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云南围棋子,简称云子,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从选料、配料、熔融、滴子,到退火、打磨、清洗、分拣,直至精细处理、包装等,总共12道工序。云子精选当地紫石英、玛瑙等30余种矿物石料,经不同配比制成。云子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民国初期,云子的制作配方及技艺逐渐失传。20世纪60年代,恢复云子生产被提上日程,且工艺不断革新。如今,云子标准化生产流程和技法日臻完善,但高端精品云子仍以手工滴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云南盛产高品质云子的决定性因素是()A.从业人员 B.生产原料 C.工艺流程 D.围棋文化2.高端精品云子仍以手工滴制的主要原因是()A.云子模坯体积小,不适宜标准化生产 B.云子所需原料多,标准化生产浪费严重C.手工生产更环保,排放污染物量更少 D.生产工艺要求高,古技法手工操作便捷〖答案〗1.B2.D〖解析〗【1题详析】由材料可知,云子需精选当地的紫英石、玛瑙等30多种矿物石料,经不同配比制成,对原料的要求高,所以原料是云子生产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从业人员、工艺流程决定云子的品质;围棋文化主要影响云子的消费需求,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高端精品云子对生产工艺要求高,采用标准化生产难以完成古老技艺的全部流程;采用手工滴制,操作便捷,对各工艺的流程把控更加精细化,有利于提高云子的品质,D正确,AB错误;没有信息显示手工生产、标准化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C错误。故选D。海洋中的逆温现象,即水温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阿拉斯加湾是位于太平洋东北角的半封闭海湾,海湾东部和西北部分别存在呈逆时针流动的洋流。海湾冬季和夏季的水文环境分别受阿留申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影响。下图为阿拉斯加湾北部水温和盐度随海水深度变化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海域逆温层的厚度约为()A.30m B.50m C.80m D.100m4.图示反映该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是()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C.表层呈正相关,深层呈负相关 D.表层呈负相关,深层呈正相关5.该海域逆温层厚度最小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3.B4.C5.B〖解析〗【3题详析】根据图示温度曲线随海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知逆温层的上边界大约为90m海水深度,而逆温层下边界大约为140m海水深度,所以该海域逆温层厚度约为50m。故选B。【4题详析】根据图示海水温度曲线与海水盐度曲线的变化特征,可知该海域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关系是表层呈正相关,深层呈负相关。故C正确。【5题详析】夏季,阿拉斯加湾北部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温差减小,逆温层厚度最小。春季和秋季不明显,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低,逆温层厚度大。故选B。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通常以目标物为轴心,以其正北方向为起点,以太阳入射方向为终点,顺时针测量得出,其取值范围是0°~360°。下图示意同一天甲、乙两地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日()A.甲、乙两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甲、乙两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C.甲地昼长比乙地长 D.甲地日出时间比乙地早7.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是()A.自赤道附近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 B.自20°N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C.自北回归线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 D.自20°S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8.该日,甲地北京时间6时时,太阳方位角为0°的原因是()A.太阳刚露出地平线 B.甲地昼夜变化幅度小C.甲地自转线速度快 D.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方〖答案〗6.A7.B8.D〖解析〗【6题详析】据图,根据材料太阳方位角知识,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甲地日出时方位角小于90°,则可知,日出在北方向,由日出日落方位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对;图中太阳高度角为0°时即为日出或日落,故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早上6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日出时间早于当地时间早晨6时,乙昼长比甲长,C错,根据所学知识,甲地在北京时间6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乙地在北