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关节炎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1页
第二十三章 关节炎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2页
第二十三章 关节炎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3页
第二十三章 关节炎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4页
第二十三章 关节炎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十三章关节炎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第二十三章关节炎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一、关节炎的康复(一)概述关节炎是指关节的炎性和破坏性病理改变,或非炎性但具有机械力学退行性进程,有多种临床类型。

本节主要介绍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

1、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小关节滑膜炎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

典型症状为对称性关节炎症表现,最常侵犯四肢小关节,有晨僵感,皮下可有结节,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等改变和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2、骨性关节炎指以关节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的关节病变。

常见于中老年人。

无明显病因,可能和年龄、遗传、体质、代谢等因素有关。

由于年龄增大,软骨的积累性损伤和软骨粘多糖下降及纤维成分的增加,从而导致软骨韧性下降。

主要病理改变为(1)软骨面变性、产生裂隙,碎块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直至软骨面消失,骨端外露。

(2)深层钙化软骨增厚和髓内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新骨,骨面致密,增厚,使边缘骨刺形成。

(3)运动压力传递到松质骨髓腔内,使骨小梁受压而萎缩、吸收,形成囊样空洞(囊内含滑液、纤维组织、纤维软骨)(4)关节囊滑膜充血水肿、纤维增生而肥厚、滑液增多。

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钝痛,早期为间断性,后期可以是持续性,活动加剧,休息缓解。

长时间固定姿势症状加重,稍加活动后缓解。

部分患者有关节活动障碍和交锁症状。

体检可见关节肿大,有时有积液,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受限,但一般不出现关节强直。

X线早期变化不明显,逐步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骨刺、骨端硬化,软骨下囊样透亮区,最后是骨端改变和关节内游离体。

(二)康复问题1.限制日常生活活动慢性骨关节疼痛导致患者活动时症状加重,从而减少活动。

而单纯的减少活动可以影响软骨的营养,从而加重软骨退变。

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将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或加重病情。

肥胖本身又可以加重关节负荷,导致活动时疼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疼痛可引起肌肉活动减少,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

此外疼痛还可通过神经性抑制作用,影响肌力。

3.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进行性退变,导致关节挛缩。

由于关节挛缩而影响步态,增加活动时能量消耗。

同时也形成异常的步态,导致关节负荷异常。

4.生活质量下降和心理障碍由于关节疼痛的反复发作和对日常活动的恐惧,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慢性疼痛本身有显著的心理成分,因此心理压抑可加重疼痛症状。

(三)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分期1、病残评估美国风湿病协会的残疾分级标准是:

(1)I级功能完好,能无困难地进行各种活动。

(2)II级虽有单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功能受限,但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3)III级功能受限,部分或不能完成正常工作或仅能完成部分生活活动。

(4)IV级大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需卧床或限于依靠轮椅活动,生活自立丧失或仅保留极少部分。

2、临床分期和康复治疗适应症(1)急性期对肌无力者,通过适宜的肘腕练习,以维持肌力;对关节活动受限者,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以维持受累关节的功能;对潜在畸形者,可应用夹板以防止关节进一步损伤和畸形的出现;对生活自理能力减退者:

在急性发作间隙期,利用辅助支具,尽可能生活自理。

(2)亚急性或稳定期:

对肌无力者,通过运动和生活活动,要求提高受累部位肌力半级以上;对活动受限者,通过合适活动,维持或改善活动功能;对潜在畸形者,给予保护关节的指导,防止或延缓畸形的发生。

