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完整打印版】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完整打印版】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完整打印版】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完整打印版】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二、探究新知学生列式:5+5+5+5=5×4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倍是多少?)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二、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学生回答后,强调:求几个几或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教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信息。老师引导: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45小时所行驶的路程就是1小时行使路程的请看着线段图将100×4/5表示的意思和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计算的方法。提问:像刚才那样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什么意思呢?求一个数的几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探索出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阅读例3及下面的文字,将你认为重要的话用“”勾出来。教师:说说你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句话的理解。三、即时练习,巩固反馈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说说列式的理由。教师:一个数乘分数可以表示什么意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抽学生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二、探究新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观察并指名回答,教师揭示课题: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3)教师提问:你们的想法31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结合图来表示出3/5×1/2。根据交流,小结:3/5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它的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1/2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如果是求3/耕地多少公顷,在图上怎样表示呢?自己列式算一算,再画图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学生的做法。全班评价,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式和画法。教师强调: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所乘的积作分母。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教师引入:同学们是否学会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呢?我们来试一试。学生独立口算,订正时说说计算及约分的方法。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约分的情况。全班评价,让学生说每道题是怎么约分的。教师强调:分数连乘,可以同时将几个分数进行约分,再将约分后的分数,按对学生没有先约分的情况,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们帮助的?结合算式,教师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约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揭示课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我们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二、探究新知出示例1,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完整地表达全班交流后,学生独立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一学生所画线段图,并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结合线段图,教师提问: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全班讨论后,教师强调:求行了多少千米就是求全程的2/3是多少千米,也就是求根据交流,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三、巩固提高,拓展应用学生读题,找出分率句,分析:谁和谁比较?把谁看作单位“1”?根据信息交流,教师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自己在练习本上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追问学生解题中每一步的思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根据分率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二、探究新知指名学生回答,并提问:从题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一学生画图,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反馈,集体订正。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学困生。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结合学生汇报的方法,师生进行解题思路分析。学生交流后,同桌互相说说第一种解法的思路。教师结合图小结:要求红玫瑰的面积,我们可以先求出玫瑰的面积,再根据红玫瑰的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瑰的面积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就转化为已知红玫瑰的面积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求根据回答,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是分数连乘问题,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一样。可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教师出示儿童,成人,老人的一般体重情况,学生计算,全班订正。教师强调:不要认为例题是分数连乘问题,练习题全部也是分数连乘。在解决问题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根据交流,教师简单小结分数连乘问题的特点与解决方法。五、独立作业六、拓展与提高练习二思考题。大家试一试,提示学生有多种解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理解打折的意义,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如果有学生说到打折的问题,教师揭示课题:什么是打折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生活中有关打折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主题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十;六折表示原价的十分之六或者百分之六十。提问:要求250元够不够,该怎样解决呢?自己在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对学困生进行即时指导。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让展示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根据交流,教师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应选择更简洁、简单的解题方法。通过学生交流,强调打折的意义与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全班交流后,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全班评价。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个小组举例进行说明。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两个题单位“1量只有在1吨时,剩下的才相等。其余【教学内容】【教学目标】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境引入,激发探究兴趣1.观察主题图,提问:同学们,在学校内有一个水池,你们观察过吗?池内的鱼儿美丽,水面平静。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后,水面荡开的波纹,应该是一个近似的什么形状?请用动作说明。教师: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表面的形状与圆有关。根据你们的经验,能2.揭题:看来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3.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其实圆也和学过的这些图形一样也种平面图形)二、操作交流,感知圆的特征教师: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教师:请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标准的圆。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一样呢?半径大,则圆大;半径小,则圆小。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其实,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还有同学提到了圆的半径,认识半径吗?