京时间18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故可计算出甲地经度为150°W,乙地经度为30°E,结合甲乙两地时区,乙时间更早,则可知,无论从当地时间还是区时方面叙述,该日乙日出时间一定早于甲,D错;此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日不是春分秋分,则昼长12小时的甲应位于赤道,且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为70°,故甲乙两地应关于直射点所在纬度对称;可计算出该日直射点纬度为20°N或20°S,乙地纬度为40°N或40°S,结合前面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太阳直射纬度为20°N,由对称关系可知,乙地纬度为40°N,甲位于赤道,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乙地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或直接读图观察方位角,甲正午方位角为0°,说明太阳在正北方,乙正午方位角为180°,说明太阳在正南方),B错。故选A。【7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20°N,全球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为自20°N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故B选项正确,ACD错。故选B。【8题详析】甲甲地在北京时间6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可知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且甲地位于赤道地区。结合第一题分析,此时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方向,根据材料中太阳方位角的定义,太阳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以太阳入射方向为终点,则此时太阳入射方向和起点方向重合,所以太阳方位角为0°。故D选项正确。此时为正午,A错,太阳方位角为0°和昼夜变化幅度和自转线速度无关,BC错。故选D。广泛分布的砾石质河流中,河床从地势较陡的山区向广阔的平原搬运沉积物时,沉积物粒径会沿下游逐步细化。当沉积物粒径下降至10mm~20mm时,沉积物会在较短的距离内快速完成由中粗卵砾级别到极粗砂级别的转变,称为砾—砂过渡。某河流是一条位于苏格兰中部高地的小型曲流河。下图示意该河流砾—砂过渡中的河床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河流砾—砂过渡发生在()A.甲河段 B.乙河段 C.丙河段 D.丁河段10.该河流深潭中的砾石比条纹槽中的砾石更粗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流速快,搬运作用强 B.河流水位深,沉积层较厚C.基岩河岸崩塌,砾石大量堆积 D.河流宽度缩窄,凹岸水流更畅11.该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可反映出()A.河流搬运作用逐渐增强 B.河床中砾石流动性减弱C.河床淤积程度逐渐减弱 D.河水分选能力逐渐增强〖答案〗9.C10.A11.B〖解析〗【9题详析】根据图示不同河段河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可知该河段从甲、乙河段的单峰砾石,到丙河段的双峰砾、砂,再到丁河段的单峰砂,丙河段河床由双峰沉积物组成,所以丙河段为砾—砂过渡发生的河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析】由图可知,深潭位于河流凹岸,受离心力的影响,水流速度更快,河水侵蚀作用更强,粒径小的砾石被河水搬运至下游河段,留下的砾石比条纹槽中的砾石更粗。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根据图示不同河段河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可知自上游至下游河流搬运能力下降,碎屑物质大量沉积,河床淤积程度逐渐增强,河床中砾石流动性减弱,B正确,AC错误;该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并不是一直减小,不能反映河水分选能力逐渐增强,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0年8—9月,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依次侵袭我国东北地区。台风“巴威”尽管强度最大,但给东北地区带来的降水最少,而台风“美莎克”“海神”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时,在大兴安岭一带有稳定的低压槽存在,有利于冷空气向东北地区输送,导致来自热带洋面的台风在东北地区与冷空气结合,给东北地区带来暴雨。下图示意不同台风侵袭我国东北地区时500hPa高空的天气系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短短一个月内,三次台风依次侵袭我国东北地区,可推测()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稳定 B.东南季风风力持续增强C.锋面雨带往复东北地区 D.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势均力敌13.台风“巴威”强度最大,但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的降水最少,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宜的()A.气旋北上通道 B.水汽辐合条件C.气旋内部风速 D.地面加热对流14.大兴安岭一带的低压槽促进了台风“美莎克”“海神”产生强降水,主要是因为其()A.带来大量水汽 B.加速台风运动C.降低台风中心气压 D.