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_第1页
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_第2页
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_第3页
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_第4页
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2007-05-16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项目(课题批准号:JYKY04080)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旭东(1964-),男,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张旭东(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内容摘要: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的现状表现为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两个方面。主体缘由、外界环境因素、刺激事件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大学生自杀。本文从探讨大学生自杀现状出发,针对影响自杀的主客观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即在发挥大学生主体因素的同时,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力量的辅助作用。关键词:大学生;自杀;现状;原因;预防策略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16(2007)09-0047-06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IASP)共同确定的首个“预防自杀日”,“预防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课题。就全球而言,自杀已成为目前人类第四大死亡原因;在我国,自杀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五大死因,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约为200万人[1]。作为15岁至34岁人群中的大学生群体,自杀当然更是首位的死因。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压力,大学生茫然了,感到无所适从。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大学生怎么了?他们自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无奈?我们应该怎样留住他们走向死亡泥潭的脚步?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智慧和汗水,研究和践行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教育措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针对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杀预防教育。因此,本文从探讨大学生自杀现状出发,针对影响自杀的主客观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一、大学生自杀现状与分析自杀也称“直接自我毁灭行为”,指主体自愿并主动以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的行为[2]。近年来,多数人倾向于将自杀分为两类:自杀未遂(即一切未造成死亡的自杀意念或行为)和自杀死亡[3]。(一)大学生自杀未遂的调查当代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频发,其自杀比例在同龄人中也是较高的。据余小鸣等人对231名医学生的研究发现[4],有自杀意念的占一定比例,其中15%的人自述“一年中有过自杀想法”,1.9%的人“尝试过自杀”。另据上海市杨浦区对3000名大一学生的调查显示[5],25%以上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2004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徐慧兰等人在对该校610人的调查中发现:有89人(占总样本的14.6%)称自己在一年内曾认真想过要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陈志霞等人在2004年对101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以三年级比率最高,占13%[6]。(二)大学生自杀死亡的调查刘华山等人采用结构性访谈和查阅有关记录资料的方法,重点对我国4个省、市的16所大学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并对100多个大学生自杀案例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自杀率大致为2—4/10万[7]。另有研究显示,山东省大学生自杀率大致也为2—4/10万[8]。从自杀方式看,主要有坠楼、服毒、溺水、割腕等。从自杀的类型来看,笔者曾对13所高校的2260名大学生的挫折情境、挫折感进行过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47·的挫折类型分为九种,即学习受挫型、交往受挫型、恋爱受挫型、情绪受挫型、生理健康受挫型、适应受挫型、家庭受挫型、学校受挫型、就业受挫型[9]。笔者认为,既然大学生的挫折感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有理由相信大学生的自杀类型也可从上述九个方面考虑分类[10]。而从大学生自杀的真实报道来看,实际分为两大类型:挫折源来自内部的自杀类型。包括:(1)大学生学习受挫自杀型。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说明学习压力已成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2002年3月,大学生黄毅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遗书内容大致是:学习、考试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11]。(2)大学生恋爱受挫自杀型。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12]。因恋爱问题而自杀的情况多发生于大学三、四年级。据甘肃省兰州晨报报道:“2005年5月21日凌晨两时许,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兰州某学院的大二女生李小惠,因为男友提出分手而从宿舍二楼跳下,……”(3)大学生情绪受挫自杀型。深圳某大学中文系大一女生小许选择了跳楼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过了6天深圳某大学建筑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小张又以同样的方式自杀了,理由都是患抑郁症,有强烈的厌世情绪[5]。(4)大学生生理健康受挫自杀型。由于年轻,身体素质普遍较好,所以因生理健康问题而自杀的大学生相对较少,但由于客观存在的或主观感觉的生理缺陷和不足而引起严重自卑,并导致自杀的则偶有发生。有些学生的自卑缘于生理上的缺陷、伤残、疾病等。2004年10月,天津某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生因依赖性糖尿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而自杀[13]。挫折源来自外部的自杀类型。包括:(1)大学生学校受挫自杀型。如有少数大学生对学校住宿条件要求过高、还有的学生感到学校食堂的伙食极不“适合”自己,由此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选择自杀。