那现在大家就在你刚才画的圆中画出这个圆的半径来,画得越多越好。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教师:那么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呀?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课件展示动画从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齐读)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就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3)直径的特征。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为什么?说明理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三、巩固应用,拓展孕伏第1题(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不一样,半径越大,圆就越大)由此得出: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第2次画完后,教师问:这几个圆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圆在这里,有的圆3.应用练习(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结合我们对圆的认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运用圆的有关特点,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今天这节课,大家对圆有了更多的认识。圆是简单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它的介绍并伴有声音讲解)其实,圆还有许多奇妙之处等待我们去认识呢!让我们到生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认识圆心角和弧。【教学重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圆规、直尺、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折扇。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教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一把打开的折扇的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像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二、教学新知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如下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画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然后让学生将∠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4.让学生观察屏幕上出现彩色的OA、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半半径OA和半径OB,再让学生在扇形中涂上颜色或者画上阴影——斜线)让学生试着画扇形,通过操作可清楚地认识扇形。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8.比较下面两个图形(扇形和三角形),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扇形容易与三角形混淆,这个比较很有必要)左边的图形是扇形,右边的图形是三角形。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尽管有的图形的两条边也是圆的半径,但是第三条边不是弧,而是线段,这个图形不能称为扇形,它是三角形。弧是三、基本练习①判断下面各个图形的阴影部分是不是扇形,并说出理由。②判断下面各个角是不是圆心角,并说出理由。③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说说理由)2)因为扇形是它所在圆的一部分,那么圆的一部分一定是扇形。()【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画圆的方法,并能利用圆设计一些简单的图2.通过不同圆的组合来画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及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3.让学生了解圆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小线段组成,渗透极限的思想。【教学重点】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欣赏图案,引入新课1.出示一些由不同的圆组合而成的优美图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二、动手操作,设计图案(2)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画这些图案的方法,教师用课件配合展示画的步骤。第一步画圆第三步涂色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是否美观,并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是怎么画出来的。学生2: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是有规律的。相邻两条边上相同数所标注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如1←→1、2←→2、3←→3、4←→4、5←→5、6←→6。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1.课堂活动第1题。首先让学生观察第2.课堂活动第3题。用圆规为主要工具,设计喜欢的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喜欢的图案,再展示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2.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教师:铁环滚动一周的距离我们就叫做铁环的周长。教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指出并回答。(略)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由曲变直,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每个组的同学先测量出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并把这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绳绕法、滚动法……)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的动画测量过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示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六、课堂作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同【教学重点】能运用圆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1.口答: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我们把它叫做(),用字3.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圆的知二、教学新知理解题意:观察图中的信息,想一想这些信息与圆的哪些知识有关?能不能用公式2.学生尝试解决。老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认真审题,分清每题的条件和问题,合理展示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书写格式。4.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用估算5.小结: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和半径,可以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利用公三、巩固应用1.练习五第6题。这是稍有变化的题目,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每个图形的周长2.练习五第7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先弄清题目的要求,要求车轮转动多所爬的路线分别是什么。第1只蜜蜂所爬路程是正方形的周长加上一个直径为4的圆的周长,第2只蜜蜂所爬的路程是正方形的周长加一个直径为4的圆的周长。从而得出两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对于你解决有关圆周长的实际问题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2.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教师:最近我们又接触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已经了解了哪些有关圆的圆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面二、初步探究教师:有一个圆,并以圆的半径r为边长画一个小正方形。学生1:这个圆面上可以画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但圆的面积没有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所以,我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大,比4个正方形小,所以,我也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小结:圆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也就是半径平方(r2)的3倍多一三、进一步探索教师:刚才我们通过估一估,数一数,得出了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这一结论对所有的圆都适用,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能估算出教师:用这个方法只能估算出圆的面积。