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肖复兴散文(全国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肖复兴散文(全国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肖复兴散文(全国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肖复兴散文(全国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肖复兴散文(全国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肖复兴散文专练

肖复兴作品:《秋向此时分》

《胡同的声音》

《小院记事》

《水袖之痛》

《元宵节的灯》

《金黄色的麦秸》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向此时分

肖复兴

二十四节气中,有秋分和春分相对应,它们分别又是和立秋、立春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立秋和立春是秋天与春天的开始,秋分和春分则是说秋天和春天都

各自过去一半了。所谓“分”,是均等的平分。俗话说的平分秋色,是这个意思;清

诗里说的“雁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也是这个意思。

秋分到了,意味着深秋来临,和夏天里的仲夏是一种相同的气候象征。这时候

是秋天最好的时候,不冷不热,凉爽宜人,即便人们常说是“一场秋雨一场寒",那

秋雨再凉,也是爽快的。在北京,这是一年四季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阳光明亮,

却不再灼人。有歌在唱:“那段盛夏灿烂过,长过一声叶落……”,叶落了,也是金

黄色的,绛红色的,可以作为书签,夹在季节的记忆里。

在北京,这时候是水果上市的时候,即便在以往交通不发达的日子里,没有南

方水果,北京自己的水果品种也已经不少。《北平风物类征》引《春明采风志》中记

载,就有“雅尔梨、沙果梨、白梨、水梨、苹果、林擒、沙果、槟子、秋果、海棠、

欧李、青柿、鲜枣、葡萄、晚桃、桃奴。又有带枝毛豆、果藕、红黄鸡冠花、西瓜”。

这些水果中,有的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比如林擒果,如今到哪儿能买到?

这时候,北京城大街上会应时应令摆出许多大小摊子,专门卖水果,叫做“临

节果摊儿”。当然,最集中也最热闹的,当属前门外的果子市。这是一条小街,北起

鲜鱼口,南至珠市口,不过长一里地,却是果摊儿鳞次栉比,批发兼零售,如同现

今西红门外的新发地。《者0门记略》一书中说:“果子市在前门东……列灯火如昼,

出诸果陈列,充溢一市。”

这时候,北京大街上还有一景,便是卖糖炒栗子的。《都门琐记》里说:“每将

晚,则出巨锅,临街以糖炒之。”《燕京杂记》里说:“每日落上灯时,市上炒栗,火

光相接,然必营灶门外,致碍车马。”那是清末民初时的情景了,巨锅临街而火光相

接,乃至妨碍交通,想必很是壮观。而且,一街栗子飘香,是这时节最热烈而浓郁

的香气,盖过了这时节的桂花香味扑鼻。

在老北京,这时候,大街上另有一景,是卖兔儿爷的。这种兔儿爷是用黄土加

水和泥做成的,烧干之后,涂上颜色,大小不一,造型不一,有的骑马,有的骑虎,

有的穿着戏装,扎着靠旗,摞成小山一样,堆放在摊子上卖,有竹枝词说“瞥眼忽

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这里说的佳节,是指中秋节,秋分节气是紧紧挨着中

秋节的。今年更是如此,秋分过后四天,便是中秋节。在以前的日子里,这时节不

仅是月饼上市的时候,更是少不了兔儿爷列阵的。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民间神话传

说,是月宫里和嫦娥、吴刚、桂花树四位一体的捣药的玉兔,大小也是一尊神仙,

是要请回家供奉的呢。

如今的北京,这时节水果琳琅满目的情景依然还在;虽然不再是巨锅临街火光

相接,已经改成电火炉,但糖炒粟子香飘满街的情景依然还在。只是,兔儿爷有些

沦落了。前两天逛前门,在杨梅竹斜街上看到一家小店,店门的窗户上写着“北京

兔儿爷”几个红色大字,专门卖兔儿爷,其它地方还真的少见。如今,各种新潮的

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偶占据了市场。但兔儿爷这种带有我们民族与民俗特色的玩意儿,

却是有故事可以娓娓道来的,是和节气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呀。

又想起了那句诗:“雁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可以向此时分,雁也可以在

明日去,但是有些东西,不要也一起远去了呀!