加剧水汽凝结〖答案〗12.A13.B14.D〖解析〗【12题详析】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影响,连续三次台风路径相似,说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稳定,气压场背景相似,A正确;8月到9月逐渐入秋,夏季风减弱,风力也会减弱,B错误;台风并不出现在锋面雨带的位置,8—9月锋面雨带南移,C错误;此时西北季风势力较弱,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台风“巴威”能量大,但8-9月西风带的冷空气不强,没有很好的水汽辐合条件,在我国东北地区产生的降水较少,B正确;“巴威”可以沿着低压槽北上;“巴威”强度最大说明其内部风速大;台风主要是在海面上加热,进入陆地后其能量衰减,AC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由材料可知,台风“美莎克”“海神”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时,在大兴安岭常有稳定的低压槽存在,有利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与来自热带洋面的台风相遇,加剧水汽凝结,产生降水,D正确。大量水汽由台风带来,A错误。加速台风运动不会导致产生强降水,B错误;随着台风势力的减弱,台风中心气压升高,C错误。故选D。黄土高原区黄土潜水的分布与地貌关系密切,规模较大的黄土塬区黄土中潜水丰富。潜水的分布也受气候影响,黄土高原区气候自西北向东南由半干旱气候过渡为半湿润气候.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黄土潜水也更加丰富。甘肃董志塬黄土潜水大范围连续分布,地下水水位埋深30~80m。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离石黄土层上部。下图为董志塬水文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塬区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C.冻土融水 D.冰川融水16.该塬区黄土潜水排泄的主要形式是()A.蒸发 B.渗漏 C.蒸腾 D.泉水〖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黄土潜水也更加丰富,所以该塬区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正确;黄土高原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少,积雪融水有限,没有冻土分布;海拔较低,没有冰川融水,ACD错误。故选B。【16题详析】据图可知,该塬区黄土潜水位于离石黄土层上部,在塬边有泉出露,所以该塬区黄土潜水由塬中心向塬边以泉水的形式排泄,D正确;潜水埋藏较深,蒸发损失少;地下为砂岩,潜水不易渗漏,蒸腾是植物的作用,不是潜水排泄的形式,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阳历,又称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太阳历广场平面图。该广场参考古代的某种天文观测方式,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一年中,杆顶影子的移动范围介于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之间。(1)判断该太阳历广场的大致纬度位置,并说出判断理由。(2)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说明当地昼长的变化。(3)当标杆杆顶的日影位于曲线③④上时,指出当地日出和日落时刻太阳的方位。〖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理由:夏至日当地正午时刻标杆杆顶日影位于标杆正北方,所以该太阳历广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2)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且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逐渐变长。(3)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解析〗【小问1详析】由材料可知,该广场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一年中,杆顶影子的移动范围介于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之间,读图可知,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皆位于标杆安置点的北侧,说明正午阳光始终位于南侧,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小问2详析】由上题可知,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影子由长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故当地昼长逐渐变长。【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当标杆杆顶的日影位于曲线③④上时,此时的日出时间是7:30,日落时间是16:30,此时昼长小于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的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平均海拔为4500m,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它以“稻城古冰帽”而闻名,是青藏高原上较大的古冰体遗迹之一。稻城古冰帽北临毛垭坝盆地和理塘盆地,东接甲洼—康嘎盆地和无量河断裂带,西接希曲和稻城河谷。目前稻城海子山已无现代冰川,但在第四纪期间曾多次发育古冰帽,目前可见到古冰帽特殊的侵蚀堆积地貌遗迹。下图为稻城古冰帽冰川地貌特征图。(1)说明冰帽中心侵蚀作用微弱的原因。(2)分析冰川槽谷的发育过程。