2001年,广州某高校一名男生,入学三天后就自杀,原因是学校饭堂饭菜不好吃,宿舍没有空调,太热睡不着[14]。(2)大学生就业受挫自杀型。在《如意工作未找到某大学毕业生自杀》一文中谈到:2004年7月,北京某大学管理学院的王豪,毕业后4个月内没有找到工作。王豪回到了故乡,11月6日,悲观失望的他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选择了自杀[15]。(3)大学生交往受挫自杀型。西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专家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成都高校大学生有自杀倾向的比率高达3%,在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中,70%是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引发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最主要的原因[16]。(4)大学生适应受挫自杀型。如据江南时报2001年9月20日报道,广东某高校一名新生因无法适应新环境,多次表示不习惯集体生活,在连续失眠两天后,于2001年9月17日凌晨从宿舍跳楼身亡。(5)大学生家庭受挫自杀型。南京市2001年秋季开学期间,连续发生9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说明有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从大学校园外带来的。其中,有的自杀行为由家庭原因引起[16]。如就读时家庭的经济拮据,广东某高校英语系的一个女学生,家里经济很困难,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地往身上套,她承受不了贫困自杀了,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17]。二、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上大学不容易。上了大学怎么还会自杀”?许多人认为这不可能,然而大学生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本科生有,研究生也有;高年级有,低年级也有;男生有,女生也有;家在农村的有,家在城市的也有;学文史的有,学理工的也有;非重点大学有,重点大学也有。自杀是大学生在生命旅程中的致命错误,然而,他们为什么会走入这个误区呢?他们否定自己生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探讨,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一)内部因素———大学生自杀的主体缘由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严重问题。有人对35名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了调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和特点,发现人格障碍、情绪失调、对挫折的不良认知及挫折承受力差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18]。认知不协调是大学生轻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同时有两种或更多的不一致的意见或观念,或者我们的价值观与行为之间不符,我们就会体验到认知的不协调[14]。认知不协调是大学生轻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轻生者通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使自己处于高度的自卑状态中。他们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与之相关的人和环境,持续的消极认识,推动其对自己境遇的内部感知向越来越消极的状态发展。因此,他们觉得前途一片黑暗。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得心理脆弱的大学生无法面对或承受竞争失败的结果,一旦自己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即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就意志瓦解、精神崩溃、万念俱灰,走上不归路。大学生的某些消极心理状态是自杀行为发生的潜在因素。大学生主体内在的心理状态对其自杀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一是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用“疾风怒涛”来形容青年人的情绪,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情绪往往处于动荡不稳状态,具有冲动性、突发性、两极性、心境化等鲜明特征,也容易产生某些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愤·48·张旭东/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怒等。严重的负性情绪容易转化为内向攻击,导致自杀意念和行为。二是敏感而脆弱的意志状态。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成长环境,独生子女较多,生活经历较为简单,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脆弱的一面,容易产生受挫感,对危机和冲突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因而很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导火线。大学生的某些消极性格特征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潜在因素。日本心理学家发现,自杀和自杀者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性格而言,性格往往影响个人对环境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方式。那些具有敏感多疑、内向退缩、自卑抑郁的人,那些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易走极端的人,那些好胜心强、期望值过高、攻击性强的人,较一般人更容易在挫折面前产生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更有少数性格内向、孤僻、自尊心强、怀疑心重、承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容易长期陷入抑郁状态,导致抑郁症的出现。在行为上表现为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反应迟钝、无精打采、拒绝交际、回避朋友,并伴随着食欲减退、失眠等不良反应。据京、港、沪等地对高校自杀者所作的调查分析发现,自杀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脆弱、自卑、孤僻、抑郁、悲观等性格障碍[19]。心理矛盾冲突增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接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的熏陶。大学生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为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在某种情况下,就会转化为自杀动机。特别是在“社会自我”与“理想自我”共存的情况下,一旦“理想自我”首先占据自我空间,“理想自我”与“社会自我”之间又发生一些不可逃避、不可抑制的矛盾,青年大学生就会采取某种方式去化解矛盾。如果“理想自我”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在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最恰当的方式的时候,自杀动机就将取代“理想自我”占据自我空间了。