干脆派官吏管理。影响: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

(3)结果: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的演化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起先。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

也称“铭文

2.青铜制造业——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

(1)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2)盛行:商朝、西周。

(3)代表作:司母戊鼎。

3.活跃的学术思想

(1)大思想家、大教化家孔子

孔子,闻名的思想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见“爱人”。又是

个大教化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2)百家争鸣: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见“兼爱”、“非攻”。②儒家代表人物孟

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见“仁政”治国。③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见“无为而治”。

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见改革、法治及建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⑤

兵家鼻祖孙武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1)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接连灭掉了六国,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2)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袤人民的愿望,对历史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2)措施: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建立。规定最图统治者称皇帝,中

心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

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

限制。④军事上:反击匈奴,修筑长城。

(3)意义:秦朝首创的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3.秦末农夫斗争

(1)秦的暴政:①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墓等。②赋税沉重:农夫上交收

获物的2/3给国家。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残暴统治。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夫斗争。

(3)农夫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刘邦领导农夫起义军反

秦;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灭秦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公元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文景之治:长期的斗争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西汉文帝和

景帝统治时期,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历史上称这一

时期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1)背景:经济旺盛,国力强盛。

(2)措施:政治上重视人才,减弱王国力力,加强中心集权;思想上“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文化上推行儒学教化,创办高校。

(3)结果: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三、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2.汉朝与匈奴的斗争:

(1)条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养精蓄锐,经济旺盛,国力强盛;骑兵强

大;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时间: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

(3)经过: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军数十万人。

(4)影响: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3.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汉订立和好盟约,恳求和亲。汉元帝

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沟通做出

了重要贡献。

四、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出访西域:

(1)西域:两汉时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

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访西域: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

119年,张骞两次出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今日趋频繁。

(3)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人此新疆地区起先隶属中心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干神圣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动身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

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常常出海贸易,开拓了闻名的海上

丝绸之路。

(3)影响:沟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3.班超出访西域: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

奴的束缚和奴役,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五、秦汉文化

1.纸的独创:

(1)独创:西汉早期己有用麻做的纸。

(2)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得以普遍运用。

(3)影响:造纸术从我国传向世界,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数学:《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在当时具有世界先

进水平。

3.医学:(1)华佗:擅长外外科手术,仓U制“麻沸散”,编创医学体操“五禽戏”

(2)张促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为“医

圣”。

4.天文:东汉张衡独创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宗教

(1)佛教的传人:①产生地:古印度。②传人时间:西汉未年。③影响:受到

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植,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①形成过程:兴起于东汉民间,以老子为教主。②思想来源:

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和神仙方术。③基本主见:主见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

成仙。④特点: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6、史学: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述了从传闻中的黄帝到汉帝时期的史事。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名著。

7、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形象地呈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垫,

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绚烂明珠。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是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限制北方地区而进的

重要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大账曹军,

使曹、刘、孙三方的力气对比发生了新的变更。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

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二、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1.缘由及条件:(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2)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

济发展供应了较为稳定的环境。(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

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

开发。

2.深远影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发族匈奴、鲜卑、羯、氏、

羌内迁中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2.孝文帝迁都洛阳:(1)缘由:北魏定都平城,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

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时间:949年,由平城迁到洛阳。(3)作用:洛阳获

得发展和旺盛,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建了条件。

3.孝文帝改革:(1)措施:运用汉语,穿汉族,改汉姓,与汉族通婚。(2)

作用:加速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学枝术:(1)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2)

贾思勰:《齐民要求》,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3)郦道元:《水

经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2)思想文化:(1)书法: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2)绘画:东

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石窟艺术:大同云冈石窟、洛

阳龙门石窟。

第五单元旺盛与开放的社会

一、旺盛一时的隋朝

1.隋的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大运输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起先。(3)状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4)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沟通。

二、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1)缘由:吸取隋亡教训,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留意节俭,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

强。

3.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接着实行唐太宗发展农

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其统治被誉为“治宏贞观”。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社会经

济进一步发展旺盛,国力不断增加,人口明显增加,史称“贞观遗风”。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留意“戒奢从简”,使开元年

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四、社会经济旺盛

1.农业:生产力工具的改进和创制——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多,陶瓷业中的唐三彩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3.商业:唐朝商业旺盛,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五、科举制的创立

1.产生:隋文帝起先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拨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2.完善: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时期开设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

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改善了用其所长制度,使得有学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化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六、”和同为一家”