(3)说明古冰帽边缘强烈堆积带形成的有利条件。〖答案〗(1)冰帽中心冰川分布厚,地表出露少;冰帽中心海拔高,气温低,冰川融化少;冰帽中心地势平坦,冰川运动缓慢。(2)气温升高,冰川底部融化,冰川在下部岩层上滑动,冰川滑动时对岩层表面产生刨蚀作用,且冰川以冰舌前进和源头后退的形式拓展冰川槽谷。(3)位于古冰帽的边缘,地势平坦,有利于冰碛物堆积;上部多冰川槽谷分布,冰碛物补给充足;发源于古冰帽的河流流经冰帽边缘,流速减缓,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解析〗【小问1详析】据材料冰帽“平均海拔为4500m,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可知,冰帽中心海拔高,气温低,冰川融化少,侵蚀作用弱;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地势平坦,冰川运动速度缓慢;中部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分布厚,地表出露少等。【小问2详析】冰川槽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当气温升高,冰川开始部分消融,结构变得不太稳定;破碎的冰山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将岩床磨蚀出一条巨大的U形槽谷,并且以冰舌前进和源头后退的形式拓展冰川槽谷。【小问3详析】古冰帽的边缘地带,坡度较缓,地势平坦,有利于冰碛物堆积;上部多冰川槽谷分布,冰川携带的碎石较多,冰碛物补给充足;发源于古冰帽的河流流经冰帽边缘时,随坡度减缓,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在古冰帽边缘处堆积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风是在大尺度环流天气系统或局地强对流天气系统条件与特殊地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入侵的冷空气很强时,容易翻越天山,重力作用使风速增大而形成翻山大风。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瞬间极大风力为11~12级,瞬间极大风速35.9m/s。下图示意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气压场变化图。(1)推测此次入侵的冷空气的来源方位,并说明理由。(2)简述翻山风的特点。(3)分析阿克苏地区此次瞬间形成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答案〗(1)天山西北部。理由: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西北部高压势力逐渐增强;来自天山西北部的强冷空气翻越天山,在阿克苏地区西北部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2)风速快;水汽含量少;增温效应显著。(3)夏季,阿克苏地区地表气温高,在阿克苏地区附近形成热低压中心,大气对流旺盛;阿克苏地区受低压控制,且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来自天山西北部的翻山风增温效应显著,有利于近地面大气升温,加剧阿克苏地区大气对流;翻山风持续下沉,不断挤压阿克苏地区近地面气团,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增大。〖解析〗【小问1详析】据材料“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入侵的冷空气很强时,容易翻越天山,重力作用使风速增大而形成翻山大风”、“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瞬间极大风力为11~12级,瞬间极大风速35.9m/s”可知,此次入侵的冷空气势力强、风速大,应该来自天山西北部。理由是读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气压场变化图可知,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西北部高压势力逐渐增强;来自天山西北部的强冷空气越过天山山脉,受重力作用在阿克苏地区西北部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压,且风速增大。【小问2详析】据材料“阿克苏地区瞬间极大风力为11~12级,瞬间极大风速35.9m/s”可知,此次翻山风风速快;气流下沉增温,水汽含量少等。【小问3详析】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夏季,阿克苏地区太阳辐射强,多晴天,地表气温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在阿克苏地区附近形成热低压中心,大气对流旺盛;近地面阿克苏地区受低压中心控制,水平方向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来自天山西北部的翻山风增温效应显著,加剧了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使阿克苏地区大气对流运动增强;翻山风持续下沉,不断挤压阿克苏地区近地面气团,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增强,形成大风天气。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尔的摩市地处美国东岸,其城市中心通过巴尔的摩内港与切萨皮克湾相连(如图)。19世纪初,巴尔的摩凭借地理优势发展造船业、铁路工业和海陆贸易业,城市得以迅速发展。二战后,由于工业生产需求下降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内港区人居环境恶化。巴尔的摩内港区的转型项目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依次确立了滨水活动场所、商业文化中心口等发展定位,并最终实现了从废弃工业用地到多元滨水街区的转变。(1)说明二战后巴尔的摩内港区人居环境恶化的原因。(2)内港区转型项目初期,就兴建了环绕港区的滨水步道。