文本二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中国总结出独有的二十四节气,农事稼嵇、辛酸苦辣都

融合在一节一气之中,它并不是一种风花雪月,而是自然界节律变化的体现,与老

百姓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十四节气就像一本书,并且它不是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包罗了丰富的民俗,

如同百姓生活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和情感总结出来的。这些民俗不仅是生

活的外在体现,也是文化的升华,化在生活之上,与今天依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影响着我们对于未来和过去的认知。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二十四节气的更替里走过来的,谁也逃脱不了,没有二十四

节气的时间流转,就没有我们自己经过的生命,没有一天天、一年年的年岁增长,

我们生命的形成也是跟二十四节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节气的认识,实际上也

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认识。就像春分节气是生机勃勃的气象,大暑节气如同人的壮

年时期,秋分节气恰如人的中年,大雪节气宛如人生暮年,二十四节气也对应着人

生的四季。

(节选自肖复兴《忆老北京的节气物语》)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诗句“秋向此时分”为题,富有诗意美;同时也巧妙点明了文章围绕“秋分”

来选取典型材料的特点。

B.文章依次写了秋分时节的水果品类、果子市、糖炒栗子、兔儿爷等,真实生动

地折射出老北京的生活风貌。

C.二十四节气浓缩了农事稼稽、特色风物、民风民俗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

今天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D.两则文本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分别抒写了秋分时节世俗生活气象和作者对秋

分节气的丰富体验及深刻感悟。

7.下列对本文引用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平风物类征》引用《春明采风志》中关于水果的记载,列举非常详尽,展现

了老北京水果品类之丰富。

B.文章引用《都门琐记》《燕京杂记》的记载,重现了清末民初时卖糖炒栗子的场

景,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C.文本一开篇与结尾引用诗句“雁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为文章平添诗意,也

都表达了叹惋和希望的情感。

D.作者善于旁征博引,引诗词、歌谣、俗语等,丰富了文章内容;引文献资料,

使文章富有历史和文化的意蕴。

8.相比果子市、糖炒栗子,作者为何用较多笔墨写兔儿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9.请结合两则文本,从内容方面点评下面这首书写秋分的歌谣。(6分)

秋分

昼夜均,寒暑平

一半微凉,一半秋阳

一半热烈,一半清朗

一■场雨,一朝寒

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燥养阴,红柿当季

甜枣满仓,石榴清肺

闻果香,念旧事

祭秋月,竖俏蛋

人生恰如秋分,生活恰如其分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答案:

6.D7.C

8.①兔儿爷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民间神话传说,是月宫里和嫦娥、吴刚、桂花树四位

一体的捣药的玉兔,是有故事的,是和节气密切联系的,是带有我们民族与民俗特

色的。

②如今的北京,秋分时节水果琳琅满目、糖炒栗子香飘满街的情景依然还在,兔儿

爷却沦落了。

③通过对秋分时节兔儿爷列阵生动细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代表秋分民俗的兔儿

爷的喜爱,对其沦落的惋惜,表达了对保护我们民族民俗文化传统的深情厚望。

9.①歌谣点明了秋分这一节气的自然节律特点,昼夜平分,冷热均衡。

②歌谣书写了秋分节气特有的诸多的风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祭秋月,竖

俏蛋”等等,有的是百姓生活的缩影,如“闻果香,念旧事”;有的是我们祖先智慧的

结晶,如“秋燥养阴”“石榴清肺,早卧晚起”。

③歌谣书写了秋分这一节气带给人的生活与生命的体验。“人生恰如秋分,生活恰如

其分;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清醒,一半释然”,生命的绚烂与淡泊,人生的酸

甜苦辣、喜乐悲伤,恰如秋分,均衡存在,对此,我们既需要拥有清醒的认知,亦

能释然接纳。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作者对秋分节气的丰富体验及深刻感悟”错误,材料二,书写的是对二十四节气

的体验和感悟,不是秋分。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引用手法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首尾引用同样的诗句,用意不同,开篇“俗话说的平分秋色,是这个意思;清诗

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借以阐释“秋分”之“分”的含义,结尾“秋可以向此时分,

雁也可以在明日去,但是有些东西,不要也一起远去了呀”,借此表达一种叹惋和希

望。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结合“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民间神话传说,是月宫里和嫦娥、吴刚、桂花树四位一体

的捣药的玉兔,大小也是一尊神仙,是要请回家供奉的呢”“兔儿爷这种带有我们民

族与民俗特色的玩意儿,却是有故事可以娓娓道来的,是和节气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可知,兔儿爷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民间神话传说,是月宫里和嫦娥、吴刚、桂花树四