唐蕃关系:(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

原,定都逻些。(2)文成公主子藏和亲,亲密了唐蕃经济文化沟通,增加了汉

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七对外友好交往

1.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贞观时始,日原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2)唐对日本的影

响:以唐制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

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传播唐朝文化。

2.玄西游:贞观初年,玄从长安动身前往天竺,为传播佛教文化做出了重大贡

献。

八、辉煌的隋唐文化

1.科学技术:(1)建筑——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立,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独创,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量早的标有准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诗歌:(1)李白:人称“诗仙”。(2)杜甫: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作“诗

史”。

3.书法和绘画:(1)书法:颜色卿仓U“颜体”。柳公权自成“柳体”。(2)绘画: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4.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1)位置:甘肃西部的敦煌。(2)内容:莫高窟里

有个量壁画、塑像以及佛经、文书等。(3)意义: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

宝库之一。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发族关系的发展

一、民族政权并立

1.北宋与辽夏的和战

(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契丹国。(2)陈桥兵变:960年,赵

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3)西夏的建立: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史

称西夏。(4)宋辽关系一一漫渊之盟:辽撤兵,宋给辽“岁币”。(5)夏宋关系:

先交战后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兴起:12世纪初,阿骨打称帝,国号金。(2)南宋的起先:1127年,

赵构登上皇位,史称南宋。(3)岳飞的抗金斗争:邸城大捷。(4)宋金议和: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南方农业发展:(1)缘由: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自然重要条件好。(2)

状况:占城稻的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2.南方手工业的兴盛:宋代制瓷业发达,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中国被

誉为“瓷之国”。

3.南方商业的旺盛:(1)商业都市: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

(2)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三。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蒙古兴起: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他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

年,南宁灭亡。(2)行省制度:中心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3)加强对西藏

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4)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发族融合的发展:(1)汉族人迁入边疆。(2)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

南。(3)契丹、女真等汉化。(4)回族的形成。(5)大规模的人口流淌,促

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四、绚丽的宋元文化

1.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由毕升独创,比欧洲早400年。(2)指南针:战国

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

丹家独创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用于军事,13、

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四大独创的意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

大独创”,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史学: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部编年体的通史,叙述从战国到

五代的历史。

3.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1)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颂,唐朝时已出现,最

初在民间。经过五代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这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2)

杰出的词人:①苏轼:北宋词人,开创了豪放的词风,②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

词人辛弃疾:南宋词人,③辛弃疾:南宋词人,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4.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代表作有悲剧《窦娥

冤》。

5.绘画和书法:(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2)赵孟浑淆:元朝书

画家,人称他的画属于“神品”。(3)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4)元朝赵孟的书法。

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一、君权的加强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皇帝,建立明朝。

2.加强君权的措施:(1)政治方面:中心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地方设厂卫机构;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限制;执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

面:八股取士。

3.靖难之役:明太祖死后,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二、中外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1)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经过:1405年到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海沿岸。(3)意义:促进了中国和

亚非各国的经济沟通,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又

开赴福建、广东,灭了那里的倭寇。

三、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1.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独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2.清朝建立: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州,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

年入关,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君主集权的强化:(1)中心设内阁、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

正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标记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空前强

化。(3)“文字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盛行,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

严峻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四、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收复台湾:(1)1662年,郑成功战胜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

台湾。(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3)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2.抗击沙俄:(1)雅克萨之战: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防卫队反击战,并取行

成功。(2)《尼布楚条约》:①时间:1689年。②地点:尼布楚。③性质:是

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同等的过界条约。④意义:第约从法律上确定了外兴安岭

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袤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西藏地区:(1)顺治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2)康熙赐予班禅五

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需过中心政府的册封。(3)1727

年,设置驻藏大臣。2。新疆地区:(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设伊犁将军。

(3)妥当安置土尔扈特部。

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缘由: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经济沟通;担忧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

略;胆怯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

2.形成过程:清初实行禁海,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对商品各类和船只严格限制。

只工广洲一处,由“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管。

3.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确定的防卫作用。但同时使清政府与

世隔绝,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使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七、时代特点显明的明清文化

1.建筑:(1)北京紫禁城:北京城布局严整,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

建筑之林的珍宝。(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建筑史上的

一个奇迹。

2.科技巨著:(1)明朝医学家李明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2)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了《天工开物》,总结

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古典小说的高峰:(1)《三国演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罗贯

中创作。

(2)《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夫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3)