(四)康复治疗1、休息与运动(1)休息(包括局部休息)对炎性关节宜局部休息,以有利于缓解疼痛、炎症和预防挛缩,休息2周左右不至于产生关节强直。

如为多个关节受累,对应用抗炎药物未能控制症状者,宜卧床休息4周,以减轻疼痛,减慢血沉,减轻僵硬感。

对采用能量节省技术练习的患者,即每活动或工作30min左右应有短暂的休息,并记录有无关节不适、疲劳等。

如在活动中出现关节疼痛或疲劳时,宜教给患者如何调整其活动以减轻症状。

这种方案与完全休息组相比则症状改善较明显,活动能力较好。

(2)运动关节炎时,由于关节活动减少,肌萎缩,全身无力,疼痛,关节肿胀,不稳,改变关节负重反应等容易造成动力学的失衡。

进行适宜运动可增加关节活动,增强肌力,增进静力性和动力性的运动耐力,减少关节肿胀,使关节在较好的生物力学条件下进行活动,提高骨密度,改善全身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2.理疗(1)热疗包括热水浴、热敷、温泉浴等,有利于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

通常关节温度低于体温,在主动运动中皮肤和关节温度可增至34~37.5℃。

湿热敷3min可提高软组织温度3℃,其深度为1cm,短时间浅表热可使炎症的膝关节温度降低1℃。

但若用微波则膝关节温度上升约4.4℃,短波上升约5.4℃,超声波温度升高最明显。

如果关节温度由30.5℃增至36℃(如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胶原酶活性可提高4倍,从而破坏软骨。

超声波无论对浅表或深部关节均能明显提高关节的温度,因而不适宜关节炎的治疗。

有文献报道,给关节表面加温持续4h,也可达到上述温度。

因此,热敷时间通常以20min为宜。

(2)冷疗冷疗可降低皮肤和肌肉温度,因冷疗可抑制滑膜中胶原酶活性。

有些研究表明,冷疗既可环节疼痛,又可减轻肌痉挛,降低肌梭活性,从而提高痛阈。

但冷疗对Raynaud病,冷过敏者、冷沉球蛋白血症和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者禁忌。

突然加冷也可产生不适和应激反应。

(3)TENS也可用于关节炎的止痛,但通常在冷疗或牵张运动中应用,并可增进关节活动范围。

3、矫形器矫形器夹板和矫形器常用于不负重关节和不稳定的关节,以减少关节活动或保持关节于最佳功能位,也可用于动力性夹板来增进关节活动。

上肢用于手指、腕、肘,下肢则有踝足矫形器和膝矫形器,脊柱可有脊柱矫形器等。

4、生活辅助具生活辅助具如帮助行走的拐杖或手杖,既可保持平衡,又可减轻关节负荷。

在有显著小关节畸形而影响手指活动时时,采用万能手套等可以把工具或用具套在手套上,完成生活动作,而减少手指活动,以减轻症状。

此外还可以调节桌椅、便厕等常用生活用品的高度,以有利于患者用最小的关节负荷,来完成生活活动。

5.关节保护技术本病症的共性问题进行性关节功能和结构损害,为此在特定活动时减少关节负荷是康复治疗的核心之一。

其要点是:

(1)在同一体位下避免长时间负荷;(2)维持良好的姿势,以减轻对某一关节的负荷;(3)为维持足够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要有良好的关节排列对线;(4)活动时不应加重或诱发疼痛;(5)疼痛严重时需避免关节负荷;(6)急性疼痛时不应过多活动;(7)应用合适的辅助装置和夹板以分解负荷;(8)简化日常生活活动的操作程序,以尽量减少关节负荷。

6.能量节约技术(1)应用合适的支具和辅助装置,以最大限度发挥其生物力学功能,减少体力负荷,例如可以用推车来搬运杂务,而不是用手提和步行;(2)选用合适的生活辅助具和衣着;(3)改造家庭环境,以简化日常生活活动;(4)在日常活动中采用多次休息的方式,避免活动的关节和肌肉持续负担过重;(5)尽量在不对抗重力的情况下活动进行。

(五)康复治疗的特殊问题1、类风湿性关节炎(1)矫形器应用防止关节进一步损害和畸形的进展。

特别是用于腕尺侧偏斜、手指天鹅颈样畸形和纽扣花样畸形、肩关节呈内收、内旋和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的挛缩畸形。