抗挫折素质差。大学生抗挫素质差是影响自杀行为的核心因素。抗挫素质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承受和排解挫折的总体水平,即个体适应挫折、排解挫折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说,抗挫素质好的人,能够忍受重大挫折,并以理智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挫折,在挫折面前能够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力;抗挫素质差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不知所措,以非理智的态度和不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抗挫素质是个体保持与环境的良好适应、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主要由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部分组成。面对同样的挫折、困难,有的大学生能应付自如,有的却走上自杀的道路,这与个人的抗挫素质密切相关。值得高度重视的是,目前大学生中抗挫素质存在严重或较严重缺陷的人比例较高,有自杀潜在倾向的大学生人数远比已有自杀行为的人数高出许多倍[20]。人生的“终极”目标缺失。求知、求偶、求事业成了大学生生活的全部,一旦受挫,就心灰意冷,这主要是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缺陷。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与自杀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决定自杀行为的重要思想基础。对自杀的认知、已有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既可以成为自杀的原因,也可以成为抗自杀的资源[21]。例如,一个以健康为主要价值指标的大学生,可能因为不能面对疾病或意外伤害而自杀;一个把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并对自己的成绩抱很大期望的大学生,当考试成绩不很理想时,可能会采取自杀行为;一个把名誉和面子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大学生,一旦这方面遭到损害、破坏,就可能以自杀来了结;而一个人生态度悲观、消极的大学生很容易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二)外界环境因素———自杀心理与行为形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自杀行为是人的心理对外界环境严重不适应的极端表现。大学生所处的外界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这三部分往往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外界环境因素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生活的背景因素存在,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包括自杀心理)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作为现实因素存在,其中一些因素则成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诱发因素[22]。家庭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早期心理创伤。例如,父母早亡或离异、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受父母关注太少、甚至受父母或他人虐待等,都容易对孩子造成某种心理创伤,形成不健康或畸形的心态,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期望水平与大学生自杀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甚至受到父母的过分溺爱。很多父母在溺爱孩子的同时,对孩子也寄予过高的期望。而这种期望则变成孩子心头难以卸下的心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体验之中,轻生的念头油然而生。一旦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认为自己无用,对不起父母或认为会遭父母的责备,其中可能会有人因此而选择自杀。学校环境的影响。作为与大学生现实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校环境,无疑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一是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是自杀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原因之一。许多高校没有很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导致一些原本可以被扼杀于萌芽状态的心理异常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使自杀迹象没能被及时发现而酿成悲剧。二是故步自封的大学教育。现在的大学中,教书有余,育人却不足。任课教师只顾·49·张旭东/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量,不过问、不指导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状况;辅导员虽想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不专业,效果并不理想。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作为硬件建设的校舍等设备“扩招”了吗?作为软件建设的合格师资“扩招”了吗?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扩招”了吗?三是学习已成为某些大学生的“生命之痛”,有些学习内容不仅不能使大学生快乐和幸福,反而使他们失去了兴趣。他们逃避学习、逃避校园、逃避社会,甚至逃避人生。还有大学生考证、考公务员、考研,虽然说没压力人才很难培养出来,但是如果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那又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严酷的社会现实与冷漠的社会文化氛围。就一般意义来说,自杀行为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爱米尔·涂尔干在《自杀论》一书中强调,自杀行为与社会集团和个人之间的结合度有关,提出社会整合力的强弱是自杀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观点[23]。自杀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对转型期社会剧变的一种心理反应。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而造成的社会文化不稳定状态,外来文化的冲击、人际关系的复杂、生活节奏的快速化,使部分大学生适应困难。这些突变的社会环境与个体脆弱的心理素质相互作用,在负性心理应激源的催化下,可能会诱发某些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导致自杀率上升。二是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近十年来,国家从“毕业生分配”转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升学和就业压力加大,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信心;毕业后不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容易产生厌世情结、仇恨心理、心理失衡等情绪,而心理扭曲、心理脆弱的大学生较容易产生自杀动机。