分析滨水步道建设对于巴尔的摩内港区产业转型的积极意义。(3)近年来,内港区建设采用了不限制其地块具体功能,开发商可在许可范围内自主组合用地类型的开发模式,分析其优势。〖答案〗(1)二战后,巴尔的摩工业生产需求下降,内港区人居的海事活动减少,码头等港口设施逐渐废弃,内港区环境迅速恶化;高速公路建设使人口开始大量迁往郊区,内港周围的住宅区开始被低收入群体占据,人居环境进一步恶化。(2)随着内港区滨水步道的建设,原被货运码头包围的海岸成了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内港区的人流量;人流量增大开始吸引文化、商业,酒店等与公众消费相关的产业入驻;伴随着人居环境改善,为该区域举办其他滨水活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内港区产业转型。(3)该措施可以促使开发商最大限度利用土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充分激发开发商的经营自主性,产生更多的用地组合模式,促使土地功能多元化。〖解析〗【小问1详析】由材料可知,“二战后,由于工业生产需求下降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内港区人居环境恶化。”,说明二战后,巴尔的摩工业生产需求下降,内港区人居的海事活动减少,码头等港口设施逐渐废弃,内港区环境迅速恶化;高速公路建设使人口开始大量迁往郊区,内港周围的住宅区开始被低收入群体占据,人居环境进一步恶化。【小问2详析】由材料“巴尔的摩内港区的转型项目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依次确立了滨水活动场所、商业文化中心口等发展定位,并最终实现了从废弃工业用地到多元滨水街区的转变。”可知,内港区转型项目初期,就兴建了环绕港区的滨水步道,随着内港区滨水步道的建设,原被货运码头包围的海岸成了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内港区的人流量;人流量增大开始吸引文化、商业,酒店等与公众消费相关的产业入驻;伴随着人居环境改善,为该区域举办其他滨水活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内港区产业转型。【小问3详析】近年来,内港区建设采用了不限制其地块具体功能,开发商可在许可范围内自主组合用地类型的开发模式,因此该措施可以促使开发商最大限度利用土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充分激发开发商的经营自主性,产生更多的用地组合模式,促使土地功能多元化。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云南围棋子,简称云子,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从选料、配料、熔融、滴子,到退火、打磨、清洗、分拣,直至精细处理、包装等,总共12道工序。云子精选当地紫石英、玛瑙等30余种矿物石料,经不同配比制成。云子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民国初期,云子的制作配方及技艺逐渐失传。20世纪60年代,恢复云子生产被提上日程,且工艺不断革新。如今,云子标准化生产流程和技法日臻完善,但高端精品云子仍以手工滴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云南盛产高品质云子的决定性因素是()A.从业人员 B.生产原料 C.工艺流程 D.围棋文化2.高端精品云子仍以手工滴制的主要原因是()A.云子模坯体积小,不适宜标准化生产 B.云子所需原料多,标准化生产浪费严重C.手工生产更环保,排放污染物量更少 D.生产工艺要求高,古技法手工操作便捷〖答案〗1.B2.D〖解析〗【1题详析】由材料可知,云子需精选当地的紫英石、玛瑙等30多种矿物石料,经不同配比制成,对原料的要求高,所以原料是云子生产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从业人员、工艺流程决定云子的品质;围棋文化主要影响云子的消费需求,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高端精品云子对生产工艺要求高,采用标准化生产难以完成古老技艺的全部流程;采用手工滴制,操作便捷,对各工艺的流程把控更加精细化,有利于提高云子的品质,D正确,AB错误;没有信息显示手工生产、标准化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C错误。故选D。海洋中的逆温现象,即水温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阿拉斯加湾是位于太平洋东北角的半封闭海湾,海湾东部和西北部分别存在呈逆时针流动的洋流。海湾冬季和夏季的水文环境分别受阿留申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影响。下图为阿拉斯加湾北部水温和盐度随海水深度变化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海域逆温层的厚度约为()A.30m B.50m C.80m D.100m4.图示反映该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是()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C.表层呈正相关,深层呈负相关 D.表层呈负相关,深层呈正相关5.该海域逆温层厚度最小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3.B4.C5.B〖解析〗【3题详析】根据图示温度曲线随海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知逆温层的上边界大约为90m海水深度,而逆温层下边界大约为140m海水深度,所以该海域逆温层厚度约为50m。故选B。【4题详析】根据图示海水温度曲线与海水盐度曲线的变化特征,可知该海域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关系是表层呈正相关,深层呈负相关。故C正确。【5题详析】夏季,阿拉斯加湾北部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温差减小,逆温层厚度最小。