位一体的捣药的玉兔,是有故事的,是和节气密切联系的,是带有我们民族与民俗

特色的。

结合“如今的北京,这时节水果琳琅满目的情景依然还在;虽然不再是巨锅临街火光

相接,已经改成电火炉,但糖炒粟子香飘满街的情景依然还在。只是,兔儿爷有些

沦落了”可知,如今的北京,秋分时节水果琳琅满目、糖炒栗子香飘满街的情景依然

还在,兔儿爷却沦落了。

“这种兔儿爷是用黄土加水和泥做成的,烧干之后,涂上颜色,大小不一,造型不一,

有的骑马,有的骑虎,有的穿着戏装,扎着靠旗”,通过对秋分时节兔儿爷列阵生动

细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代表秋分民俗的兔儿爷的喜爱,对其沦落的惋惜,结合

结尾“但是有些东西,不要也一起远去了”的一叹,表达了对保护我们民族民俗文化

传统的深情厚望。

9.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信息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结合“所谓‘分',是均等的平分。俗话说的平分秋色,是这个意思”“昼夜均,寒暑平/

一半微凉,一半秋阳”分析可知,歌谣开头点明了秋分这一节气的自然节律特点,昼

夜平分,冷热均衡。

结合“二十四节气就像一本书,并且它不是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包罗了丰富的民俗,

如同百姓生活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和情感总结出来的。这些民俗不仅是生

活的外在体现,也是文化的升华”分析,歌谣书写了秋分节气特有的诸多的风俗,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祭秋月,竖俏蛋”等等,有的是百姓生活的缩影,如“闻果

香,念旧事”;有的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如“秋燥养阴”“石榴清肺,早卧晚起”。

结合“对节气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认识”可知,歌谣书写了秋分这

一节气带给人的生活与生命的体验。“人生恰如秋分,生活恰如其分;一半烟火,一

半清欢;一半清醒,一半释然”,人生没有绝对的辉煌与落寞,应该是多面均衡的,

生命的绚烂与淡泊,人生的酸甜苦辣、喜乐悲伤,恰如秋分,应均衡存在,对此,

我们需要智慧与胸怀,既需要拥有清醒的认知,亦能释然接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同的声音

肖复兴

胡同的声音,就是胡同里的叫卖声,北京人管它叫吆喝声。稍微上了点儿年纪

的北京人,谁没有在胡同里听见过吆喝声呢?有了串街走巷的小贩那些花样迭出的

吆喝声,才让一直安静甚至有点儿死气沉沉的胡同,一下子有了生气。

有的吆喝声,真的就是一首好听又上口的歌谣。比如,过年的时候,卖年画春

联的小贩的吆喝:“街门对,屋门对,买横批,饶喜字。揭门神,请灶王,挂钱儿,

闹几张。买的买,捎的捎,都是好纸好颜料。东一张,西一张,贴在屋里亮堂堂……”

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这里吆喝的“闹”就是买的意思,他不说买,而是说“闹”,

是只有老北京人听着才能够体会得到的亲切劲儿。

再比如,秋天卖秋果的小贩吆喝:“秋的来,海棠来,没有虫儿来;黑的来,糖

枣来,没有核儿……”用最简单却又最形象的语音,把要卖的海棠和黑枣的优点突

显了出来。再比如,夏天卖酸梅汤的小贩吆喝声:“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

加糖,不信您就闹一碗尝一尝!”小贩手里打着小铜板做的冰盏,就跟说快板书一样,

颇有些自得其乐的意思。

这些吆喝声,真的太遗憾了,由于年龄的限制,我没听到过。这几个例子,都

是从光绪年间蔡省吾的《一岁货声》中看到的。对这样的吆喝声,除了《一岁货声》,

在其他书中,我只要是看见了,赶忙记下来。我觉得这应该属于民间艺术的一种,

是研究老北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种带有声音的注脚。

比如卖菜的小贩不会只是单摆浮搁地喊出所要卖的菜的菜名,总要给所要卖的

蔬菜前面加一个修饰语,就像往头上加一顶漂亮的帽子。如果只是吆喝所要卖的菜

的菜名,也得像是侯宝林相声里说的“茄子扁豆架冬瓜,胡萝卜卞萝卜白萝卜水萝

卜带嫩秧的小萝I”一串连在一起的贯口,一口气的吆喝出来,水银泻地。

即便只是很普通的马牙枣呢,小贩也得特别的吆喝说:“树熟的大红枣来——”

强调他的枣绝对不是捂红的。

哪怕只是一碗豆腐脑呢,小贩也要加上一句:“宽卤的豆腐脑,热的呀——”一

个“宽”字,一个“热”字,把他家的豆腐脑好的地方,言简意鼓,说得突出,又

恰当,吆喝得抑扬顿挫,那么的诱人。

哪怕是冬天里到处都在卖的糖葫芦呢,小贩们都会这样叫喊;“冰糖葫芦,刚蘸

得的——"让你听得出“冰糖”和“刚蘸得”,是他要突出的效果。

再看卖的哪怕是再简单的樱桃呢,再笨拙的小贩,也会加上一个修饰词:“带把

儿的樱桃来——"想到齐白石画的那些鲜艳欲滴的樱桃,哪一个不是带把儿的呢?