再加上高校学费、生活费较高,经济压力大,更加剧了大学生的压力。诸如此类的社会环境因素均成为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因素。(三)自杀行为的导火线———刺激事件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有时存在某种外界诱发因素。当一些大学生遭受到较大挫折的刺激事件时,由于冲动、情绪不能自控而产生自杀行为,此时,刺激事件就成了自杀行为的直接导火线。所谓刺激事件是指直接引起自杀行为发生的事件。研究表明[24],达到一定强度的心理刺激事件是构成自杀行为发生的外因。这些刺激事件主要有:严重的人际冲突、挫折失败、受人威胁或羞辱、失恋、父母离婚或亡故、严重的突发性疾病等。这些刺激事件对大学生身心的巨大冲击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悲观、绝望、无助等体验,进而想到自杀。所以,对遭受重大事件刺激的大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是十分必要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并不是上述诱因的必然结果,诱因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起的是“扳机”作用,其根源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问题[25]。综观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体内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直接诱发因素,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因素或几种因素在起作用,甚至很偶然的因素也可能促成一个人的自杀行为。然而就大学生整体的自杀状况来说,则是这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大学生自杀的预防策略笔者从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内外因素出发,认为预防大学生自杀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学生自身因素(自我形象设计)的奠基作用,二是外部力量(家庭、学校、社会)的辅助作用。(一)走出大学生自杀的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大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个人和高校无法预防。”自杀确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自杀者往往隐藏其自杀企图,并且大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为此预防大学生自杀有相当的难度。可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学生自杀也不例外。而且,自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为我们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了可能;同时,提高自杀者请求帮助的意识和获得帮助的能力可阻断自杀进程。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自杀是可以预防的[26]。第二个误区:“预防大学生自杀,高校无能为力。”虽然大学生自杀多发生在高校,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却较少反思高等教育的缺失,而较多地从大学生个人、学生家庭和社会环境方面探寻根源,再加上有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有效开展起来,因此面对大学生适应能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现状,许多高校缺少应有的补救措施。难怪有人说:“预防大学生自杀,高校无能为力。”[27]如果各高校正视大学生自杀预防问题,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高校一定有能力预防大学生自杀。(二)发挥大学生自身因素(自我形象设计)的奠基作用针对自杀源来自内部的自我形象设计。一是学习方面:(1)正确理解求知。大学生对求知应该精深、务实。培根说得好,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在学习、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求职、贡献于社会所必需的能力;涉猎多方面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以深化知识的巩固程度。(2)满足成才需要。大学生应成为开拓型、创造型人才。IT时代获取成功需要有十种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要成功必须炼就这十种能力[28]:较强的应变能力,交流和发挥想象能力,观察分·50·张旭东/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析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一定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的能力,独特的业务专长能力,非凡的工作能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较强的可转移能力。二是恋爱方面:(1)大学生要确立和发展正确的异性关系。男女大学生之间应该建立正确的、纯洁的友谊,这样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互补。大学生强烈希望与自己年龄相当又情投意合的异性交往并想方设法获得对方亲密、忠诚的友谊,在广泛的交往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友谊自然发展成爱情,也不要拒之门外。既不热衷于追求,但也别轻易放过,顺乎自然,不必额外地花费许多时间。正所谓:“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2)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性爱和情爱。目前有些大学生把大多数时间都用于谈恋爱,好像除了上课就应该谈恋爱。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更喜欢性爱而不是情爱,致使上述“谈恋爱”一词黯然失色,随之而来的是要调适由于失恋带来的挫折感。笔者以为,对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最好不要挤时间或透支精力去谈恋爱,因为大学生正处于“书山攀登之际,学海遨游之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三是情绪方面:(1)控制不良情绪,调出最佳心境。大学生在加强思想品德和个性修养的基础上,还应做到:延缓过激情绪的产生,积极做人、投身学业、养成乐天开朗的性格,对事物保持兴趣,广交朋友、珍惜时光。第二,培养自己的情商。情商反映的主要是情绪的管理,要学会了解自我情绪、调控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等。针对自杀源来自外部的自我形象设计。一是交往方面:(1)大学生要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善于沟通是一种艺术,是透过眼睛、耳朵与声音和面部表情的接触,把我们自己投射在别人心中的艺术。有效沟通的基本法则:即要牢记别人的恩惠,不要显露有恩于人;说话要有分寸、有条理,不要背后议论人;要理解、宽容别人,不要说穿别人的秘密;要助人为乐,不要无把握地许诺;言论要乐观进取,不要悲观厌世;要以服务为目的,不要以自我为中心。