春季和秋季不明显,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低,逆温层厚度大。故选B。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通常以目标物为轴心,以其正北方向为起点,以太阳入射方向为终点,顺时针测量得出,其取值范围是0°~360°。下图示意同一天甲、乙两地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日()A.甲、乙两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甲、乙两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C.甲地昼长比乙地长 D.甲地日出时间比乙地早7.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是()A.自赤道附近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 B.自20°N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C.自北回归线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 D.自20°S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8.该日,甲地北京时间6时时,太阳方位角为0°的原因是()A.太阳刚露出地平线 B.甲地昼夜变化幅度小C.甲地自转线速度快 D.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方〖答案〗6.A7.B8.D〖解析〗【6题详析】据图,根据材料太阳方位角知识,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甲地日出时方位角小于90°,则可知,日出在北方向,由日出日落方位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对;图中太阳高度角为0°时即为日出或日落,故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早上6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日出时间早于当地时间早晨6时,乙昼长比甲长,C错,根据所学知识,甲地在北京时间6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乙地在北京时间18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故可计算出甲地经度为150°W,乙地经度为30°E,结合甲乙两地时区,乙时间更早,则可知,无论从当地时间还是区时方面叙述,该日乙日出时间一定早于甲,D错;此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日不是春分秋分,则昼长12小时的甲应位于赤道,且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为70°,故甲乙两地应关于直射点所在纬度对称;可计算出该日直射点纬度为20°N或20°S,乙地纬度为40°N或40°S,结合前面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太阳直射纬度为20°N,由对称关系可知,乙地纬度为40°N,甲位于赤道,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乙地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或直接读图观察方位角,甲正午方位角为0°,说明太阳在正北方,乙正午方位角为180°,说明太阳在正南方),B错。故选A。【7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20°N,全球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为自20°N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故B选项正确,ACD错。故选B。【8题详析】甲甲地在北京时间6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可知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且甲地位于赤道地区。结合第一题分析,此时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方向,根据材料中太阳方位角的定义,太阳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以太阳入射方向为终点,则此时太阳入射方向和起点方向重合,所以太阳方位角为0°。故D选项正确。此时为正午,A错,太阳方位角为0°和昼夜变化幅度和自转线速度无关,BC错。故选D。广泛分布的砾石质河流中,河床从地势较陡的山区向广阔的平原搬运沉积物时,沉积物粒径会沿下游逐步细化。当沉积物粒径下降至10mm~20mm时,沉积物会在较短的距离内快速完成由中粗卵砾级别到极粗砂级别的转变,称为砾—砂过渡。某河流是一条位于苏格兰中部高地的小型曲流河。下图示意该河流砾—砂过渡中的河床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河流砾—砂过渡发生在()A.甲河段 B.乙河段 C.丙河段 D.丁河段10.该河流深潭中的砾石比条纹槽中的砾石更粗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流速快,搬运作用强 B.河流水位深,沉积层较厚C.基岩河岸崩塌,砾石大量堆积 D.河流宽度缩窄,凹岸水流更畅11.该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可反映出()A.河流搬运作用逐渐增强 B.河床中砾石流动性减弱C.河床淤积程度逐渐减弱 D.