《西游记》:吴承恩著,是一部充溢浪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4)《红楼

梦》:清朝曹雪芹创作,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

第八单元侵略与抗拒

—、鸦片斗争

1、历史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2)

在正值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的地位。为牟取暴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

鸦片。

2、概况:(1)时间:1840〜1842年;(2)主要国家:英国;(3)缘由:根

本缘由:英国为了开拓国外市场;干脆缘由:鸦片走私受到中国人民的抵制,(4)

经过:英国挑起战端,北上直逼天津,武力占据香港岛,英舰到达南京,(5)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签约。

3、中英〈〈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2)内容:割地,赔款,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3)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同等条约,中国起先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

二,其次次鸦片斗争

1.概况:(1)时间:1856—1860年;(2)主要国家:英法(主凶)美俄(帮

凶);(3)缘由: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4)结果:强迫

清政府签订不同等条约。

2.主要罪行:(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沙俄侵占我国东北,西北大片

领土;(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洋天国运动。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9世纪60年头)。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1.起因19世纪60年头,阿古柏侵入新疆。

2.过程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兵分三路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头初,中俄两

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四.甲午中日斗争

1.概况:(1)时间:1894—1895年,(2)缘由:日本为了折服朝鲜,侵略

中国,称霸世界;(3)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之战;(4)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马关条约》。

2.中日《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2)签约人:李鸿章,伊藤博

文,(3)内容:割地,赔款,办厂,增开通商口岸;(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五.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甲午中日斗争以后,活跃在山东地区的民间组织

义和团,掀起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北京。

2.八国联军侵华:(1)时间:1900—1901年,(2)主要国家:英,美,俄,

日,法,德,意,奥;(3)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4)主要战役:

廊坊战役,津京保卫战;(5)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1)内容:赔款,严禁人民参与反帝加反帝活动,拆毁大

沽炮台,允许外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馆区;(2)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九单元近代化的探究

一、洋务运动

L背景:其次次鸦片斗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

“洋务派”。

2.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头。

4.主见:师夷长技以自强。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代表人物:中心:奕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7.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创办民用工业;(3)建立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育人才。

8.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10.评价:(1)主观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但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2)客

观作用: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阅历,培育了技术力气。②在客观上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拓了道路。是中国近代

化的起步。

二、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中日斗争中,中国失败,签订W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2.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

3.活动:创办报刊,组织团体(强学会),培育人才,宣扬变法。

4.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队;

(3)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六君子;(4)

性质:资产阶级改革运动;(5)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

阶级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创建兴中会(革命团体);(2)1905年创

建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武昌起义:(1)19n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之后,全

国响应。(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担当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

4.评价:(1)功绩:结束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

化人心;(2)失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2)袁世凯独裁统治,新旧思潮激烈冲

突。

2.兴起标记:1915年,陈独秀等以S新青年N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旗帜:“民主”与“科学”。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1918

年以后):主要宣扬马克思主义。

6.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评价:(1)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究救国救民的真理;(2)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条件;(3)但在对东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否定

的偏激观点,影响到后来。

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

1.概况:(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爆发1919

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取消二4^一条”等,(4)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5)前期:1919年5

月4日至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6)后期:1919年6月初以

后,中心:上海;主力:无产阶级;(7)结果:取得初步成功。

2.意义: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成立:(1)时间:1921年7月召开党的一大;(2)地点:上海;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4)内容:确定党的第一个,选举党的领

导机构一中心局。党纲,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

三、北伐斗争

1.黄埔军校建立:(1)背景: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标记着一次国共合作形

成;(2)建立:1924年5月,广东,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3)

作用:培育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奠定国民革命军基础。

2.北伐斗争:(1)时间:1926年—1927年;(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统一全国;(3)主要战场:两湖战场;(4)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

役,武昌战役等;(5)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

府广洲迁到武汉。

3.国民革命的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政变,第一

次国共合作裂开。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时间:1927年4月;(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3)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

杀;(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发动起义,占

据南昌,南下受挫,转战湘南;(3)意义: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1)时间:1927年9月。(2

)领导人:毛泽东。(3)经过:起义军攻打长沙受挫;决策:向井冈山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确定领导。(4)结果:开拓了第一块农村革命依

据地一井冈山

革命依据地。(5)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五、红军不怕远征难

1.缘由:由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巢IJ”失利,被战略转移。

2.经过:(1)长征起先:1934年10月。(2)初期受挫:红军长征初期

由于“左”倾错误,损失惨重。毛泽东主见向贵州进军,夺取遵义。(3)遵义会

议:时间:1935年。②内容:解决“左”倾在军事,组织上的错误指导,确定

毛泽东主见,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③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成功:四