你就得佩服这些小贩们的审美心理,是和齐白石一样的。一个“带把儿”的樱桃,

就像是带露折花一样,那么的可爱了起来。

我真的对这样的吆喝声充满兴趣,对这些小贩很是佩服。他们不仅将卖货声吆

喝得那样悠扬悦耳,还让这样吆喝的词语那样有琢磨的嚼劲儿。可以设想,在以往

的岁月里,如果缺少了这样丰富多彩的吆喝声,胡同里只是风声雨声,倒滑水的哗

哗声,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该会少了多少的精神气儿,如今的老人们又会少

了多少怀旧色彩的回忆?

吆喝声,尽管里面有不少美好的韵味在,但在时过境迁之后怀旧情绪的泛滥中,

很容易被美化。毕竟吆喝声不是音乐,不是诗,是底层人为生活而奔波发出的声音,

内含人生况味,和诗人笔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和《天咫偶闻》

里记载皇上八月隔墙听到吆喝声而写下的诗句“黄叶满街秋巷静,隔墙声唤卖酸梨”

并不一样。

读到的很多关于吆喝声的诗句,其中有这样两首,让我为之心里一动。

一首是夏仁虎《旧京秋词》中一句:“可怜三十六惇悖,霜重风凄唤奈何”,让

我感动。下面还有一句注解:“夜闻卖硬面悖悖声最凄惋。”起码这里面触摸到了吆

喝声中的人生的无奈与心酸的痛点。

一首是金煌《京师新乐府》中的一首《卖悖悖》:“卖悖悖,携柳筐,老翁履弊

衣无裳,风霜雪虐冻难耐,穷巷^立如蚕僵。卖悖悖,深夜唤,二更人家灯火灿,

三更四更睡味浓,梦中黄粱熟又半……"写那寒夜里吆喝着卖悖悖的老人凄凉的情

景,让我感动,想想在那些物质贫寒天气又寒冷的夜晚,那吆喝声,诗意是让位于

夏仁虎所说的“凄惋”和金煌所言的“难耐”。人生中沉重的那一部分,世事苍凉的

那一部分,往往弥散在夜半风寒霜重甚至雨雪飘时这样的吆喝声中。

蔡省吾在《一岁货声》的自序中说:“一岁之货声中,可以辨乡味,知勤苦,纪

风土,存时令,自食于其力而益人于常行日用间者,固非浅鲜也。”

这一番话,对于一百多年后的我们,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他道出了胡同里的

吆喝声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起码包括有怀旧的乡愁,前辈的辛劳,风土人情和

气节时令民俗的钩沉这样四部分。尽管随着时代的大踏步前进,胡同的大量消失,

这种农耕时代诞生的吆喝之声,已经基本消失殆尽。但是,如果我们认同蔡省晋一

百多年以前对吆喝之声的论述,那么,起码他所说的这四点,依然可以让我们存有

对吆喝之声的一份认知和情感,以及对它们深入一些的研究。其意义与价值,“因非

浅鲜也”,便会让我们像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一样,珍视并珍存它们。它们曾经是胡同

的声音,也是历史的一种特别的回音。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贩串街走巷,吆喝声花样迭出,给极为安静的胡同增添了生气,这种叫卖声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是熟悉而亲切的。

B.北京胡同的吆喝声与歌谣、快板书、相声的贯口等多种民间艺术有相似之处,

是研究老北京文化不可忽视的内容。

C.作者引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以此说明诗人因为怀旧而美化吆喝声,不

能理解底层人生活的无奈与心酸。

D.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胡同的吆喝声基本消失殆尽,但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

情感价值值得我们珍惜并深入研究。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整体结构层次清晰,先是介绍北京胡同丰富多彩的吆喝声,然后围绕吆喝

声展开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体验与理性思考。

B.作者对北京胡同吆喝声的描写,细节饱满,生动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对吆喝

声的赏析,恰当精炼,有利于读者深刻领会其中的韵味。

C.本文书写了吆喝声与北京老百姓的密切联系,这种对物与人之间关联的追索与

思考,与贾平凹的散文《秦腔》相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D.本文与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构思基本一致,将写作对象置于时间和空间

