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价值教育是人们在正确价值观指引下所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强调处理人的价值危机的特殊教育实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价值教育关乎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存在方式,关乎社会的价值秩序与价值理性,关乎民族的价值坚守与价值理想,对于丰富人的生命意义、标注社会发展的价值向度以及确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价值教育在我国的出场有着深厚的实践根源与深切的理论吁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真空、价值偏差以及价值观扭曲等现象,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等问题展开探讨,认为价值教育是应对当代科学技术挑战、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倡导实施更加关注个体精神世界和幸福体验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任何一种价值观念、价值教育实践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马克思、思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从“荣誉”“忠诚”到“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转变,反映的是从封建等级制生产关系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变迁。价值教育具有历时性差异。人们对价值范畴和价值教育的认识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马克思揭示了背后的深刻原因:“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这意味着,价值教育具有历时性,价值教育的实践开展以及对于价值的诠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要依据时代的发展守正创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价值教育中。价值教育具有共时性差异。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自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不同,价值教育的实践也呈现出明显差异。在美国,价值澄清理论影响深远,人们多从道德教育、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理解价值教育。我国的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向来注重道德教育,这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及实践根源密切相关,也与道德价值处于价值教育中心位置密不可分。当前,我们正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在此过程中,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要致力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价值教育的实践中,既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体价值,也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增强发展的辩证性,使全体人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提升价值追求、丰富价值生活、厚植价值家园。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也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作为人们对客观的价值关系的观念把握,价值观念的生成、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即使不是完全同步的,也一定是同向的。价值观念以及表达利益诉求的价值范畴是在实践中生成、发展的,也是为人的社会实践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价值教育是人们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为了处理人的价值危机、厚植人的精神家园所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价值教育要立足实践、适应实践,也要服务实践。当前,世界各国已采取榜样示范、情景创设、价值澄清等方式拓展价值意义空间,强化受教育者对善的行为的认知和体验,提升价值教育的实效性。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景正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价值教育的目标,需要将价值教育的核心精神全景式融入社会成翼的各类生活化场域中,使受教育者在注重知行合一的实践中通过持续的价值反思将价值进行内化,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生命价值。(摘编自靳思远《价值教育的哲学叙事》)材料二:任何价值教育理论,如果无法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通过分析规律阐释清楚实践层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样才能对提出和完善价值教育的方法途径给予有力指引。首先,在价值教育中要解决好“怎么样让受教育者能从日常的正当行为中获得激励感”的问题。施教育者能够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赋予意义是衡量价值教育成效的关键一环。现行教育体系已经采取了很多方式,比如表扬、评优、主题活动等,这些方法实质上是在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强化其对正当行为的体验。