注意事项包括:

①使用于腕、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不适用于肩关节和髋关节,对肘关节负重和膝关节不稳定时才可使用。

②常用于急性期和手术后,但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妨碍关节活动,一般可定期卸下矫形器作关节活动。

在应用矫形器时肢体须保持功能位。

③若仅为腕部病变则夹板仅固定至掌中部,使拇指能自由活动。

④夜间用的矫形器仅适用于手有轻度肿痛或无畸形者,保持功能位,减少炎症,牵张内部肌肉组织,防止发生尺侧偏斜。

⑤长腿矫形器可保护膝关节于全伸位,并使踝关节保持于直角和轻度内翻位,如已有屈曲挛缩,则需用系列矫形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矫正畸形。

⑥急性期固定矫形器可24h,情况改善后应缩短固定时间。

⑦类风湿病变侵犯到颈椎,可用软的颈圈将头固定于中间位,在睡眠和活动时(如上街、乘车等)尤为重要。

⑧当踝关节和足部亦受累时,可采用矫正鞋以保护足,并早期下床活动。

下床活动时应用拐杖或助步器来减轻负重和改变负重力线,减少损伤。

但可增加上肢相关关节的额外负重。

因此在拐杖或助步器上应装有把手。

(2)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活动的练习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注意是多轴全范围的活动。

急性期是轻柔的被动活动。

非急性期可在能承受的疼痛范围内进行主动活动练习,每天宜进行3~4次,每次活动不同的关节。

防止增加畸形的任何被动活动,如向掌侧半脱位的腕关节不宜作背屈动作,手腕病变者不宜做强有力的抓握和提捏。

(3)肌力训练可进行轻柔的抗阻练习,在不引起疼痛的范围内进行短时间练习,并和休息交替进行。

任何活动不应引起疲劳,若出现疲劳则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

(4)辅助具应用为达到生活自理,需改变某些生活用具的结构。

包括:

增大、增长把柄和加橡胶软套,以减少抓握力;晨起时如关节僵硬,进行温水浴或淋浴以减少僵硬。

采用各种省力的方法,如用轻便设备代替笨重的装置;改变某些工种,把必须的物件放在固定顺手的位置,并存放于合适的架子上或箱柜内;尽可能坐着工作等。

(5)关节保护措施日常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加重畸形的活动。

不作强力的抓握或提捏物件;开罐头可用固定于架子上的开罐器而不用手来拧开;用毛巾时,不是拧干而是压干;握刀时,将刀抓在手中,刀刃露于尺侧,以帮助在切割时产生桡侧偏斜的力量,而不是加重尺侧偏斜。

2.骨性关节炎(1)休息和合理运动症状明显时要充分休息。

症状缓解后应进行适当的关节运动以保持肌力和关节的稳定性。

但要注意运动不要过度,以免关节负荷增加,使症状加重,避免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在肌力训练中应强调等长收缩训练的重要性。

(2)按摩及理疗缓解疼痛和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药和中成药,散风祛湿、活血化淤、舒筋活络。

(4)痛点封闭及关节腔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5)手术治疗。

二、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包括髋、膝、肘、肩、桡骨头、掌指关节等。

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

(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康复目标(1)改善置换后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

(2)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达到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自理。

(4)加强对置换关节的保护,延长关节使用的寿命。

2、康复前评价康复前评价内容包括(1)患者原发疾病、全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

(2)患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

(3)手术详细情况,包括手术入路,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后假体位置,固定方法(骨水泥和非骨水泥),术中有无截骨、植骨、股骨骨折等。

3、康复评估方法内容:

疼痛程度评定、关节畸形和活动范围的改变、步态及步行能力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肌力及肌耐力测定、放射学检查、健康状态评定。