河水分选能力逐渐增强〖答案〗9.C10.A11.B〖解析〗【9题详析】根据图示不同河段河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可知该河段从甲、乙河段的单峰砾石,到丙河段的双峰砾、砂,再到丁河段的单峰砂,丙河段河床由双峰沉积物组成,所以丙河段为砾—砂过渡发生的河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析】由图可知,深潭位于河流凹岸,受离心力的影响,水流速度更快,河水侵蚀作用更强,粒径小的砾石被河水搬运至下游河段,留下的砾石比条纹槽中的砾石更粗。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根据图示不同河段河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可知自上游至下游河流搬运能力下降,碎屑物质大量沉积,河床淤积程度逐渐增强,河床中砾石流动性减弱,B正确,AC错误;该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并不是一直减小,不能反映河水分选能力逐渐增强,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0年8—9月,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依次侵袭我国东北地区。台风“巴威”尽管强度最大,但给东北地区带来的降水最少,而台风“美莎克”“海神”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时,在大兴安岭一带有稳定的低压槽存在,有利于冷空气向东北地区输送,导致来自热带洋面的台风在东北地区与冷空气结合,给东北地区带来暴雨。下图示意不同台风侵袭我国东北地区时500hPa高空的天气系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短短一个月内,三次台风依次侵袭我国东北地区,可推测()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稳定 B.东南季风风力持续增强C.锋面雨带往复东北地区 D.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势均力敌13.台风“巴威”强度最大,但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的降水最少,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宜的()A.气旋北上通道 B.水汽辐合条件C.气旋内部风速 D.地面加热对流14.大兴安岭一带的低压槽促进了台风“美莎克”“海神”产生强降水,主要是因为其()A.带来大量水汽 B.加速台风运动C.降低台风中心气压 D.加剧水汽凝结〖答案〗12.A13.B14.D〖解析〗【12题详析】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影响,连续三次台风路径相似,说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稳定,气压场背景相似,A正确;8月到9月逐渐入秋,夏季风减弱,风力也会减弱,B错误;台风并不出现在锋面雨带的位置,8—9月锋面雨带南移,C错误;此时西北季风势力较弱,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台风“巴威”能量大,但8-9月西风带的冷空气不强,没有很好的水汽辐合条件,在我国东北地区产生的降水较少,B正确;“巴威”可以沿着低压槽北上;“巴威”强度最大说明其内部风速大;台风主要是在海面上加热,进入陆地后其能量衰减,AC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由材料可知,台风“美莎克”“海神”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时,在大兴安岭常有稳定的低压槽存在,有利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与来自热带洋面的台风相遇,加剧水汽凝结,产生降水,D正确。大量水汽由台风带来,A错误。加速台风运动不会导致产生强降水,B错误;随着台风势力的减弱,台风中心气压升高,C错误。故选D。黄土高原区黄土潜水的分布与地貌关系密切,规模较大的黄土塬区黄土中潜水丰富。潜水的分布也受气候影响,黄土高原区气候自西北向东南由半干旱气候过渡为半湿润气候.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黄土潜水也更加丰富。甘肃董志塬黄土潜水大范围连续分布,地下水水位埋深30~80m。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离石黄土层上部。下图为董志塬水文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塬区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C.冻土融水 D.冰川融水16.该塬区黄土潜水排泄的主要形式是()A.蒸发 B.渗漏 C.蒸腾 D.泉水〖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黄土潜水也更加丰富,所以该塬区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正确;黄土高原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少,积雪融水有限,没有冻土分布;海拔较低,没有冰川融水,ACD错误。故选B。【16题详析】据图可知,该塬区黄土潜水位于离石黄土层上部,在塬边有泉出露,所以该塬区黄土潜水由塬中心向塬边以泉水的形式排泄,D正确;潜水埋藏较深,蒸发损失少;地下为砂岩,潜水不易渗漏,蒸腾是植物的作用,不是潜水排泄的形式,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阳历,又称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太阳历广场平面图。该广场参考古代的某种天文观测方式,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一年中,杆顶影子的移动范围介于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之间。(1)判断该太阳历广场的大致纬度位置,并说出判断理由。(2)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说明当地昼长的变化。