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

3.成功会师:(1)陕北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

北红军成功会师;(2)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

宁会师,长征结束。

4.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气,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第十一单元新民主义义工命的成功

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

1.九一八事变:(1)时间:1931年9月18日;(2)地点:沈阳北郊;(3)

借口:柳条湖事务;(4)结果:沈阳被日军占据,东三省沦亡,伪满洲国建立。

2.七七事变:(1)背景:日本占据东三省,企图占据华北;(2)时间:1937

年7月;(3)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4)结果:卢沟桥失陷,平津相继被

占;95)标记:局部抗战起先。

3.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上海失陷。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超过30万人被杀害)。

5.西安事变:(1)背景:要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主见;(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

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3)结果: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联共抗日;(4)

标记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全面抗战:(1)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抗战后首次大捷;(2)1938

年春台儿庄战役一一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功;(3)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一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7.中共召开七大:(1)背景:抗战成功前夕;(2)地点:延安;(3)时间:

1945年4月;(4)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途;(5)意义:为争取抗战的成

功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打算了条件。

8.抗日斗争的成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倒戈。

二、人民解放斗争的成功

1.重庆谈判:(1)背景:蒋介石玩弄和谈阴谋,以赢得备战时间;(2)结果:

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爆发:1946提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2)转战陕北:1947年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3.解放斗争的成功

(1)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依据地的开

拓,威逼南京、武汉;(2)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上

歼灭了国民党主力,加速了解放斗争的胜乎;(3)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

军突破长江防线,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

第十二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科技、教化、文化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来家张骞:(1)创办实业;(2)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2.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三个阶段:①明未清初——萌芽。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黄金时期。”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萎缩。(2)

发展缘由:①辛亥革命的鼓舞。②一战期间帝国主义的放松。③中国人民抵制

洋货的运动。(3)萎缩缘由:①一战后帝国主义以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国民

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4)特点: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行业、

地区)。

二、社会生活

1.铁路与火车,轮船:(1)19世纪火车与轮船从西方传入;(2)1876年英

国人修建淞沪铁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3)1881年修

建唐胥铁路,1893年通车(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4)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

建京张铁路通车(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通讯:(1)电报:19世纪70年头以后,中国架设有线电报。(2)电话;

1882年中国在上海开办近代第一家电话局。

3.照相与电影:(1)照相:19世纪40年头传入中国。(2)电影:①1905

年,中国人自拍第一部无声影片《定军山》。②1931年,中国人自拍第一部有

声影片《歌女红牡丹》。

4.社会习俗:民国政府颂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三、科技

揭开制碱奇妙的侯德榜。

四、教化与文化、思想

1.教化:①⑴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戊戌变法中创办京师高校堂。(2)1904

年颁布《奏定这堂章程》;(3)1905年废除科举制。

2.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申报》。

3.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4.思想:魏源与《海国图志》,严复译著《天演论》。

5.文学:(1)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2)赵树里《小二黑结

婚》、《李有才板话》;(3)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4)郭沫若《屈原》。

6.美术音乐:(1)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3)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第十三单元新中国的成立与主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前进

一、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1.新中国的成立:(1)打算: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2)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3)意义:开拓了中国历史新纪

元;鼓舞了世哈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2.巩固政权斗争:(1)全国领土基本解放: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2)

抗美援朝:缘由、目的、战役、英雄人物、成功;(3)土地改革、纲领、措施、

意义。

3.复原发展经济:(1)过渡时期总路途:“一化三改造”。(2)第一个五年安

排:任务、时间。(3)三大改造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标记: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4)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

1.中共八大:(1)内容:分析基本冲突,提动身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2)

意义:是探究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两次运动:(1)总路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提出);(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3)结果:严峻失误,给

国家和人民带来严峻困难;(4)英雄模范: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3.“文化大革命":(1)缘由: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作出错误分析;

(2)起先:1966年“五一六通知";(3)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4)后果:国民经济和民主法制遭遇严峻破坏。

第十四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H-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打算: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

2.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途;(2)把工作重点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实行改革开放。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1.对内改革:(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2)城市:

①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全部制经济;②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制;③实行按劳

安排为主的多种安排方式。

2.对外开放: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三、民主法制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

四、理论指导

1.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途。

3.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对地位。

第十五单元新中国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国防外交

、民族团结

1.政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是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来祖国是实践运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沟通日益亲密。