(2)在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歌德说得好:“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仅仅借助于行动,任何时候都不能靠静观。尽力履行你的职责,你便可知道你身上有什么。”在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一个人能找到反映他自己的镜子,认识自己的本质,即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能力、性情等等;在此基础上,善于向别人学习,主动争取同伴、朋友和集体的帮助,才会更快进步。二是适应方面:(1)大学生要正视人生目标,确立人生目标:思索、追求、创新、进取。每一位大学生都应本着“要受敬、自强为敬”的精神,永远“劳动、创造、进步———无止无休!爱真、爱善、爱美———不折不扣”。(2)帮助大学生确立理想:求知、成才、完善、贡献。人活着就要有所追求,就要作出贡献。人都是社会的人,人活一世,只有为社会,为人类作出点贡献,才不算白活,活的才欣慰。“近期目标一定要有,远大理想又不能丢”。要牢记“天生吾材必有用”。(3)大学生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完善自我,改造社会和自然,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的发展和完善作出贡献,那就表明他是有价值的,他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确认度和需要度。有人说,“我比不上别人,总遇到挫折”。其实,强者内心并不是没有痛苦,只是因为他们战胜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所以他们才成为强者。更何况“上帝只能拯救那些能够自救的人”。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三是家庭方面:(1)大学生应该知道: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为了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这个人就是父母;所以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他(她)尽到了最大努力,那他(她)就是伟大的”,这个人说得也是父母。大学生要“我爱我家”、不要“怨天尤人”。(2)大学生与家庭联系的有效途径:一是电话,学生可以通过电话与家长、帮助过自己的人联系,随时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征求他们的意见;二是书信或邮件,这也是常用的交流思想、感情的有效工具。且文字交流的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委婉含蓄,有较强的感染力,易于以情感人。因此,大学生在闲暇之余给家长写封信、发个邮件。(三)调动外部力量(家庭、学校、社会)的辅助作用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自杀干预体系。第一,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勤钻研、洒汗水、喜在教书”,还应该“勇创新、滴心血、乐在育人”。同时,高校内部要组织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预防干预队伍,形成从校、院(系)到班级、寝室的预防干预网络[27]。第二,筛选高危人群,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个人预防能力较差的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学生所在院系要负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进行行为观测和心理检测,从而筛选并确定高危人群。同时,加强自杀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减少高危人群的相对数量,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如开设“生命热线”、心理咨询门诊等,以便给企图自杀者及时帮助。改变错误认知,延缓自杀冲动。要帮助大学生识别自己的错误认知。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人们的非理性认知的特点,如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等;然后针对这些特点,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对帮助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应该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保持健康的睡眠、坚持与他人交往、争取老师和朋友等社会支持、引导其多理性思考在其生命中重要的、但又未尽的事情[29]。其次,从·51·张旭东/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自身做起,加强自杀预防。自杀是个人自愿实施的,所以要使行为人放弃自杀,就要从个人预防开始。一般个人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生活充满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挫折排解力,随时准备迎接即将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挫折;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寻求广泛的社会支持;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或与辅导员、老师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及时化解心中的郁闷、疑团。加强自杀的公共预防,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大学生自杀预防是一项社会性的公共卫生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较好的公共预防应当做好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设立自杀预防机构,如自杀防治中心、“生命热线”、“希望热线”、心理咨询中心等;二是进行自杀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主要包括自杀的危害、自杀的常见表现、自杀的原因、自杀的高危因素、自杀心理、自杀相关机构的情况等;限制自杀常用药物、工具,加强对高危地点(如高楼等)的防范;三是加强高危人群的社会支持,使他们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危机干预是指专业咨询员通过各种方式(如热线咨询、现场咨询、门诊咨询)帮助自杀者打消念头,重新回归社会。实践证明,对当事人,尤其是挫折感强烈的当事人进行主动干预是防治自杀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群高智商、高情商的现代大学生来说,自杀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心理失调而一时冲动的行为,只要发现及时,危机干预的成功率就会很高。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要走的路还很长,急需大量的心理咨询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参考文献:[1]王友之.自杀防御不能回避的话题[N]·中国教育报,2005-09-07.[2]沈渔村.精神病学:第三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53-857.[3]胡泽卿.自杀的概念与分类[J]·华西医学,1995,10(1):38.[4]余小鸣、籍红,等.231名医学生自杀意向、自杀态度及相关作用的初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8(5).[5]上海市杨浦区1/4大一学生动过自杀意念[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