再者,在价值教育中要解决好“怎么样保证受教育者接受的就是施教育者教的那样”的问题。受教育者关于价值教育的接收是多元的,学校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受教育者接受并建立价值体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个体”,既要关注施教育者个体,又要关注受教育者个体。关注施教育者的要点是言行一致,这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价值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要点是个性化培养,价值教育应当比智能教育更加重视因材施最,应当更加重视构建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和学习体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予以跟踪评估,以确定受教育者是否在自己头脑里形成了应有的理性建构。还有,在价值教育中要解决好“怎么样保证受教育者头脑里建立的价值体系具有延续性”的问题。价值教育有些成分是具有时效性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体系”,一方面要构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价值教育体系,价值教育要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体现现代性,应当深入挖掘本民族、国家历史上重要的价值教育元素,并与当下时代的特征密切结合;另一方面要构建覆盖受教育者一生的价值教育体系,价值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儿童、青少年,也要关注非学龄段人群。(李一希《论价值教育的逻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价值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它是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强调处理人的价值危机的特殊教育实践,对标注社会发展的价值向度具有重要意义。B.价值教育是在二十世纪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价值真空及价值观扭曲等时代背景下出场的,有着鲜明的问题指向,在当下,价值教育的迫切性已有所弱化。C.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价值观念的生成、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即使不是完全同步的,也一定是同向的。D.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背景下,实现价值教育的目标,需要将其核心精神全景式融入社会成员的各类生活化场域,使受教育者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内化价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价值教育存在殊同差异性的根源在于不同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不同,价值教育往往具有历时性差异和共时性差异。B.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个体,也要关注施教育者个体,施教育者要言行一致,因为这是最有感染力的价值教育。C.在美国,人们多从道德教育、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理解价值教育,而我国的价值教育则与深厚的文化及实践根源密切相关,两种价值教育完全不同D.价值教育往往具有时效性,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构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价值教育体系,二是要构建覆盖受教育者一生的价值教育体系。3.下列选项中,有关“价值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价值教育具有历时性,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指向。B.价值教育具有共时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要辩证看待不同国家的价值教育。C.价值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要立足实践、适应实践,也要服务实践。D.价值教育的关键是施教育者要通过反思将价值进行内化,从而提升生命价值。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论了价值教育,但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5.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价值教育?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托尔斯泰的树林徐鲁世界上没有不美的森林和小树林。托尔斯泰故乡的树林——或者干脆说是托尔斯泰的树林,更加让我觉得美得无法形容。深秋时节的树林,正慢慢脱下它深红色的衣衫。在爽朗透明的阳光里,①深绿色、浅绿色、金黄色、浅黄色、深红色、酒红色、琥珀色的树木和树叶,色彩缤纷,层次分明,看上去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雅斯纳亚·波良纳森林里的树,有高大的橡树和桦树,也有很多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散文里经常提到的“野生的小树”。我问一位俄罗斯朋友这里的森林为什么会这样美丽,他解释说,因为这里的森林和小树林大多是阔叶混交林,橡树、榉树、枫树、朴树、椴树、松树、榆树、栗树、白蜡、白桦、银杏、野樱……都有各自的生长空间,都有各自不同的吐绿、转黄、落叶和返青的时节,都各自自然健康地生长。而且每一片树林里,总会有一些明亮的池塘、溪流和泉水,再加上空气明净,枝叶缝隙里的天空湛蓝透明,每一缕照耀进森林的阳光,都那么纯净耀眼,尤其是雨后,走进任何一片树林,满眼都是水晶一般的“林中水滴”。