的对话中,表达对个体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8.作者描写了北京胡同吆喝声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作家往往通过锤炼语言让文章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请从词语、句式、修辞等三个

方面举出文中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C7.D

8.①声音特点:合辙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悠扬悦耳。②语言特点:形象生

动、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9.①动词具有表现力。如“起码这里面触摸到了吆喝声中的人生的无奈与心酸的痛

点”,“触摸”形象地写出诗歌内容对吆喝声中无奈与心酸的表达力度。②长句短句

结合,如“毕竟吆喝声不是音乐,不是诗,是底层人为生活而奔波发出的声音……”

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写出吆喝声的特点。③运用反问,如“稍微上了点儿年

纪的北京人,谁没有在胡同里听见过吆喝声呢?”写出胡同的吆喝声与老北京人的生

活密不可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以此说明诗人因为怀旧而美化吆喝声,不能理解底层人生活的无奈与心酸”错

误,作者引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是为了说明吆喝声不是音乐,不是诗,

是底层人为生活而奔波发出的声音,内含人生况味。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空间”错误,本文描写了北京胡同吆喝声,有时间的对话,但没有空间的转换。

故选Do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比如,过年的时候,卖年画春联的小贩的吆喝……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哪

怕只是一碗豆腐脑呢,小贩也要加上一句……把他家的豆腐脑好的地方,言简意殴,

说得突出,又恰当,吆喝得抑扬顿挫,那么的诱人”“一串连在一起的贯口,一口气

的吆喝出来,水银泻地”可知,声音特点是,合辙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悠

扬悦耳。

结合“秋天卖秋果的小贩吆喝……用最简单却又最形象的语音,把要卖的海棠和黑

枣的优点突显了出来“‘夏天卖酸梅汤的小贩吆喝声……小贩手里打着小铜板做的冰

盏,就跟说快板书一样,颇有些自得其乐的意思”“再看卖的哪怕是再简单的樱桃呢,

再笨拙的小贩,也会加上一个修饰词”可知,语言特点是,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重点突出。

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动词具有表现力。“起码这里面触摸到了吆喝声中的人生的无奈与心酸的痛点”中

“触摸”一词,本义是用手接触并抚摸;在此指感悟之意。“痛点”本是抽象的,别

人难以感知的而“触摸”一词使读者的感受更加具体、形象。

②长句短句结合。“把他家的豆腐脑好的地方,言简意骸,说得突出,又恰当,吆喝

得抑扬顿挫,那么的诱人”“毕竟吆喝声不是音乐,不是诗,是底层人为生活而奔波

发出的声音,内含人生况味”“人生中沉重的那一部分,世事苍凉的那一部分,往往

弥散在夜半风寒霜重甚至雨雪飘时这样的吆喝声中”这些句子句式长短错落,整齐

中有变化,增强了语言的灵动的变化之美。

③运用反问句。“稍微上了点儿年纪的北京人,谁没有在胡同里听见过吆喝声呢?”

运用反问修辞,以反问的语气强化老北京人对吆喝声的熟悉;“想到齐白石画的那些

鲜艳欲滴的樱桃,哪一个不是带把儿的呢?”以反问的语气强化齐白石笔下所画的

鲜艳欲滴的樱桃的形象,突出其美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院记事

肖复兴

1975年盛夏,我家从前门搬到洋桥。那时候的洋桥,虽然离陶然亭不远,在如

今的三环路内,却属于郊外,比较偏。房子是新建不几年的红砖房,一排一排,很

整齐,有些像部队的营房。住在这里的大部分人,是当年修北京地铁的铁道兵,复

员转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在这里安家。

搬到这里,图这里清静,比城里的房子宽敞许多,特别是每家屋前有一个小院,

母亲愿意在小院里种点儿丝瓜苦瓜扁豆之类的菜吃。

这里有个缺点,用水不方便,自来水没有通到家里,打水跑老远,要到公共水

龙头那里。但是,我发现不少人家的小院里都有水龙头,不知道是怎么将自来水接

通的。刚搬过来没几天,隔壁西院的一位街坊见到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们互

相做了自我介绍,他知道了我在中学里教书,我知道他姓陈。忍不住问了他自来水

这个问题,他告诉我都是各家自己接的。各家离公共水龙头那么长的距离,怎么接

到院子里呀!我一筹莫展,直嗫牙花子。

第二天下班之后,这位街坊带来一个高高个子的男人来到我家,向我介绍,请

来了师傅,和我一样也姓陈,他就住在前面一排,请他来帮你接通自来水!

