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自习考试试题48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自习考试试题48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自习考试试题48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自习考试试题48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自习考试试题4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自习考试试题(48)一、选择题1.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许多繁文缛节的规定。到了唐朝,食肉者不断增多,狂饮大嚼、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引起这一变更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旺盛 B.食品结构的变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民族交融的推动2.有学者指出,门阀士族在汉末大乱中坚守儒家共同体信念,作为清流而身遭党锢;在五胡进入中原时,携带着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流入南方;在东晋面临北方强敌时力挽狂澜;在南朝以下勉上的浪潮中致力于重建新朝秩序。该学着意在强调阀士族A.为平乱治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B.在乱世中坚守了自身的责任C.维护了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 D.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3.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 D.农夫赋役负担依旧非常沉重4.有学者对大同地区已发掘的北魏晚期墓葬进行探讨时发觉,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女性高髻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而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是方形弧边四角攒尖顶的砖室墓,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三教合流推动民众观念趋同 B.统治者“汉化”政策的影响C.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 D.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5.《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其主要目的是()A.为接受汉族文化扫除障碍 B.变更鲜卑贵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同等6.《隋书·食货志》记载,“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以绢布。……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山东之人,犹杂用齐氏旧钱。”这说明A.河西诸郡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B.黄河流域的丝织业快速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已经完成7.史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大寺院有僧房多达数千间之多,可藏军火,可练刀枪拳术,和尚之精壮者可任兵丁。民众献米若干给寺僧后,投靠僧寺,政府无法干预,不再加以管治。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寺院A.对封建统治造成严峻威逼 B.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C.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人 D.得到了民众广泛拥护8.下图是采桑坞壁图,作于十六国时期,发觉于甘肃酒泉。四面有高墙,前后有门,门上有楼,以便远眺。坞壁外养鸡植桑。当时北方一度坞壁林立。出现这现象的干脆缘由是A.西晋亡后长期战乱的影响 B.察举制导致世家大族形成C.农耕经济传播到河西走廊 D.匈奴人大量南迁从事农耕9.东晋时期,各门阀士族分据三省,权臣驾驭中书省,就是限制诏命之所由出,避开大权旁落;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这反映当时A.三省六部制已经渐渐走向成熟 B.皇权至上的局面已被完全打破C.选官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标准 D.中枢机构呈现出相互牵制趋势10.“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对材料所示制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这是名义上的土地国家公有制 B.战国时秦国首先推行后国力强盛C.直至宋代被贵族官僚地主破坏 D.受田农夫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11.汉武帝以后,汉宗室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机会很少,只是在一些礼仪性的场合才出来装饰门面。而南朝时期,各王朝皆以宗室子弟为都督,领州刺史,镇守地方,战略形胜之地更极少假于他人,皆用宗王。南朝对待宗室看法迥异于汉代的主要缘由是A.社会发展出现了严峻倒退 B.儒家志向化政治诉求的影响C.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D.佛道思想盛行冲击传统观念12.北魏孝文帝时,对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一是邺城。下表中是两地各地拥有的优势,由此可见,孝文帝最终定都洛阳主要是为了地点优势洛阳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汉、魏、西晋都曾建都于此,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邺城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区,集中了北方财宝,是河北主要的粮食仓库和丝绢产地A.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B.安定社会秩序 C.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 D.打击鲜卑贵族13.东汉末年出现“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这表明A.察举征辟制被破坏殆尽 B.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C.专制集权遭到严峻减弱 D.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14.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叫形而上学,是魏晋时代兴起的哲学,原指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探讨和解说)。他们有的主见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佛教、道教的冲击 B.门阀制度的影响C.集权政治的减弱 D.信仰危机的出现1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世家大族皆聚族而居,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坞堡地主经济;南方的庄园经济则“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获得快速扩张和发展。这反映了当时A.宗法制度的复兴 B.小农经济的破产C.门阀世族的衰落 D.中心集权的减弱16.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林则徐“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需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限制之方”。左宗棠坚决主见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李鸿章“新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见放弃新疆,专重“海防”。