是的,我想起来了,“林中水滴”,这是普里什文、巴乌斯托夫斯基等俄罗斯散文家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自豪地说: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水、空气、天空、白云、太阳、雨、森林、沼泽、河流和湖泊、草原和田野、花朵和青草……在俄罗斯语言中,都有无数美丽的字眼和名称。不过,他还向人们“卖了个关子”:当然,俄罗斯语言,只对那些无限热爱自己的人民,而且感觉得到这片土地的玄秘之美的人,才会全部展示出它真正的奇妙和丰富。在托尔斯泰的树林里,我惭愧地感觉到,我无法用精准的语言来描述这树林的美,尤其无法描述照进树林的那种纯净、透明、耀眼的光线。这并不是因为我所使用的母语——汉语的词汇不如俄语那样富有奇幻性和丰富性,相反,我坚信,我们的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和最具有描述力与表现力的语言,没有之一。置身在如此林木婆娑、光影斑驳、色彩繁复的树林里,我只恨自己的文学描述能力实在有限,无法捕捉这光影交错的林叶之美。所以我又想到了俄罗斯杰出的风景画家们。也许,只有杰出的画家,用调色盘上的颜色,才能准确描述和表现出这森林里的光与影吧?比如希施金。他被誉为“大自然的诗人”“森林的肖像画家”,出现在他画布上的松树林、橡树、林中野花、溪流以及林中的阳光,不仅散发着浓郁而迷人的大地气息,同时也显示着俄罗斯民族坚忍、博大、英勇、高贵的气质与精神。《在遥远的北方》《阳光照耀的松树林》《森林远方》《在森林中》……每一个热爱希施金作品的人,对这些画作都耳熟能详。希施金擅于运用明亮的外光,表现森林的葱郁、阳光的明媚以及溪流的活泼。他笔下的每一棵树、每一朵野花,都呈现着生命的顽强、旺盛之美。在我看来,这种顽强与旺盛,几乎是俄罗斯的大自然和民族性格中所独有的。因此,希施金成为用树木和野花来歌唱自己祖国母亲的杰出的、具有抒情性的风景画家之一。又如列维坦。他对大自然、对田野上四季的变化,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与最细腻的发现。与希施金经常描绘雄伟、茂密和苍郁的森林不同,列维坦的风景画所表现的,多为明亮的池塘、溪流和林木稀疏的小树林,还有开满野花的田野和林中小路。②列维坦不是管弦乐队里声音低沉苍茫的圆号和大提琴,而是一把明快和抒情的小提琴。但这并不意味着音色的单一,也不意味着他音域狭窄,恰恰相反,他的风景画的调子有时明快而疏朗,有时也沉静而忧郁。他并不缺乏深度。他既画过抒情诗一般明媚婉约的自然风景,如《三月》《春汛》《池塘涨水》等,也画过使人感到痛苦和抑郁的“历史风景”,如《弗拉基米尔路》《深渊旁》等。盘桓在托尔斯泰的树林里,那些粗壮的、高大的、上了年岁的橡树、桦树和老椴树,让我想到了希施金;那些挺立在大树旁、身材细长的“野生的小树”,还有那些热衷于旁逸斜出、恣意生长的小灌木,又让我不由得想到列维坦。眼下虽是深秋,但树林里依旧生机勃勃,光影斑驳,没有半点落木萧萧、秋风萧瑟的景象。③秋日的金色树林,和春汛时节的树林、林中的春溪、明亮的池塘一样,照样能够给人带来希望和鼓舞的力量,带来清新和光明的气息。每一棵树木的名字、形态都不相同,也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每一株树木,都有自己生命的年轮和风姿。④即便是那些已经枯死断裂、周身覆满了苔藓的树身,也一样是森林的产物,不也是物质循环和生死交替的一部分吗?它们将会成为新生的小树所需要的养料。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多么健康和健全的生态啊!不难想象,冬天到来时,白雪将覆盖住这片广袤的树林,一些树的枝枝叶叶将化为泥土。但是谁又能担保,这些将会变成森林肥料的腐烂的断木和深厚的林叶,不会在下一个春天到来时,变成新的生命,从泥土之下萌发出来,长出青翠的树叶,长成茁壮的枝干,甚至结出饱满的坚果,点缀这生生不息的森林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托尔斯泰的树林”即托尔斯泰故乡的树林,这里有高大的橡树和桦树,也有野生的小树,大多是阔叶混交林,树种丰富。B.身处托尔斯泰的树林中,作者深感即使是最美丽、最丰富、最具有描述力和表现力的汉语也无法描述这树林之美。C.希施金是俄罗斯杰出的风景画家,其作品《在遥远的北方》《在森林中》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画作,展现了俄罗斯所独有的顽强与旺盛之美。D.与希施金相比,列维坦的风景画更多地去表现小树林、田野、小路等,作品风格更加明快与明媚,具有更强的抒情性。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列举了树林中树木和树叶的各种颜色,突出了树林色彩的丰富性和层次性。B.句子②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列维坦比作小提琴,形象地表现出他的风格特点。C.句子③将秋日的树林与春天的树林、林中的春溪、池塘进行类比,突出其生气和力量感。D.句子④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蕴含的道理相似。8.托尔斯泰的树林美在何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9.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又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必出入仁义,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生而其家贵富,长而不有其藏一钱妻子告不足顾且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然。”无不意满。尝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言某帅不治,罢之,以此出为绵州刺史。一年,征拜左司郎中,又出刺绛州。绵、绛之人至今皆曰:“于我有德。”以为谏议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绍述讳宗师。父讳泽,尝帅襄阳、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祖某官,讳泳。自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第以进。绍述无所不学,于辞于声,天得也。铭曰: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觉属,神徂圣伏道绝塞。