(3)当标杆杆顶的日影位于曲线③④上时,指出当地日出和日落时刻太阳的方位。〖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理由:夏至日当地正午时刻标杆杆顶日影位于标杆正北方,所以该太阳历广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2)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且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逐渐变长。(3)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解析〗【小问1详析】由材料可知,该广场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一年中,杆顶影子的移动范围介于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之间,读图可知,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皆位于标杆安置点的北侧,说明正午阳光始终位于南侧,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小问2详析】由上题可知,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影子由长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故当地昼长逐渐变长。【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当标杆杆顶的日影位于曲线③④上时,此时的日出时间是7:30,日落时间是16:30,此时昼长小于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的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平均海拔为4500m,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它以“稻城古冰帽”而闻名,是青藏高原上较大的古冰体遗迹之一。稻城古冰帽北临毛垭坝盆地和理塘盆地,东接甲洼—康嘎盆地和无量河断裂带,西接希曲和稻城河谷。目前稻城海子山已无现代冰川,但在第四纪期间曾多次发育古冰帽,目前可见到古冰帽特殊的侵蚀堆积地貌遗迹。下图为稻城古冰帽冰川地貌特征图。(1)说明冰帽中心侵蚀作用微弱的原因。(2)分析冰川槽谷的发育过程。(3)说明古冰帽边缘强烈堆积带形成的有利条件。〖答案〗(1)冰帽中心冰川分布厚,地表出露少;冰帽中心海拔高,气温低,冰川融化少;冰帽中心地势平坦,冰川运动缓慢。(2)气温升高,冰川底部融化,冰川在下部岩层上滑动,冰川滑动时对岩层表面产生刨蚀作用,且冰川以冰舌前进和源头后退的形式拓展冰川槽谷。(3)位于古冰帽的边缘,地势平坦,有利于冰碛物堆积;上部多冰川槽谷分布,冰碛物补给充足;发源于古冰帽的河流流经冰帽边缘,流速减缓,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解析〗【小问1详析】据材料冰帽“平均海拔为4500m,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可知,冰帽中心海拔高,气温低,冰川融化少,侵蚀作用弱;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地势平坦,冰川运动速度缓慢;中部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分布厚,地表出露少等。【小问2详析】冰川槽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当气温升高,冰川开始部分消融,结构变得不太稳定;破碎的冰山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将岩床磨蚀出一条巨大的U形槽谷,并且以冰舌前进和源头后退的形式拓展冰川槽谷。【小问3详析】古冰帽的边缘地带,坡度较缓,地势平坦,有利于冰碛物堆积;上部多冰川槽谷分布,冰川携带的碎石较多,冰碛物补给充足;发源于古冰帽的河流流经冰帽边缘时,随坡度减缓,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在古冰帽边缘处堆积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风是在大尺度环流天气系统或局地强对流天气系统条件与特殊地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入侵的冷空气很强时,容易翻越天山,重力作用使风速增大而形成翻山大风。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瞬间极大风力为11~12级,瞬间极大风速35.9m/s。下图示意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气压场变化图。(1)推测此次入侵的冷空气的来源方位,并说明理由。(2)简述翻山风的特点。(3)分析阿克苏地区此次瞬间形成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答案〗(1)天山西北部。理由: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西北部高压势力逐渐增强;来自天山西北部的强冷空气翻越天山,在阿克苏地区西北部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2)风速快;水汽含量少;增温效应显著。(3)夏季,阿克苏地区地表气温高,在阿克苏地区附近形成热低压中心,大气对流旺盛;阿克苏地区受低压控制,且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来自天山西北部的翻山风增温效应显著,有利于近地面大气升温,加剧阿克苏地区大气对流;翻山风持续下沉,不断挤压阿克苏地区近地面气团,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增大。〖解析〗【小问1详析】据材料“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