(1)Harris评价标准(表23-1)。

表23-1Harr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分标准表现得分44疼痛程度无无疼痛弱微痛或稍痛,不影响功能40轻度一般活动不受限,过量活动后偶有中度疼痛30中度疼痛可忍受,日常活动稍受限,但能正常工作,偶然服用比阿司匹林强的止痛剂有时剧痛,但不必卧床;活动严重受限;经常使用比阿斯匹林强的止痛剂20剧烈10残障因疼痛被迫卧床;卧床也有剧痛;因疼痛跛行,残障0功能楼梯一步一阶,不用扶手一步一阶,用扶手用某种方法能上楼不能上楼有能力进入公共交通工具在任何椅子上坐1小时而无不适在高椅子上坐1个半小时而无不适坐任何椅子均舒服穿袜、系鞋带方便穿袜、系鞋困难不能穿袜系鞋无跛行稍有跛行中等跛行严重跛行不需单手杖长距离多数时间用单手杖单拐双手杖双拐完全不能走(必要说明原因)不受限6个街区2-3个街区室内活动卧床或坐椅(轮椅)A无固定的屈曲挛缩畸形小于304210153042011850交通坐鞋袜步态行(平走稳辅舒助适器行走)行走距离畸117532101185201形B无固定的内收畸形小于10C无固定的伸展内收畸形小于10D无肢体短缩小于3.2厘米活动范围(指数值由活动度数与相应的指数相乘而得)总分5前屈0~4545~900.690~1100.3外展0~150.815~200.3大于200伸展外旋0~150.4大于150内收0~150.2活动范围的总分为指数值的和乘0.05Harris评分总分100分,其中日常活动能力和步态占47分,疼痛占44分,1115关节活动占5分,关节无畸形占4分,共100分。

90~100分为优,80~90为良,70~80为中,低于70分为差。

(2)步态分析参见第七章。

(3)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参见第八章。

4、术前康复(1)康复教育康复教育始于术前,贯穿于康复过程,是康复计划顺利完成的必要准备。

可采取交谈、书面或磁带、录像带等形式。

康复教育内容包括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程序及意义,术后日常注意事项,术后复诊等。

尤其要突出关节保护技术。

(2)术前指导目的是增加患肢肌力,学会不负重触地式步行。

方法:

尽量维持下肢于中立位,中立位是指下肢处于伸直状态,无内、外旋,利用箱型足夹板或钉子鞋完成。

患侧下肢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目的是降低损伤部位的疼痛和肌痉挛,减少髋关节内及病变部位的压力,重量为3-5kg。

肌力训练,包括患髋外展肌群、股四头肌、掴绳肌的等长和抗阻练习。

健侧下肢各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肌力练习及患侧踝关节和足趾的主动活动。

呼吸练习方法。

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进行不负重触地式步行,为术后的早期步行做准备。

肥胖者应注意术前控制体重,减少术后假体的负担,延长假体的寿命。

5、术后康复(1)肌力训练由于关节结构异常和疼痛,患者术前多存在患肢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

术后随着疼痛的缓解,髋关节结构的重建,患肢活动的增加,肌力有所恢复。

术后6月和1年髋屈、伸、外展肌力增加150%~250%,但1年后术侧肌力仍然是健侧的80%~90%。

在临床上经常发现有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的关节活动很好,但步行时出现明显的跛态,例如鸭步,就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有关。

术后即进行患侧股四头肌、掴绳肌、臀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5天开始主动助力运动,此时应注意患侧肢体重量的支持。

第三周开始髋屈、伸、外展肌力渐进抗阻锻炼。

肌力训练要重视髋外展肌力的训练。

从抗自身重力开始,阻力的设置要考虑术肢的承受能力,以不引起患侧髋部疼痛为宜。

一般不主张早期直腿抬高,以免引起髋臼承受过高压力,不利于假体的稳定,并可引起腹股沟处疼痛。

术后2~3周可采用固定自行车练习。

术后的肌力训练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为原则。

除了手术肢体的肌力锻炼,术后第一天视全身情况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为行走和使用拐杖做必要的准备。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保持关节活动范围是实现功能的必要条件。