既极乃通发绍述,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节选自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材料二: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缚、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长而不有A其藏一钱B妻子告C不足D顾E且笑F曰G我道H盖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凡,一共、总共,与《项脊轩志》“轩凡四遭火”中的“凡”意思相同。B.乃,于是、就,与《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乃”用法不同。C.靡,没有、无不,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中的“靡”意思相同。D.溺,沉迷,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中的“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详细罗列了樊绍述的各类著作,表明其文章成就之大,也在此基础上表达了作者的古文创作主张。B.樊绍述以金部郎中身份到南方传告哀讯,回京谈及某帅治理不善,某帅因而被罢官,出京做了绵州刺史。C.苏轼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盛赞了韩愈的道德文章,认为其一改东汉以来文坛的陈弊,可谓浩然独存。D.材料一有述有评,寓评于述,亲切可感;材料二以评为主,除表达对逝者的崇敬外,也不乏对现实的批判。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2)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1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韩愈古文创作的主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注】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注】明正德八年,文征明已四十四岁,仍屡试不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交代芙蓉与众不同的花期,用“宛转”一词摹态达意,表现其秀美风姿。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芙蓉花比作美人,“笑”字写出了芙蓉花盛放的状态。C.颈联写风吹荷叶摇动,“金殿冷”“锦城秋”写出芙蓉由盛开转向衰落的景象。D.末句的“幽”字是景语也是情语,既写秋池环境之幽,又表明诗人心境之幽。16.如何理解诗人的“未用伤迟暮”,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描写自己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场面。(2)韩命《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演奏结束准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一个好的午休,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让下午精力充沛。尤其是到了夏季,白天时间变长,孩子们晚上睡觉时间普遍推后,晚上睡眠时间减少,①,下午上课时就很容易昏昏欲睡。老师们面对无精打采的学生们,要想出各种招数来帮助学生“提神”。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午休就变得十分重要。“②。”只有张弛有度,才能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应做好居家的睡眠管理,尽量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需的睡眠时间;另一方面,③,减缓学生白天长时间连续学习产生的疲劳。①近年来,教室空间和教育装备的改进,各地已涌现出不少学校午休“躺睡自由”的案例。②创造条件让学生午休躺睡,获得更优质的午休体验,从技术、投入上来看都已经不再是难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不妨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这一事关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好事、实事为己任。18.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我没说你可以走了。你不会真的以为我会让你就这么走掉吧。B.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C.近来热播的《长安三万里》堪称天花板级别国漫,很可以看一看。D.爱农很少有功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0.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将改好的语句填写在答题卡上。可增删个别字词,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小题。由于文言文在日常应用上渐渐地失去效用,我们对于过去用文言文写的典籍,便漠不关心,这是错误的思想。而事实上,我们通过阅读和研究过去的典籍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你多读文言,多研究历史、典籍、古文,这阅读工作的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读文言最难的一步工作,是须要查字典,找考证,死记忆,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还自号“不求甚解”。假若我们模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那是有害无益的。他的不求甚解,是因为学问已经很渊博了,隐居时才自称“不求甚解”的,这句话含着他的人生观,青年人是万万不能从表面去仿效的。碰见文言中不懂的词汇,除了请教国文老师而外,必须自己去查字典,以求“甚解”。如文言中的“驰骋文场”这成语,有人译到外国去是“人在书堆里跑马”的意思,这岂不是笑话吗?又如“巨擘”,原意是指人的大拇指,而它普通的意义是指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是用来表扬的赞语。这些地方就得留神,才不会出错。再举一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在辞句上直接表示的意境已非常优美,但这首诗更说出另一种道理,它暗示人生必须往高处走。