这位陈师傅,有四十来岁,和我的邻居一样,都是当年的铁道兵。对于我天大

的难事,对他是小菜一碟。我一个劲儿对他说:这么麻炀的活儿,可怎么干呀?他

对我说:“地铁我们都修成了,这点儿活儿算不了什么。”他带来铁铲、扳手等工具,

还有几节长水管、一个水龙头、几个弯头和细麻线。三下五除二,他们两个人开始

破土动工,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接上隔壁陈师傅家院子里的水管,然后从地下面将

水管通到我家院子里,安上弯头,竖起一根水管,再安上水龙头,齐活,自来水哗

哗地流淌了出来。

临走时,这位陈师傅指着水龙头,对我说:“赶明儿,我弄点儿水泥和砖头,帮

你在这里修个水池子。”

想起老话:“千金买房,万金择邻。”

1978年初冬,我考入中央戏剧学院。那时候,妻子在天津工作,还没有调到北

京来。我将年迈多病的母亲送到姐姐家住,开始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

家里没有了人,我住校,平常的日子很少回家。有一次星期六回家,是入学第

二学期刚刚入夏,没有想到,院墙高,天刚擦黑,一时看不见院子里的情况,推开

小院的栅栏门,好家伙,吓了我一跳,扑在面前的,竟然是半人高的荒草,那样茂

盛,①密密麻麻,长满院子,自在而得意地随风摇曳,映得门窗的玻璃都晃动着一

片萋萋的绿色。在城市里,见到这样高这样密的一片荒草,也不容易。

我只好先拔草,才能进门。我家东边另一家邻居,有一个男孩子,在读高二,

读初三要毕业的时候,他知道我是中学老师,曾经找我补过课,我还找了一些语文

数学的参考材料和习题给他。他看见我正在忙活拔草,对我说:“您用手拔不灵!”

说着,他从他家里拿来两把铁铲,和我一起除草。②一边除草,他一边天真地对我

说:“没想到您家的草长这么高,这要是庄稼多好啊!”

除完草,我谢过他,他摆摆手,对我说:“您总不回来,草才长这么高,您得常

回来呀。而且,您家的院门也不锁,多不安全呀!”

我连连点头,是我懒,没有好好修修院门,安把锁头。也是觉得家里没什么东

西,可以值得让小偷光顾。

他忽然问我:“您什么时候回来一次?一个月吗?一个来月总该回来看看了!”

我点点头,说他说得对!

下一次回家,还真的是一个月后的周末。心想,院子里的草会肯定长出来,大

概不会那么高那么密那么吓人了吧?

推开院门,竟然没有草。我很奇怪,草的生命力强得很,野火都烧不尽,春风

就能吹又生呢。草都哪里去了呢?

事后,我知道,是这个可爱的高二学生,计算着一个月快到,我该回来了,帮

我先把草除掉了。

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这样帮我除草的。我问过他为什么要帮我?他说您也帮

过我呢!再说,这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我怎么这么幸运呢?怎么总能碰到这样多的好人呢?想起老人说过的老话:“世

上还是好人多坏人少,山上还是石头多沙子少。”真的呢!

我上大学的第二年暑假过后不久,一个年轻的朋友结婚,一时没有房子住,想

暂时在我家住一段时间。他们比我小七岁,也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了。我想,反正

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何不成人之美?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帮我看着家,省得老麻炀

邻居,起码少让隔壁的那个高二学生总帮我除草。

有他们住,我更是极少回家。寒暑假里去看看我母亲和妻儿老小,上课的日子

住在学校。不操家和小院的心,倒也乐哉悠哉。

他们在我家里住了几年,一直到他们有了房子搬走。那时候,我回家一看,发

现放在屋里墙角的铁皮箱不见了。那个铁皮箱子,有几十年的年头,虽然已经很破

旧了,但是,它是父亲留下来唯一像点儿样子的遗物。我把中学时代和到北大荒写

的几本日记、写的诗、抄录的几本唐诗宋词元曲的笔记本,还有高中三年女友写给

我的几十封信,都放在这个箱子里了。更主要的是,那里面还有我从北大荒回到北

京后,每天下班后回家点灯熬油,吭哧瘪肚写的长篇小说《希望》的稿子,三十万

字,上千页的稿纸,虽说没有什么价值,也没什么希望,对于我却是整个青春期的

纪念,总还是有些敝帚自珍。

我赶忙找这个铁皮箱子。心想,可能是他们觉得箱子放在那里,占地方碍事,

而且锈迹斑斑,那么破,不好看,怪扎眼的,把它放到床底下了。但是,看看床底

下,没有。两间刀把房,不大,还会放在哪儿呢?找遍了,没有。最后,看见在院

子里的墙根下,箱子委屈地挤在那里,一副颓败的样子。箱子是铁皮的外壳,还圆

圈个儿,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的本和纸都早已经泅烂了。也是,这样长时间的风吹

日晒,尤其是夏日里的雨淋,能不〉区烂吗?