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 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D.边疆存在着严峻危机17.1873年的《轮船招商局局规》规定:由诸商董中推举一位商总,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商总和商董主持。总局须将各董信息“开单转详大宪(李鸿章)存查”,更换商总或商董时均须“察请大宪”。这一规定A.体现了官督商办的特点 B.阻碍了民用企业的发展C.解决了军事企业的困难 D.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强大18.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给幕僚叶大庄的信中写道:(洋人)“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这一建议得到清廷认可。促成这一相识的缘由是A.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 B.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C.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D.西方国家获投资设厂特权19.下表是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须要 B.违反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 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20.恭亲王奕诉在主政总理衙门时,把与外国交涉的“夷务”改为“洋务”。之后与欧洲有关的簇新事物都被统称为“洋务”,而管理这些事物的汉族官僚们也被人们称作洋务派。这一现象的岀现A.加深了清朝外交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标记着向西方学习被社会普遍接受C.肯定程度上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沟通 D.标记着清末洋务运动的大规模起先21.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当参与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变更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2.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三年后,他再次校阅海军,上奏称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中国自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由此可知A.落后海防观念导致斗争失败 B.斗争赔款导致了海军军费不足C.军备落后是战败的重要缘由 D.经济落后阻碍军事现代化进程23.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A.政府起先出现政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地方割据势力快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24.如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更状况。如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25.下表是1904年全国留日学生省区分布统计表,这反映了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密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激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更 D.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不同26.1865年,两江总督曾国藩派人到各地召集机户复立江宁织造局。由娴熟匠人充作“领机”向织局领取原料,雇工生产,机工工资依据工作量来计算。江宁知府还设立桑棉局,激励和资助贫民种桑。这些做法A.实现了分洋利和求富的初衷 B.巩固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C.有助于南京纺织业复原发展 D.壮大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终归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生疏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融汇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这种“移花接木”的运动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使中外反动势力起先正式勾结C.导致了自然经济起先渐渐瓦解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28.下表为中国近代前期不同类型企业工人人数状况统计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洋务经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C.近代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快速29.下列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中国某些传统手工业行业受到冲击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该言论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C“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运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民族纺织工业快速发展D“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务运动主见开办近代民用企业A.A B.B C.C D.D30.1866年,清政府确定在天津“专设局厂”,经过四年之久,天津机器局“一律告成”,并逐步形成具有规模的大型近代化军工企业。“天津机器局的设立,犹如在天津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亲密相关 B.城市的近代化以通商口岸为主C.近代城市由传统城市发展而来 D.通商口岸的开放推动城市发展31.下表显示为19世纪60年头至甲午斗争前清政府的部分产业投资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府激励民间兴办工矿企业 B.中国抵制住了西方经济侵略C.国家主导工业方向的发展 D.洋务资金完全依靠政府支持32.汪敬虞《唐廷枢探讨》一文中提到,今火船往来中国者正多,获利亦巨,各国皆有轮船公司,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唐廷枢此举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列强的经济侵略短暂放松C.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33.近代某学者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吸取来的西方学问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夫斗争更大。”据此可知,洋务运动A.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 B.促进近代化发展历程C.维护了封建王朝统治 D.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34.下表为其次次鸦片斗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状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状况反映了——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斗争军事与外交》整理A.清廷的本质确定其斗争政策 B.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 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35.李维格在中华民国初年写的《汉治萍公司历史说略》中指出:“汉阳铁厂本东亚创局,事非素习,然自张、盛二公(指张之洞、盛宣怀)以及二公所用之人,无一非门外汉,暗中摸索,何能入室登堂。”据此可知,李维格意在A.说明中国钢铁资源不具备优势 B.