所以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要懂得“言外之意”。又如下例:“钢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这两句新诗,它的含意似乎更深了,有些人不解,但如果读了全文,便知道是非常容易明白的话。由此可见,诗里含着高尚的感情,要你多欣赏,多诵读,必能了解得更深刻。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2.本文是朱自清1944年在昆明中法中学的演讲《怎样学习国文》中的一部分。文中多处交替使用人称代词“我们”和“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希望看到我的同类。但解除孤独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其余的人只是扰乱了孤独,并且使人感到更孤独。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B.“价值教育的迫切性已有所弱化”错,原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等问题展开探讨……”,可以看出价值教育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且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但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价值教育的迫切性在当下已有所弱化。2.CC.“两种价值教育完全不同”错,材料一只是说美国和我国价值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并非完全不同。3.DD.“关键是”错,材料一最后一段表述为“实现价值教育的目标,需要……将价值进行内化,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生命价值”,是“需要”但不是说是“关键”,材料二对不同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关键词。4.材料一侧重于从哲学角度阐述价值教育的内涵、产生的背景、具有的特性(历时性和共时性)以及与实践的关系。材料二则侧重于从指导实践的角度,探讨价值教育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让受教育者从日常正当行为中获得激励感、保证受教育者接受的和施教者所教一致、保证受教育者头脑中建立的价值体系具有延续性等。5.①施教者要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方法给予受教者激励。②关注施教者个体的言行一致和受教育者个体的个性化培养,构建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和学习体系,并在一定期限内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予以跟踪评估。③构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价值教育体系,深入挖掘本民族、国家历史上重要的价值教育元素,并与当下时代特征密切结合;构建覆盖受教育者一生的价值教育体系,关注非学龄段人群。6.AB.“作者深感即使是最美丽、最丰富、最具有描述力和表现力的汉语也无法描述这树林之美”错误。根据原文“我无法用精准的语言来描述这树林的美”“我只恨自己的文学描述能力实在有限”可知,并不是汉语无法描述,而是作者认为自己的描述能力有限,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C.“人们耳熟能详的画作”错误。原文为“每一个热爱希施金作品的人,对这些画作都耳熟能详”,而非所有人;“俄罗斯所独有的顽强与旺盛之美”说法也不准确,原文为“在我看来,这种顽强与旺盛,几乎是俄罗斯的大自然和民族性格中所独有的”。D.“作品风格更加明快与明媚,具有更强的抒情性”错误,“他的风景画的调子有时明快而疏朗”“他既画过抒情诗一般明媚婉约的自然风景……也画过使人感到痛苦和抑郁的‘历史风景’”可知,文中只是说列维坦的作品有时明快而疏朗,具有抒情意味,没有将两人进行对比,于文无据。故选A。7.BB.“对比的手法”错误。句中只是说列维坦的作品“是一把明快和抒情的小提琴”,并没有进行对比。故选B。8.①树木和树叶的色彩繁复之美。②照进森林的阳光纯净、耀眼、明亮,呈现光影交错之美。③每一棵树木都不相同,有自己的年轮和风姿,生机勃勃,呈现出生命的顽强、旺盛之美。9.形散:①选材上,从托尔斯泰的树林的色彩、光线写到希施金、列维坦这两位画家,内容丰富。②表达方式上,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交替出现,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神聚:全文围绕“托尔斯泰的树林”这个核心组织材料,展现树林的色彩、光影以及生机之美,主题明确集中,抒发对托尔斯泰的树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0.BDG句意:他长大后却不要家中财库里的一文钱。妻子儿女告诉他说钱不够用,他望着他们笑着说:“我为人大概就像这个样子。”“不有其藏一钱”是动宾结构,其后B处断开;“妻子告不足”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D处断开;“曰”为断句标志,其后G处断开。故选BDG。11.CA.正确。句意: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和用时文写的赞铭共有二百九十一篇。/‌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B.正确。于是、就;竟然。句意:后来的人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就只好剽窃。/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C.错误。倾倒;没有、无不。句意: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没有门路。D.正确。句意:他宣扬的道义挽救了天下人的沉迷。/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故选C。12.BB.“某帅因而被罢官,出京做了绵州刺史”错,原文说的是樊绍述。故选B。13.(1)樊绍述对于这种写作的方法,真可以说是到了那极点了啊!“斯”,这种,这;“术”,方法;“极”,极点,顶点。