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教学诊断性考试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诸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型墓地和祭坛,随葬品丰富,有大量制作精良的玉器;而出土的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初始形态出现 B.贫富分化现象明显C.社会经济较为繁荣 D.定居生活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良诸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型墓地和祭坛,随葬品丰富,有大量制作精良的玉器;而出土的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可知,良诸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型墓地和祭坛,同众多的小型墓葬相比,随葬品数量、种类和质量都不同,这表明当时贫富分化现象明显,B项正确;当时国家初始形态尚未出现,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当时社会经济较为繁荣,排除C项;定居生活开始形成,开始一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宗法制规定天子、诸侯等职位,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次一级的职位,即诸侯、卿大夫或士。这一制度旨在()A.构建完整的祭祀体系 B.适应周天子专制需要C.维护统治集团稳定 D.建立规范的礼制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姬姓宗亲内,周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C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了政治权力的继承规则和贵族等级秩序,“构建完整的祭祀体系”“建立规范的礼制社会”不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D项;西周时期,尚未出现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故选C项。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一可见,当时()A.各国混战冲击礼乐制度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C.新的生产关系得以确立 D.中央集权体制遭到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等表明当时各国混战冲击礼乐制度,A项正确;题干没有华夏认同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新的生产关系得以确立,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央集权体制遭到挑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4.下图为汉代丝绸之路线路图。据此可知汉代()A.中欧建立直接贸易关系 B.东西方贸易商品种类繁多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畅通 D.北方匈奴威胁已彻底解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畅通,C项正确;汉代并未建立中欧之间的直接贸易关系,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东西方贸易商品种类情况,排除B项;“彻底解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西晋前后,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据不完全统计,南下的流民约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大都分布于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沿岸。这一现象有利于()A.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中原农业的恢复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晋前后,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据不完全统计,南下的流民约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大都分布于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沿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前后,北方人民大批南迁,有利于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利于中原农业的恢复发展,排除C项;题干没有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6.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如下图)。因为加装了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使用推广。生产工具的这一改进()A.标志着传统耕犁基本定型 B.使长直辕犁退出耕作领域C.实现了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D.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加装了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使用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A项正确;当时北方还有很多地区仍然使用直辕犁,排除B项;汉代普及了铁犁牛耕技术,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经营方式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宋代,棉花从东南沿海和西域传入内地种植。元代统治者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棉花种植覆盖了江南广大地区。这可以用来说明,宋元时期()A.传统纺织业获得了新发展 B.奢侈性消费风尚日益盛行C.棉布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D.丝织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棉花从东南沿海和西域传入内地种植。元代统治者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棉花种植覆盖了江南广大地区。”可知,棉花得到推广种植,这就使得传统纺织业在原料和技术上得到发展,A项正确;奢侈性消费风尚日益盛行,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当时棉布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且棉布成为百姓主要衣料是在明朝时期,排除C项。丝织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8.《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由此可知,辽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因俗而治 B.全面汉化 C.民族自治 D.加强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A项正确;辽的制度文化等保留了民族特色,没有实行全面汉化,排除B项;辽代并未实行民族自治,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不能反映辽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不能体现“加强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9.据统计,元杂剧中涉及关羽的戏多达13种,元杂剧不仅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位有勇有智、有胆有识、威武雄壮、气节忠贞的英雄形象,同时还把关羽塑造成一个执法如山、不拘私情的清官形象。这体现了元杂剧()A.提升了艺人的政治地位 B.承载着民众的愿望诉求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 D.吸收了京剧的表演风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代有很多以关羽为题材的杂剧,且把关羽塑造成英雄和清官形象,反映了民众对智勇忠义的英雄和公正为民的清官的尊敬和推崇,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艺人政治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族交融,排除C项;元代京剧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代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他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良知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践,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其意在()A.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B.提倡平等和叛逆的精神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守仁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主张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A项正确;心学主张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而非“提倡平等和叛逆”,排除B项;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排除C项;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奏折是清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上行文书,始于康熙,而成型于雍正。乾隆时期,具折言事的人员范围及奏事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加。乾隆帝还对臣下进折过少的现象加以批评,而处理奏折成了乾隆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内容。清代奏折制度()A.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B.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C.提升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D.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具折言事的人员范围及奏事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加”“处理奏折成了乾隆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内容”,说明奏折制度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B项正确;“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影响军机大臣地位的主要是军机处制度,排除C项;奏折制度不能完全确保朝廷决策合理,排除D项。故选B项。12.1860年,俄国.趁英法和中国签署条约的机会,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侵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该条约的签订()A.成为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根据 B.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反映俄国对华倾销商品的要求 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承认此前签订的《援浑条约》......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承认侵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成为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根据,A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俄国对华商品输出,排除C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A项。13.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三十余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著作。这些举措()A.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B.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C.唤醒了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B项正确;早在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就开始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开启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没有唤醒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信息,排除C项;洋务运动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并未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排除D项。故选B项。1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道:“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该言论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运动()A.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彻底阻止了列强的对华侵略C.呈现出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 D.