非手关节包括术侧踝关节术后即日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练习。

患侧髋关节在术后早期(引流管)拔除后,采用坐位,使髋关节被动渐进屈曲10-90或使用CPM。

7天后,做侧卧位的外展、后伸10练习,外展不宜超过60;坐位和站位髋屈伸练习;站位骨盆摇摆做髋的内收、外展练习。

如髋臼位置良好,初次髋部手术者,可考虑髋关节做内外旋练习。

训练前应对假体的位置有很好的了解。

如髋臼前倾过多,则在外旋、内收伸直时不稳;如髋臼前倾不够,则在屈曲,内收内旋位时不稳;如髋臼外翻过多,则在屈曲60、内收内旋位不稳;如髋臼外翻不够,则在极度屈曲内收内旋位最易发生假体撞击。

如股骨前倾过多,则在伸展、内收和外旋位时不稳;前倾不够,则在极度屈曲内收和内旋时不稳。

康复训练人员只有了解假体位置的优劣,才能很好指导病人活动,避免训练时发生脱位等并发症。

(3)负重与行走及早负重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术后当天开始进行渐进负重练习较术后6周开始负重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19%。

不同假体和固定方法的适宜负重状态尚不清楚,据Davy测定,下肢站立时髋关节假体接触压力是体重的1倍,单脚站立时是体重的2.1倍,步行时峰压力可达体重的2.6~2.8倍。

术后下肢完全负重的时机尚无一致意见。

大多数研究认为6周以后即可以负重。

术后开始下地行走的时机受假体类型、固定方式、手术操作、髋关节软组织情况、病人体力等影响。

骨水泥型假体可在术后第3-7天开始,术中有大粗隆截骨或术中植骨、股骨骨折的病人应根据X线片推迟到术后至少2月,采用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至少术后6周方能练习步行。

患侧肢体由不负重-少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进行渐进负重练习,同时进行重心转移训练、立位平衡训练。

早期借助平衡杠或助行器,以后使用拐杖和手杖。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训练包括卧-坐转移,坐-站转移、如厕转移,乘车转移以及提供必要的辅助用具如鞋袜穿戴辅助用具等。

(5)髋关节保护技术①预防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屈曲90,内收不超过中线,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

②避免不良姿势,包括:

低座起立、翘二郎腿或两腿交叉、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避免术侧髋关节伸直、内收、内旋位。

而要经常使患侧髋关节处于轻度外展或中立位。

③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

在跑、跳、快速行走、滑行时由于加速度,髋关节受力可增加数倍。

④⑤(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概述全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膝关节严重疼痛、关节破坏、保守疗法无效者,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非感染性关节炎。

在选择病人时还应注意:

病人年龄60岁、体重80kg、患者充分认识假体发生松动和其它并发症、疼痛是考虑关节置换的主要症状,关节强直者要具体分析、如膝关节运动仅中度受限,手术极少会增加活动范围。

手术的目的是恢复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肢力线指髋关节和踝关节中心的连线。

正常此线应通过膝关节中心。

恢复下肢正常解剖力线的作用是使假体固定界面分布均匀,并恢复膝关节韧带作用力的生理性平衡。

手术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固定。

大多数患者可选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年轻和骨质量较好的病人可选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经验不足者选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即使非骨水泥型假体,尤其是胫骨平台假体,欧美多数人仍然采用骨水泥固定。

假体材料:

钴合金和钛合金。

两者临床效果基本相似。

2、康复训练(1)连续被动运动(CPM)①治疗的必要性术后第二天膝关节出现新胶原组织,生成高峰在手术后5-7d,如不加干扰,胶原纤维沉积将增加,形成膝关节伤口周围的软组织粘连,限制膝关节活动。

运动可使胶原纤维增生的方向沿着应力线排列,减少疤痕的形成及其对关节活动度的限制。

术后制动14天,并发症率高达16%。

膝关节活动障碍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为正常步行摆动期需要膝关节屈曲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