(2)有人曾经议论过天和人的分别,以为人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只有天不容许人作假。“辨”,分别;“以谓”,以为,认为;“惟”,只,只有。14.①要承载仁义道德,在这个前提下包罗万象。②要坚持独创,不剽窃古人。③要做到文从字顺,无需粉饰而合乎法度。①由原文“必出入仁义,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可知,要承载仁义道德,在这个前提下包罗万象。②由原文“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可知,要坚持独创,不剽窃古人。③由原文“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可知,要做到文从字顺,无需粉饰而合乎法度。参考译文材料一:樊绍述逝世以后,将要埋葬,我准备给他写一篇墓志铭,向他家里人求取书籍,得到他所著的《魁纪公》三十卷,书名题为《樊子》的又有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和用时文写的赞铭共有二百九十一篇,路上所见和各种器物、门里所写的铭文二百二十篇,赋十篇,诗七百一十九首,我说:真多啊,古代从来没有人写这么多的,然而文词一定是出于自己的创作,没有袭用前人一言一句,这又是多么难哪!文章内容一定出于仁义道德,内容丰富如同滋生蓄养的生物,万物一定具备其中,如同大海与天地一样包容承载一切,文笔纵横奔放,肆意而为,没有什么不纳入和记录的。但是却不需要修改加工而自然合乎文章的法度。唉呀!樊绍述对于这种写作的方法,真可以说是到了那极点了啊。绍述出生时,樊家地位显贵,家中殷富,他长大后却不要家中财库里的一文钱。妻子儿女告诉他说钱不够用,他望着他们笑着说:“我为人大概就像这个样子。”妻儿们都回答说:“好。”没有不满意的。绍述曾经凭借金部郎中的身份到南方传告宪宗皇帝逝世的哀讯,回京后,说某帅把地方治理得不好,被罢免了金部郎中的官职,因为这出京去做绵州刺史。一年以后,被征召任命为为左司郎中,又出京担任绛州刺史。绵州、绛州的人民到现在都说:“樊使君对我们是有恩惠的。”后来朝廷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任命将要下来时,他却因病去世了,死时年纪若干。绍述名宗师。父亲名泽,曾经在襄阳、江陵任过节度使,官至右仆射,死后赠某官。他的祖父做过某官,名泳。从祖父到绍述,三代人都是通过参加军谋将帅科的考试获得上等名次而进入仕途的。绍述没有什么不学习的,在文章和音乐方面,是有天赋的。铭文说:只有古人写文章文辞都由自己创造出来,后来的人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就只好剽窃,后人都指着前人的作品公然袭用,从东汉到今天都一样。很久没有人感到要继承古人的做法,一些神圣的人物要么已经消逝了,要么隐伏不出,古人的作文之道已经被阻塞住了。阻塞到极点就会出现通达,这样才产生了樊绍述。在他的笔下,文字通顺妥帖,一个个字都各称其职。有想求得古人作文之道的,就可照绍述这条道路前进。材料二:自东汉以来,道德丧失,文风败坏,异端邪说一起兴起,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这些宰相辅佐,都不能挽救。惟独韩文公崛起于平民,谈笑着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道德和文风又回到正道,大概到现在有三百年了。他在八代文坛凋敝的基础上重振了文风,他宣扬的道义挽救了天下人的沉迷,他的忠心触发了皇帝的愤怒,他的勇气折服了三军统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并列,关系文坛盛衰,浩然独存的伟大人物吗?有人曾经议论过天和人的分别,以为人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只有天不容许人作假。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却不可以欺骗小猪和鱼;实力可以得到天下,却不可以得到一人之心。所以,韩公的一片真诚,能够拨开衡山的乌云,却不能挽回唐宪宗的迷惑;能够驯服鳄鱼的残暴,却不能消除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南海的人民中得到信任,建庙祭祀,世代相传,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安身。大概韩公能宣扬的是天道,他不能改变的是人事啊。15.CC.“芙蓉由盛开转向衰落的景象”错误。颈联虚写深秋冷月下的木芙蓉,“金殿冷”“锦城秋”暗含着后蜀主孟昶的故事,相传他当年在成都城上遍种芙蓉花,每至深秋,四十里花团锦簇。所以“金殿冷”“锦城秋”是写芙蓉花开放的景象,并没有由盛开转向衰落。故选C。16.①看似是诗人对芙蓉花的劝慰,实则是诗人的自我宽慰;②暗示诗人面对此时开放的芙蓉花,仍生发了迟暮之感;③流露出诗人欲排除杂念、与芙蓉花同葆清高纯洁之意。1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易错字:匏樽、属、谀、拨。18.B。A.表示许可。B.是“能够”的意思。C.是“值得”的意思。D.表示程度,是“很”的意思。故选B。19.①如果没有充足的午休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写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张一弛”亦可)③学校也应提供更好的午休环境20.①改为“近年来,随着教室空间和教育装备的改进,各地已涌现出不少学校午休‘躺睡自由’的案例”。(或改为“近年来,教室空间和教育装备的改进使得各地已涌现出不少学校午休‘躺睡自由’的案例”)③改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不妨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这一事关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好事、实事”。①句,中途易辙,“教室空间和教育装备的改进”是并列短语,后面没有谓语,就另起炉灶,写了一个句子,可以在前面加“随着”,使这个并列短语做状语,也可以在后面加“使得”,让并列短语做后面句子的主语。③句,句式杂糅,将“做好……事”与“以……为己任”两种句式杂糅,可删掉“为己任”。21.我们阅读和研究过去的典籍,就可以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22.①“我们”泛指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人,“你”主要指听众。②“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