强调汉阳铁厂创办时缺乏技术和阅历C.批判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危害 D.说明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重要性36.《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夫千百年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见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反映了《礼记•礼运》中“大同”的思想 B.体现了农夫起义中的社会主义同等色调C.符合农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愿望 D.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愿望37.下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状况(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原料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干脆消费资料合计18738.18.18.583.491.9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0.116.017.617.065.482.419203.20.225.128.516.954.671.519303.71.921.326.917.355.873.1——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B.关税自主权遭到严峻破坏C.传统经济形态艰难转型 D.传统农耕经济彻底瓦解38.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军将领上位督抚后,把地方的布政司、按察司等机构人员纳为自己的属员。此后,督抚专政成为惯例,即便不是湘淮将领出身的,也实掌全省军政。材料反映出当时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C.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形成 D.中心行政效能遭到冲击39.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见,到洪仁玕拿出“与番人并雄”的《资政新篇》,再到洋务派办洋务的实践,三者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特点是A.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 B.反帝反封成为时代主旋律C.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 D.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交织40.下图剖析19世纪40年头后中国内部的社会变动状况。据此可知,当时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国的社会冲突 B.农夫阶级具有落后性与保守性C.西方宗教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中国各地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对孝文帝汉化的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探讨综述》(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商鞅在社会习俗方而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相识。

石家庄市其次中学2024级历史学科自习考试试卷·答案(48)1.D【解析】导致中国古代餐饮从秦汉时期食素为主、礼仪精细,发展为唐朝时期平民百姓多“食肉”并且日益“粗放”化的主要因素是,民族交融的推动,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旺盛不是推动中国古代百姓“饮食结构”和“饮食礼仪”发生变更的主要缘由,A项错误;“食品结构”变更是材料反映的部分现象,不是变更缘由,B项错误;百姓饮食从精细到粗放、礼仪不断简化等,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无关,C项错误。2.B【解析】材料表明,门阀土族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坚守儒家共同体理念,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抵抗北方强敌对东晋的进攻,重整南朝统治秩序,反映出门阀土族在乱世中仍旧坚守了自身的责任,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门阀士族在汉末动乱中遭到排斥,在五胡进入中原时被迫南迁,这两个时期没有为平乱治国做出贡献,A项错误;材料强调门阀土族在乱世中坚守了儒家共同体理念,但不能据此推断维护了儒家的独尊地位,且当时儒学独尊地位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门阀士族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到南方,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但无法推断发展速度,也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D项错误。3.C【解析】依据材料“南北朝时期”“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混乱时期,导致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丝帛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了经济形态和发展,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没有体现均田制实行的状况,并且“全国范围内实行”的表述错误,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对南北方纺织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调用丝帛上缴,没有体现上缴数量,无法得出农夫赋役负担沉重,故D选项错误。4.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北魏晚期,汉族服饰带有鲜卑族色调,而鲜卑族贵族的墓葬带有汉族墓葬风格,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是因为北魏时期汉族和鲜卑族之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的结果,C正确;北魏时期并未出现三教合流,而且当时民众观念并未趋同,解除A;统治者的“汉化”政策能够促进鲜卑贵族吸取汉文化,但不能说明汉族服饰出现鲜卑族特征的现象,解除B;D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内容无关,解除。5.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嫡孙,而且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其目的是确立北魏皇族正统地位,巩固统治,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是主要的目的,解除A、B、D项。6.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金属货币的运用能够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材料信息“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说明南北朝时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商业比较旺盛,故C正确;“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说明河西诸郡中西经济沟通较为频繁,不能说明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点明黄河流域的丝织业快速发展,故B错误;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故D错误。7.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寺院势力不断膨胀,政府无法干预,从而对封建统治造成威逼,故选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大寺院有僧房众多,但无法说明其实现自给自足的程度,解除B项;寺院经济削减了政府的财税收入,解除C项;民众此时大量投靠寺院,但无法说明是因为广泛拥护,解除D项。