要想得到准确值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圆的教师:回想一下以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教师:我们都是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1)不同之处: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A: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B: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想把圆转化成什么样的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估计:除了学生会拼成平行四边形外,还可能拼成梯形和三角形)教师:我们从多角度,多侧面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我们刚才是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圆还可不可以转化成其他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面积公式呢?接着让学生看课堂活动第1题:想一想,圆转化成梯形和三角形能否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讨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圆的直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重点】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二、新课学习C、学生尝试解答,抽三人板演,并说出解题思路。D、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知道直径和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是: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半径这个条件,但实际生活中常常不能直接知道半径,如果知道圆的周长或直径,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三、巩固练习通过填表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圆的某一个量与另一些量之间的关系。结论: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形,圆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五、课堂小结教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说说知道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知道周长怎样求圆的半径和面积?学习知识应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今天我看到了你们的优秀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通过计算花坛周围小路的面积(课堂活动第2题),掌握求圆环面积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案,体会学习圆的面积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能将组合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1.出示所学过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让2.生活中,有些现实问题并不是直接求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例如:希望小学的阅览室有这样的窗户(课件呈现例1图),圆形花坛的周围有一条小路(课件呈现课堂活动第3.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解决相关的问题呢?今天就开始学习:解决问题。[评析:把复习与创设情境相结合,同时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高效地引出问题,导入了新课]二、探究新知教学方案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窗户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半圆的面教学方案2: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以后,再通过交流反馈,总结出方法。(3)小结:像这种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一般把它分割成几个学过的图形,再把它们(4)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思路来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3.掌握求阴影图形的基本策略。(课堂活动预设④: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思路是: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预设⑤:求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只需知道一个条件:正方形的边长。因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边长平移到圆的中间成为直径)(1)呈现课堂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理也可以告诉学生所剩下部分的形状在数学里面就叫做圆环。=πR2-πr2-r2)沟通:课堂活动第1、2题,圆环面积与阴影部分面积的解决策略可都要先把分析图形的组成,观察阴影部分或圆环是用哪个大图形的面积减去哪个小图形三、巩固练习旋转部分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环的面积。要先分别求出大圆和小圆的半径,再算四、全课总结你认为求组合图形和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是什么?求圆环面积的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折叠圆桌的面积,掌握把正方形面积转化成两个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2.探索正方形与内切圆、圆与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知道是怎样的桌子吗?(可折叠的圆桌,折叠后便成了正方形)引导学生用图形表示学生2:折叠后的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同学们对这么多问题感兴趣,现在我们就先重点研究其中的两个问题。二、探究新知A.要求折叠后的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看作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从而把正方形的=0.36(m2=3.14×0.36(4)小结:求正方形面积常用的方法是找边长,用公式“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来解决,如果无法找到边长,就换个角度思考,把正方形的面积转化成三角形面积来解3.同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正方形与内切圆面积的关系。小结:从正方形里截取一个最大的圆,从圆里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大正方形面三、巩固练习1.一个长方形的长5分米,宽4分米,从中截取一个最大的半圆,剩下部分的面积提示:第5题比较难,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要求大约几分通过大桥,实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教学重点】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2.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提醒学生:可以翻开书看一看,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呢?这样把你的想法整理在作业本上,流程式、树形式、表格式、其他)5.反馈:请学生把对圆的整理给大家展示一下。圆圆的认识(圆心、半径、直径、d=2r)圆的面积(圆面积的意义、面积公式的推导、面积公式S=πr2)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求阴影图形的面积,求圆环面积,现实问题)(1)观察图,请指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或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7.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整理得很有条理,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本单元学二、教学例题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要完成要求,用字母标出。第(2)小题:根据要求,现在画圆时,圆规两脚的距离是取多少?学生独立完成。的信息,选择合理的方法,才能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填表,注意根据已知的条件,合理地选用公式。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注意关注学生的错误,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帮助学生从错误根源处纠正,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三、巩固练习(1)圆中最长的线段是它的()。(3)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如果整理与复习(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教学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对圆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能解决下面这些说说为什么这样做)3.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了。今天,我们要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二、教学例题1.教师:同学们,既然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知识思考:①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哪些知识?②请大家独立尝试将这3.教师:大家做完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评判黑板上同学的解答情况。