彰显出反帝爱国的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说明义和团运动彰显了反帝爱国民族精神,D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得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不能得逞,但不能彻底阻止列强侵略,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义和团盲目排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结论意在强调()A.中央集权削弱助推洁政府灭亡 B.武昌起义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结论意在强调中央集权削弱助推清政府灭亡,所以才使得武昌起义后,清廷统治土崩瓦解,A项正确;武昌起义并未发动广大群众,这使得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面的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积极发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C.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而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的革命道路,A项正确;积极发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幼稚到成熟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17.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A.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 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 D.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可知中国共产党呼吁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该宣言适应了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C项正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排除A项;“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18.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从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国民党军队从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可用于一线的兵力仅198万人。基于此,人民解放军发起的重大军事行动是()A.孟良固战役 B.挺进中原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从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国民党军队从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可用于一线的兵力仅198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略反攻一年后,人民解放军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基于这一情况,党中央做出战略决战的决定,于1948年9月发动了辽沈战役,C项正确;孟良固战役是在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之时,排除A项;挺进中原是在1947年,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4月,排除D项。故选C项。19.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手工业种类繁多、行业齐全,但规模小,分散于城乡之间,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党中央采取的举措是()A.鼓励手工业者投身国家建设 B.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提倡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手工业落后的现状不能适应国家的工业化要求,为了给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党中央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项正确;鼓励手工业者投身国家建设并不属于工业化的要求,排除A项;制定一五计划本身就是工业化,而不是适应工业化,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生产面临的困扰源于规模小、过于分散.所以应采取的举措不是技术革新本身,而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故选C项。20.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苏丹和几内亚等一批亚非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与这一时期亚非国家同中国出现建交高潮相关的史实是()A.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 D.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亚非会议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谊,在此之后中国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A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奉行“一边倒”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而材料中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三公九卿的衙门在宫外,叫府或寺,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正规中央也叫外朝。皇帝为了方便处理政务,皇宫内部也有一些办公机构,叫台或阁,比较有名的是尚书台和兰台。汉武帝统治期间,朝廷还用加官的方式,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令其入宫办事。加官比较有名的有侍中、中常侍、给事中等。这些加官和台阁大权在握,形成事实上的决策中心,即“中朝”(或称“内朝”)。三公九抑离皇帝较远,主要是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期中朝和外朝的权限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职责分工,并简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答案】(1)权限职责:由皇帝亲信近臣组成的中朝(内朝)直接参与决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负责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分工: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简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历朝产生深远影响;三省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集体议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答对三点)【解析】【详解】(1)权限职责:根据材料“朝廷还用加官的方式,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令其人宫办事。加官比较有名的有侍中、中常侍、给事中等。这些加官和台阁大权在握,形成事实上的决策中心”可知,由皇帝亲信近臣组成的中朝(内朝)直接参与决策;根据材料“三公九卿离皇帝较远,主要是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可知,汉武帝内外朝的分工,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负责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置中朝,导致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不断被削弱,而皇权不断被加强。(2)分工: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等。简评: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历朝产生深远影响,三省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集体议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还可从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变革、三省之间的关系、三省六部制对皇权加强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简评。言之有理也可。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收支相抵且有盈余。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变法存在用人不当,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了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变法失败,北宋逐渐走向衰亡。材料二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变法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此外,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最终变法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摘编自颜炳呈《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相同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改革的认识。【答案】(1)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挽救北宋统治危机。(意思相近即可)戊戌变法:救亡图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若回答“救亡图存”也可,只答“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可)(2)守旧势力强大,改革阻力大;改革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3)改革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改革措施要全面系统,实事求是,防止急于求成;改革者要意志坚定,注意用人。(任答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目的:王安石变法:根据材料“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积贫积弱、危机四伏,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挽救北宋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根据材料“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使得戊戌变法的目的成为救亡图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变法存在用人不当,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了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变法失败,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此外,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最终变法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变法都面临着守旧势力的阻挠,阻力较大,同时变法都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3)认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改革相结合,从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要实事求是、注意用人等方面来谈认识即可。如:改革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改革措施要全面系统,实事求是,防止急于求成,改革者要意志坚定,注意用人等。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材料二“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年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答案】(1)列强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陈独秀等进步人士的不断探索。(任答三点即可)(2)进步刊物迅速增加,思想解放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任答一点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得出列强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根据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得出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根据材料“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成为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得出陈独秀等进步人士的不断探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2)根据材料“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得出进步刊物迅速增加,思想解放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得出马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