想想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漫长岁月的痕迹,居然变成了一滩烂泥。尽管从来没

有对他们讲过,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怅然。他们比我要小,没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

的中学经历,更没有北大荒的生涯,毕竟和我像隔在对岸,即便面前流淌着同样的

水,拍打冲刷着却是不同的堤岸,留下的是不同的回声。

茨维塔耶娃诗里说:“在我们之间还隔着一个自然段,整整一段。”

1982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专程回北大荒一趟。因我是第一个返城后回北大荒

的知青,队上的老乡非常热情,特地杀了两口猪,豪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找来

一个台式录音机,每一位老乡对着录音机说了几句话,让我带回北京给朋友们听,

表达对知青的想念。

回到北京,请朋友来我家,聚会在小院。自从搬到这里,只要我在,北大荒的

朋友常来这里小聚,给我大显厨艺的机会。那时,兜里“兵力”不足,不会去餐馆,

只能在家里穷欢乐。③艰苦的条件和环境,常能练就非凡的手艺。

我拿手做西餐两样,一是沙拉,二是烤苹果。沙拉,沙拉酱是主角,那时难以

买到,做沙拉酱,便是一件大事。要用鸡蛋黄,不要蛋清,然后用滚开的热油一边

浇在蛋黄上,一边不停搅拌。④每一次,在小院里做沙拉酱,朋友都会围看,像看

一出精彩的折子戏,听着热油浇在蛋黄上滋滋啦啦的声音而心情雀跃欢快。

烤苹果,是从哈尔滨中央大道的梅林西餐厅学来的。从北大荒回北京探亲,在

哈尔滨转火车,特意去那里吃过一顿,其中有这道烤苹果。要用国光苹果,因为果

肉紧密而脆,挖掉一些内心的果肉,浇上红葡萄酒和奶油或芝士,放进烤箱。家里

没有奶油和芝士,有葡萄酒就行,架在篦子上,在煤火炉上烤(像老北京的炙子烤

肉)。土法简陋,照样芳香四溢。

这一次朋友聚齐,依旧是这两道菜,就着从北大荒带回来的北大荒酒,听这盘

磁带的录音,酒喝多,话说多,直到深夜依依不舍散去。送大家走出小院,望着他

们骑着自行车迤遍远去的背影,真的很难忘。那一夜,星星很亮,很密,奶黄色的

月亮,如一轮明晃晃的纸灯笼,高悬在瓦蓝色的夜空,是我在这个小院住了七年时

光最难忘的夜晚。

第二年,我搬离小院,虽然新楼房宽敞很多,聚会却无疾而终。大家再聚会,

到饭店里去了。我的武功尽废,曾经那两道手艺再也没有露脸的机会。当年大家下

班后,骑着自行车,从各个角落奔到我家,蒜瓣一样,围着台式录音机听录音的情

景,恍若隔世。如今,很多人开着小汽车,没有小汽车,打的或网约车,但很难再

有这样情景了。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读放翁的诗句:“旧交只有青山在,壮志皆因白发休。”想想真是,朋友老的老,

病的病,走的走,散的散,只有北大荒的白山黑水在。

2023年3月21日春分于北京

(摘自2023年7月29日《文汇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陈师傅义务帮我接通自来水的往事记忆犹新,“万金择邻”是对邻居的赞美。

B.高二男孩主动给我的院子除草,是因为回报我当年帮他补课,作者认为好人有

好报。

C.北大荒的朋友来小院相聚,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能大显厨艺,大家也都心情

愉悦。

D.作者对“烤苹果”的做法描述细致,是为了表示对北大荒时期生活的怀念。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的“自在而得意”,形象地表现出荒草恣意生长的情态。

B.句子②中“庄稼”一词,表现出高二学生朴实且勤劳的特点。

C.句子③中“非凡”一词,既强化生活的不易,又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D.句子④中“精彩的折子戏”,写出大家很好奇、看热闹的心态。

8.文中关于朋友结婚借住小院的往事,看似与前后文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却有着

不可缺失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肖复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创作活跃的优秀作家,“振兴中学”校级刊物《雅文》