反馈:你解决的是哪个问题,能说说你每一步所求的是什么?(全班判断正误)在问题一:第1个问题要用到圆周长的知识,求需要多长的铁丝就是圆的周长与接问题二:第2个问题要用到圆面积的知识,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就是(全对的举手,询问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4.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例2的解决过程,你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时,它的思考三、巩固练习教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下面我们就应用这种思路进一3.把一张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纸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圆,那么四周剩下的纸的6.下图把一个圆形纸片等分成若干份后,剪开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不变的所告诉的15.7m表示的是圆周长的一半,并没有直接告诉半径,所以解题的思路第(2)问:求这个蒙古包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你解决问题有哪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些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2.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解决的算式。针对学生列出的除法算式提问:我们学过解答这些问题吗?它们属于什么范围的问题?引出单元内容:分数除法。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进入“分数除法”的学习当中,让它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4.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做一个游戏开始。游戏内容:写两个因数相乘的乘法算式,使两个因数的乘二、认识倒数请同学们看看刚才你们写出的这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3.出示:0.5×2=1,(如果学生游戏的算式中有相应的例子,可直接用)它们的也是1,这样的算式可不可以看成是分子和分母颠倒的呢?小组议一议。三、求倒数①4/7、5/6、1/3、1/8②3/2、8/5、9、1、13/133.若用字母a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那么它的倒数该怎样表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4.完成教科书第45页“填一填”,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2.通过实践运用,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二、自主探究、交流方法3.引导学生对使用的算法算理进行深入分析。面对这些问题,就顺势引入新问题“将操场的45平均分给六年级三个班,每班打扫它5.如果没有疑问,那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将操场的4/5平均分给六年级三个班,每班打扫它的几分之几?”这是运用转换的方法将分数除法转换成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总结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类推、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②板书:900÷3/4。③自己试算一下。(学生可能会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计算,也可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来进行计算都可以)B.900÷3,还可以写成什么算式?(900×1/3)C.1/4分行“900×1/3(米)”,求1分行多少米,又怎样?(900900÷3/4=900×1/3×4=900×4/3(5)教师小结:由上例可知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板书:900÷34=900×43=1200(米)①算式中的“÷”为什么可以变成“×”?⑤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叙述吗?让同桌学生相互议⑥教师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三、深化应用,拓展延伸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2)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分数连除应当怎样计算?板书:8/9÷2/3÷4/7=8/9×3/2÷4/7=8/9×3/2×7/4=4/3×7/4=7/3板书:2/5×3/4÷6/7=2/5×3/4×7/6=7/203.从例5的计算中可以看出: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应当怎么办?启发学生总结出: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三、巩固深化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4÷2/5=24×5/2=60(吨)5.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可采用什么方小结:单位“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可以顺着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思考。还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三、深化应用,拓展延伸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得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2.专项练习:先说说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二、创设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总结:第(1)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第(2)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或直接列除法算式解决。三、深化应用,拓展延伸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一)。二、合作探究①小明、小华和小红的钱都存在了储蓄所里。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关,所以他们说的信息都与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方法2:解:小华存的钱数:88×3/4=66(元)小红存的钱数:66÷6/5=55(元)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系,要想求出小红的存款数,必须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数,所以第一步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是多少元,也就是求出小明的34是多少。第二步根据小华的存款数是小红的65,求出小红的存款是多少元。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学会分析信息,寻找等量,能按照构建方程的基本程序和格式解决问题。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了解了有关三峡的知识,老师也搜集了一段美丽的三峡风光短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3.老师除了收集到了美丽的三峡风光,还了解到这样的一条信息。提出问题:西陵峡长多少千米?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二)。二、探索新知1.先请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条信息的。„„学生也许会收集到这样一些错误的信息:巫峡长度的两倍加上2千米就是西陵峡的长度„„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等量,教师巡视指导。西陵峡长度的1/2=巫峡的长度-2千米(如果学生未提出就先不板出)3.请学生尝试根据第一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通过投影将学生列式的情况进行展示,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格式进行规范。4.学生独立完成方程的解答引导学生归纳: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所给的信息,找准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再列出对应的方程。三、发散思维注意发现学生解答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2.小组汇报解决方法,并要求汇报的同学阐述清楚解题思路。西陵峡二分之一西陵峡二分之一的长度五、总结提高六、课外练习:练习十二第3、4、5题。要求学生先用方程解决,学有余力的同学再选教学反思: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同规律,初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3.开展小组之间交流、评价活动,了解不同的规律产生不同的排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个性化修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规律。个性化修改一、开展数学活动,发现规律教师:今天,我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数学游戏,叫做“猜一猜”。游戏规则是根据老师出示的分数,请同学们猜猜问号代表的分数是多少。谁能猜对,就是胜利者。出示:1/2、1/3、2/3、1/4、2/4、?、?、?、?„„学生观察,并说出:3/4、1/5、2/5、3/5、4/5„„演示:1/2、1/3、2/3、1/4、2/4、3/4、1/5、2/5、3/5、4/5„„二、自主探究规律,培养发散思维三、展示排列结果,小组间互相评价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新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并说说是运用怎样的规律进行填空提示:分子不变,分母缩小三倍是本题的规律。