三、国防与外交

1.国防:(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2)导弹出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2.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4)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上海

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北京申办2024年

奥运会成功。

第十六单元新中国科技、教化、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学技术

1.两弹一星:(1)原子弹的成功爆炸:1964年10月16日;(2)氢弹的成

功爆炸:1967年6月;(3)导弹核武器的研制。

2.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3.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闻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釉型杂交水稻。

4.“863”安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863”安排:1986年3月,王大

珀等四位老科学家提出;(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90年头以来,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二、教化、体育、文化

1.改革发展中的教化:(1)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进行教化立法,加强基础

教化,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化;(2)高等教化的大发展:高等学校的数量

大大增加,学校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向体育强国迈进:(1)新中国建立后,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

的体育运动方针;(2)20世纪90年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运动水平快

速提高。

3.文学的旺盛:(1)成就:小说:《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

等;(2)其他:《毛泽东诗词》、《茶馆》等。

4.艺术事业蒸蒸而上:(1)戏曲:《穆桂英挂帅》、《红灯记》等;(2)电

影:《万水千山》、《小兵张嘎》等;(3)电视:《四世同堂》、《红楼梦》、

《西游记》、《长征》等;(4)基他:《开国大典》(绘画)、《梁山伯与祝

英台》(音乐)、《东方红》(舞)。

三、社会生活的变更

1.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城乡人

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更。

2.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就业制度的变更;逐步建立了以市

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2)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国家不断改革和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明确提出“两个确保”。

世界历史

第十七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的出现:(1)人类形成的时间;(2)正在形成中的人一南方古猿;

(3)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4)人种

差异一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2.氏族公社:(1)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缘由和特点;(2)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缘

由和特点。

二、上古人类文明

1.古埃及;(1)地理位置与文明渊源;(2)奴隶制国家建立与初步统一;(3)

金字塔:埃及国王的陵墓。

2.古巴比伦:(1)地理位置与文明渊源;(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苏美尔人;

(3)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目的、地位、内容、

实质、作用)。

3.古代印度:(1)地理位置与文明渊源;(2)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

流域建立奴隶制政权;(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内容、实质)。

4.古代希腊

(1)海洋文明;(2)雅典城邦一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达到全盛(特点、旺盛

表现)。

5.古代罗马:罗马城一一罗马共和国——布匿斗争——称霸地中海——罗马帝

国——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

三、中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1)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心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

土地国有,分给农夫,收取赋税。(2)作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记。

2.阿拉伯国家建立:(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作用);

(2)麦地那建国(622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632年阿拉伯半岛基

本统一。

3.等级林严的欧洲封建设会

(1)查理•马特改革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

支柱。

4.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斗争(法国琅城);(2)

为资本主义兴起打算了条件。

5.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灭亡:15世界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2)启示:无视西欧城市出现

后悄然兴起的新因素,更不屑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特长,其文明最终被

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文明之间的冲撞

(1)希波斗争:公元前5世纪早期,马拉松战役;(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都城巴比伦;(3)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2

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

2.文明之间的融合:(1)阿拉伯数字:原本由古印度人创建,经地阿拉伯人

改造并传到欧洲I,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运用的数字。

(2)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元朝时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

五、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文字:(1)古埃及一象形文字;(2)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一楔形文字。

2.三大宗教

(1)佛教:①时间、地点和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迦牟尼。②教义;

众生同等、因果报应、忍耐、听从。

(2)基督教:①时间、地点和创始人: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②教义:忍

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③节日:圣诞节。

(3)伊斯兰教:①时间、地点和创始人:7世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②

教义:听从、信仰唯一的神“真主”。③经典:《古兰经》。

3.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古希腊史诗;(2)《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

勒斯:(3)《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故事集。

4.科学家: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觉杠杆、浮力定律。

5.建筑:(1)麦加大清真寺;(2)巴黎圣母院。

第十八单元世界历史步入近代社会——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1)历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2)

思潮核心:人文主义。(3)人物:但丁一《神曲》,达芬奇一《蒙娜丽莎》、

《最终的晚餐》,莎士比亚(英)——《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4)

作用:它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新航路开拓:(1)缘由: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黄金成为最珍贵的商品和

主要交换工具,追逐黄金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因。(2)经过:1492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3)作用:世界起先连

结成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世哈蟆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确定发展。(2)英王推行封建专制,严峻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过:(1)起先: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2)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

取胜。(3)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3.结果:168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