8.A【解析】坞壁指的是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为抵挡胡族统治者遣民和战乱,北方汉人纠合宗族兄党,据险自守,经济自足的军事屏障,故A项正确;世家大族形成和坞堡的出现没有干脆关系,故B项错误;农耕经济在此之前就已经传播到河西走廊,而且农耕经济经营方式没有必要采纳坞壁这种防卫工程,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游牧民族的侵扰,故C项错误;匈奴人南下多是破坏农耕经济,即使南下落难被迫从事农耕,也没有必要建立坞壁,故D项错误。9.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东晋时期一方面门阀士族把持中书省,避开大权旁落,另一方面“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反映中书、门下相互牵制,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六部,而且三省六部制成熟是在隋唐时期,解除A;东晋政权“王与马,共天下”,用“皇权至上局面被完全打破”表述肯定,解除B;材料强调门阀士族把持中枢部门,未涉及选官的标准,解除C。10.D【解析】由材料信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可知,该土地制度是均田制。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均田制下受田农夫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故D正确;井田制名义上是土地国家公有制,故A错误;均田制在北魏起先推行,故B错误;均田制在唐朝中期遭到破坏,故C错误。11.C【解析】汉代宗室势力强大,导致七国之乱,构成对中心集权的挑战,所以汉代抑制宗室;而南朝时期对中心集权威逼最大的是门阀士族,所以朝廷借用宗室血缘关系,强化对地方和军事的限制,故答案为C项;A项内容与史实不符,解除;加强中心集权是现实政治的须要,而不是志向化政治诉求,解除B项;材料内容与佛道思想无关,解除D项。12.C【解析】材料表明单纯地从经济意义上说,邺城要赛过洛阳一筹;但从吸取汉族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洛阳要比邺城更优越,洛阳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更有利于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故选C,解除A;迁都邺城与洛阳在安定社会秩序上各自存在的优势的不同,解除B;孝文帝最终定都洛阳,是为促进鲜卑族的发展,而不是打击鲜卑贵族,D错误。13.C【解析】这一时期士族豪强快速崛起、把持朝纲,威逼中心集权和皇权专制,说明东汉末和东晋的专制集权遭到严峻减弱,故选C;A项从当时的选官制度切入题干,偏离史料主旨,题干并非探讨当时的选官制度问题;题干中“国典人殊,朝纲家异”强调不同的权臣先后把持政权,B、D两项解读有误。故选C。14.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出现社会动荡,各种思想的出现事实上反映了中心集权政治减弱,无法建立统一的信仰和思想,故选C;AB是影响因素,但相较极权政治的减弱来说不是主要缘由,解除AB;信仰危机的出现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缘由,解除D。故选C。15.D【解析】北方坞堡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世家大族皆聚族而居的民间防卫建筑,南方的庄园是由豪强地主自主建立,带有独立性、封闭性。坞堡地主经济和庄园经济与中心政府争夺劳动力,减弱中心政府的权威,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地主经济和庄园经济的发展,反映中心集权的减弱,故D符合题意;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渐渐瓦解,故A不符合题意;坞堡和庄园中的农夫的生产方式依旧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B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门阀世族势力强大,并非衰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峻,中国边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危机,为此林则徐、左宗棠、李鸿章先后提出表格中的主见,故D正确;西方海权观的传入不是主要背景,故A错误;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主见不能说明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故B错误;洋务运动是近代化运动起步的标记,故C错误。17.A【解析】依据材料“总局须将各董信息‘开单转详大宪(李鸿章)存查’,更换商总或商董时均须‘察请大宪’”等信息可知,洋务派民用企业吸取部分私人资金,并允许商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实权仍驾驭在清朝官僚手中,体现了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官督商办”特点,A项正确;洋务派民用企业吸取部分私人资金,并允许商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有利于民用企业的发展,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阻碍民用企业的信息,B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军事企业的困难主要是资金,而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解决军事企业困难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特点,封建势力的强大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D项错误。

18.D【解析】材料中张之洞的信的内容表达的是对西方在中国设厂的担忧,希望清政府能出台爱护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一相识与《马关条约》中允许西方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条款有关,D正确;材料与“中体西用”无关,解除A;材料未涉及西方商品输出,解除B;C项是这一相识得到清廷认可所产生的影响,解除。19.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有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技术事业学校等。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些学校的创办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须要,故A正确;这些举措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故B错误;“普遍认同”说法欠妥,故C错误;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举措,故D说法错误。20.C【解析】从“夷务”改为“洋务”反映的是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看法由鄙夷到渐渐中立乃至认可的看法,因而有利于当时中西双方的沟通,C正确;AD与材料无关,解除;B说法过于肯定,解除。故选C。21.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捍卫儒家的纲常伦理,其局限也体现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符合材料“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当参与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变更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的说法,A正确;辛亥革命属于政治领域上的革命,B解除;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领域上的改造,C解除;五四运动的性质属于反帝爱国运动,D解除。故选A。22.C【解析】1894年,李鸿章校阅海军时“称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中国自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由此可知北洋海军军备已经落后,这是甲午战败的缘由之一,故C正确;材料主旨没有体现出海防观念落后,故A错误;海军军费不足是因为军费被挪用,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经济落后阻碍军事现代化进程,故D错误。