可对学生的计算困难进行讲解:分子不变,分母缩小三倍,分数值会扩大三倍。分子扩大三倍,分母不变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当分母为2时,可直接把分子扩大三倍,同样遵循了分数变化的规律。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完成练习十三第2、3题。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开展的数学活动,你都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对于探索一些数学中的规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想跟大家分享吗?或者还有什么疑惑希望得到帮助教学反思:按比例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2.小结: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二、学习新知(1)找出板书中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指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教师追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相应部分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种数三、巩固练习比,它是记录两队得分的多少的一种形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3)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50。哪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学生找出后,教师作引导性提问:它们为什么相等?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小结: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二、学习新知200∶240=20∶24=10∶12=5∶62.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①15∶12②1/4∶5/6③30∶60∶120师生共同观察,找出各组比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化简。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的,一般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们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进一步化简。教师提示:在三个数的连比中,比号不表示除号。三、巩固练习2.出示练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9:543/4∶6/75.8∶2.9200∶150∶26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三、独立思考,计算交流教师: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分配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陈红应分的本数:15×35=9(本)赵青应分的本数:15×25=6(本)用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教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可是你们如何证明自己的五、作业: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揭题,学习新知千克,石子有60千克,水泥有240千克。要配3.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这种混凝土要按照沙子、石子、水泥所需重量的比去分配,这三种材料的比你„„(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时要利用评价优化解法)三、巩固拓展,应用知识1.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3∶2∶1。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度?这是教师: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教师:想一想,今天的知识与昨天的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找到几个量的比的?通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1.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2.教师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①他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甲运得近应该少付,丙运③是不是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办法来分摊运货的钱。④能不能把运费分成每节30元,第一节由三人共同分担,第二节由乙和丙两人分担,第三节只有丙一个人承担,这样比较公平。„„学生经过讨论会认为:平均分的方案不公平,因为甲运的路程短,却要和路程最长的丙付同样多的钱,这种方案在现实中不容易被接受。按比例分配或按每段路程来分摊钱的办法可以让运货路程短的付较少的钱,而运货路程长的付钱较多,这样相对比较公二、合作探究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公平的办法,选择同方法的人可以组成4~6人的小组,把把路程平均分成三份,甲行了一份付一份钱,乙行了两份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答:甲应分摊15元的运费,乙应分摊30元的运费,丙应分摊45元的运费。每一段的运费:90×1/3=30(元)丙:10+15+30=55(元)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果你是甲,你会接受哪种方案?为三、巩固应用出示情境:小强家房子出租给小李、小张、小王三个年青人,每月房租是630元,6月小王210元交房租。到月底小强的妈妈要去收房租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建议妈妈怎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教具、学具准备】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图片在变小;从右往左观察,图片在变大。„„学生回答后: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片。非常棒!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教师: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教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完全相同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放大或缩小图形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放大或缩小的方法。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课前回忆,揭示课题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没有变化?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教师强调: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教师: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小组议一议。教师: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相似图形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按要求将原图形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1.练习十八第2、3题(强调:第3题要画法关键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每条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书:比例尺)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教师: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4.5厘米∶9米=4.5∶900=1∶200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明确:1∶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4)介绍数字比例尺。教师:1∶,10∶1,1∶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学生: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教师:该怎么求?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学生1: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2000=2(厘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12000=2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强调:单位要统一。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4.教学小结: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生1:„„倍数关系„„学生2:„„分数关系„„学生3:„„比例尺的意义„„教师: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教学反思: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方向与距离来准确2.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3.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我们一般把正北偏东45度称为东北方,把正北偏西45度称为西北方,依次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教师: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桌议一议。