将刊登《小院记事》这篇文章,并且会附上一篇有关作者创作《小院记事》的心路

历程的访谈,请写出你的访谈思路。(6分)

答案:

6.B7.D

8.①选材方面,记事必然有欢乐有遗憾,呈现生活的真实性,更能够感染读者。②

主题方面,为后文做铺垫,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美好的记忆终将远去。

9.①主题明确,主线清晰,紧扣主题进行访谈。探讨作者创作《小院记事》的原因。

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由外在表现到内在品质。关注往事细节,探讨往事背后的

情感态度。③有时代感,结合读者对象的特征来谈。重在明确作品对中学生的启示,

作者对中学生的寄望。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是因为回报我当年帮他补课,作者认为好人有好报”错误,结合原文“我家东边另

一家邻居,有一个男孩子,在读高二……和我一起除草”“您总不回来,草才长这么

高,您得常回来呀。而且,您家的院门也不锁,多不安全呀”可知,高二学生对我的

帮助不仅仅是因为回报我,结合原文“我怎么这么幸运呢?怎么总能碰到这样多的好

人呢?想起老人说过的老话:‘世上还是好人坏人人少,山上还是石头多沙子少。’

真的呢”可知,作者对学生也是人格上的赞美。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D.“写出大家很好奇、看热闹的心态”错误,结合原文“每一次,在小院里做沙拉酱,

朋友都会围看,像看一出精彩的折子戏,听着热油浇在蛋黄上滋滋啦啦的声音而心

情雀跃欢快”可知,句子④中“精彩的折子戏”,每次都看,不存在好奇和看热闹,就

是开心。

故选D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我赶忙找这个铁皮箱子。心想,可能是他们觉得箱子放在那里,占地方碍

事,而且锈迹斑斑,那么破,不好看,怪扎眼的,把它放到床底下了……想想从十

几岁到二十几岁漫长岁月的痕迹,居然变成了一滩烂泥。尽管从来没有对他们讲过,

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怅然“可知,选材方面,记事必然有欢乐有遗憾,呈现生活的真实

性,更能够感染读者。

结合原文“有他们住,我更是极少回家。寒暑假里去看看我母亲和妻儿老小,上课的

日子住在学校。不操家和小院的心,倒也乐哉悠哉”“第二年,我搬离小院,虽然新

楼房宽敝很多,聚会却无疾而终……几番离合,便成迟暮”可知,主题方面,为后文

做铺垫,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美好的记忆终将远去。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合标题“小院记事”以及原文“1975年盛夏,我家从前门搬到洋桥……搬到这里,

图这里清静,比城里的房子宽敞许多,特别是每家屋前有一个小院,母亲愿意在小

院里种点儿丝瓜苦瓜扁豆之类的菜吃”可知,主题明确,主线清晰,紧扣主题进行访

谈。探讨作者创作《小院记事》的原因。

结合原文“这里有个缺点,用水不方便,自来水没有通到家里,打水跑老远,要到公

共水龙头那里”“第二天下班之后,这位街坊带来一个高高个子的男人来到我家……

想起老话:‘千金买房,万金择邻'”“我家东边另一家邻居,有一个男孩子……好长

一段时间,他都是这样帮我除草的。我问过他为什么要帮我?他说您也帮过我呢!再

说,这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我上大学的第二年暑假过后不久,一个年轻的朋友结婚,

一时没有房子住,想暂时在我家住一段时间……茨维塔耶娃诗里说:‘在我们之间还

隔着一个自然段,整整一段”,“第二年,我搬离小院,虽然新楼房宽敝很多,聚会却

无疾而终……几番离合,便成迟暮”可知,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由外在表现到内在

品质。关注往事细节,探讨往事背后的情感态度。

结合原文“1975年盛夏,我家从前门搬到洋桥”“1978年初冬,我考入中央戏剧学

院,,“1982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专程回北大荒一趟”“想起老话:,千金买房,万金择

邻,”“我怎么这么幸运呢?怎么总能碰到这样多的好人呢?想起老人说过的老话:,世上

还是好人多坏人少,山上还是石头多沙子少“想想真是,朋友老的老,病的病,走

的走,散的散,只有北大荒的白山黑水在”可知,有时代感,结合读者对象的特征来

谈。重在明确作品对中学生的启示,作者对中学生的寄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

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

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

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

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

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

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

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

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

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

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

花上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

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

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

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

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

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

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

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

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

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

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

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

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

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

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

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

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

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

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

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

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