23.B【解析】据材料“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保举权的放松说明当时清朝中心集权体制的减弱,故B正确;鸦片斗争后清政府起先出现政治危机,故A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还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朝专制制度名存实亡,故D错误。24.C【解析】从1645年到1865年,上海道台的职能构成越来越困难,加入了例如“外交”、“现代化项目”等板块,这是在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和洋务运动的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调整,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属于对材料的曲解,解除。25.A【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1904年浙江、广东的留日学生比湖南、湖北和四川省的留日学生少得多。这反映了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不成正比,故A正确;材料数据和革命运动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留学政策的变更,故C错误;材料数据不能说明势力范围如何,故D错误。26.C【解析】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南方大地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对南方经济产生了巨大破坏,因此这一时期曾国藩和江宁知府激励发展纺织业的做法有利于南京纺织业的复原,C正确;材料未涉及和洋人争利的问题,A解除;小农经济在鸦片斗争后起先走向解体,伴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解体的程度必定渐渐加深,B解除;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关,D解除。故选C。27.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依据材料“移花接木的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与时间“19世纪中后期”信息,可以推断此运动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兴办近代工业,也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些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其次次鸦片斗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起先正式勾结,发生在洋务运动起先前,故B项不符合题意;导致了自然经济起先渐渐瓦解的是鸦片斗争,故C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提倡“中体西用”,推动经济工业化,并未触动政治体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8.C【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中国近代前期不同类型的企业工人人数是不一样的,最多的是外商企业,最少的是洋务民用企业。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近代企业的工人人数肯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的发展状况,由材料数据可知,当时中国的近代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C正确;“已经完全解体”说法过于肯定,故A错误;近代的自然经济依旧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故B说法错误;材料是不同类型企业工人人数状况统计表,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速度,故D错误。29.C【解析】“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运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说明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受到机器工业的冲击,逐步解体,并不能得出民族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结论,C符合题意;A、B、D材料和结论对应精确,不符合题意,解除。30.A【解析】依据材料“1866年”“天津机器局”等信息可知是洋务运动时期,结合“天津机器局的设立,犹如在天津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大型近代化军工企业极大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即中国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亲密相关,A项正确;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天津机器局的设立又造就一个新的城市,强调了中国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亲密关系,没有强调城市的近代化是否以通商口岸为主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近代城市的由来,而是强调了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中国近代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而不是强调通商口岸开放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错误。31.C【解析】表格中甲午斗争前,中国产业资本中政府投资占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说明清政府是当时工业化的主要力气,因而国家主导着工业化的发展方向,C正确;清政府激励民间兴办工矿企业是在甲午斗争后,且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民间兴办企业的政策,解除A;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并没有抵制住西方的经济侵略,解除B;材料信息只说明白政府的投资额度,没有说明洋务资金的全部来源,当时洋务企业也有以股份制的形式吸引民间资本的加人,解除D。32.C【解析】依据材料“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可知,唐廷枢强调制造中国轮船以运货进出,与西方国家抢市场,即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C项正确;材料所述唐廷枢举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是限制,A项错误;列强短暂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使得民族工业革命迎来短暂春天的主要缘由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短暂防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不是因为材料所述举措,D项错误。33.B【解析】依据材料“洋务运动吸取来的西方学问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夫斗争更大”可知,学者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较大,即强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作用,没有强调洋务运动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打击,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作用,而不是强调对封建王朝统治的维护,C项错误;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缘由是清政府放款民间设厂的限制,而不是洋务运动,D项错误。34.A【解析】从表格中可看出,清政府在对外斗争中的军事力气的投入远远小于对内镇压人民的军事力气的投入,这是由清政府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阶级本质确定的,A正确;材料与洋务运动无关,解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外联合”镇压人民起义,解除C;材料中提到的地区不仅局限于东南,没有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