学生: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给定的比例尺画图。(1∶20000)学生:因为几个同学家的方向和距离都知道了,所以可以确定他们家的位置。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画一个十字图,告诉学生,十字图的交叉点就是观测点。注意: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要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分组讨论: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方向:观测点→十字图→定方向距离:换算→量距离、描点、标示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议一议:某一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画出的几幅十字坐标图肯定一样大。这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2.通过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学生: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①确定观测点,以它作为十字图的交叉点;②画出十字图,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比例尺;③确定方向;④按比例尺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⑤量出距离、描点、标示。注意:学生谈方法的时候不一定一一列举,谈到要点就可以了。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不光要知道如何画物体位置的方法,常常还需要在平面图中会看图,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二、教学新知根据标注的角度说方向板书:识图方法→方向、量图距、算实距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2.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3.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要求:确定方向,互相交换位置,互相描述自己的位置。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对于学生回答的其他线路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②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3.教学小结:我们在描述或者画路线图时,一定要注意:到达一个新目画出方向标,才能确定出到达下一个目标的方向。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教学反思:第六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能正确按混合运算顺序计算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二、进行新课2.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时说清楚:我的想法是怎样的?我写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我的想法和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一致?三、巩固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如何正确地、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来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二、探究新知(1)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按上一节课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后算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算除法,再算前一个加法,最后算后一个加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两种做法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第二种做法更好些,因为它使用了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粉笔勾画出简算的部分,并(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了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有时可以用学过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同学们会用运算律简算分数混合运算吗?同学们可以试一三、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先要观察题中的数的特点,然后根据每个计算步骤的前后具①6/7-6/7×2/3②4/5×15÷4/5×12③5÷5/9-5/9÷5④54-67+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教师提问:这两句话中,分别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从分率句中还能得到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入:这是我搜集到的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个信息。出示例1及条形图。学教师提问:这些信息中,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你对“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比2006年提高19/156”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这句话,教师适时引导:“比20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求出2003年的水位是多少米吗?自己在练习本试一①156-156×7/52②156×(1-7/52)全班交流,请板演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适当追问:为什么156×7/52这(4)学生独立解决“2009年的水位米数”问题,全班评价。教师追问:这里的单位2.小结:今天我们解决的是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三、同类拓展,应用提高五、全课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①八月比七月节约了1/11。②现在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1/8。在弄清单位“1”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全班评价。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二、教学新课指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三个信息:①黑山镇计划退耕还林1840公顷;②第一年完成教师: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图帮助我们分析。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题中的信息画出来。全班交流画图情况,教师结合长方形图进行分析。教师:这道题的两个分率句都是谁为单位“1”,要求两年共退耕还林多少公顷必并板书在黑板上)根据回答,教师小结:要求问题既可以先分别求出每年的退耕还林公顷数,也可以重点分析:第二年比第一年少退耕还林多少公顷,还剩多少公顷两个问题的不同解根据交流,明晰分数作为分率与数量的区别。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是已知一个3.综合前面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前面的解决问题中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教师:这节课我们是在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解决问题。知条件问题不同的是:前一题运走的吨数与运走的分率是直接对应的,而后一题告诉了运走的分率和剩下的吨数,也就是说告诉的分率和数量没有对应。教师:像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答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在前面解决问题中,我让学生对照板书说出前面用到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和分析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这几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析解决这个问学生先独立分析,再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有采用画图分析法来解决问题的吗?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在选择用画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中选一名学生代表汇报。剩下的吨数↓240÷(÷(总份数↓9--运走的份数↓5)×)×总份数↓9=总吨数教师:还有用找等量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吗?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你的想法。在选择用找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学生中选择一名学生来汇报。先让学生展示自己列的等量关系,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然后再说出算式和答案。学生汇报完后,在征求其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再在原有的吨数↓x--运走的吨数↓5/9x==剩下的吨数↓240教师选择一位用算术方法解决的同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240÷(1-5/9)=540(吨)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要求原有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